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安装高清版[一起看]电影APP
今天和家里领导看了北影节的《故乡异客》……插句,抢票真的太惨烈了,想看的哈利波特、教父、攻壳机动队、宇宙探索编辑部都没抢到……全靠微博大V安利,认识了一些非主流影片,幸哉。
回到这部电影,领导的观后感很直白,搞不懂,差评!我看完的第一反应也的确是有点看不明白。
影片的男女主分别从事编剧、表演,情节也可基本分为前中后三部分,
前段是以女主为视角,讲她为了寻找男主,在男主贵州老家的所见所闻;
中段是男女主北漂的生活,主要讲了他们之间因为事业不顺而产生的种种矛盾,进而导致分手,最后男主离开回家;
后段以男主为视角,在老家的所见所闻(与前段女主看到听到的相反),并等到寻他的女主,二者和好如初。
但影片最后却是在开满花的山坡上,画面从男主抱着女主,渐变成男主独自拿着写剧本的平板,而他最亲的婆婆,也在午睡以后,并未像前后段中叙述一样,听到鸡鸣按时起床。
影片结束以后,我自己对叙事结构,先后有两个看法,后来看了一些影评和对导演的采访,初步,形成了应该说得过去的第三个看法。
第一次,简单认为,影片分为两个阶段,前中段是现实,后段是男主一直编写的剧本,幻想中的生活;
第二次,结合影片最后婆婆去世的画面,初以为男主与女主分手之后,不辞而别就是为了回家处理婆婆的丧事,而在前段和后段中与婆婆相处的画面其实都是虚幻,想到人生如梦,那时我眼角可是一顿湿润;
第三次,晚上跑步时突然想到导演兼编剧创作的初衷是为了纪念他的婆婆,所以第二次理解可能最后的画面与前面三段剧情的结合过于紧密,正确的理解是,女主从未到贵州寻男主,前段是男主在北京时创作的剧情,中段是现实,衔接前后的过渡,后段是男主回到老家之后,重新意识到之前对家乡的理解有偏差,进而重新创作的故事,里面与前段情节一致,却出现了相反的表述并新增了一个剧本的美好结局。
我不知道,电影后段是不是因为男主重新认识了家乡之后,对自己之前在北京的种种,以及人生有了新的理解,但不管怎样,都如电影最后的画面揭示的那样,我们当中大多数可能其实都在得到与失去之间,摇摆一生。
基本无剧透
没有辜负等这么久的期待!很喜欢!特别喜欢这种带点纪实风格的片子,平静但不寡淡,本子还是很妙的,看到最后有种恍然大悟的感觉,回想一下片子中细节提示也不少,还挺值得反复回味的,还好事先没有看剧透,结束就听见有人说这个片子肯定不赚钱,但是真喜欢,配乐也很棒,还有一些观众聚在一起讨论剧情,感觉还是很开心的。
今天看完感觉和最初版本的repo里提到的是有些调整的,目前这个版本我感觉还蛮顺的,就是太短了不够看!唯一的一点遗憾是没有给男主生病期间做一些内心描写,显得男主嘴又毒又任性,但是看着他的脸就能原谅他了吧哈哈哈!这部片子导演的母亲和外婆都参演了,也用了她们本来的名字,外婆的戏份真的很出彩啊!演的也非常可爱!很喜欢她和兴贵的一些互动,应该也是兴贵在片子中为数不多阳光和温柔的时刻,也很喜欢兴贵的一些细节,比如泡澡的时候老是要扔他的蜘蛛侠,还有结尾给牛刷油漆的幼稚行为。他在和女友,和妈妈相处的时候总是显得非常不可爱,只有在和外婆相处的时候才能流露出:啊!他原来会好好说话啊!的感觉,男主和女朋友事业都不是很顺利,再加上男主的突然重病(生病也是导演的个人经历)让他变得非常敏感,浑身带刺,如果女友没有离开他的话他大概也很难察觉到自己的这些问题,因为从小的成长经历让他习惯这么为人处事了,片子看完有种感觉,其实无论他们怎么去选择,事情都不会按照他们理想的方向去发展,但这就是成年人的世界,现实中的琐事,达不到的理想,以及一些美好的小事都混杂在一起,就是一个人的人生,对于外婆,母亲,晓洁,兴贵,都是一样的。
