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猫“若紫”对家光而言象征着孩子。
《诞生》中家光看到若紫时画面闪过一个襁褓里的婴儿,后来观众就会得知那是她遭歹人强暴后生下的孩子。本次改编里,第二集和第三集都未提及家光有过孩子,一开始觉得有点奇怪,第三集看到中间部分差不多就能明白编剧森下这样安排的合理性了
——有没有这个孩子都不妨碍悲剧的呈现。小猫既可以是家光的孩子,家光同时也是被弑杀的小猫。杀死小猫在玉荣那是没有办法的办法,她被夺去母亲和名字,被夺去为人的一切尊严,在春日局那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
《诞生》强调了小猫与孩子的联系,本次改编里没有描写家光的孩子,小猫若紫的脆弱和悲剧投射在了家光本人身上。笔者认为是非常好的改编。
若紫对家光和有功而言是关系变亲近的一个契机。《诞生》中家光送小猫是扇了有功之后,本次改编里是有功在道场累至昏厥的当晚,并加入了家光听闻此事时的惊讶。光有前者时我也不会觉得有什么问题,但与后者相比,笔者会更喜欢后者的安排。
小猫既是将军的赏赐也是交心的第一步,将小猫送出去笔者认为再更往后推一推会比较妥当,多了些家光对有功的欣赏和好奇,情感的转变更加自然。
“若紫”这一名字的出处使家光对《源氏物语》产生了兴趣,有功对此也很高兴,两人就源氏和女人们的故事聊了聊,有功发现家光对男女情爱并不觉得很有趣,促使有功去思考家光为何会有那样的想法。剧情推进的过程同时也是有功解密的过程,他是抽丝剥茧地了解到家光其人性格和过往的,虽说浓缩在了一集里,合理性体现在快节奏的台词和场景变换中,并不突兀。
这里的玉荣似乎过于大胆了,当着家光的面说“我才不喜欢你这种小姑娘”、“你除了将军这个身份外不就是个讨人嫌的小姑娘么”。我一方面觉得不管怎么样她都是将军,玉荣作为有功的侍从未免太没教养了,另一方面又觉得他和那三个男人一样,依然不把女人当回事,这种俗不可耐的言行举止带到老年桂昌院也没什么不符合的。
家光最讨厌的是不把她当回事的,只当她是生育工具的人。若紫打翻了家光收集来的女子长发,更有如揭开了经年难愈的疮疤,她为人夺去的一切,一瞬间泛上心头。
另一面,春日局这样旧时代的巾帼豪杰般的女子,编剧为她安排了“女人有了孩子就会不在意从前那些了”、“女人就是这样被塑造的”等台词。
这是笔者最头皮发麻的部分,也是原作漫画及《诞生》中都不曾有的辛辣讥讽。春日局看得太透了,正因为她也是女人,所以这样的台词才显得尤其让人痛心。森下佳子,有你的啊!
紧接着小猫若紫被杀,有功对家光的劝导是“受苦的不止你一个”、“谁人不是背负着无法改变的命运活下去的”“我也不是自愿来这里的”。不知道各位的看法是什么,差不多的台词,从前看《诞生》笔者是差点被说服了的,觉得世人皆苦,家光有点过于蛮横暴虐了,而看这集时笔者只会觉得有功的说辞滑稽里透着男人们惯有的狡诈。
家光吼道:“为了当这个将军,我娘被他们杀了,我莫名其妙就被绞去了头发,名字也被舍弃。连女人都不许我当了,却还要我留着肚子代孕,甚至还让不把我当回事的男人们侵犯我,要我怀胎生子!为了德川家为了太平之世,我为这世间已经牺牲了我的全部!”
有功:“那也不能抵赖逃避。”
我:“……”
笔者相信这是编剧要的效果,因为我所有的无语都建立在此前已经多次表现过家光的悲剧、女性的悲剧上,因此相似的台词,就算让堺雅人来这部里再来一发圣父の劝导,也终究是劝不住的,站不住脚的,啼笑皆非的。
当然笔者觉得可笑其一部分也是因为已经知悉家光悲剧的全部,而此时的有功还不清楚家光生母的悲剧和她被歹人强暴的事。
《诞生》里揭露过往是和家光让男人们扮女装跳舞的同时播放她儿时的回忆,本次改编中穿插了稻叶正胜的口述,他形容自己已故的主君是“禽兽一般”,他是帮凶的同时亦透露出对家光的怜悯。
有功这时才了解到一切原委,说:“口口声声说自己的佛家弟子,却连近在咫尺之人的悲伤都没注意到。”
看到这笔者也确信编剧是为了这句话铺垫了前面的冲突。
《诞生》中当有功手捧女装走向家光时有很长一段内心独白,本次改编里仅有以上一句话。孰好孰坏笔者一时难下定论,就交给各位来判断吧。
但不可不说的是本次改编中,有功换上了女装走向家光是笔者为之感动的一点,再有就是他慢行至家光面前,开口唤的是“千惠”而不是“将军大人”。
用她最初的名字唤到她,那一瞬,他二人的心灵才真正地相通了。
堀田真由所饰演的家光在第三集里贡献了十分精彩的演绎,日网好评如潮,笔者亦不禁为之拍手喝彩。
第三集中本剧吐槽担当的吉宗再次登场,毫不客气地吐槽村濑挂羊头卖狗肉,缓解了女性所受的遭遇和悲剧带给我的窒息感。
我所受的感动并不在于两人的恋情多么如何如何,而在于堀田绝妙的演绎所展现出的温情之下的血淋淋,揭示了所谓“男女逆转”、“后宫三千美男”等宣传噱头的本质内核。与此相比,《诞生》从一开始以“有功·家光篇”为副标题时就有意无意地忽略了这部分矛盾的深挖,诚然催泪,诚然该拍的它都拍了。
