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氏骗局存在快100年了,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庞氏骗局成为融资的三种方式之一,各种包装庞氏骗局的技巧也应运而生,传销,FF造车,蛋壳都是典型的故事。庞氏骗局的受害者也包含了普通民众和资本机构,无论是谁,其初衷都是贪心和逐利。伯尼的骗局有很多的高明之处,比如他履历的背书,不夸张的回报率等,而在影片中只从他被儿子揭发后开始叙述,描写了他本人,家人面对的生活变化,而没有讲述他炮制骗局的经过,我认为是影片不够吸引人的原因。
作恶不难。无论是对连环杀人狂还是谎言大师来说,都一样。
相对无辜的人没法想象,老追着问:你晚上怎么睡得着觉?谎言大师本人自己也懵了:一想到这么多年我怎么瞒过来的,我自己都觉得...害怕。其实哪有那么玄乎:饿了就吃,困了就睡——哪怕你正枕在你受害者割下来的脑袋上,哪怕你把上千人包括自己害得家破人亡,一样睡得着——这是生理反应。人心叵测,却又简单至极:再大的罪行,再深的懊悔,也抵不过习惯成自然——这还是生理反应。
人自我解释的能力是无限的,记住这一点,任何人类能干得出的事儿你都不会吃惊了。
一、现在国内许多人投资人不是不知道风险,只是贪心,觉得自己不会那么倒霉,接了最后一棒。昧心钱该挣也得挣。
二、如果在中国,估计家属会继续过好日子,只不过低调一些。留几套房子就吃喝不愁了。查出了这么多贪官,也没听说谁的子女自杀了。
三、高手会安全逃离,比如让梦想窒息的那位。比如红通中未落网的那些人。
享受财富的时候,都觉得理所当然。出事了,一个个显得多脆弱,成了受害者了,还恨起了给他们“带来”财富的人,怎么觉得他们这么可恶呢?
是不是老头子太溺爱这些家人们了?
反而觉得最委屈的是老头子。
---------分割线---------
接下来的只是为了凑够140字而已。
还不够140个字,继续写。
感觉中间洗个茶具回来,对剧情都没有任何影响……一个那么牛逼的人,竟然被拍的这么无趣,也是没谁了。导演除了知道炫耀自己会拍电影之外,真的毫无建树
挺好看的,详细评论再另说吧,我家HBO这个卡。。。
麦道夫:他们没有那么正直,又不愿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三星半。HBO电视电影,请来《雨人》导演坐镇,非常忠于事实的翻拍,包括之后两个儿子的死都并非虚构。整体波澜不惊,对于骗局本身并没有过多着墨,反而是亲情戏占了很大篇幅,小儿子的那句“My dad is dead to me”大概是所有亲人心里共同的声音。德尼罗终于又正常发挥了一次。
麦道夫认罪都不认错
几百亿,庞氏,这片子除了噱头啥都没了。
挺好的题材和演员阵容,结果片子主题不明,这么有话题性和挖掘性的题材,几乎拍砸了,编导必须背锅
学过的case,然而看完这部冗长无比的片并没有对这个人理解更多,也许psychopath的定义就是无能与人类情感互通吧,这点上Bernie倒无疑非常符合。
6.5分。无疑,这并不是我想看的那部片子。我原本以为会是一部类似《骗中骗》或者《天才雷普利》那样充满机锋和智慧的电影,结果却是那么平铺直叙。当然,从故事的完整性上来看是还挺完整的,但还是缺乏高潮,太过无聊。 当然,德尼罗表现还是不错的。
没有偏重欺诈过程,而是着重笔墨描写麦道夫诈骗被揭发后给家人带来的影响,没想到两子都先他而去,难道这就是报应?其实看起来是很具有同情色彩的,不过联想实际情况,诈骗不造成直接人身伤害却可能使被欺诈人因巨额财产损失而失去家人甚至自杀。影片节奏不错,气氛也很灰色。大力推荐,告诫家人勿受骗
把这几年的HBO电影当【学习机会】:不太计较拍得怎么样,倒借由每部去补充和阅读对涉及到的话题的更多信息。所以像一个很好的“引子”--电影对家庭成员的刻画做得不错:经历了丧子之痛,切割一切的Ruth;思考自己是否被值得同情的兄弟俩。如果没有德尼罗,整个片子还会垮掉一半,无功无过。
型似做得极佳,商业艺术手法... 极其专业细致的。具体关注的是Madoff家庭内部的各种纠葛。4星推荐
我不是坏人,我只是利用了人性的贪婪,一张张照片和一个个故事放在你的面前,我不是坏人,我保护了我的家庭,妻离子亡,我不是坏人,我跟杀人犯不一样!不一样……吗?
如果只是将大多数人的钱,搜集到少数人的账户里,然后以这些钱进行投资或者其他事宜,当然还有维护运营的开支、管理层的高薪等等......对不起,这和银行有什么本质区别?哦! 前者没有存准金,和背书,会倒!后者,不会!
前纳斯达克主席伯纳德 麦道夫一手开创的价值650亿美元的庞氏骗局,最终的结果是150年的监禁和仅仅15亿美元的追款。想想中国国内的金融市场中还有多少徒子徒孙在翻云覆雨吧。。。
哇萨比抓马
妻离子散。乌合之众(政府监管缺失、媒体造神、人性贪婪)。
拍的相当无趣
带着伪纪录片味道的电视电影,剧本一般,如此传奇人物显着太无趣了
有点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