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觉电影有点闷,也并不怎么看得懂。
看见别人评论里提到《向左走,向右走》,才察觉两部电影是有些相像的。只是,那时看《向左走,向右走》,我看的是阴差阳错的爱情,看《在人海中遇见你》,我看到的是感同身受的孤独。
一座城市,高楼林立,男女主角各自栖身的只是一个不大的空间,甚至没有一扇能够洒进许多阳光的窗子。女主认真地给人形模特洗澡,将人形模特丢弃前给予告别的拥抱。女主百无聊赖地把玩着钥匙扣上的人偶挂饰,男主慢慢拆去阿童木的包装盒。停电时,点亮一只一只蜡烛,将燃烧着的蜡烛摆满各个角落,女主抱膝安静的坐着,望着面前的蜡烛,只是静静地坐着。入睡前,女主将灯一盏一盏地熄灭,仰面躺到,须臾,翻身用毯子将自己全部裹住……
有一幕:女主貌似心情很烦乱,在房间里走来走去,先是把散落地上的杂志收起,再是挪动椅子……似乎想拼命给自己找点事情做,却又不知道做什么好。邻居家的钢琴声很能显示女主烦乱的心境,最终女主砸掉自己手中的杯子,世界安静了。
还有一幕:女主坐在地板上,不知道为什么在哭泣,又慢慢停止,安静下来,自己擦干眼泪……
曾有类似以上这些场景的情形发生在自己身上,所以觉得很真实。
因为一个人住,因为某些方面的压力,偶尔也会情绪崩溃,想要大叫,想要哭泣。想要找人诉说,发出的消息都没有回应,眼泪湿掉的纸巾扔一地,哭着哭着想到连个安慰的人都没有,哭给谁看呢,便连哭的情绪都没有了。擦擦眼泪,平静地把扔一地的纸巾扫起倒掉,然后或坐或躺,面无表情地望着窗外。看到什么呢?不知道,或许什么都没有看到眼里去。
因为孤独,所以偏爱温暖的小物,桌角床头摆着人偶,窗前挂着风铃,黑暗中点燃香薰蜡烛……电影里,黑暗中闪烁的那一豆温暖的烛光真的很能给人安慰。
学生时代住宿舍,总是喜欢黑暗,无论是玩手机,或是只静静躺着,都喜欢早早关掉灯。而今,每每下班回来,喜欢把屋子里的灯都开着,一来有安全感,二来是暖光灯感觉很温馨,能够让屋子里少点冷清。
亦有心情莫名其妙烦乱的时候,不知道该做些什么,就把屋子搞得乱七八糟,然后一点点收拾,当房间再次归于整洁,心情多数会平静。昨天有个朋友说,他新换了窗帘,又去宜家买了落地灯和一些小物件,把房子重新收拾了一番,心里很有满足感。是的,当我们心里有了满足感,一些负面的情绪就会离开,孤独就会少一点。
此刻,外面风大雨大,深夜不眠,杂七杂八的也不知道自己在写些什么,以此打发一下时间,若不然该又孤独感来袭,又会难过了。
没有很强烈的喜欢,某些情节却有不可遏制的抵触。
女生吸烟,然后咳嗽,嗑药&性……这些本该有些回避的东西,在这部影片中太过浓郁,甚至渲染。而且,阿根廷的色调是那样灰暗,观影过程给人喘不过气来的压抑感,难免让人心生厌恶,几度看不下去。
故事情节没有什么新意,从开头就可以猜到的结局。每交一个新朋友的床戏,感觉主人公太随便了。
他们的生活中就是吸烟和嗑药。
没有一点新的东西注入,整部影片或许是那些生活在逼仄空间都市年轻人的写照,反射出他们的压抑和无聊。
生活如一潭死水一般,有如那句话所写,有些人20岁就死了,80岁才埋葬。对爱情的理解仅仅期待为相遇就心动,没有太多深层次的东西,看完没有内心毫无波澜,或许正是这样,才让我们对有阳光的生活充满憧憬和反思。
年轻人,走出房间,看看世界。
打破原有的生活节奏,早睡早起,读书健身,就如新开辟的窗户,阳光洒入,灵魂重生。
看了侧墙,年轻导演的处女电影,放任自己过得没有时间概念,没有什么时间输不起,不必要去讨好谁,不必要怕自己的呼噜声会吵醒谁,只要我不是故意的就可以了,因为再怎么痛苦的事,不过是吃不下,睡不好,一个人蜷在角落慢慢的哭泣而已,不要太把自己当回事,放任时间去流淌,我就是没有那么多的精神和兴趣去那么讨好一个人
静静等你来的脚步,无所谓的打发着时间,看着片儿,睡觉前,翻几页书,没有人的时候,去健身房跳跳舞,一个人来去自由
没有什么高尚的品质
什么时候我们才能变成没有电线的都市,怎样的天兵才会堵死河流,并把房屋跟天空布满电线,几公里长的电线把我们捆在一起了,还是把我们隔离,因为每个人你都在自己的地方。
手机通讯大举入侵这个世界,还允诺我们随时可以联机
文字信息,新型10键输入法,把最美妙的语言转换成信息,取代了原始的,有限的,母语字汇
我们的未来在光纤网络,说起来还真梦幻,他们宣称,未来我们可以在办公室操控家中的暖气机,没错,当我们回家时,也没半个人在等门,欢迎来到虚拟人际关系的年代
我12点起床,因为我5点才上床,我应该去游泳的,我1点才吃早餐,我在吃关节炎止痛药,两点开始工作,我是网站设计师,5点吃午餐,八点要去复建,我吃了第二颗止痛药,电话铃响,谁找我让我高兴了下,打错电话的,现在我在吃晚餐,聊完天后,我要重敲脑袋,然后可以昏睡,明天要开始去游泳
你离线了吗?
