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影评
1 ) 一点回忆
关于《双城故事》,虽然后来又看过很多遍,但每次想起这部电影,回忆里还是很多年前的感觉,那时候我特别小,回忆只是一段一段的片断,记得笑却记不住泪,更看不懂他们的爱情。当然这片子也不就是说爱情,这样一部旧旧的电影,带着十多二十年前老香港独特的气味,一点怀旧,一点伤感,几点情真意切。那个时期的港片,有两部我最钟爱,《新不了情》和《双城故事》,唔,还有《甜蜜蜜》,当年陈可辛一遍又一遍描述着永恒的乐观与爱,内心是怎样一种情怀。而《双城故事》夹杂着友爱跟回忆,是绵长真挚的感情,忽一下时光流转,叫人眷念。
是看过多遍的电影,烂熟于心的情节。Olive、志伟、阿伦,三个人的结识与分别,牵牵绊绊,枝枝节节,在安静的时光里面糅杂再凝结,感情去伪存真。
我常常想,是不是一定要挨过那些时光,我才能知道我真的爱你。
除去情节,有些画面一直印象深刻,它们并没有透露出什么严肃的道理,就是单纯的打动了我。
两个镜头:
张曼玉第一次出来,连身的长裙,大大的宽檐草帽,笑起来鼻子皱得像只妩媚的小猫,海边的阳光映衬着她年轻饱满的身体,是要眯起眼睛来看,才能对抗一种活力。她和志伟相识后大笑着再见,那时大家都那么年轻,岁月轻滑着没有阴影,一切都是爱和美好。
Olive和阿伦在海边的小屋,两个人从白天玩到日落,夕阳很美,海边的房子很美,潮汐的声音在耳边起伏,太阳落山的时候,他们靠坐在地板上看落地窗外的风景,夕阳斜斜的打进来,Olive偎在阿伦怀里,那一刻温情,直接击中了我心底的美梦。
两句话:
志伟病重,Olive找到他,三个人再度重逢后他对阿伦说:我其实也怕死,也不想死,但不是不讲就可以不死。有时候我不明白你们这些活生生的人,可以拥有的你们不去争取,那个傻女孩,逃避你逃避了十年,自己又放不下,而你又来问一个快死了的,没有时间的人,要不要,简直荒谬。
志伟临死,阿伦带他出海,他靠着阿伦回忆道:我一生最失败的就是爱上大海,它令我不可以脚踏实地。
它令我不可以脚踏实地。
2 ) 双城故事
双城,香港和三藩市.
1991年的香港电影.那时候的港片似乎总爱给角色取演员自己的名字,所以谭咏麟叫阿伦,曾志伟还是叫曾志伟,张曼玉倒不叫张曼玉了,叫Olive,那个大力水手的女朋友,大概是为了和曾志伟的海员身份达成某种程度的契合.
三个人有很多年的牵扯,爱情的,友情的,都是些很简单很琐碎的故事, 也是些特别容易让人中招的故事.
两个小男孩,一个喜欢唱歌,一个自称喜欢海,一个憧憬着要做仙巴,一个自称更想做海盗,一个平平凡凡的生活着,一个磕磕绊绊的总算长大了.于是重逢,于是一起规划寻找梦想中的金银岛,于是又一起喜欢了同一个女孩.会唱歌的男孩总是有优势的,女孩跟他在一起了,虽然女孩先认识那个胖乎乎的男孩,胖乎乎的男孩说自己太忙了,对女孩一点兴趣都没有,他假装过生日,给自己定蛋糕,就为了会唱歌的男孩能和女孩多见次面.后来唱歌的男孩出名了,成为了谭咏麟,天天都有数不尽的工作和应酬,女孩只好和那个胖乎乎的叫志伟的男孩老待在一起,圣诞夜里女孩哭着对志伟说,如果你和阿伦是一个人该多好,这话志伟听见了,门外的阿伦也听见了.于是志伟走了,回到他热爱的海上,Olive也走了,只剩阿伦一个人在舞台上承受万众瞩目的孤独.这是在香港的故事.
