狱中的流亡者——林岭东电影《地狱醒龙》
王怡
我一贯喜欢看监狱片,因为狱中生活,是特殊的流亡状态。古时有一种刑罚叫做流放,和这种刑罚最搭配的地名,我们会想起西伯利亚。或者叫发配,我们印象最深的,就是水浒中的沧州。但其实任何刑罚,在某种意义上都是流放,流放于世俗生活之外,流放在人与人的关系之外。甚至就算不坐牢,只是“管制”、“监视居住”或者单处“剥夺政治权利”。对被罚的人来说,也是一种在人群之中的流亡生涯。因为人格中的某个部分,被吊销了执照。
流放,等于被迫的流亡,是社会对个人的一种惩戒。但如果说,犯罪的亚当被上帝逐出伊甸园是,人类第一次遭遇流放之刑,该隐漂泊在大地上,是第二次发配;凡亚当的子孙,户口都在监狱里,那么,人在自己中间设立监狱,就有两种可能了,一种是看守犯人中的犯人,罪人中的罪魁;第二呢,却反而可能是一个回家的机会。
不过通常来说,监狱是一个过分拥挤的流放地,是流亡生活与奴隶生活的重叠。无论一个人因何被惩戒,惩戒中的流亡状态都值得正常社会中的我们予以关注和同情。因为爱与惩戒,是法律正义力量的两极。在只有惩戒的情形下是绝对没有正义可言的,在我看来,这应当成为每个中学生的一个法律常识。
香港的黑狱片,除了《火烧岛》,就是林岭东导演在80年代的《监狱风云》系列最能触动流亡中的人性,尽管还不能与《肖克申的救赎》、《绿色奇迹》等美国影片相比。称赞好莱坞电影对一个中国知识分子而言,似乎显得比较缺乏格调。但在几种电影题材和类型上,我一直认为好莱坞电影所达成的艺术与社会价值,是任何欧洲或其他国家的电影都相形见绌、甚至必须高山仰止的。简单列几种,就是黑狱片、政治批判性电影,和围绕揭露性案件的法律片。这些电影基本上是全世界大多数国家都不能拍、不敢拍、不想拍的。比如我们的导演,自然是想都不敢去想。美国的自由宪政体制能够为这类电影提供最大限度的表达自由和社会宽容度,因为英国电影业不争气,这条件几乎就是世上独一无二的。就像欧洲能够为色情电影提供全世界最大限度的表达自由一样。所以就算好莱坞拍这些电影时因为商业因素考虑而不惜牺牲一大半的人性价值,就像林岭东在好莱坞拍出的这第一部电影《地狱醒龙》(In Hell)。但我们还是必须知足,因为全世界已不可能有更好的东西给你看。
关于监狱和流亡的暗喻关系,我还要举两个证据。一是科恩兄弟去年的黑色逃狱片《兄弟,你在哪里》。科恩兄弟是以另类出名的,这部电影描写三个犯人的逃狱之旅,却出人意料的以荷马史诗《奥德赛》为蓝本进行改编。很多人后来抱怨电影中几乎压根看不出原著的故事影子。这种抱怨我们也可以在阅读了乔伊斯小说《尤利西斯》(尤利西斯是《奥德赛》中的主人公奥德修斯的另一种译名)后的读者那里听到。小说主人公在都柏林大街上的游荡,在精神上和奥德修斯的十年流亡是类似的。借用古人“大隐隐于市”的说法,可以叫做“大流流于市”。而监狱生活在本质上同样是一种漂泊。流亡不一定要去天边,孔明说“宁静可以致远”,那么苦难当然也可以致远。
另外一个想起我一位朋友,他写于狱中的诗歌《梦中逃犯》,其中说“周密的越狱计划,是从娘胎里密谋好的”。这就把我们一棍子打死,生命如白驹过隙,何尝又不是一场苦心经营的流亡。“一个人一生要经历很多次逃亡/从家中,从路上/从社会制度的蛋壳或蛋黄/从被污染的饮用水里”。从这样的角度看,监狱片的价值和“东方时空”差不多,都是“浓缩人生精华,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
