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倡革命的精神没有时间和年龄的界限!! 没有完美的东西,但可以使得它变得更好!努力是不会白费的!不是要我们牺牲自己的生命去追求我们的理想,但那种精神无论在什么年代都应该弘扬。感谢有这么好的电影让我们去了解外面的世界,感受到无国界的精神力量!!
先说一下观片体验,我下载的是原版印度语和英文字幕的高清,结果当Sue回忆她祖父说话的时候就总是没有字幕。三小时电影,前面长达一个半小时多的铺垫让我几度差点失去耐心,中间还暂停了两次和朋友聊天,后面四十分钟可算异军突起,主题升华,让我感动地痛哭流涕。要是电影能稍微剪切一下,情节紧凑点,可能观众体验会更好……这个槽点必须吐。
为什么有冲动写点字呢?因为我想豆瓣上此片如此高分必然是因为片中讨论的问题每一个观影的中国人都会产生强烈的共鸣。故事其实很简单,一个曾经镇5压印度革命的英国军官的孙女想根据祖父的日记拍一部相似的片子,后来找到大学里几个朝气蓬勃的大学生担任主演,最后由于朋友的死而唤醒了他们对自由平等的追求,对印度Z%F腐%败的抵抗。Z……F的特警居然对手无寸铁的学生开枪,五名青年全部倒在血泊之中。他们的鲜血从血管里喷涌而出,获得了自由。有些国家也干过类似的事情,别说大屏幕了,私下都很难找到。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看了Aamir Khan演的3 idiots,影片也是长达三小时,一部让我笑了哭,哭了笑的电影,其中对印度教育制度的抨击与反思让我觉得就是在说我们自己。此后几次上课结识了几位印度朋友,他们的友好让我对印度文化产生了好奇,于是慢慢开始看印度电影。当然Aamir Khan的个人魅力势不可挡,于是先从他的片子开始看。越看越觉得,印度和中国怎么那么相似,同样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人口、教育、腐===败、官888僚体系等等,但印度居然没有像中国这样的G D Z4J审核电影?每个反映印度真实社会的电影居然都可以搬上银幕,甚至是反Z)#-F的也可以!有那么一刻,我真觉得难受,因为一个问题永远不是将其隐藏或者镇。。压就可以解决的,而这种事情今天在中国正在发生……印度直面自身问题的勇气让我忽然对中国产生了很多疑问,我们盲目的自豪感是从哪里来的,我们的未来在哪里?我们的学生什么时候才能知道自己国家最真实的历史?
我想,解决一个问题的方式可能首先要让问题暴露出来,大家再争相讨论出谋划策……为什么印度可以拍反映残酷现实的影片,而我们不行?为什么Aamir Khan可以做《真相访谈》直面印度诸多底层问题,从虐---杀女婴到儿童87性33骚@扰到医疗制度、暴力和有毒66食品,并将其公诸于世,而为什么我们不行?而直面问题只是解决问题最最最基本的第一步。
对于影片其实没啥多说的,结合最近报纸事件,感觉我们被层层暗黑的雾气笼罩,让人觉得绝望至极。连电影和电视剧都是被层层阉割,就像众网友说的印度有宝莱坞,我们有G点Z!J。中国现在正在发生的事情如果都能拍成电影,那么中国将也会有自己平台,而且会有同样精彩,甚至更好的故事。哎,对中国电影都懒得吐槽了。
印度就在我们的隔壁,真心希望我们不要总鄙视别人为“阿三”,多看看人家值得学习的地方,长此以往,印度赶超我们只是时间上的问题。对印度电影有偏见或者反感的朋友,不妨也看看,或许看完之后你们也会像我一样,把去印度旅行列为以后人生必实现的梦想之一。
