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畏上将高尔察克

正片

主演:康斯坦丁·哈宾斯基,丽扎·,波亚尔斯卡娅,谢尔盖·别兹鲁科夫,Vladislav,Vetrov,安娜·克罗瓦切克

类型:电影地区:俄罗斯语言:俄语 / 法语年份:2008

 剧照

无畏上将高尔察克 剧照 NO.1无畏上将高尔察克 剧照 NO.2无畏上将高尔察克 剧照 NO.3无畏上将高尔察克 剧照 NO.4无畏上将高尔察克 剧照 NO.5无畏上将高尔察克 剧照 NO.6无畏上将高尔察克 剧照 NO.13无畏上将高尔察克 剧照 NO.14无畏上将高尔察克 剧照 NO.15无畏上将高尔察克 剧照 NO.16无畏上将高尔察克 剧照 NO.17无畏上将高尔察克 剧照 NO.18无畏上将高尔察克 剧照 NO.19无畏上将高尔察克 剧照 NO.20

 长篇影评

 1 ) 《无畏上将高尔察克》:何为历史的角度

      2004年,俄罗斯立宪法院将高尔察克平反案移交军事法院举行了最后一次听证会,这一次,终于成功了。在一片前苏联退伍老兵和左翼政治家的咒骂声中,高尔察克人生的最后一站伊尔库兹克竖立起了他的纪念碑。

    维基百科上关于高尔察克的评价很客观,政治上的无辜受害者和理想主义爱国者。影片中,水手兵谏时高尔察克将自己的军官佩剑沉入了黑海,这成了他人生的拐点,象征军人荣誉的佩剑在水中下沉一如最后他的尸体被丢入安加拉河般悲怆。其实,正是高尔察克理想主义爱国者的特质让他成为了政治的无辜受害者。以高尔察克的军事天赋,在成为所谓白卫军领袖前他必定对这支军队有过准确的战力评估。沙俄的精锐早在二月革命时就已消亡殆尽,所谓的50万白卫军怎么可能敌得过新生但疯狂的红色苏维埃。况且,即使杀伤力再大的枪炮也无法摧毁一部强大的政治机器。

    也许从一开始高尔察克就料想到了自己的结局,所以直到最后一刻他依然很平静。高尔察克以军人的忠诚战斗着,但这并不是一场战争,这其实是一场各方势力云集角力的政治风暴。影片中捷克军团的背叛与法国盟友的出卖只是缩影,在人生的的最后一场战争,高尔察克来错了战场,在这场风暴中,他心中那份对俄罗斯民族的赤诚太过渺小了。高尔察克信仰的与他的敌人并无二致,都是在为心中的那个祖国战斗。可能他的信仰不如布尔什维克们的系统、庞大,但信仰这东西本就是很简单的,只要自己笃定就好。

    在高尔察克之前,另一位叫邓尼金的白卫军著名将领更早的得到了所谓平反。在兴盛时期,邓尼金统帅的白卫军甚至一度进攻至距莫斯科仅200公里。后来在列宁起草的公开信《大家都去与邓尼金作斗争!》的强大精神感召下,20多万名工农分子入党并奔赴前线,邓尼金部灰飞烟灭,他本人流亡海外,最终客死美国。或许是因为邓尼金默许苏联情报部门组织流亡的白俄抗击法西斯,或许是因为邓尼金在卫国战争爆发后以个人名义呼吁全球的俄罗斯人团结起来为民族而战,在苏联在20世纪80年代出版的历史教科书中开始改变对邓尼金的看法,出现了“爱国将领”的字眼。 2005年10月,邓尼金以爱国将领的身份被重新安葬在莫斯科。如此看来,所谓的平反也并不纯粹,高尔察克和邓尼金的盖棺定论终究还是需要那些曾给他们带来骂名与耻辱的政客们来完成。就算如此,就算伊尔库兹克竖立起的高尔察克雕像是以希冀恢复海上霸主地位的现实目的为奠基石,我们至少能看到一个相对真实的高尔察克了,这就足够了。很幸运,高尔察克生命中的人性光辉没有像当年他沉在贝加尔湖中的数百吨黄金一样,永不见天日。