《地狱醒龙》的主角是尚格云顿,记得吴宇森刚去好莱坞,接连两部片子都是挑他挑大梁。故事与逃狱无关,是讲一个普通人如何面临绝境。如何在奴隶主一般的狱警面前,赢得尊严。一开始,云顿的抗争,是参与狱警组织的狱中拳击赛,以为夺取冠军、爬到流亡者中的最高地位,就可以结束人格的流亡。但他终究发现,这不是一个流亡者之间的议题,是流亡者与手执钢鞭的牧羊人之间的事情。他调整方向,也调整方式,从此一言不发,拒绝比赛。在云雨般的拳头下,他成了一个肌肉发达的甘地。赛场上这一幕林岭东拍得非常到位。从我的角度看,把这部片子也叫做《尤利西斯》,也未尝不可。甚至说,把《创世纪》第三章之后,直到《马太福音》第一章即耶稣诞生之前的历史,称之为《尤利西斯》,或许更加贴切。
因为人类的历史,差不多就分两段。前面是希腊的神话,后面是希伯来的信仰。你不能错过开始,又错过结局。你也不能说花开两朵,各表一只。除非大地的上面,有被切割的天空。一只鸽子飞过去,橄榄枝没有用,要先办签证才行。
但宇宙中没有海关。唯一的海关,就是守着伊甸园外的天使。我们其实都在坐牢,唯一的释放证明,是十字架上的血,当“尚格云顿”发现,人的血是没有用的,他就停下来死都不打拳了。
2003-11-19<商务周刊>专栏
这是香港写实派导演林岭东进军好莱坞后的第三部作品,人们更熟悉林岭东的监狱风云系列、风云三部曲、侠盗高飞。这部电影我不能说他是监狱电影的经典,虽然监狱打斗拍得很真实,因为这部电影的可复制余地为零,并没有超越监狱风云系列,甚至可以把本片看成是为了迎合美国观众的美国版监狱风云。所以我并不认为这部作品是监狱电影的经典,但是林岭东是监狱电影不可逾越的人物,所以这部电影虽然不能成为经典,但是却也无法越过。对于此片,现在摘录一段采访,从中可以看出这部电影是为了拍电影而拍的电影,自然不能成为经典:“林:拍喜剧是个逃避,我是个很悲观的人,但我有开心一面,不会在电影上发挥,既然现实生活这么大压力,那我只有拍喜剧啦。另一个逃避方法是拍西片,因为他们的社会生活与我无关,怎么讲都是一个故事,但你要拍得戏剧化、好看,内容与我的生活没直接冲突,所以没那么辛苦,但我是希望每部戏都可留下自己一个时期一种心态的反映。”
看了名单,才知道这部竟然林岭东导演的,怪不得里面的情节有点似曾相识。 拍惯了香港的监狱风云,将战场转到俄罗斯,犯人换成美国人,总觉得哪不大对。港片黑社会里最崇拜和讲究的忠胆义气完全体现不出来,没有用武之地。剧情转折得牵强,一堆乌合之众没有利益相连的团结,听起来就像水花镜月。战斗民族被一个美国老外牵着鼻子走的剧情,难免有点自作多情。2003年的电影,还把俄罗斯描绘得冷战时期那种独裁铁骑的刻薄印象。里面还有几个妖孽般同性恋的男囚形象,和《空中监狱》差不多,估计都是为了迎合美国的电影市场要求。 内容不新鲜了,可以视为暴力版《肖生克的救赎》,黑人版心灵大师加含蓄版《力王》。《监狱风云》系列之所以经久不衰,除了它有体现在逆境中的不屈不挠,还有几分诙谐和自嘲的人生态度。 “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这种豁达又具有中华民族传统隐忍之风的价值观,即使不在高墙下,在日常里也是可以适用的。监狱里就是一个浓缩的社会,大人物有大人物的责任担当,小人物也有小人物的狭缝求生。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是智慧的结晶。而这部则一味的把阶级矛盾激化,反压迫反敌对争自由放在首位,途中加入了西方宗教信仰等要素,变成了典型的好莱坞励志电影,却少了很多韵味。
监狱题材的电影往往很吸引人,因为监狱自带神秘色彩。
