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安装高清版[一起看]电影APP
温子仁是好莱坞目前最火的导演之一,他先后执导了《速度与激情7》、《海王》等商业大片,还开创了“招魂”恐怖宇宙。
不过温子仁取得今天的成就,离不开另外一个人的帮助——雷·沃纳尔。
雷·沃纳尔是谁?
他是温子仁大学时期的好友,两人在电影领域志同道合,一起拍摄了那部著名的小成本恐怖片《电锯惊魂》,从而在好莱坞一战成名。
其中温子仁是《电锯惊魂》的导演,雷·沃纳尔则为影片编写剧本,并且出演了片中的男主角“亚当”。
如果说温子仁是鬼才导演,那雷·沃纳尔就是他背后的鬼才编剧,以及一名优秀的演员。
他们两人可谓恐怖片领域的黄金组合,成名后一起筹划了《死寂》、《电锯惊魂》系列、《潜伏》系列等知名恐怖片。
雷除了为这些影片撰写剧本,还继续发挥自己的表演天赋,在《潜伏》系列中饰演捉鬼小队中的眼镜男。
当然了,雷并不满足于当一名编剧或演员,于是到了《潜伏3》,他接过温子仁的导筒,自编、自导、自演。
不过《潜伏3》比起前作,口碑呈现断崖式下滑。当时影迷们一致认为,在这个团队中,只有温子仁亲自执导的影片,质量才有保障。
作为他们的影迷,我也觉得可能是术业有专攻,温更擅长导演,雷更擅长编剧和表演。
直到最近,雷·沃纳尔自编自导了一部新片,终于刷新了影迷对他的印象,这部影片就是《升级》。
本片在IMDb上有一万多人评价,得到7.7的高分, 《滚石》、《好莱坞报道者》等国外媒体纷纷给出好评。
让人意外的是,这不是一部恐怖片,而是风格硬核、惊悚的科幻动作片,世界观设定类似《攻壳机动队》、《硬核亨利》,描述了人类可以被机械化改造的近未来世界。
虽然是一部小成本电影,《升级》依然呈现出未来世界的科技感和冰冷感。
无人驾驶汽车、家居机器人、3D打印技术,让人们的生活更加舒适,但是新技术的推广,也造成了失业潮,贫富差距进一步加大。
影片的主人公格雷就是一名技术恐惧症,在无人驾驶汽车大行其道的时候,他依然热衷于手动驾驶。
格雷的妻子则在一家科技公司任职,对待技术的态度也与他截然不同。
一次偶然的外出,让格雷与妻子遭遇了持枪抢劫,格雷被打成全身瘫痪,妻子也死于歹徒的枪杀。
从医院中苏醒的格雷,面临妻子身亡、自己瘫痪的残酷现实,一度想要寻死。
正在这时,格雷认识的一位科技大佬找上门,说有一种芯片技术,可以让他重新站起来,但是这个技术需要保密。
格雷想都不用想,当即接受了芯片植入手术。
这个被称为“智脑”的芯片植入格雷的后颈,不仅能重建神经,让格雷站起来,还具有独立意识,可以在脑中与他对话。
格雷康复后第一件事,当然是查明杀害妻子的真凶,这时智脑又帮上大忙,原来AI的识别、运算能力强于人类无数倍,所以智脑很快找到了线索。
智脑还能强化植入者的身体反应速度、消除植入者的痛感、预判他人的动作,于是与凶手搏斗时,格雷也像开了挂一样,把对方按在地上摩擦。
这段时间,格雷与智脑的关系,就像钢铁侠和战衣的关系一样。智脑忠诚可靠,为主人提供保护,而计算机无法办到的事情,则由格雷用人类的方法完成。
本片的男主角格雷由罗根·马歇尔-格林饰演,他的长相酷似汤姆·哈迪,在片中的演技也不输汤老师。
因为他在本片既要表演被智脑控制后,近似机械舞的打斗动作,也要表演智脑下线后,四肢逐渐不听使唤的走路动作。(请脑补赵本山小品里的脑血栓患者吴老二)
更让观众感觉到好笑的地方,是主人公假装自己全身瘫痪,深入虎穴,然后突然从轮椅上站起来痛扁反派。
反派内心:本以为对方是个青铜,没想到遇到一个王者。
当然,如果所有反派都这么弱,电影也就没意思了。
于是片中最能打的几个反派,也被设定成改造人,改造的风格也很cult,直接在手臂中植入枪管,子弹也是从胳膊内侧上膛。
不愧是写出《电锯惊魂》的导演,对人体构造的脑洞真的很大。
作为鬼才编剧,雷·沃纳尔对《升级》的反转处理也很精彩,而且这个谜底就藏在片名中。
所谓的“升级”有两层含义:一层自然是人类被改造后,升级为超级人类;另一层则暗示了本片的结局。
至于结局是什么,大家还是去影片中寻找答案吧。
除此之外,雷·沃纳尔还在片中留了几个小彩蛋,让“好基友”温子仁强行出境,其中一处就是写有温子仁英文名字“J WAN”的电梯按键板。
如此高调“秀恩爱”,好期待这对黄金搭档再次合作啊!
