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男人的女人》前言Women Without Men,Foreword 作者: 施林·奈沙 (Shirin Neshat) 翻译 | shun编校 | 王竹馨 原作《没有男人的女人: 一部现代伊朗的小说》(Women Without Men: A Novel of Modern Iran),The Feminist Press出版, 2011作者: 沙赫尔努希·帕尔西普尔 (Sharnush Parsipur) 本篇字数1603字,阅读需5分钟 加夫列尔·加西亚·马尔克斯(Gabriel Garcia Marquez)曾言,所谓“魔幻现实主义”就是他的祖母给他讲故事的方式;即使一切都看似荒诞无稽,他仍然对她说的每一句话深信不疑,首先是因为她是他的祖母,其次是因为她讲故事的时候是那么充满信念以至于他完全不敢质疑她。在《没有男人的女人》中,沙赫尔努希·帕尔西普尔(Shahrnush Parsipur)也成为了仪式的主人。她创造了她的宇宙,不适用任何外在法则。她那样轻易、精妙而优雅地让你相信难以置信之事,让你不敢怀疑。她释放一个死去的女人,使她复活;她种下另一个女人,让她如树木生长;妓院里的男人转瞬间了无头颅;一个女人生出一朵花,与她的伴侣一同向天空飞去。 很难概括我这一路的旅程,我花了六年的时间把这部宏伟壮丽的中篇小说改编成一部剧情片。这令人心潮澎湃,又时而是苦痛煎熬的体验,是我踏入沙赫尔努希狂野想象的初始。这部小说最先吸引我的是它视觉的、神秘的及寓意深远的力量。与任何其他的当代伊朗文学不同,沙赫尔努希的写作风格在完全遵循其所处的文化语境的同时,亦实现了一种普适性的意义。 本质上,我认为《没有男人的女人》在其核心拥有一条强大有力而自相矛盾的轨迹,横贯各种对立相悖的概念:魔幻与现实主义、自然与文化、本土与普遍、男人与女人、神秘与政治。沙赫尔努希将德黑兰作为一个进入各种文化、社会政治和历史现实的入口,而“果园”的功能则完全是在喻意层面上的。就像是伊甸园,这个果园成为了一个乌托邦岛屿,一个流放之地,女人们只要遵循它的规则,就能获得庇护。而当我们身处德黑兰,充分觉察此地时空,我们就是在深入探究一个特定国家的文化与集体政治危机。一旦进入果园,我们就放弃了所有时间和地域的逻辑,面对着几位女性深刻的存亡危机与个体困境。
将《没有男人的女人》改编成剧本,平衡叙事中的喻指倾向与社会政治倾向,这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与索夏·亚萨瑞(Shoja Azari)一起,并与沙赫尔努希本人商议,我们无止无休地讨论分析小说中的人物、象征意图和叙事情节,以及如何能最好地将它们转译成电影。我们面临着许多障碍,要将魔幻现实主义以剧本呈现更是众所周知的费心棘手。还包括如何将五个主要角色的故事以均衡的分量展现为单独一个叙事。每个女主人公都有着独特的社会经济背景,连带着的情感及道德困境也截然不同。更有挑战性的是,有些角色是完全现实性的,而有些则是相当寓意化的。所以在过程中,我们不得不做出艰难的决定,比如说去掉了其中一个角色——玛朵塔,她是这群女人中最具魔力的主角。(2003年,我为玛朵塔制作了一个视频装置作品。) 我们还进行了其他发挥,扩展了叙事中的历史和政治方面,特别尤其是1953年美国中情局策划组织的政变,这是持存于这部小说中的背景。 但困难不曾止步于此。小说《没有男人的女人》在伊朗被禁,沙赫尔努希自己也过着流亡生活。因此,我们不得不放弃在自己祖国拍摄影片的想法。我们试图在摩洛哥的卡萨布兰卡重现德黑兰和卡拉季;在那里,我们出色的团队一丝不苟地将沙赫尔努希的奇幻意象栩栩如生地呈现出来,并完美地捕捉到了20世纪50年代的伊朗生活。最终《没有男人的女人》成为了一部真正意义上的国际作品——由德国、法国和奥地利联合制作,由伊朗人导演,在摩洛哥拍摄。 最难等可贵的是,这段美好的旅程使我与沙赫尔努希·帕尔西普尔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在我们合作拍摄这部电影的六年里,我时常在想,我拍摄《没有男人的女人》的动力是出于我对这部小说的热爱,还是出于对沙赫尔努希本人。伊朗的女性作家总是不吝给予我灵感,我常常将一些女作家的文字题写在我所拍摄的影像中。但,是我与沙赫尔努希的相遇深深地触动了我,不仅是在艺术上,更是在个人层面上。我对她了解得越多,就越崇敬她,崇敬她的勇气、力量和忍耐生活无端之苦难的能力。在许多方面,沙赫尔努希都体现着她笔下角色的愤慨与苦痛,亦体现着她们战胜艰难的意志。借由《没有男人的女人》,沙赫尔努希重申了这样一个简单的事实:脆弱与坚毅共生并存,这些品质是无常易逝的,难等可贵的,也是永恒女性的。 ——施林·奈沙写于纽约
