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安装高清版[一起看]电影APP
(首发于公众号:霧風誌,欢迎关注!)
巧用“反差”形成张力,空间隐喻造“楚门的世界”
相比较其他杀人游戏题材的作品,《鱿鱼游戏》的6局游戏设计显得十分“小儿科”,都是小孩子才会玩的:一二三木头人、扣糖饼、拔河、弹珠、过独木桥、鱿鱼游戏。
小儿科的游戏变成恐怖的杀人行为,正是巨大的“反差”形成游戏第一局的故事张力。
视觉上一样强调反差,第一局用巨大的娃娃装置衬托出人的渺小。同时,巨物也象征着绝对的权力和力量,让人不敢小瞧,更快服从规则。
第二局游乐场装置并无实质作用,基本只是为了“反差”而存在,正如谁也没想到玩一二三木头人动一下就会被枪毙,当然也没想过小孩玩的滑梯上会滑下一具尸体。
每次游戏必经的通道,以“芭比粉”、黄、蓝为主,明亮活泼的色调制造出一种童趣的氛围,与杀人游戏形成反差。
尤其每次游戏结束,活下来的人满身血迹回来的凄惨样子,与背景色的反差最为强烈。
迷宫一般的构造,也加强了人们在游戏中迷失的不真实感。模糊着现实与游戏的边界,宛如“楚门的世界”。
尤其前两局游戏的空间设计,只有天空是真实的,四周被布景墙围住,连云朵、太阳也是假的,高高在上的只有枪。
导演用了很多鸟瞰镜头,上图画面中枪“主宰”着底下的游戏世界,更显出一种宿命的荒诞感。
也可以看作一种上帝视角,开头的童年鱿鱼游戏到最终的生死对决,“一切都是一场游戏”。
太阳在整场游戏中被换成了猪猪存钱罐。被吊在最高处,使人仰望。象征让人活下去的希望不是阳光,而是钱,散发着金色的光辉、美丽却使人盲目。
这里设计也有反差的效果,童年的小猪存钱罐居然巨大到可以装下456亿韩元,应该是想都没想过的场面。
小孩子对聚财的欲望也随着长大成人而成倍地增长,最终对钱的欲望吞噬了人性。
对于有赌徒心理的主角来说,更是无法拒绝的诱惑。
最后的晚餐,三个人,三角形长桌、圆形台,加西洋棋盘的黑白格元素,将最后的博弈搬上舞台一般。四周墙上是之前5轮玩过的游戏。
这里的仪式感越强,彼此的距离越是遥远,越是使人脱离常理和良知,陷入疯狂的博弈。
比起游戏本身的惊险与烧脑、感官刺激,《鱿鱼游戏》的每一轮游戏都更重视场景的设计,包含色彩、游戏道具作为一种符号出现,背后的隐喻值得仔细品味。
充满“符号”的非人世界,唯一脱离规则的人是?
整部剧都在强调“符号”,不仅场景中充满符号,甚至把人也变成符号,彻底建立非人化的游戏世界。
圆形、三角形、正方形,分别代表劳力(负责搬运、焚尸)、士兵(维持秩序)、管理者(后台操作)。
参与游戏的人也被抹去姓名,被冠上编号,仿佛监狱生活。
老人家是001号,男主是456号,开头和结尾,对应老人家是开启游戏的人,男主是终结游戏的人。
一个很可能为第二季埋下的伏笔是,男主在游戏前把自己的456号外套给了老人家,老人家又把001号外套给了男主,说:“穿上外套别人才不会瞧不起你。”
暗示着男主在第二季有可能接替老人家成为001号,重新开启游戏。
混混德秀的101号上几乎全被血染红了,意味着他杀了很多人。
淘汰者成为尸体被装进有仪式感的“礼物盒子”,但一部分三角型和圆形勾结暗中器官买卖,这样一来,“礼物”似乎就暗示着器官买卖,更显得讽刺。
VIP们也被符号化,为显示地位悬殊,给他们带上了金色动物面具,在看台上观看赛马一般高高在上。
不过,VIP都不是韩国人,而是象征着各国势力的外国人。
让我想到韩剧《60天指定幸存者》里不曾现身的VIP也是外部势力。
有象征猛兽的老虎、狮子、鳄鱼,不过正中间是一头鹿,而且鹿头看起来最大。