本篇将赏析NHK版《大奥》的精良布景,因为总看到有人爱拿贫瘠的时代认知所构建起来的审美拉从前两影一剧,踩这次精良到令人感动的服道化,而布景算在道具中,制作上最费工夫和钱财,也最容易受忽略,所以想单独先讲一讲布景上NHK是如何用心如何吊打的。
NHK有几十年的大河剧拍摄经验,虽说江户时代早中期比不得幕末和战国的数量,但长年累月的积累下,他们手里攥着庞大的数据库和参考资料(想偷),前段时间NHK自己也出了篇讲解布景当中“障壁画”制作的文章,但没有说得很细,因此在这笔者尽量拆开讲解,用这一部剧带大家品味NHK的精良制作和那个时代该有的典雅艺术。
首先明确什么是“障壁画”,“障”是障子纸障,也就是纸门,壁是墙壁。但一般还包含天花板画和屏风,可以简单理解为一个屋子里所有的绘画作品。
江户城各大小御殿的纸门、墙壁、天花板皆由御用绘师绘制,什么殿画什么、由谁画都有明确的规定。色彩是墨画>淡彩>浓彩,题材是山水>人物>花鸟>走兽。
江户城表殿的大广间为逢年过节举行正式典礼和朝见的TOP1礼殿,多画“青松”,象征德川政权的稳定长久。
白书院为“帝鉴”,黑书院画“唐山水”。本剧没有出现白书院,黑书院则在纲吉、吉宗、家重与幕臣商量正事时出现过,整体风格偏素雅,无浓彩。
另外还有剧里没有体现出来的玄关,那里往往画“松与唐狮子”。简概之,越是公用性质的御殿,障壁画的主题越倾向于恢弘和传统的题材,相反越私人性质的场所,题材越偏向风花雪月。
有功觐见家光是在大奥的“御对面所”,壁画是《源氏物语》。
大奥的屋子经常能看见类似的“物语”系列。
春日局的住处是花草。
吉宗走向大奥的寝殿是花鸟。
大奥御铃廊的障画则是花车,是江户时代上层间非常流行的题材。
这里是中奥的“御座所”,是一整片范围,乃将军饮食沐浴甚至处理公务的最主要场所。再精确一点这里是“御休息间”,将军寝殿兼办公室,所以吉宗起来后衣服都没换就在忙公务了,纲吉篇也有好几处在这拍的。
大奥的确不让将军以外的女人进,但没说中奥不让男人进。将军在中奥的寝殿办公室出现桂昌院也可证实这一点。
这个“御休息间”从五代到九代都没换过,而将军身后“三幅对”的更换又看得出剧组的用心,精于细节。障壁画一般只有失火被烧了才重新画,而且重画也是按照之前的画,不能有差,连绘师的身份都要与几十上百年前第一批画这些的绘师相符合。
第八集恭贺新年这里连“三幅对”都应着场景考虑进去了,白鹤+寿老人是新年定番,最左边的挂轴太糊了看不清。
这里是大广间,第九集只露出了右边疑似龙的画轴,之后再有的话,我猜左边应该是老虎,中间则是钟馗。
第十集出现了左边的画轴,真的是老虎,但画轴从大广间移到了家重的黑书院。
这里后斜方的青松老鹰和樱花缝合的是德川家在京都的二条城,一模一样。
第十集吉宗退位成为大御所,搬到了西之丸,住所的障壁随之发生变化,变成了“帝鉴图”,画中是中国古代的名君贤主,暗示了吉宗即使退位也依然手握大权。
我还很喜欢这张,非常典雅美丽。
说完了NHK版,可以回顾下之前的两影一剧。
柴姐二宫版,障壁画约等于无,幕府御用绘师(x),幕府御用粉刷匠(✓)
到底是哪个小天才想出来的布景,御用绘师狩野一族:(面面相觑)(倒吸一口凉气)(痛苦闭眼)(一把火烧了拉倒)
真的很怕布景上要不不来,要不乱来。
大奥御铃廊处是唯一看得出花了钱又注入了审美的地方,虽说过于现代化,但气氛到位了,御铃廊的障壁没有资料能参考,怎么设计都很自由。
接下来是菅堺的《永远》,气氛到了,但也相当“意思意思差不多得了”。
龙虎斗的剑拔弩张在于气氛到位,纸门和屏风都是龙虎,很多余。
这个壁画充满了现代审美,家里考虑日式和风装修的可以借鉴一下。
至于《诞生》,没有任何可以说的,就算不具备时代知识的观众也看得出来布景预算上的似有若无,好像是那么回事,又好像很糊弄事,障壁的质感非常差。
幕府最有钱的时候就是初代~四代前期,这么素真的很离谱,衣裳也看得出预算捉襟见肘。
提到江户时代的服装发型各位印象最深的应该是这样的。
这样的。
这倒也没错,但江户时代将近二百六十年,流行的服装发型都一直在变,以上只能说是时代剧,尤其是“大奥”系列最常见的代表款,并不唯一。而难得NHK这次打算一口气拍他个二百年的江户,也在服装和发型上都下足了心思,因此这篇将综合NHK版《大奥》和漫画原作来说说江户时代的服装发型。
通常说江户时代的女性发式由垂发变成盘发的契机是“明历大火”。
这场大火发生在四代将军德川家纲上任后的没几年,家纲当时16岁,而他的三弟,也就是后来的五代将军德川纲吉才11岁。
江户的一大半在大火中化为灰烬,伤亡不计其数,是幕府财政恶化的最直接原因,这个大窟窿直到纲吉治世时期才弥补上。
而将军及家眷居住的江户城也未能幸免于难,象征将军权威的天守阁在大火中被焚成一片废墟,居住在后宫“大奥”的女性由于披发在背后,逃难时多有引火上身的,那之后便都盘了上去。
