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是个奇迹”,面对破壳而出的雏鸡,老邮差由衷的感叹,是的,生命是个奇迹,尤其在战火纷飞的时候,幸存的生命是个奇迹,依然快乐的生活是个奇迹。Life is a miracle,库斯图里卡的这部电影貌似一部喜剧,但是,却是将生活撕破了给人看的那种,战争中的种种丑陋,苦涩,艰难都被库斯图里卡以一种荒诞的手法展现。关于战争的喜剧我已经看过不少,比如那部看过N遍的《虎口脱险》,但是这部不是一部真正喜剧,它的剧情太怪诞,喜剧琐碎而没有逻辑。但是,它又不是“无厘头”似的风格,它于荒诞中又时时表现着现实的残酷,它的荒诞透着一丝苦涩。
在生活中平静生活的人是不会有“生活是个奇迹!”的感叹的,只有当平静如水的生活出现涟漪的时候我们才会对生活本身有些感触,而当生活出现精彩或是波折时我们才可能会感叹“生活是个奇迹!”。战争就如一个暴徒,他将平静的生活撕破,留下的是一快快奇形怪状的碎片,所以,生活显得怪诞,因为它本身已经显得怪诞,同时人们要在本来已经苦难的生活中于“荒唐”中忘掉现实的艰辛,寻求曾有的宁静。巴尔干是块苦难的大地,它是欧洲的“火药桶”,它时刻可能爆炸,将生命和生活炸成碎片。作为在这块大地生活的导演,库斯图里卡太熟悉这点,动荡已经让人麻木,就如以色列人面对人体炸弹,所以,他以一种喜剧的超现实的方式展现战争前后的生活,斗殴,谋杀,欺骗,战争,种族冲突这些任何一项都足以拍一部让人心里拔凉拔凉的沉重电影的素材经他之手而过,让我都于轻松中目睹,但是心里仍有一丝凉意,或许是因为我早知这片大地经受的苦难,或许是人们都已经熟知这片大地经受的苦难,所以与其再次展现它的沉重,不如换个角度,看看在非常时期,生活仍然可能美好,仍然可能快乐,不单单是活着而已。
闯入民房,悠哉游哉的棕熊;为情所困欲寻短见的毛驴;在铁轨上开着的轿车里大朵快颐的粗鲁市长;醉酒的射击同伴头顶的酒瓶的年轻人......影片的开头就展现的是普通生活的片断,当然,如果你认为这是普通的生活的话。一个小城的人们看上去快乐的生活着,铁路工程师卢卡一家看上去也快乐的生活着,他有一个踢足球的孩子,一个神经质的妻子,他们周遭的生活在我看来怪诞的进行着,比如那场伴随着女高音和斗殴的混乱的球赛。而生活却又显得愉快,哪怕暗杀这样的事情也于欢快的曲子中进行。但是,种种矛盾已经显现,欢乐生活的背后是重大变故的步步为营。在这点上卢卡神经质的唱歌剧的妻子反倒显得更清醒,在足球场上,她说,“世上的一切都是舞台,一切,一切!这个舞台上什么东西都有”。
当卢卡对妻子说他从“知情者”得知“战争不会发生”时,她说“发动战争的都是知情者”。这个女人让我难免想到“狂人”,在片子后面都会有这样的“清醒者”出现,在这部荒诞的喜剧中提醒我们现实是什么样子,当然,有时候,“清醒者”是一台播放新闻的电视。库斯图里卡让你先在喜剧中大笑,然而却不让你尽兴的快乐,接着便要提醒你,现实是什么,却又不留痕迹。
这部以战争为背景的电影并没有太多直面战争的镜头,同样围绕着卢卡的生活展开,没有太多的血腥和战争伤痛的描写。比如,卢卡的儿子被俘后, 没有紧张的“拯救大兵”的故事,倒是卢卡和准备用来交换孩子的女“战俘”萨巴哈相爱。卢卡和萨巴哈的恋情是影片浓墨重彩的漂亮一笔,特别是他们亲热的那一幕,赤裸的两人裹着毯子从屋中滚出,在草地上一直滚动,伴随的是一阵欢笑和欢快的音乐,在战火纷飞的年代,这样的超越民族的男欢女爱显得愈发珍贵和富于奇迹色彩。这就是这部电影的风格,像超越民族的爱情这样本可大大煽情一把的情节也表现的富于喜剧色彩。库斯图里卡表现的实际上都是些可以很严肃的东西,但是表现的手法又不是严肃的,荒诞中表现严肃,这更让人印象深刻。
故事的最后,喜剧没有继续,萨巴哈最终还是被交换到了对方,换回了卢卡之子,当新闻界臆想着双方“战俘”受到的怎样的虐待时,卢卡和萨巴哈遥遥相望的分开,音乐仍然是那么的欢快。最终,意冷心灰的卢卡试图越轨自杀,但是那头寻死的毛驴再次出现将他拉回到了现实中,于是骑着毛驴,带着神经质的妻子,他的生活仍在继续,是的,生活既然是个奇迹,为什么不让奇迹继续?