带着鹿面具的人说了句“好雨知时节——杜甫”,而且看领子他穿的是中式服装,可想而知。
唯一摘下面具还脱光衣服的是个美国人,他肆无忌惮,结果调戏到韩国警察反被撂倒,似乎也意有所指。
警察这个角色,应该算剧中最特别的角色了,沉着冷静、智勇双全,卧底能力强,开枪一点都不犹豫。
最关键的是,警察是剧中唯一一个脱离规则的人!是这个人物存在的核心。
从负责人(哥哥)到工作人员,再到男主为代表的参与者,包括开创游戏的老人家,每一个人都投入到游戏世界的规则与秩序中来。
是他们构成了独立于现实世界的另一个诡谲的游戏世界。
当警察潜入卧底,他假装配合规则当“圆形”,没多久又捡到“正方形”,两个换着用,后来又成为VIP身旁的服务生,快速地潜入敌方高层。
他不为规则所限制,他尾随男主而来,下一季也可能跟男主一起打破游戏的世界。
坠落悬崖应该只是伏笔,负责人做事哪次不是一枪爆头?希望弟弟活着才手下留情的。
人性之外“浓缩”的社会规则,原来我们都在游戏中
《鱿鱼游戏》揭示了人性的黑暗面,人们因为自己的贪欲和赌性开启了游戏,用欺骗、暴力等一切手段求生存,甚至自相残杀。
但只有这个程度吗?
我认为这部剧用简单的“游戏”重构了一个浓缩的社会,与流行的创意烧脑相反,它极力地想要回归“原始”。
童年游戏,本身就是很原始、简单,又有趣,但本质又充满了输、赢、打赌、不平等、肢体冲突。
剧中特别提到了,对男生有利的游戏多。男二在挑选队友的时候,主观地把女生当做不利因素。
讽刺的是这场游戏刚好就是拔河,力气是最重要的。在团队里有3个女生的不利情况下,最终凭借着老人的经验和男二的头脑险胜。
整场游戏规则一再强调“平等”,作弊者也会被处死,即使这样,不平等也始终存在。社会的“游戏”也是如此。
再怎么精心算计,没有主角光环的话,活下来的概率也只有1/32768。
长大后我们不再玩那些小儿科的游戏了,但我们仍然那么在意输赢。竞争演化成内卷,也加剧了不平等;碰撞衍生为暴力,只不过肢体暴力被藏在语言暴力背后,每天每天都在反复。
这场鱿鱼游戏永远都没有公平。
最近都在讨论这个,但似乎过誉了吧,4星5星毫不手软地往外甩,这是剧荒成什么样啊?怎么我全程看得心无波澜~
想表达的太多,借鉴的也太多,好多眼熟的桥段,比如《饥饿游戏》《大逃杀》《移动迷宫》,故事过于拖沓,9集的容量其实可以再缩减一下。
导演着重在讲什么呢?人类的贪婪残忍,嗜血的兽性,在巨大诱惑下激发出超乎想象的恶。还是对善良的坚守?似乎都有,但又似乎只是披上了一件外衣,里子还透出风。
男主是全剧的白月光,而且不出意料地被主角光环罩体,他基本是靠好运气活到最后。男主的战斗力从开始到游戏结束可以说完全没有成长:第一个游戏被巴铁兄弟徒手擒住,保命成功;第二个游戏意外发现了通关诀窍,还有些low;后面的游戏中拔河取胜的关键是老人和尚佑,弹珠游戏是老人放水,过玻璃栈道是其他人无意中送了他最有利的出场秩序。
包括最后的肉搏,其实也并没有达成反转,在他茶来茶去的时候男二终于不耐烦,主动下线。所以他仍然是依靠别人的成全才得来这个“胜利”。
决战前因为目睹女孩的死,男主的怒火终于被点燃,但这时人物的脉络是撕裂的,他的爆发只是因为故事发展到这里,导演说:“按照惯例代表善良的男主和在游戏中变得扭曲的男二必须来一次生死决斗,毕竟好多影视剧都是这么拍的。”
落魄男主的人设脸谱化严重:窝囊啃老滥赌,人到中年弄丢了妻子女儿还欠一屁股债,遮住男主的脸想一下,这样的人物有没有在哪里见过?对了,他如此消沉成也是有原因的:一次直面伤害的意外打击,造成他多年来一蹶不振。但是,不管生活待他多么凶残,他却始终赤诚并保持着那一颗善良的心。再闭眼,是不是又有些熟悉的汤味?
