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精神病医生的夫人,气质典雅,随丈夫的事业携子到一家精神病院,过着平淡乏味的生活。偶然中的必然,她与一位精神病患者暗暗相恋。感情发展,她离开了丈夫和儿子跟这位患者生活在了一起,但随后发生的事情并不像激情肇始时那么甜蜜,她的情人被抓回了精神病院,她的儿子在她的眼前溺水身亡,她自己也被送进了精神病院。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这一部富于沉郁气质的英国电影竟然有那么多不同的解释。我看了些,不能赞同。片头的格局颇似《面纱》中的那对男女,婚姻是他们的关系,却与爱无关,至少在女方是如此。《面纱》中的女人遇到了不敢负责任的男人,《收容所》中的女人则是遭遇了激情的爱恋。这种激情冲破了她对自己婚姻的长久容忍,所以,她虽知道这是冒险却仍义无反顾,或者说,对这个不用自己劳动养活自己的女人来说,和精神病人琴瑟和鸣的激情爱恋远比一心铺在事业上的丈夫、毫无波澜的家庭重要得多。这不是因为她要去刻意寻求刺激,而是女人内心对于有交流的爱的渴望。爱人被抓,她被送回到丈夫和儿子身边,但她的所有精神都随爱人而去,她心不在焉,她无法集中精力应对眼前的事情,正是这种不正常的状态导致她眼看着自己的儿子溺水却如盲人般视而不见。以病人的身份被送到精神病院后,饱受打击的她已经不能再假装自己的社会定位,但内心对于爱的向往却仍然没有迷失方向,她会假装与那个有心于她的大夫修好,目的还是朝向自己的爱人。当终于知道不能再相见,她也不必在去伪装。跳下大楼,最后一句话是Leave me alone。
它是要讲述一个女人的感情事么?还是要控诉英国的精神病患者收容制度?我说不清,或许都有,或许还有其他。但我看后,有一个小小的想法。每个人,每天都是在假装,我们假装彬彬有礼,假装唯命是从,假装感兴趣,假装波澜不惊,这假装不是一时的,往往是一世的,它构成了我们的生活结构,决定了我们的生活方式,也可以说,为了取得某种与社会的默契而去假装。这很累,我们也经常装的很失败,但没什么,往往只要装回来就能恢复原状。但有些人,装的露馅了,偶尔泄漏真相时感受到了生命的澎湃,或者失败时被暴光了,就再也装不回去了,不管是因为自己不愿意还是被社会所逼迫,于是,他们成了大部分人眼中的精神病、变态者,等等。而有些人,装着装着成了真,自己都察觉不出自己在装,就成功了,在社会人的规则中胜出了,并处于怜悯的孜孜不倦教授别人如何成功的假装。
而网络之所以火爆,不单单因为它是信息的爆炸性集合,还因为,可以脱去伪装表白真相了,尽管很多真相看起来,那么不堪。看你要承认,透漏真相真的很爽。很爽不是因为它真的爽,而是憋了太久的屁终于可以肆无忌惮的释放出来了。于是,博客时代就这样轰隆隆到来了。而网络实名制,无异于某种传说中的“屁塞”。扯远了。
对了,演员方面,对女主演Natasha Richardson很不熟悉,但对男配角Ian McKellen很是喜欢,大家也都会很熟悉,《指环王》中的甘道夫,《X战警》中的万磁王。他长着一张布满阴谋的脸,真不容易。
http://logten.iblog.com/post/3742/330104这部电影我非常喜欢,这种喜欢伴着久违的兴奋,因为我已经好久没有看到一部能让我感到心灵震撼的影片了。在大家都在追求大投资,大制作浪潮里,对于反映人类本身的电影越来越少。尽管很多电影都打着深刻的幌子,但是看过5分钟不到你就会感到你面前的电影“用心不良“,所以我选择的是拒绝。这样的一个决定很残酷,得却很残酷,因为这就意味着我否定了一切,但幸运的是我还存有对于电影艺术的热情在,于是我悄悄的游离在"丢弃“的电影里,开始了自己的探索。
当我看完<收容所>这部拍摄于2005的影片后,我想我找到了我一直要找的东西。影片带我的精神满足真的缓解了我长久以来的对于电影的饥渴,这种感觉说来好笑,就像好久没有吃过饱饭突然一天能吃的足足的感觉。
还是来谈影片吧。一开始镜头拉近跟随着一辆缓慢前行的老式欧洲小车,而同时伴着的是低沉的音乐和能让你有不祥预感的光线。这样的处理往往在一般影片里都用来制造紧张的气氛,起先你会被这种紧张的感觉给蒙骗过去,你会开始猜测交待的人物中肯定要发生什么不测了。确实,随着故事的发展,我们的女主人在一个不经意的相遇后,爱上了一个人,这个人在初见时可能没有人会去相信他是一个在精神上有问题的病人。而当我们的女主人和他的专治医生攀谈后了解的这个男人背后所隐藏的秘密后,“一个可怕的人“就可以被用来定义这个男人——他用极其残暴的手段杀死了自己的妻子。
