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影评
1 ) 她对爱的相信,让我们所有人相信
李米,从遭遇到猜想,可以想象,走了一条多难的路。
据说原剧本好得要命,三组人物关系,代表了三组感情类型,
张涵予扮演的警察和妻子,邓超和那个老板娘,王宝强和小香,都有相当充实的描写。
原电影三个小时,因为一些显而易见的原因(时间长度)和一些不言自明的原因(审查),
和所有中国电影一样,在无数妥协和无数坚持之后,
最终删改,缩减到现在这个样子:
前半部分充满张力,后半部分有些凌乱,部分细节人物感情因为铺垫不够而显得唐突,
总的来说,感情是饱满的,感情也是可信的,是一口气顶上去的。
所以我当时哭了。
电影或者有缺憾,但是周迅的表演毫无瑕疵,近乎完美。
记得去年上短片课,曹保平是我们的老师,(两次把我骂哭的就是他)
给我们放了一个片儿,是吉姆贾木许的《地球之夜》,
老师当时很喜欢薇诺娜 赖德扮演的女主租车司机:
身穿肥大衬衫,白T,身上挂着一堆丁零当啷的钥匙和小玩意儿,走起来风风火火,
身上有一股来自底层的糙劲儿,混不吝,但是细看,不是那么回事:
有一颗极敏感和聪明的心。
访问周迅,她说曹老师也给她看了这个片儿:我窃以为,周迅演得比赖德还要好。
那种长年累月越顶越紧的焦灼,那种一触即发的张力,
那种极端状态里,人的崩溃和绝望。
周迅身上有一种江湖气,破掉了她外形的精致,这种生命力特别好,
同时,她身上还有一种令人心疼,永远不改的纯真。
她对爱的相信,让我们所有人相信。
最后一幕,她笑着哭,最最后一幕,她忍住不哭——
陈可辛说,他只知道有两个女演员,当她哭的时候,观众一定会流泪,
那是张曼玉,和周迅。
说一个小段子。
我曾让周迅形容一下李米到底是怎么个遭遇?
她说:“就是一个航班取消了,告诉你一定会飞,但是永远不告诉你什么时候飞!“
她抽着烟,蹲在高高的凳子上,笑着这么说。
2 ) 住在繁华的城市里,没有一天不想他
周迅用她堪成完美的表演告诉所有拧巴的文艺青年们,是就是,不是就不是。你可以为爱疯狂,做多少事做到什么程度都行,前提是爱,千万别再把你们丰富的情感纠结在爱不爱之间了,爱上了,你们才有那么许多事要做。
———————————————————————————————
我第一次记住周迅这个名字,是97年的《红处方》,我在片尾找到吸毒女孩儿沈佩的名字:周迅。我说,这个女孩儿肯定能红。一年之后的《大明宫词》,这个当时中国演艺圈里最冰雪聪明的女孩儿站在一帮彪型大汉面前,用颤抖又坚定的声音说:“我感谢你们,我的父王和母后也感谢你们……”她演的小太平让当时已是陈凯歌妻子的陈红在后来数十集的表演里显得如此力不从心。
后来她就一直走红,成了李少红御用女主角,亦拍了许多独立导演的锐作。从娄烨到王小帅到陈果。王小帅带着他的17岁的单车到广专试映时,我问他为什么这么多独立导演都喜欢用周迅,他想了想说,周迅好象长的就是独立片导演心目中的那个样子。
后面有几年,我对周迅出演的电影其实有些淡忘了,《苏州河》只得那句著名的台词,《像雾像雨又像风》是两根大辫子的造型,她的表演,一贯都是很好的,但与她同时期所获得盛名相比,说实话并不很突出。
更加让人印象深刻的该是她那么多的情事吧,每一次都轰轰烈烈,率性而为,她瘦小的身躯好象隐藏着无穷爆发力,不惧刺伤。
李米的猜想,其实在看之前我所抱的期望已然太高,通常这种情况下,我会失望。但是周迅不会。李米这个角色好象为她量身订做。如果说如果爱里的孙纳,讲的是周迅的经历,那么李米,绝对就是周迅的情感。
周迅啊,你用脚指头想也知道,她就是那种爱人无端失踪了,她会操起对方的旧业,掘地三尺也要把对方揪出来的那种人啊。你要她换一个人投入?怎么可能啊,这个世界上怎么会有这样不了了之的事?所以她会在片头冲着后座的乘客,更象冲着空气里的方文喊,你他妈怎么还不去死啊?!
