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安装高清版[一起看]电影APP
看完电影的第一反应,这是一个办公室里埋头创作,凭空想像出来的故事,但是记得片头明明白白写着---根据历史真实事件改编。一番不死心的认真考据之后发现,这居然真的是一件真事,而且现实世界中的离奇程度和大荧幕上所呈现出来的毫不逊色,如果不是有过之而无不及的话。
这就是俄罗斯电影《德维塔耶夫》(Девятаев),影片背景堪称战地传奇。叙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苏联空军飞行员米哈伊尔•德维塔耶夫(Михаи́л Петро́вич Девята́ев, 1917-2002)上尉于空战中遭德军击落被俘,先后从波兰罗兹空军战俘营辗转号称死亡地狱的萨克森豪森集中营,机缘巧合躲过了毒气室,伪装成一名普通战俘被转移至德国北部乌塞多姆岛的卡尔斯哈根集中营,巧合的是,第三帝国秘密武器—V-1和V-2飞弹研发和试射场--佩内明德中心所在地同样就在一起。
接下来便是一个惊心动魄而又危机四伏的越狱故事,德维塔耶夫联合另外9名苏军战俘偷了一架He-111战斗轰炸机,躲过机场守卫,空中拦截以及无法避免的苏军防空炮火,最后安然返回祖国的征途。
而且最离谱的是他们居然还从这架被劫持的飞机上带回了大量关于第三帝国导弹研究的机密文件资料,为后来苏联红军的针对性打击和自身导弹研究提供了不容小觑的帮助。
如此堪称传奇的人生体验恐怕007看了都要叹为观止吧?德维塔耶夫挺过了战火纷飞的考验和比战火考验更加严苛的内务部审核,因为提供的重要资料被授予了苏联英雄称号,最后于2002年去世。
上一次看到类似的战地奇迹同样也是一部俄罗斯电影《T-34》,不过想想都会知道,偷坦克和偷飞机的难度不可同日而语。此事的离奇程度绝对属于近乎奇迹的级别,根据报道当时内务部的审查人员就是无法相信德国人怎么就想出这么一个异想天开的主意,直到根据德维塔耶夫提供的情报摧毁了纳粹导弹基地,内部一波又一波的调查才宣告结束,盖棺定论。
之所以说这部电影是俄罗斯的灵魂装在了好莱坞的外壳里面,其实是新一代俄罗斯战争电影的标志性特色。
比如导演提莫·贝克曼贝托夫就是一名混搭俄罗斯和好莱坞双重特质的影视制作人。深受前苏联传统影视制作的熏陶配合好莱坞标准化的流程以及独步全球的技术,为他成功创作守夜人,守日人,通缉令等一批特征鲜明的新式俄罗斯电影奠定了基础。
举个例子,德维塔耶夫片中开头男主角驾驶的战斗机是不是看着有点眼熟?眼尖的军事迷一下子会认出这不是在太平洋战场和日本海军零式战斗机打得难解难分的美国P39空中眼镜蛇吗?怎么跑到了苏德战场?莫非是穿越?
并不是,这里面有一个重要里程碑---租借法案。二战期间富兰克林·罗斯福总统主导通过的租借法案为美国向全世界反法西斯联盟提供支持奠定了基础。
具体到苏联,经由租借法案苏联红军共取得4719架各型P-39,这一数字几乎约占该机型总产量半数。在残酷的欧洲东线战场,一共损失1030架,与此同时,这一款性能优越的战斗机堪称苏联空军的王牌武器,操作该机型的苏联红军飞行员取得的空战战果远比操作其它美制机型者更加优秀,按照战史统计,空军战绩前6名的王牌飞行员其中就有4名是以驾驶P-39创造大部份战果的。
所以在片中看到男主角驾驶P39和纳粹空军的梅塞施密特109进行空中格斗,并不是穿越,而是当时历史背景的真实反馈。
从电影角度而言,德维塔耶夫的完成度很高,情节流畅,刻画生动,各种戏剧冲突的铺设前后呼应,层层到位。演员的表演应该还是属于典型的俄式风格,动作表情深沉和夸张并存,面部特写丰富,并且通过大量的场外旁白来刻画人物的心理活动变化。
如果是哪里有什么美中不足的话,大概个人感觉略感不适的就是过于浓重的滤镜效果,不仅显得影片整体色调偏暗,而且对于氛围渲染显得有点画蛇添足,过犹不及。
根据真实的历史事件改编,本身就让电影有了基础的看点,老毛子拍电影,在人物性格的刻画和情节的设计上,还是做得相当不错,比如战俘营里的各种折磨,还有如何开飞机逃离战俘营,开飞机过程中的困重重困难,都铺垫的挺好,虽然猜到了结局,但是过程一样让我们跟着电影情节,感受到紧张刺激,感受到英雄回家艰难和险阻,感受他们一定要回到祖国的那种信心!特别值得肯定的事,他的战友被俘了之后,选择了背叛祖国,加入了德国法西斯的阵营,甚至为了阻止男主逃回俄罗斯,驾上飞机进行追杀拦截,但是男主无论如何都没有向组织,没有向他的父亲透露儿子是叛徒这个事情。体现了男主对战友的承诺的信守,哪怕战友是个叛徒,的确难能可贵!
