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影评
1 ) 这个男人来自地球
孤独的人最孤独的不是在自助餐厅吃饭上完厕所餐具被收走,而是他连个理解他的人都没有。
他的孤僻把不理解的人直接轰走,不给解释,就像《绝命毒师》那样,你要看什么凶杀色情暴力血腥的,要看什么帅哥美女滚床单的,可以,不过要按照我的节奏来,有没有我说的算,你不爽,滚吧,爷不是你们的菜。
才华不是你想有,想有就能有的,天才的出现往往付带着另一个身份——神经病。
逗笑所有人的人却从不开心,他看透世间,他洞悉人性,他只做自己,他不在乎你们笑不笑,你们却开怀大笑。
看着天才的金凯瑞在表演天才的安迪考夫曼,我不得不一次又一次想起一个笑话,说有一个喜剧演员世界闻名,他走到哪里那里就欢声笑语,一天,一个人去看心理医生,说,我想我有抑郁症了。医生说:去看看那个喜剧演员的表演吧,你会好起来的。他说,我就是那个喜剧演员。
还有一部饭制版的《你不是真正的快乐》,里面的人物是周星驰,周星驰一辈子最为人津津乐道的两部片子《大话西游》和《喜剧之王》,大话西游上映时票房惨败,赔得血本无归,而喜剧之王从里到外都没有一丝丝的喜剧在里面,完全是血泪。
也许喜剧就是用来讽刺这个世界最大的笑话吧,我们爱看喜剧,不是为了开心,而是为了嘲笑那个心中的讽刺。
而事实上,无论是一直被人投诉的安迪考夫曼,还是从未获得奥斯卡的金凯瑞,那些东西又如何呢?他们是看客,他们是身外之物,金凯瑞用《楚门的世界》《美丽心灵的永恒阳光》《月亮上的男人》证明了自己,他不是只会演喜剧,可是人们看不见,他们把头扭到另一边,金凯瑞说:我不是在表演喜剧,我是认真的。
人们却开怀大笑,笑着个人怎么会把认真演的如此搞笑。
这世界上满满的恶意,安迪回敬之,伤痕累累,在离开这世界的最后他说谢谢这宽容的世界,笑中带泪,也许这就是安迪留给这世界的美好吧。
2 ) 狂欢梦境与荒诞现实的交互融合
——评《月亮上的男人》场面调度 视听语言
这是一部极具游戏感与荒诞意味的一部传记片。以风格化的视听,结合怪诞的表现手法和叙述角度,引领观众来回游走在悲喜两种情绪之中,交织在梦境与现实之间,别出心裁地展现了喜剧演员安迪考夫曼短暂却传奇的一生,让人犹如经历了一场盛大的整蛊狂欢,冲击十足。
主角安迪在一个黑白色调,颗粒感质感十足的画面下出场了,他神经质地冲着镜头不知所云。在巧妙打破第四堵墙的同时也向观众发出了参与这狂欢的邀请函,无形中营造了一种压抑中带有诡异的古怪氛围。而在观众迷茫之时,他又随着背景音乐的节点反复拨动唱片机,录像中的字幕名单随着他的动作上下移动,这样风格化的处理大大拉进了观众与安迪的距离,也增强了影片的趣味性。在将近15秒的黑场过后,安迪的再次出现使观众的惊喜感得到了极大的满足,画面也从黑白转向彩色,在放映机视角的小框架构图下,昭告着这一场整蛊狂欢正式开始。
在这一场由安迪亲手编织的癫狂的梦境中,他首先是高高在上的指挥者,永远领先于影片中的观众。无论是和粗鄙狂躁的“恶棍”托尼携手在舞台整蛊观众,还是和大力士拳击手策划一场闹剧引起观众的愤怒,他都像一个事不关己的旁观者,掌控欣赏着观众们意料之中的反应。在拳击场摔跤的场景中,安迪的对手面容一个又一个叠化模糊,自然地推进了时间跨度,高密度剪辑点下粗鲁原始的打斗动作却搭配上优雅轻快的配乐,镜头也由低机位逐渐升高,最终定格于俯拍,营造了一种强烈的反差感和荒诞气息。此类实验性的蒙太奇运用,令多处戏剧性情节的有机串联,通过相似场景的再现,台词的重复,自然地转场,无一不让人印象深刻。
