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中國古典長篇章回小說,是中國四大小說名著之一。《紅樓夢》書內提及的別名,還有《情僧錄》、《風月寶鑑》[1]、《金陵十二釵》、《金玉緣》;故事是從女媧補天時所剩下的一塊石頭講起,因此又名《石頭記》。乾隆四十九年甲辰(1784年)夢覺主人序本題為《紅樓夢》(甲辰夢序抄本)。1791年在第一次活字印刷(程甲本)後,《紅樓夢》便取代《石頭記》成為通行的書名。 原本前80回尚存。全本回數問題有兩說:據脂硯齋批語,應少於114回;而據高鶚、程偉元的版本,為百二十回。後來高鶚、程偉元取得後40回稿,並整理印行,即為目前較通行的120回全本。 程偉元稱,自己經過多年收集,重金購得《紅樓夢》後四十回殘稿,並對不連貫的地方進行補綴。於1791年和1792年印行一百二十回《紅樓夢》。一百多年間,《紅樓夢》以此流傳,受到讀者歡迎。
这版的《红楼梦》相当精简,基本只是在讲宝黛钗三人的感情。分别选取了黛玉进府、宝钗进府、共读西厢、宝钗劝学、琪官出走、宝玉被揍、黛玉探病、葬花诉情、紫鹃试玉劝黛、王熙凤献策、傻大姐泄密、黛玉焚诗稿断香魂、宝钗成亲、哭灵出家组成整个故事。《红楼梦》是很难删减的一部作品,整体的编排就是绵里抽丝,对于很多改编来说,抽这块,那处就讲不清。比如这部里黛玉最后的唱词,将海棠诗社、怡红抽签等情节都唱出来了,但电影中并未表现,对完全没看过原著的会有些迷糊。也由于抽取掉内容太多,每段故事全部用黑场做前后连接,存在一定断裂感和跳跃感。原著中宝黛的感情基本是在日日耳鬓厮磨的相处中体现的,删减后,很难再展现出二人间真情。
故事还是那个故事,但看到黛玉临终前与紫鹃惺惺相惜,忍不住掉眼泪。不管怎么改编,黛玉还是那个心地善良的女孩子。
演员好像都是女孩,所以看宝玉时候真的会感觉很怪。用现在的话说就是毫无cp感,不过上个年代的人看就不知道咋样啦。
非常喜欢这部戏的唱腔,圆润浑厚舒服,毫无矫揉造作、附庸风雅的感觉,唯一的不足是林妹妹明明要快去了,又要用力唱戏,产生一种割裂感和跳跃感。焚诗稿断痴情是现实中很短、但荧幕中很长时间的一部戏,在这里黛玉的变化是下台阶般一跳一跳的,而不是坐滑梯那种顺滑地下去。人物唱词基本是从原著化出来的,唱出了难以表现的是非因果和人物感情。镜头虽然简单但不糊弄,配合演员唱戏的动作进行推拉摇移,提高表现力。
考虑到电影时长,太多重要剧情没拍也可以理解,以宝黛二人的爱情故事为主线来展开电影情节。电影里面的选角依我之见感觉都不太行,唯一觉得不错的就是王文娟老师的林妹妹,真的演出了我心中六分的黛玉神态,至于外貌,我觉得在这里面显得有点一般,当然考虑到可能年纪也大了,另外在这里面的妆造也不太好看,要是年轻的王文娟老师演林黛玉,再有一个好的妆造就好了,那估计演出来得是我觉得最好的林黛玉,如今未免觉得有些可惜,还有一点我非常难过,悲我如今看过的几版红楼梦终究是逃不过黑钗袭的宿命,这部电影上映的时间是1962年,考虑到当时国内的政治因素,我觉得也可以理解吧。仅管缺点很多,但我依然认为这是一部经典之作,"天上掉下个林妹妹"就是出自这,电影里的几个镜头我也非常喜欢,觉得很有美感。还有最重要的就是,我真的好爱王文娟老师的林妹妹,她的林妹妹是我觉得目前我看过的几部觉得最好的林妹妹。
如今重读名著《红楼梦》,再看电影《红楼梦》。通过对比深深感觉到:电影以最精炼的语言和表演,表达了原著《红楼梦》主线木石前盟的爱情。目前还没有哪部根据《红楼梦》改编的影视超越该片!尽管87版的电视剧人气也较高,但比较浅显,归于大众化、娱乐化,特别是后六集,根据所谓的红学研究成果(只不过是红学家个人偏见罢了)把原著改的一踏糊涂!
