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直苦苦追看真人版政斗大戏的朋友们,你们辛苦了!眼看着一部高端大气上档次的“纸牌屋”,在法庭上活活变异成了狂拽炫酷屌炸天的“后宫甄嬛传”,有没有感到“累不觉爱”了?!如果对喜欢峰回路转玩狗血的国产编剧老师感到失望,不如看看真诚犯贱,互相公开使绊儿的美国大选。
“烂仔”威尔·法瑞尔在《政坛混战》中扮演了一位在政坛混的游刃有余的政客,却因不慎卷入性丑闻而动摇了其参议员的根基。而扎克·加利费安纳基斯扮演屌丝国会议员竞争者,则莫名受到了一个神秘团队的支持,神秘团队光天化日之下闯进扎克家,为他量身定制了“群众最喜欢的”性格,爱好,品味,甚至幽默感。同时,他们还帮扎克的大胖媳妇儿吹了新潮的主播头,给混不吝的双胞胎儿子们穿上了学院范儿十足的海军衫,甚至收走了他家那两条横着走的赖皮狗,换成了最容易让美国中产阶级最有好感的品种。上上下下包装完毕后,还要对对手和选民有足够多的了解,比如当对手夸夸其谈就业和经济的时候,告诉民众他家养的狗是中国品种,让民众认为他根本不会为了拯救美国的失业率而和那些抢工作的中国人决裂。比如对手摆出了民众最审美疲劳的华盛顿政客范儿,一定要假装恐怖主义逆袭而剩。总之,尽一切可能打击对手,打动选民,哪怕自己老婆和对手报复性上床的画面被电视台播出来,也要管理好情绪,学会在公众面前原谅她,让群众为你爱的方式流泪。
这就是美国选举,政客们毫不避讳的利用传播学原理实现自己的政治报复,可以用两周的时间让一个底层纯屌丝变身为选举大热门。当然,想要拥有一个深谙政治规则,注重细节包装,善于利用舆论炒作的政治经纪人,首先要有至少100万美元的企业赞助,才有可能在包装团队的打造下。成为一个能一面取悦人民,一面为经济集团谋利专业政客。
据创作者说,这电影中有无数取材自互联网的政治段子,搜集了许多平时很严肃的政客私底下风趣幽默,甚至很懒、很丑糗的故事。就像《纽约时报》对其的评价:“每个政客都该拿这部电影当做一本参考书,时刻学习出了事后应该保持怎样的风度。”(文/宋小卡)
http://ent.163.com/13/0830/08/97GUGBDU00034R78.html当美丽凯镇出现的时候,心中一阵刺痛。damn这就是老美心目中的中国。夕阳下滚滚浓烟的烟囱,墙上的大标语,粗制滥造的产品,童工,有毒有害的加工方式,50美分的工资,选举结果可预测,而且那几个官员,长得真的好像我们的官员。。。
啊那种刺痛久久不能释怀。。。我们心目中的美国真是遍地黄金,不管他们自黑我们都坚信不疑那只是小部分现象。而很多次中国出现在美国的银幕里面都是这个样子。小眼睛尖声尖气的矮胖子,有钱却没素质的形象。。天哪美国佬我们来干一场吧。
我想起那句话,母校就是自己可以天天骂,但是别人骂一句都不行的地方。深究起来,倒不是我们有多爱我们的母校,别人骂我们的母校很多时候骂得很准,大家都长着一样的眼睛,看到的是一样的场景,我们没有理由爱别人也憎恶的东西。
那为什么我们会生气呢?我觉得,是别人骂我们的母校的时候,我们感受到了别人的潜台词:这种鸟地方你不但受得了,而且你好像还乐于其中。
我们真正生气的地方在于,别人骂的不单是我们的母校,还觉得我们麻木不仁甘于忍受,还觉得我们享受这个糟糕的校园。
同理也可以放到祖国上。
夕阳下滚滚浓烟的烟囱,墙上的大标语,粗制滥造的产品,童工,有毒有害的加工方式,50美分的工资。也许是有所夸张,但是如果我们在新闻上看到某个省份里面存在着个把这样的工厂,我们并不觉得奇怪。第一,那里不是我们家乡;第二,那里代表不了我们整个国家。我们很容易选择性地认定我们的国家是什么样子,同样美国人也会这样。但是在电影里面出现这样的场景,确实让人不爽。
本片还有两个中国元素,中国的哈巴狗,还有姚太太。
哈巴狗成了仇华的靶子,片中每个人都觉得,如果你要当议员,你要洗掉自己身上所有关于中国的印记。看来美国人对于现今的中国真是恨之入骨啊。但是我觉得这一部分更像是在反讽。一个号称如何自由的国家,居然可以这样去敲打别人的车窗去干涉别人养一条什么样的狗,居然如此直白地以狗的国籍来定义爱国与否。
另外就是姚太太。姚太太讽刺的是种族歧视。她的家庭保姆的角色一般是由黑人担任的,但是老板看来是请不来黑人了,但是他依旧要有色人种来干这样的工作,还要她说一口黑人口音的英语让他回想起过去美好的日子。姚太太的角色无疑是很正面的,只可惜姚太太角色虽然是中国人,但是演员是个日本人。。
所以影片并不算特别辱华,他们反对十四区卖给中国,自然有爱国的原因,更重要的是资本家要在十四区建一座血汗工厂。而结尾虽然很虚假的美好,但是还是在讽刺以后回归主旋律,这个国家不看人种,不看信仰,不看癖好,不看背景,每个人,只要是想为他人做事的,都应该有服务大众的机会。