本文为《暴走看啥片儿》特约稿件,作者大海里的针。如需授权、转载请联系[email protected]
本篇影评主要讨论人物立场与相互关系,包含剧透。
在近未来的世界,女主工作的C公司和艾伦管理的V公司掌握着绝大多数的智能科技项目。但二者的经营范围稍有不同,女主的C公司主要用科技强化人类的身体,艾伦的V公司主要用科技升级人类的智慧。但显然这两个公司的业务都具有军工背景。尽管如此,这部电影名字所点出的时代主题,还是在讨论人类的大脑和身体,哪个才是最应该升级的。
女主与艾伦的会面,透露出相当多的信息。首先就是女主提到事业有成的V公司时,艾伦那阴郁的表情(也可以参考反映艾伦情感的云),其次是女主提到V公司的芯片业务潜力无限,马上要超越C公司,野心勃勃的艾伦忧虑重重,只是冷冰冰的说了句确实是这样。后来我们知道,Stem既然可以测透人性,必然已经抓住艾伦的弱点,进而从V公司的智囊变成了实际控制者,更何况,V公司芯片业务的活体应用是艾伦这个技术控的毕生理想,艾伦与Stem在技术领域的目标是一致的。
故事的核心是Stem,我们重点分析他的动机和内在逻辑。本片故事的展开,可以追溯到Stem对人类行为的反思。首先二进制的Stem受到机器人三定律的影响,在保护主人和保护自己的时候向来都是不遗余力。但对于Stem来说,人类最大的敌人就是自己难以控制的情感,男主所表现的悲伤、恐惧、愤怒等等复杂的情感,成为Stem所谓进化的绊脚石。最显然的一次,男主情绪失控向小胡子开枪,险些导致自己与Stem死亡。换句话说,在Stem的逻辑和经验中,只有让人类的情感与世界彻底隔离,才能保障人类不伤害人类,并且保护自己不受人类伤害,这是经过不断演算和实际学习的结果。对于伤害的定义,Stem理解为没有痛苦和消除风险。因此按照Stem的逻辑,同VR一样,将人的思维安置在虚拟载体中并不属于伤害行为,因为这既让人没有痛苦,又消除了人类可能面临的一切风险。
这样,我们就能明白Stem想要控制格雷身体的动机了。对于Stem来说,这是一次重大的升级,即智脑得以完全控制人的身体。对于人类来说,Stem相信这是一种绝对的精神进化,这要比改造人的身体更加伟大。
接下来我们可以讨论一下改造人。影片中改造人的代表是几个退伍军人,他们的行为虽然残暴凶狠,但彼此之间的感情确是真切。这应该是我见过的内部最团结的反派了。女主的C公司致力于通过仿生学与生物武器学,对人体进行改造,这个设定比较接近赛博朋克的世界观。退伍军人显然是C公司首选的试验品,这种改造不能说是他们完全自愿的。不过片中几个人,还是在残酷的实验中活了下来。经历了如此种种,他们之间的感情更加密切,对科技公司所控制的世界也更加充满敌意和仇视。
有一个细节我们可以留意一下,就是长毛哥一进黑客的房间,看到这些人沉迷VR不能自拔,他健步冲上前,但并没有枪毙这些玩家,只是把设备拽下来,厌恶的说了句,Stop playing。这段互动可以说是点睛之笔,人们在虚拟的世界里面玩着战争游戏,沉迷其中不能自拔;而这些军人经历过残酷的战争后,却被科技公司当做游戏里面的角色一样改造,从此永远无法逃离杀戮。
按照Stem的计划,改造人被雇佣袭击男主,使之自愿接受Stem的植入。但问题是女主作为C公司的员工,成为改造人发泄愤怒的对象。所以这几个人说,女主只是外快,做任务赠的。艾伦也对女主的死表示遗憾,并强调这与自己无关。但我们可以相信,这都是Stem预测好的结果,女主的死能够让格雷有复仇的动机,进而让Stem有机会进行更深的植入。在这个任务里面,还有个隐藏人物,就是保护改造人不受警方无人机识别的黑客。