拜托都2021年了,还把人设搞成这样,应该说天真的不是男主,而是导演。包括表演上,对比李政宰的傻白甜加韩剧特有的大(一)张(惊)大(一)合(乍),男二朴海秀收敛隐忍的表达更出彩。
长着一张好人脸的朴海秀,每次要做坏事害人的时候我都会晃一下神,要好好想想他看起来满脸的诚恳究竟是真心还是假意。比如他和阿里的弹珠之战,最后眼看就要输掉了,他眼含热泪地深沉表白,紧接着分析游戏后面的走向以及安利给对方看似双赢的策略,那一刻我也被他成功洗脑。直到他支走阿里,冷酷又平静地拿着偷换出来的弹珠和面具人确认说,“不管用什么方式只要拿到弹珠就是胜利。(好像是这个意思)”
包括后来鲨疯了,他的眼圈始终泛着红,神情越来越冷,那时候他已经释放出了自己体内那个嗜血的怪物。
警察和他哥哥的那条线有些牵强,兄弟相杀对整部剧的影响并不大,哥哥在这里就是一个工具人的作用,他兄弟俩的前世今生完全独立于主线之外,哪怕拿掉对这个故事也完全没有妨碍,它存在的意义是什么呢?
而且当警察在档案室里发现哥哥的资料时我已经在猜:这个活动的接待者会不会就是他哥哥。在交手过程中哥哥明明看见了弟弟的脸,他如果想放走弟弟也并不是没有机会,但还是把弟弟追到了悬崖边上,悬崖上的那场戏又要说明什么呢?哥哥摘下面具时,望向弟弟的目光复杂纠结(这个眼神至少值半颗星),那一眼里有好多内容。哥哥的所作所为在矛盾中我理不出合理性,身不由己吗?但那样的眼神实在不像能做出向至亲的人下毒手的事。
警察弟弟的操作也有看不懂的地方。首先夜里跟踪车子时可不可以让同事查一下车牌号,“孤勇”基本没有好下场,导演一定也明白吧。弟弟就像一个没有经验的新兵贸然上了贼船,竟然又轻松冒充成功,作为观众无法做到“相信”两个字。
最后,男主带着赢来的钱回到现实世界,由于良心这一关过不去,在继续沉沦了一段时间后游戏真正的大boss现身,当揭秘的时候我竟没有过于意外,what?仅仅是因为无聊?在这个前提下男主和boss讨论着人性冷暖,我也没有一丝丝被触动到,因为不管从表现手法还是导演要传达的信息,总有“在哪里见过”这几个字在我面前飘过。
也许导演希望这里显得“高级”,可是我只想到“匠气”。
既然吐槽了全篇也不差结尾:男主买好了去美国的机票,途中又遇到一个即将被拖入游戏深渊的路人,于是临时改变行程打通了那个通往游戏的电话,并不顾劝阻,看来有准备化身正义战士挑翻对方大本营的意思。
但是大叔,闹呢,虽然漂亮国的大片里男主通常也会在磨难后浴火重生,但看看人家那一身腱子肉,你可是实实在在颓废了一整年,没有拜师学艺甚至没有泡健身房,并不是染了一个红头发声音调低沉一点就能变身无敌小强了,就这个原地踏步的身手加脑子您继续回到游戏中能干嘛呢?
可能这是为了第二部埋线?猜一下第二季:
警察弟弟没死,哥哥要觉醒脱离组织;男主回去得到哥哥的帮助发生很多故事;地铁站负责拖绝望的人下水的孔刘应该还有一个隐藏的身份。
但是安下心来好好整一下细节吧,如果还是这套操作就没什么期待了。
ps:棒子还是忍不住黑了中国一把。听那个人念那句诗的时候怎么那么像幼儿园小朋友刚刚背会了,被家长拎在餐桌上显摆的感觉呢?幼稚又做作...
