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安装高清版[一起看]电影APP
是我永远会偏爱的题材。
整体来看像学生作业 零碎的场景一幕幕拼成,讲述绝症少女在生命最后的时光里爱上了毒贩青年。
“你的头发就像手镯一样”
“什么??”
“在阳光下 就像手镯一样”
和这段初遇的台词一样,影调非常小清新,简直像滨田英明拍的照片。在明亮的彩色画面里,每个人都在孤注一掷地开心,死亡的忧伤却像地下水一样埋藏在底层,随着进度条缓缓流动。
导演真的太细腻了,温柔的心理医生父亲治愈不了自己的忧郁,活泼的母亲深陷愧疚之中,印象最深是他们看女儿跳舞时眼含泪水的笑容,看完这部电影突然就更理解了自己的父母。
有两幕封神的都和音乐有关!
1.乖女孩和小混混一起去派对 乖女孩抹上口红,本来以为会是吵闹的群魔乱舞,结果被拍得像巧克力蛋糕一样甜蜜,碎落的星光,梦幻的钢琴声,小心翼翼的节拍,人多的派对在那一分钟像是世界上最安静的地方,安静得能听见彼此的心事 "I love this."
2.女主在家庭聚会上坚持和妈妈合奏,这么多年女儿也隐隐然知道妈妈的心病吧,妈妈弹钢琴真好听,要一直弹下去。
结尾泪目qaq "爸 成为天空的一部分 我会很开心的"
btw同类型的《厄尔》《终点到达》和小红花我也好喜欢 下一部性转一下吧 想看病弱男主和边缘少女!
你只有一次初恋。
而且,它总是不曾预告就突如其来,不任你挑挑捡捡。
初恋总是错的——很难一上来就搞对;
初恋总是可以犯错的——没人指望你一上来就搞对。
可在电影《乳牙》中,少女米拉正值豆蔻年华就得了绝症。她只有一次机会品尝爱情这杯甜蜜的鸩酒。
这场初恋,也是她的“末恋”。
而给她斟上这杯酒的,是比她大一头的问题少年摩西。
影片一开始,当“爱情”靠近的时候,米拉在火车站台上真的是被“撞了一下腰”。
这个中产阶级乖囡,岁月静好的生活里不是钢琴课就是琢磨找个舞会男伴,却突然对既野又怪的摩西中了邪。
而初次见面,摩西就跟她借钱——这可不像是浪漫的好兆头。
是“爱情”把她引向了这个神风特工队般自毁的小滑头,还是因为他的未来并不比她更灿烂,才彼此惺惺相惜?
其实,米拉并不傻。
她只是想为了一个人“犯傻”。
她身上既有气若游丝的脆弱,也有青少年飞蛾扑火般对当下的渴望——要在时间的尽头前增加此在的分量。
作为关于绝症的电影,这部片子就特别在,不但没透露具体病症、一个镜头都没给医生和医院,并且一口回绝了遗愿清单(bucket-list)、及时行乐(carpe diem)那一套得了绝症要走的流程,从而也升华了米拉乃至这一家子处境的意义。
不是她给想要体验的东西列一份清单、在前面打打勾,而是灵魂出窍般的欲望洪流裹挟了她,即便随之而来的还有成年世界的心碎。
为了表现米拉在儿童时期和成年时期之间的挣扎,导演香农·墨菲(Shannon Murphy)巧妙地跳转于世界本来的样子和米拉想要的世界:
从张牙舞爪的明艳荧光,少女日记般多彩的章节标题,到后院游泳池水的绿松石色,再到床头灯点亮的温暖的橘色皮肤......
从灵魂乐、电子乐到低低泣语的古典弦乐......