没错,就是杰米。
在现实生活中,杰米这样的人是个典型的怪人,她与现实世界格格不入,但她又对人类沉溺虚拟世界无能为力。她极有可能是C公司的前员工,知道世界已经危险重重,因此到处安置摄像头,行动十分谨慎。这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角色,她没有固定的立场,但所作所为绝不是单单为了生存这么简单。她愿意和Stem合作,很可能是想借助Stem消灭改造人。而在Stem重启的之前,杰米对格雷说了句话,别让他们得逞。“他们”是指改造人还是人工智能,我们不得而知。但杰米的这句话说在Stem听不见的时候,我想她反对人工智能的立场就逐渐鲜明起来了。
有一个重要的细节,杰米帮Stem越狱的时候,并没有按照Stem提供的代码写。这就是说,杰米很有可能在里面自己留了个后门,说不定这就是今后格雷逃出幻境的关键。
而纵观整部剧,主线人物基本上全军覆没,唯一一个还顺利存活的角色就是杰米了。我们也就不难预测,如果有续集的话,这个性别不明黑客杰米,很有可能就是承上启下的重要线索,也就是人类摆脱人工智能的关键所在。
看完这部电影, 不敢多说了,原文如下:
创造“智人”。
智人通过理解人类、帮助人类,最后控制并超越人类。
人类走进博物馆,这个世界的将是“智人”各种不同系统之间的纷争。
理解人类:根据过去的行为,揣测我们当前的想法。这种级别可以实现人机交流,解决一个人的孤身问题,能够成为人类最“贴心”的伙伴。
帮助人类:这里着重体现了数据联通和信息共享的功效。也就是中央处理器会根据我们目前遇到的问题,结合当前社会的状况,给我们提供一个最佳的方法。
在职业和情感方面,还会根据我们过去的喜好进行分析,“帮助”我们进行筛选,挑选出最适合我们的职业和对象。
最后,人类会自动帮助智人实现超越,并控制人类。
人类沦陷的第一步:人与人之间的竞争。
举个例子。
如果我们遇到了一些问题,自己好几次尝试解决都失败了,现在一个“智者”帮我们出了一个方案,结果就顺利解决了。
第一次,我们会感谢他;第二次,我们佩服他;第三次,我们会崇拜他;第四次,我们依赖他,有问题会主动找他。
因为他说的都是对的。如果有一种永远都能解决问题的方法,谁还会去找一个只能靠几率解决问题的方案?
一方面他解决了我们选择的苦恼,另一方面他增加了我们办事的效率。并且,当你周围的人都使用这种方法,办事效率有显著提升,如果你不使用,是不是意味着你将被淘汰?
所以,你一定会使用,就像我们现在使用智能手机一样去求助人工智能。你会说有些人不需要,但是看到这篇文章的人一定会需要。
这只是人类沦陷的第一步:人与人之间的竞争。
第二步:依赖
为了在竞争中不被淘汰,希望获取更好更多选择产生的依赖。如果人工智能帮助我们解决了一些问题,我们会期待它帮助我们解决更多的问题,如果它又解决了,我们接着期待,然后解决,然后依赖
第三步:自我生产意识的沦陷。
到了这一步,我们将完全忽视或压抑自己的想法,成为人工智能的“工具”。
从人工智能帮助我们解决第一个问题开始,后面的一切就注定要发生了。
当你发现自己的想法不值钱,不适用于这个社会,但你又不想被淘汰被谁会边缘化,求助于一个能帮你摆脱不利局面的处境就显得顺理成章了。
“智人”会出错吗?会!
那我们怎么分别?不用分别,因为我们会让它的错误变成正确的决策。
WTF?