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
常用笔名:元首卫队
在欧生活8年,精通德语,爱好二战史及现代战争史,从2000年起,曾在“战争的艺术”、“德国军事中心”、sonicbbs等军史网站和《突击》、《战争史研究》等纸媒上发表多篇原创文章及翻译多部德语电影电视剧中文字幕
请关注头条号:诸神的黄昏研究会
或公众号:Warartstudy,未来将带来更多鲜为人知的历史细节。
未经允许,谢绝转载
2021年俄罗斯电影《杰维亚塔耶夫》(Девятаев)叙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苏联空军飞行员米哈伊尔•杰维亚塔耶夫(Михаи́л Петро́вич Девята́ев, 1917-2002)上尉于空战中遭击落被俘,再由战俘劳动营联合另9名苏军战俘夺取德军飞机返航的传奇事迹。
关于主角的历史原型网上已有很多介绍文章,本文仅考证电影中的剧情与真实历史的重合及虚构部份
在真实历史中,1941年6月22日德国入侵苏联时,米哈伊尔•杰维亚塔耶夫隶属歼击机航空兵第163团,驾驶波利卡波夫I-16战斗机。6月24日于白俄罗斯明斯克地区击落一架容克斯Ju 87首开纪录。
然因7月初第163团战斗力即损失殆尽而转飞雅科夫列夫Yak-1战斗机,于7月27日转隶歼击航空兵第237团。总计杰维亚塔耶夫自1941年6月23日至9月16日间执行180次战斗任务,宣称单独或协同击落9架德机。
9月23日击落第10架,但空战中遭击伤右腿。之后遵医嘱转飞夜间轰炸机与运输机,至1944年5月才受近卫歼击机航空兵第104团团长弗拉基米尔•博布罗夫中校(Владимир Иванович Бобров)之邀,重飞战斗机。
近卫歼击机航空兵第104团在1943年8月21日由歼击机航空兵第298团升格改编,隶属于近卫歼击机航空兵第9师,驾驶通过租借法案取得的美制贝尔P-39 “空中眼镜蛇“战斗机各衍生型。
杰维亚塔耶夫上尉于1944年6月4日以战术编号100的团长座机进行首次飞行训练。随后7月13日在乌克兰利沃夫(Львів)执行首次战斗任务,就遭德国空军福克-沃尔夫Fw 190战斗机击落,在跳伞过程中他撞上了飞机的水平尾翼。不省人事地落在德军战区内,为德国陆军第861(摩托化)轻型高炮营(leichte Flak-Abteilung 861 (mot.))俘虏。
比对当日德国空军在该地域的战斗纪录,击落杰维亚塔耶夫上尉的有可能是隶属第52战斗机联队第1大队本部(Stab I./JG 52)的骑士铁十字勋章得主鲁道夫·特伦科尔中尉(Rudolf Trenkel),为其生涯战绩138架中的第99架。
但当时特伦科尔中尉的座机为梅塞施密特Bf 109 G,击落机型纪录为La-5。这或许是因为双方都对敌方的机型有所误认;当日苏联空军纪录为损失一架空中眼镜蛇、两架雅克、三架Il-2,并无La-5。
近卫航空兵第9师麾下的近卫歼击航空兵第100及第104团在垂直尾翼顶部以白色区块作为识别、战术编号漆于机身红星国籍标志后方。杰维亚塔耶夫上尉遭击落被俘的座机应是序号42-9251的P-39N-1-BE,而电影呈现者为序号42-20414的P-39Q-5-BE,战术编号白11。
然而序号42-20414的P-39Q实际上隶属近卫歼击机航空兵第30团。该团以浅蓝为识别色,分别漆于垂直尾翼顶部区块及螺旋桨毂;战术编号漆于座舱前发动机整流罩两侧。