(电影结束演员名单出来的时候,全体鼓掌,电影节多惯例,今天显得格外温馨)
本片在first 影展放映结束时,导演自己因抑制不住情绪而泪崩。而在整个现场放映过程和映后交流,观众对电影也有各种各样或褒或贬的评价与反馈。诚然,一个作品呈现出来,就已经不再独属于作者了。每个观众都会因自己独特的个人经验,结合观影当下的心绪产生不同的感受。看电影就像照镜子,你曾经被渣男伤害过,那么你可能憎恶男主; 你自己就曾经渣过,那么你可能会自责、悔恨,甚至羞愧难当;你成长于相似的原生家庭或者你也曾身患重病,那么可能你对男主更多的是同情;你有一样可爱的外婆,那么你可能被阵阵暖意抚摸。你也是贵州人,那么喀斯特地貌独有的山水风情可能会慰藉你;你已为人父母,那么你可能理解片中长辈,但更理解片里的两个孩子。
片中的母亲和外婆都是导演的亲人本色出演。片中的很多情节都源于导演的亲身经历,片中写实的部分集中在北漂患病和外婆在乡下的日常。前者是导演的自我曝露,他很细致记叙病中燥郁的自己,苦痛与挣扎。母亲、女友不厌其烦地忍耐他的乖张、暴戾,直至他痊愈。
将自己过去的斑斑劣迹如实呈现,这需要有超然的自我觉醒和并且直面真相的勇气。虽无法做到完全坦诚,但至少这是难能可贵的尝试。在《忏悔录》中,卢梭诚实叙述他一生中的懦弱、贪婪、自私……勇敢地向世人袒露阴暗面。我相信一个人只有诚实地面对自己,不断地突破对人性阴暗的本能保护,才能走上自我和解的救赎之路。
导演设置了悲喜生活的两种可能,在这些情境中,母亲、外婆、女友虽然也会抱怨甚至愤懑,但她们依然坚忍承受,直至一切归于平淡。这种对女性形象救世主般的理想化塑造,或许是因为导演对她们的感激和愧疚,所做出的补偿意义的表达。
在很多人看来,男主的转变突然了一些。这可能因片长而导致剪辑制约的原因,也可能是导演对自我转变的感性期待。他期待自己能像在电影中一样蜕变、解脱。映后,有观众问导演是否达成了和解,他回答“应该是的”。但我想和解是一生的,即便某一刻释然了,那些藩篱也只是暂时隐去而已,这是我自己最悲观的表达。所以,“You can checkout any time you like ,but you can never leave”。
或许我们都在寻求自我和解之路。如若信仰神明,那么便有幸获得一条捷径——向神明忏悔祈祷。如若没有信仰,那么便只能寻求超脱于自己,向自己忏悔,以获得安慰。这也是自我和解之路最难的一条。
有很多人说导演自我沉迷,可是谁又能免俗呢?谁又不是从探索自我开始探索世界的。一个作品首先是内心世界的自我探索。
这是一篇不怎么坚定的说教,早已脱离了电影的评论。满篇“或许”、“可能”……这样。
最后按惯例应该冠冕堂皇装逼一下,追求真理的过程,始于勇气,止于对真相的捍卫。
(想看导演剪辑版)
其实这部影片前面很多细节我觉得都可以用来做宣发,情侣吵架,男生总是一句懂事儿点行不行,你已经失去我了.....这些在日常情侣中很真实,很细节。包括这个男主,女主跟他说话我怀孕了,这些对话如果做宣发个人认为是有冲击力的。还有后面外婆再讲公公给他托梦,梦见竹子挡他路了外婆给坎了,最后一个镜头,是我看完片子很长一段时间之后,依旧记得的,外婆曾经说,公鸡中午打鸣,她有午睡的习惯,可是到最后,公鸡打鸣,外婆再也没有起来...那种平静又慢的感觉,让我一下子没反应过来,外婆静静的走了....很多的细节,一时间整不过来....
