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禧年的这部老电影因为主演黛米摩尔健美的形象和坚毅气质一直存在我深深的脑海里。在这个女权成为全社会讨论议题的现在,我回头看这部电影,感觉有别样的感触。
电影讲述作为一枚政治筹码,海军情报官欧尼尔成为了美国历史上第一个参加特种部队“海豹突击队”训练的女性军官。凭借此事,一直呼吁男女平等的参议员获得了诸多选票。然而,利欲熏心的议员根本就不关心欧尼尔作为个体的感受和遭遇,因为她认为欧尼尔根本不可能完成特种部队里残酷而又可怕的训练。
让所有人大吃一惊的是,欧尼尔不仅出色的完成了训练任务,甚至有可能通过最终考试成为特种部队正式的一员。在此节骨眼上,女议员只得使出阴招打算将其逐出了队伍。在男友帮助下,欧尼尔揭穿了阴谋,并在一次次实战任务中凭借着自己的智慧和能力大展拳脚,获得了同伴的尊重。
导演雷德利·斯科特老爷子电影中的女性形象都充满了强大力量和智慧感,这种强大不仅表现在在危难处境的坚强求生,对危险怪物的智慧反抗,还表现在母性般的包容和保护感。
这样的女性形象魅力与漫威电影中的女英雄是差异鲜明的两种。后者是以强大武力设定和紧身性感穿着和恋爱情节为模板的男性凝视化的英雄标签。前者短发素颜与男性一样的工装穿着,可以模糊了性别,在情节设定的团队中她与其他男人一样都是无关性别的分工合作。直到危机降临,她们才扛起了反抗的重任。
在导演创作的两部电影《魔鬼女大兵》和《末路狂花》中,女性对世俗社会的抗争意识是主动萌发的,但这种意识并不是要求平权的女权性,而是对于被桎梏自由的挣扎逃离。
本电影欧尼尔一开始申请去海豹突击队是因为她认为自己因为性别只能做文职无法上战场获得军功最终升迁机会有限,但是当进入突击队后她发现她需要面对的挑战比想象的更复杂:如果作为政治任务她被军队“优待”降低标准,那么她的受苦只是作秀并没有任何改变,唯有她与男性士兵设定同样标准,她才可以在真正平等条件下获得尊重获得自由的胜利。
电影讲背景设定为极端男性优势的高素质军队中,一个女性如何能打破军队固有传统,这是电影最直接粗暴的冲突。主教官一开始认为这样的女人满是弱点,直到她一直坚持到最后并反击才真正获得尊重和接受。
而女议员和欧尼尔的冲突则是隐性男性社会的冲突。虽然都是女性,但是女议员为了前途最终还是遵守男性权力的法则,欧尼尔在不断前行中打破了自己的等级天花板获得更自由的话语权。
电影中我非常喜欢主教官的那句台词:I never saw a wild thing sorry for itself. A bird will fall frozen dead from a bough without ever having felt sorry for itself.
“一只飞鸟可能冻死跌下枝头,绝不会为自己难过。”
女权的权利在于自我意识的觉醒,更在于超越自我的斗争。
《G.I.Jane 魔鬼女大兵》 这个译名我已经无力吐槽了……
这次也是为了Viggo Mortensen来看的,事先知道是讲女性主角的成长的电影,也因为导演Ridley Scott怀有蛮多期待。他的《火星救援》《末路狂花》都是我喜欢的电影。
但是这一部并没有觉得很好,可能是因为主要在描写部队中的性别歧视,女主加入特种作战部队经过魔鬼训练最后成功留下这样的故事,从一开始就猜到了结尾,从政客狄海雯一开始物色人选来证明女权就觉得不太妙,这种一切从开始就能看见结尾的电影往往让人觉得无趣。
所以可以说剧情很一般……但是主要描写的部队生活无疑是血腥、艰苦并且刺激的。Viggo 在里面这个角色一如既往地具有魅力,他保持着清醒,知道应当对女主以怎样的训练、对队员怎样的心理锤炼,他们在魔鬼岛爆发的那场冲突叫我觉得很带劲,Chef是失望的,但是很难不说他的严酷刑讯到底有没有玩弄女人的嫌疑(即使自己可能无意识,但是潜意识会这么做),被反击到鼻梁出血那里,战损也太帅了……荷尔蒙直接扑面而来,有点野的那种,像某种动物的状态,但是下一秒眼神却沉静而克制。
呜,还有短裤。据说正是因为PJ他们看了这一部里面的短裤Viggo所以想让他来演Aragon,这对于1987以前的所有短裤Aragon形象无疑是合理的解释。但是——V,一个四十出头年纪,年华正好的男人,短裤晃晃荡荡露出腿,这种风情也太sexy了……我捂心口尖叫。
遗憾的是觉得女主没有那么喜欢自己男朋友,相反V很喜欢她,她也很爱V,这两个角色感觉假如发生情爱层面的任何肢体接触都会是天雷勾动地火,那种极具野蛮特质但是又性感至极的爱。女主是Demi Moore,无疑是很棒的,我觉得她确实值得影后。
跟 Hollywood Pictures合作的几部,包括前一年的White Squall,都是偏励志/主旋律的作品,而且这部感觉还有满重的库布里克《全金属外壳》的味道。女兵剃头这段看起来是不是很有西格妮·韦弗在异形3中的感觉……大卫·杜西除了漆黑一片既星际传奇三部曲外的异形怨念之一——他是异形3众多未遂编剧之一。
WillSmith打卡
JimCaviezel,与NavySeal结下不解缘,和military成了骨肉亲,人走到哪里,大枪扛到哪里。——看他青春肆意,感觉太好了!
