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部独特的影片,标签上写这是一部剧情片,然而是没有剧情,编剧和导演也没有讲什么故事,要告诉你的,只是八个人之间的关系,及说不清的关系。 编剧的思路独特,着眼点就是一个生活的横切面,从一个横截面切下去,各种人物的关系,之间的感情都呈现在人的面前,但是人们没法搞清楚这些关系的来龙去脉,没有过去,也没有以后,只是-个切面。就像你突然走到一个场景之中,或者一个会场,或者一个大办公室,或者一个聚会,看到了一群形形色色的人,你能慢慢看出来,这个人和这个人有什么关系,他们之间是熟悉的,或者说他们之间还有哪些特殊的关系,但是你也不知道这些情况以前是怎么样的,然后你转身离去,你也不知道以后会怎么样?这就是把一个生活的切出一个截面出来展示。 摄影和剪辑很独特,调度镜头的能力非常之强,整个影片就在一个三室一厅内,人物有7、8个。这是一个非常狭小的空间,人物之间来回走动,对话、眼神依前近景特写来完一成,反映出各自的关系和情感,这是一部典型的室内低成本的情景,依靠对话和脸部表演,非常好地诠释了之间的关系。比如第一次搬家的房间,在一个非常局促的镜头下,人物不断地来回穿插,显示极其烦琐的节奏,但幸好摄影掌握了色调,用了比较明快的颜色,比如说底色的白色,黄色,蓝色等等,把整个色调调整的十分明快,让人不至于有非常繁琐厌烦的感觉。第二次室内的镜头就显得比较温暖,应该是在夕阳之下,阳光打进来,整个色调层中,呈现黄色调,显得比较温暖。最后房间镜头,由暖黄色突然变暗灰色,显示人物之间以后的关系并不乐观。 推荐指数70/100,不怕“闷片”的朋友可以一看。
在所有能够上演现代爱情故事的场景里,公寓无疑是最缺乏电影感的选择。 但这并没有阻止瑞士双生兄弟档鬼才导演楚舍兄弟(Ramon Zürcher & Silvan Zü rcher),继 2013 年的初试啼声之作《柏林猫咪日记》(The Strange Little Cat)后,在他们第二部联手创作的电影《女孩与蜘蛛》(The Girl and the Spider),以狭窄、同时又如剧场四幕景配置般的构图,精准捕捉一个饱含窥视、调情、嫉妒与内敛的,女性情欲故事。
双生兄弟档导演拉曼楚舍与席尔万楚舍。
说是内敛,但也正因为内敛,让其中每个隐隐四溢的情绪如海水下的暗流般起伏,带着难测的张力蠢蠢欲动。 故事的每一天都从街道上施工的水泥钻地声响开启,透过拥有一双深邃眼眸的玛拉(Mara)目光——在她帮助(或趁机捣乱)室友莉莎(Lisa)搬家的两天中,两幢新旧公寓间出现的好友、家人、工人、邻居每一次的错身或交谈,都有着不寻常的气息及欲望在狭缝里流动。
跟着人物交错的眼神,我们模糊地揣度这些不断来去的人们之间流淌的贺尔蒙。 莉莎的母亲阿丝特(Astrid)向玛拉投射着参杂友善与些微警惕的复杂眼神,与此同时,她与前来协助搬家的装修工人尤赫克(Jurek)之间的火花,却也被女儿看在眼底。 一旁的装修助理杨(Jan),试图与玛拉的目光产生交集,对玛拉的渴望不言而喻。 而难以被看透的玛拉,她先是粉碎了 Jan 的希望,然后把他的情意转给了邻居凯丝汀(Kerstin)以及如黑寡妇般的诺拉(Nora),却浑然不知自己的另一位室友马库斯(Markus)对凯丝汀相当在意。
有一天蜘蛛不见了,只留下它织的网。 然后,那张网也消失了。
