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星和两星之间犹豫了一阵子,最终还是决定给二星,片子质素一般,叙事穿插回忆,结构上与观众玩了个小小的魔术(不剧透,有兴趣看的到结尾就知道了),这算是本片唯一聪明的地方。其他就不敢恭维了,讲故事讲得极其拖沓无趣,用来做噱头的妮可基德曼的“苍老装”有夸张之嫌,加上基德曼的演技常常在水准之下,难免会让人有出戏之感。
更膈应的是本片最后竟然试图用母爱来拔高主题,可把老衲给深深地恶心到了。
下文涉及剧透,请慎看:
本片的女主真得是一个不忠不义、无心无爱之人,越看越让人厌恶到骨头里。
1.卧底过程中与同事产生爱情并怀上女儿,首先就缺少身为警员的原则性,把出任务当作儿戏。
2.执行任务时贪心爆发,一听说有大钱可以赚就打算来个黑吃黑,可恶的是还要以“为女儿谋幸福”做借口,说动了本来意志坚定的同事一起作案。
3.抢银行发生意外,同事为了保护银行职员不幸身亡,这厮却为了一袋子钞票彻底抛弃了人性,没有向警方交代同伙的去向,可是吞了money又不敢用,只能带着女儿东躲西藏,让女儿活成了年轻时候的自己的样子——无家可归、叛逆任性。
4.出钱买断女儿的爱情,把女儿喜欢的男人用一万多块美金打发得远远的(当然这男的也确实不是什么好东西),还被自己的行为深深的感动了,当对方告诉她“你女儿永远也不可能爱你”的时候,老衲深以为然。
5.当年的黑帮头目露出了威胁自己的苗头,女主想尽了千方百计找到其行踪,二话不说就开枪,干脆利落的杀人解决问题,然后美其名曰是为了保护女儿的人身安全……
作为一个执法人员,女主知法犯法,干了不少坏事,可耻的是每次作恶都要用母爱来当幌子,也真是虚伪卑劣到底了。如果真爱女儿,又怎么会冷漠地看着她长歪,然后自以为是地为她做出这样那样的决定,强求她按照自己的愿望成长?
片中母女俩交流的片段并不多,几乎每次都是女儿怒气冲冲,母亲毫无耐心,亲子关系几乎已经濒临破碎。身为母亲的女主忙忙碌碌地做着见不得人的勾当,又哪有时间和心思去听听女儿的想法,了解一下她真正需要的是什么?
最终她打算了结头目塞勒斯之前,很是“真情流露”地与女儿做了一番最后的沟通,“你从来不知道我有多么爱你”,一句台词让她自己感动到不能自已,女儿的表情是若有所悟,而老衲的表情却是如遭雷击。
呸呸呸!少来点自以为是的母爱吧,也真不怕玷污了这个人世间最美好的词语。
这部电影断断续续看了一周,监狱题材的电影比较暴力黑暗,起初吸引力不算大,后来随着剧情的深入,感觉到这是一部和《阿修罗》一样以暴力黑暗残忍来反映社会现实的优秀电影,也是一部如《无间道》、《新世界》的卧底犯罪电影。
警察有建为了查清哥哥的死,入狱与囚犯同吃同住,在帮派争斗中与昌吉决斗;为取得益浩的信任,不惜犯罪,吃尽了苦头。
昨天和女儿一起学历史,明太祖如何巩固皇权。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之后灭元。为了巩固统治和皇权,他从地方和中央分别采取措施,取消行中书省,中书省,宰相制度,大都督,分别采取分封诸子为王,建立三司,五军都督等措施,分散地方权利,互不所属,互相制约,达到皇权集中的目的。
在有建的眼中,益浩为了营造他的监狱王国,心狠手辣乖张暴戾,杀人不眨眼。他将原本有一技之长的犯人全部集结在麾下,发挥他们的特长,为他的犯罪出力。其次,用犯罪所得养着监管人员,让他们为他的犯罪开绿灯,充当保护伞。监狱里无论是狱警还是服刑的罪犯,大多数都不敢反抗,只有服从。
在益浩的眼里,狱中和狱外一样,都需要生存,只是手段不同而已,所以他的帝国很有秩序,狱警对他点头哈腰,犯人对他恭敬之余全是畏惧,他在里面有自己的食堂,洗澡间,工作间,还可以登上监狱的制高点:瞭望塔,巡视他的“臣民”。
此时,警早已不是警,罪犯亦不是罪犯了。
狱外,无论是有建的记者哥哥,还是有建的前辈,教化局裴局长,姜监狱长等等,都在益浩的面前失去了生命。