来个技术篇,《鱿鱼游戏》编剧分析。
编剧深知你们观众老爷:
1, 要有感官满足。要给你们看暴力,看色情。男人干仗,女人撕逼,或者男人女人床上运动,这一点毋庸多说。
2, 要有道德满足。人群中精英是少数,大多数观众是屌丝,并且自我认同也是屌丝,所以不能让有钱人获胜,这会伤害穷屌丝的感情。不能让强者获胜,会伤害底层屌丝。也不能让不择手段的坏人获胜,会伤害自认为有道德底线的屌丝。
3, 要有智力满足。看完之后必须让观众有收获,有智力上的成就感,能够进行社会批判,谈论阶级压迫和人性异化,满足装逼需求。
这三个方面,《鱿鱼游戏》都做到了满分,这是它成功的最核心原因。
切莫小看这三条,好莱坞那些叫好又叫座的大片,都是熟练并且坚决贯彻了这三条,如《黑豹》,《蝙蝠侠之黑暗骑士》等等,场面既好看,思想又深刻,不得奖都难。
而欧洲那些文艺片,基本都是三者平衡没玩好,要不是忽视了感官需求,故事讲得干巴乏味,要不就是过高估计了观众智力,批判社会用力过猛,观众接受不了,最后搞成关起门来的自嗨片。
至于国产影视剧,之所以被万众嫌弃,也是因为度没掌握好。有的认为不需要感官刺激,不要暴力不要色情,拍拍女人斗嘴的宫斗剧就行。更多的是错误估计了观众的道德需求,认为为人民服务的公仆也属于弱势群体,感情不容伤害。如果实在要伤害,则按照服务人民数量的多少,可以让服务较少人民的公仆失败,但服务最多人民的公仆必须胜利。
《鱿鱼游戏》跟好莱坞大片一样,熟练并且坚决贯彻了这三条。血浆铺天盖地使用,杀人绝不手软。同时又确保杀人的事都是坏人干的,男主没有亲手杀一个人,哪怕是因他而死的人,也都是自愿寻死,男主的手务必是干净的,严丝合缝迎合了屌丝“站着就把钱挣了”的幻想。最后,为了方便观众进行社会批判,干脆来个彻底符号化,服装、道具、布景、人物关系等等,不用观众动脑筋,编剧已经把一切影射关系双手捧到你眼前,你只需要开口说出福柯或加缪的名言就行了。
以上是《鱿鱼游戏》成功的首要因素,对观众老爷口味的揣摩和坚决的迎合。
其次,落实到具体情节,也都有细致的设计。做得最好的是反转,挖糖、拔河、玻璃珠,这三关都是先把男主(或其团队)置于死地,然后意想不到地反转,这种强弱瞬间转换,正是过关类游戏最吸引人的地方。
游戏设置也很精彩,尤其是拔河与玻璃珠两个集体项目,事先花大量时间描写如何组队,刻画人物性格,激发人物情绪,再与游戏结果相比对,自然营造出不胜唏嘘之感。
不过全剧最令人激赏的设计,还是“一半以上选手同意即可中止游戏”的规则。第二集即利用此规则,让选手脱离游戏,回归原先的轨道,然后再自觉自愿二进宫。这一进一出,首先是深化人物动机,揭露“生活如地狱”的社会现实。在叙述上,则是起到一个巧妙的补叙作用,把第一集因为急着进入情节而来不及描写的北韩女、金融男、黑道大哥、巴基斯坦小弟,逐一交待其背景、性格、以及渴望。如此,到二进宫时,人物形象都已建立,血肉都已丰满,观众也就等不及要看这帮人被送入绞肉机后的命运了。
电视剧一个常见难题就是,必须尽早推出主题,必须是第一集并且越早越好,放到第二集都来不及,观众如果开头没看到感兴趣的主题,压根儿都不会追第二集。同时第一集又必须介绍主要人物,让观众与人物建立心理联系,吸引观众关注人物命运。这就常常会使第一集臃肿冗长,头绪纷乱,因为要完成的任务太多。想想看《权力的游戏》,第一集一口气介绍了狼家老小七口,鹿家三口,狮家兄弟俩,还有完全游离主线外的龙家兄妹,重要人物悉数出场,而情节推进几乎没有,观众注意力不是更集中了而是更分散了。
《鱿鱼游戏》用进出游戏的办法解决了这个问题。第一集只介绍男主一人(事实上,开头对男主花了太多时间刻画其无能与无耻,几近拖沓,可谓是浪费资源),尽快进入游戏,并渲染游戏的残酷性,其他几个人物只是简单露个脸,靠对游戏的悬念把观众拖入下一集,然后再从容刻画每个人物,似乎这只是剧情的自然发展,观众丝毫没有意识到其实是在对人物形象做补课。