每一个对自己的感情坦诚并投入的人,在遭受感情的创伤,不管是分手,离异,猝死,被抛弃,或者是无缘无故的消失,都会变得有些不正常吧,因为要治疗这感情留下的伤。而其中消失这一项更为艰难的是,除了疗伤之外,还无法丢弃这希望,希望有一天爱人回来,希望有一天有答案揭晓,悬而未落往往比粉身碎骨还要痛苦,痛苦而拧巴,拧巴又甜蜜,甜蜜而伤心。
李米的魅力在于,即使方文失踪了,她也是充满力量的。
她穿男式的格子衬衫,胸前挂着类似小手电,头发乱蓬蓬,粗糙的脸上映满雀斑,飞快地奔跑,冲飞驰的出租车不要命的横扑过去,还有周迅吼得有点撕破的嗓音:“我找了他四年了!四年有多久你知道吗?!”
四年,她开着出租车——这个他曾经干过的职业,这种心理暗示就好象在握上方向盘的同时就也握住了与他牵连的那条线一样,在他曾经开过的大街小巷里寻找他的踪影,询问每一个乘客关于他的下落,不厌其烦。
她总是一个人,在大马路上换轮胎,气到跳脚。和魁梧的中年大叔争吵,毫不逊色,抬手就是巴掌。倚着窗户抽烟,眼神迷离,而坚定。
她头往后仰着吐出眼圈,微眯双眼,却能在十米眼之外,仅凭一个眼角余光就能把他认出来。
她跟在他后面,给他背他写给她的每一封信,那些毫不起眼的句子从她的嘴里念出来让人一瞬间泪流满面。
她那样笑着哭,哭着笑,抬头看天,微笑着仿佛那是心里埋藏的一个秘密,不会随任何情况改变,永远属于她的秘密。
最后,方文纵身跃下大桥,摔落在李米的面前。这是结局么?不是。
最后,李米站在桥上,看着你,微笑着述说他们的故事,那么简单平凡,她一直在笑,笑着哭了,方文死了,但是爱不会。这是她想说的,他们是相爱的两个人,他为她贩毒最终搭上性命也好,她找了他四年也好,他们相爱,就这样。
他们告诉我,忘记是一个人所能做到的最困难的事,但是我决不忘记你。
——————————————————————————————
9月23日,我去东方新天地的fred perry,买一件格子夹克。有些事我没有说,不表示我没有想。看到电影院在放李米的猜想,就走过去买了一张票,4排14座。这么不吉利。整场电影我一直都在流泪。出来后外面正在下雨,天气寒冷,我一边发抖一边在雨里打车,好象等了很久很久,雨打在我的脸上,和泪水混在了一起,我知道我已经很久没有这么哭了,我也不伤心,只是颤抖,我抱着纸袋,好象抱着一个仅有我自己知道的秘密,它如此私密,象在我的胸口燃起的火苗,在这个陌生城市的雨夜里默默地温暖我心底最隐密的部分。
住在繁华的城市里,没有一天不想他。
3 ) 你是我的秘密么。
开始敲这些字之前,我抱着一盆衣服去阳台上晾,然后,对面的寝室楼里突然传来一声极大极哀的哭嚎。于是阳台门纷纷启开,一个一个女生跑出来,笑着闹着说几句话,又跑回去,接着哭声便停了。
高三,做题到深夜,一个人站在阳台上直愣愣对着暮色苍茫灯光斑驳,就忽然觉得,每扇窗后都有一个巨大的秘密,而别人不能触碰。
那么你就应该明白,下午看李米的时候,我是为什么忽然泪意汹涌。
李米,出租车司机;
裘火贵,罪犯;
裘水天,乡下人;
叶倾城,警察。
然而。
李米,神经质地抽烟,瘦,满脸雀斑,动作幅度大语言亦粗鲁,她拿着失踪男友的照片问你你你和你认识他么,她这样过了四年;
裘火贵,他抢劫出租车,然而突然在后座捂着脸大哭,他说谁愿意做这个,是他们找我要三万块,没有三万块我连家都回不去!
