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假如Ricky月入3万港纸,其实也就是个香港普通的上班族。
但对于来自内地的人来说,在香港工作+3万港币就=成功,于是他要负责给北京老家光宗耀祖,要负责给内地人民脸上贴金,他必须港味十足,除了每月寄个1万多回北京老家外,他还得三不五时给同学、三姑、二大爷寄燕窝、金项链和法国香水,虽然他永远也不可能在香港买间屋,但必须租个还算是市区的鸽子笼单身公寓,Esprit肯定不买,要买也是1折的CK,3折的纪梵希,手表必须是天梭以上级别,虽然是打5折的时候买的老款,要说流利的白话,而且要会说流利的香港白话,就是在很有精气神的状态下落白话+英文。
那,Ricky还会把Pascal捡回家吗?答案是——不会!
正是因为他一无所有,仅仅是个送外卖的小弟,加上天生善良的性格,遇上同样一无所有背井离乡的Pascal,他们的爱情才显得纯粹。
2.
上周六看的《无声风铃》,起初对于我这个只懂看不懂研究的电影门外汉来说,本片不改文艺片的样板,就是对白少、露屁股,看个半小时也不知道在讲什么,而且频繁转换的镜头,3条线索同时进行,我生怕又看到了崔子恩那种浪费时间的老玻璃电影。但随着铺垫结束,Ricky把Pascal捡回家后,我舒缓了眉头,停止了抖动的大腿,认认真真地看着剧情的发展,渐渐静下心来欣赏香港的市井嘈杂——jump,jump,fire,fire、打喷嚏、一碗云吞出街,欣赏瑞典的自然秀丽——雪山、啤酒、毛衣、小提琴,欣赏北京的炎热杂乱——三轮车、凉皮、胡同、风铃,更重要的是Ricky与Pascal——这两个流浪儿的真心演绎。
看闭,好像这一两年来的浮躁一扫而空,好似有人在心头上挠了挠痒痒,又仿佛有人在冥冥中点醒我要珍惜现在,珍惜他。
上豆瓣看完所有评论,睡下,浑浑噩噩地过完周日,紧接着就是累得够呛的周一加班,但无论多忙,多闲,这两天只要一回想起Pascal那挺直了腰杆,耷着眉毛,做无辜状的眼神,总觉得不写下点什么实在是不舒服。
3.
没有相同的遭遇就谈不上理解,这是向老妈出柜后她教导我最有用的一句话。
这话我姑且小心翼翼地说给豆瓣里说本片垃圾的朋友听。
Ricky与Pascal那段同居的日子也许不能感动你,但却是最感动我的部分。
Pascal被捡回家后,他几乎是Ricky的全部财富,于是Ricky倾尽了所有的心力去爱他,人非草木,同样善良的Pascal虽然有些不安份,偶尔去去Gay吧,但也收到了对方的信息,用尽一切力量去回应。
于是,Pascal伤心时爬在Ricky大腿上嚎啕大哭;
于是,他们去游乐场时亲密得像一对兄弟;
于是,Pascal找到工作时开心得像个孩子,Ricky得知后也开心得像个孩子;
于是,他们偶尔会吃醋、会吵架、会吵完之后都后悔;
于是,Ricky会在床上什么也不做地抚摸着Pascal的头;
于是,他们偶尔依偎在一起跳跳舞;
于是,Pascal独自坐在公车上看着窗外的纸醉金迷流眼泪……
这些都是坠入爱河的征兆,相信也是本片导演的生活点滴。
4.
身边有个同志朋友总喜欢在博客上用调侃的语气和疑问句来笑侃自己总是约会却总是单身的窘境,其实跟很多同志一样,年近30的他还揣着一颗幼稚的心,渴望与bf的大头照能在网上一炮而红,让人艳羡,希望bf是个月入1万以上的有知识、有风度、谈吐得体、身高超过175、大眼睛、短头发、最好拥有直男气概的定制版帅哥,却偏偏不懂去包容对方的哪怕很小的一个缺点,没有爱人的能力,何时才能得到幸福?