这片太容易对号入座了,因此只就片论片,不要多说。名字原文与血染的风采异曲同工。已看印度片第一部欧美人当主角的。看了五十多部AK叔的后遗症就是,看任何印度片都要自动脑补成叔演,特别是这部,阿米尔还矫正了很久的口音啊,找叔来演根本不用矫正啊,本来就是阿姆利泽土著啊。
英国女导演只用一台DV几个业余演员,就创造出黑白电影中的千军万马,不过解说提示我这是部纪录片,也只能拍成纪录片了。因为我剧透了看到几个朋友欢声笑语的MV知道结尾天人两隔还是小悲伤了。调子像上海30、40年代左派电影。暗杀情节一出来成《色戒》了。虽然第二年才有李安电影,可是早有小说呢。这也是演戏的学生一时义愤去暗杀,不过第一次就暗杀成功了,在印度暗杀果然比较容易得手吧。
电台都从晚上直播到早上了,枪战都打半天了,人也都死光了,女导演的出租车一直开还在开还没开到,司机绕了多少路啊。
前面看着还比较真实,后面枪战就开始好莱坞大片了。政府与平民的对抗:《鹰眼》
两个女人促成了男人的牺牲。英国女导演启迪了心灵,智慧女神?印度未婚妻直接命令“杀了他”,自由女神?而《色戒》则是女人被当做男人的牺牲品。不过印度人对待女人的态度很矛盾,只是在精神上供奉抽象的女神概念。
觉得翻译成《青春无敌》也没什么不可以,中国还有《青春之歌》《青春万岁》呢。青春、左派、激进、热血,似乎每个时代每个国家都一样。
主要还是表现青春的反叛,DJ对社会主流价值观的反叛,大亨儿子和穆斯林男生对父权的反叛,《无因的反叛》啊《邦妮与克莱德》(枪战一幕手无寸铁被打成筛子)啊《戏梦巴黎》啊等等等等。只不过,这次因为演了爱国电影,就把自己当作爱国青年了,入戏太深。《色戒》不也是么,戏中戏。
其实可以用一句老话概括:单纯无知年轻人受西方资产阶级自由化影响(开头放英文歌结梁子),被别有用心的人利用(没表现出来肯定在幕后)。你们图样图森木破图纳义务。
抛开对号入座的心态来看此片,其实还是融合了校园、感情、动作等大杂烩印度风格CULT片,只是印度人煽情手段一流,青春热血,放谁心上都是内伤,因此情节外挂都可以忽略。加上对号入座,中国观众都把持不住了。我想知道印度观众看此片会像中国观众那样激动么。
DJ的死太狗血了。
死亡直播真人秀么。不相识的人的新闻节目,对听众到底有没有真正影响?又是个开放结局。不过据说此片公映后确实影响到真实事件。
尽管我也边看边飙泪,五脏俱焚,几度暂停。啊啊。
这片CCTV竟然引进了,就是剪得多了点。“。。。央视国配,電影頻道節目中心譯製112分鐘。。。”
这部影片,好友推荐了几次我才真正留意了它,因为名字确实是不太出彩的,包括另外一个译名《青春无敌》,虽然米叔的电影从来不让人失望,不少译名不出众的电影也让人眼前一亮,但我确凿还是忽视了它。今天决定看也是一波三折,高清视频是国语版,找到的原版又很不清晰,把高清的静音同原版一起放才算真正走进了影片。
影片开头翻译提到,芭萨提,也就是金黄色的意思,之后查了一下,指的是印度国旗上的黄色,代表真理与正义。
一切都说的通了,这部电影的立意,也就在片名中毫不掩饰的展现出来。
片中Sue在看了爷爷的日记后,决定将这个故事拍出来,得不到公司支持,毅然辞职,只身来到印度进行摄制,这一腔热血,直接点了影片出现的第一句话。Sue也绝不会想到,自己的来到会给这里带来多大的蝴蝶效应。