不管是经历过青春期阵痛、需要空间喘息的人,还是试图保护女儿不被混乱的世界和自己拖累的父母,拔乳牙的痛苦都是没齿难忘的。
这个家庭危机的所有参与者,其实要比他们愿意承认的更像彼此。
喜怒无常、一会儿一个主意的摩西,有时候看起来就像米拉淘气的影子。
而米拉的父母也跟她一样忧郁:
一登场就是在父亲的书房做爱;枪没打响,就草草收场。
之后荡开一笔,讲了父亲笨拙地接近怀孕的女邻居,直到第三次才得手,却又像触了电似地逃走,揭示了他体内郁积的能量。
唯一维系着他们婚姻的薄弱纽带,就是他们即将失去的米拉。
这部片由编剧丽塔·卡尔内贾斯(Rita Kalnejais)改编自自己的舞台剧剧本,看似时刻处在失控边缘,实际上结构很精巧。
一开始,影片描绘了米拉的澳洲中产阶级一家濒临崩溃,还让我以为是一部“澳洲丽人”(类似《美国丽人》)。
后来才发现这是部悲喜剧(tragicomedy),每一刻都既轻又重,既幽默又痛苦。
米拉去世这一场处理得尤其高明:乍一看以为模仿《巴黎野玫瑰》(37°2 le matin),其实是假高潮。
甚至在米拉死后的最后一幕,也是在对美好回忆的闪回——或者是幻想中,归于云淡风轻。
〈Babyteeth〉译为《乳牙》,已知自己很快要离开这个世界的Milla偶然认识了游离于世界主流部分的Moses,Milla强烈的留恋和Moses柔韧的随性制造了彼此之间的吸引,也沉下了片刻人生的平静。
Milla最后的时光本来是要像每个普通中学生一样度过的,只是别人可以用期待所谓的“未来会更好”去抵御当下的无聊,而她却已经没有了未来。想要更多地探索世界,认识自己成了这一段时间Milla的人生主题,而Moses是那个引路人。
他们在光怪陆离的城市里奔跑、神游,在庭院里说一些好像也没什么意义的话,他们可以做一切他们想做的事,说一切想要说的话。直到最后Milla快要离开,她累了。
大家认为在最后的最后,Milla应当更多地关注于自身还想做什么还想说什么,还想留下什么,而Milla呢,她从父亲手里拿过相机,学会了拍照,将镜头转向了这个世界留下的他人,而她将会回归到自然,不留下任何痕迹。
她将轻盈地离去,不再将目光投向那个执着的自我,而她也只是悄悄地看了一眼那些爱的人。
导演香农·墨菲,澳大利亚人,电影《乳牙》是她的处女座,获威尼斯电影节金狮提名。
文艺电影之所以显得沉闷,一部分原因是难以理解每场戏的目的。而这也正是观影乐趣所在,我们盲人摸象一般把所窥见的元素收集,拼出完整的人物,揣测他们所处环境,由人物的内心出发,原本意义模糊的每一场戏都显得动机充足。由此感慨导演所构建情节的精妙,这个思考的过程让我们串联起人物、环境、事件,也让我们更以小见大,看到影片背后所蕴藏的情绪。
·开场
电影的开场,一颗乳牙在水杯中缓缓下落,结合配乐的衬托,整个过程轻柔缓慢。待到坠落杯底时,焦距缓慢对齐。出片名:乳牙。
此时我们并无法解读其中的镜头语言,待到观影结束之后才发现,这段将要被忘记的画面,竟是对整个影片的总结。
