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安装高清版[一起看]电影APP
柏林危机,上海电影节全球首映,一位因在阿富汗战争中误报战况导致平民伤亡而沉沦的退役军人,面对欲策划伪装为穆斯林袭击圣诞集市的极右翼恐怖分子,为了女儿,迸发出最后的力量。
前面剧情的交代有些突兀,想探讨的问题很多,但在这部公路片兼伪旗行动动作片里,探讨话题的程度又不深。男一号的内心挣扎的表现还不够,男二号汤姆拉斯齐哈(权力的游戏)的演出颇具亮点。
肯杜肯首次自导自演,他在现场表示二战后德国一直在进步,直到最近几年,影片拍摄后剧情中出现的事情不断在德国发生,过去的仇恨似乎回来了。他试图按照祖母的至理名言制作一部电影,让公众"用冷静替代仇恨"。
看名字以为是间谍片,谁知道是个公路悬疑片,男主大早上的驱车赶往柏林的过程中遇到一个陌生人,好心载他一程,谁知这位仁兄居然是隐藏的恐惧分子,准备到柏林搞破坏→_→,男主在仁兄的淫威下还被拍了进组织的录像,完球-_-,最后男主就跟他同归于尽了-_-。 整部电影暗沉沉的,情节开展的又慢,到影片20几分钟,就是普通的助人为乐,看的都快睡着了,后面的恐怖分子威胁也像过家家一样……而且恐怖分子好像一开头也没想搞男主,所以只是一件概率事件-_-,就感觉整部电影不知道说啥,目的不明,无聊
看名字以为是间谍片,谁知道是个公路悬疑片,男主大早上的驱车赶往柏林的过程中遇到一个陌生人,好心载他一程,谁知这位仁兄居然是隐藏的恐惧分子,准备到柏林搞破坏→_→,男主在仁兄的淫威下还被拍了进组织的录像,完球-_-,最后男主就跟他同归于尽了-_-。 整部电影暗沉沉的,情节开展的又慢,到影片20几分钟,就是普通的助人为乐,看的都快睡着了,后面的恐怖分子威胁也像过家家一样……而且恐怖分子好像一开头也没想搞男主,所以只是一件概率事件-_-,就感觉整部电影不知道说啥,目的不明,无聊
前两天,无意间看了一部德国电影。去年的上海电影节放过。但是看过的人很少。片名中译是《柏林危机》。电影“直接”关注当下欧洲最敏感的政治议题:“伊斯兰的入侵”与“极右翼的崛起”。电影看得我很纠结。这里逐条写下。 一、主角是一位从阿富汗战场上退役的德军士兵。战场上因误判而误伤了一村子的平民。从“真正的真实”的战场中回来后,主角就患上了严重的抑郁症。他嗑药酗酒,又妻离子散。 二、某日,在去柏林与女儿团聚的路上,他遇到了一位极右翼。此人也是军人出身。是一位隐藏着的新十字军。他对涌进德国的穆斯林仇恨不已。但对德国青年的现状感到悲哀。新一代的生育率下降了,那些新来的却像是生育机器。自己人朝生暮死,而在当下、正在此地的敌人却虎视眈眈。为处理这另一种“真正的真实”,德国人只有致幻剂。 三、但是这另一种“真正的真实”只有真正在此,哪怕是伪装的,真正的敌人才有可能真正在场。于是,隐秘的新十字军策划此事,但他需要一个武器,一个真正的德国人。一个十字军。男主正是这样的人。隐秘十字军认男主为真正的德国英雄。但距离完整的德国英雄,还需要最后一个步骤,就是牺牲。 四、西方的战争堕落了,不再神圣了。战争只是局部的。没有尚武精神,只有工具理性。新十字军认为这种德性上的衰弱的真正原因是资本主义。是幻象。也就是和平。因此为一次真正的战争奠基的全新的事件就是这样:一次由穆斯林极端分子胁迫的、由德国人、尤其是德国士兵发动的恐怖袭击。 五、新十字军把自己装扮成敌人的样子。学着敌人的口吻说话,斥责德国人为美国人卖命。以人道主义之名行屠杀之事。现代武器之下的每一滴穆斯林的血都要异教徒十倍奉还。