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法国式轻松随意带点浪漫的方式去讲述家庭成员之间的相处之道,孩子自己。孩子之间、女儿与父母、夫妻之间。
虽然孩子很小,但是很多事情他们是懂的。电影中的瑞切尔是个不到10岁的小女孩,从小被父母冠以爱的名义对她进行各种束缚,比如过马路遇到了红灯即便没有车辆经过也必须等绿灯,比如小女孩喜欢留长发但是被母亲禁止,比如必须将零花钱用来做慈善活动,孩子一旦被压迫久了也会产生抵抗情绪,瑞切尔干脆不和家人聊心事,因为这还被母亲当做心理有问题而被带去看心理医生。然而,孩子虽小,但是小脑袋瓜里总是有着很多不简单的想法,瑞切尔幻想着家人死去,这样她就可以独占整个屋子,失去亲人还能得到他人的怜悯反而可以得到更多,甚至会幻想父亲可怜的童年,想当然的以自己的理解去理解父亲的悲惨童年生活。
瑞切尔有很多想法,或者好的,或者不好的,但是她都没有和母亲交流,就像母亲和外婆一样。从电影中可以看出母亲和外婆关系并不是很融洽,当母亲质问外婆“你爱我吗”时,外婆并没有给出答案,而这一迟疑直接让身为女儿的母亲瞬间泪崩。然而在另一个家庭则相反,瓦莱丽,瑞切尔的好朋友,她和妈妈的关系则相对来说要好得多,瓦莱丽家是比较开放式的家庭,孩子与大人之间相处并不像瑞切尔家那样被这样或那样的条条规规限制,反而是母亲支持孩子们随自己的性子生活,如哥哥可以在房间里随意涂鸦。压抑的家庭环境使得孩子们不愿意向父母吐露心事,温馨、轻松的环境反而让孩子们更加畅所欲言。
瑞切尔的母亲与父亲已经是结婚多年的夫妻,多年的婚姻生活已经耗尽了浪漫,性格中规中矩的母亲不善于表达,务实憨厚的父亲也忘记了当初爱上妻子的初心,两人渐行渐远,瓦莱丽母亲的出现打破了这一沉默无趣的生活。瓦莱丽的母亲是单身母亲,长相美丽身材苗条,瑞切尔父亲对瓦莱丽母亲精神出轨了,家里的壁橱松动了很久他也不愿意去修理,瓦莱丽家需要重装厨房他倒是很热心的上门帮忙,这样的对比怎能不让瑞切尔妈妈心生嫉妒、满怀怨恨呢。生活总是在不经意间让我们想起曾经的美好,母亲的愤然离家出走让父亲想起了当年的怦然心动,与瓦莱丽母亲差点超越精神出轨那一刻悬崖勒马,当妈妈度假归来看着重新装修过的粉红色厨房,两人也已重归于好,两人感情的和睦也感染到了孩子,孩子终于噼里啪啦说出了自己的一大堆心里话。
瑞切尔与瓦莱丽简直就是一对小小的2B青年,考试作弊,偷换试卷,发现女老师在办公室偷情,放学后偷偷跟踪女老师并偷看女老师与体育男老师做爱,在同学面前用娃娃表演老师们的做爱过程,这一点倒是很佩服法国人的敢拍,甚至是这对小闺蜜在大头贴前拍果照。电影的最后,一直幻想亲人死亡的瑞切尔经历了人生中的第一次死亡,瓦莱丽因为生病而去世了,小小年纪遇到如此沉重的悲伤才明白了死亡的意义,这大概就是成长吧。
电影中最点睛的是《初吻》的出现,它总共出现了三次,第一次是瑞切尔遇见瓦莱丽哥哥时的怦然心动,《初吻》BGM响起,第二次是母亲发现父亲的精神出轨后在酒馆里看《初吻》中母亲大闹小三的剧情,第三次则是度假归来的母亲看到粉红色厨房,《初吻》BGM再次响起。原来,苏菲索玛的《初吻》如此受法国人的喜爱。