我猜想这样一个定义也同样生长在女主人的心里,但是她也同样相信自己所看到的——他是一个她想要的男人。两个人的心开始走到一起,她完完全全把“一个可怕的人“抛栽了脑后,因为在她现在的心中就只有那个她深爱的男人。当爱情来临的时候,人都会沉浸在爱情美丽滋润下难以自拔,于是女主人一次又一次来到他们初次相遇的地方与她的男人幽会,越是爱的深越是期望得到更多,他们的行为也越来越大胆。一天,男人按耐不住心中的渴求来到了她的房间,想要拥有他的爱。可是掩盖在黑暗中的爱情是不现实的。随着男人的逃走,事情被败露了,不可思议的是女主人竟然并没有为此而感到羞愧,而反而更坚定了她对于爱情的渴求,她不顾一切要寻找到他,与他继续在黑暗中幽会。
哪个男人都不能容许和别人分享自己的爱,特别是这个因为妻子背叛而杀妻的精神病患者,尽管我们的女主人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还在尽情的享受在爱情的甜美中。危险已经一步一步的靠近她,可她却全然不知,这时候你多想赶快叫醒这个女人,可意想不到的是她竟然选择了离开舒适的家,还有自己疼爱的儿子,用飞蛾扑火的勇气去满足自己的心。爱情用它的魔法让每一个人都变成了傻瓜,而这些傻瓜都是那么的心甘情愿。住在破旧的宅子整日虚渺而过这就是现在的她,由一个让人羡慕的贵妇变成了一个堕落的情妇,她不再拥有她过去的一切,换来的只是眼前的这个男人,这个带给她爱的男人,也同样是一个杀死自己妻子的男人。可能是过去的经历让这个男人精神失常杀死了妻子,但是事情并没有因为他受到了精神治疗就此了结,他还是原来那个他,他的眼里装不进“不忠“。当他经过一扇窗,看到自己的朋友和我们的女主人在一起,我们知道他将有可能让旧事重演,灾难将会降临。
我不得不提的是,这段内容里导演绝对为了追求真实的效果,用长镜头
拍摄了整个殴打的过程,很难说这是不是真的,但是我相信每一个看到这个场面的人都会惊异于它的真实感,同时那种痛疼得感觉就似乎也发生在我们身上一样,可不同的是我们身上的是想象,情不自禁的去怜悯这个爱到深处的女人。这正好符合了导演想要得效果。可能真的是只有真实才能最强有力的表现这个男人的罪恶。
明知道他是这样的一个男人你还要扑过去吗? 是的,我们的女主人就是这样选择的,她的爱可以说已经到了可以燃烧掉一切的地步。在被抓到后,精神的恍惚可以看出她已经把灵魂献给了她的爱,而自己只是一个躯壳。儿子在她幻想自己的爱时被水淹死,这给了她重重打击。她开始恨自己,罪恶感将她击倒,她来到了当初她好奇过的精神病院,同样的地方,同样的环境,但她却不同了,这是多么大的一个讽刺。男人也被抓了,现在他们住在了同一个精神病院,可他们的心依然在一起。
我不能说完全的被他们的这个糊涂的爱给感动了,但是我真的放弃了他们的爱是个错误的想法。或许他们彼此真的就是属于对方的,尽管这种关心让你有的是一种不安全,可我们并没有因为我们的意愿就把他们无情的拆散。在这点上我真的感到的是我们所谓"帮助"的无情的一面。而这点被演绎的最为高潮的部分是他们真的开始心灵贴近的地方,一个舞会,在别人看来意义平平的误会。女主人凝视着入口处张望着她的爱的身影,这时我们也会因为感动而一同盼望着奇迹的出现。迎面走来的不是她的爱,男人并没有出现。她走向了阁楼,一组反常规的镜头将故事继续,当天窗打开的一瞬,女人同样坚决的跳了下去,这短短几分钟的故事绝对可以让你永远记住。
另外,还想提的一个是我非常喜欢这部电影的配乐,太棒了。
电影的内容用一句话就可以概括: 精神病医生的妻子爱上了一个病人, 最后落得家破人亡. (电影题目也可以改成: 一个女人和三个男人不得不说的故事)
Max Raphael携妻带子到伦敦附近一家精神病院任副院长, 院长Jack一年后要退休, Max是院长职位候选人之一, 前途看起来很光明. 可是太太Stella与其他的医生太太们格格不入, 无法融入精神病院医护人员的社交圈子, 终日无所事事. 他们的儿子Charles倒是和一个修复后院玻璃房的接近康复的病人Edgar Stark交上了朋友. 渐渐的, Stella开始被Edgar吸引, 终于有一天Stella再也无法克制, 前往玻璃房寻找Edgar, 从此开始一段疯狂偏执的爱情. 两人的举动引起了Edgar的主治医生Peter Cleave的注意. Peter是该院任职时间最久的医生, Max认为他在觊觎院长的位子. Peter告诉Stella为什么Edgar会入院: Edgar认为妻子不忠, 不仅残酷地杀害她, 还毁坏她的遗体.