裘水天,他将小村里唯一一个懂得说两句蹩脚港台腔的女孩当作天使,为了小香他几乎想要上天入地。
叶倾城,他一边工作一边电话,对对,是啊,我看见她跟一小白脸她还不承认呢。
这些人天天从我们身边走来走去,擦掉眼泪换上面容他们不过是世间最平凡最庸碌的人,你不会想要知道某个身材臃肿的中年妇女是否有过烟火绚烂的爱情,你也不会想到某个表情委顿的男人是否有过恢宏极盛的往事。
李米说,我们都是很平凡的人,没有人会在意的。
那么,可以龟缩在一个小小的角落,比如,一辆出租车,一张办公桌,随便什么。然后,等一个你不知道什么时候会出现的人,一天两天,一年两年,没有人需要你去拯救地球普度众生,你只属于自己和等待。偶尔说说故事,如果有人听懂是有幸,不懂也没有什么关系,你也不懂他们的故事,为什么要别人懂你。
这就是生活。
大部分你我,都已经,或者必将,走上这条路。
然而,这样平凡亦是好的,如同无知常常是幸福一样。
没有人会来刺探往事窥视秘密,所有的痛苦欢愉都属于自己,好像在喧嚣之外独立根植出一个世界,里面,是繁盛的秘密。
我们曾经希望拥有以后的时间,可是没有,那也没有关系。
你变成我的秘密,住在我的心里。
于是,我们永远在一起。
4 ) 关于本片曹保平本人的一些话
在剧本送审时,电影局给「李米」也提了很多意见,我们也做了修改。他们觉得我的切入点和表达还是不正常,不是作为主流意识形态希望的方法和表达。比如,「你为什么要写一个女孩和毒贩的爱情呢?」你要抛开这个故事载体来看底下这个东西的时候,那我也没话说了。但是我也有话说:「周迅演的主人公一开始并不知道他是毒贩,你不能剥夺一个女孩的爱的权利,我并不知道你是毒贩呀。」在这个电影里,我赋予每个人物的前史和困境都不像一个商业片和简单的爱情故事,我想呈现一个时代性、现代人的焦灼状态,而这个状态细緻地体现在每个人身上,今天这个社会都挺焦躁的。可是,在电影里很多细节你没法呈现。
比如裘火贵和邱月天,裘火贵的邻居是乡长的老岳父,他家厕所的排风扇对到裘火贵家厨房,臭得不成,他就天天和乡长老岳父掰扯这事,两人就打架,突然有一天老岳父脑溢血死了,说是被他打死了,裘火贵拎著包跑到外地,三年都不敢回家。后来乡长放话了,拿三万块钱就可以回家了。三年没有见到老婆孩子,他要挣这三万块钱就贩毒去了。
邱月天也是因为暗恋小月,小月妈贪钱,他出不了彩礼,只能进城打工。邱月天进城打工赚钱很难,总是被人欺负被人骗,赚不到钱,他最后为了钱跟裘火贵贩毒去了。
张涵予演的那个警察在很多人看来没有意义,而他的意义恰恰也就在这。你要是简单完成叙事功能,张涵予演的警察完全没有必要出现,他老婆给他戴绿帽子,他自己焦头烂额了。他可以变成一个符号化的警察,这个事依然可以完成。
但是这个个性化的警察形象,不能完全实现。张涵予演的那个警察,警察能说什么样的话,不能说什么样的话,都有严格的尺度的,不能把警察形象坏了,这在他们的概念里是玷污和丑化公安形象。客观地说,这不能完全说与电影局有关系,我们国情决定是这样。这片子就算电影局通过了,公安部门给你打个电话,你片子还是必须得叫停。
通过这些事我觉得,在中国做电影你得很客观地看这些事,在这样的国情下,这是没有办法的事,不是你个人力量可以改变的。你只能是在规则允许的情况下,在狭小的空间里调整你自己,锻炼自己的能力。
周迅看了「李米」的剧本特别喜欢,因为她在香港、内地的票房影响力,给了华谊一定信心。他们的营销部门不乐观,认为这个电影不能赚钱,但王中磊说他找不到一个不拍的理由,有好的剧本、好的演员、好的导演,为什么不做呢?