短短 100 多分钟的时间,都在一群人收拾行李、整顿新旧两间公寓,以及邻居与孩子们随意闯入的过程中度过。 一些回忆与情感也伴随着对象整理而一并打捞——有些家具要搬离,有些门窗要修复,有些交缠的关系该厘清梳理、彼此拉扯延续,或是就静置摆放不碰触,任其如徒留蜘蛛网的积尘空房,在彼此脑海中留下一个飘摇、随时会散去的痕迹。
楚舍兄弟巧妙运用看似简单的场景与角色,在无聊的搬家过程刻划出女性情欲中的某种神秘:莉莎和玛拉之间存在什么样的联系? 阿丝特对她女儿的这位朋友有什么看法? 在几个女孩手里传递的蓝色假发,如何从阿丝特怀莉莎时的焦虑,过渡成莉沙长大的渴望? 玛拉与杨的调情是真有所意,还是只是想挑衅本与她交好的凯丝汀? 几乎在角色之间交换的每一个眼神和语句背后,都有一种掠夺、侵占性的意味或渴望。
但就像在《柏林猫咪日记》中一般,这些都不是片名提到的蜘蛛,蜘蛛是沉默的配角,也如同亲密或情欲的载体。 在《女孩与蜘蛛》的两个场景中,玛拉让蜘蛛沿着她与莉莎手臂爬行,昭示着她们共享某种难言、旁人无法介入的私密时光; 镜头转瞬,玛拉又与赤身裸体的杨并坐,两人微笑地把玩着蜘蛛,藉它的攀爬的脚步,连结起肢体的接触。 这样的交缠何尝不是某种——如同玛拉自一开始就患上的疱疹——终于在亲密/情欲的铠甲崩解后,蔓延至莉莎的唇上。
此外,楚舍兄弟运用小空间与镜头光影创造的惊喜(或惊吓)也相当耐人寻味。 他们将每个镜头的构图放在中距离或近距离的位置,如此一来,观众很容易被大步走进房间、或潜伏在镜头外的新旧角色突然出现而措手不及。 恰似「棱镜」般的镜头,让电影中无处不在的「窥视」显得而迷人。 这不仅改变着场景视角,观众在这看不清全景的「窥视」下,看似生活片段闲聊的对话,人物未言、或难以言说的心理状态也随之涌现,一点一点地渗透进彼此的交错关系,一如那张新公寓的平面图,最后被门窗、家具、宠物、人物、衣服的涂鸦逐渐填满,染浸在酒的暗红里。
就像现代关系中无处安放的情欲谜团,《女孩与蜘蛛》有些暂时难解、有些导演们确实给了的隐晦答案。 无论这些谜团有无解答,由镜头传达出幽微、耳目一新、甚至异常坦率的情欲自由,以一种张扬的姿态,伴随着罗马尼亚传奇作曲家Eugen Doga的《留声机圆舞曲》,缓缓流淌电影里的每个眼神交错,成就出一幅诱惑意味十足的诗意群像。
《女孩和蜘蛛》,狭窄的空间里,人物之间摩肩擦踵,晃来晃去,就像在一条船的甲板上,而船不知道驶向哪里,或者只是在一条漂泊的船上,因没有动力,在被废弃在大海中。不稳定的关系与不稳定的眼神在各个人物之间抛来抛去;红色像血液一样的饮料流出被戳了个洞的纸杯,流过桌面浸湿了图画,粘滞状流淌到地上,像个谋杀现场;拍死在窗台的苍蝇,掐灭在栏杆上的烟蒂,爬在墙上的蜘蛛,堆在地上的脏衣服,骨瘦若柴的酮体,发霉的瓷砖缝隙……每一个近景的刻画都让人想起自己想逃离的东西,厌倦与恶心。但是一切依然在流动,在继续摇晃,有人来了又去,有人聚了又散,却依然会有新的关系新的聚散一直在不同的空间和时间里连绵不绝。有遗憾、孤独、望而不得、得而复失……,强弩之末,摇摇欲坠,然后终究还在继续,只要活着,就会在这种奇特的平衡之下被裹挟着流动,漂浮。既然知道有这样的力量存在,不容你逃离,那么此时想象着有人站在你身边,在甲板上,你们望向海面,听着海鸥的叫声,就像只为我们独自吟唱的歌声一样动听,微笑着直到月光消失。
古人云:螺蛳壳里做道场。若将其用在影视作品中,毫无疑问是一种高超的技巧。在我近期的观影中,有两部作品堪当此谓:《9号秘事》与《女孩和蜘蛛》,前者关乎叙事的精巧,后者则是情绪的涌动。前者暂时不表,简单谈一下后者。