通常Stella和Edgar总是在后院的玻璃房幽会. 一天Edgar进入了Stella的卧室, 临走时偷了钱和Max的衣服, 并躲在Max的母亲的汽车后备箱里逃离了精神病院. 不久他通过以前的助理联系到Stella, Stella开始以到伦敦购物为借口私会Edgar. 随着时间的推移, Edgar的占有欲越来越强, 他说无法与Max分享Stella; Max对Stella的行踪也有所怀疑, 一次夫妻争吵之后, Stella终于决定离开家投奔Edgar爱的怀抱.
和Edgar在一起的日子是疯狂有激情的, 他是画家雕塑家, 她是天然的模特; 然而一次偶然的机会Stella发现Edgar居然派助理跟踪她, 从此Edgar多疑嫉妒暴力的本性逐渐显现, 圣诞节后助理被他打走, 临走前助理告诉Stella, 他见过Edgar前妻的尸体. 此后Edgar越来越多疑, 怀疑Stella的忠诚, 当他发现她和助理还有来往的时候, 他动手痛殴了她. 这时候一直寻找Stella的警方发现并带走了她. 她又回到了Max的身边. 此时的Max已经不是春风得意的那个Max, 精神病院院长的继任者Peter Cleave解雇了他, 他现在在北威尔士工作.
回家后的Stella看起来身心逐渐恢复, 她发誓不再离开儿子. 慢慢的Max重新接受了她, 母子关系也很有改善. 好景不长, Edgar多方打听找到了Raphael一家现在的住址, 约Stella出来见面. 鬼使神差的Stella居然答应了. 两人在荒原上一处住宅的废墟上见面, Edgar被跟踪他的警察带走, 受到打击的Stella心神恍惚, 居然眼睁睁的看着儿子在自己眼前溺水而视若无睹. 丧子之后的Stella精神更加成问题, 她又回到了精神病院, 不过这次是作为Cleave医生的病人.
几个月后出人意料的, Cleave医生向痊愈的Stella求婚; Raphael太太成了Cleave太太. Edgar为了能在精神病院舞会上同Stella跳舞也积极配合治疗.
舞会这天终于到来, Stella穿着和一年前相同的礼服, 坐立不安地等待Edgar如一年前那样出现. 她的神色依然没有逃脱Cleave的视线. Cleave行使了他作为院长和主治医生的权利, 从参加舞会的行列中叫住Edgar. 舞会上Stella仿佛看到Edgar正向自己走来, 定睛再看却是丈夫Cleave. 而Edgar在病房中痛苦地蜷成一团.
舞会结束了, Stella没有和其他人一起离去, 她扔掉手上的结婚戒指, 一个人攀到精神病院的屋顶, 然后径直落了下去.
Stella临死前对她的丈夫说的话是: Leave me alone.
尾声: Max前往墓地看望儿子Charles, 他从给Charles的花束中抽出一枝, 放在旁边的新坟上.
典型的英国电影, 画面全是冷色调, 冷峻不苟言笑的古堡一样的精神病院, 衣冠楚楚的绅士, 威尔士的荒原(印象中这是苏格兰的专利啊)上破败的建筑, 似乎能听到呼啸的风声. 也许正是在这种压抑的环境下迸发出的激情才更强烈.
Ian McKellen饰演Dr. Peter Cleave, 他充当旁观者和叙述者的角色, 从他的眼里看Stella和Edgar的故事. 老爷子在剧中始终衣着笔挺, 态度无懈可击, 永远镇定自若, 能控制局势的样子. 可是最后他妻子自杀不知道他预料到没有. 我十分不能理解他为什么要娶Stella, 虽然从影片一开始他的确对她有兴趣, 但似乎不到要娶她的份上呀. 决定有空找书(
http://www.amazon.com/exec/obidos/tg/detail/-/0679781382/qid=1124597486/sr=8-1/ref=pd_bbs_1/103-2931219-9111836?v=glance&s=books&n=507846)来看看, Amazon对这书居然有79条review, 不容易.
Asylum里面的暴力镜头还好, 只有几个, 简洁有力, 已经够后排的老美惊呼; 性爱场面可是不少, 难怪是R级.
