欢迎安装高清版[一起看]电影APP
养了闺女的爸爸太容易被这部片子搞定了。片中的五个小演员,漂亮、可爱、乖巧、纯真,随便一笑就让人化了,要是哭起来,惹人疼得要命。傅舜盈饰演最大、最懂事的卢嘉嘉,父亲受工伤失去一腿,住家被拆迁公司恶意袭扰,父母因生活困顿经常吵架。小小年纪就经历这么多变故,嘉嘉平时总是面无表情、一脸心事。她的两场哭戏先是平静地说话,渐渐哽咽起来,终至泣不成声,均为一气呵成难度很高。(实在看不得懂事的孩子心里苦,我毫无悬念地跟着哭了两次。)何涴潆饰演的何小雪单独和年迈的父亲在一起,母亲和弟弟在老家生活。不必明说,父亲显然是因为收入低下,娶了位大陆新娘;同样因为收入低下,无力在港赡养全家,不得不长期分居,熬年头等单程证。(有了单程证妻子才可在香港长期居留,找工作挣钱。)小雪一方面盼望快些与妈妈团聚,另一方面还要担负起主妇的职责,做饭做家务。王诗雅演的珠珠是五个孩子里最小的,父母在雷雨天因交通事故去世,被一个好心的远房表姨收养。由于父母的死因,珠珠特别害怕打雷。李咏珊和陈丽儿饰演的Kitty和Jenny是一对南亚裔姐妹,和同族人一起住棚户区大杂院,父母工作辛苦收入低下,父亲一度想让她们退学回家帮工。这四个家庭的情况,涉及年迈、失怙、工伤、新移民、少数族裔,几乎囊括了香港所有典型的贫困肇因。这当然是编剧刻意典型化的结果,显示制作方并不仅仅想讲一个知音体故事,而有意借此片探讨一些结构性的社会问题,包括贫困,包括教育。 看到结尾的观众会知道,电影是根据真实事件改编。校长角色的原型名为吕丽红,从事幼教工作二十余年。2009年,以41岁的年纪结婚并退休。她原想做全职太太,兼职做些义工,却因为看到元冈幼儿园因缺乏资金和生源即将关闭的消息,同意以四千五百元港币的月薪出任校长,兼及教师、杂工、保洁、司机等全部职责,接手当时只有5名女生的幼儿园。后来此事引起了媒体的注意并被广泛报道,幼儿园的资金和生源也随之大有改善。2015年电影上映前后的消息称,全园已有60多名学生,还有100多人在排队等待入学。但同时,吕校长还坚持拿着4500元的月薪。这当然是非常感人的事迹。吕丽红在访谈中称,电影情节十之八九也与实际情况相符。接下来的讨论,主要围绕原型人物展开,兼及部分电影情节。换言之,这不是影评,就算是电影引发的社会评论吧。
片中的反派,补习学校的老板Bowie盛赞“四千五校长”是一场出色的营销。从现实结果来看,也确实如此。那么,4500港币的月薪是什么概念?香港政府规定,收入在中位数一半一下的家庭即为贫困家庭。2013年的统计中,3-4口人的家庭,月收入13000港币以下即为贫困,单人家庭的贫困线则是7000港币。粗粗地换算,“四千五校长”大概相当于北京标准的“五百元校长”或“八百元校长”吧。凭这么点儿钱自然无法生存,如果开车上下班,甚至连养车的钱都不够。不过,吕校长可能有退休金,她先生的收入也肯定足够养家。在本片的腾讯视频弹幕中,许多人提到古天乐低调援建了几十个希望小学项目。这其实可以和吕校长的行为归作一类,不求回报的善行。说起来,香港人确实乐善好施,全港慈善NGO多达数千个,大多数家庭每年都会以捐款、做义工或捐赠旧物等形式参与慈善。但与此同时,香港仍有七分之一的人口,即足足一百万人生活在贫困中。在与其富裕水平相当的国家和地区中,香港的贫困问题是最严重的。那么,问题出在哪里? 吴耀汉饰演的何伯在片中提到,自己原来做装修,现在手脚慢了找不到活,因此靠卖废品谋生。他还很自豪地补充:”我可没有去领综援金。“这一细节虽小,却反映了几个关键的事实:一、香港没有实施全民社保;二、香港大多数贫困人口是没有谋生能力的老年人;三、多数港人以自食其力为荣,羞于申请政府补助。