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式碟中谍

正片

主演:乌玛·瑟曼,蒂姆·罗斯,爱丽丝·伊芙,李美琪,帕克·波西,克利斯丁·格拉夫,索菲娅·维加拉,斯蒂芬·弗雷

类型:电影地区:英国语言:英语年份:2018

 剧照

英式碟中谍 剧照 NO.1英式碟中谍 剧照 NO.2英式碟中谍 剧照 NO.3英式碟中谍 剧照 NO.4英式碟中谍 剧照 NO.5英式碟中谍 剧照 NO.6英式碟中谍 剧照 NO.13英式碟中谍 剧照 NO.14英式碟中谍 剧照 NO.15英式碟中谍 剧照 NO.16英式碟中谍 剧照 NO.17英式碟中谍 剧照 NO.18英式碟中谍 剧照 NO.19英式碟中谍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英式碟中谍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彼得(蒂姆·罗斯 饰)与哈莉(乌玛·瑟曼 饰)是一对不务正业的夫妻,哈莉帮黑帮老大伊丽娜做了一笔买卖,但是两个人把应该交给伊丽娜(李美琪 饰)的钱给用光了。为了躲避伊丽娜的追杀,两人从伦敦逃到了美国洛杉矶,并计划去盗窃珠宝来还债,结果事与愿违。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功夫熊猫2年度之战:梦之队特搜9第六季执行!!~狗和我和执行官~律界巨人第三季西部执法者好汉两个半第四季真相背后:虚假新闻与信息的代价活跳尸2洛奇国语剩女爱情菊次郎的夏天边境上的死亡来宾登记第二季红罂粟南多福多尔和会说话的猫鼬亚托莉 -我挚爱的时光-007之黄金眼国语平民大英雄母女马拉松山怪巨魔2022金刚经运气REPEAT~改变命运的10个月~湾畔倾情 第六季闪亮女孩优雅帝国雀起乡到烛镇第四季

 长篇影评

 1 ) 经典重温

中情局向以吉姆为首的特工小组发来指令,一名特工人员已经叛国,将在布拉格的领事馆窃取中情局在东欧潜伏的特工名单,一旦落入坏人手中,后果将不堪设想。他们奉命获取该特工窃取情报的证据,并将其与买家逮捕。很快,在吉姆的策划下,一线主力伊森·亨特和其他几名成员全部到位,不过当计划进行到一半时,情况突然急转直下,包括吉姆在内的小组成员相继殒命,情报失踪,只有伊森一人生还。精神几乎崩溃的伊森与上司见面,却因幸免遇难和帐户上突然多出的12万美元被指认为叛徒,原来失窃的是假情报,行动的真正目的是为了查出内奸。突出重围的伊森决定查出叛徒,而此时,同样侥幸生还的吉姆的妻子克莱尔与伊森重逢。同买家麦克斯取得联系后,伊森承诺自己能够弄到特工名单,条件除了1000万美元外,还要其交出内奸。伊森找到中情局的两名停职特工,一行四人潜入兰利总部,成功窃取情报。赶到伦敦的伊森突然邂逅吉姆,在吉姆的谎言下,伊森逐渐理清脉络,吉姆和克莱尔应该是幕后真凶。不久,伊森、麦克斯、吉姆和中情局齐聚交易情报的火车,展开殊死搏斗。一番惊心动魄的交锋过后,伊森终于铲除内奸,重新回到特工行列。

影片从一开始就进入一个人物身份全是谜的间谍世界,观众还来不及琢磨,一个又一个高潮接踵而至。其中三处尤为精彩:主角从布拉格一家装修新潮的咖啡馆逃离时,打烂巨大的鱼缸,不仅画面独特,而且具有象征意义(他掉进一个大鱼吃小鱼的海洋世界);主角潜回中央情报局偷文件的情节已成为经典;影片的最后一个高潮是他趴在火车顶上,前有隧道,后有直升机追赶,全然是视觉过山车的效果。

 2 ) 《碟中谍》剧情梳理(剧透)

