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次要暂停下来大喊“Bravo!”阿佳妮苍白病态又极具古典感的面庞,眼睛瞪大望向人的一瞬,七魄便没了三魂。讲了一个好故事,又不仅如此,从吸血鬼口中说出“时间是个深渊……”,形而上的深度直逼大部分文艺片。配乐异常精彩,那些幽暗、深沉、偏执的力量左右着人间。“上帝常常在我们需要他的时候缺席。”一个吸血鬼倒下了,千千万万个吸血鬼站起来。上帝无用,绝望与虚无常在。
以前看过一两部赫尔佐格的电影,总觉得电影里的故事演进方式怪怪的,不是纯靠情节(推理式的预想)推动,也不是靠诗意的感觉引导,有种说不出的疯癫在里面。但看这部电影感觉不太一样。我觉得有一种类似哲理的演进的东西,作为电影的内核存在,仿佛电影本身被导演以哲理诗的方式构建和呈现给我们,我们可以看到种种元素背后的理念如何相互抗衡。也许赫尔佐格的别的电影也采取了这种行进的方式?
摄取永恒之果的恶魔,一种人与上帝之间的理念作为恶魔被构想,并被放入传统的吸血鬼故事里。这个理念是由一个对于永生,对于无穷时间的世俗化解释引起的矛盾所构成的,任何存在者(一个纯粹理念的至高存在者除外)都不能是永生的,那么从这个角度看,被构想出的诺斯费拉图就不能是一个生命,而是非生命(然而他渴望爱,渴望成为"生",渴望不再只是一个逡巡于阴影底下的坏念头),那么他是什么?吸血鬼? 魔鬼? 一个坏的理念? 随着镜头我们跟随男主人公来到诺斯费拉图的古城堡,我们看到一个坚韧的精神是如何在阴翳之中前行,并且像命中注定一样走向了一个反生命的地方,一个吸吮着生机的死亡之地。而这个坚韧的精神是在爱之滋养下变得如此,一个坚韧的精神在死亡的边缘最终走向自己的归宿,也是自己的反面——来自非生命(但又不是单纯的死亡)的威逼。最终女主牺牲了自己消灭了诺斯费拉图,连同诺斯费拉图的破旧身骸一起陨落的可不止是瘟疫,还有一种坏念头:永恒的生命,相反,女主坚持生命之永恒,只要河水仍在流淌,生命就不会止息,永恒作为谓词被归还给了神圣的上帝,然而作为理智动物的人,一种幻相或者迷雾是必然的,这种迷雾植根在理性本身,它时不时会反噬自身,它与生命一样不会死,只是变换着形态延续下去。
德国某小城,庄森和露西是一对恩爱情侣,在他们婚事在即之际,庄森接到了一个送信的任务。 这封信需要送往遥远山区的城堡,众人都劝他不要去,因为有人说那里根本就没有什么城堡,而只是一片废墟而已。凡是去的人要么失踪,要么陷入疯狂。 但是考虑到此行报酬不少,庄森还是坚持前往。一路艰难险阻,跋山涉水,庄森终于来到这个与世隔绝的破败城堡。 黑夜之中,开门人正是有着恐怖面容,长着尖牙和尖爪子的德古拉伯爵!虽然庄森心中极度恐惧,但是他也无处可去。 在交接信件的过程中,庄森随身携带的妻子的照片不慎掉落,这让伯爵看在了眼里。露西那绝世的容颜如此美丽,就算千年不死的吸血鬼也动了心! 等到第二天,庄森刚醒来,却发现自己被紧锁在城堡里,而伯爵正准备钻进棺材。同时携带的还有数具装满老鼠的棺材,他要前往露西所在的小城,企图夺取露西,并把瘟疫带给人间… 《诺斯费拉图:夜晚的幽灵》(Nosferatu: Phantom der Nacht),由德国电影大师沃纳·赫尔佐格执导,克劳斯·金斯基、伊莎贝尔·阿佳妮、布鲁诺·甘茨等主演的奇幻恐怖片,于1979年在法国上映。 本片向德国电影先驱茂瑙在1922年的吸血鬼电影《诺斯费拉图》致敬,讲述了男子庄森跋山涉水给德古拉伯爵送信,却身陷危险,同时德古拉盯上了他美丽的妻子露西。为了得到露西的爱,德古拉偷渡进入城市,并给人类带来了瘟疫和死亡… 这或许就是我最喜欢的吸血鬼电影!电影格局宏大,风格复古,风景奇瑰,故事幽深曲折,具有史诗气质!导演以最精简的语言,富有哲学气质的镜头,勾勒出黑暗的死亡气息,以及人类面临死亡时的众生相。 苍白的脸庞,血红的双眼,尖利的牙齿,锋利的指甲,夜晚慢慢接近的恐怖幽灵,克劳斯·金斯基扮演的吸血鬼造型与原作极其接近,恐怖之感油然而生。 法国女神级人物伊莎贝尔•阿佳妮饰演的露西美丽且富有勇气,当众人面对死亡皆无奈之时,唯有她信仰神圣之力量,并以身涉险,甘愿充当吸血鬼情人,为拯救世人而献身!