华语电影中,把这一题材拍得最好的当属香港电影,香港电影中这一类型的代表人物自然是林岭东的《监狱风云》系列。
他在香港取得成功后,也像其他电影人一样远赴好莱坞,与尚格•云顿合作了美国版《监狱风云》。
这部电影有个听起来很霸道的片名《地狱醒龙》。
只是林岭东把《监狱风云》那一套带到美国,并想让尚格•云顿重新诠释周润发,但显然这不怎么成功。
《地狱醒龙》更像几部电影的合集。
有《肖申克的救赎》的内核,有《监狱风云》的友谊,有动作片的暴力。
但这样的杂糅让《地狱醒龙》成了四不像,什么都想要,到最后还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尽管有些瑕疵,但是《地狱醒龙》仍然不失为一部好的动作片。
毕竟导演是让香港监狱类型电影走向辉煌的林岭东,主演又是与史泰龙、施瓦辛格齐名的动作巨星尚格•云顿,而且他在片中还不会武功。
这些要素加在一起,就算《地狱醒龙》比不过《监狱风云》,依旧值得一看。
凯欧是一名钢铁工人,由于工作的关系,跟妻子聚少离多。
妻子一直想去海滩,凯欧为了满足妻子的愿望,专门请假驱车回家。
可是,路上跟老婆通电话时,家里闯入了一个不速之客,对妻子进行侮辱,电话这头的凯欧心急如焚。
等他到家后,看到的是一片狼藉和以及被杀死的妻子。
凯欧追着杀人犯跑了一路,拼尽全力将其送上法庭,然而结局却不是他想的那样。
因为对方是个富二代,早已买通了法官,庭审时宣布证据不足,无罪释放,走时还一脸嚣张。
这让凯欧怒从中来,杀妻之仇,不共戴天,他冲出法庭,拔下警察的枪杀了那个富二代,然后锒铛入狱。
凯欧被关进了臭名昭著的俄罗斯克拉瓦伊监狱。
这里视法律如无物,人命等同草芥,用拳头开路,拿票子说话,一切规则都由监狱长制定。
搜身时,凯欧的手表和钱包都被狱警拿走,他们还想要凯欧手上的结婚戒指,凯欧不从便招来了一顿毒打。
随后,凯欧连同其他犯人一起被丢进了牢房。
晚上,狱警带走了刚刚关进来的比利,将其扔到另一间牢房供安德烈享用。
一番挣扎后,瘦弱的比利终究敌不过强壮的安德烈,比利的惨叫声响彻整个监狱。
第二天出早,凯欧见到了满脸是血的比利,脸上露出了一丝同情。
当安德烈向他走来,由于安德烈和杀死他妻子的富二代长相相似,凯欧冲上去与他扭打在一起,狱警跑过来只架住了凯欧并将其关在单人牢房。
这个单人牢房恶臭熏天,犯人的排泄物都会流到这里,墙上还有上一个犯人自杀的血迹,睡觉的地方只有一块大石板。
勉强撑了几天后,凯欧终于忍受不了非人的环境决定自杀。
可是监狱的狱服又是劣质产品,在凯欧的脖子上勒了不到一秒便被扯断,一心求死的凯欧又用头撞墙两次,终不得其法。
此时,一只飞蛾飞来勾起了凯欧与妻子的美好回忆,他拾起地上黏稠的食物大快朵颐决心好好活下去。
凯欧开始慢慢适应监狱的规则,他用钱贿赂狱警要求为自己调监狱。
因其给得钱不够,他们将凯欧与一变态黑人关在一起,并安排他与监狱的格斗之王安德烈比赛。
凯欧深知自己不是安德烈的对手,于是他利用被关在单人监狱的时间进行训练,强其筋骨,壮其体魄。
克拉瓦伊监狱的格斗与古罗马斗兽场无异。
这里的规则只有一条,你生或他死,你死或他生。
所有的囚犯都是监狱长的玩物,他站在高处与他的朋友们愚弄他们下注赚钱。
格斗开始后,简直就是单方面碾压。
没有半点格斗技巧的凯欧被打得半死,像个待宰的羔羊一样,任由安德烈玩弄。
就在安德烈准备给他致命一击时,凯欧瞅准机会,踢到了安德烈的下体,顺势翻身压到安德烈身上。
他像猛兽一样咬断了安德烈的脖子,待到狱警把他俩分开,安德烈已经死翘翘,凯欧躺在一旁嘶吼着。
就这样,凯欧成了新一任格斗之王。