故事从 IMF 小组的一次任务开始,IMF 小组的领导人 Kittridge 命令伊森亨特和吉姆所在的小组去执行一项抓捕极密碟片窃贼的任务,然而这次任务完全是中情局设计好的,任务中的碟片是假的,中情局的真正目的是抓住同样想要得到这张碟片的 IMF 小组的内鬼。

一切准备妥当后,伊森和队员开始了行动。在任务将要完成时,事情却发生了变故,IMF 小组的成员除了伊森以外均遭到杀害。Kittridge 遂怀疑唯一幸存的伊森是内鬼。在与 Kittridge 会面时,伊森得知自己是唯一幸存者,而内鬼想要这张碟片的目的是将它交给情报贩子 MAX。同时,伊森发现自己已被真正的内鬼陷害,于是逃出了中情局的包围,回到了 IMF 小组筹备任务的据点。在那里,他藉由和 Kittridge 的交流发现的线索,成功以内鬼的身份与 MAX 取得了联系,希望与其会面,并警告 MAX 碟片并不真实,借此获取 MAX 的信任。这时,小组成员——也是吉姆的夫人——克莱尔突然回到据点,她解释道自己只是按照约定时间返回据点。伊森大为惊讶,怀疑她才是真正的内鬼,但出于对克莱尔的爱慕以及信任,伊森并没有立刻做出判断。

伊森按约定同 MAX 进行了会面,他同 MAX 商定以真正的碟片为筹码,交换内鬼。伊森在克莱尔的帮助下招募到同伴 Krieger 和卢瑟,从中情局总部搞到碟片。一伙人藏在秘密据点的时候,伊森注意到 Krieger 对碟片异常执着。同时,伊森发现内鬼用作暗语本与 MAX 联系的圣经竟然来自吉姆先前入住过的酒店,真相渐渐浮现。他唯一信任的人只剩下了卢瑟。

中情局得知伊森窃取了碟片,为了引伊森自投罗网,诬陷了伊森的父母。伊森得知此事,打电话到中情局总部,同时故意暴露了自己的位置,暗示 Kittridge 前来。打完电话后,本应死去的吉姆意外现身,他告诉伊森自己侥幸存活,希望与伊森一起抓住内鬼。伊森已经明白了事情的来龙去脉,剩下的就是巧妙设局,将叛徒一网打尽。

伊森通知 MAX 在行驶的列车上交易,同时 Kittridge 也得到了伊森的消息,登上了列车。在列车上,伊森与 MAX 完成了交易,但 MAX 与内鬼吉姆取得联系,准备杀掉伊森。伊森派克莱尔去取报酬,与正在那里等候的吉姆碰个正着,两人正是同伙。原来那场任务结束后克莱尔会突然回到秘密据点就是为了毁掉对吉姆不利的证据,但不巧伊森逃脱了中情局的抓捕,克莱尔才佯装自己是从内鬼的暗杀中幸存。但是这个吉姆却是伊森假扮的,克莱尔没有防备,对伊森说出了真相:对伊森的陷害是计划好的。这时,真正的吉姆从暗处走出,三人对峙。伊森随身携带了隐藏式摄像机,将一切发送给同在火车上的中情局长官 Kittridge。吉姆知道事情败露,同时看出了克莱尔对伊森暗藏的感情,便杀掉了克莱尔,想要同接应他的 Krieger 逃走。

一番大战过后, Krieger 和吉姆双双丧命,中情局抓获了 MAX。伊森洗清了冤屈,辞去了中情局的工作,同卢瑟告别后,独自踏上了离去的航班,然而在飞机上,又有下一次的任务在等待他······

 3 ) 再观后感

第一次看不记得准确时间了, 当时觉得剧情很屌, 而且结果在我意想之外, 当然当年U2那个OPENING是非常印象深刻的, 现在再看发现已经没有了当年那么多惊喜, 而且看出些端倪, 现在只是为了记录而记录

1. 在布拉格大使馆, JIM通知伊森目标人物出现时, 镜头转向目标人物, 左侧有一男一女没有交谈也没有喝酒或是表情 不知道导演这个设定是干什么用的, 以前没有注意到过, 现在看没有看懂
 