安迪是不可理喻的,亦是清醒的。他高高端坐于遥远的月亮,镁光灯如同月光一样打在他身上,多处关于舞台的拍摄,安迪作为主体,舞台以暗色幕布突出他的存在,亦是他的伪装和面具,是他与观众无法逾越的天然屏障,镜头在他与台下观众之间来回高频率的正反打,背景音是场景所带的自然原声,唱片机老久的英腔朗诵声交杂着台下观众不满的叫骂,将这个片段的荒诞诡异推向了顶峰,同时营造了一种高级而有嚼劲的质感。这样鲜明的反应对比更显得讽刺异常。他可以扮成拉特卡,猫王,甚至是伪装成脾气暴虐的托尼。却没有人真正了解真正的安迪究竟是什么模样,毋庸置疑,他是孤独的,也是不被理解的。
而在影片的后半部分,基调氛围由喜转悲,喜剧与恶作剧意味的幕布被毫不留情的扯下,将之下的荒诞与凄怆展现在观众的面前。安迪被查出癌症躺在病床上时,随着他主观视角的变化,只有一个医生手部动作的特写,全程没有出现医生的脸。镜头逐渐推进,原来所谓的救赎,也只是自欺欺人,下一幕即是安迪表情的特写——一个又哭又笑,极其复杂的神情,而四周画面一转,他只露出头部,被大红色被单所包围,形成了一个框架对称构图,此时,安迪心中的无措与茫然一览无余。原来他也只是一场狂欢梦境的参与者和牺牲品,而在这一刻,他也真正地从月亮上跌落,活在了他人的恶作剧中。
影片在结尾与开头形成了一个闭环,狂热与悲凉,梦境与现实,以一种恶作剧的狂欢派对的形式,将相对真实的安迪考夫曼展现在观众面前,这是观众真正所收获的。
3 ) 你若娱乐这世界,这世界也将以娱乐回报你
看完这部电影,突然想起了狼来了的故事。
放羊的小孩子一个接一个的恶作剧断送了大人们对他的信任与耐心,也最终断送了自己的性命。
很不幸地,安迪就是这样一个人。
在成名之前,为了能赢得在酒店表演的机会,他装口齿不清,他装猫王,他的目的很简单,只为搏君一笑,获取温饱。
然而,成名之后,他发现自己变得越来越有能量了,于是,一个想法也在他的脑海里萌生:他想要看跟观众们玩一玩,想要看看那些一直看他出丑的观众们出丑的样子。所以,他先试图让观众站起来看看电视是否出问题,接着又大闹现场、把观众们弄得不知所云,最后,他的狂妄达到顶峰,以与女性摔角的形式,获得了他想要的:全世界的唾骂与关注。
我记得以前在读书的时候,老师常常教我们演讲的秘诀:把观众当作傻子,一旦站在台上,就不要有任何惊慌与紧张,只需要想象着自己是对着一群傻子在说故事,不管有多荒谬,只要最终能把一个圈兜圆了就成。
然而,很多年后,我却发现,这句被我一直当作至理的名言,可笑地一塌糊涂。这世界,哪有这么多的傻子,更何况,三个臭皮匠,还顶个诸葛亮,一个人,纵然有异于常人的智慧,又怎能百分百保证自己的小伎俩能逃得过所有人的眼光。
在被玩弄、被激怒之初,人们还能抱着看新鲜的态度去看他不合逻辑,不符常理。然而,一次又一次地把观众当傻子,让观众们一再又再一地发现想看小丑的自己变成了被小丑玩弄的人之后,人们,已经开始对他失去了兴趣。
作为一个标准的中国观众,搞不懂他的美式幽默,却看到他声嘶力竭地在角斗台上举着话筒不断地使用挑衅的语句时,就觉得他已在玩火自焚。
这个世界对他而言就像是一场表演秀,没谁值得尊重。他觉得自己是为娱乐而生,就也顺带以为所有人都为娱乐而生,在这样的逻辑下,人人都是可以被娱弄的。可是他却忘了,他为娱乐而生是自己和选择和职业,而观众们,只想花钱看笑话,并不想“被”娱乐。
人人都希望自己是世界的重心,没人想要“被”。就连他自己,也曾极度反感被娱乐的日子,所以,面对满座想要看他演小丑的观众,他毅然地决定在短暂的敷衍之后,正儿八经地念一念《了不起的盖茨比》。
如果你本来想去看郭纲德说相声,他却正字腔圆地开始了长达数小时的新闻连播。你会不会气急败坏、会不会忿忿离场?