    如果我们不能拨开层层迷雾清晰地看待那些所谓的历史人物,不如就把他们看成一个个普通人吧。影片最后,高尔察克的情人安娜历经37年集中营生活后终被释放。安娜来到一个人们之间以同志想称的电影拍摄现场,一个盛大的舞会情景中,她想起了高尔察克还欠她一支舞。慌乱中,安娜碰落了一只酒杯,就如她与高尔察克初次见面时碰落的那只一样,酒杯落地摔碎时的声音依旧清脆悦耳。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不管是你、是我、还是那些所谓的大人物,我们都是活生生有血有肉的人,我们都有自己的所爱、所很,我们都有自己执著追求的东西。

    写到这里,文章本该就结束了,但我还想说说咱们这个国家的事情。现今的政治气候下,我们还不可能做到像俄罗斯那样跨越意识形态的民族和解。但有些人和事我们不该忘记,我们也没有资格忘记。所谓历史,不该只存留于书本上的字里行间,在我们心中,历史也该有一个庄重的地位。建国之后,我们历经了朝鲜战争、越南战争以及数次边境反击战,多少人埋骨异乡,但对此,我们总是静悄悄的无视。10月25日是志愿军入朝参战60周年,《南方周末》头版的文章的标题是“每一个烈士都有名字”,关于寻找18万援朝烈士名单的报道。60年了,整整60年,我们才即将找全18万烈士的名字,这不是一件光荣的事情。这篇报道我看到最后眼睛莫名的湿了,里面有两句话我印象深刻,一位烈士的后代去美国出差,他被华盛顿的韩战纪念碑所震撼,“他们是如此地重视生命。”这位烈士的后代感慨道。负责需找名单的丹东档案馆研究员面对着烈士的遗物对记者说:“那时候的人都很单纯,现在这种精神没有了。”有时候我真的觉得现在这个社会很可怕,抛开诸如现实、冷漠、自私这些浅显的表象不谈,我们的精神世界正在枯竭。物质丰裕之后本该继而转向对精神的追求,可我们呢?我们却还想让自己活得更轻松,我们还想放弃更多的东西。“私も多少守ってきた。”这句日文是日本战国时那些弱小大名面对劝降时说的最多的一句话,翻译成中文就是“我也是有所坚持的。”可我们的坚持在哪?每年都会有些特殊的日子,十三亿人中的一些人会不约而同地祭奠他们死去的亲人,他们的亲人为这个国家而死。在这些特殊的日子里,我们大部分人对此却熟视无睹,依旧肆意而为。离开尘世的灵魂不会在意这些繁文缛节,我们对他们的铭记更像是对自己告诫,不单是心存感激,更重要的是敬畏生命、分辨美丑。如若不然,终有一日我们的大脑会空空如也,弱不禁风之际我们会被这个世界无情的吞噬。

 2 ) 时过境迁

当1917年红色恐怖的风暴开始卷起时,高尔察克等白军将领们为捍卫信仰与良知,与红军展开了殊死战斗,甚至一度距离胜利只有一步之遥了。虽然他们不是俄国内战的最终胜利者,但是历史已经证明了谁才是正确的。高尔察克不再是当年被辱骂的“白匪反动派”,而是作为真正的民族英雄被后人传颂。

“2004年,俄立宪法院将高尔察克平反案移交军事法院举行了最后一次听证会,这一次,终于成功了。在一片前苏联退伍老兵和左翼政治家的咒骂声中,高尔察克人生的最后一站伊尔库兹克竖立起了他的纪念碑 ” ----- --- 也许在未来中国的南京中山陵附近,戴之奇、张灵甫、刘戡、黄百韬、邱清泉等人的遗体将会被重新安葬