2. 站在楼梯上帶墨镜的情报员把眼镜转成墨镜的动作被旁边的穿白衣的服务生监视. 以前看的时候完全没有注意到也没有印象 现在很明显就可以看出来

3. 接下来JIM说要被人跟踪放弃任务, 然后随之中枪, 从镜头看很明显是自己用自己的手射击, 如果是别人射击被拍到应该看到手腕的方向是直的或者说手腕被枪管挡住应该看不到手腕, 可是从伊森视角的镜头可以看到手腕是弯曲的, 那就应该是自己射击自己才能看到

4. 后来伊森跑到小巷子看到目标人物和CLAIR都死了的时候 很明显树影下所谓的一隊情侣是特工, 嘴巴有在对着衣服领说话, 应该是在汇报工作, 这个地方就不懂了, 明明看到伊森没有来的时候两个人已经被杀死了, 所以最起码应该报告给当局这个疑点. 因为如果伊森是主谋, 应该是他杀死那两个人吧

5. 再就是偷资料那个桥段, 通风道里他们爬了那么久都是干干净净的, 为何在关键时刻出现了一只老鼠, 这个就算了, 那只老鼠好死不死就停在让雷诺脑袋旁边, 而且从多个镜头来看, 那个老鼠摆着一个POSE从未动过, 之前还是活的然后就不動了, 这个应该是BUG吧

6. 无辜的工作人员, 罗丹威廉, 他呕吐抱的黑色垃圾桶从他在那个保险库到洗手间一直抱着呕吐, 可是从洗手间里从高处拍下来的镜头可以看到垃圾桶里是空的, 这个应该也是BUG吧

7. 当罗丹威廉发现情报被下载后, 四个所谓的消防队员居然还可以出那个大厦??? 按一般情节设定来讲一发现情报被窃应该是马上封锁所有出口吧??? 所以他们能逃脱实在不能理解

总体来说, 觉得TOM CRUISE不适合特工, 还是觉得MATT DAMON的特工的身手反应警觉性难度上更胜一筹..............

 4 ) 不世出的特工片(严重剧透)

如果triple A是最高信用评级 那么怎么区分两个triple A的国家哪个信用更高?
是的,sometime it will be something that is beyond 3A。
it's called super。
碟中谍1就堪称特工片中的super。不世出的特工片。
本片的成功之处有2::
一、情节的真实性——事件伊始就没有一方了解全局信息1、总部不知道为查出特工组内鬼设的局会导致这么多人死亡2、内鬼不知道任务是总部设的局3、组员什么都不知道。幸存的特工能幸存是内鬼找替死鬼的算计。局中有局,谁是朋友?谁是敌人?事件的推进超出了每个人的预料。以为拿到特工名单的内鬼中了总部的计。总部没想到内鬼玩的这么狠。组员们是蒙在鼓励的棋子。原以为是叛徒的人原来是总部安插的卧底。总部的卧底没想到这次清查叛徒的任务居然把自己赔进去了。这才是现实,现实永远超出理性人的算计。交易中,常常谁都不掌握全局信息!
二、将特工从武将的泥潭中拯救出来,塑造了一个以判断力取胜的特工

1、在中情局局长准备设计将他带走时识破局长是设局人,找到机会逃走。——掌握的信息1
2、试出谍报买家max的邮箱。——掌握的信息2
3、想出利用信息2找到max从而找到内鬼的计策。
4、利用信息1得出max现有的碟片必被安插了信号发射器,救了max一名,从而取得了max的信任。
5、设计偷取名单。
6、发现圣经上印有芝加哥酒店名字,确定老头就是内鬼。为确认寇拉是否是内鬼,在火车上将自己伪装成老头。
7、设计把局长、内鬼和max都安排在一个封闭空间内(火车)。
特工不是超人 特工是智人