以上描述合情合理,但需要注意的是,诚然大奥的女性放弃一直以来的垂发是因为大火,但大奥的女性并不等同于江户所有的女性。
大奥有数千名女性,再精确点要说是“大奥上层女性”,一些不用干体力活的将军家的女眷及中高级的女官。
没有确切的记载表明大火发生前大奥的下层侍女是怎么样的发型,但不难推测她们至少是将头发扎起来的,因为她们需要做很多体力活。
而民间的女性从来都是要干活的,更没有抹油保养的精力和金钱,因此与时代和大火无关,大部分女性都是将头发扎起来又或包起来过日子。
描绘江户初期女性游乐的《妇女游乐图》
“扎”与“盘”间看似都是将垂发拘束起来,要付出的精力却大不一样。不仅如此,发式多变的盘发能大范围流行需要一定的社会性条件,太平世间,百姓安居乐业自不必提,手头宽裕起来才有精力追求流行的美。
江户时代完美提供了这样丰沃的土壤。
NHK有丰富的时代剧拍摄经验,虽然你也不能说他什么都考究得很到位,但相比民放那实在不知道高到哪里去了。这次的《大奥》,之前的篇章里也详细说了障壁画等布景的考究,弥补了原作这方面的潦草甚至空白,服道化上也没有放任原作的谬误不管。
其实说到这我就有个疑惑,我们在说“还原原作”的时候到底是在说什么呢?比如说原作的背景很多都很潦草甚至空白(没有批判的意思),但很明显历史上同一时代同一空间不应该这么潦草……那么在改编成影视作品时,制作方的责任在于哪里,需要承担起修正原作谬误的责任吗?还是说一切交给良心?
我有这个疑惑是因为有人和我争论《大奥》原作里背景布景就很简洁(潦草),以此为布景上十分糊弄事的“诞生”等TBS版前作辩白。
我不是很懂这些人的脑回路,可能属于一种“我也不知道这里应该画什么放什么,但反正原作里没画,就没必要苛责改编后的影视作品。”
总之NHK修正了原作一些客观的服道化上的谬误,当然毕竟是性转,有些属于设定也无可厚非,我不全部否定也不会全部肯定。
首先来看家光的服装和发型。
家光最开始是被春日局打扮成小姓侍从的模样,NHK版家光登场时的发型简单来说就是高马尾,这样的发型叫“总发”,战国以前是庶民男子最常见的发型。
江户时代的平民学者和医师也会束这种发型,而在幕府任官职的学者医师则要到五代纲吉时期才梳这种发型,因为在那以前他们被归扫入僧侣行列,剃光头。
“总发”既有垂下的,也有束整的,时代剧里的医师学者最常见的就是这样的发型,原作中的家光和TBS版家光的发型即是这样束整起的。
看到有人说有功是公家的,所以在原作或NHK版的后来也束起“总发”(TBS版则是蓄发后就是总发,),这个说法一半对一半不对。非逆转的历史上,公家男子的确不剃月代,但发髻较小偏细也比较挺立,因为还要戴冠。家光接触政事后的发型就是公家的“冠下髻”。
或者第二集轿夫的“乌帽子下”。
然而鉴于这里是性转的时代,大奥里的男人总要有所区别,所以以本与公家无关的发髻较粗较趴的“总发”来强调男性角色的非武士身份也没什么不合理的。
你要说水野是武士出身,为什么一开始也是“总发”呢?两个原因,一是原作中很喜欢用发型妆容的变化反应人物心境的变化,当水野进入到大奥那个都是男人的世界时,他通过剃月代来彰显自己的武家身份。
另一原因或许更重要,就是他穷。江户时代很讲究时髦,头顶剃得勤快才清爽漂亮,水野家似乎不具备这个条件。江户后期到幕末,武士生活愈发困顿,有很多武士都蓄起了顶发。
接着说家光的长发装束,好美丽好贵气捏,是这个时期上层女性会梳的“垂发”,春日局就一直是这个发型。这里和原作又不一样的地方在于,原作中家光正式成为将军时头发已经盘上了,服装也是后来的时代才会出现的。NHK则保留了这一时代的原味发型和装束。
这里家光的紫色一套与后来的将军并不一样,最显著的特征莫过于腰带相对较窄,而那种胸部以下都裹起来的,穿过的都知道,非常难以行动。原作中让女性盘发的时间提前,给出的理由是女人的劳作变多了,盘上去更方便,虽然就剧情而言十分合理,但要结合笔者上面所说的要加以辨别什么是设定,什么是历史。
如果按这个女性成为生产劳动者的设定,我感觉女性的腰带只会更窄,头发更短才比较符合劳动需求。但毕竟历史上不是这么回事,原作的背景设定是要在最后圆回一个男尊女卑的社会,因此往往会受些许制约。
说到这,想起原作中男人们的“长裃”。这是武家男子最高级别的礼服,原作里运用于大奥的男官身上也蛮贴切的,他们不需要干活,只需要做点手头工作,举止优雅为上。优雅的妙诀在于穿得重、步子沉、走得慢。
NHK没有给男人做长裃,没有别的原因,就是不想花这个钱。纲吉一个人的衣服花了六亿五千万日元(有这个钱是不能搞点好的滤镜吗?),吉宗更是由于身高,从头到脚都要定做,看似很勤俭节约的衣服,布料却是从国外运来的。家光的衣服有三四十件,每件都下了功夫。
悄悄说一下,其实吉宗身上有几件衣服是绢制的,甚至侍女也是绢制,大概由于完全的棉布拍出来土到掉渣。因为这事导演还在拍摄现场发火了,他本来订下来的是两套庶民女性的衣服,富永爱女士都来了,服装师却突然说“这种是不是太素了”,导演大发雷霆说“之前已经商量好了我才下单的,为什么你现在才来说!”
