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有一栋大房子,那是我们温暖的家。清晨我们一起醒来,看太阳照亮山峦;晚上我们相拥而卧,听你为我读书;冬天我们一起上山滑雪,春天我们一起森林漫步。
在电影《柳暗花明》(《away from her》)的故事里,退休的大学教师格兰特和他优雅可爱的妻子菲奥娜就这样悠然从容的生活着。然而随着菲奥娜老年痴呆病症的逐渐发作,她记忆中的美好渐渐被忘却,这对相濡以沫,互相扶持着共同走过了44年时间的夫妻,他们的婚姻也开始遭受侵蚀。
在某个夜幕降临的街头,格兰特找到了冻得瑟瑟发抖的菲奥娜。他叫她,她礼貌的回应他,那一刻她不仅仅是忘记了回家的路,甚至也忘记了他。
菲奥娜决定入住疗养院,深爱妻子的格兰特只好妥协。按照院方规定,在菲奥娜住院后的一个月内家属不能见面。当格兰特再次出现在菲奥娜面前,发现她已经忘记了自己,与疗养院的病人奥布里相爱了。
这个突如其来的改变,令格兰特不知所措。就在这时候,奥布里离开了疗养院,菲奥娜十分难过。格兰特找到了奥布里的妻子玛丽安,试图说服她把丈夫送回疗养院。
虽然一开始坚决不同意,但玛丽安还是被格兰特的真情打动。不忍妻子难过的格兰特把奥布里重新带回疗养院,而此时的菲奥娜似乎又记起了格兰特。
在徐徐讲述的故事中,导演直接质朴的展示了生活的残酷。她不仅刻画了婚姻中的“爱”,也冷静的将婚姻中的“罪”和“救赎”一起呈现。
当格兰特开着车送菲奥娜前往养老院时候,已经记不起在这里生活多久的菲奥娜,却还清楚的记得丈夫曾经出轨女学生韦罗妮卡的事情。这是20年前,格兰特对于自己婚姻犯下的“罪”。背叛伴侣的罪恶感引发了格兰特道德意识及精神世界自我完善的“救赎”行为。
所以,他辞去大学工作,选择和菲奥娜回到这里平静的生活。面对菲奥娜在疗养院里爱上奥布里的事实时,格兰特体会到了被爱人背叛的心痛和无奈。在无法接近妻子时,他像个旁观者一样默默地守护着她。
为了能让妻子高兴起来,格兰特竟去请求奥布里的妻子,将其送回疗养院,甚至为此接受了她的勾引,和她发生关系。
格兰特用忠诚的背叛和忘我的挚爱,去实现妻子的精神出轨,这看似矛盾荒诞的行为,正是格兰特的自我救赎。
如果说和女学生的出轨是格兰特“罪”的缘起,那么和玛丽安发生关系,就是他自我“救赎”的完成。他放下了尊严和自我,一切以对方幸福为目标,对菲奥娜的爱,成了格兰特自我救赎的力量。
《柳暗花明》的故事,改编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女作家艾丽丝·门罗的(Alice Munro)的短篇小说《熊从山那边来》(《The Bear Came Over The Mountain》)。女性导演萨拉·波莉(Sarah Polley),遵循着门罗对女性的关注以及女性内心的思索,将故事搬上银幕,塑造了“一位真正的Lady”——对生活积极勇敢,对世界充满热爱的女性形象,实现女性意识的表达。
在森林里,菲奥娜把手伸进百合花瓣,对格兰特说“你应该把手放进卷曲的花瓣里面,感受花朵的热量……”。60岁的菲奥娜依然保持着天真烂漫的个性,而这种个性,来源于她身上蕴含着的,对大自然的挚爱,对万物温暖的善意,这是人类永不停歇的生命激情。所以,格兰特说,“我离不开她,她是我生命的火花”。
面对自己患病的事实,菲奥娜选择勇敢面对,做出去疗养院的决定。在菲奥娜离家前,她对着镜子涂上口红,然后转过身问格兰特自己看起来如何。在格兰特的眼中,她依然那么自然、甜美。导演也通过大特写镜头,让观众看到一张布满皱纹,但依旧眼神清澈、神情镇定、优雅甜美的脸庞。借助疗养院工作人员克里斯蒂之口,创作者们表达出心中理想的女性形象——“她是位真正的Lady”。
的确,当18岁的菲奥娜以玩笑的口吻向格兰特求婚,“你觉得如果我们结婚会不会挺好玩的”;当60岁的菲奥娜因无意中提起韦罗妮卡而向格兰特表示歉意,真正的Lady已不仅仅寓意女性的勇敢,两性平等的意识也在菲奥娜这个女性角色中得到了充分表达。
对万物的热爱、对生命的激情、对人生的勇敢、对两性的平等,这些奥菲那身上所表现出的女性的特征,成就了她迷人的灵魂,成就了真正的Lady,这正是格兰特无法离弃的生命的火花,是格兰特自我救赎的终极力量。
在尼尔·杨(Neil Young)《中秋之月》的旋律中,即将分开的格兰特和菲奥娜面颊紧贴,翩翩起舞,屋角的圣诞树斑斓闪烁,那一刻,浓稠的情感激荡人心。
Too sad
老实说,没看完,耐不下性子,节奏太慢了。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的距离,而是我就站在你面前,你却不知道我爱你。阿尔兹海默症是一场残酷的游戏,一场胜算寥寥的暮年战争。
老人之间醇,静的爱,光线都淡淡的,却照的人眼含热泪。
好片
温情不煽情
记忆是一个朦胧的概念,阿尔茨海默氏症是一场残酷的游戏。
不适合看这类,因为会哭的很厉害..很爱片尾曲.
整个很干净
2008.02.24选择在刚起床看确实不对,实在很沉闷,是得用时间来回味的一部片子。看着睡着吃着。一点点远离她,直至把她拱手相送
漂亮的女人……
意识流的剪辑、摄影、细腻感性的台词和对于剧作叙事结构的雕琢应该算是萨拉·波莉作为导演的作者化标签,虽然本片是她首部剧情长片,但却和之后的几部导演作品同样的成熟。朱莉·克里斯蒂和戈登·平森特两位老人飚戏,常常再平庸的故事都会因为彪悍的演技而变得出彩。★★★★
必看之一
我结婚那时候想,可以和某人共同走完最后一段路了,打赌你肯定和我想的一样,但是……恩……并没有实现……(柳暗花明这译名非常好!)
太淡。
Sarah Polley的导演处女作,是她的片子……
SarahPolley的作品,很沉重的现实
原来,在生活面前,我们只是个婴儿。
在She had the spark of life这点上,女演员倒是让人满意,虽略欠尖锐。一度以为夫妻二人面对屋后那片雪是隐喻,二人同行或一人渐行渐远至难以企及。小说提及的基本拍到了,电影不错,也会触发人心的痛感,只是说不出的没有小说锋芒和引人惊呼,门罗容易让人自卑让影像笨拙
"烂番茄"07上半年最佳电影TOP10!女主角还演过《日瓦戈医生》啊,那时候20来岁多年轻啊……这是一部真正意义上的“老无所依”……类型不喜欢、题材守旧、剧情拖沓冗长、故事要温不火、演员老气横秋、演技也不能认同…(当然影评人眼里的闪光点我也没看出多少来,或者说我不喜欢、眼光不专业吧)总之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