很感动。赶着今年北京下了立秋以来最大的雨,来看《故乡异客》。在现实的湿冷里,馋着大荧幕里外婆冒着热气的火锅。最喜欢那句外婆倔强地扛起锄头,说的那句“生命不是在于运动,生命在于劳动”。电影的关键词在我看来是“接纳”二字。故乡接纳异客,亲密关系的相互接纳,自我的接纳。山林里舞动的红龙伴着锣镲游在墨色的乡村,一家人围坐磕着幸福蛋的交响,还有鸡再也没有叫醒的外婆....都是回不去的记忆
《故乡异客》有着非常精彩的叙事结构与情感表达,同时埋藏了大量的符号和隐喻,影片前段和后段都在呈现中段男主所写的剧本,如此巧妙的设置使得这部电影呈现出某种元电影的特质,前后段落的差异暂且不谈,这种手法和洪常秀导演在《这时对,那时错》中的使用的手法如出一辙,编排得相当巧妙。导演将影片中男主人公所写剧本的剧情嵌入电影之内,则是借鉴了李沧东导演在《燃烧》中将小说情节融入电影的手法,只是这部电影的文本、结构以及所要传达的情感很不一样。 再说情感表达,此片对人物情感的描写也非常准确。无论是对男女之间的情事还是母子、祖孙之间情感的描写,都刻画得非常真实,人物与人物之间的情感张力溢出荧幕之外,直击观众心灵,并与之发生情感连接,这是好的情感表达。我们可以从男主与女友、母亲、以及姥姥的关系更加准确的理解人物的性格。男主在电影中被刻画成一个自私自我、花心且刻薄的形象,被许多观众大骂渣男、丧逼,并引发了一场对文艺男青年的攻击,对电影中角色的攻击是可笑甚至是愚蠢的,反而说明导演人物塑造的成功。 在本片的三段式结构中,一三段有一些细微的差别,第一段中女主与姥姥经过一段暗河,在第三段中并没有出现,且第一段中女主与姥姥经过溶洞时的故事也与第三段姥姥与孙子经过时不一致,第一段是里面有水,后面是没有水。第一段中女友与奶奶偶遇了一场喜事,第三段则是一场丧事。这两段戏有很多有很多值得玩味的细节,比如第一段中男主没有回老家,但日常写剧本的ipad却神奇地出现在老屋中,第三段中男主在得知女友意外怀孕后对家人和女友态度的转变,以及最后在幸福蛋上写字和最后吃幸福蛋时,男主的名字始终没有出现,这些其实都是表明这两段戏其实是电影里男主所撰写的剧本,而真实的剧情则是中间那段戏,即北漂的男主因突发疾病与女友和母亲生活的片段,在这一段中我们看不到男主对女友和母亲的忏悔,也看不到她对姥姥的思念,更看不到男主与自己和解的证明。结合导演自身的经历(三十岁患脑膜炎)和另外两段的剧情来看,导演想要传达的情感在最后一段戏中才得以展现。 导演在映后说这部电影是女性电影,这个说法有些勉强,通过表现男主对女友和母亲的压迫来迂回反映女性境遇以达到女性主义的做法在我看来是无效的。导演在片中借男主之手放了一段尧十三的《寡妇王二孃》,这首歌看似轻快幽默的歌曲实际是描述了一个关于成长的悲伤的歌,用一个孩童的眼光讲关于一个女性的境遇的故事。导演在这里选择用这首音乐显然有些特殊的用意,可能是与电影中女友和男主母亲的生活境遇形成互文,但我也不觉得这里有任何女性主义的指涉。 最后再说一下这部片子的其他问题,影片中有很多表明导演迷影情节的片段,个人认为将这些部分全部放进电影是冗余的,可以有,但过犹不及。其次,导演用了很多动物来作为隐喻,比如男主在家是画面左侧的台阶上立着一只公鸡,而最后姥姥去世时则是一只老母鸡将一只新生的小鸡揽入怀抱的画面,导演在这里用鸡叫而不醒来暗示姥姥生命的陨落,这一点非常高明,但用在母鸡怀中新生的小鸡来与姥姥的去世相对比以传达生命逝去和新生的关系则显得多余。 尽管影片有许多瑕疵,但瑕不掩瑜,观看这部片子依然是一种独特的体验,关于故乡和记忆的影像,对成长于农村最后选择在城市生活的人有着特殊的慰藉。正如普鲁斯特所言“唯一真实的乐园是失去的乐园,唯一幸福的岁月是失去的岁月”,导演以记忆为引,用影像作为方法联结乡土与记忆,最终完成了自我救赎与成长。作为FIRST惊人首作单元的片子,我们可以看到在这部电影中导演的野心,也可以看到导演对自己内心真诚的剖白,这是影像创作者可贵的特质。
八音盒房间切换时间线时我有种痛感,这种痛只有我在看燃烧的时候感受到过。看了同场观众的一片骂声和质疑什么巨婴。我只想说,我就是很吃导演这套🤗
我脚得我贫瘠的语言无法评价这部作品。一个字:优秀!
