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烂牙佬是全剧毒药。见过恶心的,没见过这么恶心的。台词无闪光点,远不如malvo,强行装逼不成,就用恶心来凑时间。烟针剔牙特写,烂嘴黑牙特写占满整个屏幕,吃了吐,吐了吃,坐在马桶上吃屎一样的食物。从裤裆掏出烂鸡鸡,撒尿在茶杯里,逼人喝下。每次烂牙佬一出现,我是立马快进。本来第一季和第二季是我家晚餐的保留节目,全家一直视为精神大餐,可是第三季弄得只有我一人在手机上看,且永无再次观看的胃口,编剧是不是太过分了?
2.杀手全程无能。拍武侠剧,最基本的手法是不能低估反派。反派一定要有魅力,才能吸引观众。同时反派要有超能力,才能凸显正面人物的力量和价值。此剧哥萨克人平时只会欺负弱小,深山之中被老头和妇女灭于无形。亚裔侏儒整天翻个死鱼眼。先被劫持了指挥车,后被哑巴完美擒拿,不但不知道羞耻,还抖动小短腿跳个芭蕾舞。真是莫名其妙。弄死他俩毫无痛快复仇感。
3.人物行为难以置信。一般单位合并后占便宜的领导,会努力让吃亏的一方心里舒坦。本剧男所长对前女所长毫不客气,全程趾高气扬,无任何反省;停车场老板面对栽赃录像毫无辩解能力,第一时间放任家庭解体;债权和股权在合同里本应清清楚楚,却轻易被烂牙佬混为一谈而投诉无门;洗钱犯罪需要巨大营业额且价格混乱的行业,同时本身需要有巨量的黑钱来源,烂牙佬居然选择停车场这种仨瓜俩枣且价量清晰的的行当来洗钱,且基本看不到巨量待洗黑钱,而是完全靠骗贷。
4.人物关系设置离汤离水。作品要让人看得下去,人物必须要让人关心。停车场老板和假释官,两个杀手,均是污眉皂眼,毫无魅力,让人根本不关心他们的死活。美丽女警官的老父,居然是个继父,死了以后也因此看上去无关痛痒。根本没必要说成是继父嘛。就是亲爹,又怎么会拖累剧情?亲爹就没有过去的秘密了?作为全剧核心案件之一的杀人案,因继父这一设定,吸引力大打折扣,无法让观众关心。女警官同性恋丈夫造成的伤害,基本看不出来。第一季莱斯特老婆的唠叨,第二季警官老婆得了癌症,都让我感到关切和揪心。而第三季的设定,弄得离汤离水。
5.人物塑造缺乏吸引力。好剧的特点,在于连配角都生动活泼,比如第一季两个杀手,两个FBI探员,第二季嘴炮律师,肉店里面爱看哲学书的孤儿女收银员等等,令人过目难忘。本季大失水准。女警小男孩远不如前两季小孩子可爱。第一季邮差女儿初生牛犊不怕虎,第二季茉莉小时候坚定专注的目光,可爱的婴儿肥,让人怜爱和关切。第三季小男孩,基本游离于剧情之外。
算了,写这么多,实在是因为前两季太好了。第三季被糟蹋成这样,心里痛惜。编剧如果一时才尽,可以休息一下,没有必要硬上。
都说鹰有时飞得比鸡还低,鸡永远飞不了鹰那么高,但是作为鹰的编剧高手,实不该做出如此劣质的产品来折磨观众。天空才是鹰应该呆的地方。在鸡窝里扑腾,鹰自己累,我看得心烦,也心疼。
我算是Fargo这剧的脑残粉,前两季都是保持屏息凝视的姿态一口气看完然后大呼过瘾。在我看来Fargo这剧的定位是:高逼格犯罪片。故事主线虽然是警匪侦破,但是每一季都以“文艺片”的姿态花大量心思来探讨一般警匪片不会探讨的高逼格问题 。 第一季的主题是善与恶。一个杀手到处以牧师姿态为恶布道,有人(Molly和Gus)觉得他是魔鬼,也有人(Lester)觉得他是上帝。在这个故事里,恶很有诱惑力,我们完全能理解Lester这样的人会不禁觉得也许Malvo的逻辑才是对的,恶给了他酣畅淋漓的复仇和无比甜美的生活,所以,为什么不呢?(Lester杀妻现场就挂着一张海拔,上面写着“what if you’re right and they’re wrong”——要是你是对的,他们才是错的呢?)