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刚刚看完Tokyo Newcomer初到东京。很感动~!喜欢这个片子的原因是前不久才去了一趟东京,也喜欢上千叶县这个小村。整部电影都在日本取景,画面好有熟悉感。电影里五十岚婆婆洗澡是哼唱的曲子也是我特别喜欢的一首。中岛美嘉的朦胧月夜の祈祷,哼着哼着就让我想起疯狂迷中岛美嘉的那段时光。还有就是电影中的围棋对弈,也让我想到小学最爱看的日本动漫《棋魂》,特别还念!
电影《初到东京》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倍赏千惠子和张均甯两位女演员。倍赏千惠子是日本老牌明星了,以前在山田洋次的作品中经常看到她的身影,如《幸福的黄手帕》、《远山的呼唤》、《家族》等。当然最经典的要数《寅次郎的故事》。在这个日本拍摄最多、也可称为世界之最的系列电影中,倍赏千惠子扮演了男主角寅次郎的妹妹阿樱。她身上集中了亚洲女性的各种传统美德,善良、勤劳、质朴、坚韧,“樱花”这个名字就足可见导演对她的厚爱和寄托了。
这部《初到东京》里,她演绎了一位隐匿在尘世中的老太太,不起眼的外表下原来是一个围棋高手。倍赏还是一如既往的淡定从容,尽管一副山村农妇的打扮,还是掩饰不住围棋世家的高贵气质。银幕上她的脸最具有说服力,她最大的魅力就是亲近感,和观众之间零距离,不论演什么都叫人信服,一如她在山田洋次庶民电影中的那些经典形象。
另一位女演员张均甯演技并无太大突破,人物形象模糊,但她的服装打扮和娇美外形很令人难忘。她走的是时下流行的“森女系”路线,“就像从森林中走出来的女孩”一样,和大自然融为一体,和电影所着力描摹的山水灵秀融为一体。电影中她几次出场、几身装扮都夺人眼球。清新素雅的妆容,宽沿花草帽,黑色披肩长发、休闲的白衬衫、淡色牛仔或者麻质连衣裙、平跟鞋……舒适而随意的穿搭,扑鼻而来温柔安静的气质,忧郁中又带着三分甜美,很似现代版的林黛玉。
女演员的气质和电影本身的气质相得益彰。和时下流行的很多快节奏、喧嚣躁动、强情节的电影不同,《初到东京》一听片名就让人情绪放缓,让人关注不同人物的生活状态和内心冲突。东京繁华的现代都市景象并没有太多的涉及,倒是千叶的田园美景叫人心旷神怡。导演蒋钦民是湖南人,搞文学出身,曾经迷恋沈从文,又在日本留过学。所以拍电影时,不免受到沈从文作品风格和日本电影的影响,电影风格偏向于诗化和散文化,与最流行的好莱坞式的情节剧风格迥异。从事文学创作时,他追求“心的灵气、文字的灵气、山水的灵气”,执导电影时,他也试图用画面从大自然中提取灵气,摈弃各种浮夸的渲染,追求返璞归真的效果。
演员表演是克制的,关于各个人物的命运也是一些断片,在前因后果的交待中,导演并没有面面俱到,而是用了很多留白。个人感觉有一些细节处理不够娴熟,造成了某些剧情发展的不连贯。比如中泉英雄扮演的孙子翔一和五十岚婆婆之间的过节,翔一为什么突然放弃了围棋而成了街头小混混,这种心理转变电影好像并没有说得很清楚。也许导演并不在乎吧,就是要追求年轻人那种“无因的叛逆”。
结尾孙子翔一死了,五十岚婆婆家族的围棋之道却并没有断裂,在一个异国的年轻人身上得到传承。这让我想到中国的古训“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只是电影把它上升到一种国际主义的高度了。如果厌倦了狂轰滥炸、血腥暴力的电影,厌倦了都市生活的紧张压力,《初到东京》倒是一个不错的选择,里里外外它都显得低碳环保,够简单、够直率、够宁静。
很淡,很淡,其实刚看完我也不知道导演是个什么风格。只是觉得翔一莫名其妙就死了,他为什么死的,很奇怪,就只是为了倔强吗?只是因为青春的叛逆,说不下棋就不下棋了吗?因为青春的叛逆,不和奶奶亲近,那可是经历了丧夫、丧子之痛一手把自己拉扯大的奶奶啊!如果是想仿边城,却没有将翠翠和爷爷那种祖孙之情传承出来。青春的叛逆不能凌驾一切之上,就像翠翠的懵懂少女的迷茫也带来了一曲挽歌。而翠翠的悲剧是让人感到怜惜的,甚至有点美吧,而翔一的悲剧却让我感到少年的冲动和不负责任,这种倔强毫无价值!
