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值得一看,致敬英雄
任何时代都不能缺少英雄!
事件经过 战机击落 2015年11月24日,俄罗斯一架苏-24战机在土耳其与叙利亚边境坠毁。事后,双方确认了这一消息,并先后表示,该架战机系被土耳其F-16军机击落[1] 。 飞行人员 叙利亚政府军公布反政府军向俄军苏-24飞行员射击视频路透社:叙利亚反政府武装土库曼旅一名指挥官宣称,两名跳伞俄罗斯飞行员下降时,被他们开枪射杀。“我们找到他们的时候,他们就已经死了。我们的人朝空中开枪,他们在空中就死了。”在叙利亚一个叫Yamadi的村庄,反政府武装土库曼旅指挥官Alpaslan Celik拿着一块据说是降落伞的布说[6] 。  飞行员 俄罗斯飞行员谢尔盖·鲁缅采夫叙利亚政府军向俄方表示,苏-24飞行员之一的鲁缅采夫跳伞后,准备向政府军位于土叙边境4公里的阵地空中飘移中,被地面反政府军武装港湾第十旅武装开枪打死!谢尔盖·鲁缅采夫来自历次中俄和平使命军演机场,俄车里雅宾斯克市沙戈尔空军基地强击机部队[6] 。 2015年11月25日消息,被土耳其击落的俄罗斯苏-24战斗机的第二名飞行员已被叙利亚军方所救。据消息人士称,在持续6小时的搜救后,与苏-24战机第二名飞行员的联系得以恢复。该飞行员被叙利亚特种部队所救,目前正在俄罗斯一处空军基地[7] 。 土遭空袭 据土耳其安纳多卢通讯社11月25日消息,俄罗斯战机空袭了叙利亚阿勒颇省。据当地消息人士透露,一个向难民运输补给的车队遭受打击,7名司机死亡,20辆卡车起火燃烧[8] 。 经济制裁 战机被击落事件后,俄开始加强在叙利亚的军力,部署S-400防空导弹系统,并将再增派10-12架战机。与此同时,俄总理梅德韦杰夫打响了对土制裁的“全面经济战[9] ”。 再遭偷袭 2015年11月24日傍晚,俄武装力量总参谋部表示,一架俄军米8直升机在执行寻找苏-24战机失踪飞行员的搜救任务时,遭遇地面武装反坦克火箭射击,直升飞机受损后迫降成功,据现场传来的画面显示,这架直升机遭到了叙利亚反政府军武装陶氏导弹的攻击。机上一名海军陆战队队员被打死。俄方称,直升机遭攻击后,所有搜救人员和被击落直升机的飞行员已撤离到了俄在叙利亚境内的赫梅明空军基地。[10] [2]  直升机击落现场 土方表态 对于普京此前提出的道歉要求,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26日表示,“如果有一方需要道歉,侵犯我们领空的人才是需要道歉的,我们的飞行员和武装部队只是履行职责[11] ”。 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28日就土耳其击落一架俄罗斯战机表态,称对事件感到“难过”,“希望这件事没有发生过”,但警告事件升级对双方均没有益处。埃尔多安重申了在30日出席巴黎气候大会期间与普京会谈的愿望。 俄总统新闻秘书称,事件对俄土关系造成的伤害很难修复,俄方的回应举措与土耳其方面这次“前所未有的挑战”相称。[12] 制裁土方 普京签署总统令对土耳其实行大规模制裁,项目包括旅游、贸易、人员往来。 俄罗斯总统普京两次拒接土耳其总统电话。[13] 事态恶化 2015年12月3日土耳其外长恰武什奥卢与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在贝尔格莱德举行了持续40分钟的会谈。