或许因为我对巴尔干大地的苦难故事听的太多的缘故,所以,这部电影中喜剧表现我总不能很愉快的体验,总是对表现现实的细节敏感的察觉。但也或许正因为如此,我也明白了在巴尔干大地生活为何是个奇迹,普普通通的人们降临大地,又平凡的生活,既然战争是苦难的,何不尽力活的快乐,捕捉难得的快乐,把它荒诞的放大。我想对于长期生活在这块大地的导演,在库斯图里卡的心中,“生活是个奇迹”定是一种充满复杂情感的表述。而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生活又何尝不是如此,生活的美好是脆弱的,随时可能被突如其来的人或事打破,所以或许我们应该以一种面对奇迹的虔诚心态面对生活,生活既然是个奇迹,你我当应倍加珍惜!
http://handsomewang.blogdriver.com/handsomewang/1162319.html同库斯图里卡以往的电影一样,非常好看,我很喜欢。影片的调子是十分欢腾的,其中充满诙谐、幽默与机智,这便是典型的库斯图里卡式电影。此外,片中动物众多,音乐的民族色彩浓郁,也是影片两大特色,这或许能说明库斯图里卡既是一个动物隐喻的老手,又是一个乐此不疲的乐手。故事的背景则是解不开的民族疙瘩,而库斯图里卡却用了一个充满魔幻现实主义色彩的爱情故事在这里铺陈了一曲对生命的赞歌。整部影片最能够吸引我的地方并非那些荒诞有趣的“政治讽喻”,而是颠沛流离在战火中的人们其自身的高贵品质以及对生活的浪漫主义宿求,深深地感染了我。
很多电影看过一遍就再也没有重新再看的欲望了,如果你某一天遇见一部想反反复复看的电影,那这部作品一定相当的伟大,正如看完Kusturica的《生命是个奇迹》后,才知道这样伟大的电影又多了一部。
当年看了库斯图里卡的《地下》后,激动地几乎睡不着觉,满世界去找他的电影,可惜找来找去直到最近才发现了这部拍于2004年的作品《生命是个奇迹》。
颠狂、超现实、“巴尔干庞克”配乐,这些都是Kusturica的印记。《生命是个奇迹》依然延续了老库的一贯风格,因此在电影的一开始,人们在熟悉的配乐中歇斯底里时,我竟然感觉到有些小小的失望。但是正因为有了前面几十分钟的平淡和“莫名其妙”,在电影后半段,战争与爱情交融迸发的时候,才给了人如此强烈的震撼,这种电影节奏让我想起了另外一部最近看过的电影《金刚》,改变像是瞬间完成的,然后就是一发不可收拾的欣喜和畅快。
路卡,一个热爱修铁路的塞族工程师,表面上乐观豁达,其实他的生活状态是极其悲观的,即使是生活在一个与世隔绝的乌托帮世界里。他一开始的状态用一个词语形容,就是“麻木”。就算妻子歇斯底里、滑稽荒诞,就算儿子被送上了危险的前线,他依旧一幅浑浑耗耗、不喜不悲的架势,是电影里唯一不癫狂的人。然而一夜之间妻子跑了,儿子被俘了,甚至突然遇见了爱情,这让他彻底的脱胎换骨,变成了一个极度浪漫、勇敢的男人。