电影出现的P-39也有复刻道具机,由梅登战争电影影城(Кинокомплекс ВоенФильм-Медынь)制作,位于俄罗斯卡卢加州(Калу́жская о́бласть)梅登(Медынь)南郊。序号42-20414、战术编号白11号机也在列。
杰维亚塔耶夫上尉遭击落当次战斗任务由近卫歼击机航空兵第104团团长博布罗夫中校领军,其战术编号白100的座机也出现于电影中。
此机来历不详,但战术编号白100机为盟军空战王牌飞行员之中战绩最高的亚历山大•波克雷什金少校(Алекса́ндр Ива́нович Покры́шкин)自1943年6月23日起使用的首架白100号座机,序号42-9004的P-39N-BE。
该机在1943年8月3日由新手飞行员操纵时不慎与一架Il-2碰撞重损,因而除籍。但在修复后由近卫歼击航空兵第16团转给其它单位作为飞行训练之用。
波克雷什金上校在1944年6月接任近卫歼击机航空兵第9师师长,由博布罗夫中校掌管其麾下的近卫歼击机航空兵第104团。序号42-9004的P-39N或许在修复之后仍维持白100战术编号,于该团作为飞行训练之用,而非如纪录所言为博布罗夫中校座机。
此机或许就是杰维亚塔耶夫上尉于1944年6月4日进行飞行训练时所使用机。电影中的白100号即基于序号42-9004的P-39N,但涂装并未依据史实。
1937年2月美国陆军航空兵团提出极速580 km/h以上、6分钟内爬升20000英尺的高高度拦截机需求两个方案:X-608方案为双发动机构型、X-609方案为单发动机构型,分别由洛克希德公司P-38 “闪电”及贝尔P-39“空中眼镜蛇”中标,且都以阿里森V-1710液冷式发动机搭配通用电气涡轮机械增压器作为核心。
此两方案以拦截机为名,都是因为以规避当时陆军航空兵团高层对驱逐机武器荷载限重500磅、单座就应单发动机的规定。
P-39将发动机置于机身中段座舱后方,通过延长的传动轴驱动螺旋桨以容纳轴心37 mm口径奥次莫比尔T9机炮,并使机首呈流线型;座舱也以侧门开合。
1938年4月6日XP-39实验机首飞即获得5分钟爬升至20000英尺、极速630 km/h的表现,但稍慢于此时陆军航空兵团的640 km/h要求。
经陆军航空兵团委托美国国家航空咨询委员会(National Advisory Committee for Aeronautics, NACA)执行的一系列风洞实验及相应机体构型修改,该委员会认为其左舷外露的涡轮机械增压器及进气口增加风阻,应埋藏在机身内。
但XP-39机身并无空间可做此修改,于是提议取消涡轮机械增压器,希望只靠风阻降低就能由单级单速机械增压的V-1710发动机达到690 km/h极速。
取消涡轮机械增压器的提议在1939年8月经贝尔飞机集团总裁劳伦斯·贝尔(Lawrence Dale "Larry" Bell)认可,却也使P-39终究只能在12000英尺以下的低空发挥。
因支持地面部队作战或飞机性能使然,东线战场与太平洋战场前中期的空战多在15000英尺以下的低空,恰好能发挥P-39 的性能优势。
在低空,P-39N/Q与德国空军Bf 109 G-2各项性能相比仅稍为逊色,而俯冲速度与机首瞬间指向性甚至略胜一筹,可视为空战性能在伯仲之间的机型。对Fw 190 A与日本海军零战则占有动能优势,可通过俯冲爬升(boom and zoom)进行缠斗。
太平洋战场上P-39/P-400在1942年间于新几内亚地区作为主要战斗机之一,如在1942年间,美国陆军航空队第5航空队P-39/P-400面对以日本海军精锐台南海军航空队为主体的零战二一型与三二型,也取得击落15架零战、自身损失15架的战果,并未居于劣势。
