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邪典录像厅」是赵大爷的观影笔记,
精选影史经典cult片进行解读,
帮大家了解其故事和背后的文化。
很久很久以前,荒蛮的墨西哥。
鼹鼠是一名神枪手。
这天他骑着马,带儿子到沙漠,为儿子举行了“成人礼”:埋葬人生第一个玩具和母亲的照片。
随后,他们开始了一场魔幻、血腥、奇异的旅程。
就这样,影史cult片至尊《鼹鼠》(El topo)开始了。
(下文有剧透)
鼹鼠和儿子来到一个村庄,发现村民和牲畜全被杀死。
为了维护正义,鼹鼠去找凶手算账。
先在一处放羊的山岗,轻松解决了三个小喽啰。
又到一个村庄,干掉了他们的土皇帝。
鼹鼠像一个神,在荒蛮的世界,为平民主持公道。
可英雄也是人,也会被欲望迷惑。
土皇帝的寝宫有位侍女,看鼹鼠枪法精湛,主动投怀送抱。
鼹鼠经不起色欲诱惑,抛下儿子,带着女人去浪迹天涯。
可这段感情就是个坑。
在沙漠里,女人突然问鼹鼠:
你爱我吗?你要是爱我,这片沙漠里有4位火枪大师,你去打败他们。
鼹鼠拉着女人,去挑战火枪大师。
只是手段有些卑劣。
第一位火枪大师是个修行者。
他的眼睛看不见,却拥有神奇的感知能力和反应速度。
为了打败他,鼹鼠事先在决斗地点挖了个坑,用枯草盖住。
大师眼睛看不见,决斗时掉进坑里,鼹鼠就趁机结果了他。
第二位火枪大师和母亲住在干涸的河床上,每天沉迷于制造小物品。
他枪法精准,远胜鼹鼠,可他有一个弱点,就是非常依赖自己的母亲。
于是鼹鼠想了个办法,在沙地里藏了颗钉子。
等大师的母亲踩中,大师查看母亲的伤口,鼹鼠就从背后偷袭,击毙了大师。
第三位火枪大师是个爱音乐的兔农,弱点在于太相信规则。
他和鼹鼠交换了手枪,并约定:他射鼹鼠的心脏,鼹鼠射他的头。
结果,鼹鼠事先在心口放了块铜板,挡住了大师的子弹。
却没有遵照约定射大师的头,而是射了他的心脏。
大师就被鼹鼠杀死了。
第四位火枪大师是个老乞丐,用一张捕蝶网捕捉鼹鼠的子弹,让鼹鼠无能为力。
可他有个弱点,就是无欲无求,甚至可以把命交给鼹鼠。
就这样,鼹鼠打败了四大高手,成了火枪界第一,可他一点都不开心。
而当他去找那个女人时,却发现她和一个有男人声音的女枪手在一起了。
女枪手射伤鼹鼠,带着女人扬长而去。
鼹鼠则被一群侏儒拯救,带进了一座山洞。
当他醒来,已经过去了很多年,他的样子和心态都发生了很大变化。
就这样,鼹鼠和侏儒们一起生活,渐渐了解了他们的经历。
原来他们都是近亲结婚的产物,被赶到了这里,却向往外面的世界。
可山洞唯一的出口在洞窟顶,需要爬上高高的石壁才能到达,出入不便。
鼹鼠同情侏儒们的遭遇,承诺会给山洞挖个地道,通向外面的世界。
于是,他背着一个女侏儒,爬出山洞,到一个小镇去卖艺挣钱。
很快,鼹鼠和女侏儒渐渐有了感情,决定结婚。
而当他们去教堂找神父时,鼹鼠惊讶地发现,神父就是他当年抛弃的儿子……
《鼹鼠》上映于1970年,是墨西哥导演亚力桑德罗•佐杜罗夫斯基自导自演的作品,与他的另两部作品《圣山》《圣血》并称“亵渎三部曲”。
影片成本仅40万美元,充斥着晦涩的暴力和情色,刚传到美国时,只能作为地下电影进行放映。
后来,纽约埃尔金(Elgin)剧院的老板本•巴伦霍兹看过本片后,非常喜欢。
在没买版权情况下说服制片人,让《鼹鼠》在自己剧院的周末午夜场上映。
结果,观众兴致高昂,毫无睡意,甚至反复观看,讨论影片的细节和内涵。
当时,披头士的主唱约翰•列侬看了3遍《鼹鼠》,也很喜欢,于是找关系让它在美国公映,并帮忙发行了《鼹鼠》电影原声唱片。
并投资了佐杜洛夫斯基的下一部作品《圣山》100万美元。
就这样,《鼹鼠》终于成功了。
后来,很多地下电影模仿《鼹鼠》的成功路线,走进午夜场,形成了一股“午夜电影热”。
如《不速之客》《粉红色的火烈鸟》《洛基恐怖秀》《橡皮头》等。
这股午夜电影热,后来就演变成了cult片文化。
所以,《鼹鼠》是cult片文化的开创者,是cult片的至尊。
那么,为什么《鼹鼠》让人着迷?
