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剧,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第一集那个用3D模拟来呈现植物进化过程的“谱系树”。
这个场景给了我很大启发。
与动物面目狰狞抢地盘不同的是,植物的身段更加柔软,创造力更强,隐蔽性更好。
但竞争强度丝毫不亚于动物。
植物的生存竞争策略对于社会弱势群体更有借鉴价值。
在此,仅举几例。
1、用自杀给下一代争取发展空间:会自燃的岩蔷薇
岩蔷薇有一个生存技能,就是当周围气温升高到一定温度时,它就会自燃。
这种自燃是一种典型的“光脚不怕穿鞋”的策略。
通过自燃,岩蔷薇烧死了自己,也烧死了自己身边的植物。
这给它的下一代腾出了新的生存空间。
因为,岩蔷薇的种子有防火性外壳。
等到岩蔷薇把自己和身边的小伙伴一波带走之后,这片地盘都属于岩蔷薇的下一代。
2、对自己的地盘严防死守:桉树
桉树的叶子,能够分泌油脂,这种油脂挥发性能特别强,会在树冠形成一层蓝雾。
叶子从树干脱落,会掉落到地上,腐烂的过程中会与土壤凝结,是土壤不再适合植物生存。
这样就确保了桉树树荫下没有任何其他植物生长。
桉树不用担心被其他植物抢资源。
3、最好的猎手都是以猎物形式出现的:食肉植物
各类猪笼草,都是通过捕食昆虫、小动物来获取营养的。
这类食肉植物,一般都会在叶子上分泌蜜露,吸引昆虫来食用。
当昆虫停留在叶子上、茎秆上,这类植物就会卷起来、扣起来,把昆虫或小动物捕获。
从而获取生存所需的关键营养。
4、拟态的假装
有些植物,为了拒绝昆虫在叶子上产卵,会在叶子上长出一排排类似虫卵的黄色斑点,以迷惑昆虫。
还有些植物,类似泰坦魔芋或者龙舌兰,开花的时候,都非常有特色,也是为了最大限度将花粉传播出去。泰坦魔芋的花,开花时花柱会升温,发出腐尸的味道,吸引食腐类昆虫。
龙舌兰开花时,则长出几米长的花柱,让鸟儿传播花粉。
但是这几类生存策略,或者是以损害其他生物种群的利益为代价的,或者过于极端。
这也就带来一个问题。
这些遵循互损方式生存的生物,它的种群会不可避免地走向衰落。
桉树,被许多国家禁止种植。猪笼草,也越来越少。岩蔷薇,也只局限在少数几个地区。
反而,有个种群,规模越来越大,就是兰花。
兰花的种类呈现出越来越多的趋势。
因为兰花采取的生存策略是互利共生。
地球上有30万种植物,兰花品种就有2万多种,约占植物品种的8%。
与猪笼草一样,兰科也是生活在热带雨林里,但兰科植物的整体竞争策略就是遵循互利共赢的策略。
互利共赢乃发展之真谛
兰科植物的生存竞争策略,就是一种典型的互利共赢型发展策略。
针对特定的昆虫,不同种类的兰花发展出独特的形状,与昆虫形成生存同盟。
虽然存在着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风险,但这也给了兰花种群在特定条件下形成多样性的根基。
互利共赢策略,也不能贪多,要精准对接,但又不能极端化。
掌握这种生存竞争策略的兰花,种群规模的膨胀速度就非常快。
与强大的动物比起来,植物是脆弱的,被动的,需要被保护的。但是它们是地球上最长久稳定的居住者,演化出各种保护自己的方式,它们模仿蝴蝶的样子,让眼神不好的蝴蝶误以为这块地方已经被占领,它们还会长出和蝴蝶卵一摸一样的黄色斑点,同样让蝴蝶认为这里已经被人筑过巢。多么聪明的方式。面对变化多端的环境。他们坚忍,灵巧,顽强。他们冷酷,专注,带着最迷人简洁的目的。他们长出最甜美诱人的模样,只不过吸引愚蠢的动物来为他们提供服务。我觉得植物是这个地球的主宰而所有的动物包括人类,不过是过客。植物为这颗渺小星球捕捉所有的宇宙能量,它像古老的守护神般在地球上永存。
他从不主动出击,静静地等着被诱惑的来客。
在整个冬天,树可以褪去所有多余的装饰,以最简单最本质的生命存在于地球之上。扭曲,干枯,冷峻,但是活着。
动物脏兮兮而又丑陋,植物高贵。人类很少能够看到他们的活动。人类没有耐心。当一件东西3秒钟不动了,他们便认为他死去了。
动物为食物与性欲忙忙碌碌一生却也只不过能留下一点后代。
植物像佛祖一样岿然位于宝座不动,但是人类是要小心谨慎供奉这美丽的生灵的。有人说,植物没有自由,人类可以将他们任意移动,但是美丽了一生的谁?宁静平和的是谁?悠然自得的谁?