不过太平洋战场毕竟幅员广袤,航程不足的P-39难以有所发挥,所以后来即转作对地攻击与战术侦察之用。关于P-39在太平洋战场的战例,
苏联空军在东线战场全程以P-39为主要战斗机之一,直接部署于前线,故航程并不重要;且其轴向火力配置较其它美英制战斗机惯有的翼内机枪炮更受苏联空军青睐。相应的单机与集群空战战术也逐步完善。
苏联由租借法案取得4719架各型P-39,约占该机型总产量半数;二战期间损失1030架,但操作该机型的苏联王牌飞行员空战战果远比操作其它美制机型者丰硕,且苏联生涯战绩前6名的空战王牌飞行员就有4名以P-39创造大部份战果。
经过前线审讯后,德韦塔耶夫被移交给德国国防军军事反谍局(Abwehr),关押进了波兰境内的罗兹战俘营。
1944年8月13日,他和一群飞行员战俘第一次尝试越狱。但他们很快被抓住,改为死囚送往恐怖的萨克森豪森集中营。好在在集中营裁缝的帮助下,德韦塔耶夫改变了缝制在囚衣上的号码,成功将”死囚”身份改为“惩戒犯”。
不久他化名为斯特潘·尼基滕科,再次转移至德国北部乌塞多姆岛的卡尔斯哈根集中营,这个岛也是第三帝国秘密武器—V-1和V-2飞弹研发和试射场--佩内明德中心所在地。
到达该岛后,杰维亚塔耶夫结识了另外两名苏联囚犯——前炮兵士兵,1942年被俘的弗拉基米尔·索科洛夫和1941年7月6日被俘的前步兵少尉伊凡·克里沃诺戈夫,他们俩本计划和其他人乘一艘小船越过海峡逃跑。
杰维亚塔耶夫说服他们改变方案,偷一架德国飞机飞走。之后,他们召集了一个由10名囚犯组成的在机场附近工作的逃跑团队,并开始准备逃跑方案。
逃跑团队想方设法进入了德军的机场工作组,他们因此有在飞机附近工作的机会。由于团队有10人,所以杰维亚塔耶夫选择了亨克尔He-111轰炸机作为逃跑的飞机。
1945年2月8日,杰维亚塔耶夫联合另9名苏军战俘,杀死警卫,夺取一架He 111 H-22(序列号13013)再次逃跑;此衍生型专为空射V-1所设计。
德军发现后紧急派遣战斗机追击,与电影中呈现的双方展开追击情节迥异的是,因天气恶劣因素,德军战斗机未能发现轰炸机的航向。
但随后另一位王牌-时任德国空军昼间战斗机部队总监的瓦尔特·达尔上校(Walther Dahl)在执行另一任务返航途中,偶然发现了杰维亚塔耶夫的飞机,虽然达尔收到了“击落空中任何一架单飞的亨克尔轰炸机”的命令,但由于没有足够弹药及燃料而作罢。
该机于燃油即将耗尽且为苏联防空炮火射击后迫降在今波兰中部戈利纳(Golina)近郊的苏军第61集团军战区内,位于佩讷明德东南方400公里。
由于不清楚此时身处位置,机组成员原打算藏在附近树林中,但因筋疲力尽且有伤在身于是由返回飞机残骸,很快便被赶来的苏军士兵带走(初时以为杰维亚塔耶夫等人是德国人)。
电影中的He 111序号7102、机身战术编号GA+SJ,实际上并不存在。机身后段呈现数个弹孔。
由Google Earth可发现此架He 111复刻道具机仍露天停驻于影城一处机棚前,坐标为54°56'50"N 35°51'09"E。
杰维亚塔耶夫随即向第61集团军司令部汇报了关于佩内明德基地的重要战略信息。但由于逃脱情节过于顺利且匪夷所思,苏联人民内务部(NKVD)还是将杰维亚塔耶夫一行人视为疑似德国间谍,被安置在NKVD设立的特别甄别营内。