拉夫罗夫会谈后表示:“我们应恰武什奥卢外长的请求与其进行了会晤。但我们未听到新的内容。土耳其外长明确了土耳其总统公开表明的立场。我们也明确了我们从事件发生伊始就持有的观点。” 恰武什奥卢也认为“双方并未解决任何问题,形势依然严峻[3] 。” 和平解决 2016年6月27日,俄罗斯和土耳其官方均宣布,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就土方2015年11月击落俄方苏-24战机事件向俄总统普京致道歉信。土耳其总统就击落俄罗斯战机向普京道歉:对不起。
看了改编自真实事件的俄罗斯电影《天空》,讲述了一群有血有肉有信仰的军人的故事。飞行员奥列格拒绝了高薪工作,在苏联解体时代背景下选择坚守自我,到最后牺牲的夏天,他始终忠诚履职。他也有深爱着的家人与平凡幸福的梦想,但他仍选择成为奉献的那一个,他说“我不为俄罗斯工作,我为俄罗斯服务…” 飞机飞翔在天空之上,阳光普照在飞机上的每一个人。而飞机上有飞行员与乘客,没有乘客,飞机仍会起飞,但如果没有飞行员,这架飞机便只能待在地面上。国家对于这些年轻人来说,也许是个支离破碎的可笑概念。周围的人们要么另谋出路,要么醉生梦死。但当深陷重围,当人民受到威胁的时候,国家,便是他们战斗到底、誓死不降的信仰所在。 奥列格说“我会坚守自我,成为像您一样的军官” 他的儿子也这么说。
伟大不止,信仰为上——俄罗斯电影《天空》观后感
说起英雄电影,漫威大片当仁不让。然而勾勒的超现实世界的英雄除了拯救地球的过瘾和酷炫的视觉效果外,大概率是“爆米花”式的。而这部《天空》在最初印象里是裹着俄罗斯空天军宣传片外衣的战争题材电影,却因真实事件的“纪录式”还原和多角度的人物关系刻画,勾勒出了一位真正国家“英雄”形象。(女性观众请准备好纸巾)
结局的提前预知会让整部片没有太多悬念,所以,编剧和导演的功力就需要花在人物形象塑造、呈现与主角相关联的亲情、爱情、友情等剧情和台词上。毫无疑问,在我这里,这部电影是成功的,通过多组人物关系的呈现甚至冲突桥段,让主角英雄奥列格拥有“英雄”潜质甚至可以说是本质。
关于爱情,奥列格令人羡慕。
一见钟情的爱人,来源于一场英雄救美的戏码,戏剧化的处理让一场不算太好的相遇在那年夏天串联起了拥有“信仰”的他和鼓励他追求“初心”的她。年轻的时候,总是会为理想而战,当45岁的奥列格面对生活压力时,当年鼓励他保持“初心”的妻子也会表现出不理解甚至埋怨,可因为爱和了解,还是尊重了他的选择,因为那是他最初的“信仰”。
关于亲情,奥列格拥有传承。
一双儿女,可爱活泼。电影刻画不多,却将一段我个人认为最重要最有力量的情节给了奥列格的儿子,并升华了整部电影:儿子一个人走向灵柩停下来并注视着,用坚定的语气对着父亲说:“爸爸,我答应你,我要成为像你一样的军官。”随后,行一个标准的军礼。
虽然奥列格的父亲只在台词中出现,不过,从身为步兵大尉的父亲,到飞行员中校的奥列格,到如今的儿子,英雄的传承得以延续,信仰之花在心中已然生根。
关于友情,奥列格足够幸运。
面对纷杂的世界,信仰崩塌时常发生。而当你拥有一个相同信仰的朋友,而这个朋友同样用身体力行来描绘信仰的真实边界时,你所坚守的信仰大概率会更加坚定,甚至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你足够幸运。因为你并不孤胆!
