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了,觉得邓紫棋确实是能代表我们90后一代的那股冲劲,坚持自己喜欢的事情做到极致。其实她也是一个单纯爱音乐的可爱女孩,只是她出名的比较顺利,在很早的时候就遇到了自己的贵人,或许老天也在眷顾这个愿意付出的女孩。但我觉得这个片名取的有点大了,也就像片中洪涛所说的"有时候做对事比做好事要更重要",作为快速成名的年轻女星来说,有的时候可能觉得做好事等同于做对事,确实这会在其中受到了很大的压力,但我觉得这也是每一个成名的人都会经历到的,人红是非多,何况你又是这么年轻还带些个性,你的所有事情都会被暗地里嫉妒你的人无限放大,大到你自己都怀疑你自己,这就是他们的目的。但影片不至于用一路逆风来作为片名吧,可能这就是作为这个片子的噱头,吸引更多的观众来观看吧。最后祝愿GEM越走越远,我也会支持她,加油!
是的,这是一部粉丝向纪录片,或者是给对邓紫棋至少有那么点了解兴趣的人看的。
所以无意外在豆瓣这样一个必须有种“文艺”和“艺术”头衔的平台,一星。
一个20多岁的个人纪录片,也无意外的在价值观评价中以“凭什么”和“好意思”拿到一星。
从运营上说,蜂鸟确实是愚蠢的,这样的纪录片赢不来路人缘,反而招黑。
可是,对于粉丝来说,90分钟真的太短,还有很多很多,比如路人并不知道的我是歌手之前的内地路演。
是的,她的经历并不特殊,甚至对大多人来说明明很成功,却偏要说一路逆风。但是大多人也无法理解因为一个节目爆红,又因为同一个节目全网黑的落差,前后不过一年。对,我当然也无法理解,但我至少明白,不是上了我是歌手就都能爆红。
所以我承认,这就是一部无法客观评价的影片,对我,它就是五星,它就是我这么多年喜欢邓紫棋的一步一个脚印,有感动,有力量,有未来。相信她,如同《Xposed》里,Someday I’ll Fly。
期待Queen of Hearts part 2,珍惜我还鲜衣怒马可以去释放热爱的年代,不错过每一次现场的相遇。
电影总体上介绍了GEM从小接触音乐至今的主要经历和感悟,但故事叙述过于平淡缺乏冲突。除了家庭回忆部分和“如何办好一场体育场演唱会”是电影比较新的独有的东西,其余那些对经历的想法和感悟,甚至不如她在一些节目中谈的深刻,推荐去看她的那期《开讲啦》,讲自信与自爱讲的特别好。 邓紫棋在出道后第一次遭遇集中的重大的的挫折是在2012年,工作和舆论压力激增、失恋、外婆逝世的那段时期,她当时一个人逃离香港,在纽约的街头上看到小丑吹出一触就破的美丽泡沫,创作推出了专辑《Xposed》铲去了自己的半边头发和不知道多少阴霾。这是故事情节上很好的冲突点,也是GEM成长路途中一段不可或缺的经历,电影却鲜有描述。 反而,对深圳的XXX LIVE大书特书,讲天气有多热那么多人有多难办,制造的冲突很生硬。 宣传片中讲到“逐光飞翔”,这束光很大部分就由她的基督教信仰带来。她在演唱会上也和歌迷分享过,上帝告诉了她真正的爱是无私的。之后还和张敬轩一起合唱过Hallelujah(虽然这首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宗教歌曲)。宗教信仰是她克服心中恐惧和慌乱的工具,也是她的精神世界很重要的组成部分,影片完全没有提到。不知道是不是被广电总局cut了,如果是,祝煞笔广电早日拥有新的心跳。 十几万条评论的唾骂,每周源源不断的负面报道,对于一个一直被音乐包裹的纯粹女孩来说,真的是汹涌的海啸。对自我价值和道路的质疑,深切的无助和恐惧,这部电影表现得火候都没那么足。 总之整个电影的叙事欠缺完整,表现缺乏张力,赞扬、评价和自我评价的部分篇幅太多。三星给一个天才到无需雕刻的gem(宝石),一个才华横溢的创作者,一个对音乐无限执着的歌者,和作为一个蜕变者的邓紫棋。
最近突然接触到邓紫棋的音乐并且无法自拔,感觉她的歌节奏感很强,音色很有魅力,特别是 光年之外,同时疑惑她怎么小小年纪如此拔群,以及为何负面新闻缠身,这部电影较好的给我一个回答,让我看到她上海音乐家庭的熏陶,回顾她被外婆保护的童年,认识到她在大陆从默默无名到人气爆棚的一飞冲天。。
她成名之后回到上海开演唱会,应该是很自豪,可以和家人分享这份乐趣,想必是人生的幸福。
听她的歌曲对于我而言,的确是个很享受的事。她的唱功,创作能力,歌词的含义,我认为都有独到之处。
正如片中所说,也许现有的体制缺乏一些天才歌手的快速上升的通道。一个歌手能不能走红,唱功高低是一个根本的衡量标准,但是只有唱功是绝对不够的。还需要遵循默认的规则,尊敬圈子的老前辈,只要他资历老。
对于和歌手的冲突,洪涛对于自己的态度,提出了很有趣的一个解释,也是来自前辈的观点,做对事和做好事是不一样的,双方如何沟通,导致合作破裂,我们不得而知,但是洪涛以及群众的指责,淹没了邓紫棋以及其团队的声音,我猜就好比小学孩童不懂事,任性,自负天真,结果被老师惩戒一样,也是成长所需。
最后,我还是喜欢她的歌,这毋庸置疑,也包括她在歌曲中展现的情感,生活态度,正如喜欢一个人,就会放大她所有的优点,眼中所见只剩她的好,即便局限于方寸,但生活在自己理想的岛屿,为何不能看作幸运呢?