 3 ) 打着战争片幌子的乡村伦理言情剧=剧透吐槽=

最近开始和小伙伴一起肝船,本来想看看电影来充值一下信仰。看之前是对这个高尔察克这个人物一点印象都没有的。只是因为B站的的up主在介绍的标签里贴上了战争和俄罗斯两个符号,以及封面上看似壮烈的海战。
虽然简介里也有说这剧的感情线有点偏,但一开始觉得战争片看什么爱情,就没怎么在乎,谁知道这片子主线是爱情,打仗历史什么的才是复线!而且,一个小三上位的故事你把它表现的这么高尚真的好么?而且还是男女双双出轨,我也真是醉了,非要让人相信这世界上有真爱么?真的不是因为男主比他老公年轻而且军阶更高么?真的不是因为男主长得更帅么?真的不是因为男主既是富二代又是官二代么?
相比之下谢尔盖这个人物真的可以算是好男人了。不管怎么说,他一直都是以安娜作为他人生的第一目的的,一切都可以为了安娜让路。
从一开始知道老婆出轨而且对象还是自己的长官,为了让安娜留在身边不温不火,甚至用辞职作为要挟来让男主滚粗(这手有点意思可以给满分),用一脸生无可恋,静静看着你俩装逼的姿态面对主角组,作为一个军人尤其是作为战斗民族的军人陆战最强海军的军官这都能忍真的是不容易了,没给男主两枪真的是顾及情面了。再到后来,苏维埃革命,谢尔盖也是第一时间跑回家里来救老婆。
包括后面投靠苏维埃,可能很多人要喷了,这货就是个白军的叛徒!干他丫的!因为前面展示过主角辞职之后红军对舰队军官的清洗(真的有没有这回事另说,就算有,我也是支持的,留着干嘛?还不嫌乱?再叛变一次?狡兔死走狗烹没听说过?)这里其实也是主角的自私,为了自己并不实际的复国理想抛弃了所有人包括安娜。想想要是主角留在这里的话凭借自己的影响力,这些旗舰上的军官安全至少还是可以保全的。谢尔盖是直接选择了投诚,在看见自己战友?被杀之后。一战时期沙俄的军官制度稍微懂点历史的都知道是什么情况,就好像文艺复兴完全没有在这片冰冷的土地上开始一样,一切还是中世纪的黑暗与无助。平民出身的谢尔盖,在这次的革命里有立场么?没有。既然没有立场而且又是国家内战,真的有必要你死我亡么?你可以说是油滑,也可以看成智慧。不管怎么说,都是为了生存。
知道最后被安娜发好人卡也是,你走吧,我会一直爱你的节奏。包括最后帮安娜整理行李箱,这段看得简直是新塞的不行,自己马上上战场了,对面就是当年的基友,然后现在老婆接着跟基友跑了,还没开战我们就中出了一个叛徒,这特么谁能忍啊!当然,这一切都是叫做爱啊!
好,主线剧情扯犊子完毕,以上。
我们再来说说“副线“,看了半天墙内墙外的资料,我也没找到开场这个驱逐打赢战列的战例来源,应该是编剧瞎编的。45mm小水管一发,真的是一发,连校炮都没有哦,当时还下着大雾哦,能见度不足十公里哦,炮管随便一甩特么就把战列的指挥塔打崩了。同样的作战环境,德国人在首发命中的条件下不知道打了多少波次的炮弹就特么打坏个轮机,还特么给修好了,说好的一发核心区呢!这小学生10mm装甲能扛240炮这么多发也是厉害,水兵没事拿伏特加拖地是吧?行,你有光环你nb,对面舰长估计是跪了,跑了快二十分钟了一发不开。直到主角开始充值信仰才开炮,妈蛋,两边都没变过航向,一直同航也没有规避动作,直挺挺地开,德国人又是三四波空炮,我只想知道,主角你哪充的信仰,淘宝链接发给我。然后剩下的剧情,可以用一句话代替。你追我,如果你能追上我,我就让你全家嘿嘿嘿。。。。。。