每个与他挑战的对手都被他打死,监狱长也因此赚得盆满钵满,把他视为自己的“摇钱树”
凯欧也由从前的温文尔雅变成了如今的暴戾恣睢,对待任何事都讲究用暴力解决,不用大脑思考问题。
为了加大赌注,监狱长从另一个监狱调来了一个猛男。
他不断挑衅凯欧,试图激起他的怒气,与自己决斗,但是凯欧根本没把他放在眼里,不理会他的挑战。
既然比赛暂时办不成,就要按部就班的劳动。
在一次清除遗留地雷引发的爆炸中,比利再一次趁乱从监狱逃走,结局与前几次一样,活着被捉回来。
狱警为了惩治比利对自己的轻视,让猛男好好凌辱一下比利,面对猛男巫山云雨的威逼,比利誓死不从,最终惨死于其手下。
临死前,他告诉凯欧不要被这里的暴力同化,变成他们想让你成为的人。
凯欧幡然醒悟,与猛男的格斗,他选择静坐对抗,任凭对方怎么殴打都不还手。
监狱长赢不了钱勃然大怒,命令手下用手铐将其吊在监狱广场中央,不给饭吃,终日忍受雨打、风吹、日晒,损害其身体,折磨其精神。
纵然是这样,凯欧也没有屈服。
他的行为感染了同监狱的狱友,他们联合起来共同对抗监狱长他们,以不参与格斗向权威挑战,争取和平。
他们看清了监狱长他们的嘴脸,自己对他们来说,就是赚钱玩乐的工具,根本没有一点人权可言。
监狱长自然不允许这种情况出现。
他放了奄奄一息的凯欧,安排身高两米的巨人与他搏斗,让他在众人面前颜面尽失。
事情确如监狱长预想的那样发展,凯欧面对巨人的攻击毫无还手之力,濒死之际,巨人认出了凯欧就是那个敲墙和他说话的朋友。
巨人倒戈相向,以身体为盾替凯欧挡子弹,并杀了狱警,打开了牢门,一场监狱大暴动就此展开。
只是赤手空拳终究难敌全副武装,囚犯们的暴动仅仅持续了不到一晚就被镇压下去。
与凯欧同牢房的黑人狱友看出了凯欧的心思,他帮助凯欧制定了越狱计划。
先与猛男决斗,不论输赢,监狱长都会把他杀掉,然后借着这个时机,自己从通道钻过来杀死狱警,换上他们的制服,开上将军的车,就可以堂而皇之的逃出监狱。
两人都是话少的狠人,说干就干。
凯欧和猛男的比赛,与安德烈那场如出一辙,凯欧起先被揍,最后反杀。
到了车库,黑人冲出来干掉了一个狱警,扒下了他的衣服,凯欧这边也处理得干净利落,顺带拿回了自己的婚戒。
凯欧开着将军的车,一路上所有狱警都对他敬礼相待,没人敢阻拦。
黑人并没有随凯欧一起逃出去,他要执行自己的审判,带着钳子潜进将军的办公室,拔掉了他所有的牙。
故事到此,戛然而止,凯欧重获了自由,罪恶得到了惩罚,只是监狱里的恶会因此而停止吗?
严格来说,《地狱醒龙》并不是经典的越狱电影。
而它之所以成不了经典有迹可循,林岭东曾在接受采访时说过,自己逃避现实,缓解压力的方法有两个。
一是拍喜剧片,乐呵一下忘记烦恼;二是拍西片,因为他们的社会生活与我无关,所以拍起来没那么辛苦,怎么讲都是一个故事。
由此看来,《地狱醒龙》只是林岭东那个时期的一种心态的反映,并非抱着复制经典去的。
【节选】
《地狱醒龙》在好莱坞动作片史上是一部极其特殊又重要的影片,后续的许多好莱坞电影都对其有或多或少的借鉴。例如,动作电影《终极斗士》系列就借鉴了影片中角斗场的设定;而《蝙蝠侠:黑暗骑士崛起》中蝙蝠侠韦恩在地牢中的锻炼恢复模仿了影片中尚格·云顿锻炼的桥段,反派“贝恩”的面罩也致敬了《地狱醒龙》中的终极武器形象。
由此可见《地狱醒龙》作为一部好莱坞经典动作影片充满着生命力。
【节选】
“这不是美国,别想当英雄!”尚格云顿不听话,糟蹋了林岭东,装模作样加点大道理,继续我所我素树立英雄形象。
辱我妻者我必复仇,当庭杀掉凶手,豪气干云,后面就没啥看的。
动作版的肖申克的救赎,居然是林岭东导演!