此外,还有一些出彩之处,比如贩卖人体器官,这条支线对情节影响不大,但是对全剧气氛是不可缺少的补充,因为全剧基调是紧张悲情的,仅有的搞笑或曰黑色幽默,主要就由这条线承担了。看到有钱人玩弄穷人的同时也被手下人玩弄,荒诞感与现实感同时油然而生。
至于警察这条线,情节上很有用,靠他的眼睛揭开游戏幕后的秘密,但是逻辑一塌糊涂,比如杀死司机,实在不像一个警察的作为,人家只是接送客人而已,无论如何也罪不至死。警察打入敌后,在面具人队伍里混得轻松愉快,这让游戏中威风凛凛的主办方,顿时又显得有如儿戏。更不用说洋老板被打昏又救活后,居然还照样谈笑风生,丝毫没有追究不敬之罪。总之,警察线漏洞百出,完全失控,跟主线的紧张严密判若云泥。
更大的问题在后半部,《鱿鱼游戏》好只好在前半部,后半部基本崩了。后两关,垫脚石纯粹是赌运气,拿到最后号码的赢。鱿鱼游戏更是跟鱿鱼毫无关系,只是两个男人野蛮搏斗,这一关改名叫斗兽场或者生死擂台,也完全没区别,比起前五关巧妙的规则设计,可谓天上地下。
更重要的是,这两关没能凸显出人物。作为电视剧,游戏过关只是皮,塑造人物才是实。前面拔河与玻璃珠两关都是团体赛,人物得以充分互动,后两关人物几乎没有互动,像垫脚石,只是排队送死,观战的洋老板们竟然还都看得津津有味,赞誉如潮,动不动就美国惊呆日本吓尿,我实在怀疑他们是主办方花钱买来的水军。——当然,你会说也有韩美女发动的自杀攻击,但这恰恰是败笔,因为韩美女的形象已经塑造成为了求生不惜一切,当众下跪、主动送炮,都是张口就来,突然她的仇恨就超过了求生,为了报复大哥命都不要了,这个转折实在勉强。
最后一关也一样,前后人物关系没有任何变化,以仇恨开始,以死亡结束。而且由于主角光环的存在,几乎人人都知道谁会死,紧张感与悬念荡然无存。
实在无法理解的是,编剧为什么要浪费北韩女的死,前面花那么多篇幅刻画她,可以说她才是本剧塑造最成功的人物,形象之吸引人远超废材男主,结果轻飘飘地死掉了,只是为了让金融男手上再多一滴血,实属焚琴煮鹤,对观众情感的极大浪费。如果让她也进到最后一关,在三人的相互博弈中死掉,后半部还不至于崩塌至此,至少有个震撼性的决赛告慰观众。
不过这些都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前半部已成神作,足以把观众拉到终场,就算后半部看得无趣,能让你心心念念追到底,它就赢了。所以我打5颗星。
我从不在一部影视作品刚上线时抢“鲜”观看 ,只当它已经达到相当热度,风头都快过去时,才懒懒撸一遍,看看要不要写点什么。结果就是,如果我找不出一个特别的角度,就无法让自己的影评获得多少阅读量。
如果我是鱿鱼游戏的参与者,恐怕会在第一局“一二三木头人”里发一会儿愣,错过最佳启动时机,后面拼命奔跑,增加了失败的概率。但在第五局的过桥游戏中,则很可能去拿靠后的号码。
你瞧,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游戏风格,并承担其后果。
我们的生活已然是一场游戏,但它过于复杂,让人头疼。要过上体面的生活,你得努力学习,考好学校,选对专业,继续努力学习,毕业季收集各种信息、练习面试;终于找到工作,又要练习各种社交技能,以应对复杂的职场人际关系。你辛辛苦苦终于站稳脚跟时,沮丧地发现顶头上司只是高中毕业,他之所以坐在那里,只是因为他是谁的谁的谁谁谁。
即便你有幸像男二那样从名牌大学毕业,成为金融精英,也不会就此通关。接下来你的欲望会受到挑战:眼花缭乱的投资方式诱惑着你,一念天堂一念地狱。
而如果你是脱北女孩姜晓,会发现你生下来就已经输了一大半,只能用有限的资源为自己杀开一条生路。
如果你像男主一样中不溜,也要时时承受内卷社会的各种生存压力:住房、失业、贷款、医疗、养育子女……他要学会多少知识和技能、有多么强的自控力和运气,才能把这些问题都解决掉?