。在这个故事里,恶还是无比强大、几乎不可战胜的,Malvo全程开挂,怎么打也打不死,而善的这一方一直在愚蠢、低效、错误、无力的漩涡里团团转。在故事的过程中,善的这方无比窝囊挫折,连他们自己都开始不断问自己:既然恶这么强大而我们这么弱,我们为什么还要和邪恶作斗争?但故事的结局也是很清楚的:善还是战胜了恶。我们为什么要和邪恶作斗争?因为我们是人,因为我们有爱的人和珍视的东西想要守护,所以不管我们再弱再蠢,我们也会战斗到底。这就是所谓邪不胜正、人性光辉的主题,说白了也并没有那么高大上,第一季胜在各种细腻丰富的细节。 第二季的主题逼格又上一个台阶。在我看来这一季的主题是人的梦想、热情、希望、挣扎和冰冷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在这个故事里,每个人都怀着一些美好单纯的愿望,并且为了自己的愿望使劲地努力着。 黑帮的小儿子想要证明自己不是废柴,小镇少妇想要挣脱枯燥封闭的环境,去加州过更自由美好的生活,肉店伙计想要买下肉店过上老婆孩子热炕头的生活,黑帮的母亲想要守护家族的基业和尊严,黑帮的女儿想要摆脱父权男权的控制,黑人黑帮小哥想要建功立业成就自我,警察希望好人有好报、坏人受到法律制裁。每个人都为了自己并不算贪心的梦想卯足了劲地努力,他们聪明勇敢、百折不挠,辛辛苦苦地忙了一路,然而最后事情的结果却好像和他们的努力没有一毛钱关系。他们最后发现,人类最大的敌人不是困难和失败,而是混乱、空虚、荒谬和无力感。面对人类美好的热望,宇宙给我们的回应只有阴差阳错和外星人。这世界并非对我们抱有恶意,它只是对我们毫不在意,无论我们多么努力多么虔诚,它却只是无比冷漠地混乱和空虚着。对这个故事的最好注解就是:“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这个立意真的比第一季又高级了好多。 第三季的故事相对来说有点松散,我一度完全搞不懂这个故事的走向是个什么鬼。看到最后,我觉得第三季的主题其实是“真相”。在这个故事里,暴食症资本恶霸Vargas多次抛出了这个主题:真相真的存在吗?所谓的“证据”和“事实”指向什么,什么就是真相,然而我们看到:证据和事实其实是靠不住的。也许真相未必只有一个,每个人都会有他自己的真相。所以,你相信什么,什么就是真相。最后一集的结局被很多人吐槽混乱崩坏,其实用这个“真相”主题来理解就能理顺了: 到最后的最后,Nikki依然相信Emmit是最大的恶棍(最后对峙的时候她坚持说Emmit杀了自己的兄弟还给合伙人下毒,从观众的角度来说至少后一条根本不成立),所以她一心一意要杀Emmit。而Emmit依然相信自己基本是无辜的,所以他劫后余生、并不愧疚地打算继续生活下去(他的冰箱上有妻子孩子合伙人的照片,却完全没有兄弟的影子)。那个聋子杀Emmit是因为他始终偏听偏信Nikki,因此坚信Emmit罪大恶极(而实际上在观众看来Emmit根本罪不至死)。 女警察依然相信邪不胜正,坏人一定会被绳之以法,所以她说马上我们就会逮捕你让你坐牢。而Vargas依然相信世界上根本没有善恶,只有丛林法则,金钱和实力可以碾压一切,因此他说五分钟以后就会有上面人来放我走。女警察和Vargas谁才是对的,故事没有告诉我们,因为,也许世界上根本没有所谓唯一的真相。面对这样一个世界,我们只好接受女警察对儿子的解释:这个世界上的很多事情没有什么道理。我们抱着美好的愿望苦苦寻找真相,逻辑,原因,可是现实却常常像这样既缺乏逻辑,也没有真相。 事实上,这个真相的主题在前面的情节里也多次出现过。