印象最深的一个情节就是路卡和撒巴哈躺在床上,在树林间随风飘荡的那一段,真是美极了,这个美不仅仅是风景,更是心灵中的那种强烈的幸福感,和深爱的恋人在一起,和深爱的儿子在一起,爱将这种美好的情绪渲染的美伦美奂,也许这个时候路卡或者是每一个观影者,都实实在在感受到了生命的含义。
就是这段突如其来的爱情深深牵动了每个观众的心。撒巴哈这个人物,几乎是男人心目中的女神形象,小鸟依人、勤劳、漂亮,单纯、活泼。这样的一个人物设置本身就是非常超现实的,这让我深深感受到了Kusturica的理想主义情节。记得看见过这样一篇报道,Kusturica在接受采访时说到:“爱是本质和主旨;它创造了奇迹,忽视幼稚纯真,我们丧失了一个直接接触生命的途径。今天,人们有充分的理由说自己消息灵通:打开电视机,就认为知道了世界上发生的事情……但是,只要再稍微考虑一下,就可以知道那里充满谎言,然后我们变得愤世嫉俗,抛弃人生的幼稚纯真,连同理想主义、乌托邦以及所有非常流行的词语一同抛弃。”或许撒巴哈就是Kusturica提到的幼稚纯真的化身吧。
路卡和撒巴哈这段不合适宜的爱情也影射了战争的残酷,但我感觉到更多的是对人性的思考,仿佛Kusturica想放置一把心灵的熊熊大火,激发出对生命真谛的渴求,正如电影的名字:生命是个奇迹。
这片居然在戛纳一无所获,查了下那届主席是昆汀,评委还有徐克,个人能想到的唯一劣势就是此前库斯图里卡已拿过两次金棕榈,单论影片质量拿第三次没任何问题,目前发现的戛纳最大遗珠莫过于此。
澳大利亚之于波黑,就如阿根廷之于我。//每次德里纳河一出现,就觉得自己真的身临其境在波黑。//我也想要那个手摇小火车!
库斯图里卡在本片中延续着他一如既往的狂欢和反讽风格,然而这种喧闹、癫狂的狂欢背后,却是战争造成的亲人离散、同胞反目成仇、家园凋零与孤独彻骨等生命中无法承受之重。笑中带泪、笑中引人深思的好电影。
“这不是你一个人的战争。”大环境动荡下的人民永远只是炮灰,他们的命运有时根本就不在自己手里,但是我们仍然坚信世界有爱,挣脱枷锁,去追寻,去享受。库斯图里卡不愧是大师,各种神级想象力的场景既有讽刺效果又不乏幽默,配乐大赞,表演都不错。
8/10。门后杀死邻居的熊,卧轨殉情的驴,故去的老人蹲守铁道旁,灰熊的入侵预示战争来临,平凡土地上奇迹接踵而至;库斯图里卡用温情注视与暴躁狂欢淡化了民族对立,身处炮火轰隆的人们坦然面对一切,披着军装仍足球梦不灭,炮杆上放置的鸽子惊起纷飞,但即使结尾两人逃离家园,分割的故土已难成归属。
让人关注的点太多, 那些笑话的梗, 呆萌的人和动物, 以至于到了后半段才想起来原来情节的铺垫是这么个原因. 东南欧人民的生活作风毫无保留地展现, 因为导演本身就是个纯粹的人吧. 东南欧这个大计划不知何时才能成行.