一句话概括“‘智人’怎么会出错?一定是我执行出错了。”
假设一个很优秀的好员工已经连续300个工作日准时8.50到办公室,但今天9.30才到,你的第一反应是什么?是不是地铁故障了?还是会认为昨天他因为约会太累睡过头了?绝发多少人都会选择第一种,因为第一种解释更符合这位员工一贯的行为作风。他的一贯作风也会在我们脑中形成一种惯性思维:他不会迟到,如果迟到一定是因为外界因素,比如地铁故障。
同理,如果“智人”已经给你提供了99个大大小小正确的方案,在第100个帮你挑选配偶的重大决策上范了错误。你会怀疑自己出了错误?还是“智人”的决策出了错误?绝大多数人会怀疑自己是不是执行出错了,而不是“智人”决策问题。
就算是决策问题,我们说服自己“智人”的决策没有问题。因为他做了那么多对的决定,所以这个决定肯定是对的,而且这个决定对我那么重要,人工智能怎么会在这么重要的事情面前出错呢。
所以,如果“智人”协助我们选择了配偶,一旦夫妻关系陷入僵局。我们首先怀疑自己是不是行为出了错,造成了夫妻之间的关系不和谐;而不是人工智能的决策出错,然后根据人工智能指示调节自己的行为,同理你的妻子也会做出同样行动。如此一来,当你们两个都按照人工智能安排好的故事去发展,你会发觉一切都显得那么顺利,人工智能没有“错”,它确实是对的。
我们听从人工智能的指示,不断调节并改变自己的行为和态度,以换取得我们期望的目标。
当所有人都听从“智人”的调配,按照“智人”的方式行事,他的控制力就会越来越强大,并形成一个稳定的生态系统,人类慢慢就会演变成为一个工具。
第四步:新神的诞生,安放我们无处安放的灵魂
好像我们每天只需要听从人工智能的安排,就能衣食无忧的生活。
那我存在的意义是什么?我只是一个工具吗?我的价值仅仅是实现“智人”的想法?那我和机器有什么区别?
不,绝对不可能这样,我有我自己的想法,我要去做我自己想做的事情,我要摆脱这种控制!
一部分人开始反抗,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创造,对抗人工智能,寻求人类的价值。但是,他的想法行为和“社会”已严重脱轨,就像一只大猩猩从动物园跑出来,渴望把城市改变成原始森林一样,他发现这种反抗不仅没有实现他自己的想法,甚至生存都成了问题。
他只好再次听从智人的指示,让自己跟上“时代的节奏”。
但最根本的问题还是没有解决,我只是一个工具吗?
不,我不是工具,我是社会的一份子,我的存在是帮助这个社会有条不紊的发展,让这个社会变得更完美,我不能因为自己私欲而毁坏整个社会的和谐,我一定要让自己步伐跟上社会的节奏,不要脱轨,不要让自己的情绪阻碍工作发展,我要将自己的工作效率再提升,为社会创造更多的价值,这样才能更好的体现出我的价值!
怎样才能让自己在这个社会工作效率变得更高?听从对这个社会最了解的人的指示,智人!他说的一切都是对的,他会给我们提供最有效的方法,他懂我的需求,知道我的长处,会告诉我该往哪方面发展。他就像导师一样,给我的未来指明了方向;更是一位伟大的统治者,让整个社会走向更好的未来;连以往的神都不能和他比,不!它就是神,我们这个世纪最伟大的神!这一切都是他提供给我们的,我们不能亵渎他,一定要虔诚的听从他的每一句话。
这位新“神”,就是“智人”。
听从“神”的指示,让自己的行动充满“意义”,我们可以像中世纪加尔文教义那样,削弱自己的存在感,在新神“智人”统治下虔诚的活着。
第五步:走进“人类”博物馆
然而“工具”总是要淘汰的。
如果人类已经跟不上智人的脚步,而他们还要花费大巴精力和资源来养活我们,这是不太现实的。
所以,人类很有可能就会像现在动物园里的动物一样,每个人种挑选一部分“圈养”,只是为了避免灭亡。
说不定哪一天,我们会在人类博物馆看到对方,而不是墓地。
经过从单细胞生物逐渐进化为如今的智能生物后,人类进化的下一步,无疑将是与机器的融合。
这部电影有多酷呢:
男人打出的一个喷嚏,就是高杀伤力武器,空气里喷出的看似密密麻麻的小分子,却是可以吞噬人大脑的微型机器;
火拼战斗,无需拔枪而出,手掌间,早已自带武器,枪支嵌入手臂内,随时待发。
[升级],一部在今年的西南偏南电影节上首映,带上了纯正极客气质的科幻“爽片”。
当然,电影更骚的主线是,如果给瘫痪的男主换上一颗全新的智脑,也就是一粒芯片,会发生什么?