换言之,在过度的自由放任、过少的社会保障和过分的舆论导向下,香港的贫困长期被富裕的光环所掩饰,并愈演愈烈。无论有多少吕校长这样的个体自发地贡献力量,做出多么令人惊叹的成绩,长期、大规模的政府缺位使得慈善的总供给无法同总需求相匹配。贫困的家庭如果连眼前的保障都得不到,就更难为将来考虑了。他们不但缺钱,也缺少时间和精力,因此无法给予孩子足够的照顾和关爱。电影前半段正是如此展现五个孩子的家庭状态的:娴姨总是急着去上班,无法照顾珠珠;何伯自己都病倒了,还需要小雪的照料;嘉嘉的父母以无止尽的争吵来应对无法解决的困难。这些问题,岂是孩子们的老师可以解决的呢?因此,编剧虽然也让吕校长在一两件事情上帮助了家长,却无法解释,为什么这些原本拼尽全力求生存的人,就突然可以匀出那么多时间帮学校筹备活动了。突兀的转变或许是想暗示,“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然而,教育虽有助于解除贫困,却需要持之以恒。现实中的吕校长履新时,家长们最担心的就是她沽名钓誉、做不长久,而她以自身的坚持做了回应。相比起来,电影的快速推进,未免欠缺厚度,也不合情理。 相比学生家庭的贫困,学校更直接的压力来自生源不足。电影中,村事会主席一直在强调招生不足就要关校。现实中,因为适龄学童减少,香港的教育资源整体过剩,关于杀校政策的讨论一直是社会热点之一。在空心化严重的新界偏远地区,这一问题更加突出。客观地说,僧多粥少,办教育已是一个零和游戏。吕校长的努力是在帮助元冈幼儿园于竞争中胜出。有胜当然会有败。关于电影的报道提到,由于元冈幼儿园这几年已经发展得非常好,拍摄学校场景的建筑是剧组另外寻找的。可想而知,合适的场所应该并不难找。 除了“杀校”风波,电影还浓墨重彩地描绘了吕校长的梦想教育。与之相对的,则是一切向钱看的补习学校,以及一开始出现的、逼疯孩子的精英家长。但其实,精英班和补习班才是香港社会的常态。还在上幼儿园的孩子,为了上好一点的小学,需要提前一年申请,走马灯一样地面试,小孩的学力和能力,家长的财力和精力,包括小孩所在幼儿园的名气,都与申请的成功率息息相关。在这种情况下,孩子与孩子的较量实际上是从幼儿园申请开始的,而且会一直延续到大学阶段。竞争的提前也意味着竞争的加码。香港幼儿园的高班作业,比大陆的小学一年级要难许多。每到夏天,补习学校招生时,相关广告能占据地铁、巴士广告位的半壁江山。大环境如此,吕校长没可能独善其身。她可以拒绝在把孩子逼疯的精英幼儿园任教,却不能不给高班的学生布置语文、英语和数学作业。换言之,从精英学校到乡村幼儿园,并不能跳出这个升学游戏,也不能让学生以梦为马。吕校长真正追求的,应该是“有教无类”。这当然是崇高的梦想,但却与教学手段无关。像电影里那样,让所有人都去思考“梦想是什么”,其实是在偷懒地把外因转化为内因,以简化困难的解决方法。 虽然说了许多坏话,但电影仍然值得一看。编导的表现手法不管如何笨拙,毕竟是触及了关键的现实问题。更何况,还有一大堆萌孩子呢。 关于吕丽红校长的报道: http://actoflove.hkskh.org/site/portal/Site.aspx?id=A17-1135
杨千嬅版《一个都不能少》看到片尾真是事情改编就加一星。
今年看过最好看的电影,全场好评,哭倒一片。让人看到人心最光辉、温暖、有爱的一面,真情流露,触动人心!本片根据真实故事改编,推荐观影,年轻人必看、父母必看,教师更要看。“每人一生中,总会遇上一位值得你惦挂着的好老师”