唯一一次他想展示自我的机会被观众搞砸了,更确切点,是被人戏不分的自己搞砸的。当他念完最后一页时,无奈的掌声以及寂寥的人影,深深地刺激了他,也使他走上了一条“不疯狂不成魔”的道路。
“当人微笑时,世界爱了他;当他大笑时,世界便怕了他。”
当他的疯狂达到顶峰时,人们对他的热爱早已变成厌恶,他在角斗台上的每一句发言,都引来嘘声不断。
没有人会吃自己厌恶的食物,也没有人会想要看到自己厌恶的人不断出演恶作剧,所以,在电视台去与留的投票中,大部分投了反对票。
世事就是这么地冷漠残酷又因果分明。
他种下娱乐世界的种子,于是,这世界便开出娱乐的花来包裹他。
正当壮年、身体健康、不吸烟的他,居然莫名奇妙得了肺癌,以致于连家人都觉得这不过又是一次娱乐。
跑到菲律宾,想要获得神迹,却发现自己再一次“被”娱乐。
影片的后半断,陡然的宁静与黑色幽默,让人有了思考的空间,烟花之后,黑夜会显得格外重;喧闹过后,安静也显得格外沉。
安迪喋喋不休的语句刚变缓,自己脑子里面的绕舌就冒了出来:
“你若娱乐这世界,这世界也将以娱乐回报你”
最后影片里,安迪曾分饰的角色——托尼•克里夫一年后再次登上了舞台,难道安迪之又是一次被娱乐?满脑质疑的回到家,迫不及待地想要知道安迪是真死还是假死。却搜出了一大堆后人加在他身上耀眼的荣光:好莱坞喜剧泰斗、70年代以后美国最著名的喜剧演员、一个真正的表演艺术家,一个角力运动家,一个喜剧演员,一个民谣歌手……
但,人若已亡,就算给他整个月亮,又能怎样?
4 ) 重新认识Jim Carrey
Jim Carrey 是个非常棒非常棒的演员!!!
我一定要在最开始表达我对他的赞叹。因为,在看这部电影的过程中,我有几度想放弃,因为安迪考夫曼的表演方式我真的不能完全理解,但是当我再坚持一会,就又会被他吸引,具体是什么,我不清楚,只是想看下去。
最近我越来越喜欢,不在看电影之前对内容、背景了解得太多,尤其是千万不要知道结局,因为电影应该是为那些对他一无所知的人准备的,只有这样的反馈,才是最真实的。
这是一部传记式的电影,讲述的是美国喜剧演员安迪考夫曼的一生,他被认为是50-80年代最具创意、最标新立异、像谜一般的艺人。考夫曼善於带动观众的情绪, 观众的喜怒哀乐全系於他的表演上。不管是带观众去喝牛奶吃饼乾,或跟女性比角力, 他创造了一种既独特又真实的表演方式,有时连他的好友都分辨不出哪些是真的,哪些是假的。 评论对他的看法不一,有人说他是个、怀疑论者,是非正统的禅学信仰者,也有人认为他是达达主义式的喜剧演,员第一个真正的表演艺术家。考夫曼却喜欢把自己定位在"一个唱歌跳舞的人"。因此对他最贴切的描述是"一个真正的表演艺术家,一个角力运运动家,一个喜剧演员,猫王, 一个民谣歌手,或者是像汤尼克里夫顿,拉斯维加斯着名的驻唱歌手"。
上面这些话都是我看完之后搜集来的对他的评价。下面的话是我的感受。
当一个人真正把自己的生活与梦想结合在一起的时候,他的行为可能并不会被大多数人接受。毕竟,大部分人都是循规蹈矩的生活,偶尔生活无聊了,就找些有意思的事情来笑笑,开心一下。但是,总有人,他仿佛生来的使命,又或者是上帝在他的身上上了发条一样,他总是要不断的制造效果,开发一切他认为有意思的事情,表演出来。是为了让更多的人体会这种快感,还是从人们本能的反应中得到满足,可能他自己也不是很清楚。
有人总说,喜剧演员通常就是个小丑,靠出卖滑稽或者自己的惨状来娱乐观众。可是,看过了这部电影,我却觉得,看喜剧的观众才是彻彻底底的小丑,他们随着演员的安排而笑,完全按照演员的步调来走,被人耍得团团转还开心得不得了。安迪是个疯狂的人,他是个让人分不清表演与真实的人。他做表演,大家以为是真的,他讲真话,却被认为是在表演。他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从不同的角度来说,应该会有不同的心酸吧!