作为2021年柏林电影节奇遇单元的获奖作品,你很难不被《女孩和蜘蛛》所折服:一种如诗般的电影质感,一种无时无刻都在弥漫着的情感的流动:冷漠的亲情、妒忌的友情、朦胧的爱情(抑或情欲)。它有完整的叙事,还有形式感极强的场景转换,甚至一些超现实的描写。但在我看来,它们都在为情绪服务,这些情绪塑造了人物性格的张力,让你不由得沉浸其中。
而蜘蛛呢,它是爬行者、旁观者,它在人们身上的爬行造成了直接的物理连接,它所织的情绪之网则将所有人束缚其上。所有人彼此相互联结,每个人情绪的变化都会牵一发而动全身。
所以,该怎么评价《女孩和蜘蛛》?我觉得不需要评价,更不需要通常意义上的理解,就像电影中不时出现的那曲Eugen Doga的《Gramofon》一样,它就是一首情绪的颂歌,感受就好。
看完《女孩和蜘蛛》,不知所云,却又感觉说的全是我们的身边事。如此另类,正经说是“艺术与技术上更具有先锋性和创造性”的电影,正合柏林影展“遇见”(Encounters)单元的选片口味,并获得最佳导演奖。
本片亦入选新鲜出炉的法国《电影手册》年度十佳片单:
①《第一头牛》(First Cow,2019)英语 ②《安妮特》(Annette,2021)英语 ③《记忆》(Memoria,2021)英语、西语 ④《驾驶我的车》(ドライブ・マイ・カー,2021)日语 ⑤《法兰西》(France,2021)法语 ⑥《法兰西特派》(The French Dispatch,2021)英语、法语 ⑦《南法撩妹记》(À l'abordage,2020)法语 ⑧《女孩和蜘蛛》(Das Mädchen und die Spinne,2021)德语 ⑨《算牌人》(The Card Counter,2021)英语 ⑩《圣母》(Benedetta,2021)法语
71Internationale Film festspiele Berlin
Encounters
第71届 柏林 国际 电影节 “遇见”单元
cercamon
world sales
瑟克蒙 全球 代理
I hope lrina is more relaxed emptying the dishwasher.
我 希望 伊琳娜会 更 轻松,清空 了 洗碗机
I hope she can standliving with you.
我 希望 她能受得了 同住与你
You'll stay in this dump until you kick the bucket.
你会 呆 在 这个 垃圾堆 直到 你 踢 走 它
Fuck you!
草 泥马
Later.First, I'm moving out.
过一阵子,先是 我 搬 走
The Girlandthe Spider
女孩和蜘蛛
a film by
RAMON& SILVAN ZÜRCHER
本 片 编导
The floor plan.
是平面 图
Thank you.
谢谢 你
You'll catch her herpes.
你会 传染 她的 烂嘴唇
It's a shame, it's not you moving in.
有 点 可惜 那不是 你 搬 进来
I'm sure we wouldhave fun together.
我 相信 我们 会 很 开心 做邻居
- I thought that ...
-That I liked you.
我 以为 是……
说 我 喜欢 你
There's a fly there.
有 只 苍蝇在那
I don't like you.
我 不 喜欢 你
But maybe the fly likes you.