第一场教学任务打完,就领经验得到晋升从上校直接成了中将,这倒没啥好说的,毕竟战争时期,驱逐打赢战列,以弱胜强,这战绩足以振奋士气也算公道。然后主角就回过国跟NPC交任务然后直接成了巡洋舰指挥官了。ok,副本2即将开启。
第二场是标准的海陆对战教学,也是大舰巨炮时期战舰设计宗旨的示范,告诉我们战舰的存在就应该是对岸支援的。上单皇子对阵诺克萨斯之手被虐的不要不要的,马上要被对面越塔强杀看见自家打野老鼠正在草丛蹲着,大声狂喊爸爸快来救我,于是老鼠直接隐身扔w敲对面站桩输出,然后对面瞬间掉头打出ewq三联老鼠瞬间残血,此时皇子屏幕上缓缓飘过一行大字瘟疫之源以退出游戏,皇子的内心真是bi了poi了。这以后还打个JB!于是说,你赶紧上线,之后我特么给你开一年20M光纤宽带。于是您的好友男主重新连接,丝血反杀。高呼“没有人能在我的BGM里干掉我“。
之后就是男主回去和上单亲王谈笑风声直接被提拔成上将,出任黑海舰队司令,标题CG收集达成。
你以为这样主角就能出任ceo赢取白富美走上人生巅峰了么?孩子,图样啊。要这么简单这破电影能编俩小时?
再之后?嗯。。。还有啥战役。男主好像没再指挥战争了吧,都交给基友了。白军那个卡普纳尔,那个没事非要给自己立flag最后冻伤截肢的逗逼。你不穿士兵脱下来的靴子是为了怕士兵冻着,体恤下层,嗯,这逻辑看似合理,没什么不对。但是,你还知道冬季行军容易冻伤啊,这么长的行军阵列哪不够你停下来把靴子烘干再走的!非要赶死,你跪了这军队谁来决策?这战力可不是减员一个小兵能比的。最重要的就是这里,这个截肢flag立的实在太明显了,以至于后面的手术完全就是强行加戏,舔白军舔的爷爷都不要了。
再有就是好久不见的排队抢逼了,嗯,没打错字,就是这个意思。妈蛋,没子弹不会缩着打,等对面冲锋再反一波不就好了?你们阵地隔了没300米,就不能开局冲刺么?非要手拉手压马路,一点都不嫌靶子不够大。对面有炮兵还要站密集阵列,这指挥官脑子简直又泡。最狗血的就是护士姐姐那桥段,都说苏联电影帧帧都像油画,这里导演看来是想学自由引导人民,但是这模仿真的没谁了,瞬间脑补革命机里女主唱铃儿响叮当那块,简直笑成狗。再之后就是士兵的反应,简直就像老司机网盘被清了一样,分分钟后变成德国boy,大屁股裂了尼玛死!内心台词,:特么你敢打妹子!昨天xx上好不容易约到的!终于告别五姑娘了,这大冷天你还让我撸管想冻死你爷爷么!跟你拼啦!乌拉!等等,为什么身边的人也这个反应?马萨卡?
我再来讲个笑话,这是战争片。场面呢?除了一开始海战舰船开炮那块能看以外,剩下的时间,奔着大场面来看片的可以提前离场了。本片用来展现战争壮烈的唯一手段,对,就是唯一,就是单人物特写残肢,没见过别的情况,不是胳膊就是腿,一遍两遍三遍四遍,每次打仗都有,每次这种镜头篇幅占到单场战役的3/4。剩下1/4是主角们的嘴炮时间。输出基本靠背台词。不知道语言的问题还是角色设定的锅,从来没感觉到主角在声音音色方面有什么起伏。倒是男二还有女主台词功力都不错。
说了这么多,基本都是黑。支持我看完全片的不是别的,是主角们的表情塑造。这个没得黑,演绎的实在太到位了。给两星就是因为这个。以上。

