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部瞩目的灾难片《2012》上映的时间,我已经记不清了。记得的是,因为非常期待,于是和朋友相约去电影院看。但结果是,场面很震撼,声效很逼真,我却在电影院睡着了。没错,是睡着了,醒来时正在播放片尾曲。想不起那段时间是有多忙,但一定是非常疲乏。是的,一个太忙太多目标的人,是没有闲暇意识到末日的。太急着赶路,太乐于迎合,已经没有办法从琐碎的事情抽离出来,更意识不到“末日”有可能来临。
有天,突然接到好朋友的电话,事实上因为工作忙碌也一段时间没有联系了。电话那头的她说:“大学时候的班长,刚刚订婚,昨天车祸,走了。”她说,那一刻她好像突然从繁忙的事务醒出来,有点恍神,不知所措。有个同事是出了名的拼命三郎,经常熬夜至通宵也一点不在乎。有天突然喝起了中药调理身体,我问:“怎么突然这样惜命?” 他说:“以前公司一个旧同事生病了,病得非常严重。刚去医院看了她,因为长期的不良生活习惯,严重透支了。”
人的心啊,有的时候是无暇顾及,所以不知无常在前。有的时候是坚如磐石,小病小痛撼动不了的,只有灾害与重病方能穿透,明白到无常和明天哪一个先来,是人们看不清楚的,是那句:Tomorrow is not the promise.
四月份时,在广州逵园里看了一场英国艺术家个人展:把生物(包括人类)的细胞等处理后放大展览。展览的意义在于反映:“细胞、细菌或病毒,对他们身在其中的更高层次的生命,是混然不知的。”我记得,当时我站在一幅幅展览品前,认真观察其中的纹路。但无论如何,都没有办法萌发很深的感受,他们之于我更像是物体而非生命体。也许正是由于彼此在宇宙的层级差太远太远了。
后来我想,宇宙其实也是这样冷眼看着人类的?“The universe doesn't care for us.” 宇宙并不在乎我们,但人类有如此强烈的自重感,使我们常常无法跳出来旁观自己正在出演的这一场戏,也无法体悟到生死有命,有开幕也必有谢幕。
这大概是一直很喜欢这部关于死亡的黑色喜剧的缘故。有点变态又很温情,在沉重中任意嬉皮戏谑,是难得让人始终热泪盈眶的美剧。它让我突然变成旁观者,看到自己的强求。那么多的目标,有多少是真正发自内心想要达成的,又有多少是别人希望我能够达成的。为什么真正重要的事情总被束之高阁,而拼命追逐那些讨好那些认可。我们演来演去,到底演的是真实的自己,还是别人眼里的自己?时间很多吗?
中文把剧名翻译成《如果还有明天》,其实原名只是《 The Big C 》,C代表得了癌症(cancer)的女主角Cathy。在没有生病以前,她和许多人一样,谨慎而又小心翼翼得墨守成规,溺爱着自己爱的人,全身心得奉献自己,演着那个大家都会喜欢而自己却从来没有去了解过的自己。甚至没有问过一句,我到底喜不喜欢自己。
得知时日无多以后,终于意识到时间不够,不够使自己完整。她想回来做自己了。再也没有办法讨好所有的别人了,她终于明白最该讨好的原来是自己。
“我是个勇敢顽强的贱人。”
有人说看完这部剧,整个人会变得释然与宽容。因为不经意间不断感知人之渺小与生命无常。这样,每一天每一刻其实都在提醒自己,即便不是世界末日,凡人的世界也有可能随时崩塌。以生命的整个长度看待所有的际遇以后,有了更多的认真和珍惜,也更容易抽离。
但时常的自省,并非是让我们陷入一片虚无,不再相信奋斗和努力。而是告诉我们,最好的步调不仅是步履匆匆,也是停下慢悠悠。最好的奉献不是放弃面对自己,放弃出演本色的自己。而是如三毛写的:“有时候,我们要对自己深爱的人残忍一点,将对他们的爱、责任、记忆搁置。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是独特的个体,我们有义务要肩负对自己生命的责任。”
“我总是费尽心思让自己开心,因为我觉得我应该开心起来,或是说让周围的人开心起来,或是说至少让我儿子觉得我是开心的,但其实我该多流些泪。”
“我总有种置身事外的感觉,冷眼看着自己扮演得各种角色。”
分享一些喜欢的台词。永远记得,我们在戏内又在戏外。要尽情投入,也要冷眼旁观。因为,我们的时间真的不多。
面对童心未泯丈夫,女主角Catherine的感觉是复杂的,我想当初她会选择他,就是爱上了他各种稀奇古怪的念头,永远懂得如何哄她开心,可是当热恋的浓烈被生活的琐碎一点一点消磨,曾经着迷的悄悄的改变了,再加上一个青春期的儿子,一个极端反对消费主义、过着流浪汉生活的弟弟,Catherine一直像是在照顾三个没长大的孩子。她压抑着自己放肆的欲望,努力做一个贤妻良母和姐姐,偶尔的偏执却成了他们眼中的古板。因此当她发现自己患上癌症,她并没有把消息告诉大家,倘若大家因此乱了阵脚,她还有精力像过一样安抚每个人的情绪吗?她也像很多生命有限的病人一样,开始忠于自己,享受生活,做那些一直想却始终没能实现的事,她决定和丈夫分开一段时间,更加珍惜和儿子在一起的时光,甚至和一个男人发生了婚外情,她主动和邻居家的怪老太太交朋友,鼓励黑人女学生减肥,勇敢的尝试古怪的抗癌方疗法,生活以另一种面貌向她展开。她在抗癌互助小组中驳斥他们的看法,他们认为癌症是生活的恩赐,让他们得以从另一个角度重新发现生活的美,当然有点悲哀,可是想必她自己也不得不承认癌症确实给了她一次重新审视生活的机会。