第一场,女主米拉背对着镜头,近景,城铁呼啸而过。接着是对米拉的大特写,周围出现聊天的声音,整体环境氛围嘈杂。米拉一直在不断的深呼吸,穿同样校服的几个女生站在远处自顾闲聊,手持的镜头微微摇晃。
我们随着镜头一起与米拉关注着自身状态时,男主莫斯突然间冲入镜头,而前方是飞驰而来的城铁,莫斯险些被卷入。突如其来的危险让我们心脏砰的跳动。米拉看着莫斯的背影,他在城铁前张开双臂。当莫斯回过身时,我们看到他对眼前的危险是不屑一顾的,他红着的眼睛,怪异的发型和邋遢的穿着,都让人难以生出好的印象。
上了城铁的同学喊了几声米拉,米拉如吓呆了一般,并没有上车。直至车门关闭,但同学并没有表示多余的关心。
莫斯蹲在地上,夸赞米拉的头发像手镯一般,还自我介绍自己剃的头发。穿戴整齐的米拉与小混混莫斯并不是一个世界的人。面对这样不速之客的搭讪,米拉却伸手摸了摸他的头发。当米拉突然流出鼻血时,莫斯以越界的方式把米拉仰头放倒在地,用自己的衬衫帮米拉止血。
莫斯向米拉借钱,我们心中所想的是,果然小混混是有目的的。米拉却出乎意料的愿意把50元给他,不过有一个要求。接着,切到毫无相关性的第二场。
作为第一场戏,大部分电影常会用比较吸引眼球的场面来让观众提起兴趣,功能上要介绍主要人物和即将发生的电影主题。在本片的第一场发生了几个事件,米拉被撞,未上车,流鼻血,摸头发,借钱。相关人物所体现的状态却是让人摸不着头脑,甚至看不出这场戏的意义所在。
当我看完整个影片再来回想时,才发现不仅这场戏是必要的,甚至其中所有镜头,动作,对白,都没有被浪费。
米拉身患癌症,背对着镜头说明她不想与人交流。她深呼吸,调整自身状态,原因是身体状态差,甚至会莫名流出鼻血。同学与她疏远,对她没有上城铁的异常情况没有过多关心,代表着她与整体环境的疏离。
她看到莫斯面对飞驰过的危险而不屑一顾时,是震惊的,是羡慕的。莫斯称赞她绑着红发绳的头发像手镯一样,她是开心的。她也愿意去摸小混混莫斯的头发,是因为她知道,她马上要化疗,被剃成秃头。莫斯愿意脱下衣服帮她止住鼻血,跟她说看看天就好。这些都是米拉之后爱上莫斯的原因。
·人物
片中所出现的主要人物用很巧妙的方式交代了他们的困境。莫斯回到家中,母亲的第一反应是护住小儿子并报警。
米拉的妈妈在服用百忧解与赞安诺,药吃多了,嘴里被咬出血也不自知。这药属于抗焦虑抑郁的药物,服用超过四星期不可贸然停药。
新搬来的怀孕的女邻居一直在找狗,聒噪又重复的找狗。她需要独自搬家,不难去想,她那从未出现的丈夫在哪里,搬家之前经历了什么。不禁又原谅了她,看来她真的需要这条狗的陪伴。
恰好这条狗也叫亨瑞,与女主的爸爸同样的名字,而亨瑞的生活也的确如此狼狈。
·乳牙
你能不能把这个枕头按在我脸上,米拉问摩斯。如果我的身体开始用力,或者感觉我改变主意了,你就再用力一些。那是身体的本能,本能的抗争。不要半途而废,等我的腿放下,脊柱软了,你就可以把枕头拿开了。
这一夜,寻死后,乳牙脱落被米拉扔入水杯。他们做爱了。凌晨四时,米拉独自起床,看了看熟睡的父母。走到门庭,镜头随着她的视线向上摇动,树上的鸟儿鸣叫,枝丫间透出淡蓝色的天空。