 4 ) 俄国社会走向的温度计:美化过去,体现的却是危机重重的今天

这部片子是非常让人震惊的。如果不了解历史,仅仅从表现手法上来看就是个中上层次的高投入大场面片子,但是如果结合俄罗斯现在的情况,让人担忧。

第一,这是俄罗斯官方投入,动用了二千万经费拍摄的,而把原苏联的国家第一敌人变成了爱国英雄,目的是什么?如果说是俄罗斯原来的皇室还在,国内有一部分人要恢复君主制的话,这还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他们根本就没有皇室后代的,也不可能恢复君主制了,贵族阶层也早就被破坏的差不多了,他们没有实际势力和发言权。有发言权的是Putin和Medvedev这样的新贵,推崇,美化已经消失无影的君主制,动机是让人怀疑的。

第二,票房收入可观,看来,俄罗斯有怀念,理想化过去的倾向,这种怀旧,是不健康的。看来,对现实的不满被找到了一个新的替罪羊,就是苏联,苏联被他们妖魔化,但这并不助于改变现在俄罗斯的现状,而只是转移民众指责的目标,有助于现在俄罗斯的新贵巩固自己的地位。我们知道俄罗斯社会并不是一个开放,自由,平等的社会。出现了一个新的统治阶层,这个阶层借用Nationalism等等Ideology来巩固他们的势力。

