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不知她爱上了一个怎样的男子,他不知怎样的一个女子爱上他。
她爱的全心全意毫无保留,而她爱的勇敢决绝不留退路。
谁成全了谁的爱,谁赢过了谁。
坚强与倔强原来不是退让,而纤细和柔弱终究不是武器。
她细碎的长发飘舞,那个乖乖等待他归来的女子,至真至善,有多美好,就有多凄凉。
她无所畏惧,紧紧跟随,骄傲的骨骼,凛冽的目光。那个男人,无法面对,无法逃离。
红玫瑰。白百合。瞬间崩溃。一地惨烈。
无处安放,肆虐飘零。
没有人喜欢欺骗,没有人喜欢背叛。
没有人喜欢原谅,没有人喜欢悔恨。
没有人喜欢妥协,没有人喜欢放纵。
没有人喜欢若有似无,没有人喜欢暧昧不明。
没有人喜欢无尽的等,没有人喜欢漂泊不定。
他无法注视她慌乱的眼神,无法承受她急切的吻。
他背叛了她,背叛了自己。
他爱她,但他选择了抛弃。他娶了另一个女人。
谁还能够待她如此宠溺,谁还能够包容她无比娇嗔。
她清澈,静若止水,柔若无骨。她不适合他,她不能陪伴他游历西藏,体验云南,她只能等待着注定悲伤的终点。
他爱她,但他用残酷圈定了命。
爱情缓缓倾泻。青春白白流淌。时间愈久,愈加零落,愈加琐碎。
铭刻:
我亦不是冰冷。我亦不是无心。
我只是不曾安宁。过往。此刻。未知。
我害怕沉静中的湮灭,所以总是亲手将它焚毁。
我曾转头观察你吐出曼妙的烟圈,丝丝缕缕,幽幽怨怨,纠结萦回。
我曾凝视你随行的影,张狂,喧嚣,无迹可寻。
我们没有任何证据,所以无需祭奠。
我们一直一直,那么猝不及防,那么狠心相忘。
你可知道我在你怀中微微颤抖,默念你的名字。
你可知道我对我们相互依偎的园林,心生恐惧。
你可知道我每次与你对视,眼神摇摆,言辞闪烁。
恨比爱多,痛比恨深。
我要如何藏匿,我们无处安放的爱情。
http://ikily.yculblog.com/post.1692922.html在决定开始看这部电视剧之前,我也听了不少对它的批评,大体是说电视剧较小说做了许多改动,编剧很多时候违背了原书宗旨;而最后决定看,却是因为朋友的一篇评论——那篇评论让我觉得不管剧情如何发展,至少前八集中所描绘的青春的美好,都是那么真切动人。
关于江一燕的表演风格也略闻一些批评,不少朋友认为她在开始几集演得做作,故意端着拿着。我看了,却恰恰喜欢前两集她做作的劲儿。江演的是一位情窦初开无比清纯的女孩周蒙的初恋,而且周蒙自小家教甚严,被父亲视为珍宝,像明珠美玉一样照顾着保护着(关于父女情的部分一会儿下面会专门提到)。这样青涩的女孩子,在头一次遇见一见钟情的男子,头一次浅尝爱情甜美滋味的时候,能自然大方得起来吗?那些刻意的表演表现,那种在恋人面前故意说着貌似聪明的话,故意展露出自己最美好姿态的行为,难道不令人觉得温馨又傻得可爱吗?不同性格的女孩子对待爱情可能有不同的处理方式,但对周蒙那样的性格来说,在我看来,做作是多么真实的一种体现啊。
随着剧情的发展——恋爱中的人要相互磨合,学生毕业后要与身处的大社会磨合——那些只有青春才拥有的最纯真的美好在一点点解体,一点点被现实痛击得支离破碎。矛盾的中心人物是男主角李然。他的人生选择如果深挖,不管是否完全吻合人物的性格经历(因为很多时候我也觉得他有些奇怪),但至少在表象上都是按照故事本应有的主题方向行进着的。我并没有读过原著,无法得知编剧在后面矛盾发展的细节上究竟怎样偏离,但这并不是此剧的致命缺点。故事的大方向是把一种纯洁的美好毁灭给观众,不管用什么方式毁灭,先要令人信服的必须是这种美好的程度。此电视剧,至少在前八集,在建立这种美好的时候可以说是不遗余力的。除了画面色彩和取景这些显而易见的方面,最关键的是细节和表演。细节上,周蒙与李然的爱情发展每一个阶段都伴随了几乎俗套但又俗中存新的小温馨小烦恼小梦想。在这里引用朋友评论中的一个细节:
“还有让我心动的就是周蒙的乌龙告白了,他们虽然一起很久了,可是谁也没有承认,正式说过我们是恋人了。 导演很贼, 太贼了, 把所有这些可爱的小细节都给了周蒙,周蒙和李然说,别去我家,我爸说早恋是不对的,旷当, 话一出口就后悔了, 这不是就承认了吗。……”
这个“小”字,我认为也是表演成功的关键。江一燕与佟大为的表演都属于情到好处无需言语,眼角眉梢足够的那种。特别要提一句是佟大为,这个小眯眯眼的男子总让我想起来《过把瘾》时期的王志文:长得其实也说不上好看,可一动起来,一举手一投足就莫名的透出一种“酷”,甚至是“拽”的意味,用个时髦的词儿就叫“男人味”吧。不过江、佟二人,当然还有其他演员,在表演上的成功并不能完全归功于他们自身的悟性,导演的机智在许多细节上处处体现着。比如葛俊作为北漂在地铁站卖唱被戴妍偶然发现一节,没有对话,除了惊讶的表情,戴妍就那么走过去,开始与葛俊唱起同一首歌。没有煽情的背景音乐,没有琐碎的长镜头特写,唱了两三句就立刻切换到别的场景去了。也许电视剧导演与电影导演的功力还不能直接比较,但比起国内大部分电视剧不知所谓的长镜头加滥煽情的音乐与废话比起来,我必须要赞叹一下导演的魄力和对观众智商的尊重。