鱿鱼游戏为什么让人难以抗拒?
因为生活太难了。
普通人的身体、心灵和头脑早已不堪重负,他们可能会想:
“既然大家都是赢了会所嫩模输了下海做鸭,既然决定成败的主要是运气而非努力,为什么不把游戏玩得简单点呢?为什么要先花十几年学习游戏规则,然后去玩一个本质上一样的复杂游戏呢?”
不论电影还是生活,总能看见那些活累了的人,拿着所有的钱进赌场,押大小,一把定输赢。
就像片中,开场就是最简单的小孩游戏,输了就死,场面血腥,一半的人投票离开。但他们回到生活中,再次体验了那种复杂到毫无头绪的难,又决定回来。还是玩小孩游戏比较简单,至少知道怎么玩啊,能看到赢的机会啊。
这时的他们,已经关注不到赢的概率了,游戏的组织者利用的正是这一点:不告诉你有多少机会赢,只让你看到,游戏简单公平。
所有无法承受现实世界之难的人,都受到了引诱。
如果不是在新冠时代上映,鱿鱼游戏恐怕不会那么火。新冠大流行让普通人的生活更加艰难,失业、通货膨胀、出行不自由、隔离、健康面临风险……有钱人则更容易躲在安全的屏障后面。生活之难,从不是一枪爆头,而是慢慢往你背上加砝码,每天加一克。
鱿鱼游戏之火,恐怕也表达了公众的一个潜意识愿望:受不了这样的小火慢炖,何不回到原始的搏击游戏中去?赢了会所嫩模,输了一枪爆头?
为什么失业率增加时犯罪率也会增加?难道穷人都不知道犯法是要坐牢的吗?
他们只是受够了生活的钝刀子。
神经症人格喜欢看有人被拯救的故事,再黑暗的故事,结尾也得有点光明,比如夏瑜坟上的小花环。反社会人格则恰好相反,他们就喜欢看美好的东西破碎,看人性的阴暗面不断暴露最终主导一切:你以为只要自己表现好就能通关,不用去杀人,就给你来一个可以随便杀人的夜晚;拔河游戏刚刚建立起一点团队精神,紧接着就要在弹珠游戏中让你和最信任的人拼个你死我活;等你以为每次有输有赢淘汰一半时,过桥游戏来了,你只能从前面所有的人的死中获利,必要时不得不主动杀死他们。
鱿鱼游戏的特点就是容不下任何游戏规则之外的秩序,就连一般生存游戏里的“不择手段的亡命之徒最厉害”这样的规律都不存在(黑社会大哥张德秀并没能走到最后),唯有如此,才能最大限度保有悬念,维持观看者(包括观众)的兴趣。
这一点,连奉行丛林法则的人都无话可说。
最后一集老人家问男主“你现在还相信人吗?”——也是要检验一下自己设计的游戏成功与否。
人性当然是经不起考验的,人的一切美德就像一个个小细胞,发挥着一定功能,在外界压力足够大时又必定会破裂,像壁虎一样断尾求生。讨论这些小细胞是不是金刚钻并无意义,有意思的是:到底是谁要考验人性?出于什么动机要考验人性?
