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在那里发光》很好看的一部电影。
影片一开始就被男主的气质深深吸引,尽管邋遢不修边幅,昏昏沉沉,颓废,话少的可怜,但异常抓人眼球,就知道他内在的魅力要逐一释放、娓娓道来。别看他一副漠然,但内在有世俗世界里大家所定义的非常好的男人品质。
在期盼中,女主出现了,虽不惊人,但在那样贫困的家庭里,她还是有自己天生独到的气质,不然怎能被男主一瞥钟情或是钟爱。女主也是独具魅力,把这样一个世俗里出身卑微和低到尘埃里的工作及那么丰富向上的人性演绎的淋漓尽致,连我都爱,尽管家里已经不堪到极致,但已无关世俗和伦常,就是闪闪发光的人性闪光点部分。尤其,对父亲性欲的满足,看的我并不难过,而是一种从高处向下看的无为的悲悯心,这种行为不是没有人性、没有人情味儿的人能够突破重重世俗、伦常、人性障碍能做出的选择、成全、超越的举动。以前的自己,可能无法接受,现在的自己,看到此处,平静之外内心还有几许对女主的赞美。她已升华,跨越枷锁,灵魂有大美。
女主,生活再难堪,选择活下去,就要面对、接受、解决生存,尽管世俗里那么歧视、蔑视出卖肉体来赚钱,但她的内心除了无奈,已放下耻辱,而非躲藏,她真实、独立,尽其所能养自己的家人,也无怨言,通透无比。与男主相遇后,她也能自然表达心中爱意,但又清楚自己的角色,不依不靠,而没有因男主的出现而刻意改变什么,这就是自己的生活。在我看来,没有什么肮脏,不卑不亢,到是一份贵气和无法抵挡的魅力。男主和女主的对话很少,更多的是内心的情感流动,比语言更有力,更让人欣赏。还有,他们生存的世界已让人无语,已没什么可说。再有,成人、成熟的世界,往往不需要太多言语,内心的交流通过举动来表达,美好而又有诚意。无声胜有声。
看着女主一家的贫困,我能感同身受的体会,哪里都一样,再发达的国家都有非常贫困、困窘的灰暗地带,这一切都受环境资源的制约,无可奈何。三维世界的自然平衡,有发达地区,就有对应的落后地带。
男主,同样因内心的悲悯,因伙伴的意外身亡,带着深深的愧疚,消沉、躲藏、疗伤,那份心痛久久不能愈合。直到女主的出现,见了女主一家所有角落里的不堪,他内心的男人品质一一展现。看透一切后,没有选择世俗概念上的唾弃、嫌弃、逃避,而是开始振作、担当,用最美好的行动来回馈内心的那份爱,他内心里所有的纯真、勇敢、智慧都化成了一个一个的实际行动。直至剧终,也是用一份大爱挽救女主的弟弟和女主杀父的举动,世俗里再不堪和黑暗,依然选择用人性的光芒部分来照耀。
男主和女主才是通透、明白之人。
我们的世界,除了金字塔塔尖让人神往,男主和女主的那份闪闪发光的魅力和人性同样令人着迷。这个世界本就是光明与黑暗并存,尘埃重重。看多了各种题材的剧和电影,时而审美疲劳,金字塔尖和其他阶层的人群不见得有这份光芒,但这部电影的张力深刻到让人释怀。丰富差异性的感受和体悟,并不全来自正确美好的事情。那样一个卑微的角落,只在那里发光。
题外话:这部电影给了我很多的释放和突破,打破世俗的枷锁,坚定向前,尽管艰难,但别有洞天,终极又自由。然后,看完这部电影,知道又迷上了绫野刚。剧中,几位主要演员也各有千秋,比如:菅田将晖、高桥和也,整体都很好。
2019年6月9日 戌时
小岛,海边,余辉,几个简单的人物,就串起了一个人生; 一根烟,两小时,就经历了一个人生,还有比这更廉价的事吗! 躺在床上的女人,觉得比站着的更有价值; 有时候,背对着阳光的人,比面朝的看起来更耀眼。 两粒破碎的尘埃,随风摆弄 ,然后遇见; 每个人都过着自己的人生,一直黑暗着的过去伸手不见五指; 因为,只在那里,发光...... 久违又文艺地装逼了一把,还是俗气的聊聊电影吧。虽然谈不上神作,但真心是部好作品。豆瓣没具体评分这尿性你懂得,更纳闷怎么还有些看都没看懂就发的评论,难怪莫名其妙被刷到了7.0,所以还是先5星贡献绵薄之力吧。 记得第一次见刚哥,完全就是不忍直视的赶脚,心想这种人也能当演员?近几年被事务所不断强推主剧,慢慢的崭露头角,特别是演技,最近对他迷的根本停不下来。 池胁千鹤妹子也是,虽然童星出道,但都没怎么见过,完全是以新人的视角看她,只能说床技、演技爆表。话说声音和远看都有点像优叔,可惜U遇不到那么好的剧本。 由已故作家佐藤泰志唯一一部长篇同名原著小说《只在那里发光》改编,日本本年度申奥作品。其实故事很简单,主题也并没有什么升华,只是说,标准日式的导演,日式的剧本,日式的演员,日式的光影,碰撞出了很平淡的日式人性的火花。 生活就是这样,把人强压在床上,为了生存下去,只能一直脱,不断地舍弃。 作为观众,却在作品中遇见了诸多的自己,没人知道我,我却知道有人看过我。 虽然一直是农历派,不过幸好邂逅了,可以正式地和2014的自己说一声,再见!