真tm的无语,整个就是自我感动和个人情绪的极端表达。
映后QA的时候,有位观众大发感慨终于有人玩时空了,看了几天终于有“镜头”了。😓这番话的装逼程度真的有引起我生理不适。
如果前后两段的结构能对照《这时对,那时错》,中间一长段就是《擦一擦你那满腹经纶的道貌岸然》再现,自我中心的迷影男青年一面强调自己的感受,另一面不断对女性提出要求。年轻人在故乡是异客,在北京也是异客,破镜不一定重圆,新生命不一定降生,但外婆的家是真的,外婆的爱也是真的,和外婆在一起度过的日子是幸福的。
FIRST 7.28本届电影节最讨厌的影片,影片每一部分拆开来都是极好的,但是组合在一起真的无敌强奸我的心灵,妈的,为什么每个男导演都爱拍意外怀孕,是男人几把上漏鲸还是套上有无底洞,为什么抱一抱就可以轻易和好?女性在你们眼中就这么容易被和解吗?真的就如女主说的一样,这部作品真的在乎观众的感受吗?🤮不好意思,无法共感的巨婴妈宝男主太拉踩了,太毁了。一星给单独拆开的完美情绪表达,一星给演技最好的外婆
以农村生活的放空对比出城市生活的艰辛,年轻一代人在老一代身上看到了感知力,在城市生活久了,回到故乡才能发现大自然的感召。一边是生命在于运动,一边是生命在于劳动。
说点毛病,引用一下茹晓洁对李兴贵所说的话:“你总爱写一些流水账。”本片的中章,即发生在北京的剧情,基本上完美印证了这句话。当片后听导演说导剪版足足有三个小时,我仍想说现版本在北京戏份的处理中仍有不少画蛇添足之处。这不能说算一个单纯的缺点,可四十分钟冗长的北漂生活被观察者视角拆分成了若干独立的片段,这种令我感到不适的观感终于在树林中那场幼稚的争辩中爆发。但影片在贵州戏的处理上发挥较好,主人公的现实与主人公的虚拟在片头与片首交错遭遇,导演通过演绎时空来弥补不完美的生活,这种手法让我想到了贵州导演毕赣的《路野》和《地夜》。总之,终章的煽情非常完美,导演一步步拾起了埋在前两章的线索,这使得最后一章拥有全篇最好的观感。可惜作为导演不能总指望通过时空游戏和虚实结合来弥补剧本本身的乏力。
所以为什么会有人看哭?泪点在哪里?电影的结构有点儿意思,外婆这个角色确实非常讨喜,很可爱了。只是男主这种巨婴般的角色会让我有点儿烦,哈哈哈。另外这次FIRST所有涉及怀孕的情节,男方的反应都非常渣,我承认渣男很多,但是这个比例未免太高了吧,咋每次怀孕,男方都是一脸懵逼,没有反应,不想面对呢?也不至于都孬成这样吧,另外,大家安全措施都做得这么差吗?保护率比新冠疫苗还低呀,就这怀孕概率,中国还愁生育率?