 5 ) 试一试

里面的人物都非常饱满,给伊森口香糖的家伙挺幽默:“不要嚼”。特工组织工作时也不尽是紧张神秘而危险的氛围,特别是“冷战以后”,和普通办公室上班族一样,对咖啡挑剔,对差旅住宿也颇有要求。影片开头的小会议给人一种亲切感,有木有? 先说job,这个称谓对老头来说印象比较深刻,job是经验丰富的特工,也许不止30年的经验,经过冷战时期的洗礼,现在有自己的小组,还在招募新人,思路清晰,计划周密,统筹科学,执行力强,充分放权——对找不到礼服的沙拉说“你会有办法的”,完成任务就如修自家的水管一样游刃有余,工作似乎顺风顺水,老婆又年轻漂亮,job为什么就成为叛徒了呢?是像他自己说的在冷战时大展拳脚之后,和平时期总统不鸟他了?一种失落感?不尽然。不是奚落,JOB这么老,讨个这么年轻的老婆…肯定会有麻烦…也许他的内心独白是这样的。

 6 ) 22年前,这个男人早已为[碟中谍]系列打点好了一切

最大的看点,便是利用双面间谍的存在,不断地进行反转。

[碟中谍6:全面瓦解]正在热映。

对于不少年轻的观众来说,可能都没有意识这个系列是如何走到第六部了。只知道这是一个以阿汤哥为招牌的谍战动作系列大片

在20多年的历史里,[碟中谍]系列前后一共有5位导演参与,每个导演都试图让这部电影更进一步。

但无论这个电影系列如何的演变,事实上都逃不出1996年的开山之作所打下的坚实基础。

而这第一部[碟中谍]电影,便出自于当代的悬疑大师布莱恩·德·帕尔玛之手。

谍中谍,骗中骗

众所周知,[碟中谍]改编自美国60年代兴盛一时的同名电视剧,讲述了一个叫做IMF(不可能完成任务)小组的特工故事。

这里指的是英文名相同,中文则翻译为《虎胆妙算》

1966年电视剧《虎胆妙算》

[碟中谍]系列的这个片名的中文翻译一直都有人疑问。如果光听名字,几乎所有人都会认为是“谍中谍”三个字,也就是“间谍中的间谍”的意思。

这么想其实也没错,电影的故事讲得的确是跟双面间谍有关。

当时电影引进中国内地,上译则是根据第一部电影中的关键物品——一张储存所有间谍信息的光碟,而做出的翻译。

阿汤哥的手中物是片名的由来

同时,这也对应了电视剧中的IMF特工接受命令时,也是通过一张黑胶光碟。

著名的台词便源于此:“如果你或者小组其他成员被逮捕或者被杀,部长会否认有这次行动。带子会在五秒钟之后自动销毁。”

不过随着时代的发展,在电影里变成了磁带。

电影中发布任务命令的磁带

电影在情节设置上最大的看点便是利用双面间谍的存在,不断地进行反转。

不要相信任何人。

为了营造这种悬疑的气氛,当然少不了请来当代的悬疑大师布莱恩·德·帕尔玛。

被誉为当代悬疑大师的布莱恩·德·帕尔玛

1944年出生的美国导演布莱恩·德·帕尔玛可谓是希区柯克的头号大粉丝,他的导演生涯中有多部电影都在效仿和致敬希区柯克的经典元素。

但他的成就并不是止步于效仿,而是真正学习到了精髓,并且融会贯通,发扬光大。

例如他在1980年拍摄的[剃刀边缘]就效仿了希区柯克的[惊魂记]

帕尔玛导演的[剃刀边缘]

在第一部[碟中谍]中,其实还没有像后来的系列作品那样从头到尾充斥着眼花缭乱的动作场面。

在帕尔玛导演的拿捏下,精彩的电影语言营造了丰富而迷人的悬疑气氛。

帕尔玛善用这种遮挡镜头营造悬疑气氛

电视剧本来的故事主要是在解决“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充分展示各有所长的特工,像电脑高手、易容高手、爆破高手等。同时令人着迷的还有成员之间的默契配合。

电影的故事一上来就让老一批团队成员死个精光,而让故事的焦点围绕在“内鬼”的身上。

所以这才是一个“谍中谍”的故事。甚至到了第六部电影,故事的一条重要的辅线仍然是在抓内鬼

[碟中谍]里屡试不爽的易容术

另外,IMF特工还有一项绝活——易容术。这在第六部中也使用了一模一样的手法。

每当你觉得情节发展的越来越诡异的时候,或者内鬼突然自报身份的时候,你就知道,这又是伊森一伙玩的“骗中骗”把戏。

这个类似的场景是不是也在[碟中谍6]重现过?