年轻时候一起干架打流氓,长大后成为上校的季马因为“信仰”投入到战斗任务中而伤残再也不能开飞机。可不论如何,信仰是他们的共同点,因为“我不是为俄罗斯工作,我是为俄罗斯尽忠”。
另一方面,信仰的力量支撑着奥列格,支撑着季马,却也让他们与没有信仰的飞行班旧同学如今的有钱人有了最本质的区别。
有国才有家,国家英雄作出的牺牲是常人无法体会和经历的,因此也就有了更多戏剧化的成分,比如穿插年轻时期的剧情,赋予主角对飞行,对国家,对信仰的诠释,让借由电影呈现出来的国家英雄故事对年轻一代更具教育意义,甚至能够引发共鸣。
通常看这部电影的人(多数男观众)都会提及影片中关于军事战争的内容,包括俄罗斯战斗机、俄罗斯特种部队sso等相关剧情。不过,作为女性观众,我更多是从人物所处的人际关系和情感上去理解主角的英雄行为,但终其不过是管中窥豹,因为伟大向来不止,信仰终究为上。
看完整部电影,这两句台词给我的印象最深刻,“当没有什么威胁到他的生命,你就不用过度的政治正确了”
根据15年的真实事件改编而成
据报道,这是发生于土耳其边境,俄罗斯飞行员被埋伏的敌机击落,导致一死一伤的事件
如果不了解整个事情的话,在看完1个小时左右会大概清楚发生了什么
是穿插着过去与现在的多重剪辑
当降落伞覆盖住坠落的满是弹孔的身体,剪辑也用国旗的一闪而过将观众带回年轻的他们,年轻的回忆带有淡青色的“时光感”,因为不满于集训的打压与劳累,当年轻的他们想要赌气离开时
在公交车上,男主遇见了后面的妻子,因为看不惯欺凌,因为还想忠于理想
在互送她回家后,站在窗台飞出来的那架纸飞机,也将成为后面儿子的信仰寄托
主旋律的电影振奋人心,感人至深
为了国民安全,为了树立形象
当有人侵犯,有人伤害,有人会站出来,有国家一直在身后
总体来说,还是值得一看的影片。
建议
1、看之前,先了解一下2015年俄罗斯出兵叙利亚的相关背景资料,不然看起来会很费劲。
2、等有更好的翻译字幕再看,感觉就是机器翻译。
情节
1、影片情节有点拖沓,部分情节及背景交代的模糊,加上翻译的有点问题,有些情节看完了还没弄明白,查阅了一下背景资料并看了相关的情节介绍才看明白,又看了一遍,才看懂。
2、动作情节爆燃,真实感,节奏紧凑,干净利落。就是太少了。
个人观点
1、写的是一个英雄的全部,包括早年的经历,平凡的家庭,技术的精湛,对国家的热爱,对工作努力。塑造了一个有责任有担当的军人形象。想表达的也太多了,有信念、爱情、民族大义、军事实力展示等等……像一部英雄传记和纪实电影的混搭。
2、导演和编剧的手法不过关,好好的片子拍的水了。好在是真实事件改编,情节上没有BUG。
3、翻译就是垃圾,有些军事术语、俚语、代号、外号,翻译的一塌糊涂。俄语我不懂,感觉就像早期的英语机器翻译一样,顺序、语义好像都有问题。本来就不好理解的剧情,雪上加霜。对了,影片中的英语翻译也一样,垃圾。
必须感于尝试战争才能进步,要不永远被外国欺负,自古以来就是这样,实力有,但是软弱,美国来台湾巡航多少次了,你倒是打下来啊。人家土耳其二话不说侵犯我领土了,直接打下来,到时候还有的说。咱们总不敢打,会越来越怂,老百姓没有斗志,法律规定自己太严格,连骂人都要拘留,所以老百姓以后会慢慢失去斗志,外国人更会欺负咱们,咱们还是不敢打出一拳,在国际上可没有我打你一拳你还我一拳双双拘留一说。国际上就是谁拳头硬谁就是理,永远都是。老百姓也是你打我一拳,我报警,但人家如果有一定的实力,有可能你这一拳白挨打,人家还没事
没字幕生啃了一个俄语生肉,中间自己编对话,把老婆笑死,非战斗过场情节有点多,最后又有点吹牛皮,军舰和战轰都出动了。。。
可以。
战斗场面是亮点,剧情实在太散了......而前期还要用三段式倒叙回忆,让人看得莫名其妙且看不到重点。
看的机翻版,懵懵懂懂,但仍很喜欢这部片子。1.苏联解体动荡中,不忘初心,坚守承诺。作为东北80后,经历过“国企改制,下岗风波”可能更有感触。2.勇赴战场,不逊私情。是一个强烈责任心和荣誉感的灵魂,面对危险时的不屈。3.面对超计划战机,主动应敌。是对同志的守护,和身为长官的担当。4.其他如对家庭的愧疚,年轻时的见义勇为。