奶奶扔拐杖的那一幕是我印象最深刻的,那种经历了三代人的去世,仍然倔强的可怕的精神,和这个年老体弱,腿脚已不便的老太婆的形象形成鲜明的对比!这一幕是我对这部电影留下的最深刻印象,而演老奶奶也是这部电影最大的亮点。
中国演员秦昊,感觉有点懵懂,整个电影感觉不出他是个痴迷于围棋的那种天才,有种想演天才到没有演出啦来的感觉,嗯...很难评价没有亮点,我还想找一找围棋少年的感觉。或者是阿城先生写的《棋王》的感觉,那种对棋的痴,并没有表现出来。而老奶奶那种隐没于尘世的大家的那种气度演出来了。
张钧蜜这个女演员,真的有一种说不出来的幽怨的固定化演技,她有一种眼神,我从她演得每一部电视或电影中都看到过,这个眼神和表情揉合了悲伤,无奈,一点点震惊,担忧,幽怨,倔强,求助。反正,很固定。张钧蜜给我的感觉就是很绷着很固定的一个演员。并没有突破,至少现在是这样的,她有一种柔弱的气质,她非常适合演柔弱贤良的女性。
大概就这样了,一般般,不是很建议看得电影。
想起个很高的立意,无奈软肋的剧情和部分的演技,主演是谁我有点模糊了或许五十岚大娘才是主演吧,其实完全可以不用秦昊的中国人形象和中国元素,反而强加的文化因素让片子显得不伦不类,田原的友情出演更是让我摸不着这个形象设定的意义,最后她的那句我是中国人更是让我懵的不行。对于围棋信仰和日本人性格刻画我觉得没有问题,如果能把强加的文化和政治因素的部分分一点给秦昊和田园的感情戏我想电影效果会好点。导演应该是个文艺的人,电影的背景效果和场景设定还是有满满的民风气息,导演可能想表达的东西太多了无奈电影时间太短只好一股脑的都加了进去吧。
一部大半是日语对白的合拍片,一部安安静静的《初到东京》,一部开始有点慢腾,后面渐入佳境的文艺片,没有热闹肤浅的商业元素,没有夺人眼球的全明星阵容,没有声势浩大的昂贵宣传,有的是青年人励志、内地打工仔艰辛、失足青年惨死,与及一个受人敬仰的寂寞高手。还是优美抒情的配乐,还是娓娓道来的叙述,还是婉转细腻的情怀,剧情看似风平浪静,实则暗流涌动。尽管蒋钦民导演的《恋爱前规则》让我曾很失望,尽管他的新作《初到东京》也并未超越两部反战佳作(《纯爱》《葵花劫》),尽管这是一部小众文艺片,但这部电影让我瞧得出编导们的各种心血,摄影、美工、配音都精益求精,与及倍赏千惠子的老辣演技。
这部电影请到了日本国宝级女演员倍赏千惠子参与演出,与中国男演员秦昊上了一出异国围棋青年在自己的影响下逐步成长的温馨暖情故事。
影片由中国导演蒋钦民执导,但秉承了日式电影典型的清新温情的调性。全片基调如细泉缓缓流淌,从男主吉流(秦昊饰)一开始面对找工作时的窘迫、戏剧性的偶遇婆婆(倍赏千惠子饰)、与婆婆孙子的结识,到孙子遭受的厄运、吉流在事业的起步阶段的蹒跚挣扎和感情世界的暗流涌动中负重前行,这一切都用了很平实的镜头语言来展现,没有一个突然的镜头。
它们自然而惬意的发生着,直到最后吉流的那一哭,那一刻他体会到了来自一个陌生国度陌生家庭对他的支持和脉脉温情,以及将自身未完成梦想托孤于他的重量,如果观众也感受到的话,就会自然地跟着一起哭,一切都是如此的水到渠成。
秦昊是干净见底的,一个懵懂的求学青年在日本乡间的绿荫环绕下,青涩而清澈;婆婆是热心且傲骨的,她是大和民族精英文化的象征与图腾;孙子是善良而执着的,他是日本叛逆的年轻一代的缩影,一如美国二战之后垮掉的一代;张钧甯是柔弱无助的,典型的无权势又美丽的女子,在异国他乡艰苦过日子的代表。
如果对日本文化中的倔强和要脸这两点不了解的话,可能会造成对片子在理解和认同上的障碍。
MOMA
烂就一个字,我说一万次!
脑残粉刷一下分你们不要有意见……==
除了倍赏千惠子的表演可圈可点,其余皆为浮云。把秦昊拍丑了,把田原拍老了,把中泉英雄虐死了,把张钧甯整面瘫了。
庸常电影的典范,除了倍赏千惠子精湛的演技,也只有配乐和中泉英雄让人欢喜。种种捉襟见肘,种种生硬牵强,种种老气横秋,种种放而不收,一如这电影的名字,似是而非。
秦昊那大长脸,张钧甯 面瘫脸,看点只有倍赏千惠子。秦昊还新一代文艺片男神,男毛线,能比得上刘烨廖凡么!
圍棋嫩青初到東京,普通人物旅程中學會堅強的故事。可能是我預期太高,所以給三星半。
那个日本仔很帅= =
喜欢翔一和奶奶
倍赏千惠子演得真不错,秦昊的那粒嘴角上的痣我不喜欢
一句广告语即可剧透:中国人,棋强。
倍赏千惠子奶奶五星,秦昊不增不减,剧情和导演负二星。忘记自我表白和安慰的主题,忘记因梦想急切而脱离现实的情节,这片子其实只是表达一些复杂难言的情绪。又及,“侠隐”真是中日两国的传统主题之一啊。
其实中国人的日语说的也是够懒的啊
庸常生活是最致命的放弃。
很简单,很清新的一部作品。景美,人美,棋也美。
老太太很有气质 目光既坚定又温柔呢 日本电影的气息
又是那种完全不需要拍出来的东西
啥也不说了。
日本演员很入戏,很出彩
讲述了一个中国留学生吉流在日本留学并爱好围棋 学习围棋的故事 这个经历倒让我想起了吴清源大师的经历 吉流起初并不顺利 在多家打过零工 赚取零用钱以供他对围棋爱好的保持 并参加了日本业余围棋大赛 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当然还有他与结实的日本大娘及他的孙子之间的友谊 秦昊果然实力派 角色演绎很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