只道他腹内草莽人轻浮,却原来骨格清奇非俗流。我并不萌王文娟这种类型的长相,但王版黛玉一出场就让我惊艳了一把。。。王老的演技真不耐。她们那代人相当敬业的说。服装、背景在几十年后的今天看来依然是雅致清新。再小声的说,其实不太喜欢徐版宝玉,连着她徒弟的那些徐派宝玉也一并不怎么喜欢,不过徐玉兰哭灵那段唱得真好啊,连我等铁石心肠都感动鸟。。。而尹派的哭灵则是另一番味道。那一声妹妹啊妹妹,多勾魂啊。
—— 有幸兒時姑婆帶我去過幾次王文娟奶奶孫道臨爺爺家做客, 到長大些更時常因為三缺一被喊去陪姑婆和孟莉英奶奶打麻將. 我對越劇的喜愛完全源於兒時陪姑婆去劇院看戲的日子. 若是路人一定會覺得徐王版紅樓夢扮相欠佳, 可她倆眉梢眼角舉手投足滿溢的韻味才是我心裡真正的寶黛.
好看,好听,故事编排、运镜、剪辑也都挺流畅。美中不足的是宝玉委实丑了点,不知道的还以为是于丹呢。
万两黄金容易得,人间知己最难求。背地里闻说真心话。但愿真心到白头。
20190330@陆家嘴百丽宫(资料馆修复版):美术、布光、镜头都是成熟品质的电影,而戏曲表演本身是我看过最好的宝黛线了。
王文娟绝对称不上是美人儿,但是她举手投足间,却妩媚得很。
演员虽然不够年轻貌美,但唱腔醇厚,韵味悠长,仪态典雅,举手投足魅力无穷,堪称越剧经典,在《红楼梦》影视诸多版本中,永远葆有重要的一席之位。
徐老四月过身考看。粗识越剧,难得这部多维经典它剧(种)难企。五十年前电影版流派掌门云集,经典唱段颇多,最喜仍是两处清板。布景服道化皆难复制。电影化:笞宝玉推进出家远拉临终幻见。朱门入出大幕开阖,点睛名著本源舞台本色。
实在是太喜欢这个版本的林黛玉。
唱得挺好,长得吓人。
Classic.
只取了爱情一条线感觉有些跳跃,但还算经典
迈克说起王文娟赞为人间极品,于是翻出来重温少年记忆,恍然多少年对黛玉的印象,并非陈晓旭,实在是王文娟黛玉焚稿的凄凉扮相。此剧当年看到关键唱段能张口就来,现在回头看,编剧不简单,两个小时剧长删繁就简,还有谁能做到更好?细节处理尤其出色,搭建的场景至今仍为四九以来之巅峰。
一众越剧大咖,听说原片七个小时,前半段略碎,大段情节压在宝玉娶妻上,演了一个多小时,唱得十分精彩,特别喜欢金采凤,吕瑞英的扮相也很美
布景极佳,黛玉极美,宝钗极亲,宝玉极丑,一脸色相,毫无灵气。
以前总嫌徐王二人长相欠佳。现在再看,王版袅娜风流之态,就是我心中最最好的黛玉。编剧厉害。
大早晨跟我妈看的
丑拒
该片的民族气派是中国电影真正立足世界的奠基之作,与其相媲美的是“小城之春”,而其他所谓经典都有模仿之痕。
越剧红楼梦基本上把红楼完全鸳鸯蝴蝶化了,当然作为地方戏这种改编很必要,而且从戏曲剧作的角度来说改的也相当好,但是和红楼梦本来的趣味是两回事。不过里面的经典唱腔真好。王文娟真好看,徐玉兰乍一看有点憨相,看到后来发现宝玉就需要这样憨这样痴才可爱。徐派高音是真过瘾,虽然哭灵这一出还是更喜欢尹派低回的心灰意冷胜过徐派高亢的肝肠寸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