这样的故事注定是会有重逢的,很多年后的三藩市三个人又聚到了一起,不过这时候志伟已身患绝症,他们一起出海,一起去游乐场狂欢,一起听一个算命的女人说,你们三个和谐共处,相爱,永不分离...不过三个人的故事又怎会有真正完美的结局,志伟因为他的海过早的去了,阿伦和Olive走到了一起.
志伟死的时候说,我一生最失败的,就是爱上了海,它令我不可以脚踏实地.这是否就是旅行的意义?
老式的香港文艺片有着一股说不清道不明的味道,就像<秋天的童话>,就像<新不了情>,就像<甜蜜蜜>,总是小小的浪漫,小小的市侩,小小的幽默,和小小的心酸.我没有经历过去录像厅看港片的年代,但在我生长的小城市里总是有一个有线台在不停的播着盗版港片,这让我在以后的时间里只要看到遮幅式的,画面下方有粤语英语双字幕的香港电影,就会自然而然的产生一种淡淡的怀旧和感伤,很多往事就伴随着它们发生,并且远去,船头尺和茶堡,阿杰和阿敏,李翘和黎晓军,都成为心里一抹隐隐的痛,即便是大团圆结局,也或多或少的让我想到那个时代的终结.
<双城故事>是陈可辛的作品,他似乎很喜欢讲述那些大时间跨度的感情,这是一种乐观的态度,许多年都不曾释怀实在是件伟大的事情,在这样的胸怀中我想很多人都情愿自己是过去时.
双城里曾志伟一直牺牲着自己的追求,怕阿伦失望和不满意,于是他总是体贴的老早就嚷嚷,我一点也不喜欢你喜欢的那个.我想到他后来扮演的豹哥,他对李翘说,回家洗个热水澡,好好睡一觉,明天出去满大街的男人,个个都比豹哥好.谁能想到这个其貌不扬的男人竟能把一段段感情表现得如此荡气回肠.我之前一直以为曾志伟只是这部电影的配角,后来才发现他得的是金像奖最佳男主角.我看着他年轻稚气的脸,还有更显年轻稚气的谭咏麟的脸,还有张曼玉----那时的她皮肤都是透明的,我觉得那才是真正的最好的时代.
这部电影还有一首我喜欢的老歌,谭咏麟的<一生中最爱>,传统的主歌--副歌结构,有着老派的优雅和诚实,在它的伴奏下,阿伦,Olive,志伟穿梭了交织的十年,穿梭了有故事的双城.
3 ) 双城故事
这是一场三个人的戏
关于友情 爱情 退让 离别
这是陈可辛的处女作
也是这部剧让曾志伟拿到了香港金像奖的影帝
在我的印象里 曾志伟一直是属于搞笑风格的演员 却不想当他拿起悲情剧本 这角色也能被演绎得如此生动 在初尝情头时 他用他的软弱和善良 为最好的兄弟做了嫁衣
金银岛曾是他俩小时候共同的梦想 可究竟是志伟想当海盗 还是他想把仙巴让给阿伦呢
最后志伟病重 他对阿伦说:“我其实也怕死,也不想死,但不是不讲就可以不死。有时候我不明白你们这些活生生的人,可以拥有的你们不去争取,那个傻女孩,逃避你逃避了十年,自己又放不下,而你又来问一个快死了的,没有时间的人,要不要,简直荒谬。”
志伟他 漂无定所 他爱上了海 却对心头的人啊 引日成岁
4 ) 质朴的情怀
没想到第一个长影评给了它,可能太喜欢校长吧,哈哈。
上班手机敲的,随便写点,以后得闲再去电脑补充吧。
双城故事,其实算半传记半真实,很多料需要对他们有些了解,才有感触。
首先这部片子卡司其实很强大,堪称两王一后,鳗鱼影后,曾志伟凭此片封帝,谭咏麟亦是81年台湾《假如我是真的》金马奖影帝。
曾和谭从小确实玩到大,一生死党,同为香港明星足球队元老。阿伦八几年的演唱会经常喊日华,志伟这些队员去当嘉宾玩。
片头曾和老爸逃难,为何?他老豆曾启荣是香港华探长,当时的‘咩渣’,是当时警署编制中级别最高的探长。
当时警匪联合贪污,1977年香港廉政公署正式对曾启荣发出通缉令,至今有效。曾启荣随后逃到与香港没有引渡条例的台湾定居,曾志伟因此也一度到台湾发展演艺事业。他与老长官吕乐一起在台湾终老,终身未返香港。
吕乐是谁?雷洛你知道吧?五亿探长啊,详见91年刘德华五亿探长雷洛传,2017年追龙,哈哈。不过现实中他们只逃难,并未自杀。