因为片中的人物、情节和细节,都承载着丰富的隐喻,给人解读的欲望。
比如三位火枪大师,各自代表一种人生哲学。
第一位修行者,代表看破色相、天人合一的思想。
第二位,推崇精确的科学技术,如中国的墨子。
第三位,相信规则和自然规律。
第四位,已经到达老庄“无为”的境界。
而鼹鼠用诡计杀死四位大师,代表人类接受现代性,抛弃古典哲学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人类成了世界的主宰,但也面临道德沦丧的问题。
片中这样的隐喻比比皆是,涵盖历史、社会、宗教、哲学等方方面面。
比如山洞里的侏儒,代表人类在发展过程中,把人性的阴暗面埋在光鲜亮丽的社会体系之下。
鼹鼠卖艺的小镇,充斥着阶级、种族、宗教等矛盾,是当代西方世界的缩影。
而杜佐洛夫斯基用独特的方式,表达了对这些问题的看法。
其中有一个场景印象极深。
在一场教堂集会上,神父和信徒们玩“俄罗斯轮盘赌”。
一位酷似耶稣的传教士(鼹鼠儿子)看不惯神父的骗术,揭露了枪里是空弹壳的真相,放入了一粒真子弹。
于是大家开始相信这位传教士。
人群散去,传教士撕下旧教派的旗帜,露出了十字架。
这一场景,很可能影射了基督教发展壮大的过程。
而教堂集会玩“俄罗斯轮盘赌”,也反映了导演对宗教比较偏激的看法。
这些情节积累起来,拼成了一副极简人类史:从远古时代的野蛮厮杀,到抛弃古典哲学,进入现代。
到最后,鼹鼠带领侏儒进入小镇,却被镇上的人屠杀,代表人类阴暗面的大爆发,也就是战争。
而鼹鼠用自焚抗议屠杀,正如当年越南僧侣自焚抗议越战一样。
所以,《鼹鼠》用一个暴力的故事,概括了人类的发展历程,反思了人类的文化和历史。
片中一边是肆无忌惮地杀戮和兽欲,一边是循循善诱的哲学和温情。
没有政治正确的束缚,没有商业的算计,只有自由坦诚地思索。
看完它,像穿越了人类历史,获得了深刻智慧,是感官和思维的双重满足。
它不愧为“cult片至尊”。
下期预告:
佐杜洛夫斯基的“亵渎三部曲”之二《圣山》
鼹鼠带着儿子来到一座血流成河的村子,村民已被屠杀殆尽,鼹鼠试图在一个奄奄一息的村民口中得知凶手的身份,但村民只想快点结束生命,随后儿子开枪结束了将死之人的痛苦。接着他们在路上遇见了三个土匪,一个喜欢在山头甜高跟鞋......一个喜欢用剑切香蕉吃......一个喜欢把粮食在地上铺成一个裸女的形状,然后吃掉.......三个土匪拦住了鼹鼠的去路打算决斗,他们以气球放气的方式倒计时,结果其中两个土匪被鼹鼠快速枪决……并在杀死最后一个土匪时得知了屠杀村民的凶手“团长”。此时“团长”和他的手下们正在屠杀另一个村子,并将一座寺院里的传教士们困在一起,然后与这些教徒接吻,扒光衣服当马骑........而“团长”则在独自享用一个女奴隶后将女奴交给手下们分享。鼹鼠抵达后杀死了他的手下们,并将“团长”的蛋蛋用枪打碎.......“团长”随后捂着下体羞耻的开枪自杀.......一旁的教徒们看得津津有味。随后鼹鼠带着被解救的女奴上路,留下了自己的儿子并告诉儿子长大后找到自己,然后杀了自己,即弑父……