天色大亮,摩斯与米拉在床上抱着熟睡,头抵着头。随后摩斯独自走出卧室。妈妈向摩斯询问米拉睡的怎么样。对于她六周来的第一次睡觉没有要吗啡,妈妈感到很开心。妈妈带着早餐饼干去到卧室。再出来时,镜头透过父亲亨瑞抖动的肩膀,看到哭泣的米拉妈妈。
摩斯说,她已经死了。
米拉选择直面死亡的时候,乳牙脱落,完成了她的成长。随后,她拥有了完满的爱情。长大与死亡发生在同一天,让我们看到生命如此顽强又如此脆弱,生活如此不堪又如此美好。
米拉最后说,爸爸,成为天空的一部分,我会很开心的。
让我们再回到影片的开场,一颗乳牙缓缓的轻柔的在水杯中下沉,模糊的焦点直至触底才清晰。
米拉的人生也是如此。
电影乳牙是澳大利亚女导演香农·墨菲的首次执导的影片,改编自剧作家丽塔•卡内贾伊斯(Rita Kalnejais)2012年的同名舞台剧《 Babyteeth》。这是一部反应生活中不幸突然降临,陷入危机的家庭如何应对的影片。
女孩米拉是一位高中生,身患癌症,剩余不到一年的生命,男孩摩西是无业游民。在等待乘坐回家火车的站台上,这位15岁的女孩和23岁的摩西发生联系,前者还突然流了鼻血,摩西用自己的T恤帮她止血,随后向她借50澳元,并答应用给米拉理发偿还。 摩西用给贵宾犬理发的剪刀给米拉理了头发,并跟着米拉回了家。米拉的精神病学家爸爸及前古典钢琴家安娜妈妈一时慌乱,他们无法接受曾经受到过度保护的女儿这么叛逆。“那个男孩有问题”妈妈告诉女儿米拉,并要求摩西离开,“我也是”米拉回复她的妈妈。
电影乳牙反映了家庭中不幸降临,每个人都在小心翼翼的应对,药物依赖的母亲,不知所措的父亲,叛逆的初恋以及混入其中的孕妇邻居。米拉和摩西明显是两个社会阶层。拥有后花园和游泳池的米拉属于中产富裕阶层,而无工作无家可归的摩西属于低层人民。本来毫无交集的两个人,因为米拉的病情走在一起。
米拉和摩西的对话:你喜欢我吗?“明显”“但是你是真的喜欢我吗”“我不想伤害你”“那就不要喜欢我”
沮丧和痛苦的米拉最终离开了这个世界,她周围的人都不想伤害她。都在竭尽全力的保护她。我想她应该是快乐的吧。在临终前脱落了最后一刻乳牙,体验了初恋和爱。 唯爱和小众电影不可辜负——ご公衆號ご:凉心评。
(文中图片来源 网络 ,侵删。)
本文版权归作者 凉心评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它有个同名香水,来自芦丹氏。他们对“乳牙”的理解都是对的,只不过叙事角度相反。芦丹氏选择先是醛味再而奶味,表达了年幼生命初露生命野性,但却柔弱稚嫩;电影描述的是一个孱弱少女身患绝症,虽然她性格乖僻,但她在爱情面前有很真实、纯洁。生命之烛燃烧越到后头,他们生命的张力就越强,一如醛的锐利明快。二者对乳牙的诠释相反,但又殊途同归,由此特地感慨一下
结尾的海浪,犹如故事归于平静,Milla生命之火燃尽后的余香袅袅飘散。生活终归平淡,奈何生命是如此温柔,陪伴时的温存,冲突时的锋利。你在灿烂之时长出乳牙,而在离开时留下它。
点击Milla头像,观看她的20条IG Story.