面对同样的一堆麻烦事,Emmit坚信一切都是兄弟和兄弟的女人搞的鬼,而Sy坚信一切都是Vargas搞的鬼。面对同样的罪案,女警察坚信Stussy兄弟才是核心,而她的上司坚信这事和Stussy兄弟毫无关系。面对同样的邮票事件,Ray坚信Emmit欺骗欺负他,而Emmit坚信自己情有可原。 这个真相主题本身是个很不错的主题,但是我觉得这一季的效果远不如前两季好。第一,模糊、随机成份不足,整个罪案的情节从观众的角度看十分清楚,因此我们并没有深刻感觉到“也许世界上并无真相”这个主题。第二,本季情节相对松散(比如女警察继父写小说的那一集后来再无呼应);很多地方强行拉高强行装逼(比如什么犹太人大屠杀那一段),叫人无法入戏;角色塑造也不如前两季(这个大boss没有了第一季松顿那种摄人心魄的邪恶感,很多时候他在那里叨逼叨逼实在叫人心烦)。Fargo脑残粉觉得:第三季值得看,但不再有前两季那种大呼过瘾的感觉。
已经看到第三季第九集,和前两季比大失所望。不理解这个反派卢平来明尼苏达除了装逼之外的主要目的是什么。洗钱要费这么大劲吗?要杀这么多人吗?为了杀女主竟然把押运车都掀翻,还杀掉一车的人,放她走又咋了?敢闹这么大动静把那俩刨根问底的女警杀了好不好?女主觉醒后和哑巴联手很猛,一下从气势各方面都占了上风,既然真刀真枪撕破脸干上了,把那中国佬杀掉不好吗?还是觉得自己牛逼闪闪,放他一命下次再干翻是小菜一碟?
我对其他问题不想细究,比如女主为何感应不到一切电子设备,和基友一抱之后又恢复正常;那个卢平为何吃了又吐,还躲在厕所里吃屎一样的东西。我就是特别不懂里面的人的行事逻辑,尤其是反派和那不小心杀死弟弟的哥哥,每集就在那儿看那反派装比,装比装得太大,装比的资本又跟不上,很生气。
要不是看在前两季的份上,就这剧情还有那叨逼叨的墨迹程度,真是分分钟想弃剧再给他评个1星。
Fargo曾经的魅力在于,用最平实的手法,揭露普通生活中的不可思议与荒诞。而如今的第三季,本身却成为了荒诞。想想看,一个冷面人一本正经讲的笑话往往滑稽,而一个画得五颜六色的小丑过来咯吱你就一点不好笑了,是一个道理。剧本不够,各种形式来凑。抢戏的BGM,,冗余的side story,无意义的小细节,与科恩兄弟的冼煉风格趣味迥异。同情Ewan Mcgregor, 本可以是个很出彩的双胞胎角色。
就好像《严肃的男人》片尾,Michael Stuhlbarg看着眼前突然袭来的龙卷风,那天是他儿子的犹太教成人礼。他即将迎来青春期的反叛,而他看到的是更年期不可消退的焦虑。荒诞不经的血液在《冰血暴》里是温热的,黑色幽默,在一个完全谈不上黑暗的年代(或许正因为我们深处黑暗中),闪烁其词地娓娓道来。像一个有些神经质的不承认自己是醉汉的说书人,拎着一瓶贴着【白兰地】的莫吉托酒瓶,悬在胸前的眼镜镜片碎了一块儿,食指从破洞的手套里伸出来挠着冻得通红的鼻头,他哼唱着不知道算不算地道的苏格兰民谣,当然,夹带着浓厚的哥廷根口音。他呵斥着这个时代的可笑与窝囊(以跟自己无关而感到惋惜的口吻),一个连妓女都坐地起价的时代,你还期望青春期的孩子能好好发育嘛?(对着娜塔莎)我说,谁说不是呢?那天坐在我旁边吃着三文治的小伙儿,彬彬有礼地与我道别,出门拔枪射杀了斐迪南大公。“gott!oh gott!”他激动地喝了一口酒,用少了四根手指的右手捏着我的肩膀,“哥们儿,这一轮算我的!塞尔维亚永不屈服!”随后义正言辞地跟娜塔莎求了两根烟,给自己点上。我看着被上帝派下的雪花停在枪口,变成一团灰色的烟,竟然有一些温暖,像我们围在黑尔夫叔叔的壁炉前取暖的那个夜晚,听他念着《白夜》,或者陀思妥耶夫斯基的随便哪本书。人为什么需要节日呢?除了纪念耶稣降临,也许,是为了不让人生变成一场消磨时光的无边的瘟疫。据说,我们已经包围了莫斯科,顺利的话,一块儿去黑尔夫叔叔家过圣诞吧!叫上曼努埃尔,皮埃罗,还有丽兹婶婶的猫。想着你,我又自慰了,想你,圣诞快乐(只是以防万一)。