中国人喜欢唱红歌,拍抗日片来意淫;美国人喜欢把自己的肮脏揭露出来,拍成电影,给全世界看,从战争之王到政坛混战,莫不是如此。不过片子的结尾太理想化,说真话的人即使在米国也会发生点“意外”。而不是如结尾所示,高举正义,打到邪恶。说到底,米国人也在意淫. Big financial groups run America politic, and they will never , ever ,forever get punished. 不过一个带着美好向往的喜剧片,拍成这样,也算不错。
没错,艺术来源于生活,美式选举无论在导演的镜头里还是现实中都显得颇为荒唐可笑,但这是选举民主的错么?我认为不是。看过太多的时政新闻历史事件和案例,我越来越坚信一个观点,世界上的任何形式的思想,尤其宗教和意识形态本质上是一种工具,问题永远不在工具,而在于使用工具的人。
就好比枪,枪可以杀人。恶徒拿到枪会去烧杀劫掠无恶不作,但当恶徒来到你和你的家人面前时,你手中若有一把枪,恶徒要么敬而远之,要么就有可能被你的枪打死。恶徒用枪作恶,而好人拿起枪可以行侠仗义替天行道。
思想就是这样一种东西,它可以教人向善,也可以用来鼓动人心怂恿作恶。我们要反对的,不是单纯任何一种思想,而是人性中的恶,那些被恶念驱使的人。
而另一种让我感到疑惑的想法是,某些人觉得,美国可以拍摄这样自黑的电影,而我们不行。而我想问一句,讽刺完了,笑完了,有用么?该怎么样大家还是怎么样。
就比如韩国,张紫妍案拍了电影,然而真凶至今逍遥法外,后来又有好几个韩国女星自杀,这片子拍了也就是拍了,什么都没变;《素媛》也是,拍了是不错,但依旧没有改变什么。真凶没有被判死刑,这几天刚刚出狱,而素媛案发生11年后,又出现了N号房事件。我不知道这样的电影除了拿几个奖,给某些舔狗吹捧一下这个国家“善于自黑”的优越感外,还有什么意义,它们甚至没有打消那些禽兽作恶的兽欲。
此外就是那部讽刺了韩国的社会阶层现状,在奥斯卡拿了大满贯的《寄生虫》,又有多少人知道该片投资人之一是三星集团创始人的外孙女,而三星在韩国是什么样的地位,了解这个国家的人不用我多说了吧。
又比如这部影片,上映八年后,在我观看的当下,现实中的美国正在进行一场比电影本身剧情更讽刺更精彩的总统大选。全世界其他国家的人在看美国的笑话,因为某些原因恨透了美国及其制度的人弹冠相庆,一直相信美国民主制度的美国人和精神信徒们,却只能哀嚎。
可作为旁观者的我却想发自肺腑地问一句:你们知道自己的制度不完美有问题,那你们为什么不去修正和改革?非要不见棺材不掉泪,不撞南墙不回头吗?
可能它真得仅仅是一部喜剧片罢了,大家看一看笑一笑乐呵一下得了,电影结束散场,大家各回各家各找各妈,该干什么干什么,在现实中恶人继续作恶,但大家的生活,还得继续。
这不是喜剧片 因为我们就在这场游戏里~
最后有点弱,但总体好搞笑啊。America, Jesus, Freedom!
无聊 看不下去
结尾不行啊,不过结合大选看还是挺有趣的
本身这俩活宝再配上这么个题材就让我笑得前仰后合了。又配上美国大选这个好时候,看着就更带劲了哈。
在大选之年播出这么一片还真是辛辣大胆
好可爱
结合大选看还蛮有意思,喜剧片就是好人总在最后赢
开头又黄又脏挺好的,但是自从motch哥俩改支持brady之后整个电影就伟光正起来了,幸好后面不长。从中国人的视角看这应该是个悲剧片----我们就差一点就收购了北卡第十四选区,就差一点。
放在大选时上映实在太应景了。神马见风使舵,宗教圣战,挖人隐私,无中生有,这些招术在活生生的现实参照下讽刺性x100。可惜没有一黑到底,最后还是“情操高洁的英雄驾着七彩祥云救世”这一套。唯有免除这种不切实际,以唯理性实用出发,才能防止这种造神闹剧。PS:美国人搞选举简直跟做传销一个模式
。。。继续无下限无节操
还好还好,中规中矩的搞笑脑残片。不是闲的特别DT的话就不用看了。美国人真能把3分钟讲清楚的道理扯到2个小时
遥远的东方有个小镇,他的名字叫USA
口味蛮重,当然看到维尔法瑞尔这个烂仔帮成员就预料到了,大选之极,此片很应景啊 哈哈。。。好看!
本片导演杰伊·罗奇,就是之前在艾美拿了好几项大奖的《规则改变》的导演。擅长政治题材。这一回则是恶搞类政治讽刺剧,烂仔帮的威尔·法瑞尔与“宿醉”的扎克·加利凡纳基斯让这场选战变得尽可能的恶搞无下限,另一个角度的政治真谛,未达目的,死不罢休。
俗套但是超预期,魔术师里的小狗uggie还客串了一下
个人非常喜欢.
又贱又逗!
最喜欢的喜剧类型w
2-3星之间/////威尔·法瑞尔真是长了一张充满喜感的脸~ps:那段粤语说唱好带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