但 也许 这只 苍蝇 喜欢 你
I'm going to kill it now.
我 就 要 拍死 它 现在
She'd constantly compare me to other men.
她会 不停 比较 我 和 其他 男人
Ask herself, if I'm worth it.
问 她自己,是否 我 值得 这样
I'd always bescared of losing her.
我 总 是 害怕 会 失去 她
With time, you'd start comparing her to other women too.
随 后 你就 开始 比较 她 和 其他 女人,一样的
To spite her.
为了 报复 她
You stink.
你 真臭
Every flower has its scent.
每朵 花 都有 它的 气味
Now you don't stink anymore.¹
现在 你 不臭 了²
¹预告片自带英文字幕。
² 应用“西亚图同步思维”的一次翻译练习。
爱情暗喻文艺片。母女俩和两个合租房客一起搬家,拆卸公司的一老一少两个工人前来搬家。合租一家人与拆卸公司的老少搭档之间的情感波折,还有邻居合租两个女子和一家带着小孩的家庭之间。故事发生在搬家的房间里,相互之间通过眼神、交谈来传达信息,传达出很多的信息量。蛮喜欢这样慵懒的环境氛围,很缓慢,很舒服,很文艺,不紧不慢,自然舒展,自然表达自己的情感,或爱、或反感、或接受、或拒绝……蜘蛛在手上自由地攀爬,在手上交替,永远没有尽头,但是很自由,随心所欲,不用多想……
母女俩,母亲与拆卸公司的年龄较大的工人暧昧不清,勾勾搭搭,谈笑风生,相互吸引,留下联系方式。但是女儿并不认同,两场用眼睛阻止,还用言语干涉。女儿和女主应该是情侣,两个人关系应该还不错。拆卸公司的小伙子对女主一见钟情,经常痴痴地看着女主,和女主偷偷搭讪。邻居的小女孩跑来玩,因为她常常来邻居家玩,不知道邻居已经搬家了。和女主玩得很好,还在家里装修的图纸上画了一个小女孩。家里的猫跑了出去,到了一个老太家,老太把它送了回来。女儿在晚上办了一个派对,大家都喝多了。装修小伙子被灌醉,和邻居两个女人的一个在一起了,第二天才发现。小伙子没有什么,又被女子让给了自己的女友,结果又好了。还向女主表达了爱意,女主没有接受。
含混晦涩的内容,有点看不太明白。看了影评说是为了表达大家复杂的关系网,就像蜘蛛网一样,错综复杂,大概能够明白。不过女主说话和旁白还是很文艺,包括对话也很文艺,很超现实,想怎么说就怎么说,高卢确实蛮有诗意的,出口就很文艺,蛮迷人的气质。女主很有味道,女儿有点甩,小伙子有点随便,整体有点乱。
3.5,空间从电脑桌面的施工图纸投放至影片的(伪)三维世界,人物作为空间的附属物,在空间和人物关系的最终建立之后走向消解。《女孩与蜘蛛》的心理剧在嘈杂的环境中产生,形成了一个松散的网状关系,不断生成的空间如同布莱希特式的戏剧,向观众展现舞台的搭建过程,与叙事并行不悖。在影片中,男性角色似乎无处不在,却因为身体(而非面孔,声音)的频繁出现而缺席,被排除于女性视角的结界之外。那么男性观众如何进入影片?或许一种通路在于充满戏剧强度的暴力空镜,关于蜘蛛,裂缝和取代鲜血的红色饮料,出现在场与场的交界。对于不同的性别——正如片名的并列所暗示——《女》提供了两种截然不同的目光,却又通向同一个暗流涌动的主题。
整体调度极其复杂:声响 对话(含沙射影)、表情 眼神(暗潮汹涌)、走位 构图(起承转合)、光线 色彩(冷暖变化),一同挤在这逼仄狭小空间里描绘着千丝万缕人物蛛网关系图。能看出导演的能力,把无聊的生活点滴叙述成耐人寻味的古怪奇闻,形成了枯燥与生趣、单调与庞杂的辩证统一。虽然笔者承认以上这些,但对普通观众拒人千里的0戏剧性大大降低观赏度,只留下莫名其妙的回味印象。
听发音以为是瑞典,但旋即就有很多疑惑,屋子够宽,但明显高度不够,演员怎么都不高啊!而且瑞典人怎么可能在如此拥挤的环境中演戏?邻居们也太过热情了吧,居然窥探新邻居的隐私,太突破瑞典常理了。此片看了并不舒服,镜头调动肯定非常费事儿,剪辑也如此,不知道作为舞台剧的形式会不会更好一些?
