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影评
1 ) 最后的微笑
从头开始,到结尾高潮前,都没有看到苏菲那样笑过,那样发自内心的微笑。那么满足的笑。虽然她是海关卧底警察,但这个被她利用的男人,好几次险些为她而死,她已经有好些感动了。而且,在这个最不应该出来受死的当口,他居然不知死活,也要跑出来救她。然后,当他们死里逃生,他靠近她,那么性感,那么当仁不让地将手伸进她的上衣-----拨出了隐藏的对讲机,说道:我就在这里。原来,他就是她日思夜想的情人!就是他!他并没有贪生怕死,他到底是出现了,不论以哪种身份。所以,她笑了。这时的笑,还有理性在其中。
海关警察们最终找到了男主,这个洗金大王所洗黑钱做的记录本。他故意放在出口处的。他归还了所有金钱。所以,既使警察们知道这个冤大头就是他们真正要抓的人,又能奈其何?所以,女主又笑了,这次,她从容地为他取了名字,好让结案的警察做登记。易容易音后,易个名字不更是锦上添花?
当他打开车门,要求上车时,她又一次笑了。这次更灿烂了。这是发自内心的微笑,那么迷人!这时的她不再是海关警察了,她只是一个充满爱的女人,渴望立即被爱的女人。看那飞驰的车吧!她的男人,本来是她要抓的猎物,但他的死穴真的只是她。也许他洗黑钱洗腻了?也许他在装替罪羊的过程中,真正感到生命根本就敌不过一粒小小的子弹,还是躺在美人的怀抱比较踏实?所以他居然为了她,交出了账本,也交出了黑钱,只是为了以后,真正的能够同她双宿双飞,再也不用逃命。因为她就是警察啊,不交出来,怎么才得以与之同处?英雄难过美人关,任意**适用。所以,她也不用欠替罪羊什么人情了,这两者本来就是同一个人,这真是太好不过了。
所以,他们真的有理由,真正地爱上对方,哪怕一个是警察,一个是罪犯。
稍嫌不足的是,谜底揭晓前,男主角演得张慌失措,十足象被误认的替罪羊。但在最后,表情应该更丰富多变点,那么温吞吞地,怎么都不象是警方和黑手党竭力要铲除的高人强人好不好?
2 ) 他试探她还是她试探他?
不得不说法国的原版内涵就是深厚,美国翻拍的致命伴侣,就简单多了,洗钱会计师黑吃黑,整形到女朋友都不认识,最后反转。
再看法国原版,却能品出更深一层的内涵来。
女主一直被蒙在鼓里吗?我觉得不完全是,在火车上女主自己有外套偏脱掉,借男主的毛衣当枕头,这可以说是勾引,但就算再整形,也没办法改变人的体味吧?尤其毛衣,特别吸味道,很难瞒过枕边人的。我觉得这一点就让男主暴露了大半,不过女主的身份是卧底警察,对男主的感受复杂,所以这里就继续演下去了。
男主对女主的卧底身份也心存疑虑,所以也在一直试探,诋毁原来的自己,共进晚餐时也说老婆离开自己是因为以前的自己讨人厌,这可以说是试探,也是表白。
最后男主冒身命危险出现,并表露真正身份时,才算彻底把自己托付给了女主,放弃了尔虞我诈的爱情游戏。女主却也没表现太惊讶,更多的是一种感动,给了他两分钟逃跑。
男主不逃却交出了黑钱,表现出洗心革面,浪子回头的姿态,女主也就没有告发他,有情人终成眷属,不负国家不负卿。
整形整到有合体之缘的情人都不认识,这个设定本来就不合理,别说整形了,就算灵魂附身到别人身上,最亲近的人都能从一些小细节察觉的。所以法国版好就好在不试图强迫你接受这个设定,内涵其实在借这个设定,演绎出两人彼此吸引,却互不信任,彼此试探,最终豁出一切,终于打破隔阂的爱情故事。
所以法国原版是爱情故事,美国翻拍的是谍战片,内涵不同。
3 ) 总。逃之夭夭
没看过johnny deep的致命伴旅,不过感觉这部已经很好很好囖。
最喜欢的两个细节:
在楼梯间追逐跌下胶囊,冯索趴下拣药,发现楼梯在震,那时候和主人公一起知道追杀的人近了。这种间接知道的手法才是让人感同身受的悬疑啊~~
最后高潮揭穿身份的时候,男主只是说了一句:我在这里。然后再一次"bing"的一声,和女主一起知道了。苏菲玛索那时的眼神!好演技啊啊啊。
还有某些细节。比如当苏菲玛索被逼供时,其他警察义愤填膺几欲动身的时,还有老警探开头咬牙切齿说要捉住男主等等。最后坏人都被杀掉了。男主留下账本和女主一起驱车驶向自由(哎呀矫情了)。这些都很符合本人喜欢的是非观。所以这部片看得我十分高兴吖。
最后男主用指纹识别的保险柜,算是间接告诉观众他的确就是那个被无数人追的那位了。(无敌喜欢间接知道的感觉,很有共鸣感吖)当男主受伤趟医院的时候,电视里播的新闻在介绍能糊弄飞弹的飞机,通过发射假的某些东西。算是一个小提示吗?