9岁的瑞切尔被父母包围,填满了爱和肉丸子,她时时计算着将她与自由分开的分分秒秒。直到她碰到了固执勇敢的瓦莱丽。这样的结局才是最好的结局。人的一生会遇到不同的人来来去去,却始终是自己走在自己人生的路上。她与家人相爱相杀的关系,简单地说就是“长大后我就成了你”。孩子从来就不是天使,性和死亡的话题也不应该成为禁忌。尊重和倾听,也许比面面俱到和包办让人更有安全感。
一部拍给儿童、少年和成年人观看的现代童话故事。儿童从这里看到和闺蜜,少年回忆起和好友一起范二的岁月,成年人也因那明朗但不晦涩的中年情感危机而暗流涌动。电影关乎小女孩闺蜜之间的友谊和成长故事,大人们之间暧昧的气息和生活味道反倒都成了两位小萝莉之间的点缀和装饰。轻松的小孩成长故事,加上生活的质感,搭配的天衣无缝。
——题记
“我是悲伤的。”电影里,阳光满屋中,拉歇儿独自坐在打字机前面写道。
音乐响起,漫画不断运动,最后戛然而止。随后,闹铃响起,拉歇儿背着入睡时背在自己身上的背包起床,吃饭,和爸妈一起争论,然后由妈妈带着去上学。
过马路时,红灯亮起,街上无车,拉歇儿想要过马路,却被妈妈制止。
••••••••
电影缓缓而来,结束时,自己不由自主起立鼓掌。
作为自己在“女性与电影”影展上看到的第三部电影。这一部比以往琐碎看似无聊且文艺味浓厚的《法国香颂》和《他人的品味》而言更多了生活的味道和乐趣。前两部,文艺味道过了点,一般人欣赏不来,难以下咽。而且,有小孩子的电影大多会讨好观众味道,何况这还是两个古灵精怪,长相可爱的小萝莉。
在《双腿生风》中,有着《蝴蝶》的温暖色调,在情节架构上和视角表达上极度倾向于《天使爱美丽》。整体而言,是一部洋溢着浓重法国烂漫生活味道的生活小品,这里面包裹和夹杂着快乐、成长、迷茫、渴望和孤独。
【再多的牛逼岁月也不如一瞬间范二的时光】
看见电影中的拉歇儿和瓦莱丽,就忍不住回忆起往事,想起那些在我自己傻逼岁月中陪着我一起范二的朋友们。
拉歇儿和瓦莱丽是一对7岁左右的好朋友。当自己生日聚会上,其他人没有到来,而只有瓦莱丽时,她们的友谊就这样悄然萌发。
然后便是一起范二的时光,在考场作弊(未遂),在小角落中偷看美术老师和体育老师做爱。然后还一起悄然跟踪美术老师,在瓦莱丽的家里,两人表演起了古怪的话剧,引起大人欢笑。
还有那儿童时期,悄然萌发的小小爱情和对性知识的渴望。拿起芭比娃娃来模仿成年人之间做爱姿势。
看,多么可爱的2B小青年。
回忆起来,小学时候和死党们一起逃课去河边捉鱼,然后拿起嚼完的口香糖粘到女生的头发上,当然还有被老师发展,在老师讲错课的时候发出的嘘声。
可是现在,这一切便都只是回忆了。
瓦莱丽,最终还是走了,剩下了坐在打字机前面向我们讲述故事的孤独的拉歇儿。
【他可以给她装修厨房,却不愿给你修一个橱柜】
电影里,拉歇儿的母亲絮絮叨叨,说厨房里的橱柜坏了,让拉歇儿父亲给修一下,但是却一直没有动手。但当拉歇儿父亲看到瓦莱丽家里那破败的厨房时,却主动给瓦莱丽的母亲装修起来,而且极其用心,从不忽视任何一个小细节。
“他可以给她装修厨房,却不愿给你修一个橱柜。”这到底是因为太爱,还是因为不爱。
时间久了,相爱的两人难免忽悠疏离,七年之痒真实存在(电影中拉歇儿刚好七岁)。所以,老夫老妻之间便也没有了往日的烂漫激情。直到瓦莱丽的母亲出现,掀起了拉歇儿父亲心中的一点波澜。