服装师和导演道歉,但过了一会导演拽了拽我的衣服又歪着头说“好像是有点不起眼,换一套吧,头发也换”。
我觉得服装师内心:(白眼)
(淡紫色抚子花纹的是小姓标配哦,我和意次妹妹穿得一样,但我这场是随吉宗出城,因此穿了松石绿的袴还配了刀!)
男人们的衣服也要重新制作,因为非逆转的正常时代找不到这么鲜艳的男装。你不能既要求他在女装上下功夫,又在男装里砸重金,更贵的壁画屏风也都要花钱啊,其他版本只有更糊弄事,干嘛欺负NHK?
综合来看NHK在服装上的投入,到底谁在说这版《大奥》经费不足的……不懂(摇头)
再说男人的衣服和发型。
江户初期,社会风气不仅还存有战国时代的味道,人们的装束也没有说进入一个新时代就一键换装了。
因此家光篇里武家男人还都保留着战国武士般的光顶,而上衣,穿在最外边的也很有战国风,叫“肩衣”,比较贴身软榻。
到了纲吉时期,“肩衣”变成了“裃(同卡音)”,更挺,看起来更精神。
并且男人们不再佩刀,腰间只有折扇。纲吉非常忌讳血腥和暴力,这样的变化既顺应了时代,同时也反映出大奥从春日局所说的“保护将军的城中城”,彻底变为了圈养男人们的后宫。
同样的“裃”,吉宗时期都朴素了很多,不再光鲜。
有功等非武家出身的“茶筅髻”。
当然后来的月代头也只是一个权宜性的统称,具体还要细分各种流行的款式,这里不再多说,看看第二季有没有更进一步的变化。
啊,还有水野虽然后来都是剃了发顶,但武士风和商人风也是两种哦,商人风的两边即后面会鼓得更夸张,有机会再细分讲解。
第一集跟漫画一样,从八代入手,描绘了落魄旗本家的儿子水野进大奥闯荡又被女将军看中的故事。从前柴咲幸与二宫和也主演了这部电影,女尊、美男三千的后宫、BL……猎奇也有趣,但也仅停留在这一步了,影片中不见更多的探讨,纯粹的一部商业片。
柴姐饰演的德川吉宗威武凛冽,刚正不阿,俨然是日本民众心中的吉宗本人。但日本民众心中的吉宗,就是漫画《大奥》里的吉宗了吗?
柴姐的吉宗更像是松平健版吉宗的性转,禁欲的一张脸的确很像一国之君。而原作中的吉宗总结来说年轻时就是玩咖,对男人并非没兴趣,只是捡了个烂摊子,上位之初对国家的责任感压过了色欲。
原作中这里是吉宗对水野感兴趣时的表现,折扇架脖子那转了转,简单一个动作勾画出吉宗对男色的浓浓兴味,唇角略微上扬,一些轻挑玩味。
夜晚水野侍寝时,本剧第一集更是直接让吉宗说出:“我对衣裳化妆没兴趣,倒也不是说对男人没兴趣。”——还原原作本来的角色面貌,是本剧的诚意之一。
此外就角色选择上,原作中吉宗虽说看不出来是丑女,但绝不是美女,她自己也这么认为,也不在意。柴姐的吉宗应该没人说不好看,她就是清清冷冷一张御姐脸,五官周正得无可挑剔。而这次扮演吉宗的富永爱,虽认可占大多数,不喜欢她脸的也不少见。
吉宗历史上传说有180公分,而当时日本男性平均身高是160不到,迄今为止饰演过德川吉宗这一人物的,最著名的松平健没有180,《八代将军吉宗》里的西田敏行更不足170。剧组这次找来身高180公分,号称“亚洲超模之光”的富永爱,从一开始想必就是抱着还原的心思,富永爱那张有人觉得很有味道有人觉得丑的脸,说起来也很符合原作的吉宗。
至于男主水野的两个演员,我个人并不很感兴趣,说不上谁丑谁帅,倒是都有武家男儿的感觉就是了。另外几年前的电影差不多等于“水野历险记”,水野戏份很多,而本剧开场五分钟水野就进大奥了,隐约看到有后者的粉丝对此抱有不满……
再有玉木宏、佐佐木藏之介以及电视台男主播们的加盟,电影在颜值配置上无疑是场视觉盛宴,或者说电影经费大部分燃烧在男色上了也不为过。
而本剧颜值配置上相形见绌,我总结了以下两点,①20集的电视剧,经费投放重点不在男色上②确实也没多少鲜肉能挑了
综上所述,拿电影的质量要求电视剧属实欺负人,日网纷纷赞叹只有NHK的经费能顶得住20集的拍摄,回到你中评论区倒这也不足那也不够了,也不知道有没有给NHK交过费。
——————
简单说完配置与经费,接下来聊聊剧情。
本剧第一集用一个小时浓缩了电影两个小时的量,略显仓促,但也无可厚非。毕竟说起来是电影对水野及男人们着墨过多,吉宗骑着马飒然登场时才想起来原来这电影还有女主呢。
本剧第一集剧情上的亮点一是水野的青梅竹马·田岛信的刻画。她戏份并不多,但的确嘴毒又爽快,大大方方一个药材批发商家的千金小姐,几句话里尽显这一时代女子当家做主的自信风范。
从她的话里也看得出这一时代并非观众心目中那个完美逆转的女尊社会。
女人比从前更累了,男人虽说容易死,却更宝贝了。
开头点题,不多废话。
其次是吉宗的剧情,这版的吉宗不再一直板着脸,连笑都笑得分外矜持。
喝退间部诠房后立马脱了奢侈的搔取,往胁息上一靠,扇子一架,连说话都轻快了许多。
紧接着是微服私访民间,看到百姓对幕府一百个不信任,也看到了当前米价暴跌物价暴涨的不景气。有“米将军”一称的吉宗出场没多久即勾勒出形象,为后来的施政打下基础。
接着是走御铃廊,对水野的“女凝”尽显在一举一动里,勤政的国君怎么就不能偶尔好个色呢?
