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5.27
这是一部卖军火的故事,美国曼哈顿地检处和国际刑警组织联手调查卢森堡国际商业信贷银行(IBBC)涉嫌从中国、意大利、土耳其等国家倒卖军火给第三世界国家。
萨林吉目睹了同伴舒默倒下,即使一时想不起来,事后总能回忆起曾经有个人和舒默擦肩而过的细节,可惜一直到最后也没有想起来,多好个梗废了。
有一句老话,堡垒最容易从内部攻破,千万不要在外人面前暴露出家族内部意见不一致,哪怕是一丝一毫,否则会招来横祸,美国黑帮电影《教父》中维托·唐·柯里昂家族的长子桑尼一个大意暴露了自己和父亲意见不一致,招致父亲重伤,导致自己最终送命的悲剧。这部片子也是同样,欧洲最大的国防工业承包商卡伟尼国防公司主席卡伟尼欲中止与IBBC的军火交易,两个儿子的意见和父亲相佐,导致对方直接除掉卡伟尼。
撇开电影情节不说,说点题外话。故事从一开始到结尾一直在黑中国卖廉价导弹给第三世界,这完全是赤裸裸的强盗逻辑,只许州官放火 ,不许百姓点灯。一直以来是西方列强用飞机导弹来碾压式的对付只有轻武器的第三世界国家,真理在大炮射程之内,第三世界只有掌握了和西方列强一样的实力才能够真正有自己的话语权,朝鲜就是个例证。没有中国的帮助第三世界永远被西方按在地上说话。从这方面说,中国确实破坏了西方制定的游戏规则。打破了西方人的自由民主,建立一个包括全世界人在内的更大更广泛的自由民主,那就是人类命运共同体。
一看到这样的片名,就很排斥,加上我对Clive Owen很难经营出好感。但是看碟当晚的选择是这部和“我的血腥情人节”之间二选一,我只能抛弃血腥暴力的后者而选择了前者。
在完全不了解导演是Tom Tykwer的情况下,开始看片,居然从一开始就看进去了。这部片子优点还是十分突出的,我喜欢以下几点:
首先,在合理中追求剧情的夸张。一个检察官,一个国际刑警跨国千里追查催跨国际商业信贷银行的证据。多好莱坞,多庸俗的桥段,可是它并没有用一个happy ending来愚弄观众。场景、台词、情节都暗示着一个个体无法摧毁这样的组织。当结尾这个探员企图牺牲自己成全检察官,用“体制外”的方式来做个了断的时候。是家族的报复意外地替他做了个了断,但是,组织的一把手没了,还有二、三、四把手迅速接替,并继续组织的运作。悲剧还是继续,战争从未停止。影片对中国政府向中东出售廉价武器的情节、各国政府都与国际商业信贷银行通过放贷来控制局势获得利益的情节,我个人认为还是有据可查的。
其次,场景的选择对剧情的补充说明及推动。建筑师们应该会对这部片子感兴趣,柏林、米兰、纽约、伊斯坦布尔……IBBC的办公室,应用玻璃和结构层次的半透明状,营造了未来感十足的通透感。当探员迈着台阶走进巨大的IBBC总部(它实际是在一个汽车城取景),建筑的庞大与个人的渺小形成的强烈对比其实已经预示着结尾。米兰的墨索里尼中央车站做为选举的取景地,与旁边的酒店和办公楼也是有趣的呼应;而在纽约的取景,导演除了例行为天际线的例行航拍,更用了看似不起眼的街景刻意描绘有些衰败感的纽约――剧情取材的真实个人跨国银行最终垮台,它的总部便在纽约。而在古根海姆博物馆的枪战,是非常令人惊喜的,影片利用建筑对画面美感的营造是煞费苦心的。剧组用了16周的时间在德国一个旧仓库内模仿了16年修建成的纽约古根海姆美术馆,发生在其内的枪战因为美术馆独有的斜坡弧形空间,而充满美感。
最后,便是对Clive Owen演出的欣赏,改变我对他“粗鲁无情”的不良成见。当他对检察官说:“I’m the person you should burn”,那个眼神令我折服。此外还有一个我很欣赏的安排就是,Clive Owen饰演的探员是个没有个人生活的单身汉,而Naomi饰演的检察官有自己美满的家庭。两个因为同样的目标而聚在一起的同路人,不能说感情没有火花的碰撞,但是谢天谢地导演没有让他们成为非要在奋斗过程以身相许以此“鼓励肯定”对方的奋战鸳鸯。
看完影片,觉得是部不错的商业片,继而才发现原来是Tom Tykwer的作品,德国人的严谨、客观、细致,以及Tom本人对悬疑片节奏和镜头的控制都在片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他对不同电影题材的把握,都有了很好的证明――《罗拉快跑》、《香水》。