鼹鼠和女奴在无边的沙漠里前行,从这里开始,剪辑开始变得混乱而无序,各种快速,非线性剪辑,跳切,场景毫无过渡的拼接,人物动作的不连贯等等,还有大量宗教意味的场景和画面,大量性器官的隐喻画面,比如用手指揉搓剥开的水果等等;让人看得“心惊胆战”.......鼹鼠从女奴口中得知了沙漠中有四个高手,于是鼹鼠决定杀掉四个高手。第一个高手是一个总是坐禅的瞎子,他有两个手下,一个没手的人背着一个没腿的人.......鼹鼠一个个将他们解决。完后遇见了一个黑衣女人,黑衣女人与女奴埋在沙子里缠绵........第二个高手是一个枪法神准并且恋母的胖子,他的宠物是一头狮子。鼹鼠本不是他的对手,但鼹鼠偷偷用玻璃渣割伤了母亲的脚底,趁高手查看母亲伤口时偷袭成功,杀掉了高手.......第三个高手是一个与众多兔子为伴的乐器爱好者,鼹鼠中枪后却毫发无伤,然后轻松的解决了高手。原来他将前一个高手制作的铜碟藏在身上刚好挡住了子弹......第四个高手是一个用网子可以反弹子弹的老人,结果一无所有的老人斥责了鼹鼠追求强大,追求荣誉的欲望,并最终自杀.......当鼹鼠成功杀掉四大高手后,身边的黑衣女人与女奴却开枪打伤了他,然后两个女人如情侣般骑马离去……随后鼹鼠被一群畸形人救了下来。
多年后鼹鼠在畸形人们居住的洞穴里醒来,一个侏儒女人告诉他他们是村子里近亲繁殖的后代,被村子里的正常人赶走并禁锢在了这个洞穴里。于是鼹鼠决定去村里赚钱然后将洞穴与村子挖通,让畸形人获得自由。随后鼹鼠带着侏儒女人来到了村子,他们靠街头滑稽表演来挣钱。村子里一群肥硕的中老年女人在强上一个黑人男佣时却喊着男佣主动占她们便宜.......这一段的幽默感与恶趣味让人印象深刻。最终被诬陷的男佣被吊起来枪决……总之这是一个混乱,反伦理,反人类的村子,两个决斗的人同归于尽后,裁判宣布后死的人是胜利者.......宗教信徒用左轮手枪进行俄罗斯转盘游戏,以此证明神的存在,在大家都相安无事后,一个小孩好奇拿过枪却打死了自己……众多男男女女聚集在房子里滥交……而鼹鼠则打算与怀了自己孩子的侏儒女人结婚,结果他发现教堂里的信徒是自己的儿子。儿子本想杀掉他,但由于鼹鼠还有未完成的使命,于是儿子与父亲一起开始挖隧道,解放畸形人,并一起在街头卖艺。最终他们成功了,但回到村子的畸形人们却被村民乱枪打死,愤怒的鼹鼠化身不死之躯,杀光了村民,最后自焚而死……儿子则带着侏儒女人以及刚出生的婴儿离开了村子。
知道杜佐洛夫斯基,还是因为那部没完成的《沙丘》,模糊的印象里有个旷世杰作消失在历史中。但这部《鼹鼠》着实令人大开眼界,带着南美的魔幻风格、和不由分说大开杀戒的狂傲、和前后风格完全不同的救赎之旅,大概,能完全看懂的人也是掉进这个漩涡般的血沙漠之中了。全视之眼的出现简直就像撒旦教的符号,基督教徒看到匪徒被杀后个个露出欣慰的笑容,甚至直接手刃匪徒,最后教出来的教徒对本教信仰也是怀有疑虑而走,也难怪这会被称之为“亵渎三部曲”之一。
影片分为两部分,前半部由黑衣枪手带着裸体儿子穿行于沙漠之中,为了一场被屠镇的凶杀而施舍正义,杀死以“团长”为首的恶徒们,也因此将儿子留在此镇,带上金发姑娘继续上路。路上金发姑娘告诉黑衣枪手关于沙漠中四大高手的传说,要求黑衣枪手去杀死他们。艰辛的完成任务后,黑衣枪手迷失在“无敌是多么寂寞”之中,金发姑娘也和黑发姑娘搞基离去。后半部则是黑衣枪手被一群怪胎救走,多年后于山洞中苏醒,立誓要为这些由于近亲结婚生下的畸胎打通一条走向镇子的通道,然而通道打通之际,却也成了所有人的死期。
尽管影片充斥着杀戮、血腥、伤害、痛苦、折磨,但还是忍不住使人联想到《德克萨斯的巴黎》里男主角不断的行走与寻找。黑衣枪手在沙漠中的旅途如同一幅腐烂的诗篇,蘸在尸体的汁液上书写,任由一个生命消亡。可哪一次消亡又能与重生无关?骨骸化作风、化作木、化作活人的每一次呼吸,死亡并不存在,生命也不重要。