看点暴力动作片有助于身体健康。但是这片也太他妈难看了
介于Nikolay在里面演了才去看的。呵呵,他演的竟然是一个跳舞的小配角。第一次有认识的人出现在好莱坞片子里。
实在是搞不懂你们给6.6分的理由,多么励志的片子啊,你看看尚格云顿锻炼出来的那一身肌肉,一个得了腰椎间盘突出的人是有多羡慕他
The voice of authority should be the voice of reason.Supposed to set examples , tech us.(权利就是理由,这就是他想教我们的)!!!监狱,真TMD是洗涤心灵的地方啊~~~
脏乱差,林岭东典型的水土不服,比起《监狱风云》差很多。
尊严是打出来的,救赎是自己寻找的!如果抛开暴力镜头,这片的叙述手法很到位!PS:当年在宿舍学尚格·云顿在上下铺练腹肌!
The.Savage.2003.LIMITED.DVDRip.DiVX-CFE 3.4* 说教性浓了点 洗版be3jcbb1#
剧情连贯至少从可看性而言给予7分,不过设计和逻辑有失误,并且全片的中心话语“摘下面具...”这句话对全片并没有太大的意义。
监狱只是世界这个大的监狱中的一个特殊的牢狱,那里的人性被发挥到了极致,人性是美善和污浊的共有体,当我们为一个目标不择手段的时候,就是真正忘记我们的梦想的时候,当主角为了纪念亡妻而努力生存的时候,他竟然忘记了他的爱妻.
由于是低成本电影,特效渣就可以忽略,其实我觉得那些特效要不要对剧情也没什么影响,就几部飞过的战机而已...主题变换速度之快让我措不及手,一会是复仇,一会是监狱里人性被压迫,一会是自我救赎,哪一点都有着笔,却哪一点都表现的不好。一个原本就是肌肉男的人通过练了几下俯卧撑啥的,就超神了。
尚格·云顿基本上是与施瓦辛格同时期的好莱坞动作明星。本片可以说是一部低成本的影片。主要拍摄地点在一个破监狱里面,尚格·云顿依旧保持着拳拳到肉的狠辣格斗风格,没有特技,全是肉搏,打得血肉横飞。导演林岭东来自中国,是靠拍摄监狱题材电影走红的。
林岭东在美国拍的最后一部片子,黑狱搏击的题材应该是跟风02年的《终极斗士》(不知道那么烂的片子有什么可跟的)。动作方面没什么表现,43岁的尚格云顿打架都是搂着挥拳头,动作戏拍的像床戏。林岭东的指导也泛着一股复古MV的气息,只有狱中蛾子的CG能看出来是21世纪的电影,另外林岭东曾经拍的不错的狱中男性在这里也只有莫名其妙的表达——尚格云顿的最终对手发现他就是禁闭室里有敲墙之谊的人就不打了,反而以性命为代价扑向狱警们,鬼知道两个人隔着一道墙敲了几下能结成什么友谊!电影节奏还经常有断裂的感觉,比如外出劳作时遇上地雷爆炸,镜头突然就转到被欺负的小白脸狂奔越狱,这转的太愣了。尚格云顿打黑拳时选择不动手(那对方不会直接打死他啊?),结果犯人们就站到他的一边——这些设计都没有前因后果的,这个行活剧本连基本逻辑都不要了
这类电影中监狱似乎总是最爆发人性的地方,只要你能够真正的醒悟和领略。遭遇家庭悲剧,法不执法则自行法,因而入狱,在困境中迷失自我,因比利的死而警醒,拒绝打斗不被人所利用,只是挨打被罚却能带动多方势力的团结,这就是气场,也是时势。
有多少人看懂那句 面具后面都是胡扯 但面具终究要粉碎
双手插兜的黑胖子太烦人了,逼叨叨的,操。 林岭东水土不服。
林岭东把其《监狱风云》那一套带到美国,并想让尚格云顿重新演绎周润发,显然这不怎么成功
Hates keep me alive.操,只有这种片和我悟道一样,恨以生。简单利落,善恶分明,已是很好。林在监狱片的表达上已能望大师之项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