第三,宗教被统治阶层利用。这部电影里面频频出现东正教,但是,口口声声祈祷的人却一点都没有对自己抛弃结发妻子而感到内疚,他的情妇更是不顾一切,这种行为和片子中对宗教的推崇成为了明显的矛盾。要注意,东正教是不允许离婚的。这一点,体现了俄罗斯现在的一个重大问题:东正教在被压迫后现在被官方大力推崇。这不是真的要信仰,要跟随耶稣。这是俄罗斯Nationalism的体现,东正教不是简单的宗教,对俄罗斯人来说,是他们民族精神的体现,这样把正教和政治有结合在一起,却不像俄罗斯传统文学中表达基督教的精神,比如爱,对自己罪的认识等等,却只是把宗教作为工具来利用,是俄罗斯现在社会的一个大问题。

俄罗斯的Orthodoxytoday的影评中还提出一点,这部片子是排外的,片子的大坏蛋其实是外国人:捷克人,法国人,还有左派的人物,看上去是格鲁吉亚人和中亚人的面庞。这是极端Nationalism的体现。

现今俄罗斯,对流入俄罗斯打工的原苏联其他地区的人员是非常排斥的。俄罗斯,越来越不开发了,越来越不宽容了。

总体来看,这是部宣传片,是体现了俄罗斯社会走向的一个片子,感觉是:俄罗斯在退步,人性在退步,危机重重。

 5 ) 我喝醉了,觉得疯狂是世界的唯一真理。

我喝了四分之三,希望在睡着前,写完这篇狗屎。
人每一刻都面临选择,比如,喝还是不喝这一杯,尤其是我已经记不清这是第几杯啦。
高尔察克是谁,我不知道,扮演过《守夜人》《守日人》中安东的那个演员,扮演了《无畏上将高尔察克》中的高尔察克,所以,既然是戏剧,为什么有些傻逼要列举历史上一些同样不知道真假的事做影评呢?
安东演技不错嘛,至少我看不出他有羞怯、生涩或其它镜头前普通人会有的症状,既然如此,那些无聊和寂寞的人又在说什么胡话呢?
扯上政治,作为普通观众,可以以此增加观片的快感,因为这片分明在歌颂伟大的高尔察克“匪帮”嘛!
我来说点实话吧,
人或者全为利益,有时候,人受了蒙蔽,不知道什么对自己真的好,于是就有了政治这门骗术、
一旦人们全都知道,自己活着想要些什么,什么对自己真的好,世界无产者就联合起来了。
海战的场面好像游戏特效,片尾则完全是PPT水平嘛,这样最好,提醒你们啊,那些不合时宜的严肃者们,这是戏剧啊,戏剧!懂!?就是好看好玩好爽。
罗马的某一个贵族,喜欢看人和人在圈子里厮杀,人和狮子打斗,有什么不可以?
全部的历史造成,人的一个致命幻觉,就是觉今是而昨非。
政治正是要让偶然生活在这个时代的人,觉得这个时代好或者尚可忍受,从而这个时代的人,成为统治者千秋万代的燃料,但是,人不能穿越,所以,要活下去,不仅要觉得这个时代好,也要通过一些艺术作品觉得这个时代糟,无论怎样,都异常兴奋、不自觉也不自知自己很满意了,历史就是这样混乱不堪,残暴异常,一些聪明且“坏”的人统治大多数自以为聪明且蠢的家伙。
高尔察克受的教育,经历与个性,或者说这个人,(既然都是往事了,)决定了他致力反对那些首先反对他和他的同僚的人。
影片中,工人们和士兵们都是些吐痰、抽烟、粗鲁丑陋的家伙,而贵族们则干净、整洁、富有教养和礼貌,温文尔雅,有人性的光辉,却是那个时代无能为力的被迫害者。
我却想说,人类历史不休不止的洗牌活动——革命,向来如此,以其突然、暴力、迷惑性和无可挽回,制造我们称之为悲剧的悲剧。
不断的祷告也是这部片子的亮点,上帝在这个渐渐无聊而和平的虚伪世界,成了边缘人的麻醉剂,仪式性和阻绝一切理性的祷告,正是这些吸取太多理性和科学的人需要的,任何疏远人,控制人的异己力量都需要这样的不假思索的东西来平衡。
If anything in this world is certian If history has tought us anything It's you can kill anyone ——教父2
爱情是最大的非理性,两个陌生人,也只能是两个陌生人才能有这样的火花,火焰和火灾,一旦有了亲情,他们开始厌烦,真是可悲啊。
逆反是人的天性,就像随遇而安、得过且过、苟且偷生是人的天性,都是些胡说八道。
我爱这个世界,正因为我觉得这个世界一无是处。
快乐的根源不是嘲讽吗?
不论一个人是什么出身、担任什么职务、做过什么事情、杀死他难道不是不可想象的残暴吗?
耶稣、佛陀等都是《这个男人来自地球》中那个从远古活到现代,每十年返老还童一次的大学教授,所以,真正的悲悯恰恰是这个充满偏见的世界需要的。
恶魔都有致命诱惑力,即适用于高尔察克也适用于布尔什维克的列宁和斯大林们,尤其看一看他们对待托洛茨基的手段,再看一看托洛茨基领导十月革命的手段,就觉得,一旦事无巨细了解了一个事件,不仅一切皆可原谅,而且所有的人都不可原谅。
这个导演成功的用摄影技巧和配音,演员和服装,剪切和灵感抓住我的心,我喜爱这样的艺术品,艺术即是不问对错,不问正义与邪恶,艺术只是《香水》中的香水,感官愉悦是第一位的,毕竟人生短暂啊,大家抓紧时间活着,不要等到苟延残喘时,因为碌碌无为而悔恨,虚度年华而羞耻。