故事开始于沙漠,黑衣枪手带着裸体儿子去寻找一个合适的墓穴,去埋葬母亲的照片,和儿子最爱的玩具。它们象征着软弱和弱点,是黑衣枪手对身无挂碍的硬汉的理解。沙土中的女人像埋到一半,仿佛是嘲讽着远行的旅客,他将终其一生再去找回爱与眷顾。他杀死的四大高手,有些生出了甜蜜的蜂巢、有些被精美器物包裹、有些随火焰而去,更有甚者,根本不在乎被杀,只有用自杀以嘲。究竟人生的意义何在,寻找的又该是什么。茫茫沙漠,可有尽头。
虽然有些残忍,但不得不说小镇上的灭口仿佛一幅风情油彩画:被剖腹的白马张开四肢仰卧在地上,仿佛是被蹂躏后的性器;另外一匹被剖腹的马和小女孩的尸体躺在一起,其隐喻可想而知。
性在影片也是极为重要的组成,影片展现的不仅仅是文明荒废、人道沦落后的原始兽性,而是性的多元复杂性带来的困惑:石头上铺满了干果组成的女人裸体,匪徒扑了上去大吃大嚼;而真正的女人却被杀死,男教徒们沦落为匪徒们的性爱玩具,或是拥舞,或是化妆;金发姑娘最终和黑衣姑娘百合摩擦;而老女人们强行抱着年轻黑人的身体喊着自己被强奸;匪徒玩弄着刀切香蕉的游戏,而团长立马在威风之后被阉割。人们仿佛在于伦理道德打擦边球,无法忍受本我和自我的无法调和,带有报复性的狂欢,直至自我毁灭。
性是迷茫的,而性别是颠倒的。沙漠高手的女人只能发出禽类的尖叫,而小镇邪教“贵妇”首领女人的声音却如男人一般粗犷沙哑。性需要放纵,然而却只有黑衣枪手真正达成了生育这一使命。在他复仇自焚后,侏儒女人也终于为他生下了又一个孩子。而他的儿子、女人、而新生儿,又踏上了新的旅程。人人都有自己的疑惑需要解答,人人都有自己的冒险需要完成。
红内裤大概是一种鲜艳残忍的乐趣,团长穿着红色的内裤被阉割,黑衣枪手穿着带有红心的内裤自焚。
影片所展现的南美原始西部风格格外残忍,不遗余力的使用爆破、血浆等手段,试图将野蛮和凶残刻到骨子里。墙边面对墙站满人,匪徒随手强杀;四大高手在沙漠呆的好好地,莫名其妙被挑战挨个送掉性命;大镇上的奴隶只有被羞辱和控告的权利,生活中唯一的不同就是死法。而在这片充满了神奇脑回路的神话国度,也是存在信仰的。
基督教的信仰,首次登场,便是靠墙边等死,然而比起一枪毙命,匪徒们更喜欢用鲜血为他们涂红妆,骑在他们身上以羞辱;然后登场,便是大镇里被妖魔化宛如撒旦教的模样,整个镇子挂满了三角形眼睛的图案,人们以神的名义做尽了肮脏虚伪的勾当,强迫性的在人们身上烙印全视之眼的图案,杀人通奸无所不用其极;所谓的神迹(俄罗斯轮盘赌)导致了一个小男孩的死亡后,枪手儿子撕开了所有图案,却意外在全视之眼的后面发现了真正的基督十字架,着实讽刺;信仰的最后,基督儿子义无反顾丢掉教徒服饰,穿上曾经父亲的衣服,走上了寻找之路。
也许是去寻找戈多,也许是去寻找另一个他人作为地狱。
我很喜欢黑衣枪手制造神迹的那一幕,剪辑若梦,宛如书本上荒诞疯狂的神话故事统统成真:跪倒在女人脚下的他宛如神灵,从脚下的土地挖出了柔软的鸡蛋;向沙漠中的石头随意开枪,石头上便会涌现出泉水。本该属于神的能力却从他身上体现,这不是一般的桀骜。然而拥有神的能力,却没有神的意志,始终却会被惩罚。于是金发女人也拥有了这种能力,毫不犹豫的离开了他。
而他的死,也终于成了神迹。或许当他尖叫着在山洞中从老妇人腿下重新诞生的那一刻起,就注定了殉难者的结局。屠杀尽虚伪残暴的教徒后,他以自焚终结旅途。而他死后,醇甜的蜂巢也出现在石头中。
这是一部很严肃的电影,CULT的标签有点狭窄;很多人强调故事看不懂,其实对这部电影来说,故事和内容都是次要的。感受就好了,为什么要看懂?