其实在看到多半部分的时候,并没有什么特别,只觉得Jim Carrey演的这个安迪是个疯狂搞笑的演员,他的一切就是怎样看起来funny,为了达到目标,他可以不顾别人的反对与客观的压力,一意孤行。但是,天才总会遇到某种困难,而他的困难就是上帝要提前把他的生命收回去,在那一刻,他很真诚的向观众倾诉,却另人分辨不出来到底是什么。
我不同意说安迪考夫曼总是个总在跟观众开玩笑,甚至也开自己玩笑的人。他活得很认真,很诚恳。影片在最后,他癌证晚期,到菲律宾去找“神医”治病,却发现原来“神医”看似离奇玄妙的医术竟然也只是个小把戏的时候,他笑了。他好象发现了另外的乐趣。
其实生活可以被理解得很简单,就是一个把戏接着另一个把戏,就看你怎样看它。非要严肃的给自己规定个一二三四,再来生活,也一样是活在别人的小把戏中。可惜偏偏大部分的人没有看透,所以才需要喜剧演员来表演,让其他人得以看到部分。帅哥、美女很多很多,而真正的喜剧演员就那么两三个,因为,不是所有的人都有天分到去领悟出生活的真谛。
Jim Carrey以前的电影,我并没有特别喜欢。著名的《变相怪杰》只是一部哗众取宠的纯粹搞笑片。其实,他,还有香港的周星驰,肯定也包括很多很多靠喜剧成名的人,他们都很认真的看待生活,看待表演,总是尽力的在表演中表现内心的真诚,都是很有深度的演员。因为,毕竟,最难演的戏剧就是喜剧。
5 ) 笑话
我有一个同学,后来成了我的同事。她的扣扣空间名字叫做《月亮上的德芙》。后来她用心工作,有房有车有孩子。后来她在微博里发牢骚说她得到了房子车子事业,却失去了爱情。
我有一个微博,我关注那些我想关注的人,可是我从来不说话,在他们的被关注列表中,我是沉默是冗余是不存在的空气。
我喜欢奇奇怪怪的名目,我不喜欢沉闷到死的格调,不喜欢学院派们一眼一板的走位,分毫不差的镜头和色彩,严谨到拘束的表演,和有意心身但又过于沉重的话题。
后来我看了一部电影,名字叫做《月亮上的男人》。我看到金凯瑞夸张的面目,我以为又是一部《阿呆和阿瓜》。我以为接下来又是放肆热烈的青春,洒脱自我的时光,没皮没脸一笑而过的一个半小时。后来我发现我猜中了开头,却猜不中那个结局。
我以为漠然的态度是永远地抽离事外,可是那个过度表演的凯瑞先森告诉我说,真正的漠然是完全地投入,纯粹的疯癫。不单要认识到人生不过是场玩笑,更要用力地参与到玩笑里来,还要活得比别人更像一个玩笑。
我觉得安迪先森最适合活在我朝的晋代,嗑药,写词,放浪形骸,还有一包人给你捧臭脚,脚越臭捧得越开心越卖力。或者也可以穿越《唐伯虎点秋香》里,神马“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别人看不穿”要是从凯瑞同学嘴里念叨出来,那效果绝壁的离间绝壁的后现代绝壁的有味道。
最后我要灰常第十放映室地总结一句:夸张的表演和荒谬的情节使演员和所扮演的角色之间形成一种疏离感,这种疏离感带来的是观众超越电影情节,寻求表演背后的深意。喜剧大师们带给我们的不只是一出出人间的悲喜,更是一次次人性的升华。
我的吐槽到此结束,我觉得,此处应该有掌声。
6 ) 无限解读的男人
安迪•考夫曼,一个被无限解读的人。
孩提时候,热衷于对着墙壁表演,无须观众,自娱自乐,表演是出自于内在的需要,自我释放的途径,一种与生俱来的痴迷。
初期,在饭馆表演略有互动性的弹唱节目,陈旧枯燥,令人生厌。
受挫后改进,以一个呆滞、紧张、不知所措的小丑角色出现在舞台上,先是表现得极度糟糕,然后惟妙惟肖地模仿猫王,引起观众的极大兴趣,最后又恢复到那个小丑面貌。中间的转换、对比,让观众既有惊喜,又忍俊不禁。通过这样的方式,安迪获得观众的认同。
开始的时候,安迪可能对观众的反应还是很满意的,但关键不在这里,而应该是他觉得这样的表演方式很有创意,很funny。但观众却不是这样理解的,他们只对他滑稽、可笑的表情、腔调感兴趣。观众停留在表面的娱乐性上。安迪的渴求远远不只这些,不局限在方寸舞台之上,与其说他是一位喜剧演员,不如说是事件的策划者和制造者。