库斯图里卡有他特有的解构战争的电影符号,《地下》和《流浪者之歌》完全是导演水平摧枯拉朽的巅峰之作,而后来的这部《生命是个奇迹》转换了视角,把民族苦难挂接了一个人的身上,电影最后蓄积的力量澎湃到令我五体投地。
库斯图里卡一向的戏谑加悲凉的风格,在本片又一次得到体现。本来想给五星,但我很反感片尾极力渲染同情“小三”的情节,减一星,老库在这方面意识是不良的,过度同情一方导致的结果就是另一方被冷落,这点从大多数网友的评论,处处显示出对“小三”的同情就可见一斑了。
埃米尔·库斯图里卡真是个好会拍动物的导演,目前看过他的几部作品都不约而同地感受到他电影里对“动物”戏份掌控的厉害(如把猫咪放在床上,狗子一开始直接和它干起架…随后倒是和睦相处起来了),也由此更加彰显出他荒诞、幽默、生猛的作品风格。除了动物,他电影里好多的故事情节编排也是别具一格,那种特别的叙事方式技巧真是独树一帜。→ 一部战争背景下的爱情片。卢卡和莎巴哈两人躺在飞翔的床上那段拍得真是梦幻……失恋的人躺在铁轨上求死,就像那头失恋的驴,结果驴救了人,然后终成眷属的有情人骑在驴背上……塞尔维亚和黑山,难得一见的制片国家/地区。
直到遇到了库斯图里卡,我才知道金凯瑞和周星驰也只是荒诞喜剧的孩童。如果非要说能比肩的,也只是卓别林大师。他热爱动物,向往吉普赛的自由与奔放,厌恶战争,尊重生命,这些美好的东西无疑是他的出生地和生长的地方所没有的。他的电影总是很长,可是总是意犹未尽,一个热爱生命的人是明晓的
战声铁轨旁的村庄变迁史,青年足球噪音爱恋,中年床梦神游波斯尼亚。萌物的调教不需要特技,天然呆喵,狂躁汪,还有鸡鸭羊鸽驴熊,是食肉的棕熊啊!!!
这里有最出彩的啼笑皆非,有最美艳的一场野战,最悲伤的一头驴,最痛彻心扉的一场离别,还有绝不亚于卡萨布兰卡的美丽结局。永远记得,生活不是幻想与隐忍,把握你想要的一切。
第一次是送奶工的奇幻人生,第二次是这个什么生命是个奇迹,行你名字起的是挺好听的,是听起来是挺好听的,看起来都是扯犊子,允许我生一点气,因为有些人在评论区说这位导演的电影魔幻现实主义,对吧?要吹就吹吧,但是还说什么比周星驰又是金凯瑞那种荒诞风格更好,而且说他们都是孩子看的,还尬吹,只有卓别林才能相媲美,能不能别尬吹了我讲真?有些犯恶心了啊,我知道,对于降智那些生活动人小场景里边是是有些美好,但是各有所爱,不要在一味的抬高自己的同时去贬低别人,行吧,恶心…我就这么说吧,国内这种类型电影不是没有,二流电影看多了,你开始叫嚣着不好看,叫俗叫烂叫做作是吧,然后你发现国外还有这种电影,唉你觉得很新鲜,你觉得不同味道,你觉得看着顺眼,连连叫好是吧,这™就是作,吃饱了撑的!
老库是个奇迹.
总不自觉想起这歌“My name is Luka I live on the second floor I live upstairs from you Yes I think you've seen me before ”
库斯图里卡每部电影中都有一只神奇的动物,外加杠杆原理的自杀吊绳与浓郁的音乐,哦,差点忘了,还有将某某箱子套住全身的躲藏游戏,这一定是他儿时钟爱的游戏
他们生活在一片神奇的土地上,在肆意舞蹈欢唱中却透出忧伤。这不是我们的战争,这是畜生的战争。最后又迸现的闪光:“先生,你曾为波斯尼亚的自由而献身吗?” “呸!”
姜文的老师啊
大都好物不堅牢,彩雲易散琉璃脆。可是,幸好還有庫斯圖里卡在拍美麗的愛情
【中国电影资料馆展映】在影院观看胶片版,画面与声音效果太棒!依旧是库斯图里卡式的音乐癫狂。以如此特殊的角度和手法拍南斯拉夫内战。轰轰烈烈的爆炸中绽放轰轰烈烈的恋爱。(还有那些动物:馋猫忠狗憨鹅以及一头为爱寻死的愣驴)。150分钟里始终情绪饱满又癫狂让人目不暇接酣畅淋漓。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