1、带着裸体小儿子上路;2、带着女人上路;3、带个刚生产的女侏儒上路......
我看过的最好最精辟的邪典和超现实电影!
前半段:四个火枪手—东方神性的载体。主人公——典型的当代人:模糊的正义感、好胜、肾上腺素驱动、浅层的感官主义和摇摆的智性人格、分裂。后面段:村庄——西方消费社会的模型:衣冠楚楚、暴力快感、物化同类、意识形态渗透、媚俗、情欲旺盛、前进、抗拒衰亡。主人公——神性和人性中夹缝。
基督教神话扭曲超现实版加密宗玄学 洗尽铅华无欲不胜金刚不坏
太牛B了
荒诞的欲望和人类的邪恶,纯洁的爱和幻想,一次穿梭异域的美丽飞行……
杀人是一种修行
最好看的一部
cult之父
在古老的沙原放进一个现代的道德观,全片充满集体屠杀和恐吓拷打,还有鲜血四溅的阉割镜头。整个结局洋溢着残破的色欲气氛。
一部充满男人味的电影,充斥着奇幻血腥和暴力,电影的宗教意味很浓有器官崇拜还有象征主义~真是见识过人间悲喜的大师才能讲出的好故事,大师的三部曲我都看了,相对来说更喜欢圣血还有凡多与丽丝ps这个D9看的我很不爽,不知道为什么在我家这播放器上全是慢动作
梦幻
装腔作势.
我的枪跟别人换了这张捕蝶网了,我拿什么跟你决斗?我一无所有,连死都不怕,你又能从我这得到什么?
时至今日,佐杜洛夫斯基的《鼹鼠》无论是风格还是主题都已经彻底过气。象征主义的最大问题就是,诗学象征不是可独立存在的符号。它的指向需要语境,需要实在的故事、人物和背景。这些奇奇怪怪的情节和角色究竟都指向什么呢?谁也没法讲清楚。只有在具有强烈自传性的男主角和导演脑袋里,它们的结合才有意义,而这层意义不能传递到观众脑袋里。加之这股六、七十年代的嬉皮运动背后有着令人咋舌的厌女主义和东方主义倾向,它的唯灵主义表面为人、实际只为利己。正如这部代表了导演自己对形而上问题思考历程的电影,它的上下篇似乎暗合着旧约与新约,而第二部渡人的愿望最终崩坏,最终只有通过涅槃才能勉强把自己拯救。
左傾范宗教史信息量巨大:解放蠻夷拋棄赤子的刀兵耶穌 為女奴所惑在螺旋沙漠嗜殺印度羅刹蒙古天朝四神後覺悟 棄刀兵而被女奴與女武神百合槍上十字架;為侏儒殘疾民眾救 歷藏密考驗涅槃重生 伴女侏進入西方強權的亂神淫邪欺壓第三世界之歐洲史 耶神耶教慘變丑劇 怒裁眾生後自焚/佛 其人類分嗣邁向現代性
第一位大师教他以柔克刚,并死于自己的傲慢。第二位大师教他情欲的力量,并死于自己的执迷不悟。第三位大师教他换位思考,并死于自己的诡计。第四位大师教他无枪胜有枪,并自取灭亡。静态的完美难抵动态的残缺。前半生他用子弹寻找自己;后半生,当人们举行野蛮的献祭时,他像鼹鼠般普渡众生。
1. 太多隐喻了。2.实在是很难真正的理解南美那种艳丽的、干燥的、赤裸的意义。3.看完了对人类都绝望了。
看了《佐杜洛夫斯基的沙丘》之后,果断找出该片来看,然后想象没有拍成的《沙丘》……也许会是一部经典、邪典、神片的混合体。《鼹鼠》绝对是一部邪典,故事奇葩,逻辑混乱,各种混搭,荒诞十足,我看到了莱昂纳的西部片,也看到了中国的武侠片,还看到了帕索里尼,当然,可能均与佐杜洛夫斯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