真正的战场现在回到欧洲了。 六、新十字军为什么选中了男主?因为他从“真正的真实”中回来过,他知道真正的战争意味着什么。只有真正去过另一边的人,才能把另一边的消息带回来。但新十字军认为,真正的战场不在阿富汗,而应在欧洲腹地。在柏林。 七、可是男主却这样斥责新十字军:你又如何能知道什么才是真正的真实?你懂什么?你什么也不懂!真正的真实不是“直面死亡”,而是“死亡本身”。必死之人又如何能理解绝对的死亡?你可曾见过那些真实的“尸体”! 八、面对这种极为敏感的议题,任何人都只能有一个立场。没有中间状态。导演选择了左翼。极右翼的出现并不意味着“真正的真实”到场了。恰恰相反,极右翼的出现只是战后忧郁主义的副产品。是病态发作,而不是义愤。 九、为了证明以上这点。导演悄悄地使了一个所有人都会中招的巧计。这位新极右翼并不是新纳粹。新纳粹的邪恶太容易辨认了。这由战后德国的立国之本所决定的。如果是新纳粹,观众自不必思考叙事内容中的“正当性证明”。结论过于显而易见,论证就显得不严肃了。就像抗日神剧中的论证一样。因此,新十字军不能在明面上与新纳粹直接勾结在一处。只能由相似性来“感应”(sympathy)。 十、在修辞中,“相似论证”是最有力的论证中的一种。电影中的新十字军那不能具体化的“仇恨”,无法证实的“阴谋论”,过度阴暗的“男子气”,反资本主义的修辞等等,都在不断重复新十字军或者新极右翼与纳粹的相似性。在这种叙事中,结论从一开始就写下了。观众要做的,就是跟着导演重新思考一遍。 十一、这时候,我们该怎么思考?是听信那位从“真正的真实”中逃回来的士兵,还是那位力图把“真正的真实”带回“文明世界”的核心的阴谋家?真正的真实是什么?是死亡本身,还是种族主义?此二者都无法被驯化为实在的政治议题,无法被形式化。它们是政治形式之下的质料,或者就是其限度。西方的经验告诉我们:种族主义从来不会在交往理性中被克服,只可能被双倍地放大。 十二、那么战争呢?战场上的士兵与后方的百姓之间,如何沟通死亡这件事?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不管是三十万还是二十五,甚至哪怕就是一个:这些数字如何可能衡量死亡的实质?死亡是一个共同体的终极禁地与圣地。知死,就是敬死。在这个原则下,战场上受创伤的士兵们为我们带回来了哪种关于死亡的消息? 十三、死亡本身的终极邪恶,决定了任何以死亡作为手段的行动都是邪恶的,哪怕它是正义的。这是悖谬。它的进阶版本是:为了消灭战争,实现永久和平,只有依靠彻底的正义战争。后面这个说法的前提是:战争本身是邪恶的。因而一切关于战争的德性,都是虚假的德性。 十四、在电影中为此提供证言的正是那位退役老兵。从那边回到这边,他的生活不再是他能真正生存于其间的生活。和平是虚假的,战争才是真实的。战场上超越于各种可能限度的感性刺激,让他不再能正常地看待这个世界。“真正的真实”原来是“一切就是虚假”。 十五、“真理就是虚假”。然后呢?要回答这个问题,只有先设定前提。立足点应该在哪?是真理还是人类?哪种人道主义才是真正人道于人类的?电影已经给出立场了。导演没有关心“真正的真实”是哪种,它看上去客观中立的“反思”已经是一种立场。真正让我纠结的是这个:如果为了不赞同导演先定的前提,就必须成为在这前提之下的导演的敌人。也就是说,我不得不成为那个新十字军! 十六、可是,我又如何可能是那个新十字军?对于一个观众,尤其是中国观众,怎么可能成为一个新纳粹?如何在“类型上相似”的情况下,又不成为“那一个”?这是终极的纠结。 十七、导演只能给一个极为敷衍的解决方案,但这不会是最终结论。电影的最后,主角阻止了新十字军的“啤酒馆政变”。引爆了炸弹,与纳粹分子同归于尽。这个方案就像是特朗普同志给三胖同志写的那封信:现在还不是解决问题的时机,就那样吧,也许过段时间就好了呢?我们有哪一位能拒绝这个呢? 十八、最后,我要对另一批人说:不要指望着新纳粹了。因为你已经用这个名字去思考你要的那种类型了。你不可能先“谁也不是”,就能是你要的那个“什么”。