影片改编自Shahrnush Parsipur的一部魔幻现实主义小说,Shahrnush Parsipur曾短暂地出现在妓院的专横的妈妈桑里,“没有男人的女人”开始于1953年8月,当时由英裔美国人支持的政变推翻了穆罕默德·摩萨德的民选政府和任命沙阿为独裁者。自1998年以来,她与丈夫,影像艺术家和电影制片人Shoja Azari合作,与她合作编写了《没有男人的女人》的剧本。Neshat花了6年时间拍摄完成这部影片,女性人数从小说中的五个减少到电影中的四个。影片包含了艺术家之前的Mahdokht、Zarin、Munis、Faezeh和Tooba 5部作品,表达了女性在逃脱社会藩篱,与男人、宗教、社会进行一些抗争并寻求自我安栖的故事。
艺术家在这部电影上映(2009)之前已经尝试进行了一系列video arts, 包括Turbulent,1998年;Rapture,1999年;Soliloquy,1999;Fervor,2000年等等。影片中包含的5部影像也同时其创作出来。
Zarin在浴室的场景也是Neshat对Ingres的油画作品《土耳其浴》的回应。👇
这部应该是影像?没找好
在798玩的时候看过,感觉挺压抑的,特别是那个女的在澡堂里一直擦,一直擦,擦出血来
画面很美,果然男性和女性就应该是敌对的两个种族
喜欢
为何偏偏要扯上“魔幻”呢~
对了不了解1953伊朗历史的人来讲,看这部片子始终觉得抓不住主题思想。但利萨特这位富有“革命精神”的女导演还是做到了用魔幻现实主义电影来表达自己的精神追求。反应政治题材的电影一样可以拍的很美,不是吗?PS:浴室里面的某位女人是导演本人。老鸨是这部小说的原作者。
她们死了,她们重获新生。超现实奇幻色彩,极简的构图,冷静的画面,近似黑白的色调,非常安静并且节制
f05286aebc身在国外的伊朗女人拍的,裸露部分提醒着我在(曾经)没有电视机的国家里不可能公映,所以也是拍给外国人看的。维基了伊朗近代史,这次之后还有63白色革命、79伊斯兰革命(革命并不意味着进步)、09绿色革命。理想主义青年都爱GCD。这片政治诉求不大,更多在说女性
Art history课上看了,为了研究中东艺术。neshat还是更适合做一个本分的纯创作艺术家,电影不适合她发挥灵气。整个剧本作为小说是成功的,作为艺术创作是有张力的,但是当电影来拍就没有什么必要了。neshat在中东地区女权问题上,再也没有超越过当年的women of allah
相当享受的观影,感谢腾讯超清画质。1.50年代的伊朗引人遐想,活脱脱的欧陆风。2.色调走锡兰的《三猿》,大概宗师老塔,还带点马力克。3.节奏自成一体,多处的处理很赞,对于处女作实属难得。5.永远不要去想象一位伊朗导演会拍出怎样的电影。6.配乐坂本龙一,难怪有另类质感。7.德语配音 ,想响怎样?
为了明天的演讲看了Shirin 的电影。她将伊朗女性或其他女性的彷徨、反叛、不公平、恐惧的心理都有效地利用音乐、背景、镜头、演员来表达.伊朗文化对于女性的不公而造成脱离世界想法。我也代入其中。伊朗电影一直都有着很大的影响力。是因为宗教文化跟外世界严重脱离和一直动荡的原因。他们的电影爱看。
平等,自由,是人们一直追求抗争的东西,尤其在中东这样的国家。有些晦涩!
1953年,伊朗的摩萨台政府被中情局阴谋推翻。2012年,美国又要再来一次么?这部电影让我想起了那部《一部塞尔维亚电影》,一样的充满了哀伤
一个个超棒的镜头
我看不大懂,大概意思明白,但是这种故意的幻觉然后也没有逻辑的前后不是我的菜。这种对自由和女性权利的电影还是写实点比较容易接受。
伊朗总归是个幌子,虚幻与现实交错,四个偏离的女性,with or without men 那又能怎样?
有点没看懂想表达什么,女性的不平等等等都太张而不够具象。
画面很美,几个桥段异常凛冽深刻具有诗意,几个女人的故事迥异不同
4+ @沪宁线+必胜客。四个女人,一组寓言:屋顶盘桓的黑鸟、街头人潮的黑洞、性别政治的黑梦、社会阶层的黑暗狱。表面致敬追逐民族与性别双重自由的五十年代伊朗女性,内在的两重死亡逻辑(被动、主动)如非共鸣可能难以体会。女导演处女作,擅用构图与慢镜间歇性晕染气氛。清晨打中我,任性升五星。
亲民的威尼斯选择的政治“魔幻”片,裸露与张扬都证明着只是给外国人看的,自由非自由,女权非女权,魔幻非魔幻,觉醒非觉醒…只是一个漂亮幽蓝色调下的普通故事
#66th Venice#最佳导演 革命年代下的女性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