教化者与被教化者的身份无形中发生着转变,法律已经形同虚设,所以才有了有建人为制造火灾爆炸,瞭望塔之斗是否手刃益浩的犹豫。
益浩的监狱帝国终于崩塌了,最后的结局却让人唏嘘。有建为了惩治犯罪以身试罪,最终却被追责,住进了“那也是人住的地方”,也成了一个模范犯人,真是一个最大的讽刺。也让人对执法中的犯罪是否合法,法律不可能百分百惩治加害者等进行深思。
韩石圭金来沅表演爆棚,非常值得一看。
2018年,妮可·基德曼交出了五部作品,其中《海王》中亚特兰娜女王的角色,让很多人看过之后记忆尤深。妮可在影片中虽然戏份不多,但是让观众对这个角色却是十分有好感的。如今已经52岁的妮可,还是气质绝佳,仙气十足。
在《被抹去的男孩》中,妮可饰演的是一个普通的母亲,奉献出了一段教科书式的女配演技。妮可在这部影片中,留着黄白色的短发,皮肤白嫩一如既往,戏份不多,但是很吸粉啊。
但是在这部作品中,妮可的气质却不复存在,甚至还花了老妆,简直就像是毁容了。这部电影就是《无间炼狱》,也是最近才有的资源,喜欢妮可的观众不要错过这部电影哦。
妮可扮演的是一个洛杉矶的警探贝尔,年轻气盛的贝尔曾经做过卧底警察,和同伴冬兵塞巴斯蒂安·斯坦饰演的角色产生了感情,两人共同卧底进入一个罪犯团伙。十几年过去之后,一桩命案的来临,让贝尔的生活又开始变得不同了。
初看妮可在影片中的妆容是非常不适应的,灰白的短发,杂乱的眉毛,满脸的雀斑以及暗淡的肤色,浓重的皱纹痕迹,都让这个女人变得非常不精致,干裂无色的嘴巴也给这个角色非常多的故事。并且,妮可在戏中的服装和背影,不仔细看这个背影很像一个男人的。
除了这个毁容式的妆容让观众忘记了妮可的美颜,妮可的表演也让观众记住了这个有颜有演技的女演员。
尤其是影片中这样的一个镜头,妮可的眼神涣散无光,一下子老了几十岁的感觉。不得不说,妮可的演技还是一直在线的!
故事开始于一桩命案,贝尔陷入了沉思,故事随着贝尔的思绪还是不断倒叙,而贝尔的探索过程中,见了不少老友,也回忆起了不少的往事。
她和冬兵的过往,也在这些往事中通过插叙来进行的。两人在影片外的年龄,有15岁的差距,但是在影片中,妮可通过妆容变成了一个初出茅庐的警员,冬兵则是加了胡子,通过服装来增加年龄感,妮可跟着这个同伴大哥进入了组织,所以还是没有什么年龄差的。
这部电影在回忆过往的时候,用了极少的时间,而在贝尔探索案件的过程中,却花了大量的时间展现这个角色或强悍或无助。并且用了一个首尾呼应的方式,让整个故事成为一个闭锁的圆环,观众只有看到结尾才会明白整个故事的意思。
作为一部两个小时的电影来说,这种叙述故事的方式是对于观众的理解力增添了障碍,是帮助不大的。
妮可·基德曼的这幅妆容的含义,其实是想要让观众来体会这个角色在这十几年时间中的艰辛,但是由于成本过低,妮可天生丽质,导致很多观众在看过之后,会认为剧组廉价的妆容让女神变得苍老,不会过多思考深刻的含义。
十几年的时间,贝尔这个角色发生了天翻地覆的转变,其实不过40岁的年纪,却有了60岁的容颜,其中的艰辛可想而知。
《无间炼狱》的这个片名,是对主角贝尔这十几年来的精神折磨的一个描述,其他角色是成为这“炼狱”中的恶魔或是同伴,不过导演仅仅表现了主角,其他角色的戏份太少,导致这部大女主的戏,成为了十足的独角戏。
但是,这样一部带着社会思考和家庭思考的电影,是不能少了影片的配角的。尤其是影片中,冬兵这个初恋对象的细节展现,以及贝尔现在家庭的现状,卧底团队的其他犯罪分子等等。导演这样一笔带过,用大量的篇幅展现主角,是有些过头的。
作为一个喜欢妮可的观众来说,能够看到一个不扮美的妮可·基德曼还是过瘾的,因为在妮可·基德曼从影的三十多年来,确实没有看到妮可如此毁容的一张脸。
但是作为喜欢这种题材作品的观众来说,故事情节和形式是远远大于一个主角的表演的,虽然看到了这么精彩的表演,但还是有些不满的。
这就回到了这样一个问题:你会为了电影的某位演员买单,还是会为了这部电影的故事买单?