茂瑙到赫尔佐格到科波拉,由简入繁,渐渐成了乏善可陈的故事片。
1.赫索格够无聊2.无比拉风的范海辛成了这个德性?3.金斯基吸血就吸血,干嘛一直老按着阿佳尼的胸部,汗
http://v.youku.com/v_showcommentlist/id_5597407_time_1239724922
我天,这个德古拉,打光再恐怖也抵不了他搬棺材小跑翻白眼像猫一样呼噜呼噜叫的可爱了。以及,和Jonathan真的十足homoerotic,赫尔佐格太逗了。
邪魅气质丝毫不输于茂瑙那版,开头的扭曲干尸和梦境蝙蝠将那个时代之人对黑死病的无知和恐惧渲染的淋漓尽致。与之相比,赫尔佐格的诺斯费拉图显得没有那么神秘——他缺少爱、寂寞、“想死都无能为力”,他化身为成群的、令人毛骨悚然的白鼠,却也像那个拉小提琴的孩子一样迷茫、疏离。
6。看的第一部吸血鬼的片子,不过小时候动画片里关于吸血鬼挺多的。那老鼠实在够多。
Riga 凌晨 白木棺柩 鼠疫之舞 Phantom der Nacht 比之驚情四百年 更少狂熱而更多雅緻 可是吸血鬼片怎麼可以用藍調拍呢…(全世界大概只有我一個人不喜歡阿佳妮的長相
我的第二部赫尔佐格。挥之不去的宗教感,在天堂和地狱中徘徊彷徨,庄严肃穆。美轮美奂的阿佳妮真是一件完美的祭祀品。那场梦中的盛大瘟疫狂欢节,圣洁的白色,在朦胧雾色中叫人渐渐沉醉。片末很反转呵。
这床戏666代尔夫特新教堂马克- -
一部从整体氛围到演员相貌气质都非常精准的电影。赫尔佐格是多么地热爱大自然啊~ 大家都优哉游哉地骑着马儿(-唱着歌-)。金斯基差点把阿佳妮的风头都抢去了,当然了,两个人都是光芒四射。。。(其实这片儿还有布鲁诺甘茨呢。。
已经把对白减到最少,致敬得确实还不错。喜欢这版把女主设定为主动寻真相者,并且是拯救世界的真英雄。诺斯费拉图的钟摆道具改良设计得更精美,最后的悬念设置也好。虽然原版难以超越,但是这几处改良真让人拍手(只不过,对牺牲女性才能救世界的调子还是忍不住翻白眼)。PS,阿佳妮真美。
我爱1922年那版,但也爱阿佳妮。她永远那么美,雪肌黑发明眸皓齿,魅影难忘。赫尔佐格是个天才,影片开头古典悠扬的配乐风景如画强烈对比后来的瘟疫糜烂,却让吸血鬼蒙上一种优雅节制难以忘怀的美感,其实这才是吸血鬼的精髓,一般人却将他们作为恐怖片赚取噱头了
赫尔佐格的翻拍冷峻而文艺。①干尸梦境开篇,骇人至极;②阿佳妮的哥特妆容,清纯美貌和目击德古拉影子时瞪大的双眼;③古典配乐+荒凉美景长镜头;④头骨咕咕钟与死神钟摆;⑤提琴男孩;⑥黑云压城空镜;⑦永生的空虚与缺爱的孤苦;⑧群鼠肆虐下狂欢的末日聚餐;⑨反宗教反现代性的悲观结局。(9.0/10)
这片子真的给我看得乐死了!赫尔佐格简直不能再直率,结尾一下否定了科学和宗教,联系他的其他片子来看,意图可以说是"昭然若揭"了。吸血鬼就是死神,是自然无可阻挡之力。说实话没想到他拍表现主义也能拍得这么优美动人,诺斯费拉图第一次见妻子的时候那个调度,真是让我完全不能动弹!
下载了将近半年,开头很喜欢,这个吸血鬼看起来很喜感却最符合历史记载门齿尖利而外翻,没有了英俊的外表的吸血鬼,所以看到的就是更多更抢镜的阿佳妮。ps吸血鬼扮演著竟然是金斯基的爹爹
赫尔佐格迷人的光影与管风琴。其实我倒不觉得阿佳妮有如此足够恐怖与冷艳的气氛。也许哥特大妞并不是那么容易的吧。德国人总是醉心于用音与影来重构他们的吸血鬼故事吗?茂瑙如同史诗一样震撼,赫尔佐格如同文艺一样精致,那么惊情四百年只能娱乐大众而已。
注重氛围营造 建筑亮眼 音乐单调 女主的妆。。。有点太刻意。 台词上乘。 节奏缓,侧重点不同。天问。与对科学愚忠的质疑。生死之说精炼。 夫尤傻,但结局强化。很显然的欧洲手笔。
1,阿佳妮这美的也太无法无天了吧。2,我居然木有认出Bruno Ganz。3,上帝总在我们需要他的时候远离我们。
结局针对原著作了很大调整,改成了更悬的悲剧,赞。男主角就是《帝国的毁灭》里的“元首”,年轻时的他简直判若两人。虽然不及《惊情四百年》里的基努里维斯帅气,但演技更胜一筹。女主角也稍逊薇若娜。但表现不俗令人疑心后者就是模仿她的。《惊》是玄幻色彩称道,《诺》则更甚诡异和深得原著精髓
4.5;“时间是个深渊,幽深如千夜。世纪更替,不能变老很可怕。”阿佳妮接近透明的苍白肌肤与惊惶而深邃的蓝眼睛,具有绝佳的古典气质,正契合躺上献祭台的烈性女子;表现主义色彩浓厚,金斯基的德古拉伯爵位无爱而寂寞的千年永生无比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