Sue在德里大学选角,结识了DJ(阿米尔汗)一行人,他们与众不同,玩世不恭,对西方文化有着不同于祖辈的看法,他们就同我们一样,对旧时代不断地冲撞,无法理解老一辈“腐朽”的观念。Sue的革命故事根本无法让他们入戏,他们觉得现在,你要把生命献给国家,那是傻。
敢于斗争的DJ在跟Sue熟识后甚至说,在学校我是命运的主人,毕业后我就是命运的奴棣,难以想象一个玩世的浪子会说出这样的话。大家讨论角色的时候各自抒发了看法,无不是喷一喷政府的无能,政治的腐败,而其中即将成为飞行员Ajay,说出了与我的想法完全一致的话。
初入世事的年轻人总喜欢抨击存在着的各种问题,我也不例外,键盘侠们更是乐此不疲。但就像Ajay说的那样,就是骂啊,抱怨啊真的是太简单了。是完全不用付出任何代价的,真的到了可以改变,让你付出巨大代价的时候,不知道多少键盘侠会停下抖动的手指。DJ听了他的话后,依旧痞着开玩笑,说我们这些人也只有你会被放二十一枪送别了,没想到这一句话,一语成谶。
Ajay不久后死于战斗机事故,这一伙人的命运自此被改变。为了保护人民的Ajay不仅没成为英雄,反倒成了国防部长口中因操作不当造成事件的元凶。去游行,静坐想要讨回公道的一行人只落得被武力镇压的下场,甚至Ajay的母亲被重击昏迷不醒。
一行人革命者的热血终于被激发,而影片也恰到好处在Sue拍的影片和现实中切换。DJ对这一切无能为力,一伙人决定要刺杀国防部长,之后更是占领了广播站,向全国人民自首并宣告此举的意义,然后致以诚挚的道歉,确实杀戮不管怎么样都不占据道理,而他们除此,无路可走。影片在这里走向高潮,印度政府派了军队来对付区区五个没有还手能力的德里大学生,民众的热血终于被五个人的牺牲唤醒了。
民众大多是乐于嘴上之乐的,仿佛批评时政能够显示自己有多高端,有多厉害,而革命者奋斗来的东西,对他们太过遥远了,以至于就是个屁吧。流血的革命离我们确实是太远了,而一个独立的、有领导政党的国家也确实是不需要革命的,只用体制内的改革。就像片中所说的,没有一个国家是完美的,只能让它变得更好。这些,并不是一手键盘可以完成的。只有我们拥有美好梦想的新一代将之投入实践,加入政治,成为体制内的人,才有机会让国家变得更好。有人会说,又不是官二代,哪有什么机会,你别他妈做梦了,醒醒吧。确实,官二代拥有比我们更高的平台,拥有更好的学习条件,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的努力,会被官二代挤掉,体制不需要纨绔子弟,也不需要码得一手蛊惑人心文字的键盘手。实践是检验一切的标准,时代需要DJ一样的实干家,而不是躲在网络背后的键盘侠。
也许有人会想,你不是也一样在码字吗,没错,我也在记录着一些东西,作为我前进路上的动力,我也会因为一些痛心疾首的事件消沉怒骂。但我并不会因此偏安一隅,喊着要改变,却没有任何行动来支持,所有的沉潜只是为了最后的冲刺。更何况,我们并不像印度的政治,cpc确实是在不断的改革,全面深化的完善自己,敢于自我批评确实让人敬佩。
DJ在影片的最后,忍着剧痛在广播里说,生命有两种活法,忍受现有的方式,或者,负起责任来改变。每次网络上的各类喷子真的辣我眼睛,或许有人说我假清高,但我可以大言不惭地说,我有勇气负起责任来做自己力所能及的改变世界的事情,至少像《熔炉》里提到的,“我们一路奋战,只为了不被世界改变”