动作之外,黑色传承

紧张刺激的动作戏是[碟中谍]系列的一大卖点。

在第一部中,阿汤哥悬空吊钢丝,盗取中情局信息的场景就成了最经典的一幕。

[碟中谍]中阿汤哥悬空盗取电脑信息

这个场景实际上是帕尔玛效仿了朱尔斯·达辛1964年拍摄的[土京盗宝记]

朱尔斯·达辛是美国黑色电影的代表人物,常常在电影中对犯罪的过程有着十分精细的描写,而且无台词无配乐,只通过凌厉的镜头语言完成。

1964年[土京盗宝记]中的悬空盗宝

布莱恩·德·帕尔玛在拍摄[碟中谍]时,没有一味地跟风与当时其他大片一样采用眼花缭乱的拍摄方式,而是赋予了这部特工动作片强烈的写实感

这就需要提到导演另一个痴迷的对象:黑色电影。

黑色电影,实际上是上世纪40、50年代的一种风格相似的犯罪电影的归类。他们往往以侦探、犯罪为主题,具有冷酷而压抑的气氛,善恶不清的人物等等。

帕尔玛在[黑色大丽花]中有诸多致敬黑色电影的元素

帕尔玛导演在[碟中谍]里,也使用了黑色电影中相似的诸多元素,传承了黑色电影那种的冷峻又迷离的气质

例如电影前半段营造的雾蒙蒙的布拉格夜晚,就是典型的黑色电影中常用的场景和氛围。

[碟中谍]里布拉格朦胧的夜晚

而且,黑色电影对于犯罪,具有鲜明的写实主义倾向,通过真实性的还原犯罪过程,紧紧抓住观众的眼球。

在[碟中谍]里,帕尔玛同样地要求动作戏必须十分的真实,阿汤哥也坚持不用替身,不用特效,极致地还原动作戏的真实。

阿汤哥扒飞机从来不用替身不用特效

另外还有一点,即蛇蝎美人的设定,这既是黑色电影不可或缺的标志,也是帕尔玛导演始终坚持的一个重要元素。

蛇蝎美人,一定要美艳,而且要美的楚楚可怜,让人根本不忍心怀疑她的邪恶内心。

第一部[碟中谍]中,由艾曼纽·贝阿饰演的克莱尔,就是这样一个经典的人物,看上去极其动人、无辜,实际上却又暗藏杀机。

[碟中谍]中的艾曼纽·贝阿

而另一个蛇蝎美人,则是由优雅的瓦妮莎·雷德格瑞夫扮演的亦正亦邪的军火商麦斯。

[碟中谍]中的瓦妮莎·雷德格瑞夫

现代科技感,复古的情调

1996年,当[碟中谍]拍摄时,与原版电视剧恰好过去20年。这段时长恰好也相当于今天的[碟中谍6]与系列第一部相隔的距离。

虽然电影一直向我们展示了各式各样的新型科技,并且根据时代的变化不断地翻新。

但自始至终,这部谍战片都永远保持着一股十分古典的情调。

[碟中谍]里威力惊人的口香糖炸弹

包括今天的[碟中谍6],阿汤哥都像一个拼命三郎似的狂奔、飙车、跳伞、扒飞机,而且坚持不用替身,坚持实拍,而不是使用绿幕加特效的办法。

试问,如今还有几个电影人还会像阿汤哥一样用如此传统的方式拍电影。

[碟中谍6]中阿汤哥高空跳伞

正如22年前的帕尔玛导演,在90年代依然把电影拍摄的如同好莱坞黄金时期电影那种迷离、优雅的质感。

不得不说,帕尔玛导演是一位精于将古典主义的气质和当下电影的时代性结合的导演。

而这些各取所长又融会贯通的结果,则是造就了一部各方面都很优秀的经典电影。

[碟中谍]剧照

直至今天,[碟中谍6]中还有许多与第一部相对应的致敬。