我个人的想法还是比较简单的,如果喜欢某位演员就为他的电影买单吧,如果故事很精彩那就再好不过了。
事实证明,看人(演员)选片是相当不牢靠的,权衡一部作品“优秀”与否,还是需要综合考量,演员只是要素之一,除此以外,还要看剧情、摄像、配乐...才能定夺。
美国电影《无间炼狱》
作品类型:犯罪
主要演员:Nicole Kidman
故事概述:讲述警探Erin Bell如何走出过去的阴霾(战胜自己、战胜对手、战胜过去)
上映时间:2019年1月25日在英国上映
影片获奖一览
冲着Nicole Kidman下的片子,坐等女神,来个老妪,累了一天,想要舒坦一下,就给我看这个?!醉了...
不劳骚了,看片、点评。(速战速决,不愿多费口舌,浪费时间)
首先
演员的看点集中于Nicole Kidman,扮老装丑,算是尽力,没有功劳也有苦劳。至于演技,笔者稍微啰嗦几句。
先来看“她的独角戏”,不谈肢体语言,单单关注其“眼睛”,俗话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这双蓝汪汪的眼睛让观众看见了什么?忧郁、迷茫、失望、坚定、释怀...似乎还有更多的情绪,当然这些情绪需要观众自己去领悟,如何感悟?通过对剧情的解读(是否读得懂,那就另当别论了),了解眼神中的各类心绪。总而言之,看懂了就能体会(瞎猜),万一看不懂呢?那只能呵呵了...
再看“她的对手戏”,挺无聊,不论是与其“前夫”/“女儿”,还是与“线人”/“匪首”的正面飙戏,都是一个调子,角色的界定(与演员无关,是导演的安排)相当模糊,且没有足够“吸睛”的场景(老套的桥段,不受人待见),难以让人“眼前一亮”。
综上所述,Nicole Kidman在剧中的表现虽称得上“优良”,却难以得到观众“认可”,因为“角色不讨巧”。
其次
标题“Destroyer“,两重含义(一语双关)。
1,Silas摧毁了Erin的人生
Erin失败/致命的卧底经历,致使她失去了爱人,自甘堕落,迷失了人生的方向。
2,Silas最终被Erin击杀
a,击杀Silas,代表着”悬案划上句号“
b,击杀Silas,表示”困扰Erin许久的心魔被摧毁“
最后
叙事架构有意思,剧情内容没意思。
这12个字怎样解读?
先看架构,倒叙为主(”开片的桥段“=”结尾的场景“,就是Silas横尸街头,警察闻讯而来),多线穿插(现在时+过去时+过去完成时,每个断片的中心人物都是Erin),有层次感。
再看剧情,复仇+救赎的故事,既没有《Peppermint》那般爽快、凌厉,又不及《Red Sparrow》那样秀色可餐,整一个中庸。另外,故事的吸引力完全被演员的魅力所压制(给演员做嫁衣),存在感缺失已久,就这,太没意思了。
简评终。
编剧★☆☆☆☆(故事老套不起眼,情节太俗)
导演★☆☆☆☆(丝毫感觉不到导演自己特有的内容,一直在重复、沿袭、固守)
演员★★★★☆(Nicole Kidman很拼,演得很投入,这一点不容置疑)
剧情★★★☆☆(内容不行,但架构还算新颖,挽回些许颜面)
视效★☆☆☆☆(化妆太差了...能不能用心一些)
音效★★★☆☆(一般般)
不推荐(女神都不让看了,那有啥可推荐?!)