这里吉宗对男色大方的审视结合第二集第三集家光被男人们笑说“野马”、“小姑娘闭嘴被男人干就得了呗”来看,颇感神奇。
吉宗从水野嘴里听说他认识一个叫“信”的姑娘,先是在意,但又不在意地说“随便吧”,紧接着就是原作里也没有的“从今天起,你就是我的男人了”。她并非不爱美男,但她是一国之君了,你认识谁也好,她都无需介意。
至此,编剧森下佳子完成了吉宗形象刻画的同时也揭示了这个时代女人们在性上在对男人选择上的主动权。
——————
与电影相比,第一集还描绘了大奥总管藤波与代表吉宗交涉的加纳久通间的较量。
少了藤波想给这个乡巴佬将军一个下马威的描写,也就凸显不出加纳久通的果断利落,更引不出漫画最后久通对吉宗讲述她是怎么双手沾满鲜血地送吉宗登上将军位的。
“女人就是这么被塑造的。”第三集中春日局这么说道。
那么把女人们放在执政者、当家人的位置上她们又会如何被塑造呢?
吉宗在第八集还会登场,之后应该是着眼于她的施政部分。
第七集有十分精彩的部分也有乏味得我直翻白眼的部分。
这版改编给桂昌院加足了戏,很好看。原作中桂昌院并不知道女人绝经后生不了孩子,虽然觉得不可思议,但估计身边人就算知道也不会跟他说。
这版通过女儿德子之口告知老父自己已经绝经,然而——
理所当然到令人费解的表情和回答。一阵费解后紧接而来的就是浓稠的窒息感,他的话甚至放到三百余年后的今天看,其带来的窒息笔者想依然能引起东亚女性的无数共鸣。
本集第二精彩的地方是少年吉宗的登场,也是笔者认为最精彩的部分。
她心直口快,观察入微,几番发言都让老母德川光贞捏一把汗。她和两个姐姐的打扮也不一样,俨然一个百姓家而非纪州五十五万石家的女儿。
纲吉面对三个小姑娘露出了不曾有也不一般的亲切,不像将军,而像和蔼的长辈,连说话声音和节奏都温柔极了。
“那么既有臣女这样对漂亮男人没兴趣的女人,自然也有对漂亮女人没兴趣的男人,臣女只要选这样的男人就可以了。”
小小年纪的吉宗并不懂太多道理,还没领会作为上位者的女性喜欢谁和谁睡不需要征询男人的看法,她只是再直率不过地回答将军。
将军听后大笑,笑得人为之难过。
此时纲吉青丝见霜,年近六旬。活了五六十年,当了二十多年的将军,从来没人告诉她可以这么直接地考虑这个问题,可以不在乎男人的喜好。
她内里的矛盾就在于她作为上位者,喜欢谁和谁睡本来就不会征询男人的同意,她但凡有所谓就不会强拉牧野成贞的丈夫和儿子进大奥。然而胶着在她内心的是,她即使已经做到了,却还在被无形的意识束缚着,那意识像个多年的咒符,被少年吉宗伸个手就揭下了。
她能不怒反笑,能把夸赞脱口而出,能轻而易举地被说服,意味着她五十余年来就是在等待这个人伸手揭下她心上的符咒。符咒其实早已褪色,被风吹得起了边角,纸张脆得一揉就碎,可就是没人来揭它。
这样的悲哀透着喜幸,因这是男女逆转的时代,她最终得以解脱。而跨越时空,许多具备现代意识的年轻女性在面对与纲吉同龄甚至不过三四十的女性时,更年轻的女性其说辞总会被指责是幼稚的、不成熟的、学坏了的、书读傻了的、不符合传统的……
你轻易说服不了,重易也说服不了。因她们一生只见桂昌院,她们终成桂昌院,我们所处的社会就是一个桂昌院。
笔者感到庆幸的是桂昌院总有岁数到头的时候,每个年少又或年轻女性心上的符咒能少一枚就会多出一些希望。笔者内心亦有殷殷的期盼,盼着我的文字能为我的某个姐妹揭去一枚,哪怕是揭开一枚符咒的边角。
另外,本集及本篇,男女情爱的处理可以说是让本就混沌乏味的原作中的这一部分暴露出更大的、灾难级别的混沌。《永远》是寡,这版是腻,咽不下去也吐不出来。
究其原因有两点,一是20年前的原作与现如今女性意识间的矛盾,二是原作既定主线与编剧自我发挥间的龃龉。
原作者吉永史在访谈中论及自己不会画男女爱情,自己都觉得无聊的程度,《永远》上映后与菅野女士的对谈亦提到本篇是在痛苦中画完。
吉永史对性差问题在过去是不太主动关心的,近几年当采访和评论提多了性差,她才意识到自己无意识画下的故事剧情具有怎样超越时空的社会意义与价值。这是她很了不起的地方,也就是说《大奥》在2004年连载当初,她凭借可怕的直觉画出了这部伟大的作品。
然而也正因如此,正因她是无意识的,在当初是没有明晰的理论从内部支持她的,男女逆转后的性差问题及女性意识的转变遇到她本就不擅长的男女情爱,遂呈现出了家光篇、家纲篇、纲吉篇的混沌景象——好像get到了,又好像没有。好像有感动,又好像说不上来什么滋味。大家说得很神,看下来怎么一股少女漫画的塑料味。