盖房子地基还没打好就想着内部装潢,不塌才怪。
金融罪案食物链末端的情节表现,熟捻游戏漏洞的人合法的戏弄规则、黑白反转文字游戏,契约间人命无常薄如纸。狼进化了,然后是猎人。科恩兄弟在他们的自传里提到过自己作品的几个基因:犹太宗教,恶的传染,计划失控,小镇庸人,中年危机,兄弟情。比如米勒的十字、冰血暴。
如果一定要推荐语的话,只能是:“这是《冰血暴》第三季”
关爱同妻!! 老铁洗钱吗? 这季太致郁了 前两季都是人性恶插播呆萌 这季是纯的霸陵 等到7集最后才出现哑巴小哥一个萌货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 前两季的杀手才叫杀手 这季的杀手充其量是打手 警察也是最废的一季 全程旁观 结局也很憋屈 弄成个开放式的
就这种剧,我都不正眼儿瞧一下,直接上去就是一个五星!
除第三集神来之笔,其余与前两季差距甚远,似乎能看到编剧的绝望。来自过去的杀手横扫一切,本季杀手均是装逼弱鸡,这也暗合许多作者(包括金庸)的时代退步观。英雄已经全部死去,历史早已终结,我们生活在混乱而平庸的,剩余的时代。不会再有让人血脉喷张的奇迹和转折,读历史成为唯一的乐趣。
Ewan真的是戏仙,完全没看出一人分饰两角而且就是他!
看了这么多年美剧,能挂上“神”的,不是越狱,不是绝命,不是其他,只能是冰血暴。因为神剧不只让你酣畅淋漓,更会若有所思,进而醍醐灌顶,进而反问:我到底看了部什么剧?
看了四集。弃了。形式华丽,摄影音乐都特别讲究,加上多线叙事,强行把故弄玄虚的故事搞得很耐看。但编剧比前两季弱太多了。还是第一季最好看。
每集都有诡异的让你目瞪口呆的事情发生。Ewan这扮相造型,真舍得把自己整成这样啊,还是两个
看完发现这是一部女性主义电视剧,Nikki侠肝义胆,Gloria冷静周全,女交警体贴细致,男性角色不是贪婪无知就是懦弱无能。大反派竟然是哈利波特里的卢平教授!已瞎。这一季水平起伏不定,精彩和乏味共存。
放一个蠢人进来,整个案件就能妙趣横生,让片中的局外人无法琢磨。
刚播了第一集,和前2季相比水准大暴死,表演痕迹严重,人物毫无魅力,水准不够配乐来凑,你看看人家隔壁的「风骚律师」,同样是第三季,好好学
唠唠叨叨,神经质,丢失了前两季的精髓
配乐自以为是无处不在让沉稳大气悬念罪案迫不及待变身做作小清新,从冰到老科恩对配乐的用法已经定调,这连开倒车都算不上,简直是开破车;技巧是要服务于表达需要,急于表现风格只能说明一件事:表达无力,原因:该说的第二季己经说完了,又不想放弃,只能打风格牌。有几场戏还是很不错的。
最后哥哥心痛地说 他还只是个孩子... 一环扣一环阿 ray的女友和流苏西装复仇那段好爽
苏维埃遗毒在这个世间,真是绝对恶的存在
所以,门会不会打开呢?这一季的主题是《严肃男人》和《缺席的人》,整体有点虎头蛇尾啊。最后又见极简枪战,但显然没有第一季玩得溜
这一季真的是曲高和寡,对喜欢高逼格的人来说,的确可以看懂这一季作为炫耀的资本。而我等庸人就来谈谈庸人的看法,我觉得本季最大的败笔在于忽快忽慢的节奏,剧情跳跃性太大,意识流的东西太多,编剧为了“神剧”而用力过猛,反而需要观众过分解读才能看懂一二。这显然脱离了fargo黑色荒诞悲伤的立意
白雪皑皑下的黑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