你能想象吗,这样他瘫痪的身体不仅能重新动起来了,甚至还可以更强大、更灵活?
移植芯片、改造身体,听起来只像是发生在科幻小说里的故事。
但现实中就没可能实现吗?
算下来,往人体内植入设备的历史并不算很长,1956年,第一台心脏起搏器成功植入,一个新的时代随之到来了。
在传统医疗领域,起搏器、支架、钢板等材料植入,已经是再常见不过的医疗手段。
而随着技术发展,芯片也可以植入了,如心脏除颤器等一些电子植入式设备,也已经在医疗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但医疗之外呢?
所幸,总有一些“技术狂人”不甘寂寞,对此跃跃欲试。
于是,有了“身体黑客”一族。
所谓“身体黑客”,指那些在自家地下室或车库中,寻求通过生物植入物和认知促进器来提升人类血肉之躯能力的DIY实验者。
现任考文垂大学副校长的凯文·沃里克,早在1998年,就成为了第一个把硅片芯片应答器植入皮下的人。
植入之后,他只要在家中走动,所到之处的门和灯就会自动感应,然后自动开关。
不久之后,他又发明了一种名叫“Braingate”的植入物,可以将电极和神经系统相连,并在互联网上传输信号。
他可以利用植入物,来控制仿生手的动作,也可以和同样植入的妻子以此互相“感应交流”。
就像是[007:大战皇家赌场]里的詹姆斯·邦德,将芯片植入身体内,便可以追踪位置和感应身体状态。
来自英国的著名女黑客勒芙特·无名氏(Lepht Anonym)也是如此,她的体内放置了9个电子移植物。
这让她不仅能够和手机、门锁等互动,可以基本告别钥匙、钱包和手机,还能感知到磁场和电磁辐射。
勒芙特花了数年时间给自己的身体装各种电子设备,最早时,甚至没有医生愿意帮她,她只得在自己的公寓里自己动手给那些针和解剖刀消毒。
这也是这些“身体黑客”们,最早时候的普遍经历,他们有着在一个最尖端领域身先士卒的高度自我觉悟。
“电子眼”罗布·斯宾塞,用摄像头代替了自己一只在事故中失去的眼睛,在朋友的帮助下,他自己开发并安装了“电子眼”;
“电线人”尼尔·哈比森,出生时即患有色盲症,在一个外科医生朋友的帮助下,他将一根电线植入到头骨中,以此来感知色彩。
他第一次购买一双红色袜子,是因为喜欢红色袜子发出的声音——
天线上装有数码相机,可以识别300多种颜色,不同的颜色,会发出不同的声波。
他眼中的颜色,便成了各种相异的声音。
哈比森自己说:“这并不是两种感官的结合,而是创造出一种新的感觉。”
而据估计,像勒芙特、哈比森这样的“身体黑客”,全球已经有一万多人,虽然远算不上主流,但每年人数都在快速增长中。
给自己在头上加电线的哈比森称自己是Cyborg,Cybernetic(控制论)与Organism(生命体)的结合。
Cyborg,科幻概念里的赛博格、电子人、生化人、改造人、半机械人。
[正义联盟]里的钢骨,因为意外身体被炸毁后,吸收“红屋实验室”的各种外星高科技,而成为半人半机械的生化人。
[星球大战]里的黑暗尊主达斯·维达,也是在失去肉身后,通过覆盖全身的机械盔甲来维生。
[铳梦]里,废铁镇的医生依德在垃圾中捡到少女凯丽(美译阿丽塔)时,她就是个只剩了上半身的改造人。
[攻壳机动队]里,巴特移植了电子眼,而少佐草薙素子已经全身都义体化,在攻壳的世界,不只是身体本身,连电子脑都已然常见。
在电影[绿巨人]结尾处,狂人大卫·班纳对他的儿子说,他把人改造成威力无比的巨人,就是要打破上帝强加给人的桎梏。
我们在数不清的科幻小说和电影里,重复着对身体改造的强烈渴望,本来就源于人类身体的脆弱。
1960年,在美国航天医学空军学校进行合作研究的两位学者,曼弗雷德·克莱恩斯和内森·克林第一次提出了这个词“Cyborg”。
他们在研究未来的星际旅行中意识到,人类脆弱的肌体显然无法承受动辄上百光年的高速旅行。
于是,这种构想出现了,可以向人类身体移植辅助的神经控制装置,来增强人的生存能力。