例如大开眼界的黑科技、设置骗局获取关键信息、通过易容术诱骗内鬼暴露、内鬼长得太好看以至于你都不想怀疑(这不是剧透)等等。

还有一个有趣的彩蛋是凡妮莎·柯比饰演的白寡妇这个角色,其实设定上就是第一部[碟中谍]中黑白两道通吃的军火贩麦斯的女儿。

[碟中谍6]里美艳动人的白寡妇

相比007系列近几部一直在寻求突破和转型,[碟中谍]系列始终保留了早期间谍片那种最吸引人的气质。

整个故事也一直笼罩着一股阴抑的政治气氛。虽然冷战早已经结束。但情报人员依旧逃不开尔虞我诈、相互猜忌的生存环境。

而特工成员也不时地要面临着来自上级的怀疑和冷漠

[碟中谍]系列里伊森总是陷入被怀疑

虽然布莱恩·德·帕尔玛在第一部拍摄后就告别了该系列的制作,但当年他为这个系列打响的第一枪经典。

其影响持续至今。

[碟中谍]片场中的导演和阿汤哥

-

文: 姬俊雅牙

文章源自微信公众号:电影解毒

 短评

哇,原来那时候的阿汤哥那么傻的

3分钟前
  • 丁小丁
  • 力荐

VCD时代就看过,昨天和陪老婆重温了一遍DVD。现在看,节奏稍微慢了点,有些地方稍微有拖沓的感觉。剧情一般,硬伤也有不少,CIA总部那么好混进去啊,三个消防队员进去了半天也没有动静都没有个人过来打听一下。而且著名的一滴汗……从阿汤哥当时的姿势来看,断然是不可能伸手去接汗的。

4分钟前
  • 半日光辉
  • 还行

A / 不同的人物丝线和文本层次被交错重叠的叙事牢牢攥紧又时而弥散开来,像是一颗不断超强度舒张收缩的机械心脏。影像的巧局从摄影机外的屏幕挪移到摄影机中,又以边界模糊的形式通过摄影机被嵌入人物脑海,终而在列车高速行驶于幽深隧道时被截获。盛宴至此,帕尔马轻巧完成的仿佛只是《双子杀手》开头威尔史密斯那一枪,但“子弹”擦过的路径却无比华美而繁复曲折。(盗数据那场戏真的惊掉下巴!!!这难道不是太空科幻片吗!!!)(从水族馆餐厅、盗数据和火车三场爆炸戏来看,或许也是一部关于空间收缩和内部逃逸的作品。)

7分钟前
  • 寒枝雀静
  • 力荐

重看才感受到年轻时的阿汤哥有多特么的帅~那段经典配乐其实比电影还!提!神!

10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推荐

人生艰难,好不容易做个间谍还被自己上司暗算。这部片的中文译名不知道谁起得这么有才。阿汤哥也没有多帅气嘛~可能是他的敬业精神打动人心吧,潜入中情局里那场可见平衡术确实了得,说他特意在鞋子里放了很多硬币哈哈哈不知道是否真的管用。我反倒注意到《这个杀手不太冷》的男主让·雷诺,想知道他是怎么弄死那只老鼠的,又没有拍扁的迹象。。在火车上要用螺旋桨割阿汤哥的头那段确实够惊险刺激,最后螺旋桨叶子离阿汤哥喉咙只差十几厘米的地方停下这种巧合的主角永不死的桥段也真是有点夸张了,如果是直接扫过去血溅现场会显得更真实、更残酷、更过瘾了。当然那样也就没有后来的234567了。不过虽然现在有我也选择只看第一部,因为冰糖说只有第一部最值得看。