🕷️🕷️🕷️🕸️🕷️🕷️🕷️
有意思啊~玩味不止~
极简,限制空间,几乎全程近景。
D+/ Heimlich与unheimlich的一体。敏锐的,怪异的;停滞的,封闭的。始终缺少一个出口,所以仍停留在泛滥的比喻/象形里,缺乏抽象的能力。《午夜狂欢》则不会有这种问题。
特写镜头意味着想象,是沃霍尔的立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四分钟,这段时间内在特写镜头前的人就必然是主角,也必然滑入到她们的想象,独属于自己的虚构梦幻中——因此她们或许会突然走神,因此并不存在任何故事,只有特写中展示的那洞穴底部的微光。
4.5 观感奇特但绝不舒适,完全不小清新,甚至有点残酷。最佳导演实至名归,一方面是演员表演非常有嚼劲,人与人之间的互害关系深入骨髓,另一方面是氛围营造非常出色,高强度的声音和色彩之下是爆发边缘的敏感、压抑、冷峻和漠然。把玩蜘蛛是一个有些温柔又让人有点毛骨悚然的举动,恰如结尾画外音女孩对船上生活的描述:一切物品都在将要滑落的边缘,却又如有磁性一般安然无恙。能捕捉到如此微妙的情绪,齐歇尔前途无量
诸多优点也抵不过这空洞的内核,自然声响的设计、小空间人物的交叠、精准命题的蛛网和女孩这些都是十分优秀的。但在如此奇怪和拧巴的情感表达中,观感十分不舒服,演员对于情感的表达都处于一种疏离的边缘神情,不喜不悲一副假笑的模样让人十分膈应,这是导演对演员的要求,意图自然掌握在导演的手里。这样的电影总是给人惊喜的时候又让人异常的想关闭屏幕,总觉得这点事这些情感如此表达完全是文艺青年的自我造作。像舞台剧,毫无灵魂的人偶穿插着所谓暗流涌动的情感,大段的台词反复的呈现人物的敏感、脆弱以及细微的心思。如果你只是偶尔把咖啡倒在狗身上,我理解那是你隐秘的情绪作祟,而如果全场都一副臭脸做些凝滞的奇怪举动,那建议还是去看心理医生好点。总之可以欣赏这样的电影,也会内心十分抵触这样过度的表达。
空间调动的确出色,每个人都在自说自话,暗示、呓语、意象、符号、压抑的欲望……有必要这么交流吗??
