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由当时被称为三大完人之一的罗伯特泰勒和著名英国女星费雯丽共同主演的。这是一部经典的爱情悲剧。但其经典之处,不仅仅来源于爱情悲剧和评论者说的“演员的功劳”,更来源于玛拉的自尊。若有爱,却没了自尊,那玛拉的爱也没了价值。
背景是二战时期,德英大战时,两人是一对情侣,由于战战事的原因,最终没能在一起,女主角自死在当时英国伦敦的滑铁卢桥上,所以,这部片子引入国内后,上海制片厂翻译片名为《魂断蓝桥》。
凄美的爱情故事 残忍的战争年代
这是一部经典爱情电影,一场爱情悲剧。讲述了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陆军上尉罗伊在难得的休假中邂逅了芭蕾舞蹈演员玛拉,两人坠入爱河并互订终身。然而,由于征召令的提前到来,罗伊还没有来得及与恋人道别便赶赴战场,从此音讯全无。后来,玛拉以为爱人战死沙场,又为生活所迫沦落风尘。战后玛拉与罗伊意外相逢,她自觉无法继续这份恋情,最后玛拉在两人初识的滑铁卢桥上自杀身亡,留下一首《友谊天长地久》陪着罗伊遗憾终生。看起来是战争造成了悲剧,然而细思,如果没有战争二人就真的可以幸福的生活在一起了吗?就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战争只是加重了悲剧色彩而已啊。
看了无数次的经典电影《魂断蓝桥》。影片讲述了英军上校罗依·克劳宁(罗伯特·泰勒饰演)在休假中一次偶然救下了芭蕾舞女郎玛拉(费雯·丽饰演),一次美丽的邂逅,两人一见钟情,最后互订终身。
因为战争两人不得不分开,阴差阳错,再次相遇是已物是人非,女主最终魂断在初次相遇的滑铁卢大桥的凄美爱情故事。
太经典了,太经典了!
如果说大人们的儿童是由八个样板戏组成的,那我们绝对是魂断蓝桥、罗马假日哈,暑假守着电视机真是看了又看。
高中英语学习教材
很美的电影,凄惨的爱情,残酷无情的战争,冷酷的命运。
一个完美的组合~
这个版本的还可以,可惜了纯美的感情!爱的太真太切!明知没有结果,还求婚干嘛,害得没了生活来源。可怜的娃呀!
多么挫折的命运
最美丽的费雯丽和蒙哥马利
经典,浪漫,唯美,深沉的遗憾。
从此,再也没有什么在我心里能够比得过悲剧之美。
比十年后拍的版本更好,无论是演员表演的自如程度还是故事角色的意识形态。当然,1941版有炫目的费雯.丽,但这个版本更简单干脆,少了道德判断,多了艰难时世中年少初恋的涟漪。
是一部看后让我们泪流满面的电影。
老是和“廊桥遗梦”搞混,最后只好用“断魂的女主角自杀死了,遗梦的女主角活了好久好久”来助记~
先说一句,这不是1940年费雯丽的那一版,我看评论区好多人都在评价费雯丽,甚至选择标签里都有,太不严谨了。与1940的费雯丽经典版相比,就电影本身来说,剧情、人物、表演也都毫不逊色,只是没有了《友谊地久天长》有点不习惯,打四星。
对比来看,这部原版虽然预算明显低,但要好过1940年费雯·丽版的《魂断蓝桥》,逻辑要比翻拍正常得多,女主本就是性格活泼的底层站街女,和一个头脑有些发热的19岁年轻士兵开始的罗曼,要远比受《海斯法典》限制的洁版翻拍要符合现实,女主无须为失身而自杀,只是人世无常在空袭中意外遇难,而至于40年版所谓的“中国式内在的美国电影”,才是让人越想越反胃的评价,这个“中国式内在”究其本质,就是对女性人格的压迫,“失贞”的女性注定要自戕才形成悲剧所在。
童年看过的电影,至今仍然印象深刻
说实在的,这些经典的电影,是毋庸置疑要打满分的~不过有时候面对这些,比较没有鉴赏力,分不清好坏经常……
这部比1940年的翻拍版大胆,涉及到了非常敏感的问题:军人休假期间与妓女的交集。滑铁卢桥没那么美丽浪漫,是士兵进城处,也是妓女揽生意的地方;女主人公没那么纯真传统,最终的结局是命运的无常。相比翻拍版那些守贞观念,我更喜欢这版的故事设定。说梅克拉克没有费雯丽演得好,我觉得很不公平——性格、经历都不一样的角色,怎么比?
啊啊啊啊啊啊啊!!!!我家费雯丽!!!!
小学时看的,一套VCD,还有巴黎圣母院,叶塞尼亚,罗马假日,追捕,四个婚礼和一个葬礼、保镖等十部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