我原来想把「李米」做成一个单纯的公路片,就是两歹徒绑架一人,他逃跑的过程,做得很紧张很好看,或者可以做成一个寻找男朋友的情感故事。但最后我决定做一个寻找真相的诡异故事,有点像大卫·林奇风格的电影。
邓超演的马兵、方文其实不是一个人;小香和王宝强的故事完全是他臆想出来的,真相层层剥开的时候,突然真相找不著了,原来的结尾周迅是从警察局里出来的时候,突然往后移到一个DV机的屏幕里,一切都很诡异,没有结果。
这样一个比较诡异、扑朔迷离的电影,我觉得是中国电影里没有的。在电影的叙事上,我不希望正叙著讲,我希望插著讲,但华谊希望我把结构变成平行的,共同推进的方法。再比如你希望的电影是复杂、诡异的,但华谊可能就希望简单明瞭。
按照我的版本设想,可能比现在成片的表达要更复杂,更个人化,但是从华谊角度而言,他们觉得这样的复杂和个人化,会影响到市场推广和观众的接受。所以,他们要求彻底的改变。
最后,「李米」变成了一个温情片、一个爱情故事了,被剪掉了五十多分钟。这个过程对我来说是一个损害的过程,你不断会消减尖锐性和犀利性, 最后变成一个大家都比较容易接受的一个电影。「光荣」被人看到更多是在网络上,这个辐射的面其实很有限。但从社会影响力而言,「李米」被更多人看到也是一个好事,大家知道有你这样的导演,在做这样的电影,你一步一步积累,等你做到一定的时候,你就有可能按照自己的真正想法去拍电影。
拍「光荣」的时候,除了我挑的男主角叶光荣由北京人艺的演员吴刚饰演外,其餘主要角色大都是云南本地演员扮演。我把他们拉到那个拍戏的村庄,三十多天封闭在一个村里,都不洗脸,不刷牙,早晨起来都挂著眼屎,胡子拉碴,我看他们都觉得特恶心。他们身上所有的衣服都是从小镇上的人那儿扒下来买的:「我给你买件新毛衣,这件毛衣我要了。」扒下那旧毛衣就直接穿演员身上,那味儿还在上面呢。
当演员和那些人活在一块儿了,我拍的时候,再把所有有表演痕迹的地方全部打回去,找到一种最纪实的状态。可是纪实状态有时候又会丧失掉你戏剧张力的复杂性。你就永远在互相纠缠,这个过程其实是一个特别美妙的过程。
但拍「李米」所用的演员都是腕儿,周迅、王宝强、邓超、张涵予。当你用这么多明星的时候,很难每一部戏都达到你想要的这样一个创作状态,但「李米」是个特例,它做到了。因为这些演员都很认真。
周迅本身她就是一个挺疯狂的人,你怎么折腾她都行,你把她弄死了都行。因为有她这样一个例子,王宝强、邓超正是处於这样一个时候,往上走的心气儿特别高,所有这些人凑到一块儿,都能够达成这样一个目的。有一场是周迅在加油站的时候,其实有些镜头根本拍不到王艷辉、王宝强,但是他们让人非常感动的,一直站在旁边,说「我们要让现场的空气都是一样的」。
我既不想把《李米的猜想》拍成简单的商业片,也不想把它拍成艺术电影,我只想拍成特别好看的电影,但在背后有强烈的表达和态度。
5 ) 轴女之末路天涯
这是部很奇怪的片子,基本打破了国产片不是黄金甲就是颐和园的窘境,走出了一条鲜明的不知所谓道路。
一开始,你以为是部悬疑片,一个女出租司机,不,是一个全中国也可能全世界最小资的女出租司机,以安妮宝贝口吻看似漫不经心实则纠结万分地叙述开头,不停地向乘客重复那些数字,“281,287,302……”,啥意思?这部悬疑片没有结局,导演最终也没给出答案,这堆数字,只是为了装B用的。
第一次智力挑战结束。