12分钟前
  • 焦糖爆爆D
  • 还行

1996,多辉煌的年代,那时电影的成色都那么厚实,胶片拍摄,色彩比起80年代,又已经开始艳丽起来,阿汤哥的青春容颜实在迷人。这样的经典,在今天第一次看,也是很迷人的。故事老套,但是系列却经久不衰,很多独有的特色桥段定式,以及每部都有一些出乎意料惊艳的巧妙设计,而且,在影院看到后面几部比如4和6,特别是6,都是越战越勇,更升级更高级。谍影重重没有几部,主角即被榨干,成龙也没办法一直拍警察故事,007更不止一个主角,但是只有阿汤哥做到了,系列片的不老神话,不愧是我最爱的电影NO.1香草天空的主角

16分钟前
  • Η²
  • 力荐

1996年的汤姆克鲁斯真是年轻美貌

18分钟前
  • Amberose
  • 力荐

那个黑哥是不是《低俗小说》里的那个

23分钟前
  • 一灯
  • 还行

如果你要抓一个叛徒,那你只需要随意指某个人为叛徒,为了证明他不是叛徒,他会找出真正的叛徒。音乐美死了!偷资料和火车打斗也美死了!真的很经典啊!96年,中情局特工也只能用3.5英寸盘复制资料弱爆了…雷诺大叔这次太肉脚了您不是职业的么您不能这样啊…

24分钟前
  • 微风拂面微微凉
  • 推荐

配乐经典无比,斗志和高科技比动作戏占据了更大的篇幅,为数不多动作的场面也做得不浮夸而有新意,悬念设置上稍微差了点,但德·帕尔马即便投身商业也不忘影迷本色,那种老派谍战片的味道棒极了;当然瓦妮莎·雷德格雷夫和琼·沃伊特这样的老戏精也是我所喜欢的。

26分钟前
  • 托尼·王大拿
  • 推荐

女主角的设定绝了,特工+上司的女人+老头的娇妻+新丧的寡妇+反派,还有什么能比这更性感!!

31分钟前
  • 王大根
  • 推荐

节奏太慢……剧情不够扣人心弦……感觉比4差多了,年轻时的阿汤哥倒是确实帅

32分钟前
  • 掉线
  • 还行

8.1;一部特工电影竟然搞那么多主观镜头

37分钟前
  • 冰山李
  • 力荐

看完碟中谍4再回头来看1,依旧认为1是最经典的一部。最后上飞机前和电脑高手一起喝啤酒的时候,以为挣脱束缚,背景隐隐传来王菲的《挣脱》。细节处理得令人叫绝!

38分钟前
  • 画下天籁
  • 力荐

看的时候,我一直想着,这电影好怪啊,演员的打扮、配乐、节奏、表演,都是四、五时年代好莱坞的感觉,如一开始的审讯场面,克鲁斯一群中计的戏(哪有这么失败的特工?)、结尾时列车员夸张的晕倒镜头······刚上网一查,原来是帕尔玛导演的,这才知道难怪如此······现在的好莱坞都是粗暴直露,但细节上极端追求写实,不会让观众刚到是看电影,而这部影片显然有太多毛边,你说不出来究竟不对在哪里,但有种味道在那·······帕尔玛继承经典传统还真是形神兼备,不过现代观众的口味不太能全然接受了吧?他的影片传达了上个时代的遗响

40分钟前
  • 飞刀员外
  • 推荐

音乐好听到爆炸 疯狂节奏一会张一会弛 搞得人欲罢不能 但是!最迷人的是!阿汤的颜 啊啊啊啊 啊啊啊啊啊啊啊啊 啊啊

43分钟前
  • 哪吒男
  • 力荐

7.3/10 中规中矩的,细节处理也不尽善尽美,不过Tom Cruise不愧是我小时候的性幻想对象呀!

44分钟前
  • tavico
  • 推荐

尽管有一些显而易见的漏洞,但凭着跌荡起伏的剧情、紧张刺激的气氛和悬念、精彩的配乐、出色的节奏控制与粉嫩的阿汤哥,仍值得一看。★★★☆

46分钟前
  • Q。
  • 还行

90年代的谍战片拍得这么老派,复古吗

48分钟前
  • 流空破刃
  • 还行

音乐经典啊,第49分钟让雷诺出现了。

53分钟前
  • Little Punk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