男主左眼貌似有点低垂,不过很够man。
苏菲玛索啊啊啊~没话说了。同 初吻 时的她比起来,看到笑纹的时候还是觉得,哎呀。大概因为觉得她是那种散发出青草香和春天味道的感觉。现在的风韵和气质还是能在举手投足间散发,换掉了某些原来的味道。
百慕大和法国之间的洗钱办法被应用到电影中去了,看来编剧很有会计头脑oh。
4 ) [嘻皮流水] 逃之夭夭
国庆长假将尽,原想回顾一下“老枪”,再看看冯小宁那当初卖不出去的“信天游”有多主旋律,看看“求求你,表扬我”有多荒诞。结果呢,是看了一部比较无聊的“黑暗侵袭”(Descent),和一部前玉女苏菲·玛尔索的“逃之夭夭”。
关于“逃之夭夭”,有大声叫好的,说它叙事结构、场面调度啥啥的特出色,从这电影,还思考出了一些深层次问题;也有倾向于贬斥的,比如,有一种意见是感性化的,嫌苏菲老了,说手上青筋曝露了真实的老相,青春美好不再,还有一种意见是理性化的,从对类型片的令人钦佩的熟稔出发,指出各种桥段的类似与陈旧,说一看开头就猜到结尾了。
我于看电影,纯属瞧热闹,不光对电影语言一窍不通,而且缺乏历史感,还记性差,所以既没看出多么出色,也没觉得多么拙劣,甚至,对苏菲以前啥模样,早就忘了个精光。
没啥期待,所以自以为非常客观。我只是觉得,作为悬疑片,我比较喜欢它的节奏。紧张归紧张,但没那么逼仄(当然也不似陈年老片那样过于舒缓)。不是不愿意享受那种压迫式的情节推进,而是愿意换种口味。
至于深层次的思考,好像太累了点儿,看电影看出哲学家来,不那么值得庆幸。苏菲呢,确实是老了,比玉女时代,那肯定是“老”了一个档次,但我们有新玉女可以赏玩,该老的还是应该让她老去,总比玉女变妖女(如刘晓庆)好得多。此外,以考据式的眼光看电影的一群人,我很钦佩,也有点厌恶——他们让我长了见识,但也几乎让我看片子的时候,自卑得都不敢有一丁点儿畅快和感动,恐怕中了陈旧的圈套而显出自己的幼稚。
据说前段时间苏菲·玛尔索来中国就是携“逃之夭夭”来的,我猜这片子的票房不会特别理想,如果苏菲不来,就更没戏。观众的口味和心理,整个电影市场的运转机制,都是“大片”(所谓的)化、炒作式的,很少能容得别样风格。何况,“逃之夭夭”的风格,在“大片”面前,显得太中性。
(2005.10.7)
5 ) 另类偷窥的窃喜
昨晚,雨瓢泼.和朋友从一堆碟子中搜出<逃之夭夭>来让心情出逃.到法国南部的蓝色海岸,享受造物的恩宠.