这一不适感在家宣登场后逐渐消退,故事的发展方向有了明显的改变,观感直线上升。
本篇最大的矛盾集中于女主纲吉身上,她人物塑造上的混乱不能全部归咎于父亲桂昌院的毁人不倦,也不能推诿给她对老父的孝心。
她饱读诗书,却没读出个结果,处身于新时代,在少年吉宗前周遭却无一人对她有过启示。虽儒学处处束缚女子,但这个男女逆转的世界里儒学经典是经过重新释义的,所谓“只取我们需要的”,因此她的思想不可能是被儒学束缚,她读得越多就应越坚韧笃定。
原作和上版中都提及了她上位初期的英明果断,虽后期通过丑化“生类怜悯令”展现她的愚孝,至少整篇看下来,多多少少你会觉得这是个很有能力却无可奈何的女性国君。虽有莫名其妙的、分裂的、前后矛盾的地方,到底相对平衡。
而这版的添油加醋则在抹黑这位正史里优秀卓绝的君主方面更添一把旺火。
诚然第六集的丧女部分和结尾时面对右卫门佐的说教部分体现出了她身为国君前,作为母亲,作为一个女性的苦与难,但笔者实在不懂为何因噎废食,给男女情爱线添了过多过冗引经据典的讲学。
她是很聪慧敏锐的,是很博学的,然后呢?只在后宫体现吗?
赤穗四十七义士的判决部分是她唯一处理政务的场面,但台词前后的矛盾混乱处只把这本属英明的判决描绘得如坠云雾,以至于我不得不加上注释避免误解。
最后一张为第六集中桂昌院求纲吉颁布生类怜悯令的场面。到了第七集幕阁高层劝说纲吉放赤穗浪士一条生路却也拿生类怜悯令说事。
高层劝说得并不错,一口气杀这么多人太血腥,不符合将军的仁政,但2.5集下来“仁”只体现在口头上学问里,纲吉的仁政究竟有何具体表现一字未提,甚至火上浇油式地描黑“生类怜悯令”这一善政。
男女逆转已然半个世纪有余,世间已而更新两三代人,第五集纲吉篇开头,连歌舞伎和能乐师这样的梨园艺人都由女性担任,整个社会比原作描绘的还要逆转彻底(原作中此时男女对半)她为国君为女性的醒悟竟要频频由男人来开导。她从小爱读书,坐拥全国最好的鸿儒硕学,却只有在大奥听课的场面。即便不按正史上的纲吉那样描写她没事就招臣下来亲自讲课,倒也不必如此,哪怕执政能力只是遵从原作……
我十分能明白这种加戏给了情爱线明晰可见的发展脉络,然越明晰就越可悲,鸡同鸭讲的两性究竟在红脖子粗嗓子的黄昏炮里获得了怎般的圆满?
我始终坚持的是女性的伤痛只有女性能治愈和心意相通,无关爱情。而这版在06把问题剖得血淋淋,在07又浅尝辄止,向着男欢女爱奔去,一男一女打个黄昏炮好像什么都解决了,所谓的“心意相通”是强行喂屎还要问你好不好吃。
吉宗天真无邪的话好像有用,又好像没用,纲吉还是自卑年老色衰,最终由男人来肯定“没关系,我很高兴能与这样的你打一炮”。
纲吉此德川幕府第五代将军,在原作中本就混沌的塑造,于这版里,其面孔更显模糊。
此设定下,纲吉的释怀,政治上由柳泽吉保,男女上由少年吉宗分担点拨,观感及立意要好上百千倍。然柳泽吉保亦是个可惜了的角色,最后弑君抱爱虽说畸形得令人品出感动,整体看也属隔靴搔痒,遗憾万般。
全篇极度失衡,第六集有多好看,第七集就有多难看。这当中自然少不了原作这部分本身就够乏味,那之上还要硬加男女情爱,便就是这么个产物了。
原作之所以五代以后的部分比以前的部分要更精彩纷呈,呼声更高,在我每周坚持写剧评后不少姐妹同我交流了很多心得,大家一致的看法不外乎——再没有万里小路有功和右卫门佐这样单独看善良慈悲,和女性放在一起看则啼笑皆非的男人出现。
有些苦有些难,有些话有些泪,不是说性别逆转后谁说都是一个味。
除爱男到极致的,我切实感受到女性读者/观众们不如从前好糊弄了,是个非常喜人的变化。与我交流的姐妹里诚然也有为男女情爱流泪的,而剥离掉原作滤镜后的哂笑我顺着网线在岛国家中听到。
当然这部分的啼笑皆非亦属作品的价值之一,没有这两个男人,倒也失了反衬女尊社会建立初期女性的悲苦,和提到两性问题的本质时鸡同鸭讲的烦躁,BGM响起时男人们挖心剖情的滑稽终于在第七集之后看不到了。
阿弥陀佛(合掌)
第五集五代篇只占后半部分,还没品出太细的味道就结束了。万幸第六集精彩纷呈,仲版纲吉哭碎了日推多少人的心。
纲吉失去爱女的戏份,无论是原作纲吉还是菅版纲吉抑或仲版纲吉,都十分戳中观众/读者的泪点,而如果纲吉是男性,首先编剧/作者就不会过多描写他的悲恸,至少不会放声大哭,泪流得毫无节制。他失去继承人诚然会悲伤,但男人/父亲的情感描绘总伴随着含蓄内敛,男人的情感表现得太张扬,总是不适合不恰当的。这是从古至今这个社会对男人的规训。