接着阿伦的戏份,代班啊成名啊,基本像他的半传记。
其中《爱你到发狂》,来自谭咏麟80年第二张个人专辑《爱你到发狂》,填词来自作词大师黄霑。我具体没数,但是阿伦有次说这歌全部就9个中文字,录音室直接把他录吐了,因为歌词最尾的音全是带ou,ong,类似这种,一直唱喉咙痒想吐。
片中演唱会阿伦唱现场的片段,完全直接录制于宝丽金15周年演唱会。
而另一首《一生中最爱》,犀利了。伍思凯作曲,就是《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那位。作词是向雪怀,和校长合作非常多,推荐可以听听《迟来的春天》《雨夜的浪漫》《午夜丽人》。
之前一直听不太懂一生中最爱,为什么送给唯一的知己,为啥分身饰演自己。看完此片才有更深领悟。
一边是友情一边是真爱,谭咏麟想要顾全两端,全总是误解错过,以至他片中说‘不知哪一天起,我发现我们三人产生了不能修补的隔阂,我想我们再也回不到那天真开朗的从前了……’大概意思这样,我自己补了补,唉,实在伤感。
《一生中最爱》是谭咏麟每次唱,曾志伟说他都想哭的歌,倒不是污,或者取向问题。而是片中的糖尿病,曾志伟传闻当年是得了癌症,去美国治病的这段被拍进了电影。
因此两个知己以为从此阴阳相隔,再多的友情再真的爱,却再没有时间去感知,徒留怀念于人间,怎叫人悲伤?因此阿伦后半段无论是与鳗鱼重逢还是与曾志伟的相见,都可以说是把真实演进了戏里,基调都相当感伤,眼中泪花闪烁,看得我更是潸潸泪下。
鳗鱼不了解,但不代表不喜欢,挺漂亮的!
这是陈可辛的处女作。可以说对于处女作来说,非常优秀。你可能会感叹电影设备那么的简陋,场景那么简单,道具服饰通通显得很过时,但是这样是实实在在的电影无时无地不充斥着质朴,真情二字,这些真实的东西你觉得是需要修饰的吗?是大巧不工,真情之所以动人,便是因为纯粹。只可惜那个年代,那样的情怀,现在我们再难回去,只剩怀缅。
就像校长片中的旁白‘时间是会向前的,但我的心却分秒地想念着过去…’
片中最佳台词来自曾志伟‘我这一生,最后悔的事,便是爱上了海,令到我终生不能脚踏实地……’呜呼,字字锥心,霎时泪目。
你又为何会爱上了海?还不是为了牺牲,成全他人?我想说,其实你身并未孤悬,而是深深地扎在众人心头,辛酸慨然,动人泪下!
最后来几张阿伦美照,哈哈。
5 ) 一些台词
1.
每次我不开心
也没人能帮到我什么
就算有最大的事发生
都要自己去解决
所以每次我心痛的时候
我都让它痛到最痛为止
那就很快不痛了
2.
她在信里面说
她发现她自己很不成熟,很自私
她说她如果一天不学会去回爱别人
她一天也不值得被人爱
或者她说得对
但是对的话
不等于别人可以接受的
6 ) Alan and Eric Between Hello and Goodbye
2005年看了太多的大片,自己被娱乐了一圈,视觉的盛宴只剩下疲劳二字。昨天一个人躺在床上,东方电影频道正在播放《双城故事》,关于两个男人和一个女人的分分合合,一时感觉很美。
一查《双城故事》,拍于1991年,竟然还是陈可辛的作品。刚从《如果◎爱》了解陈导,一个很会讲故事的人,同样是两个男人和一个女人,如果爱是回忆和忘记,多了更多世俗的爱。双城故事更多的是感动,叫人难以释怀。故事朴实唯美,三人在友情和爱情之间和谐交融,彼此懂得,互相珍视,那淡淡的忧伤,随着时间的流逝愈发沉淀浓郁。
似乎技术的进步,人们越来越不懂的表达自己的感情了,电影如此,你我皆然。
有些东西,有些感情,并不会因为时间而改变,或者因为误会而变质。分离数十载,再回首,再见那人,心里涌起的也只有那些曾经共同拥有的美好,再无其他。另外,回头看那个时代的明星,真是说不出的好看呀!