在剧中,有两个对她影响很大的朋友。首先是邻居怪老太太Marlene,除了她的医生之外,Marlene是第一个知道她患癌的人。两人的关系从敌对到友好,经历了一个戏剧化的过程,两人之间的互动最能体现人与人之间因为情感带来的正面能量,Marlene因为丈夫被癌症夺了生命,对Catherine的痛苦有所体会,Catherine也因此有了一个可以倾诉的对象,而Marlene因为丈夫的过世,把自己封闭起来,在外人看来是个古怪而暴躁的老人,因为Catherine她又体会到友情的美好,她不再那么孤单,她感觉到自己又被人需要。第二个朋友是病友Lee,因为同病相怜,也因为Lee的同性恋身份,两人没有感情的束缚,他们的交流更加私人化,可以分享一些甚至无法对家人诉说的感想。Lee坚强乐观,对生命充满热情,他的患病时间比Catherine长,所以经常以过来人的身份指导她如何面对生理和情感上的变化。Lee因为没有情感和家庭的包袱,相对Catherine显得更加洒脱,其实我想Catherine永远不可能像Lee那样,毕竟她有那么多爱她的家人和朋友,可是正因为受Lee的影响,她才会参加马拉松,挑战一下生命的极限,就像她对医生说的,最坏的结果会怎样呢?她死在马拉松跑道上?确实,与其死在冷冰冰的病床上,不如给生命一个放肆的机会。
其实说到坚强乐观的面对生活,道理人人都懂,可是生活的变数太多,谁能真正做到呢?因此面对这个并不新鲜的主题,看着女主角每一次的眼泪和微笑,我还是一次一次的被触动,当儿子无意中打开车库,发现未来每一年的每一个节日,母亲都为他准备了礼物,母爱就默默地弥漫在空气中。当Catherine那么坚强的奔跑在马拉松的跑道上,这样一份对生活的坚定足以打动偶尔想要退缩的我们。全剧让我感触最多的一幕,是Catherine担任学校游泳队的教练,却受到学生家长和校长对她身体状况的当众质疑,我以为她会流着眼泪默默离开,没想到她却勇敢的反击,说这是她第一次因为受到同情而获得工作,她认了,但她热爱这份工作,除非是自己能力有限,否则任何原因都不能让她放弃这份工作。这样一种生活态度确实值得我学习,面对死亡,坚强硬是坚韧的开出花来,不是因为微风的抚慰,不是因为土地的滋养,不是因为阳光的照耀,而是心底那份对生活的信仰为自己找到了向上的出路。
一种等死的幽默,但并不好受
一他瓜子只有4集 还被自己的蠢搞得漏了第三集直接看大结局了....难过得要死!真是一部好剧啊~~~
越看越爱。。
You can be mad as a mad dog at the way things went, you can swear and curse the fates, but when it comes to the end, you have to let go.看完结局已经哭死。Cathy走好!
"good bye and thank you and you are not a loser"the big C,i love you~
她走的很平静。
如果还有明天,你要怎样扮演你的脸
依旧是一部有欢笑有泪水的电视剧。虽然质量后期有些下降,但依旧是我最爱的美剧之一。也开始爱上laura。
太喜欢中文译名了,特别简明地提示了主题。不管明天会怎样,过好今天最重要。
很棒的一部美剧,看完引发思考和自省。
在生活中,如果还有明天,我们一定是想把之前没做好的事,尽量完善。可当我们生命已将走到尽头,或许我也会像剧中的女主一样,去做一些自己以前从未做过的事。
感觉像是被砍了
7.5/10面对死亡,现实里临终前癌症病人哪有那么多快乐只有对亲人无限眷恋。
明天和意外永远不知道哪一个会先到,珍惜当下才是最重要的。
坦然接受死亡。还算不错的最终季,只是还是觉得有点伤心
人总是要面对死亡和厄运的,快乐的活着好好对自己
如果还有明天,你会怎样过呢?好好把握当下,做好应做的事,并拥抱未来。
这四个小时就像近四个月的生活重新来过,只是泪中的笑更多。谢谢Cathy……【S1开始时并不喜欢Adam,但至少这一季里这个角色太真实了。告别季恢复了水准,即使隔了近两年重新拾起,故事以及又哭又笑的观影体验却历历在目,谢谢这剧带给我的感动与安慰,我爱这个结局。
最佳女主捧得绝对踏实!!!!所谓的神编剧也就这个级别了!!!!!!!!!!!!!
Goodbye. Thank You. You are not a los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