有些人会看《健听女孩》或是《国王理查德》或是《塔米·菲的眼睛》,有些人会看《驾驶我的车》,有些人会看《犬之力》,可比较屑的我只想看《魔鬼女大兵》。
G.I.JOE的女兵版,所以这个剧就是拍一个女人怎么当兵的……出任务什么的……动作片什么的~还行~~黛米剃光头什么的~~
给人不舒服的感觉 不喜欢这样讲女权 男女平等并不是把女人变成男人
世界运行残酷,人类本性慕强,女性追逐白幼瘦,抛弃自我认同,放弃力量,逃避对抗,幻想安稳,在男性目光的驯服下,被消费主义围剿,成为一头焦虑的困兽,真是莫大的讽刺。
威尔史密斯你他妈至于吗?
即便是今天重看,这仍是被忽略的电影经典。
真不想标记曾经看过这类歧视女性的劣质电影,帮拉低分数按个爪印。非要用丧失女性特征证明自己,这是身为女人的失败(IMDB分数低说明歪果仁在女性意识上的先进,豆瓣分数证明你国的女汉子情结,背后就是强烈的男权思想
同等待遇同等折磨Suck my d$ck!人头换军营政治游戏,劳伦斯诗选和海军十字勋章;因为间谍卫星掉别人家后院就派新兵去屠戮人家边防军所谓“营救回收”,可以的,搁现在估计不敢这么编这么拍了
当幸福来敲人
看的非常吃力以及勉强,我喜欢DemiMoore坚毅的表演,但是我不认为这种证明有任何意义。
感谢威尔史密斯让我知道了这片子….
再厉害每个月还是要来大姨妈啊
我不是女权主义者,但将女性成就归结于获得精英男性的认可(结局是同僚对摩尔说「我现在愿意和你一起上战场了」),这个逻辑是不是不太行得通呢?剧本细节上不太行:虽然班克罗夫特的政治阴谋线为摩尔加入海豹突击队提供了一个动机,但她迫害摩尔的动机不足,而且摩尔似乎轻而易举地解决了对她的陷害(我还以为班克罗夫特会故意刁难摩尔,让她进一步证明自己从而引出高潮戏码),这条线收得令人费解。而最后加入的实战部分像个生硬的戏剧高潮,而且对摩尔的角色塑造没什么帮助(她在训练场上的表现已经足以证明自己了)。占大头的训练场部分近乎盘剥与虐待了,莫滕森就像美式军队里所有的魔鬼教官一样,在肉体和精神上双重摧残士兵来优胜劣汰,筛选出真正的战争机器,可偏偏被他摧残的士兵们最后都挺拥护他。这个角色其实是《巨浪》里布里吉斯的升级版。
《冲出亚马逊》原来是抄的这个片子,我们的人民解放军原型原来是个女的
女主角的回忆录I THINK VERY few people who aren’t athletes or members of the military themselves can truly grasp what I went through to transform myself to star in G.I. Jane. It is the film I am most proud of, because it was the hardest for me to make—emotionally, physically, and mentally
虽然雷德利·斯科特说过他不是女权/女性主义,但他拍女权和女强人都拍的很到位,比如欧尼尔、雷普利,也许正是因为“主义”这个词在他心中是不存在的,他才拍得出真正意义上的平等吧。至于黛米·摩尔的金酸梅什么的?哎,好吧,莫里康内也得过。。。
这是一部经典的女性电影,雷德利.斯科特在《末路狂花》中重点表现的是对男权社会中反女性行为的批判,更多的强调对个体行为的揭露,而在《魔鬼女大兵》中,这种批判中心就上升到了整个男权社会层面,包括各种男权制度以及我们习以为常的男性中心制思想等(比如女主角被拷打时,男士兵不平等的怜悯),这让我想起了波伏娃在《第二性》中的一句话——女性不是天生的,女性是被这个社会塑造出来的;另外,导演也并非完全偏向女性主义者一边,他也用“我从未见过为自已难过的动物,一只飞鸟可能冻死跌下枝头,绝不会为自已难过”这样一句话来鼓励女性自强,同时这句话也是对那些无时无刻不在强调“女权”的“过度”女权主义者的反对;最后,你很难相信女主角欧尼尔和《人鬼情未了》中美莉是同一个人,黛米.摩尔真的完全颠覆了自己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