妮可基德曼真够拼的,但是这种自损形象的造型有点让人惊恐。本片都很慢条斯理的把故事推进,一个简单的复仇故事,女导演在剪辑和叙事上花了一点心思,把普通的故事拍出了阴郁感,在视听上除了一场银行的枪战戏,没有什么爆炸点,结尾的张力不错,用一个开放式的方式明明白白的告诉我们,还有故事。妮可基德曼年轻的时候真是又高又白,怪不得克鲁斯魂牵梦绕!
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作者:Lizard(来自豆瓣)
来源://www.douban.com/note/712729911/
《毀滅者》,又一部復仇電影,講述一個女警因為一個強匪頭的回歸而踏上延續當年臥底的旅程,追著不再年輕的人們,試圖逮住強匪頭並處理好自己叛逆的女兒的故事,妮可基嫚整張臉全程蒼老,滄桑到即便切回過去的年輕版,你都忘不了那張臉的蒼老,以及與之呼應的無神的瞳孔,電影看著看著,我覺得自己也蒼老了,同時也極為口渴。
我喜歡《毀滅者》嘗試想做到的事情,在主流的復舊仇的大背景下,它嘗試說一個非主流的故事,關於人去追尋自己怎麼會變成今天這樣的旅程,因為我們看到由妮可基嫚所飾演的警探艾琳是多麼的不討人喜歡同時又特立獨行到基本上反社會的地步,這個角色穿著緊皺的皮衣、緊皺的眉頭、緊皺的皮膚,活像一只在沙漠中的蜥蜴一樣,我們會想知道,這個角色怎麼會變成這樣,這是觀眾的善意正在作用,相信我,影院裡的觀眾對於角色的耐心與善意總是大於走出戲院外後對一個真人的耐心與善意,差別在於我們相信電影裡惹人厭的角色是經過精密設計過,我們耐下性子多坐一會兒不論這個角色有多惹人厭這裡都會有一個合理的解釋或者能說服人的說法,後者的差別在於那不見得是建立在邏輯上,而是建立在一種設身處地的感同身受上。
所以《毀滅者》慢慢帶出艾琳的過去,藉由她一邊辦案,一邊穿梭在過去,還有一邊護女,一邊談論著過去,我們慢慢了解她,了解一個人是怎麼毀滅的,那不是特殊的毀滅,而只是普通的毀滅,一個人因為一次閃閃動人的機會,為了脫離一直以來的狗屎爛蛋生活,所以做出錯誤的選擇導致愛人死去,任務失敗,而這些事一直埋藏在她的心頭,直到現在才逐漸再度被勾起。電影就藉由在時間線上跳動間來讓我們更了解艾琳,同時帶出另一個現在已經不在的角色,她的愛人,克里斯,即便同樣為臥底改頭換面,「酷寒戰士」賽巴斯汀·斯坦飾演的克里斯有著明亮的雙眼,這呈現了他飾演的角色性格,富有正義感與真誠,可惜的是他的戲份並沒有足夠多,我們不能理解何以艾琳與克里斯會陷入熱戀,而兩人的戀情也沒有受到考驗而讓觀眾確認兩人確實相愛,因為後來艾琳有了克里斯的小孩並不能證明兩人就是相愛的。
對於本片,我很不能理解幾件事情,臥底的時候與搭檔假戲真作,違反職業倫理成為真的戀人那也就罷了,有什麼必須的理由兩人一定要在會懷孕的可能下進行性行為,或者不避孕而進行性行為呢?我的意思是臥底的期限是沒有死線的,目的是為了掌握證據,如果這過程中懷孕對小孩而言本身就是一件不負責的事情吧?而作為一個出身家暴家庭的人,艾琳希望給小孩更好的環境而不想步入父母的後塵,那怎麼會讓小孩在這種時候在這種環境出世呢?別忘了,他們所臥底的場所,那可是一個充斥毒品與酒精的地方,而對於臥底而言小孩的顧慮是危險的,你怎麼知道在組織內不用為了投誠而做出一些損害胎兒的行為比如大量喝酒或吸毒?