《跨国银行》讲述的故事如果讲述起来,则显得过于老套,警察不离不弃追踪大集团的阴谋内幕,最终无非是真相大白。好像听上去这是一个类似007系列电影的故事,但是无论是在故事的走向上更加复杂,演员的内心有所犹疑,动作也不那么激烈更多的是在智力上的较量与对内心惊悚的揭露。
这部影片在现今的背景下显得尤为应景,它讲述的是国际警察对跨国银行犯罪内幕的追踪。“跨国银行”有两层含义,其一是有全球化的背景,该片也跨越多国进行拍摄;其二是直指金融系统内部的问题。有人引申开去,说提克威预示了金融危机的到来,或至少披露了金融危机的诸多内情。但实际上,提克威只是做了一部自己内心的影片而已。
提克威无论在镜头的设计或是故事的讲述上一直让人迷醉,在电子游戏充斥的年代中更有些游戏意味,充满挑战智力的意味,快速且干脆。在影片开篇的那一幕,由欧文饰演的国际警察的同事遭遇谋杀时,突如其来却干净利索。在行凶者接近时,只听到干净的划声,暗示已经中招。但一切却来得毫无征兆,当被袭击者应声倒下时,观众才意识到刚才与将死者擦身而过的是个凶手。于是,观影经验与剧中人的经验迅速达成一致,大脑高速运转起来“那个人是谁,他是怎么办到的?”这是导演的高明所在,并不暗示悲剧的发生,让观者的经验全部投注至影片中,于开篇就吸引了观众所有的注意。
影片于几场打斗戏中显现了提克威的不同一般。在影片的主角国际警察Louis Salinger第一次和凶手短兵相接时,他徒步追踪凶手。就和其他英雄一样,他在狂奔后得以追到凶手的车。提克威的智慧再次显现,Salinger面对的不是一辆车,而是因红灯停止下来的车流,一大排难辨虚实的车辆,凶手夹杂其中。当他定神从蛛丝马迹中找到凶手的车时,车流行驶起来,观众的心提到了嗓子眼,因为凶手的心狠手辣与Salinger的势单力薄,但提克威没有让Salinger如其他英雄一样孤身上阵赤身肉搏,而是让凶手早就提前机警地离开了。一下就从以往的类型与套路中抽离出来。Salinger面对空空如也的车,失神了半天。
还有一场非常精彩的重头戏,则是Salinger遭遇到了他一直追踪的凶手,但凶手因为身份的暴露势被集团铲除。因此凶手在瞬间转化为Salinger的盟友,二人联合起来对抗强敌。凶手身负重伤,Salinger在危急时刻击中了大堂的吊顶,巨大的吊顶一下击中了大堂内的两名凶手,Salinger趁乱从后门离开大厦。大厦是值得描述的,有着文艺气息的展厅,吊顶上旋转的投影都是活泼的人影显示出生活的美好。而罪恶与枪战撕裂了这一切,破坏了生活的与艺术的美感。
Salinger对于是否干掉幕后首脑一直抱有迟疑,但是提克威却早在内心安排了那些人的死亡结局。当假他人之手除掉这些人后,我们捕捉到Salinger的再次失神。英雄不再显得万能,他也是被动和无助的。
偶然性一直是电影之美,但提克威却演绎为机遇之歌。当Salinger和搭档来到一个地址,却不可能找到凶手时,他的搭档去了对面的小店买咖啡,凶手却从咖啡店前经过。那是一个升格,且有着基督教般的命定感。这是从《罗拉快跑》开始的游戏感。有人曾说“提克威拥有一种几乎称得上疯狂的精神”,但确切起来应该说提克威一直拥有游戏心态。提克威将自己表述的意图糅合在简单的类型化的影片中,因此在广泛的流行中得到大众的认知与普及。
这是部建筑优美的风景片,大量航拍镜头,以及世界各地的著名建筑。备注很冷,跟片中的情节一样冷。。。 这部片子里处处张扬着玻璃幕墙,清水混凝土,而当包着中庭的廊道被这群以OWEN为首的枪战分子打的千炝百孔的时候偶在想那不是真的洞吧,万能的好莱5修补技术也要花上些时间吧。会有Frank
有些事永远无法辨认其是否正义!有些事情永远没有结果!有些问题永远没有答案!当某些国家或者利益集团通过操纵第三世界国家非法战争融资来操控他国政治走向时,不慎发现一鳞半爪的你该如何去做呢?要么死要么带着困惑继续……
The.International.2009.DVDRip.XViD-GFW
银行也能搞的这么牛气, 全球政权及第三世界武装组织都控制在手, 看来统治全球先要学会经营银行.