真没想到扮演Edgar的Marton Csokas居然是LotR里面的Celeborn! 这两个角色的反差实在太大了. 演Raphael夫妇儿子Charles的演员是演小蝙蝠侠的那个孩子. 还有Max长得像长大了的Goyle.
Love,Passion和Possession是这部电影的主题,看得让人有种窒息的感觉。电影始终在一种阴郁旋律下,如同典雅的古典音乐丝丝不扣的展开,从爱到沉迷,从沉迷到激情,从激情到疯狂,从疯狂到占有,Stella从开始就已经种下那悲剧的种子。爱真的是要占有吗?影片一开始就在问我们每个人。但似乎这一切都注定是这个结局,不得不失去爱的Stella付出了她的所有,儿子,家庭和生命,而要信奉爱就是完全占有的他,却注定只能关在精神病院之中。这一切的问题在于,我们每个人内心的真正的庇护所在哪里?我们内心的那个Asylum是什么?我想这才是导演真正想表达的问题。一个体面的贵族夫人,一个穷困潦倒的艺术家,这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戏剧情节,却在这个Asylum的主题和质问下表现得让人沉重。对占有不了的爱,艺术家选择了疯狂,他得到了生命却放弃了灵魂的安宁,而Stella选择了放弃生命,她得到是灵魂中爱的自由,却失去了肉体。爱是无私的,还是自私的?也许不到那一时刻,我们永远都不得而知!
爱应得以伸张
只是欲望,不是爱情
绝对的沉沦
看海报以为看过DVD影碟,其实打开剧情知道看过的可能只是碟封的印象,片名太通俗易懂了,所以在电影里首先要找情色的内容,其实这部电影更多是从人物心理从精神疾病解析人物性格变化的电影,也是 主演: 娜塔莎·理查德森 难得的高分被忽略的电影,也是自己第一次从网上找来3个以上大小不一的版本欲先睹为快,当然好电影还需要有好的字幕给力,因为在英语对白和话里有话的故事里很多字幕信息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看罢这部电影,更加需要把 娜塔莎·理查德森 《伯爵夫人》重新再看一遍了。当然我感觉她的这部电影是最好的也是最出色的表演,只是可惜她几年后的意外去世,应该也是天妒红颜吧,她真的很漂亮和有着一副独特的声音,话虽然不多,但是听起来非常坚定和性感。下载了一版近10G左右的21:9满屏画面的版本,不知道该片有木有蓝光版本海报也少
爱和性应是一体,它们联系着真正刻骨铭心的爱情。情欲让人如此疯狂而淫乱,但情欲永远只是衬托。爱情是任何意想不到的角落都会开放甚至结果的花。爱到深处的人是最怕突然绝望的,每一分每一秒,把余生都算上。最后理性和准则能代表什么呢?爱情真是世上最离奇的自然现象。
英式压抑,算是情色片里面的颇具探讨意义的女性题材。关键词:情欲,精神,解脱。
娜塔莎·理查德森奉献了绝佳的表演
这名字翻的太俗……剧情类似安娜卡列尼娜,只是情人不是同阶层的人,而是个身份低微的精神病人,两人完全是自由恋爱,甘道夫医生只是想捞个外快并没有操纵他们啊。强烈的欲望,如火的真爱,这般危险浓烈的爱最终只能烧光一切。
极端的爱伤害了别人,也伤害了各自,我们没有选择,只能怪遇见了错误的人。也许每一个人在爱里都是不同程度的精神病人。
性就是爱,为性疯狂
反抗无用
好像是福科说过,是精神病院制造了精神病患者。影片中最坏的人,不是男女主人公,而是精神病院院长!
把爱欲之于女人的作用表现得淋漓尽致,也给予她已婚的身份和悲凉的下场,意识形态上说不清是批判婚外恋抑或道貌岸然,纯虐心的,哀婉,望而却步。
悼念Natasha——从《天生一对》起就一直都很爱她的作品。这部片子找很久。看到结局很痛苦,为他,为她……世间最遗憾的事,是永远不知对方思念的痛;而那些曾经无人知晓的故事,恰恰也是彼此人生最精彩的部分吧。
Just for Natasha Richardson!
在这么一个题材里,激情和悲剧本该是一体两面的。然而,这个故事悲剧有余,激情却是远远不具备说服力的了。
喜欢她的最后一跳
最喜欢结局女主决绝的跳楼
在医生的外衣下,Peter是个阴郁的“病人”,他一手导演了这出“爱”的戏码,平白牺牲了别人的幸福和性命后,最终亦孤独地老去。
1.5倍速飘过,被导演后期作品忽悠后看了这部,估计导演当初跟女主一样疯才接的地摊剧本。2022·7·5 7.0/725 短评156条 %50/43/7 【IMDb6.1/5200 北美票房37.54万美元,全球票房278.8万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