 6 ) 理想主义的玉与现实政治的瓦-----高尔察克的生平与电影表现

(摘自百度百科) 亚历山大•瓦西里耶维奇•高尔察克(Aleksandr Vasilyevich Kolchak,约1874年-1920年),俄罗斯军事家和北极探险家,海军上将。曾在日俄战争中与日本作战。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他在波罗的海舰队屡立战功,升任黑海舰队司令。俄罗斯二月革命后他支持临时政府,后曾被迫流亡。他在十月革命后回国,率领白卫军与苏俄共产党(布尔什维克)领导的红军作战。他得到同盟国承认的俄国临时政府的首领地位(1918年-1920年),后来被同党出卖给孟什维克-社会革命党政权,为契卡秘密处决。
    苏联时期教科书,把高尔察克称为内战时期的“反革命头领”。拂去历史尘埃,曾任海军上将的他,其实是位天才的学者、北极探险家、勇敢的战士和拙劣的政治家。
    高尔察克打小对军旅生涯情有独钟 他每天早起做体操,洗冷水浴,以增强体魄,并津津有味地阅读那些战功赫赫的军事统帅们的传记故事。1888年,他13岁时便考入圣彼得堡海军学校,如饥似渴地阅读各种书籍,他还通晓四种外语,其中包括对外国人来说晦涩难学的中文。19岁时,高尔察克以优异成绩毕业。
    当时,各国科学家对于人迹未至的北极地带发生了极大兴趣,纷纷组织探险队前去考察。1899年底,高尔察克受到俄罗斯著名极地考察家托尔男爵的邀请书。邀请他作为水文学家参加北极探险队。1900年夏,“曙光”号破冰船载着托尔的考察队起锚,向北冰洋的新西伯利亚群岛进发。1902年春,考察队终于到达新西伯利亚群岛,但继续往北的航路被冰群阻断了,高尔察克等人只好循原路返回。1906年,高尔察克的学术著作《喀拉海和西伯利亚海的积冰》一书荣获沙皇俄国皇家地理学会的最高奖赏—大君士坦丁金质奖章。1910年,他随“瓦伊加奇岛”号破冰船在远东海区航行,绘制地图和航海图志。后来,人们正是根据这些航海图志去开辟北冰洋航道的。
    1914年8月,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在波罗的海舰队任海军军官的高尔察克极为振奋。然而,帝俄笨重的战争机器很快便运转失灵,沙俄许多将帅表现得十分平庸。但高尔察克极具指挥才能,他在里加城下给德国海军陆战队以迎头痛击,因而不久后被擢升为海军少将。高尔察克擅长布雷,他的舰只往往深入到敌方水域很远处布雷,曾炸沉数十艘德军舰艇。1916年,高尔察克晋升为海军中将并出任黑海舰队司令。他在黑海也是战功卓著—在君士坦丁堡击沉了多艘德国军舰并将黑海的制海权牢牢地掌握在俄军的手上。
    1917年3月俄国爆发二月革命,沙皇被迫逊位;高尔察克是第一位宣誓效忠临时政府的海军上将。他说:“我不是为这种或那种形式的政府服务,而是为被我视为高于一切的祖国服务。”1917年6月17日,塞瓦斯托波尔的水兵、士兵和工人代表会议通过决议,解除高尔察克黑海舰队司令的职务,派他到美国去进行军事考察。高尔察克在美国待了两个月,在他途径日本返国时,得悉布尔什维克举行了十月革命,他把自己视为被推翻的合法政府的代表,认为有必要与布尔什维克进行斗争。
1918年在乌拉尔地区的乌法成立了内阁执政,即俄国临时政府,高尔察克被任命为军事部长。1918年11月18日,高尔察克被宣布为俄国最高执政官,白卫军的将军邓尼金和尤登尼奇都承认了他的政权。
  在短短的时间里,高尔察克就组建起一支15万人的军队并在1919年春天展开了由东向西的全面进攻。军队已进抵接近伏尔加河一线的地域,迫使苏俄红军缔造者托洛茨基乘坐装甲列车亲临前线督战,多次派卫队投入战场。在别拉亚河上,堪称高尔察克精锐之师的几个军官团被图哈切夫斯基指挥的红军歼灭了;战线左翼遭到伏龙芝指挥的南线红军大反攻,无法打通和邓尼金的战线联系。从此,白军一蹶不振,节节败退。1919年10月,高尔察克的部队又在托博尔斯克被打败。于是,大撤退开始了。数十列满载士兵、逃难者和各种物品的火车从鄂木斯克开往东方。最后一个离开鄂木斯克的是高尔察克,他要把白卫军从喀山的国库弄来的黄金储备随车带到东边去。
高尔察克此时已成为英国人、法国人以及捷克将军日•盖达及哥萨克头领谢苗诺夫等人的障碍。他们都想占有那列装有黄金的列车,谁也不顾这位最高执政官的死活。12月,依照法国将军热南的命令,高尔察克的列车被扣留在下乌丁斯克。12月19日,新的俄国临时首都伊尔库茨克爆发起义,政权转移到社会革命党和孟什维克组织“政治中心”手上。法国将军和捷克军团与这个“政治中心”做了笔交易,他们出卖了高尔察克,以换取他们安全离开俄国的保证。
1920年1月,最高执政官高尔察克以及他的内阁总理B•佩佩利亚耶夫被捕。从莫斯科“契卡”(肃反委员会)来的人对他们进行了两周的审讯。莫斯科来电指示:“秘密处决。”2月7日清晨,红军战士把高尔察克和佩佩利亚耶夫带到安加拉河的一个冰窟前。行刑人员建议给高尔察克蒙上眼睛,他拒绝了,但请求满足他最后一个愿望—让他抽根香烟。烟卷刚刚烧完,枪声就响了。随后尸体被抛入冰窟。
  高尔察克的妻儿流亡法国巴黎。遗孀索菲亚晚景凄凉,于1956年在医院中逝世。其子罗斯季拉尔夫•亚历山大洛维奇•高尔察克于二战中加入法军抵抗纳粹德军,于1965年病逝。
    (香草无味的话) 最早知道高尔察克是小时候看《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在书中被称为“高尔察克匪帮”。
    2008年俄罗斯将这位理想主义英雄搬上了银幕,电影颠覆了我们从以往教科书上得来的符号化政治定义化的印象,基本客观的再现了这位军人后半生中随着政治风云变幻而起伏的人生.着力于人物形象的塑造,对政治背景没有过多的影像评价.其性格导致的人生悲剧性结尾,影片进行了颇多令人感慨感动的渲染。
    电影本身很有大片特质,其中战争场面的营造大气悲壮,与德军海战的特效制作水准比较高(有联想到《珍珠港》的地方,呵呵);与红军对决后茫茫雪原尸横遍野的场面也令人震撼。
    镜头语言精美,而且颇有俄国斯电影特有的诗化特点。象征性镜头的使用令人印象深刻,如老年安娜的眼睛特写(又想起《泰坦尼克》了,呵呵),破碎的酒杯……对于悲剧气氛的烘托,也算是点睛之笔了。
    是部令人难忘的战争英雄片!