感觉评委(至少是主席)会非常喜欢,至少最佳处女作锁定。节奏和情感都把握得非常好,也是生活细处,悲喜二元交叠。澳大利亚包容的社会环境让人很是怀念。催泪的部分做得从容不迫,疯狂的部分做得收放有度。
土澳残酷青春。开篇的街景校服火车广播都让我感到非常亲切,感觉就像是发生在悉尼哪个区的故事,加一星亲切分。用小清新的口吻讲述沉重话题,配乐选的歌都挺棒
这是我看过的最好的关于dying kid的电影电影画面好美。这个导演很棒哎女生十五六岁的时候很难抗拒bad boy女主义无反顾去爱一个人,好勇敢
澳大利亚电影,患绝症少女之“成人礼”。导演处女作,不错了。
#3rd PYIFF# 首映。2019威尼斯最佳新演员奖。片子观感还算好,有些小桥段拍得真不错。虽说矫情但是矫情还不是最致命的,舞台剧化太严重了,但是女主角怎么看都不是个重病的姑娘该有的状态(化妆的锅还是舞台剧感的锅?),而且这个片子那么圣丹斯标配为啥没去圣丹斯也挺奇怪的……
爱与生命。
超带感的配乐和糖果色的摄影太有灵性了,演员也是。鲜花最后的鲜艳,在她眼神的汪洋里,如同拍到海滩的浮沫一般。而那个痞萌的大男孩,把一次次的漫不经心,堆砌得情深义重。父母用焦虑来开明,又被开明稀释了焦虑。每个人都在等一个豁口,这豁口每每要俗套,又都轻轻拐了个角。小标题仿佛隔出了闪闪发光的少女日记,翻开,连疼痛都可以是粉粉的。落幕时,听到有人在海浪声中啜泣。@平遥
#VIFF 同时轻盈和沉重,反讽和真诚。向死而生的(反)成长电影。(第一部看哭的片,但要是没哭应该会更好)
打动我的一点是,创作者用非常轻巧、稚拙的方式,像讲一个童话那般,讲述这个涉及残酷的成长、生死的生命主题,这种风格上的轻与故事上的重所造成的对比,呈现出强烈的悲剧张力。这个处女作成功展现了澳洲普通家庭的内在截面,导演表现出的掌控力比一些老导演还要稳定。但也仅此而已。
一路看着女主角很面熟,查了下原来是《利器》里的那位小女儿……整体上算是用《伯德小姐》的方式拍《星运里的错》?碎片化的片段组成了一个最后让人发昏的故事。总体而言观感还是挺好的,刚好跟女主角穿了同一种颜色的T恤,最后也成功被煽到。不过回味起来倒是真的没有什么亮眼的镜头设计,暂时算是私心喜欢的今年平遥第三名~(🎈没看到还是有点可惜)
高级且做作,可以共情但难有共鸣。
PYIFF43,原来是《星运里的错》,这类青少年电影的俗套题材能拍成这样,这位新导演还是很可以的,绝症题材处理的这么轻盈,色彩和情绪都掌控的可圈可点,后半部分更是越来越好,作为处女作已经相当厉害了。
土澳洲电影三板斧:好演员、小清新、Dysfunctional family
超喜欢🙆🏻♀️各种配乐超级棒!“you birds really crazy”死神无声的低语,死前你欢笑的海滩。我们自荷尔蒙、鼻血、脏衬衫、酒精和吗啡开始的爱情,我们到小提琴、天空、红眼眶、香烟和做爱结束的爱情。无关孤独和忠诚,无关承诺与婚姻,只在夏天热烈。我扑火的热情我亲爱的我只想触碰你,而后对未来再无所求。获得成长那天,乳牙掉落,最后一面留给你,闭上双眼前,仍担心你无人照料。这世界如露珠般短暂,这爱情是我一生的漫长,也许这才是爱情应该成为的样子,也许这才是爱情可以成为的样子
一场无法切割的成年式与告别式,残酷无解亦真亦假的少女怀春。如果必须凋零,请让我死在最盛最美的花季。太喜欢Eliza了。
电影传达出一种很做作的强调,但就像如今的小作精人设一样。勇敢坦荡,起码不是个绿茶婊。
我是世上最差的父母,纵容你扑火的爱情。你是世上最狠的女儿,杀死了过去的自己。他是世上最坏的男孩,骗走你所有的青春。他的衬衫好臭,我的床单好香,可你偏偏喜欢。米拉在四号站台认识了摩西,他会跳愚蠢的舞蹈,送路边的耳环,用幻觉闷死你。可只有他才会让乳牙脱落,长大和死亡才能发生在同一天。
最让人动容的是平时大呼小叫的邻居孕妇在要生产的时候想安静离开不愿打扰母女合奏的一刻
分小标题的“短故事合集”,其实不分也建构起剧情。将死的女孩,瘾君子和我的父母,一切因药起。但没有太打动到我,以及没有《我和厄尔以及将死的女孩好看》,但音乐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