后来,变成一部很炫的公路片,女司机路遇两劫匪,机智报警捡回一命。不不,这还是不合逻辑啊,老鹰同学看完之后,死活不得其解,他说:怎么可能呢,怎么可能现在的毒贩交易会这么弱智,干嘛要选天桥这个地方?怎么可能又会认错人?再说机票不能自己去买吗?总归是自己进去安检的嘛,干嘛还让别人给?我只能一遍遍地劝服他:剧情需要,完全是剧情需要,这不是为了故事能顺利进行么?能顺利来段刺激的公路片么?的确很刺激啊,刺激得我都忘记了开始的悬疑片设置,但是可恶的导演,又没给答案,你说一个死了,另一个怎么了呢?您倒是给个交待啊,不给交待瞎排那么多前戏干嘛?
但是公路片已经结束了,所以导演也没给答案,这段的主要安排,估计就是插进来一个妻子婚外恋的男警察,恩,他是能够理解李米的执著的。
最后,片子急转直下,成了部悲情片,神秘的男主角死了,死在李米面前,伤心啊,欲绝啊,许多人都说,看到最后,哭了。这个导演很狡猾,他知道一种人会哭的条件反射,就设计了这么一个套路,一直不理李米的男人,原来是深深爱她的,拍了好多照片呢!这种出乎意料外的设置,拿来狂赚眼泪很有用。
可是到底是为啥啊?你去贩毒用得着这样么?再说想开个小超市,两个人一起开出租车也可以吧,您非得废了老半天的劲,还折条命上去,就为了最后能深情地说拜拜么?
剧中还有一个特别莫名其妙的女人,李米男人的同伴,给了李米八万块钱,这下又搞笑了,这种靠打掩护的服装批发就能轻轻松松赚来的干净钱,让人分外莫名其妙,专心致志搞服装批发,开超市的钱不就出来了么,您二位是想开个沃尔玛啊?
我朋友去看了两次,她都哭了,她说她就是李米一样的女人,我能理解她,毕竟这个角色设定还是挺不容易的,四年没做一次爱等一个男人,容易引来一些轴女共鸣。但是看完电影,我不禁深深深怀疑,这位导演和这个编剧,脑子里面有一种叫逻辑的东西么?
6 ) 有忘不掉的人,就是地久天长。
原本以为自己在影院里就会哭出来,结果只是眼眶湿润,流了几行眼泪而已。
在空旷的公车上,内心酸涩到了极点,只觉五脏六腑都在翻江倒海,居然还是没有哭出来。牵一发而动全身,果然是真理呢。
瘦小的周迅,对着她想念得刻骨铭心的爱人歇斯底里地大喊的镜头一遍遍浮现,瘦弱女果然更具爆发力,她那小怪兽般的呼喊,撕心裂肺,却让我瞬间爱上了她。
其实,这是一个特别纯情的爱情故事。两个早恋的不肯好好学习终于没有考上大学的孩子,男孩开出租车,女孩的家长嫌弃男孩没钱,男孩为了娶心爱的女孩,沦为毒贩,消失在女孩的世界里。为了寻找男孩,女孩也开出租车,用了四年的时间寻找男孩,她在车里挂着男孩的照片,她把男孩的照片放在厚厚的杂志里,是若珍宝,她问每一个乘客是否见过男孩。
待见到她的爱人时,却是物是人非。他已经不是方文,他手里挽着别的女人,他对着她面无表情,他说自己是马冰。他对着当街痛哭的她冷笑。
呵呵,要有怎样的忍耐力,才可以在这般爱着的人面前装得这般冷酷?在爱人面前听话体贴周道备至直到犯贱都很正常,明明爱得要死却能在外表波澜不惊,才是本事。我突然觉得不止戏精周迅,其实邓超同学的演技也蛮好。至少我这么眼拙,没有看出破绽。
电影里发生的一切都是机缘巧合。比如自杀的诗人刚好掉在了方文的车上,比如进城的携毒农民工拿走的杂志就掉在了方文手里,比如最后自杀的方文掉在了李米的车上,比如李米和方文在街上擦身而过。好吧,会认识的人总是会认识的,会相遇的人总是会相遇的。这样的老生常谈,用来解释这些,天衣无缝。
其实我也希望真的可以这样呢,人生苦短啊,能认识注定要认识的人,能遇到注定要相遇的人,多么美好。就像用圆规画圆,最后总能功德圆满,那也就少了许多遗憾吧?