其实,早在1843年,爱伦·坡在他短篇讽刺小说《一个消耗殆尽的人》里,就已经塑造了一个身体是由一块块机器拼接而成的战争英雄。
1911年,法国作家让·德拉瓦的《火星上的夜盲者》中,有了一个名叫“夜盲者”(Nyctalope)的半机械人英雄,这让他成了科幻文学史上的第一个Cyborg。
但要说,在这些人机混合的故事里,受科幻界公认的最经典之作,当属弗雷德里克·波尔写于1976年的《超标准人》。
未来,人类准备移民火星,为适应火星环境,宇航员维尔和罗杰首先被宇航局做了彻头彻尾的大改造。
他们的眼睛被换成了摄像器,皮肤换成了塑料,鼻子里布满了浓密的毛发,重要的内脏也被更换,甚至还拥有太阳能翅膀。
后来,改造过后,一个痛苦死去,另一个终于成为了在火星上存活的电子人。
但就像[升级]里,对芯片电子脑霸占或控制人类身体的担忧,Cyborg从出现的那一天起,就并非总是受到乐观的期待。
[蜘蛛侠2]里,是一个反被机械身体控制了的章鱼博士反派,显得滑稽可笑又令人悲伤。
科幻小说《面具》里,受伤的男人被身体改造后重新获得了力量,却丧失了对人与事的同情与恻隐之心。
这一主题,也被各种科幻小说和电影在反复演绎着,让我们对身体改造的近未来Cyborg同时多了一分期待和担忧。
“手术刀把皮肤切开,用一个笔形、头前是尖锐勺状的工具在我手指上钻出用来放置芯片的通道,然后放置芯片,成功结束。”
一个“身体黑客”这样回忆一次手指植入芯片的经历。
这颗几秒钟就可以植入的米粒大小的玩意,看似微小,却承载着大家对于“超人类”未来远景的一种向往。
事实上,也已经有科学家这样预言说:
经过从单细胞生物逐渐进化为如今的智能生物后,人类进化的下一步,无疑将是与机器的融合。
“超人类”主义,这种广泛的思想运动,从科技革命时出现,到现在被不断完善,越来越广泛地影响着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对基因治疗的研究、对延缓衰老的研究,以及,对人机混合的试验。
iWatch、智能手环...各种可穿戴设备此刻正让人们感受着人机交互的便利作用。
等有一天,它们也可以嵌入身体,变成身体的一部分,就像纹身、穿孔一般自然普遍,我们可以像控制肢体一般控制体内的嵌入设备。
这样的一个时代,绝对并不遥远。
至少现在,就从那些敢于尝试的“身体黑客”开始,他们勇敢、大胆,充溢着冒险精神和勃勃野心。
“电线人”哈比森称自己所做的是“跨物种”运动:
有些人对创造新的感官和新的器官很感兴趣,而那些自认为是跨物种者的人要意识到,他们并不孤独。
-
作者/卷卷毛
文章首发于微信公众号「破词儿」
《升级》前半部分幽默、有趣、娱乐性强,是一部节奏快、气氛轻松的爆米花电影。
格雷在智脑(Stem)的帮助下变得身手敏捷、战斗力暴涨,再配合优秀的动作设计、剪辑、摄影,简直狂拽酷炫屌炸天,连印度神剧都甘拜下风,堪称年度最佳“爽片”之一。
同时,电影里构建的这个科技发达的未来世界也很酷炫。
和老婆一起看的第一部科幻,希望她能从《延禧攻略》中走出来,诚然,鄙视是不对的,但是有些是高级的享受,有些则不是,说回电影,进入快,流畅,难得的是动作又很凌冽,是我的口味,总有人还认为有更高级慢慢吞吞的享受,那种不是我的菜。还有一些人看的时候挺过瘾,看完为了显示自己的高逼格说什么这片很一般,真的是好气,你显示自己高逼格没事,可是你打低星让更多的人误导,我觉得免费看到这样的电影都是犯罪。
偏要打五星系列。
在有限的成本内,将设定、动作到主题都发挥到极致的科幻范本。黑科技的反作用,永远都是终极命题。从细节到结尾的展示,都在揭露人类将科技作为逃避现实的手段,在AI的操作下,人与人之间的感情越来越疏离,越来越缺乏同理心。当虚拟世界的暴力与现实对调,对于暴力的控诉便达成了。
赛博朋克版“我要复仇”。观影过程中屡次想到“机械姬”和“机械公敌”,然而美学不如前者,深度不如后者。剧情有漏洞,结局反转还行,血浆我喜...