我要做一棵树,我甚至不能等到下辈子了。那让我想象一下,上辈子我可能是一棵树。
我在每天拥有不同的形态。
我不用走向世界,世界来到我身边
我待在同一个地方,日月星辰围着我旋转
我有过最迷人的花朵,最甜美的果实,我从不将他们藏在怀里。艳丽的你就摘去吧,很高兴你喜欢,但是请你好好对待,饥渴的路人,你摘去我的果子吧,不要在我这里休息太久,我陪你一会儿,然后你继续前行吧。
无数的人带我去过无数的远方,我的花装饰了萨拉热窝墙痕满满你的墙,我的果陪他在异乡过了第一个无眠的夜晚。那艘大船将我载到了地球的另一面。
我去网上查了树可以活多久,很多人说一两千年没有问题,我要静静站在那里,看风云变化,观察每一个来到我身边的人和事。我甚至可以不断扎根,永远生长。这是最完美的生活状态。
这部纪录片的知识点太多了,有目不睱接之感。
看到3D的标识,还以为是那种立体电影,要戴特殊眼镜才能看的。实际上是一种先进的拍摄技术。此外,本片还用到了夜视摄像、热成像摄像等其他技术。展示了一个惊艳、迷人的自然。
第一集 Live in the wet zone
热带雨林占地球面积2%,却拥有90%的生物种类。
有一种兰花的花朵长得像雌蜂,以吸引雄蜂前来授粉。
彗星兰的花蜜深深地藏在细长的花距底部,而非洲长喙天蛾正好有三十厘米长的口器,刚好与花朵的花距长度相同。相得益彰,天作之合。
西番莲叶子中有毒素,是为了抵抗毛虫。然而有些毛虫进化到魔高一尺,将这种毒素积累在自己体内,用来对付那些捕食自己的天敌。西番莲又进化出第二道防线,生出仿佛是蝴蝶的叶子。这样的拟态,让真正的蝴蝶产生无处栖息之错觉。有些西番莲还会在叶片上生出类似蝶卵的小点,让蝴蝶以为这些叶片已经被占用了。道高一丈。
另外一些植物进化得比较邪恶,一些像花的叶子,其实是陷阱,鲜艳的色彩吸引昆虫,然后捕而食之。
还有捕食老鼠等小动物的植物,片子中没有这样的镜头。好想看。
然而在热带雨林中,也有些植物不喜欢太多的水,有一种大叶植物,叶子像天鹅绒,水滴上便会滑落。
第二集 Solve the secrets
在接近普通人类的生活环境,春天花开,秋天叶落。
植物从最初效率低下的风吹授粉,发展到开花植物上门服务式的繁殖方式。
有些花朵用颜色吸引昆虫,有些用气味,有些甚至会使用声音。
世界上最大的花,泰坦魔芋,用发热的方式吸引昆虫。
植物的叶子尽量伸展,彼此尽量不重叠,以最大限度的接触阳光。(这句像一首小诗了。)
Fungi,菌类。有90%的生物不同程度的以不同方式依赖菌类。
第三集讲述干旱地区,如沙漠中植物进化出来的生存策略。
沙漠占地球面积达三分之一。
有一种仙人掌每年只开一次花,选在一个满月的夜晚。(挺浪漫的。)蝙蝠为仙人掌传播种子,蝙蝠每次吃下自身体重1.5倍的花蜜,其中含有种子,在飞回洞穴的过程中,种子随粪便排下。一种繁殖方式。
有种名为积水凤梨的植物,摆脱了对土壤的依赖,附着在高高的树冠上,它的叶片形成水池,滴水不漏,不但为植物本身提供水分,也为蚊子的幼虫提供了生存的家园,这些孑孓为植物提供营养。这是另一种植物捕猎的方式吧。
algae(水藻)是最早的植物,接着是Moss,苔藓类。开花类植物是百万年后才慢慢进化出来的。
Kew园最古老的植物源自1752年。