那种人性阴暗纠结的片子是《电影旬报》范儿,拿去申奥有点奇怪。看一群颓废的神经病陷进生活的泥藻里,很折磨人也很有戏,生活的肮脏,生命的卑微,人性的刚强,故事内在的那份坚韧和生命力让这段感情变得纯爱,那种分裂的观感让人想到姜文当年那句“活下去!像牲口一样活下去!”。★★★☆
凄苦外衣,仍是治愈性质的内在,对生活同感绝望深陷泥沼的人,彼此生出相怜相惜;看得压抑,不幸总是主旋律,找到那个让你发光的人,就是幸运,且不论幸福与否;从不喜绫野刚,出演这个自闭到近乎呆滞的角色,倒也本色。
底层人的挣扎,那种欲断不能断才是真的苦痛。片子的调调颇像去年《旬报》十佳之一的《相残》,观影中总会联想起想起腐烂掉了不能再生长的叶子的凋敝感。
佐藤泰志三部曲之一(不过马上就有第四部了!),丧的气质各个导演拍出来都蛮像的(啊为啥我一直觉得胡波的[大象]有些受这几部片子影响……)。苏打演的这个小痞子蛮抢戏的。摄影还不错,不过整体控制力还是比山下敦弘的那部差点意思,硬写成PTSD就显得顺拐,真不如从头丧到尾更有冲击力。
短评里有菅田将晖的粉丝说绫野刚没演技哈哈哈哈哈今日份笑料有了
夜爬山峰,本以为来不及在日出之际赶到山顶,却发现快到山顶的地方有一个日出观景台,满心欢喜,找一处位置坐下,静等日出,结果发现那天大片乌云在东方的天空。于是,只好和友人在微寒的清晨,拥抱取暖,彼此安慰——重在过程。
本片全名《刚哥只在那里帅得发光》。苏打才是真·女主,达夫——达夫——达夫。黏腻潮湿压抑的夏天,画面很不错,但总体无甚突破。
四星推荐。治愈系佳作,女导演吴美保的底层女性素描,三个青年深陷人生泥沼还清醒挣扎的日常小事,适用于每个人。喜欢片子对生活入微观察和不慌不忙的叙述,并找到了活下去的羁绊和微光所在。片尾,当北海道函馆太平洋边的朝阳照在池胁千鹤笑脸上,像风中的芦苇,柔韧却不妥协,你感动了吗?
既不励志也不绝望到谷底。男女主相遇后的剧情,除了弟弟杀人这段外,一直在微弱地发光,所谓痛苦的卑微的坚强的生活。果然旬报十佳的味道。无怪乎Oscar看不上。菅田将暉演技太厉害。
问:如何在日影中显得很帅?答:和菅田将晖搭戏。示例:《濑户内海》池松壮亮、《错乱的一代》柳乐优弥、《粉与灰》中岛裕翔、《向阳处的她》松本润、《只在那里发光》绫野刚......
这才是我爱的日本电影呀。隐忍,悲凉,倔强,野草般生生不息。绫野刚演得好极了!
全程只关注了菅田将晖,虽然只是配角,但他所散发出的痞气、韧劲、和脆弱,完全看不出表演的痕迹,已经融入了角色。面瘫男主一直让我想起《夜间飞行》里的叛逆小攻,可惜无演技可言;池胁千鹤身材真好,而她帮瘫痪父亲打飞机的那个场景堪比辰巳喜弘《Good-Bye》的灰暗和绝望
卑微如蝼蚁的生命,在黑夜消褪后的清冷初辉里,互相慰藉。
池胁千鹤也可演出摄人的颓废之美
冰冷的一丝阳光照亮了最美的池胁千鹤
拍出了佐藤泰志的魂,吴美保了不起!哀美到极致,眼眶湿热。他用一生来编织肮脏现实主义的蛛网,连同自己的结局一起,和悲凉的世界粘连。一面是生而为人的厌倦情绪,一面是原始兽性的扭曲呈现,缄默聒噪并具,惊惧地在阴暗面游走,以柔克刚,逐渐释放出韧的极限,静水流深,力量惊人。
其实剧情蛮套路了,尤其几个关键的转折,不过还是不小心就被感动。底层的无奈,各自压抑的人生,又相互取暖。有点苦中作乐,又走投无路。如果认为这片不日片,可能很大程度来自这种写实感吧,不治愈也不励志,只有无奈。
少见的底层现实主义日影,池胁千鹤我也想娶啊
没有见过夜的黑暗,如何去向光的所在。
这真的不是在说底层人民的艰辛!这是在说我生活中所有的无聊和痛苦都是为了让你的出现能像一个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