影片印象很深的一段,Karan被听众询问那你跟国防部长有勾结的父亲怎么算,你们岂不是说一套做一套,K默不作声眼泪不自觉地落,DJ一身枪伤进门说,他杀了他的父亲。那时的震撼真的是无法表达的,所谓大义灭亲,真的又有几个人能做到,在以人情人伦为大道的中国,更是不可想象的壮举。
当军队冲进DJ所在的广播室时,笑容定格,枪声响起,他们面对死亡的表现是不是第三种人呢。
影片的最后,一片黄色的菜花,生机勃勃的小姑娘,还有欢乐的五个人是不是就是芭萨提真正的颜色,黄色的颜色到底是什么,一切的答案已经在观影的过程里,写在了所有人的心中。时代,终将是我们造就的。
这电影里的青春,为了理想而战,深深打动我。电影的节奏,和重点确实存在问题,但是瑕不掩瑜。一个好电影不是没有缺陷,而是能否打动人。
看到有评论说,这样的牺牲本就不值得赞颂。其实,反过来却正因如此,才催生了这种电影,片子本身早已完成了一场巧用影像而免去鲜血的革命。印度坊间能看到它,是它和印度的共同成功;而我们能看到却不能拍出它,又意味着什么。他们在革命,我又怎能只坐在这评论他们的电影。
青春的印度。
冤有头,债有主,出门左拐是政府。
with呆呆小艾。你是想要沉默的活着,还是决定大声的死去?
拍给中国人看的
美好与毁灭
这片都能拍出来,并且被放映。连看了四部印度片《三个白痴》《地球上的星星》《未知死亡》和《芭萨提的颜色》,从《三个白痴》开始喜欢印度这种风格的电影,到《芭》被深深震撼,每部片都让人感觉到想去探讨某方面的东西。当初看《贫》惊艳印度能拍出这样的片,现在一点都不吃惊了。
穿插各种歌舞外挂民族的特色
这是一部关于国家,信仰,自由,友情,亲情,爱情的电影,震撼,感动我心
1.广电总局太失职了,让这种片进天朝来破坏河蟹;2.顺便说说,不管怎样,未来这个世界的终极霸主,一定是印度,虽然现在他们还没解决温饱就开始修炼心灵!
1小时20分钟后或许这是个牛片吧,但实在扛不下去了,没完没了的唱,没完没了的跳,你到底什么时候才能说正事啊导演。放弃了。可以津津有味看《死期将至》、《樱桃的滋味》、《步履不停》、《四百击》这样的闷片,但实在受不了印度电影,你可以不具体说事,但能不能别唱个没完,跳个没完。
其实就是红朝。
我们也曾有一群热血男儿,我们的电影也拍秋瑾拍林觉民,却只是在复述历史。印度的电影也拍曾经的英雄,可是却不是简单的传唱。中国电影里看不到种族矛盾看不到百姓苦难看不到腐败糜烂,电影成了政治的奴隶,仿佛从1949年10月1日后就是朗朗乾坤了。看完想哭,无地自容,我们的国家真的及不上印度
“没有国家是完美的,只能让它变得更好。”这是一部几乎所有中国人都能在其中轻松找到共鸣的影片。虽体制已然如此,便不必要一味的埋怨现状,而应该是负责任的努力改变。 尽管在很多人看来,印度电影的剧情有着不少的缺陷,但你不得不对印度的电影以及电影人心生敬意。★★★★
不理解印度的宗教种族看起来有些伤脑筋 但是非常喜欢电影前面的那句话“血液如果不沸腾 那血管里流的就是水 青春不献给祖国 又留有何用?”
这是我看过最短的印度电影了。为了自由而战!
一句“中国不会有”就该得高分?再也不能信豆瓣评分了。政治电影也该好歹拍成个电影的样子,节奏混乱,歌舞冗长重复,无重点无细节,烂片一部。
一个对着手无寸铁的学生开枪的国家,跟之前的侵略者有什么区别?一个国家腐烂的体系,还有什么必要为其付出性命?你为什么爱这样的国家啊,印度少年?(前大部分较冗长,需耐心)
后半部分突然疯狂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