爱情的世界,三个人都嫌多,可友情不一样,它的世界很宽广。
影片紧凑的情节里不乏幽默,老套平凡的故事灌注了真性情,使得众人的表演自然舒服。
我这辈子最失败的地方,就是选择了出海,这样就不用脚踏实地了。7.9
唯是结局令人遗憾 我总觉得 牺牲的人是施予了 那么他到最后 是应该得到一些回报的 然而…… 可能我天生中意缺憾美
剧情虽仍有套路 但仍令人感动
平凡质朴又感人的电影 友谊是多么的让人珍贵,很真实,年轻的张曼玉好美
最好的时光,与最好的朋友在一起。哪怕最终天各一方,生死两别。「成全」是这个故事的核心,也是90年代社会真诚的信仰,希望喜欢这部电影的观众能够从心里保护这份纯真。
难得看到曾志伟演悲情角色,虽然凭此拿了影帝,但不幸的是香港观众在影院看见曾志伟死去如同我们看见葛优演悲剧都笑趴了
欲说还休啊!曾志伟你敢不敢不那么治愈!我觉得志伟那个角色最有故事了;医院重逢那场谭咏麟好赞。(摄影马楚成;故事黄炳耀(酒吧老板)李志毅(防止虐畜会职员)陈可辛赵良骏
有些人不是让你笑 就是让你哭。。。三个人 一生的爱情友情 是不是最珍贵的东西 都留不住呢?
电影很好,但能不能别再喂狗吃巧克力了???
后来阿伦如愿以偿成为当红歌星,同志伟与Olive相处时间日益减少,令他们于“被冷落”中生出共患难的心情。一场台风摧毁养鸡场,志伟黯然离去,Olive也在了解到志伟出走真相后,悄然与阿伦分手。但三人的缘分并没到此终止
刚看了香港老电影《双城故事》,真看不出是陈可辛的导演处女作,各方面都很成熟,用一种清新淡雅的手法讲述友情和爱情,这一风格在电影《甜蜜蜜》更好的延续,整部电影看起来让人很舒服,张曼玉表演很细腻,之前只知道这部电影让曾志伟拿了影帝,表演很不错,好电影推荐给大家。
年轻时的张曼玉真是美啊!
想不到陈可辛的处女作竟然如此惊艳!旧金山和香港,两座城,三个人,原来陈可辛常用的三角套路从处女作中就已经出现了。现在回过头来看中国合伙人,发现原来就是陈导自我的回归,都是远离家乡,漂洋过海,只是这一部更纯粹。曾志伟更凭此片拿下了唯一一次金像奖最佳男主角,陈导真是调教演员的一把好手
如果这个故事拍成台湾偶像剧,肯定特别多的内心独白...但香港电影的叙述就是朴实无华,所有的情感跟在现实基础上的。最后的“巫婆”那句你们的灵魂是相互依托的是点睛之笔,可惜结局俗了点,屌丝死了,高富帅和七分女在一起了
也许再回过头去看,他们已不记得。埋藏的,观望的,炙热的至真的。不过他城里的一个小故事。
一个感人的故事,一段友情与爱情交叉的三角恋爱。一开始很不喜欢eric这个角色,觉得他抢了志伟的女友,明明是志伟带来的女友,虽然没说明,但脚趾头想想也知道啊。后来看着看着也就释怀了,毕竟,olive也是喜欢eric的,爱情是挡不住的,尤其是你情我愿的时候,世界就只有2个人了。。。
回头看看,别有一番风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