具有相当真实感的剧情,聪慧甚至狡猾的编剧,投入而不过分的表演与大刀阔斧的导演,综合在一起创造出了前八集中美好得让人心碎的纯洁、纯真,和属于所有人的对初恋最最美好的怀念。这样恰到好处的美好感觉,我只有在观看侯孝贤《最美的时光》第一部分时才有过。正是这种真实的美好,让观众无法不感同身受,无法不期待着这种美好被保护、被保留、被延续——因为在真实的生活中,我们每个人心里都有着一些这样那样关于美好被失落的遗憾吧。所以当这样的美好被无情粉碎的时候,那种心痛才是真切的,愤慨的,甚至是痛苦的。
剧情从第八集急转直下,美好与纯真遭遇社会,有的矛盾合理,有的就不大能自圆其说。戴妍与葛俊这条线下得笔墨少了,令人感觉“奇怪”的地方很多,有些甚至是为了与主线平行对照而平行对照,缺乏前后支撑。陈道明的表演前好后坏,尤其在向小宗交待自己去北京那里,康熙的口吻又出来了,就差说“朕”要如何如何了。
而关于杜晓彬这个人物,除了开始对她“卖身求荣”缺少交待而造成后面对李然的行为不能有力解释之外,性格前后非常一致。结尾处那个出版商给杜晓彬的一句“我爱你,不管用什么手段我要你知道我是爱你的”我认为挺精彩,这就是轮回啊——我现在明白作者为什么一直逃避对杜晓彬的道德判断了,原来都是为这一句在做着铺垫呢。
小宗这个人物是剧中最可爱的男人,几乎可以被称为现代活雷锋,还有他老婆,通情达理得近乎可怕。不知道书中是否提供足够的铺垫,剧中应该再深化一下他与周蒙家庭的关系,比如他曾经受周父恩惠等等,否则后面的行为有点无私得令人难以置信。
说到最后,不得不提一下作为青春偶像剧型,此剧的另一大亮点是父女情。一般的偶像剧,剧中人物只围绕着爱情打转,没有金钱困扰,也都没有父母,或者父母只在必要处才出现。当然本剧并未完全脱离这个套路,但周蒙与周父的深厚感情令人耳目一新。除了推动情结发展的必要之外(甚至还有增加陈道明戏份等原因),我觉得这是展现故事另一个大主题——轮回——的必要。从周校长到李然,尽管故事并没有交代周校长受过什么样的感情创伤,我们只知道他视周蒙为世间最美好最珍贵的财富,他爱她,他要保护她,作者甚至借戴妍之口说出“女儿是爸爸最后的情人”这样蕴含深意的话;可我们通过另一个男人李然的情感经历看到了关于父女情的一个完整的循环。李然带着四岁的女儿行走在祖国大地,发誓要用一辈子来呵护她,珍视她,要带着她实现自己没能实现的对美好的青春诺言。这样的情感与生活的轮回,就像照片中的西藏大地一样,因为美好,所以神圣。
电视剧主题曲:
http://music.mop.com/listen.jsp?mids=709172,
那个时候的江一燕好纯真,大为也还是小鲜肉,现实很残酷,青春很美好。
因为写给蒙蒙的话哭得稀沥哗啦的
”我爱李然为什么就没有人看得见!“ 杜晓彬的爱建立在极度的自私、占有、 欺骗 这个女人实在可恶至极!
男人一开始都喜欢蒙蒙这样的,然后又说承受不起这样纯净的爱,可笑又可悲。
周蒙这样的女孩是一旦打碎就再也不能修复的水晶,像初恋一样珍贵不可复得。她的爱慎重深沉,失恋了一辈子都缓不过神。她承受不了失去爱人,也没有人背负得起她的爱。
好姑娘蒙蒙。
喜欢大陆的偶像剧,不像台湾的那样虚幻,许多情节都是我们平常就能经历到的,感觉很亲切、很真实。这部《青春》和《奋斗》风格比较相近,但多了一点无奈,而陈道明的加盟也让这部剧集更能吸引我的注意~~
真是喜欢那时候的江一燕啊
一个女孩子可以那么普通又那么好看
拜托别再让一点也不帅的 佟大为演万人迷的帅哥角色了好吧?
用胶片拍的电视剧.
陈道明,江一燕...
周蒙最美的背影是在靠山屯奋力的蹬着自行车,回头张惶摔倒的那一刹那。他们最后的见面是在一棵大树旁,她对李然轻声说了句:“回不去了,我喜欢这儿。”那时,她的青春最终画上了残忍而完美的句号。
国产电视剧 能拍成这样 已经非常棒了.就镜头语言而言 这堪成中国最好的剧集.
“蒙蒙”
不由自主地爱上蒙蒙
大爷说了无数次:“李然,有姑娘来找你。。。”
最喜欢蒙蒙,久违了那种纯美的一尘不染的爱情。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有时女人比男人更耐不住寂寞。命运对蒙蒙太不公平了,她受到双重打击,她承受不起。
陈道明太好了
重听广播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