這是故事設計違反角色慾望的一個例子,我們不知道到底哪件事情對艾琳是最重要的,如果是愛情,那電影應該說服我們的是兩個人真的是相愛的,但是在過去的切換我們看不到太多這種橋段,我們只被說服克里斯確實重視正義甚於自己的生命,當然那一場戲也是奇怪的,有什麼理由,在克里斯進店且位居雙重優勢,即強盜頭認為他是自己人,且強盜頭背對他的狀況下,他不對持械要對店員開槍的強盜頭直接開槍,而是先自報身分導致被反殺?他的死作為一名專業的臥底警察過於莫名其妙只證明了他的正義而沒有證明他的智商。如果艾琳在乎的是財富,我們也看不到為何艾琳執著於財富,她被調派去臥底前,當的可是副警長,在美國的副警長待遇有這麼差嗎?然而電影並沒有至少交代個艾琳繼承父母的欠債之類的,所以我們不能理解為何艾琳要突然冒這麼大風險來在組織內黑吃黑。
所以如果要合理化這些劇情設計上的不足與漏洞,我想這只能解釋成艾琳自己一開始也不知道自己要的是什麼,也就是說她不知道自己苟活到今日的意義到底是什麼(她並不是為了復仇而等待強盜頭出獄來採取一切行動的,而是被強盜頭告知自己出獄才開始行動,那問題來了,這中間有什麼好理由,她不好好經營家庭經營與女兒的關係,如果她沒有把心力都花在要對強盜頭這樣一個小嬉皮幫派的領導復仇上。)直到最後她才被叛逆的女兒點醒自己的本質,女兒告訴她,自己最美好的回憶就是在冬天的時候,艾琳背著年幼的自己在山上行走,但她同時也指出,她不懂為何母親要在那種時候,帶女兒上山,把兩人置於險境之中。這一場在餐館的對話,讓艾琳理解到原來自己也是一個毀滅者(Destroyer)她憤怒的對象原來不是其他人,而是她自己,她渴望自我毀滅,渴望毀掉建構出自己的不堪入目的一切,那是一種強烈的厭己感,而那與當時加入嬉皮劫匪組織的年輕人是一樣的,他們都深深的怨恨著建構出自己的一切,而希望毀滅掉他們,並藉由毀滅與挑戰制度建構出更好的自己,所以強盜頭輕而易舉的說服了他們加入自己的事業,並要他們冒生命危險替替自己賺錢、出賣身體,而艾琳強烈的厭己感在遇到克里斯前無所不在,只有克里斯讓她平靜下來(當然我們還是不知道為什麼克里斯有這個功能,但從這樣的功能來解釋電影中呈現的一種對立的圖像,即艾琳迷茫的雙眼vs克里斯有神的雙眼,可以將電影原本的意圖疏理的較清晰。)
然而艾琳之所以做不好這一切,陷入長期的失能,就是因為在克里斯去世之後,已經沒人提供這種平衡的功能,她的暴躁與憤怒來自對於自己本質的無能為力,那種強烈的自厭與自毀的衝動讓她日日接近死亡,變成如爛泥的活死人狀態。但當她最後坐在車上,回憶女兒所說的場景,她回憶的畫面中自己的眼神是堅定的,所以她感到快樂,進而從疲憊中睡去,或者死去。當年用愛人生命換來的錢,在剃除被染色的鈔票後,全用來支付女兒的自由,這是她最後為女兒所做的事情,給自己女兒一個自己從未有過的一個好的開端,這件事勝過了前頭種種暴力行為。
我們並不需要動手摧毀一切,相反地,我們需要建構一切,因為時間會幫我們摧毀一切,而我們所用愛建構的,終將因時間而更加茁壯,《毀滅者》名曰毀滅,但到了電影最後,讚頌的卻是一種由生產這種創造性的行為所帶來的全新開端的可能性,當電影在心中發酵,我才理解這是一種母親式的復仇,用建構代替了毀滅,用未來戰勝過去,所有的傷痕都因愛而獲得了意義。
It’s all about Nicole Kidman! 时间线上跳来跳去,故弄玄虚的摆出一副高逼格的样子。所以某些外媒给高分,真的不是因为导演是女性?