“VIP”一集中,大佬们的反应给出了答案:考验人性,是他们获得乐趣的一种方式。
很多高功能的反社会人格都喜欢干这事儿:不是简单把人爆头了事,而要把他放置在复杂的伦理困境中,让他做选择,让他看到自己是个什么东西,让他内疚、痛苦、黑化。最经典的比如《黑暗骑士》中的小丑。
他们得到了什么呢?也许最终他们只是想说:看,在特定条件下,其实你和我一样是个混蛋,所以你没有资格评判我。
这或许也是《鱿鱼游戏》观影者面临的悖论:你可以骂这个操蛋的资本主义社会有钱人把穷人当玩具,但你自己不是也忍不住一集一集看下去,想知道谁能活到最后吗?你不是也时时觉得真是爽剧精彩又刺激吗?看了些这部剧的影评,我怀疑很多观众更容易带入参与者或VIP们的心态,而不是带入片中的警察小哥(唯一的社会正义的化身)。试想一下,如果警察小哥中途发力中止了游戏,你是会觉得高兴终于不用死那么多人了,还是遗憾没能看游戏进行到最后呢?
作为作品的《鱿鱼游戏》,引诱了所有看完它的人。
0. 不是为了黑这部大热剧,也不是看不起韩剧,只是实事求是。
1. 《鱿鱼游戏》这种“被邀请去玩游戏,输了就死,赢了得大奖”的思路,来自于福本伸行的漫画《赌博默示录》(1996年开始连载);
2. “把童年游戏变成恐怖的杀人活动”,这个思路来自于金城宗幸的漫画《诚如神之所言》(2011年开始连载)。并且,《鱿鱼游戏》至少有三个游戏的设计抄袭自《诚如神之所言》:
- 123木头人 抄袭自 《诚如》的不倒翁;
- 拔河 抄袭自 《诚如》 的小便小孩;
- 跳房子 参考了 《赌博默示录》的走钢丝,和《诚如》的高空跳房子。
《鱿鱼游戏》的优点是在抄袭的时候优化了这三个游戏,让它更简单易懂,更适合50分钟的剧情长度,同时保留了刺激性和对抗性。
3. “玩家中有主办方的卧底”,这个思路来自于麻生羽呂《弥留之国的爱丽丝》(2010年开始连载)
4. 当然鱿鱼游戏有它优秀的地方,优秀的地方就是平衡性。剧情,游戏设计,演员演技,没有明显的短板。它的前辈比如《诚如神之所言》,游戏设计很强,但是缺点非常明显:
(1) 人物塑造和剧情交待一塌糊涂,比如同样是拔河对抗决定生死,《诚如》里面那个恶趣味的小便小孩实在是难以理解,再比如同样是一二三木头人,《鱿鱼》的交待过程就比《诚如》要好很多,《诚如》对于没有日本文化背景的读者很难理解;
(2) 充满了青年漫画惯用的黑梗,比如男主开后宫,比如男男恋爱情节……比如无厘头中二燃……
尽管如此,我依然认为,《赌博默示录》和《诚如神之所言》,《弥留之国的爱丽丝》,在游戏设计上都比《鱿鱼游戏》强。另外,国漫《端脑》游戏设计也比《鱿鱼游戏》强。
5. 《鱿鱼游戏》高开低走,高开是因为它抄得好,不是它自己好。低走是因为它死抱着四根线:
(1) 好人就是好人,坏人就是坏人,所以人物没有明显的善恶变化。从始至终,奇勋,尚佑,阿里,姜晓,性格是没有变化的,没有人物弧光;
(2) 好人不能打好人,所以姜晓强行便当退场了,否则最后一集姜晓和奇勋相爱相杀,想想都觉得好看;
(3) 好人必须赢,否则尚佑用计反杀姜晓和奇勋联盟,想想都觉得好看;
(4) 女人不能赢。所以姜晓强行便当退场了(再说一遍),而且便当的毫无逻辑。韩国太厌女了。让女人赢啊!姜晓一只手都能秒杀奇勋和尚佑这两个傻逼!