影片不算写实,但也绝非空穴来风。倒卖军火,不为金钱,道出了银行的本质——将国家或个人变为债务的奴隶。众所周知,个人挑战体制,犹如以卵击石。男主孤身走上体制外的不归路,最终悲哀的发现,体系的存在不在乎谁来操作,而在于是否能维持运行。结尾杀手对男主道了一声“Thank you”颇具讽刺意味。
看的我几次想睡,太拖沓了,不紧凑,人物也乱七八糟的。。。
电影本身真是太烂了 这个故事本来可以拍的凌厉好看 却变成醉鬼讲梦话/各主要场景那些建筑物们真的很美妙
为结局加一星,作为一部罪案片,直到最终结局之前的部分都太缓慢了
除了杀手扎堆把整个古根海姆博物馆打得弹孔累累这段比较生猛,通片基本就是在瞎扯淡。我很理解,汤姆·提克威不想大家觉得自己就是在拍部无脑的爆米花动作片,想颇有追求地扯上点国际政治博弈、还想煞有其事地铺张一下个人对抗机构时那种无力而悲怆的宿命感,我也承认有些台词比较有力(-“有时你越回避你的理想,就越接近你的命运”),但这些都难掩生硬剧情的漏洞和高潮时刻的疲软。 还要说一句,看完这片,中国显然又要不高兴了,难道全世界第三世界的军火都他妈从中国这买的?
体制内的反体制,即使极富正义、忠诚,结局也是充满无力感。本片内所展示的各个城市的建筑太有特色了,印象深刻。
看着比较没劲,导演想拍的火爆一些,但太多ZZ的东西想表达以至于乱了套。
6/10。错踪复杂的利益关系玩得太深沉,无论是冷峻肃杀的叙事氛围、爆米花的商业动作都不达标,射坠天窗逃生、集市屋沿追踪两场能看出想效仿《谍影重重》,无奈导演被文艺架子绑死了。再说孤胆特工战天斗地的类型样板太普通了,按套路最后把证据交给媒体大可完事,这次帮倒忙消灭傀儡的收尾没烂俗挺好。
期望越大,失望越大,糯米的又一花瓶作品
看完了我却总感觉这片没讲完,妈的,差点啥啊,还是看辛瑞纳过瘾。
镜头完美,场景完美,相当喜欢克制冷静的画面以及叙事节奏
情节非常不靠谱,经不起推敲,人物也相当平面脸谱化,但是摄影真漂亮,一部环游世界的现代建筑博览片:从柏林到卢森堡到米兰到纽约,最后结束在伊斯坦布尔。中间的环环相扣还是满紧张的。娱乐片而已,可以看。
配乐不错,欧洲城市景观够精致,枪战也够血腥。勇士们在古根海姆里面乱开枪,心痛啊,每颗子弹都扎在心上,扎在心上!结尾有点弱,反派说了一堆“你杀不杀我都改变不了这局面”的废话,结果来了个意大利杀手,啪啪两枪,烟消云散了。血的教训——惹谁都别惹意大利人!
恩,这导演功力是好强。讲故事好厉害!他让我明白了事情的发生,发展。。。当我认为不可避免的,我们只能选择逃避,因为打不过强大恶势力,可他来了个从内部瓦解。咦,我在说什么?噢,对了,我跟大熊一起看的。所以有点心不在焉了。whatever,fuck off
硬是没看懂说什么,男女主毫无反应。只有建筑啊钱啊什么的。Clive Owen一脸苦大仇深的样子不知跟谁学的。
全片唯一的亮点——那场古根海姆艺术馆的枪战戏,不过,好莱坞随便抓个导演都能拍个八九不离十,可惜了Tom Tykw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