在塔林黑夜电影节看了,生肉吃力。妮可基德曼,演的还可以,不过真的不需要化妆的这么老。场面太小,感觉美剧都够了。再一看导演,果然是个拍美剧的。
妮可非常拼的一个角色,尤其是在形象上的变化,不过,有点刻意扮丑了,有些别扭。尤其是,这个角色本身的性格魅力没有出来。剧情除了后面有一个结构上的小花样,整体也非常一般。
和【你从未在此】相似的女性导演观点,focus在主观和感性的层面,所以虽然剧情看似散漫但是内在人物逻辑和动机是非常统一的。NK今年是真的赢了,在我心里她已经得影后了。
Nicole Kidman ★★★★★★★★★★★★★★★★★★★★★★★★★★★★★★★★★★★★★★★★★★★★★★★★★★★★★★★★★★★★★★★★★★★★★★
这片的看点也就是听大伙叫塞老师“Chris”了。就这么简单的故事值当讲两小时吗?视听语言也比较糟糕。抢银行时带F的喊叫有什么必要慢镜啊我的天……
剧本不好,因为目的太明确了,一是要做出警察贪钱这个反类型情节,二是做出追寻过去老友揭示心理阴影的沧桑感,以至于全片都是根据这两个目的进行的刻意写作。有些场面还可以,但依旧刻意。
一次卧底一个承诺一场抢劫,彻底改变了贝尔今后的人生。她作为母亲的糟糕是难辞其咎的,但导演透过多年后贝尔对罪犯的竭力追查,来呈现人物心底的情感、她的执着和力量。结尾部分的两场戏非常棒。和女儿谈话终于直面自己的错误,说出自己的理由(借口也好),原谅并不是目的,而是去靠近这个人,这个应该你最亲的人,去理解她的遭遇。在车里从景色和面部特写的来回切换的另一场戏,则直接运用了意象的象征,她了结了那个杀害她男友的人的性命,她可以释怀,终于自由。在雪地里背着女儿前行照应了女儿说的不再害怕。妮可的那双眼神点亮又熄灭。
灾难一样的剪辑,两集美剧就能讲清楚的老土故事真的不用非要拍一部电影。同样,毁容了也不代表演技就会自动出来,更何况没毁容脸就僵。
妮可怕是上了毁容式表演的瘾,可惜这次成片真心太差,故事去掉繁复的自恋式的一堆镜头也不剩啥了,空有其表的绣花枕头罢了。
颓废恶警查悍匪,装械锁人枪托逼供,硬核劫银行,母女雪地行,叙事诡计还算妙,Nicole Kidman也不错
这是一部你说它不好看吗但是看下去又觉得节奏太慢的故事,你说它好看吗又忍不住要调整倍速来播放的故事。
整个故事非常阴郁慢进,Nicole的女性角色塑造得隐忍克制。闪回插叙交待行为目的,既为所爱也为正义,倒叙开场结构还行,一度以为是案件的开头。
VIFF#26 从剧本到化妆到表演都……糟糕得让人发笑😂
fucked-up alcoholic cop这种cliché的角色不管男女都一个套路真的不需要更多了,妮可扮丑和结尾耍小聪明也不能增加它的可看性。
到了这个岁数才想起来郭富城的套路?晚了
太拖沓了,拉了无数快进居然都不影响理解剧情,全剪掉也算短小精悍了
逃不掉。感觉故事太简单了,剧情和内容有点对不起这么用力的造型设计和叙事方式。
真的差点睡着
女主情绪上的人为挤压式原生崩溃和面对重重关卡攻无不克的一路开挂是水火不容的。枪战戏是唯一拿得出手的,泛滥的慢镜和呆板的人物对话正反打都很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