1,首先我觉得片名叫《一路顺风》才比较恰当吧,这片子和片名之间的差距有点大。其次这海报设计的真是土鳖到了极点,没一张能拿出来看的。我想这也由此能够看出邓老师今后创作道路上的主要桎梏:矫情的歌词与肤浅不经推敲的歌曲,一如这一部将苍白的短短二十余年的经历硬生生拉扯成虽然只有九十分钟但是还是乏味的令人忍不住快进的纪录片。同时也暴露了现在院线逮着什么热点都要凑一下的既得利益者嘴脸。
2,我国的公开的大多数人物传记类的纪录片其实根本不算纪录片,他们应该被单独划分成一个片种叫做“吮痔片”,就是聚集一帮熟人在镜头前互相舔屁眼,什么好听说什么,没劲透了。我实在也不是谦虚(暴力膜蛤),如果有天我戚某人出人头地了也搞这么东西,我就把大家聚起来一起说我的坏话,什么难听说什么,谁说好听的就CUT掉。不过就我这种性格而言即便我活到九十岁能总结的也无非就是一句话:往事何须再回首?或许因为死猪不怕滚水烫吧,当看到影片中邓紫棋说有十六万人给她留言其中有一半以上都在骂她的时候情绪崩溃、嚎啕大哭,我心里其实是羞愧的,因为我是那种被六十亿人辱骂都脸不红心不跳还能抽空回个嘴顺便看看对方谁骂的出彩记下来以后备用的选手,也许我的生命中注定是不会有逆风了,/(ㄒoㄒ)/~~。
3.这个片子的包装好眼熟啊,在别的什么纪录片上扒下来的吧。不过这线条和圆的元素跟片子本身并不契合。
4, 洪涛说的对,“有时候做好事情并不重要,做对事情才是最重要的”。
5,我很少关注娱乐圈也不太了解邓紫棋,不过我浏览了一下她近期频繁发布的EP和里面少的可怜的曲目,想起了谢天笑老师。那时候我还很单纯,在没钱的情况下也可以为了喜欢的音乐花很多钱,即便如此,当我听了谢天笑老师那张四十块钱却仅有一首歌的EP《我不爱你》之后,还是切实的感受到了“您真的不爱我”这一中心思想。以上对谢老师的感想同样可以作用于邓老师,尽管我从来没有在她身上花过一分钱。
还记得第一次知道邓紫棋,是在初中时听到她的《where did u go》,心想这个女孩子好棒啊,才比我大三岁,唱歌好厉害,还是自己创作的,而且笑起来真甜!然后了解到她很可爱也很努力,以及扮金鱼脸去街头卖唱等各种有趣的事。
但是当时还很少有人知道她,包括到我上了大学,同学问我你最喜欢唱谁的歌,我说邓紫棋,对方都疑问“?谁啊”。
2013年,在广州看她的演唱会,以前她只在香港开show,这次终于能在内地见到她了。每一首歌我都会跟着唱,心想要是哪天能跟棋棋成为朋友,和她一起唱歌该多好。
后来得知她要上我是歌手了,一定会有很多人知道她了,就像一个小宝藏就要被挖掘出来了……有担忧也有欣喜。
果不其然,她一夜爆红。
可这何尝不是她应得的呢。小小年纪,刻苦用功,每一个不被理解的时刻都没有放弃,眼神依然坚毅,笑声依然爽朗,大步大步往前走。
她无疑是幸运的,年少便得伯乐,只为她一人。可前提必须是,她已经足够具备了千里马的条件。试想有多少人在抱怨无伯乐赏识的同时,包括我自己,在某个时间段里,都是没有达到所需条件的。
所以,天时地利人和,加上自身的努力和优势,成就了邓紫棋。
那么如今,金子终于跳出了沙堆,闪闪发光,不就是理应如此的吗。
很高兴看到她被那么多人听到,其实当我自己开始做音乐,我才知道,做音乐和唱歌有多难,内心该承受多少,哪怕没有外界的压力,也有自身的矛盾和纠结,和无人知晓理睬的孤独感。
棋棋应该是在这说长不长说短不短的八九年里,慢慢沉积成了她所能够成为的模样。
后来到现在,我很少再去关注她,但她偶尔出新歌我都有听,也许她的音乐性大概都定型在了那里,没有什么大惊喜。但她慢慢变得细腻了。变得稳重成熟的同时,也变得小心翼翼了。
虽然各种媒体老调侃她是皮裤妹,或者从各个角度说她的不好,但我知道她热爱音乐的那颗心不会改变。对我来说,这就够了。
但愿她的笑容跟她小时候一样纯粹,因为她是属于童话世界的小公主啊。
坚强与坚定是多么難得。
我喜欢的欣赏的敬佩的音乐人和歌手有很多很多很多,世界上比邓紫棋更厉害更高层次的音乐人和歌手也很多很多很多。我不是她的粉,我只记得她是和我一起成长的小女孩。