这都是婚姻生活中的琐碎。
只是,电影给了我们一个相对美好的答案。
所以,在给瓦莱丽母亲装修好厨房后,在那场大雨中,拉歇儿的父亲淋雨出去,没有回头,瓦莱丽母亲站在门口没有挽留。每个人都有属于各自的生活,爱情也好,友情也罢,但没有相互打扰。
后来,拉歇儿的父亲一个人坐在厨房中,橱柜一个个倒塌。所以,在拉歇儿和母亲回来时,她们看到一间崭新的厨房,而母亲和父亲之间又回复了往事的激情浪漫。
我想,生活有时是平静的,但需要的是一个切合点,来找回往日的岁月。就如,电影中,拉歇儿的父母亲。
【烦闷无聊都是奢侈的享受】
电影里,拉歇儿的母亲常说的一句话就是“烦闷无聊都是奢侈的享受。”
这里面有点王小波的黑色幽默的味道,也有如歌中所唱“狂欢是一群人的孤单,孤单是一个人的狂欢。”的意思。
电影里,没有朋友的拉歇儿是孤独的,在厨房中陪着母亲一起吃饭的拉歇儿母亲是孤独的,在厨房中一个人吃饭的拉歇儿父亲也是孤独的。看起来,任何一个人相对而言,在一定意义上都是孤独的个体存在。
所以,换个思维,何不品味一下无聊时的奢侈。
导演多给小萝莉点镜头好吗,谁要看大人们那点破事儿。女主是不是跟让雷诺有血缘关系啊,这眼睛这眼袋这鼻子……
孩子们可爱加一星
新厨房装修好那一段赞啊
温情喜剧
可爱的电影,可爱的小姑娘。
无论是成人抑或孩子,要经历多少悲伤和困惑,才能真正的成长?
又一部法国小清新。喜欢小闺蜜们的对话,笑容,还有最后的悲伤。
原声好听,很多细节很感动1.她也年轻过漂亮过,那时的她是怎样的呢2.你的巴布什卡3.我不完美,但我尽力了4.为什么处处都有《初吻》里这首歌
法语电影最精彩的就在于一群萌小孩含糊不清的吐着法语
就是要这样的法国电影!从孩子的角度才能看清这个世界!今天的最佳!大荐!
锡姐在吗?
“我希望她那时候还不知道自己要死去,希望她那时还没来得及害怕”戳中泪点~~
你离开了世界,从此没有人与我说话,有部儿童电影是鳄鱼破鞋走天下,也是两个不大合群的男孩的友谊
好有趣
无聊也是一种奢侈
两个故事主线并行,透过两个家庭之间所出现的各种问题来凸显出两个小女孩之间的友谊,法国的类型电影有时候确实能显得别出一格,儿童片就是其中之一。
没有字幕,法语原声,依然精彩。很多人觉得结局不应该那么来,但是这样的结局才是最好的结局。人的一生会遇到不同的人来来去去,却始终是自己走在自己人生的路上。九岁经历了悲伤,长大后,悲伤随时间和懵懂淡去,留下的都是美好的回忆和快乐。
我不认同大人戏份过多的观点:虽然是小姑娘的视角,但真正想传达的是女性的成长,还有她与家人相爱相杀的关系,简单地说就是“长大后我就成了你”。孩子从来就不是天使,性和死亡的话题也不应该成为禁忌。尊重和倾听,也许比面面俱到和包办让人更有安全感。当然,两个女孩的友谊,父母与自己以及他人的和解,是煽情没有错,还好我就吃这一套。长大,不意味着要失去所有的信任,更不意味着否定和遗忘。虽然有的人消失了就像不存在过一样,但我感激能跟ta走过同一段路
此片激发我们对家庭环境对孩子的影响以及家庭教育重要性的叩问。
天真不代表无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