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电影开头,女主Portia就作为著名的大学招生官去到各个不同学校做演讲,重复那句经典台词“大家都想知道进入普林斯顿大学的秘密,现在拿出你的笔。”卖完关子之后,她的秘密公式就是“没有任何公式可以保证你进入普林斯顿。如果一定要说的话,那就是热情,对于任何事物的热情都可以。” 美国顶尖大学包括但不限于普林斯顿,寻找的学生群体无疑都是世界上最优秀的头脑,这也是为什么真正优秀的申请者会拿到不同的顶尖大学的录取信,其实是不同的大学在抢同样的那一批好学生。那么这些好学生的共同点是在校成绩和课外活动优异,拥有对某些事物真正的热情,有个性等等,当然一些其他的因素比如第一代大学生经历过惨痛的人生故事等会为其申请加分,但整体来讲这些孩子身上没有毛病,是全能型的优秀选手。 从录取过程来讲,我们可以看到所有的CASE会先由两个区域招生官阅读并进行打分,之后会进行约3周的闭关开会讨论,所有区域招生官和招生主任坐在一起进行投票决定,由区域招生官进行代表陈述,而决定一旦做了便不可以再更改。 录取委员会的讨论和投票决定可以看出美国大学的民主精神。但区域招生官在小组讨论的陈述力度对于小组决定起到了重要作用,这体现了录取的主观性,也解释了为什么有些高中的升学指导如果是某所大学的校友(该校友和该大学保持比较密切的关系)那么该校友在任职升学指导期间会持续往自己母校送生的合理性。
老王上周末推荐的第二部电影,看完后我开始怀疑我是否真的如我想象地那么了解他。这两部片子的三观非常奇特,自由主义和精英主义的冲突充斥其中,每个人物都是一个矛盾体,想与众不同,却又同流合污。
影片讲述了普林斯顿招生处一个37岁未婚女性,以自己的诚信为代价拼劲全力把一个自己想象中的儿子送进普林斯顿。结尾很是讽刺:everyone wins。男孩得偿所愿,成绩不好出身不好还有各种污点,却因为“妈妈”作弊进入了梦想中的大学校园。这个所谓的妈妈也得到了一个与自己同龄的帅哥,痛快放弃了持续了16年的无聊工作。女孩的妈妈也找到了第二春。
真的很难看出导演是在讽刺精英大学的招生制度,还是在讽刺所谓的自由主义学校的功利心。老师也是在乎孩子能否进入好学校,为了达到这个目的,甚至用美色诱惑招生办人员。。。。
而所谓的不食人间烟火的天才小伙,在别人面前总是一副自命清高,与众不同的样子,面对Portia时却变成了一个熟练的拍马屁高手:夸她的名字智慧,然后显摆自己的知识量。
男主也很傻,收养了黑人儿子,却把自己的意志强加在孩子身上,“因为我是家长”,所以孩子必须服从。他认为自己的过去很痛苦,很失败,不想让黑人孩子也过同样的生活,可是孩子向往的却是和他小时候一样安定富足的生活。他追求的自由是以牺牲孩子的意志为代价的。
更神经质的是两位母亲在聚会上的初次见面,互相夸自己的孩子有多好,一个说孩子“9个月就能稳稳地走路,摔倒了还能自己系鞋带”,哦,My god。作为一个被普林斯顿大学英语系教授敬仰的女权主义者,有必要这么low吗?用孩子的优秀衬托自己的存在感。
吐槽了这么多,说说仅有的精彩之处吧。
Portia被一群屁孩dui了(大学学历只是为了追求社会上认可的成功,自学就可以为什么还要花钱上大学)之后,大发雷霆,说的那几句话“想发明新药,需要医学学位;为无罪的人辩护,维护司法正义,需要法律学位,世界上有很多大学生在做一些改变世界,让生活更美好的事情,普林斯顿就是在找这样的学生”。将来如果孩子问我上学的意义的话我也可以这么回答吧。不过好像这个回答的逻辑并不严密。
还不如说,上大学是为了增长见识,认识更多的人,了解世界的黑与白。
影片捉弄了美国精英大学的招生标准,似乎精英大学不是为了将平凡人变成精英而存在,而是为了将精英集中化。学生总盼着被心仪的高校、企业所录取,可当中标准是什么?你的为人?Maybe all they ever care about is your paper trail.
略无聊,很没劲,通篇不知所云…保罗真是逆生长,瘦了帅了更有味道了,菲姐这片接的不好,如果换了一个女演员这片就更惨不忍睹了
作为喜剧,差强人意,包袱不多但不至于难看;作为浪漫爱情片,Tina和Paul真的没什么火花,拒拍推倒戏还是很明智的。话说费姐怎么岁数越大长得越美呢,小脸儿跟雕刻的一样,这不科学啊!
惨不忍睹。
菲姐卖萌一流
普林斯顿真的是这么招生的?。。。
普林斯顿软广告(不太成功),女主负责招生挑学生的,招生办不止她一个,所以有竞争,互相KILL掉另人的选择,然后女主就被男主非故意地忽悠了,以为一个学生是自己的孩子,于是就拼了老命各种犯规把人家拖进普林斯顿了自己工作丢了人与事业N空,然后还一力表示生活多么美好。
翻译字幕好渣....烦到爆
女版的about 2 boys(高中生加黑人小孩),招生只是个背景,说的还是人生抉择,无论女主角死气沉沉的生活还是男主角看似很酷的生活都是不成熟的young adults。没拍好是真,不过paul weitz确实对左派自由主义知识分子那套生活观没什么好感啊。
great
马马虎虎
标准工业流水线产物。
飞机上看的
并非爱情喜剧,也许更应该算亲子喜剧,但剧情发展得有点奇怪,为所谓的儿子不择手段进名牌大学什么的,将职业道德错误给合理化总不太对吧?
Light hearted
片子本来真不算难看,至少前三分之二的剧情,包括菲姨那著名的贱贱的气质,都满喜感的,尤其是对女权的正面解释、对美国名校现有招生理念和方式的调侃,都很拉好感。谁知最后那一下玩权弄术的“拼妈”大翻转,大大坏人胃口。政治不正确毁全剧,简直教坏小朋友,分数这么低,完全不诧异。
除了主演蒂娜•菲,其他所有元素都是让人过目即忘,信息量其实蛮大,只不过经整合之后却略中庸了。★★☆
看似温情实则讽刺,美国大学的精英挑选法~~~
感觉和bridesmaids风格好像。
编剧其实挺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