而这里的纲吉难道仅仅因为是“多愁善感”、“感性”、“易冲动”的女性才悲痛欲绝吗?并非。松姬是将军长女,铁打的世子,未来的将军,女纲吉对她的养育也是遵从规矩交给了乳母,她和世子相处的时间和方式与男纲吉并无不同。然女纲吉和男纲吉最不同的,也是无论如何都无法互相影射的就在于——孩子是母亲怀胎十月生下的,孩子与母亲的纽带及亲密关系是在母亲的腹中时就有了的,是天然的。
这是原作及两次改编都描绘得尤其出彩的部分。女性没有因为成为无性别的国君就抹去了女性一切特征,尤其是生理特征。同时在之后也有类似精彩描绘,那就是女性没有因为成为无性别的国君就不再有生育负担了。
一些女尊作品中往往会让男性负责生育,让男人成为女人,女人成为男人,试图凭一支笔强行消除两性差别,创造一个爽得头皮发麻的女尊社会。《大奥》这部作品非常优秀的地方就在于它并未完全实现女尊社会,女性的苦难与负担岿然不动,若擅自当作女尊爽剧,笔者在上集剧评中也说了,只会擅自失望且骂骂咧咧。
因了以上的理由,纲吉丧失爱女,在情绪爆发前,狗妹的演绎就已然出神入化。她眼往旁看,不忍直视爱女幼小的遗体,深呼吸并试图憋回眼泪却没能成功。
每个观众都好像能感同身受一位母亲的撕心裂肺,这不仅是演员演得好,更是观众都明白孩子与母亲,和孩子与父亲是不同的,天然的不同不因个别且极为稀少的父爱拥有者而有丁点相同。
悲伤之后,才服完丧,纲吉的僵尸老爹又来催她了,而纲吉也是第一次用这样锐利的目光看着她此间唯一的血亲。
此时纲吉已年近四十,就是不曾男女逆转的古代,这个年纪的女性也不会再冒着极大的风险生育了。别说若家光还在,任何一位母亲都不可能这样乞求年已近四十的女儿为了继承人再度生育。母亲是深知生育之不易的,而父亲不会,永远不可能感同身受,即使他再爱你。
成为国君的女性就能毫无担忧地享受男人了吗?也不会,至少本作中不会。
纲吉此处的发式和饰品是男女未逆转世界的吉原花魁才会有的。她已两鬓染霜,服饰与妆容却愈发明艳。
本次改编节奏虽快,纲吉篇可能2.5-3集就结束,但纲吉一路的变化每每令人为其揪心。能在短时间里有此跌宕起伏的精彩,真的要赞美编剧、导演和演员本身的实力。
NHK有点教育频道的性质,从前没有拍过亲密戏,非常点到为止。第六集两场激情戏真的需要提前预警,否定公放会尴尬!
笔者注意到两场激情戏都是女上位,还有其他只拍到亲吻的画面都是女方主动。不得不说即使纲吉仍被困在旧时代,女性对性的主动积极的确也让人看到了时代的变化。
本集纲吉第三处精彩演绎又随衬了另一男性,右卫门佐。
原作中右卫门佐与有功长得极像,依笔者之见,连嘴炮角度也都极像。笔者愿称此二人为深情高知男。
女将军都按原作找的演员,演员的演绎也都基本遵循原作,出彩得不行。但这三篇,实在不懂为什么有功和右卫门佐能改成这样,改成这样还没改掉男人有点机会就说教的优越感。水野不会说教,怎么改都那回事,抓个机会就输出的有功和右卫门佐都多了所谓的“真实感”,嗯呢,他变真实了,有人味了,眼里流露心疼了——
嘴炮时不还是那些啼笑皆非的说教么。
第3集有功的嘴炮,第6集右的嘴炮,说得好像特有道理,“就你苦?大家谁不苦?我也苦啊,我就乐意了吗?”、“你有这么大权力干嘛不好好治理国家?干嘛用来折辱男人,你可是将军啊!”
一字一句无不含轻视女性苦难的傲慢,这两人在说这番话时脑子里全是慈悲大义和自我的理想抱负。
生活里就是有这种男人,你看他好像文质彬彬,特尊重你,特会聊男女平等。可当你开始说女性的苦难时他就——“比这些更重要的是阶级问题!是贫富问题!是星辰大海的问题!你们女的格局还是太小了!”
两场嘴炮时刻,男人嘴得快活,嘴得含情带怨,言辞里不带一个字的性别,他们用“世人皆苦”“将军大权”企图把性别抽离女性的身体,把问题上升到更宏大的层次,强暴、代孕、生育负担……闭口不谈女性的苦与难。他们是善良的体贴的慈悲的,又比谁都奸滑。
而女性在面对男人的嘴炮,都在强调我虽然是无关性别的一国之君,但我作为女人被夺去了什么、失去了什么又必须承担什么……到最后两个性别的人矛盾焦点依然没能冲撞到一起,你嘴你的,我哭我的。
哭完了,女性又都表现出隐约被说服的自省表情。
有功嘴炮时唯二不知道的苦难就是家光生母被强暴,家光自己也被强暴(母亲被杀,家光沦为代孕妇一事他都知道),当他知道了那唯二后才道出自己的悔恨,悔不该跟家光说那番话。
我很难理解为什么他的悔恨跟女人被强暴有关系,但我又能理解,毕竟贞操对女人来说太重要了,“天啊她母女两人竟然都失去了贞操这么重要的东西,我真该死啊!”