难看无比。本来想弄个商业片的,拍成了四不像,要节奏没节奏,要场面没场面,俗套陈旧。不看为上。
节奏太慢,絮絮叨叨,全程几乎无转折,像是看一部剧情片而不是惊悚片。故事挺契合现实,msl难民涌入欧洲所引起的白人民族主义崛起。男主其实有n次机会既能救妻女自己也不用死,可最后还是选择自爆,是想表达自己早就不想活的意思么?这结局有点强行感动啊。5/10分。
what
缺乏激素
柏林有个几把的危机。
德国第一保守男——肯杜肯
日
路人搭车去柏林,上车带着炸药包。其实是非常老套的题材,却恰好应和了当今世界的恐怖主义阴霾、欧洲对穆斯林的极端情绪。极端分子戴上头巾面罩,降下绿色旗帜录制人质视频不寒而栗,而通过扮演嫁祸穆斯林则更显得积怨已深。解决当下很多问题没法一蹴而就,但报复却是最直接痛快的戕害,世界危机四伏。
这说不通啊,在火车上有可能对妻女造成威胁?不可能啊,封闭空间啊,你先打死这个再报警,完全来得及啊。再说了,想嫁祸一起恐怖袭击,随便先去柏林,再找个什么车随便嫁祸不就得了么。犯的着费这么大周折吗?
不得不说#欧洲#真是圣母,德国人拍得电影把事实说的如此清楚,真觉得片子里的GOT二丫她师傅虽为国民觉醒想要引发恐袭的行动过激,但暴露问题是绝对值得引起思考的。虽影片格局很小,但政治意义很深远
离异老兵为反绿教以身殉国的故事。这哥们公路上开个车做雷锋载客也能碰到恐怖分子真的是到了八辈子霉。
浪费了两个帅哥,烂片
5.5分。一个恐怖分子和一个单身爸爸的公路片。听上去似乎还不错,但真看下来却实在是太平淡了。基本只剩下两人之间的不断碎碎念。仔细听听其实涉足了大量的话题,但真的是很难让人有足够的精力去听啊。。。。
拍得太平了……
6分。剧情很有悬念,角色性格设定有看头,两个男人在一起有些基基的,后面扭转的有点大,蛮SM的。结局是什么鬼,又是讨厌的基督教元素,每次都悲惨地令人恶心。本来可以高一点分。09/14/2017
蛤?竟然是公路片?节奏有点慢格局有点小不过两位都很喜欢所以还行。啃导除了眼睛全程面瘫的连眉毛都不为所动的演技真的独特况且对手是很会演的贾坤老师...就贾坤老师一个反派单独实施整个计划是不是太任重道远了啊喂。这么说,火车上监视啃导妻女的人去哪了呢?还是说装了个摄像头就想胁迫一个刚烈能打的退伍军人替你完成恐袭大业?也太看不起人了吧!
从阿富汗创伤归来的精英士兵驱车前往柏林探望女儿的途中遭欲引爆柏林的极右分子挟持,并在残酷的双人较量中完成自我救赎。影片大量利用逼仄空间,以德国的国际军事任务、伊斯兰主义者的复仇和右翼极端势力三大严肃主题打造公路惊悚类型,成功地挖掘正面角色多重受害者身份并对反角恐怖身份作转折处理。
危险的想法总是比想象中来得快。故事配不上这么大的标题,但大部分剧情都是两名演员在车内完成的,也算是还不错了。
一场蓄谋嫁祸的恐怖袭击竟拍得如此沉闷无聊。
看着看着睡着了,是夜太深、还是夹生饭太生... 没理解,最后男主为什么要同归于尽... 有信仰的人类的世界俺们真心不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