喜欢战斗民族严肃的台词里有几句插科打诨 特别好
有俄军方支持,这部电影的军事行动场面还是值得一看的,战机的镜头看着非常爽。但是文戏还是落了窠臼,老套无趣。回忆部分男女主角好像两个时代的人,男主角好像是玉米大帝时期电影里的新人小兵,女主就是近几年俄罗斯的封面模特了,看着太出戏了。但是苏联解体后兵营的那场戏看得人感慨万千,精苏落泪。
emmmmm 这事儿发生没多久之后俄土伊就tmd的达成某种合作了 真的是
那条煽情线,真俗到让人难以接受,故事主旋律也罢,运镜不用一味想着高大上煽情的……
根据2015年真实事件改编,很不错,比漂亮国的《壮志凌云》好看多了
两星都在战争戏上,其他的就不用评了。
又名《Hero》
一点也不出奇,年代切换起初没反应过来。
全程听的俄语,就中间美军雇佣兵的英文对话听懂了几句。情节的紧凑度比不上我们的《红海行动》,但从军事,家庭,多个纬度展现现代战争中军人得表现以及家人对战争的态度,很好的表现了战争的残酷。结尾纸飞机的艺术表现和小男孩对牺牲父亲的话有点潸然泪下的感觉
58分前一直在铺垫男主对俄罗斯空军坚定的信仰。男主2年飞行员学校毕业,一半的同学离开俄罗斯空军,他的同学劝他别在固执于父亲对他的期望。在服役后很长时间里,迫于家庭压力,妻子期望他转民航,而受自己恩惠的学员也推荐他去面试民航机长,但当面试时再次遇见读书时飞行员学校的同班同学酒肉铜钱般的劝说下,他拒绝了对方,此时促使他更加坚定自己的信仰。即,我不是为俄罗斯空军工作,而是服务于俄罗斯!在事件出现前,自己的同僚把他移除派遣到前线名单,谎称考虑他年纪45+,他却说,我作为教学长官,不在前线看学员作战,怎么才知道自己教得好不好。结尾极其美丽,男主得到了妻子至始至终的认可:你今天很勇敢!永远不要违背自己的意愿!而且男主得到了小儿子的誓愿:我要成为像父亲一样忠诚勇敢的空军。喜欢俄罗斯人有仇必报的性格杀伐果断
看完第一感觉就是我们的空军战争片:空天猎,和老毛子比影视技术,拉了几条街?!再看毛子的严厉手段:海陆空如何配合及严重打击,让人解气!敢动我们的人?全方位炸不死你?地面干死你!再看看空天猎:你会觉得我死定了,你就不了我的感觉有么有?哎~
“我不为祖国工作,我为祖国服务”!俄罗斯主旋律电影,改编自真实事件,故事有些常规了,但战斗场面不错。剧情温吞节奏慢,人物刻画伟光正,跟我们八一厂拍得同类路数其实差不多,但动作戏比较猛,保证了一定的娱乐效果。而穿插的回忆段落是亮点,描写了前苏联解体时军人的心态,也讽刺了当代一些“挖俄式主义墙脚”的人。苏24战斗轰炸机是我最爱的俄式武器之一,俺第一个成品飞机模型就是CAL的苏24,电影中细节和飞行场面很棒,但意犹未尽。俄罗斯国防部投拍+全力支持,武器装备管够。
俄罗斯红海行动。之前听说要拍摄此主题,心想这么憋屈的事件毛子也要拍成悲情英雄主旋律吗……不过资源出来后还是真香了~影片印象最深的不是还原事件本身或者火爆的战斗戏(平心而论轻武器交火情节也就和红海行动差不多水平),而是主角回忆情节中,苏联解体的大时代背景下,军队所面临的失去认同和信仰,军人面临的两种不同的人生选择的冲突,以及90年代黑帮横行的写照,可以说是本片的价值内核之一。P.S.1.片中反派美国人中,有一位是卡拉什尼科夫集团经常在油管上发布视频进行武器测评的那位老哥客串的吧;2.绍伊古的发型倒是挺还原的
温情的战争,篇叨叨叙叙的。
文戏铺垫太长,贵在实战
真实事件改编,俄罗斯国防部鼎力支持的主旋律大片,各种家庭生活戏及闪回很有些水章节的味道,战斗场面(空地联合打击)倒是很写实。实际上,在开场约3分钟的追捕桥段,飞行员还有闲心停下来与对方狙击手来个深情对视的时候,这片子已经走在破功之路上了。但那句“我不为俄罗斯工作,我为俄罗斯服务”的确很燃。后半段《深入敌后》+《拯救大兵》还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