Kew园保存有世界上几乎所有植物的种子,是种子银行。
植物的种子其实是时间胶囊。(确实诶。)
松树散发出的奇怪味道是挥发性的油,目的是驱赶昆虫。
地中海岩蔷薇的叶子可以自燃,烧掉自己和周围的其他植物,但自己的种子有防火层,燃烧后外壳松软,加速发芽,从而扩大地盘。(聪明的植物。)
一种生物的灭绝可能会有连锁效应,就像蝴蝶效应一样,也许会引起大灾难。
——记是不可能都记住的,但以后看到某些东西,会联想起这部片子的。
邱园可真是绿色爱好者的圣地了……希望能拍个邱园的杜鹃花特辑
看到那“自愿”做“马桶”的猪笼草笑喷了,不知道发明抽水马桶的人看到这个植物会有何感想。
植物的世界远比动物的世界纯净清新。
科普大餐,视觉享受。大部分在植物学的圣地【邱园】拍摄,三集主题分别为Life in the Wet Zone、Solving the Secrets 和 Survival。电骡可下到每集700MB出头的1280x720高清双语字幕rmvb版(非3D),专业级翻译,不要错过!
必须五星啰~~~
神奇,美,视觉享受,惊悚配乐大推。来只亚洲水蛙!
即使是路边的杂草或者池塘里的原生物,也远比人类发明的任何机械装置要复杂难解得多。非常棒的纪录片,叹为观止!
动物园是动物的监狱,植物园是植物的天堂?对植物来说存不存在楚门的世界呢?
啊,真是每一帧都很美!
还不错哦。
太漂亮。。
各种高科技延时拍摄, 超微距, 3D还原等等的外表下, 藏不住大英帝国人和BBC自然频道制作者们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细节的偏执. 整片极富趣味性的同时仍然有较高的科普素质, 纪录片里面不能错过的一部.
感动的哭了
月光中的jade vine..长鬣蜥和陆龟..看着菇菇冒出来 肉肉从瘪瘪的变成胖胖的整个人都软掉...“做人好累哦 要是变成植物就好了光合作用就可以” 真是太天真...植物为了晒晒太阳 受受精 抢地盘只能各种不择手段 营销包装 自焚同归于尽都可以...好累..最后突然变身地球战士对抗物种大灭绝了..
视觉盛宴,可惜重复镜头好多,第三集提及的昙花一现,嘿嘿,我是有亲临好几回的。手里机存有大量叫不上名儿的花花,这片子真心科普不了我呀,昨天下单《花卉圣经》,希望能涨涨姿势呀,墙裂要求好的推荐呀
一如既往的高水准,BBC绝对是质量的保证。BBC的纪录片总能有新东西讲,实为不易。
一个植物园,竟然可以管中窥豹整个植物世界。英国皇家植物园太伟大了,是公众公园,还是现代植物园发源地,同时是世界最大的植物标本馆和种子银行。相比上周去北京植物园的温室,连植物本身都觉得没有被养护得很好。
1 没有《植物的秘密生活》生猛 2更觉得植物血腥了 3植物一定也是有意识的 4抢尽全世界钱财然后投身公益(?)的英国的仿佛诺亚方舟植物分区的kew园棒呆了。
明明是SKY的,标BBC的都是什么想法
Life in the wet zone+Solving the secrets+Survivel. 植物安静而美丽,很治愈。但是我能说我超级怕虫子吗!如果有 4D 就好了,省着去植物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