至于右卫门佐,改编里蠢了很多,但蠢或不蠢,纲吉在强要两男脆皮鸭时他的台词还是一样,恐怕嘴炮部分都在原作里属高光时刻,改也不好改。
改了,女人怎么自省愚孝和昏庸呢。
第七集估计也会出现右卫门佐抱着纲吉喊出那段震人心魄的台词,他话中不出意外依然是“男人与女人”、“生而为人”这些模糊掉女性的主语。
万幸的是纲吉篇后期随着少年吉宗、家宣的登场,这种说教味浓厚的深情高知男也响应时代风潮一般消失了。
月光院、水野、杉下,也难怪吉永史老师非常喜欢杉下,在吉宗篇有相当扎实的描绘。杉下乍看平凡,其包容力连编剧森下佳子老师也为之感叹——“但愿家家户户都能拥有一个杉下!”
这部作品无论是原作重看,还是新拍的这剧,在这个时代都有非常重要的社会意义和讨论价值。深情高知男的台词里被我骂的点同样是它优秀价值的体现。
那如果非要按嘴炮的字面意思囫囵吞下一男一女的情爱,为“君埋泉下泥销骨,我寄人间雪满头”流干眼泪,那笔者又能说什么呢?每个人都有享受和诠释一部好作品的资格。
颜值可比堺雅人那版高多了…
仲里依纱真不错
只看了一集感觉和旧版比,没啥变动啊看起来没意思,后面也不大想看了,谁能比得过堺雅人啊😫
3.5 富永爱太帅了 好爱 中岛没有二宫的感觉好
一次金玉其外的流水账式翻拍,说到底就是猎奇向低龄后宫剧……比起女将军治国,哪有跟男女纠葛有意思?以女人的口吻消费女人,无趣。
❤富永爱好帅❤家光和纲吉整体都不如影版。
大奥题材是看不厌的。这次每一代白月光是肉眼可见的帅。每一代女将军最后都会找到真爱(凭啥)!天哪刚发现三代将军是镰仓殿里的比奈(二老婆),男装帅气女装漂亮!狗将军也能找到真爱?!海那边应该不知道仲里昵称狗妹的吧,狗妹演狗将军也太巧了,扮相华丽。贤明如吉宗也逃不过立嫡定律。温习了德川八代吉宗,总觉得德川灭亡从立残疾嫡子为继承人开始。开始期待秋季篇。
离神作就差一个福士苍汰!我好恨啊!
非常彻底的性转,不仅将军性别转换了,社会的性别分工也被颠覆,女性从政、经商、生产劳动,男性的功能沦为单纯的种马,大奥里都是等着给将军配种的男妃。虽然是非常荒诞的设定,情节非常尊重史实,将军的个性、执政经历都是复刻历史的。德川幕府是太平之世,所以没什么令人津津乐道的风云人物,这个剧倒是从一个讨巧的角度普及了这段历史。三个女将军的选角非常好,堀田真由的家光,仲里依纱的钢吉,富永爱的吉宗,或悲情或霸气,都各具风采。无比期待秋季播出的第二季。
第三集一出,《诞生》骤然失色。这次是“家光有功篇”而不是从前的“有功家光篇”,就意味着从根本上是以家光视角来推进的。母亲被杀,名字被夺,自己被暴徒强J,沦为德川家的代孕妇,面对这样只有女性才会有的苦难,有功的“受苦的不是只有一个,别在这撒娇抵赖!”之类的圣父嘴炮显得尤其滑稽。相比之下《诞生》虽然也有描写家光的苦难,但着眼点是有功,那样的生父光辉下连女性的苦难都埋没了
刚看完第一集,这个选角,本原著党很满意啊!十年前金子文纪版,二狗子的水野太嫩了,这个水野我喜欢。还有吉宗、加纳,都很对!唯一就是藤波,总觉得他会来一记碎蛋击,这种心情太复杂了。
节奏太太太快了!但男女主真的很贴漫画设定,也拍了夜袭那场,富姐感觉能把大家都抠亖……🤤
了不起的女人/女演员们。
这部真的拍的很好,每个将军演的都很好,狗妹的那个将军看的我好揪心,风pon最后喝药那段我都泪目了~真的富永爱这个将军的选角太棒了。赛高
爱姐完美贴合吉宗,堀田真由的家光和齐藤由贵的春日局初登场也有惊艳表现,大奥这次女性选角绝赞,然而男演员演技颜值从第一集开始就呈直线下降趋势……
三个女将军都演的不错啊
【社会向 吉永史yyds】火10初时代剧题材 把2010和2012的内容又拍了个遍 富永爱乃男中之男(这点戏份我不服) 以来自时尚圈一己之力带来高级感 拯救了这个看上去经费不太足的剧组(抱歉还时不时幻视ツヨポン) 黑崎娘娘和岛1续半泽缘(bushi 这版和旧作基本上没得比 首先主题曲已输得落花流水 卡司对比下倒是有很多捏他小心思😂 家光篇太假喔 行进到EP5-6仲里依纱的五代 又舒适了 总体来说这一届若手马达马达惹
第一集评论一下,中岛裕翔演技真的不行,帅哥看得我很尬
由八代德川为视角回顾三代(第一位女将军)以及五代,目前看来女性角色(富永爱在我这儿比柴崎幸更符合八代吉宗)皆好评于男性,芋头和福士苍汰都有所进步可对比在前便显得不够看了——二宫眼尾一抹红是惊艳;雅人叔虽然年纪略大但还俗后时刻能让人记得这是位僧人,也才有最让我触动的那两出戏。不过整体算本季能让人追更的一部。
来看山本耕史的 五代故事看得很满足 riisa也演得太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