就像曾经相交过在一个点上,哪怕如今已分开各自前行,都会把美好留在心里,继续前行。
多年后我还会想起,那些是我青葱懵懂时所谓的情怀。就像小学时听到的周杰伦 林俊杰 SHE 蔡依林 张韶涵……等等。
每个人在每个时期都不一样,每个人都在生长,每个人都需要进步。
所以,還是很個人情感的給了4星:
一星,給青蔥年歲。
一星,給鄧紫棋本人。
一星,給曾經紅火的香港樂壇。
一星,給最淺顯也最可貴的音樂信仰:為音樂而生而死而存在。
完毕。
要承认本片丰富了内地院线市场类型,但依邓的经历还不足以撑起一部类似《艾米》那样的传奇。重点应该是我是歌手双年巅峰会事件的公关,洪涛的几段采访意味深长。但过于偏颇地突出一条微博引发的效应,缺少对误会事件实质的多维解读。当16万留言一半在骂你,你就会怀疑是否该骂。权当看了场演唱会电影。
邓紫棋的音乐真的很有感染力,每次听都会特别振奋我,相信这就是偶像的力量。
电影院现在成了what?who给我解释下?
勉强两分。素材都是2014年的,不知道为什么17年年初才放出来。这类片子如果没什么料,还不如演唱会好看,其实邓紫棋和我是歌手纠纷那一段本来可以作为点的,不知道为什么没展开。最后我还是喜欢听她唱歌,她上歌手之前就在听了,但是看她的意思认为上节目之前大陆没人知道她,我被忽视了好惨
音樂紀錄片,記錄她一路走過來的歷程。影片上映的今天,她也在經歷和記錄,繼續當下。愛和善意,帶給認識的她的人快樂和力量。當然未來還有很長遠的一段路,這只是一段路程的標記,我們且陪同經歷,一起等候更多的美好🌹
要不是为了免费的中午饭,我特么才不来看,闪的睡不着。。。
啥时候豆瓣的人群以“XXX都没有,你凭什么拍”为评分标准了。真是low穿地心,见不得别人好的自卑心。我还想说,XX都死了你凭什么还活着。单讲制作,三星。
“时势造英雄”,90年代的歌唱比赛,新世纪时的大佬加成,再到G.E.M.时期的网路走红,香港一个年代有一种天后的造法。但是这几年变得太多了,不知是她还是团队还是整个大环境的问题。正当已经懒得关心她又干了什么的时候,又来了一部戴高帽的纪录片招黑。回到当初那个唱Where Did U Go的她该多好。
一星,給青春。一星,給鄧紫棋。一星,給曾經紅火的香港樂壇。一星,給傳達的音樂信仰。
本意是给非粉看看真实的GEM,结果变成,给粉丝和路人粉看他们都看过、都知道的东西
求别乱改成语了,比起大多数人的人生,你已经不止能用一帆风顺来形容了
关于音乐和歌手的纪录片确实有啊,但我印象中都是很有成就的歌手啊。。。这是啥
老粉表示很失望。未成年就拿最佳新人奖,未满20就在红馆开演唱会,23岁就全国爆红。近二十年来最顺风顺水的歌手里面邓紫棋应该能排进前三吧。不过是被骂几句,就矫情得像全世界欺负她一样。那蔡依林不是早就自杀啦?邓紫棋再做些这么low的事情,迟早泯然众人。
这是紫棋的纪录片,为什么要以所谓的高超的观影技巧去看待,以及为什么要参杂那么多prejudice。这就是邓紫棋,她的传说,也是我关于青春和生命的意义最好的诠释。不用太多语言去诠释,这就是紫棋通过语言带给我的power.喜欢一个人是有理由的!
Home Video 2017#1 这个偶像不仅年轻 还没什么故事 连小圈子互捧都看不到… 唱功和创作都没亮点 套用片子里的话:看她30岁的成绩吧 今冬粉丝素质最差影片 见面会全站起来挤到过道去了
第一次看这种纪录片,其实更像是一个人物传记,邓紫棋确实经历了很多挫折,电影里最好看的是有演唱会的部分,电影院的音效很震撼,比所有的演唱会现场不知道要棒多少,还有歌手退出巅峰会那个事件,的确是有内情的,总之,很不错,第一次新鲜的尝试!
此片会掀起一阵热潮,华晨宇已准备好、李易峰已经开拍、胡夏正在协调档期…张学友正在做吃瓜群众,李宗盛正在给他们写评价。。。
先老老实实沉淀沉淀自己,急个屁的自传
奇奇怪怪的中国电影院上线
张学友都没这么大脸给自己出纪录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