1945年3月底,经过审查和治疗,这10人中6名军衔为士兵者及1名东方劳工(Ostarbeiter,德国于其中欧及东欧占领区派赴强制劳动的外籍工人)编入步兵第777团的一个连(亦有资料称为步兵第397师步兵第447团),全数投入1945年4月中下旬苏联横渡奥得河入侵奥得布鲁赫(Oderbruch)的大攻势,10日内就有5人陆续战死(包括逃跑行动的组织者之一索科洛夫)、一人重伤,另一人在随后对日作战中阵亡;杰维亚塔耶夫等其他两名军官则交由锄奸队核实军衔等背景信息。
1945年9月,杰维亚塔耶夫的经历被苏联火箭开发计划负责人谢尔盖·科罗廖夫(Sergei Korolev)得知后,随即将其召集到佩内明德。在这里杰维亚塔耶夫向苏联专家展示了导弹组装和发射场的地点,让苏联人确认了佩内明德的真实用途和价值,这也令他在1957年洗脱罪名终获平反,并获得苏联英雄。
2002年夏天,为了拍摄一部关于他的纪录片,杰维亚塔耶夫重返佩内明德机场,在此处与57年前升空追击他的德国飞行员之一-第51轰炸机联队的京特·霍伯姆少校(Günter Hobohm)会见(当日他驾驶一架Ju 88战斗轰炸机进行过拦截)。
同年11月24日,杰维亚塔耶夫11月24日在喀山与世长辞。他这段“夺宝奇兵”式的经历,作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最不可思议的传奇故事终于在76年之后搬上银幕。
二战期间,毛子的王牌飞行员因为座机被德国纳粹击中,不得已跳伞逃生,谁知落地成盒成了纳粹俘虏。当时苏联的政策就是,军人无论被俘或者投降,都将被视为叛国,自己身败名裂,家人都要受到牵连。看着投降的同僚摇身一变成为纳粹军官,伟光正的男主可不能如此,隐姓埋名的在集中营里卧薪尝胆,只图回归祖国。皇天不负有心人,飞行员终于撺掇起几名有同样想法的忠诚的社会主义战士,偷了一家轰炸机飞回了苏联,一不小心这架轰炸机上还有纳粹正在研究的V2飞弹的详细资料,一下子主角光环附体,不光洗清了叛国的嫌疑,还有诸多荣誉加身,可谓是功德圆满。 影片根据真实的历史事件改编,毛子的战争片拍得可圈可点,毕竟也是世界上排名靠前的军事大国。当年在对德作战时还是"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的俄乌两国,短短八十年过去,现在打得不可开交,甚至大有打开第三次世界大战的局势,这让当年死去的先人怎么想啊?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历史上确实有《10名苏联空军战俘偷走德军轰炸机逃回祖国》。
1,战斗机空中缠斗
俄罗斯毛子拍这个真的有一手。狗斗非常逼真,飞行员不断地观察自己的后方,敌机咬尾后就做出剧烈的机动动作。影片开头的8分钟空战我都紧张地没办法呼吸。
2,计划、计划、还是计划
因为我平时会在股市上交易,所以对这个特别在意。他们制定计划的方式非常巧妙。几个人在休息间隙展开模拟,最后测算出180秒内无法完成任务,还需要有更加细致的准备。
其实作为军迷来说,整部电影是一次战俘模拟训练。
SERE,生存,躲避,抵抗,逃脱训练。
英文全称是 SURVIVAL、EVASION 、RESISTANCE、ESCAPE。
其中抵抗阶段的训练科目有:水刑(waterboarding),睡眠剥夺(sleep deprivation),饥饿(starvation)等许多高强度审讯手段。目的就是让作战士兵在心理上有所准备,以防万一。
训练中每一名特种作战人员都被要求——永远永远不要放弃抵抗。
苏联飞行员米哈伊尔·德维塔耶夫成为俘虏后,他克服了重重困难,凭借自己的毅力生存了下来,并且最后拼命逃回了祖国。
他是一位真正的英雄!