影片一开始那双米色风衣下颀长的双腿,精致的高跟鞋,轻轻敲击路面的脚步声,让我十分期待见到苏菲玛索.法国影片总是这样漫不经心又掉人胃口,骨子里就透着浪漫的劲.这份力道是无论好来坞还是韩剧都无法望其项背的.当吉雅拉(苏菲玛索饰)坐在候车厅的咖啡管里,手中的烟袅袅冉冉,吞吐间尽显风情.苏菲早以告别了纯情的少女时代,现在的苏菲性感却略显老态,比之之前的想象相去甚远.
影片本身并没有给我留下特别深刻的印象.倒是男主角齐梅尔的心态很是值得玩味.他以弗朗索瓦的身份,以一次意外的邂逅,重新回到吉雅拉的生活中.完全是一种双重人格在作祟.吉雅拉由于弗朗索瓦身型酷似齐梅尔而选择了他,他心中应当是窃喜的.这是情人间的默契,微妙而难于解释.而在他作为弗朗索瓦而牵动吉雅拉的心时,他又作何感想呢?是该嫉妒还是该庆贺成功?
畸形地窃喜.吉雅拉在弗朗索瓦面前表白对齐梅尔的爱,吉雅拉在弗朗索瓦危急时刻心为所动,吉雅拉的一举一动都满足了一个双重人格男人的畸形心理.无论吉雅拉爱哪个,都是爱的他.
我能说的只能是一个字,晕@@@@@@@@@@@
6 ) 披着悬疑剧外衣的爱情片
只要是苏菲玛索的电影,我总能从头到尾看下去。这大概就是偶像的魅力吧。我最喜欢的苏菲玛索的形象是安娜卡列尼娜。安娜好象就只能是苏菲这样的。
由于一位朋友的推荐看了这部电影,开始以为是悬疑片,结果发现是爱情片。把爱情片的情节巧妙地穿插在悬疑片中,真是很过瘾。
气质高雅的苏菲玛索在火车上色诱男子一段特别好玩。西方男子遇到特别漂亮的女人时,胆子坐似乎也不比中国男人大多少呀。当时我就想男人面对美人时,总是比较好幻想,而女人则更多是冷酷地利用男人。
由齐默易容而成的弗朗索瓦面临着一个矛盾。如果这个女子爱齐默,她就一定会拒绝弗朗索瓦。她爱上弗朗索瓦就等于叛背了齐默。而实际上齐默与弗郎索瓦是同一人。
同时让苏菲色诱一个男子,以摆脱跟踪者又是齐默向她下的指令。所以他大概想看看这个女人到底是不是真爱他齐默,而苏菲只有拒绝他(这时他成了弗朗索瓦),才能表明她对齐默的真心。
在弗朗索瓦的身份没有披露前,那种情节真是非常有趣。
05年就拍的这么精致了!不过跟安吉丽娜朱莉的《致命伴旅》一个样。
比《致命伴侣》好看多了!!!
很精致巧妙的布局,可是美人老了。
美女和阴谋总有关系啊
虽然片子烂了点,但有一小时的美人可看又何妨
差劲 挺好奇导演这能力 可以把这么峰回路转的一个故事拍得那么平淡无奇 最后真相大白知道谁是安东尼的时候不是反转后应有的“噢噢噢原来是他!难怪……balabala”而更多是“什么鬼怎么回事还有这种操作?”男主有点像德国足球队教练勒夫。
和致命伴侣如出一辙,伴侣是翻拍??
苏菲老了,那双手真难看
没有什么一见钟情,只有再一世的萍水相逢。
还行吧,遗憾的是美人迟暮,再也见不到在看《忠贞》时的荡人心魂
广角镜头用太多。剪辑不好。配乐我讨厌。柯美的设备成像紫边太严重。其他都很好。
意料之中的意想不到
太浪漫啦!! 内牛满面!!!
虽说美版有那么点扯,不过这个版本的选角有点缺乏气场
看過簡介 即使再差 也不會差太遠
朱莉德普版的靠边去吧
感谢The Tourist让我重新审视这部电影
很久前看的了~就记得剧情挺让人匪夷所思的.
游客抄的怎么一点都不改啊
最危险的地方,才是最安全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