很感激洪荣杰给我们带来这样一部优秀的作品,当我三番五次地花了钱,进影院被《画皮》、《锦衣卫》、《越光宝盒》雷得外焦里嫩后,几度有想控告制片方骗钱的冲动,发誓不再花钱看中文电影,偏偏是这一样一部不能在大陆公映,悄悄download的电影让我感动不已,那种久违了的感动,好像回到大二时看《北京故事》的网络小说,哭得稀里哗啦,在网吧里又怕被人笑话,还得闭着嘴打嗝啜泣。此片要是票价比《阿凡达》贵上个百八十块的,我想我还是愿意花钱进影院再重温一次感动,支持这个导演。
导演最后编出来一个Ueli,与Pascal一样的外貌却是完全不同的气质,P是烂漫不拘,U却是乖乖的邻家男孩,也算是给人一点安慰,希望Ricky吃完凉皮,踩着单车回到家后,料理完母亲的后事,可以教教Ueli中文,续写一篇继《上海绝恋》、《台北绝恋》后的《北京之恋》。
“耳际眼前此生重演,是我来自漆黑,而又回归漆黑,人间瞬间天地之间,下次我又是谁。”
破旧的老屋,冰封的雪山,淡蓝的天空,疲惫的旅人,忧郁的眼神,这些物象和着优雅的钢琴声,一点一点的敲击着画里画外人的心灵;过去与将来并存而行,回忆与拥有交织而往,在开头便定下的死亡与生存的黑白基调,给这部电影烙下了一个重重的“虐心”之印。
看过一遍后,觉得心口有块大石重重的压在那里,怎么也搬不动,有太多的思考与太多的不理解在脑海里翻涌,生与死,爱与恨,不舍与得到,那太多的哲学问题,看似深奥却又那么明朗,辗转反侧间想到头晕,现在,我大概明白,只有让时间慢慢的去打开这个剪不断理还乱的心结。
Ricky这个充满东方色泽的男人,沉默寡言却有原则,中规中矩勤勤恳恳;Pascal这个瑞士男人,登场时是一位扒手,与其男友配合的偷去了Ricky的钱袋。大概,戏剧性的画面就是这么样交织在一起,这种相遇,充满了戏谑的趣味,那之后的再相遇,Pascal将钱包又还给了Ricky,到两人一起同居,再到Pascal去面试成功,尽管有不如意之时,两人还是一如既往欢笑着的美好,美好的画面从来无须多讲,你懂我也懂,温暖的爱意,浓的化不开。
可是,不管生活还是戏剧,都不可能一直美好,总有一个人去打破那个平稳的步调,当Ricky从北京回香港后,Pascal那出轨的行为,彻底激怒了一直波澜不惊的Ricky,第一次的不算吵架的吵架,没有硝烟的战争,还是一样的平静,静的出奇,只有Pascal那句:“You stay,I go.”在我脑海回旋,爱与恨在这一刻重叠了,那之后Pascal的拥抱,像个孩子一般的不放手,是要挽回吗?可是,那个拥抱还是那样的戛然而止了,因为,有时候很多事情不是你想要挽回就可以挽回的,你要问,你有没有这个能力,有没有这个时间,还有,有没有可能去挽回。导演,用很夸张的死亡来打醒我们,告诉我们,如果你做错了,请走开,同情,怜悯,矫情到无以复加是要做给谁看呢?如果真爱一个人,就请不要伤害他,请记得珍惜。那么,我可以认为Pascal用“死亡”来“赎罪”么?那个小姑娘的歌声在耳边唱响,仿佛在说他不想离开,可是,上帝不允许他再守在爱人身边了,那么,珍惜在这里显得更加的弥足珍贵了。
当然,死亡就是结束么?当Ricky去瑞士寻找他的爱时,在那一片田园的风光里,他眯起的双眼,不知是看到了希望还是找到了那个似曾相识的灵魂。我很想说,大概是Pascal没有喝过孟婆汤,所以,他没有忘记自己的爱人,他已经用一个自己来赎罪,那么,这个自己就用来相爱吧,他一定懂得了珍惜;大概,是在彼岸花开的时候,Pascal登上了渡船,在忘川河上漂浮时,听到了来自天堂的声音,他被指引着来到三生石前看到了那个名字“Ricky”,那上面记载着他们的三世之缘,于是,他不要在这里忘记爱人,他要回去,天堂的歌声又再一次指引着他,那桀骜的灵魂像冲破铁笼的鸟儿,飞向那个要他魂飞梦牵的人身边,化作了这世界上的另一个自己Ueli,这一次,他再也不会迷路了,他们也再也不会错过了。
那么,死亡其实是开始么?至亲至爱的死亡,是锥心的痛,痛到心滴血,痛到流干了最后一滴眼泪,甚至想着自己也就这么随他去好了,但是,你的至亲至爱大概不会要你随他而去,如果有机会,他会告诉你:路要一直走下去,只要无怨无悔便好,我的路,也请你走下去,带着我的思念与期望,坚强的走下去。所以,不管,生与死,我们的路还是一样的要走,总有一天,那时你我的爱恨情仇会被时间冲刷到化为乌有,不要说,你忘不掉,其实都可以忘掉的,只是因为你不肯放了自己,或是没有遇见更好的。