待到警局里看录像带时,已经心酸到不行了。呵呵,这个编剧还真能憋,一直到最后的最后,才揭晓了谜题。待看到偷拍的周迅的镜头时,她倾泻着长发,坐在沙发上;高速公路上,她对着车胎,手足无措;她和一个胖男人吵架,摔了那个男人耳光;拉肚子的她一次次往公厕狂奔......终于和屏幕里的周迅,一起掉泪了。原本因为王宝强的出场而笑声不断的电影院,那时刻安静得能听见自己的心跳声。
一定很多人都被感动了吧?
一定很多人都想起了自己曾经有过的,渴望拥有的,不曾有过的,只是幻想中存在的,刻骨铭心的爱情吧?
这辈子,这么短,能有一个忘不掉的人,就是地久天长了呢。
这辈子,这么苦,能有这样的一段爱情,就是没有白活了呢。
只要我还爱着你,每时每刻都是永远。
PS:我就是一枚习惯性大剧透呢,已经尽量减少关于剧情和具体故事的描述了,啊,原谅我吧。
爱不是偷拍,是走上前的拥抱。
王宝强、诗人都是邓超人物小传的一部分
“我昨天在电视上看见昆明了,我突然一下就哭了,你还在等我吗李米”。骨子里面温柔得要命。
“如果没有她,我会爱上你”这句话真操蛋
周迅真的会抽烟。
我们学习成绩都不好,都没考上大学。我们都不起眼,没有人在乎我们。
“就是一个航班取消了,告诉你一定会飞,但是永远不告诉你什么时候飞!“
后来她在屏幕里看到自己在换轮胎的样子,无助的甩手,踢脚,抱头,她以为自己当时是无助的,可是后来她知道他一直在某处就这么望着她,她从未孤独过
叶倾城那个名字让我雷了一下
不是每部让你哭的电影都是好电影。
周迅秀
介才是戏 !!!今年看到最好的,甭管李大齐是谁,周迅脱胎质变了;或说本来就含有很大的能量,现在发挥的很自然、很精致,只要别滥选导演,她独步大陆,无可匹敌
83天,我打算回去了,李米;221天,我就要回去了,李米;430天,我和以前不一样了,李米……我最喜欢这段。周迅的演技日臻完美,和贾木许《地球一夜》中的薇若娜赖德有一拼,窦唯的配乐也不错,要是没有那句“如果没有她,我会爱上你”,我会觉得一切更美好。告诉你,我一直相信。
周迅用她堪成完美的表演告诉所有拧巴的文艺青年们,是就是,不是就不是。你可以为爱疯狂,做多少事做到什么程度都行,前提是爱,千万别再把你们丰富的情感纠结在爱不爱之间了,爱上了,你们才有那么许多事要做。
最后的dv,我有跟周迅一模一样的反应。。。。
一个特庸俗的故事靠小细节和周迅的好演技立马上升了一个档次~
(以前的羞耻评论请不要再点赞惹
周迅表演太出色。我忍住了,没有哭。
五星全给周迅我也认了
朋友说没感觉,男朋友消失了四年,看不出李米有什么难过。我无法和她解释周迅演得多好,不曾站在原地守候的人,不会懂得站久了双腿都无法弯曲的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