特别遗憾。这部剧最后两集,随便突破上述四根线任何一点,都能五星。 现在么,显著高估了。
为了公平起见,我们不能事先公布游戏内容”——□ 这是□(管理员)的一句话。
可现实是:第一个游戏:一二三木头人。这个“一二三木头人”也是第一次来的时候的暗号。
六个游戏,其实都在宿舍的墙上,前期人多了被床挡着不容易被看到,后期人少了但是已经没有人有心思再去关注,加上食物少、睡眠不足,在高心理压力的游戏之后,体力、注意力都不容易支撑,没有人发现也说得通。比如拔河游戏之后,他们在经历特别游戏的夜晚厮杀,准备搭起堡垒防范,所有人都在搬东西,可是没有人注意墙上的画。
前四集我奉献出了我的膝盖,后几集我夺了回来
游戏游戏没多好看,讲人性吧又没啥新鲜的论点,老头的身份和警察的哥哥的身份揭晓也没多意外。有评论说这是爽剧,真没看出来,血腥倒是真血腥。
警察的手机蓄电量真的高得不行,是什么牌子呢?
在最卑鄙的成人世界,玩最纯真的孩童游戏
捡了本《赌博默示录》参加《诈欺游戏》输光钱,又差点饿死在《动物世界》里的《饥饿游戏》,终于在《大逃杀》后来到《弥留之国的李子成》呀,加油!
vip们像应聘试讲的外教。。。
干嘛,我给孔刘五颗星不行吗
男主人设太差了,明明自己智力不行体力不行,窝囊又无能,基本全躺赢,还总想着做最善良的救世主...
李政宰来了,孔刘来了,黄政民去哪了,咋个没来,他个老家伙也在就更有意思了。你是双门洞的基勋啊,我问你一哈,认不认识双门洞的德善,狗焕,娃娃鱼他们?
最喜欢的是姜晓和智英那段,放在男人厮杀叽歪里,够罗曼蒂克的。
孔刘应该从演职人员表里往后捎一捎,一共露脸了2次……还以为会是什么幕后大BOSS
这可不只是像《赌博默示录》了,简直可以说是高仿《赌博默示录》,许多人物、环节感觉就是《赌博默示录》换皮,但又斗不了人家那智,只能拿影射社会啦、人性深度啦之类的来当遮羞布了。李政宰其实不是太适合这个角色,大帅哥出身的人再怎么扮底层游民,也还是有点不落地。换成黄政民来应该会好很多。
纸条是怎么放进鸡蛋里的
想看过家家游戏成人版,结果只是成年人过家家。玩得不认真,想要钱,想要仁,就是不好好玩儿游戏。最后有钱又保住仁义道德,做事还是不利索,没有早早安顿姜晓的家人,没有早早见女儿……终日迷思,什么也抓不住,好不容易行动起来了还要烫个红发先。无头苍蝇,怪不得怎么也找不回童年那种满足感了。
无限流生存游戏,很刺激很血腥,也有许多讽刺隐射,但看得很爽很开心。只是转念一想,又细思极恐,幕后之人设计此种游戏暗中观看,荧幕之外的我们不也正观赏这种血腥杀人游戏,陷入不知名的狂欢么。(ps:孔刘穿西装的样子真性感啊!)
我不管 李政宰的演技就值得五星
我要是贵宾我去看男生女生向前冲都比这有意思
鱿鱼游戏+性爱自修室+环球影城,这个中秋很充实!
游戏闯关版赌博启示录,设定非常相近但是可看性相差甚远,游戏设计过于简单尤其最后一场点题之战变成了纯肉搏➕煽情的老套路,男主能活到最后完全是躺赢而且还时不时圣父心爆发看的人心烦,警察那条线也非常潦草,为孔刘和李秉宪的客串加一星吧
制片人临死前突发奇想,亲自以选手的身份参加自己制作的大型观察类杀人综艺——创造456,并给一位练习生暗箱操作——「鹅选之民」不负所望,化身披荆斩棘的哥哥,拿到总冠军后不久才发现自己被内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