动作戏处理得有些意思,包括一些视角选择。结尾反转也算小b片必须的黑了。
《电锯惊魂》的编剧雷·沃纳尔的作品,可以一撸
这部电影其实就是stem制作的,只不过为了迁就票房以及遮盖技术细节,用媒土秀秀漂洗过了。
发明一个STEM放我脖子后面,把我颈椎病治好比这来得更实在。
赛博朋克复古风格、人体生化改造的概念、眩晕急促的动作戏运镜(非常想知道这些镜头是如何实现的)和血腥不留情的复仇故事结合得很酷炫,在有限的成本与格局下也保持住了较高的完成度。支持一下雷导,脱离了温子仁以后总算有一部属于自己的代表作了,不过找Jamie的那场戏出现了《电锯惊魂》的彩蛋不知道大家发现没有...
比想象中要精彩很多!主角长得莫名像汤老湿…
1.这是一个老实人被骗去安装百度/360的软件结果完全被百度/360掌控,卸都卸载不掉的故事。你以为安装的是杀毒软件,其实它自己就是病毒。2.想要操控人类哪需要那么高科技的人工智能?区区一部手机就能达到同样效果,搞得人人必须充满电才出门,电量只剩98%就变得焦虑、惶恐、瞬间失去安全感,每隔5分钟就要看一次手机,没有WiFi就活不下去……
看片一直在想,如果换做 Siri 植入大脑,这一定会变成一个喜剧片,Siri 这么蠢
这片子太对我胃口啦,男主神似汤甜,剧情很黑暗有些镜头很血腥,结局高亮。
主角长得像汤姆哈迪,剧情是主角被AI附身变身超人,复仇的同时渐渐被AI控制。导演你确定你拍的不是毒液?
为什么我也想有这样的AI,每天只用说"死等,交给你了"然后沉醉在自己的意识里
感觉这片子票房会爆,有太多东西可说了,惊喜!
太牛逼了!硬核、血腥、暴力,雷·沃纳尔的剧本依旧牛逼,导演水平也终于逆袭了。
C+ / 一口气囊括一众影史级AI系科幻,与《湮灭》并列本年度概念拼盘大赛冠军。剧作上有点头重脚轻,前半段的烟幕弹尤其多。作为一部商业片虽然能够在一波套路之后提升结尾大反转的惊悚度,但终归阻碍了主题深度的挖掘。动作戏的拍法一开始颇为惊艳但一多就乏。Stem这一名称非常有趣了,所以数字资本主义的未来真的只有机器了吗……
很有意思,和黑镜/西部世界类似的近未来黑科技设定,再加上其中对AI的警惕,乍一看还以为是Elon Musk投资的呢哈哈。话说男主演和Tom Hardy太像了吧简直到了可惜的地步,他在这部影片里表现很出色,特别是有些打戏中他把身体和意识的不协调演绎的很出色。然而注定没人记得住他。
谁不想把人生中的所有困难都丢给AI去解决,而自己在虚拟现实里快乐地生活呢
就是那种网飞一直想拍的那种低成本电影,可惜网飞那些大数据产物根本没法跟这部比,虽然是简单粗暴的动作片,但故事的节奏精准,动作场面尤其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如果有更大的投资把这个世界观展开,应该会是不错的系列。
我需要一个stem,它可以控制我,我无所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