现在,世界各国的特种部队都非常重视模拟战俘训练。他们认为这项训练能够拯救战士的生命。
1,1993年10月3日,美军特种部队在索马里摩加迪沙执行任务的过程中,一架黑鹰直升机被RPG击落,飞行员麦克杜伦被俘,被关押了整整11天后才被救出。事后他坦言正是战俘学校的训练让他活了下来。
2,1995年6月2日,美军F16飞行员奥格雷迪在波黑上空执行任务时被导弹击落。在接下来的六天时间里,他凭借在战俘训练学校所学的生存技巧,靠吃草叶子,喝雨水,终于等到了救援的战友。
6月12日,克林顿接见了奥格雷迪。此时,他感慨至深地说了一句话:感谢战俘学校的教官。后来这个故事被拍成了电影《深入敌后》。
3,2015年11月24日,俄罗斯苏-24战斗机被土耳其F-16用空空导弹击落,在持续6个小时的搜救后,第二名飞行员被叙利亚特种部队救出。
同一天,11月24日,搜救飞行员的一架米8直升机被武装分子攻击,飞机受损后迫降,机上一名海军陆战队员牺牲。
看看人家这空战戏拍的,国内电影几个亿的制作费都让鬼吃了
开飞机逃出集中营,这算是顶格越狱了,这很战斗民族。前半部分比较拖拉,但起飞和空战过程拍得惊心动魄。忠于朋友与忠于祖国同等重要,这才是真男人。
牛的是,这是真人真事
同志们请登机,祖国就在前面!流畅的节奏,精致的视听,立体的文本,一部堪称完美的俄国战争片。如果说2019年俄阿富汗战争片《兄弟会》是对传统俄战争片的一次伟大致敬,那《德》就是新时代语境下俄战争片标杆——找准经典历史与流行感官刺激融合的平衡点。尽管导演有好莱坞履历,但对《德》的处理未落入窠臼:在去社化的俄国当下,为挖爱国与英雄文本内核,特设与男主在“跟我回祖国”命题上展开由天入地、首尾呼应的精彩对峙的叛徳战友;用高频变焦和颗粒感模拟真实空战影像;搜敌/高G时用惯性迟滞/动态模糊模拟第一人称;在大量档案基础上打造各型飞机全尺寸及CGI模型;逼真的飞行光影、飞行动态和航弹炸效(Gaijin协助)。此外,现实主角之子以顾问身份携父撰回忆录加盟,男主开机前特进行飞行训练。俄国人的战争艺术(文艺作品)造诣是天生的。
感谢b站野生字幕君~~
为了赶节奏一顿操作,把真实事件改编得像是假的,英雄塑造得颇为失真,导演在好莱坞混迹多年,叙事竟然越来越悬浮,看来明星制加持会让人放弃努力,还是去拍漫改吧
106分钟,终于有完整中文翻译了!帕维尔演技一如既往地好。空战那段很精彩,反派那癫狂劲是不疯魔不成活,一起躺板板吧!然后感觉删减了很多,宣传片中有缠着绷带坐在轮椅上就没有了,还有集中营里应该也有光光戏,被删减到只剩下一个侧半身。
真实的事件太厉害了
逃离地狱
真事件改编,不愧是战斗民族
这样的飞机都能起来,战斗民族
没想到是历史真事改编,简直是开挂人生了,老毛子战斗民族的血性在二战时期体现的淋漓尽致。
预告片比正片好,可能抱有期待,所以有些失望。拍的慌慌张张的,硬塞进一些冲突,像美国片。老头最后没被整死,儿孙满堂,弄的挺温馨,而且还得出了个结论,忘掉不愉快,记住英雄。看来,不抱期待,才能不失望。
换个片名票房能翻倍吧。故事结构极像《波斯语课》,但是又加上了战斗民族一贯的热血画风,要不是真事改编甚至会觉得有点扯...
看到有人提到结构像《波斯语课》,就迅速在脑海里过了一遍,觉得编剧,戏剧张力,导演功力,跟前者比,差的太远。
看了一点,不好看,弃了
充分利用了逃狱,这一情节剧最有效最有力的因素,情节推动蛮有层次,几次铺垫和中断,直到最终高潮戏。追求强调严酷现实的影调,手持摄影,真实代入感,回避了“坦克逃狱”T34的神剧娱乐性。耐人寻味的是设置了叛徒-挚友科里亚,和主角在国家私人的双重忠诚上,相爱相杀,但显得太假,干扰了主线。商业片元素过于光鲜亮丽了,一开始的空战,结尾的水翼船,和主体基调不太搭。
理发大爷也是扫地僧般的存在。
毛熊的电影虽然看起来糙,但是剧情演技跟特效一点不糙,足以秒杀国产军事题材电影,长津湖跟人家一比就是个幼儿园水平。
毛国工业片,非常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