我们向往爱,向往明亮,向往自由,我们听过那人生四大幸事:“久旱逢甘霖,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就算人生天地之间,如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我们也要在那匆匆的醒来又睡去之间,小心翼翼的经营自己的爱,自己的事业,自己的一切;我们尽可能的不去犯错误,只是为了博君一笑,不管多苦多累,我们还是一样的乐此不疲;于是,这些是是非非在我们闭上双眼那一霎那终结,如烟的岁月,已经印刻在我们脑海里。轰轰烈烈的爱,至少,我不想去寻求,因为,我受不起。平平淡淡安安静静的过一生就好,就像那只无声的风铃,随风而起,随风而去,一直那么的宠辱不惊,无悲无喜……
时光如流水,一去不复返;往者不可追,来者犹可惜。我只是想说,请珍惜眼前人,他就是上天给你的恩赐,千万不要到无法挽回时才去后悔,后悔就会去追忆,那么,追忆代表什么呢?大概,就是失去…… 其实,幸运的我们,都会遇到命中注定的他,他来时,我们拥抱他;如果他要走了,就请将他埋在心里,放他走。就像《青蛇》里面的这段文字:“与有情人做快乐事,别问是劫是缘。”
后记
我一直觉得这个电影太唯美,唯美到不真实,就是因为这个不真实,着实虐心了一把,浪漫主义的做派,从配乐到画面到人物的表情动作再到没有几句的台词,就是这么平静淡然的发展演绎,真真实实波澜不惊的令人百爪挠心,却又发泄不出。那种想抓住又抓不住的苦痛,那种众里寻他千百度的惆怅,以及面对生老病死之时,想留又不能留的无奈,全部凑在了电影里,它们就像许多根小针,一下下的慢慢的刺穿你的心,一开始看时并不很痛,可是越看越痛,越想越痛…………
所以,至少我认为这是一部很值得去看去反思的电影。
原著作者:玄墨
本文原载于【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http://www.qafone.org/viewthread.php?tid=108580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盗版必究。
今天推荐一部亚洲电影,两个漂泊在香港的年轻人,一个来自北京,一个来自瑞士,一个是外卖小哥,一个是小偷,但他们之间上演了一场爱恨交的故事.....
片名《无声风铃》
一部香港影片,主要讲一个漂泊在香港的年轻人和一个来自瑞士小伙的爱情故事,2009年上映,评分7.5,故事线缠绕在一起,但慢节奏的镜头下,为我们展示了不一样的爱情故事。
他们的相遇有点老套,瑞士小伙和朋友合伙偷了香港小伙的钱包,两个人就这样认识,并且慢慢的相爱了。
他们活在社会的底层,没有太大的欲望,相互爱惜着彼此。
这样的爱情,不夹杂任何的利益。
只是为了爱而爱!
爱情的甜蜜在于和他在一起,体会到了世间体会不到的乐趣。
爱情的痛苦在于对方有了新的猎物,争吵跟矛盾像利剑。
但真挚的爱,终究换来了两个人的再次和解。
命运像开玩笑一样,在两个人都向往未来的时候,厄运来了。
瑞士小伙发生了意外。
爱情戛然而止,但爱他的心,一直未曾磨灭。
作为普通人,只希望能够爱自己所爱,跟自己爱的人健康,幸福的走下去,但命运往往喜欢捉弄人,他会在你毫无准备的情况下,夺走属于你最好的记忆。
有人说,这部影片很枯燥,有人说,根本不知道在讲什么。
如果你失去过最重要的爱人,心如死灰的时候。
你会发现,这部影片的好在于需要静心的去体会!
文章出自公众号“彩虹有点腐”一个有上千部腐片的地方,专门写腐圈的影片,转载请说明出处.
导演是为了表达模糊爱与种族的情感,或者说超越差异的情感,“人死之后灵魂会变成一只飞蛾或小鸟,然后回来跟大家说再见。当它出现时,你能认出他吗?”这就是无声风铃吧。拍得很美,特别是Ricky和Pascal都有那种柔韧的气质。可惜模糊过度了,故事讲得明白却力度不够.喜欢玉来,家乡人加油
底层
写信写的是那些说不出口的话 我有可能写了 只是一直没有给你
意识流,看得很累,过了过了
他哪来的钱去的瑞士?
wake up wake up
不知道是我的思维混乱还是导演的思维混乱,但至少他一定有点口齿不清。另:那段歌舞和最后的独唱才让我觉得这不是一部索然无味的电影
很舒服,部分情节没想通是怎么对接
传说中的受受恋。
河上淡淡的月光,是我的心伤,想念着我的情郎
为了这样的爱情 我决定好好学英语 = =
我寧願相信Pascal只是失憶。
长镜头很美,香港的繁华和瑞士的宁静都好美,但,故事有点闷,怎么就不好好讲故事呢?
男主角长得像像林宥嘉……
吕玉来!
我在找一个人,他常常笑,常常哭。
太显刻意,尤其是某几幕狗血剧情。那几段歌舞倒是很喜欢。多数同志题材的影片太过在意自己在讲同性爱,整体呈现一种浮起来的矫情。创作者处理得平常心、不着痕迹,观众才接受得自然而然。同志片应该看起来和其他电影一样自然才对,最怕做作。
3,4星之间徘徊 不喜欢风格 故事是好的
喔主角的帅气程度为本片加了一颗星。。。
异国gay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