很棒,迷影型导演,把电影知识、理论、趣味内化为自己的原创力。期待导演在纯粹的创作道路上走下去,拍广告浪费才华了。
萝卜是为了毒老鼠,神仙洞没有水,老人回家是葬礼,午睡公鸡没有叫醒外婆。
#2021FIRST13# 看到的第一部“惊人首作”,的确震惊不已,拍手称快。章明《结果》般的场景重演,却又以莫比乌斯式的对倒结构串联。同样的人事,男女两人经历过却是不一样的色彩。是恼人的现实,还是魔幻的剧作,无需阐明,就像被油漆过的牛身上黑白相间,就像老人从台湾回到故乡却已是异客,就像人和世界会变,却也永远不变。7.27
#15FIRST#第八场,我今年FIRST最后一场,圆满谢幕了。这是一个导演献给他外婆的电影,在涕泪纵流的感动之余,电影从美术、镜头设计、演员表演……都是十分十分精良的,前后景的大量布置加深了电影每一场的深度和厚度,各种台词的工整对照表达出了家庭的团结和谐,无论谁与谁有矛盾,但最后都会吃幸福蛋永永远远幸福在一起,外婆这个角色可真的是太太太可爱了,打太极幸福蛋水浇园丁那块儿小致敬情感就很实,听完导演的阐述,我明白这才是青年导演应该做的,好好先做类型并加入充沛的情感,这就很棒了。结尾就是全片的点睛之笔,安静又平静,她就躺在那儿,好像睡着了……
希望只在中午打鸣的公鸡,叫醒午睡的外婆。希望人们只借不还的神仙洞,继续提供泉水。希望贴额头判断发烧的母亲,知道儿子不吃鱼头。希望不想去一中的女友,唤起男友的性欲。公鸡无法叫醒衰老,泉水不能阻止贪婪,母亲无法追回岁月,女友不能治好麻痹。三代女人不断进化爱情,被生活击打从未后退一步。
人物立得不太好 做得很符号 看得出来是真的穷 声音没修完 低照度的画面全是噪点 但真诚是真的
#15th FIRST# 竞赛入围。7分。我看见了好多只鸡哈哈哈哈。毕赣mix洪常秀这种奇怪口味的配方居然也能成立,也挺匪夷所思的。故事第一段第三段的《这时对那时错》玩得真挺有意思,因此在我看来片子可能只有第二段是生活而头尾都是剧本。当然毕赣式的时空观(由天空之城主题曲八音盒引导)就用得生硬了。第二段的母子关系写得到位且准确,对外婆的感情以及外婆所有的表演也很动人。本片可以说是“毕赣作为方法”,除了时空观也包括了调用自己生命经验的创作方法。
现场撕分,黑灯瞎火的反了。补一下吧。对不起,没那么喜欢。补一下,片名不好。
氛围有,不连贯,花活儿多,稚嫩却又那么油腻,硬接硬转硬要吵架。还有更刺耳的批评,不说了,在导演泪洒现场之后,批评也有点罪过了似的。两颗星送给婆婆和火锅,婆婆太辛苦,拿东西没人搭手,还要为了一个并不奏效的设计好几场戏配合男女主分头走好几回。
个人本届first 最佳。国内导演越来越勇敢、坦诚,把自己作为方法,面对自己人性中卑劣的部分,尝试和解与救赎。一个人与周遭环境的紧张关系,身上散发出的戾气,实际是自己内心矛盾的映射。这片子里,男主燥郁渣男甚至巨婴的形象,可能很不讨女观众喜欢。把渣男形象呈现在荧幕上,观众越是恨他,越是说明他的勇敢。权当这是一个渣男的“忏悔录”吧。这里有他对女性的忏悔与感激,也有他对与自我和解的期待。他设置了悲喜生活的两种可能,而伟大的女性,依然坚韧地热爱生活。
看完《一江春水》紧接着再看这个,以为也会在最后憋个大招,结果居然没有...尤其俩片还有很多同样的细节,怀孕、艾灸、偷听、情侣闹分手,这片上来就很玄幻,以为是个穿越科幻平行时空,结尾竟然非常平淡,反倒是生活流的一江春水最后给出个大惊喜。知道是导演的自传,但片中的男主巨婴又龟毛,实在令人讨厌,背景很刻意地放经典电影这种自恋的艺术片导演梗我最受不了。差不多的情节看两遍很煎熬。外婆演得很好,老人家演完就去世了,为外婆加一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