是真的在最后一排哭成了狗 梦想那段笑点泪点齐发
提前看了片~在如今的内地商业影院里能看到这样纯粹的暖心电影实属不易~校长对于梦想的坚持 对于教育理念的理解 丈夫对于妻子的无条件的支持 一个个家庭难念的经与不灭的情 生活虽有不易 但爱与坚强永在~千嬅古仔还有很多配角都奉上了出色的表演
反面形象过于脸谱化了,其他都还好。喜欢那个同穿一件雨衣的镜头,好窝心。
拿孩子搏泪点是手段,港怂如今也学会了。不管怎么说,教育永远是社会的基石。杨千嬅长了张喜剧脸,演正剧总让我出戏。
世間竟有如此善良美好的人,不管是呂校長對孩子們的愛,還有呂校長和東東之間的平實愛。特別喜歡嘉嘉和校長一起鏟土的那一幕,特別有感觸。也特別喜歡東東每次自然握住老婆的手。善良的人真的特別美!笑起來好好看。每個人的夢想,或許都是自己擁有的不足或是失去的東西,但那樣的美好,是值得追求的。
这世界苦难的人太多,幸好还有这样的人,用生命去影响生命。“愿将一腔热诚给你,常为你鼓舞。”
1.影片前60分钟就是在讲——他家很惨,你家也很惨,我家比你们家都更惨;后50分钟则是在讲你哭我哭大家一起抱着哭的故事。so,其实本质是一样的。2.杨千嬅发挥不错,古天乐这条线蠢到爆(估计这部分不是真人真事),编剧可以再用点功吗?3.小孩子的哭戏究竟是怎么导的,很好奇!
这部电影的意义在于,区别于更加激进的十年,它告诉了人们总该有另外一条路可以走,就是给希望一条路,做自己可以做的,帮助更多的人,从自己开始改变。另外好希望那些每天忙着给学生补习挣钱,根本没关心过学生在想什么的老师都看看最后那块写着「为人师表」的旗帜,再想想自己的价值所在
故事其实很俗,就如同“感动中国”的案例一样,看似戏剧,但却那就是真实。故事蓝本就已经够感人,打动真情,更何况影像化后的冲击。故事近乎白话叙述,没有刻意去追求某些方面的戏剧冲突,突显真实的感觉。但是也因此少了演员内心冲突的效果。
真的拍出催泪的效果,五个小孩若果提名最佳新演员绝对没有人有异议,太萌了!
生命影响生命。
三星半。愿每个教育业者都能这么用心的对待自己的学生
《感动中国之香港元田幼儿园校长吕慧红》,挺暖心催泪的片子,就是有部分情节正如片方悉心准备的手绢一样刻意:要让你哭,要告诉你除吕校长、几位萌孩及家长外,周围所有人都是冷漠自私利益驱动的脸谱化嘴脸,于是情节发展几乎都在预料中,也没太多惊喜。为角色原型吕丽红的善行加一分。7/10
港人很少拍现实题材作品了,虽然煽情可生活就是这么多的不如意。结尾也没有出现参观者,反而是家长们坚定了供孩子读书的信念,希望是自己给的,这个结尾不落俗套。现实反而让人欣慰,幼稚园办了下去。喜欢这样的结局,电影给力希望,现实给了回报。
五个孩子的校长。校长,我可不可以不毕业。自信心和价值观的故事。
在商业片抢占市场的当下,香港影人还在为现实题材作品而努力,就凭这一点给该片四颗星鼓励一下。香港演员的敬业精神,演技、颜值、作品数量都不差,只要有好剧本,还是能拍出高质量的影片的。
强忍眼泪最后还是哭了 非常感人 得知是真人真事更是感到钦佩 做教师就是用生命去感动生命!我给四颗星!
哪怕明知情绪会被猛戳,哪怕看出了刻意的煽情、圣洁与光明,但历经温婉真切的演绎,那些与贫困、与渴望、与纯真、与怜爱相关的泪点,还是会成为绕不过的关隘。对我而言,看这电影确实需要数度强忍泪水,近来真是难得这般眼浅。感激世上仍有这种道义、感恩与自尊,感激当中的苦痛与爱都不廉价。多加一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