 短评

白卫军与旧时代挽歌。

9分钟前
  • 力荐

这小子拿着沙俄中央银行16吨黄金跟日本买武器,武器没拿到手自己先被枪毙了,让日本人捞了个大便宜。

11分钟前
  • Jo
  • 推荐

男女主人公像两张白纸,毫无魅力可言

16分钟前
  • muzer
  • 较差

老毛子的片一旦动真格的,尽管一大堆毛病也会让你竖起大拇指叫一声牛逼。P.S.:最后是说女主被拉去演《战争与和平》了吧。

18分钟前
  • 个别人
  • 力荐

高尔察克,英雄的,无畏的一生。影片很虐,也有点避重就轻,抛去被时代裹挟的命运之流的大帽子,其塑造了一个矛盾而内敛的英雄。“要把他们埋在一起吗,不分红军白军?”“埋在一起,他们都是上帝的子民。”一句对白,拍出了情怀。

19分钟前
  • 有寂
  • 力荐

这又是一部让我很难打分的电影。它具备了一切好看的元素,但没下功夫去精雕细琢;套用了一个讨巧的模式,把故事说得圆润流畅,却放过了那个时代背后更巨大的话题。

22分钟前
  • 猪头妖怪
  • 还行

战争场面干掉《集结号》,爱情故事干掉《非诚勿扰》,一部老毛子的片子干掉冯小刚2部,哈哈

23分钟前
  • RiverBlues
  • 推荐

很容易手一松给四星的,苏联战争史诗大片,罗曼史走向但有强烈的政治意味。尼玛这导演编剧得多恨苏共才能拍出这么一部恶毒的片儿啊。活活儿把一“反动军阀”拍成了姜维。强化了宗教意味,强化了大俄罗斯情结,另外这不是活生生的通奸么,都拍成忠贞爱情了。现在的俄罗斯真可怕……

25分钟前
  • 胤祥
  • 还行

讲述俄国著名海军上将高尔察克传奇的军旅生涯和爱情生活的俄罗斯影片,导演安德烈·克拉夫库克曾执导《寻找幸福的起点》。个人十分喜欢《寻找幸福的起点》,不过这部影片和《寻找幸福的起点》的风格截然不同。

29分钟前
  • 乌咪
  • 还行

题材很吸引人,无奈以爱情作为大时代变迁和人物悲剧命运的切入点和贯穿线索实为糟糕,高尔察克倘有魅力,也绝不在电影中编造出的庸俗化的风流韵事,作为科学家、北极探险家、日俄战争后的俄海军重建挑大梁者、黑海舰队司令官、流亡的将军、被红色政权处决的反革命首领,如此一生塞进两小时已勉强,还被赘笔占去大篇幅,可惜。

30分钟前
  • Favillae
  • 推荐

俄罗斯的演员怎么那么好看?哈哈,

33分钟前
  • jijis
  • 推荐

渣男上将高尔察克......那个女主似乎感动了很多人,但我对她只感到恶心,我最后再说一遍:靠男人养活的女人没有资格谈论真爱!那不是追求恋爱自由的进步女性,而是卖了还想立牌坊的婊子!另外,再衷告男同胞们一句:不要随便带入性地意淫,现实中你们很可能是谢尔盖而不是高尔察克。

36分钟前
  • 海藏精卫
  • 还行

在俗(什么钢铁镶钻的艺术字啊!)和雅之间反复横跳的俄式审美,在山坡扫射的枪口下逃过一劫的谢尔盖,躲在桥洞下抽烟,桥上三两士兵走过,水漫过膝盖止不住颤抖。坠入水下挺立的尸体、十字架冰窟、几场行刑场景和配乐都非常绝。冰天雪地中进军的白卫军,顶着粗粝的风、密集的枪林弹雨,没有弹药补给的卡普佩尔在战壕中打气:上帝是仁慈的。屏幕外的人恐怕只会在心中默念:天地不仁。世界史课堂上一句话带过的the whites rebellion、高尔察克,做笔记时搜到的电影,无畏上将高尔察克,听着就很英雄主义,浪漫悲剧。时隔几年才真正点开,果真如此。(原本看介绍把预期降低到《珍珠港》级别,着实惊喜到了。

38分钟前
  • Cheeky Monkey
  • 推荐

太帅了

41分钟前
  • 北北
  • 力荐

他们到底还是给你平反了啊

44分钟前
  • The 星星
  • 推荐

我们从未一起跳过舞。

49分钟前
  • 宝贝呱
  • 力荐

因此说,历史才是塑造英雄的最大后台,而运气是成功的关键词

50分钟前
  • 老羊
  • 推荐

布尔什维克毁了一个天才以及他的爱情!!

52分钟前
  • Ni9ht_Kid
  • 推荐

拍得很美

53分钟前
  • 子安
  • 力荐

2008-12-12,倒霉的德军舰桥,为白匪翻案。

57分钟前
  • itrek
  • 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