当观众的理解水平达不到演员的要求时,就如同一个伟大的作家找不到独具慧眼的读者。所以,安迪厌倦了“星期六晚直播”节目——尽管观众们对这个节目狂热地喜爱,而醉心于一些令人匪夷所思的事情上。对他来说,乐趣并不在于表演本身,而在于一些“意外”的巧妙安排上。汤尼•克利夫顿的出现、对鲍勃的粗暴恶搞、电视转播换面的故障效果、混合摔跤比赛等,每当有这样的想法和创意产生的时候都让他激动不已。这些事件有一个共同点:都引起了观众的错误判断,从而产生不同的反面情绪。尽管观众在这些节目中获得的不是欢乐,但他们似乎还是很乐意集中在表演现场,一起愤怒、不满和鄙夷。对于这样的反应,安迪似乎很陶醉,他觉得很funny。
那么,安迪•考夫曼的意义在哪里呢?传统对他的评价都将其定性为天才喜剧演员,但奇怪的是在电影中,考夫曼对此强调他不会表演喜剧,不会说笑。对于这个辩解,可以有两种理解:第一,是一种隐喻的说法,以强调他的喜剧不同于一般的喜剧,而是更有深意;第二,他内心中确实不是以喜剧演员来定位自己的,他只是一个表演唱歌和跳舞的。
安迪•考夫曼,一个难以捉摸、难以评说的人。你可以说他是一个表演天才,也可以说他是一个彻头彻尾的疯子;你可以说他是一个充满创新意识的达达主义艺术家,也可以说他是一个只懂得自娱自乐的恶棍;你可以说他是一个出色的喜剧演员,也可以说他注定是个悲剧角色。
我完全了解……但是我不了解他为什么还不是影帝…
感觉有点讽刺意义啊
我曾在新东方面试上表演猫王~当时就是跟学的他那段~很成功~2012.6.4经过近两周中午午餐时间最后看完。片子很好,很喜欢这个敢玩的人,他用自己来玩玩了他周围的世界。好几处都很感动,但眼泪始终流不下来,很奇怪。结尾用电影使这部传记有了超现实的色彩,挺巧妙的。演员就应该有另外的人生呀。
应需要把电影和真实事件脱离开来,电影完全可以看作是导演对一个“喜剧明星”的自反书写,将之融入好莱坞、综艺节目、脱口秀乃至舞台演出的形式中,一场场如同行为艺术的演出,观众根本无法用常规的观看直觉来看待这些演出,无法分清到底哪些是表演哪些是真实。导演也如同考夫曼一样,让我们在电影面前失去了探究真相的勇气,因为是真是假根本无从分辨,或者说这也无关紧要,重要的是在我们面对这些谄媚的、精心操控、设计的,刻意的虚假的演出中间离出来,打破那些陈规惯例的形式,用偶然性、模糊性、自反性来刷新被主导的观念形式,这本身就是一次行为艺术。
看得我好痛苦/这就是那种不是给1分就是给10分的电影
tbh, i dont get this movie... its attractive, but when its done, i aint know nothing at all...
美式笑点没GET到,但金凯瑞演技很赞
本片获2000年柏林国际电影节最佳导演银熊奖,金球奖最佳男演员奖
人的一生都是假象,甚至这个人给人们的感觉只是个幻像。
狼来了的故事告诉我们谎话只能说三遍。
电影不错。Dylan Moran的Black Books,John Cleese的Fawlty Towers,Jim Carrey的Andy Kaufman,英美这类用力过猛的喜剧效果真心不是我的菜。
演技真的超棒了
蛮久以前看过的,剧情有点忘了。但是演的很不错
很好看啊,剧情有深意
没太懂这里的幽默
是他太疯癫,还是世人看不穿。
演技有点让人害怕,太棒了!
喜剧其实是一种判断,每一个笑话都是一种判断,你必须去判断它。演戏则不然,演戏是一种体会,是一种情绪的表达。
这种不是一分就是十分的电影,评的好辛苦
说个笑话纪念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