3.5。女主的脸好耐看啊,想谈恋爱。
6.5/10。非常独特的电影,像AI在演戏。在狭小空间内捕捉女性嫉妒的复杂因子,冰点的母女关系、较劲的室友关系,男性成为搬家具的工具和上床的猎物。蜘蛛网般的情感连结,在破与立中取得了平衡。但我非常不喜欢大特写的表现方式,每一次“奇妙”的交流后转头一看都有另一个人在观看,成为规律的凝视视角消除了观众的快感。(现实中和这类女性相处会崩溃的)
显而易见,瓦解与建构是《女孩和蜘蛛》分别代表的意涵,二者借由公开又私密的「传染/性」幻想来营造边界感与连接感。但很遗憾,这部过犹不及的文艺小品恰恰暴露出了文艺青年的短板。显然,还不知自己缺什么要什么,是什么非什么的女孩们并不能给出建设性方案。事实上,极具迷惑性和杀伤力的她们在这个正处于「精」装修阶段的空间里只能搞搞暧昧与破坏,以及辅助或者代替母亲收拾残败的局面。所有决策都是理性在主导,包括跟谁聊天交往,选谁做爱筑巢。在理想的房型图成型前,女孩还要在母亲的眼皮底下生活。而在女孩所扮演的各种角色中,最尴尬的形象恰恰是妈妈这个角色:她处于不做梦的成人与爱幻想的孩子之间,所以,当她带上假发试图以「女王」的身份融入这个性别意识模糊的「想象」共同体时,伪装成孩子的「领袖/权威」反而招来了同类的厌恶与排斥。
922|我是很不喜欢这种故弄玄虚的片子的,但不得不承认它是非常有创新性的。电影里的时间永远不会在人物对话时“停止”(环境的嘈杂说明了这一点),这表明导演并不满足于描绘“情绪”,而是着手于人物所处环境与情感叠加而产生的复杂关系。所以哪怕没有明显的故事线,整部电影还是处于一种非常紧绷的状态。这更像是一部为了描绘而描绘的电影,故事已经不再重要,展现的就是创作者操纵各种元素这件事情本身。
毫无疑问是今年最佳德语电影之一!1.影片精准而微妙地平衡了断裂与流动、日常与设计间的关系,全用固定机位长焦中近景镜头,传统连贯性剪辑中的全远景定场镜头与连贯一致的画面空间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是以持续流淌的声音和人与人之间的凝视形塑出联动贯通的画外空间,一如角色间若即若离、在孤独自在与欲求连接间徘徊摇摆的关系(同样契合于船上女清洁工的诗意自白)。2.限制性镜头与对声音透视的把控颇似布列松,赏心悦目的配色契如侯麦,对另一时空的记忆与梦境的无缝穿插则令人想及雷乃,转场时的空镜蒙太奇极富空无诗意,浸染着小津安二郎之味,而角色举止与环境氛围又很德式。3.搬家的舍离与变移也与片中物件的“熵增美学”相贴合,恰似钻裂的地、四散的羽绒、破裂的杯子与被红酒侵袭的平面图。4.苍蝇与蜘蛛恍如嫉妒与欲望的载体。(9.0/10)
有的人被忽视,有的人被注视,有的人心怀渴望,有的人心生猜忌,狭小的空间里,众多人物不断闯入和抽离,焦点也不停地转变,只有墙上的蜘蛛默默地洞察着一切,织起一张复杂的人际关系网。精致,优美。
室内空间上调度自然,人物对话流淌汇集一处,颇有兴趣但又很难集中精神。情感暧昧、悱恻,人像木偶一般呆板
#71st Berlianle# 奇遇并列最佳导演+费比西。形式上相当有趣。全片几乎都是由中近景和近景构成,绝大部分在室内(官方推荐词是“对充满悖论的疫情时代的一次总结”),导演下了大力气来安排画面内出现的色彩,人物衣着以纯色为主,dress code非常像侯麦,同时也下了大力气去安排小道具,同一个画面内经常出现“红黄蓝”这样的搭配,也让我想起小津的彩色片,有几个场景的小道具处理完全是小津流的做法。影片的主要内容是一个女孩从她跟另一个女孩合住的公寓搬走的两天一夜,涉及十几个人物,其实也没有什么特别的冲突或者剧情,人物来来回回,堪称“轮舞”或者“蜘蛛网”的结构。隐含的则是围绕友情/羁绊主题的亲子关系、以及阶级和移民的议题。
声音拓展出的空间,我听见地表开裂的声音,听见婴儿的啼哭,听见蜘蛛爬过你的手背,听见你的心破碎一地,听见一个更旷阔的空间而你并不存在。于是我逐渐融入这个空间,成为这个居所,让它在我的身上留下更多的伤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