是的,
很好,你今天做了什么?
心情调试中,被甩了又开始单身生活
这个我很有经验,都可以写本书了,我是那种活在当下的保罗科尔和
今天很不好,心情很悲的,我有个方法,天生就会的,遗传到佛教徒的基因,就是乐不要太乐,悲不要太悲
我想知道你每天几点要起床,9点
给你我的电话号码,9点叫我起床激励我去游泳
给我你的电话号码
真不明白大家可以给《爱在黎明破晓前》系列那么高的评分而却几乎不怎么喜欢这部。相反,对前部我是真心想吐槽,噼里啪啦一堆的对话毫无深度可言,说白了就是一夜情然后出轨的故事能被大家看作“文艺和浪漫”,哎大家都是深度文艺咖呢。而这部,缓缓道来的情节,男女主角的那种孤单确是真的让人感同身受,情节安排合理巧妙,色调也处理的很“阿根廷”。
看在男猪脚穿着和我那件一模一样的德军驼绒大衣的份上,给个好评吧!
阿根廷王家卫。
我遇见你,是最美丽的意外。
西班牙独立文艺小清新版【向左走 向右走】,文艺男青年死宅,文艺女青年自闭,两个人在同一座城市不断的擦肩而过,过着各自的苦逼日子,经过漫长的严冬,True Love Will Find You In The End。大量构图精美的空镜头和文艺范儿的逼叨逼旁白,文艺范儿十足,死宅男基叔范儿了,文艺女杀马特了。★★★
一个不完美但很美的电影。虽然有一些我不喜欢的地方,但瑕不掩瑜,有太多自白和细节我都太喜欢了。为此截图无数张。真爱会找到你,但你也要去寻找它。我们都是都市病人,我们都有各式各样因为过去生活而落下的病根,但这无碍于我们成为独一无二的我们,即使是渺小,即使迷失在人群,也会有人找到我们。
让光明照进我们的黑暗。
最后她在人海中一眼就发现了她的“wally”
同类题材里最好的一部。看的时候突然想到《贝阿提丝》了。“突然感觉某种奇怪忧郁,属于灰蓝加上浅绿,整个屋子冷得像水族箱,里面只有一只孤单的鱼。”
拍得做作又肤浅,90分钟不如拿来跳操更划算。
布宜诺斯艾利斯社恐日常
真心很文艺,但剧情稍显意识流了。。
两个阿根廷文艺青年相遇的故事,特别喜欢片子中的城市空镜和monologue部分,那些错落有致、鳞次栉比、毫无章法、没有逻辑的建筑和鞋盒套房,把宅男宅女的孤独之感包裹得严严实实,还有那角落里的杂草和植物,虚拟表情和文字,片中有句话说得很对,人类的语言被这些短信啊光纤的数字信息破坏殆尽,而且还要求实时连接,人和人的交往不再是面对面,变成了虚拟世界的交互,现代化的孤独感可能就是这么滋生的。【ETHiCS/ENSUBBED/英语硬字幕/8.6GB】(深夜看完电影天色亮起的感觉太美妙了,光线的渐变成了电影的一部分。看完电影想去布宜诺斯艾利斯了。)
这半年来看过的最佳电影,跟个人情绪有关
有点闷,睡着了,但是结局还是美好的,在人海中遇见你是多么幸运的事情
get到所有的梗……关于城市……建筑……橱窗……游泳……烟……《曼哈顿》……铁臂阿童木的心……where's wally……这部电影太美好了。
“是谁在对岸 露台上对望 互传着渴望 你熄灯 我点烟 隔住块玻璃 隔住个都市 自言自语地 共你在热恋 在池袋碰面 在南极碰面 或其实根本在这大楼里面 但是每一天 当我在左转 你便行向右 终不会遇见”故事摄影配乐包括节奏都很美
哈尔推荐
小清新!各种静态影像的拼接,排列的短语,排比句,很带感~喜欢女主角站在橱窗里,喜欢两人在街头偶遇帽子拼成的心形,喜欢在墙体上开窗一个人被箭头指中另一个人刚好在内裤上,喜欢玩具阿童木一按即开的心~~总算,他们相遇了。。外国版《向左走向右走》是吧。。
难得看看阿根廷的时尚生活片。不知道导演是否出身建筑专业,里面不少唠叨都是针对建筑和城市的,而且女主角也是个落魄建筑师
我什么时候才能遇见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