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孩子,你仔细记住我的话,晚上要睡在大树的松软落叶上,吃那些颜色口感和气味不错的东西,然后到小溪那儿找东西吃,水边还有新长出的植物,更嫩,捉青蛙吃,花儿也能充饥,剥了皮植物的根也能吃,就是别吃苦的。
还可以吃种子,不能吃太红的浆果,山莓和草莓本该是红的。
2
几乎就像是澳大利亚的野生纪录片。有点BBC的味道。但他讲了一个独立生存的主题。还有一个疲劳的旅人,回到了自己的家。
他就像落叶,选择归根。
这只落叶飘过哪里呢?在第5分钟,通过大家的嘴七嘴八舌的说了出来,福利在战时当过指挥官,因为我和同性恋男友克里斯蒂安去秘鲁修过路还救了克里斯蒂安的命,当时是山崩,背着他跑了15公里一直到医院。之后,他在克罗拉多放过羊,大家都觉得他自命清高。
霍顿的表演总是那么具有怀旧气质,就像他的野战伙。
看这部片子的时候,估计我和剧中小主人公差不多大,当他突遭父母双亡的事故,我比他哭得还要伤心和绝望。我是看琼瑶电视长大的一辈,所以这部有些励志的成长片,对我冲击很大。
记忆中的剧情是这样的:
主线一:一家三口人开车(房车,有厕所和厨房的那种)到野外度假,很平常也很安宁。他们来到一处高地,前面有悬崖,但是父亲把车子停得很安全。孩子在车外自己玩耍,母亲在做饭,父亲爬上车子,打算倒车。可是不知道什么原因,车子往前冲,一直冲下悬崖。旁边的儿子惊呆了,应该只有8、9岁吧,他发疯似的爬下悬崖,找他的daddy,mammy。
主线二:一个在外漂泊多年的老人(男),知道自己生命将至尽头,落叶归根是他人生的最后任务。他开始自己向“家”的方向出发,途中经过荒山野岭,他的任务只有一个,就是回家,他不想再有其他牵挂。
两线相遇:男孩沿着悬崖,找到了死去的父母,他沿着悬崖下的河流,一边哭,一边喊着父母。(我的心都碎了)在野外,他遇到了老头。也许是老人的一些特质和男孩的家人很像,总之,男孩黏在老人的身后,老人用话语吓唬他也没有用。就这样,男孩一路伴着老人回到了老人的家,并陪他度过人生的最后几天,帮助老人埋上坟墓的最后一块石头。老人沿途教会了男孩野外求生的技巧,更让他从丧亲之痛中走出,学会了坚强。老人走了以后,男孩顺着老人之前所指的方向,找到了亲戚的家。
一老一小搭配,演绎情的片子不少,这部片子中的老小,从开始男孩的软弱、老人的不愿多事,到最后发展的忘年情,都有很多让观众动情的细节。
最后一点感想就是,西方的孩子很坚强。
记电影无情荒野有情天,记得N年前央视播过记忆深刻的电影,电影中展示的澳大利亚的森林和大峡谷景色是如此的美丽和壮观,拍摄地是澳大利亚的蓝山.故事讲述一个固执而孤独的老人帕特瑞克,因为得了绝症,孑然一人从美国回到澳大利亚,知道没有多少日子可活,所以叶落归根,希望回到他的曾经出生的地方。他出生的地方在密林和峡谷的深处。
小男孩肖恩的父母开房车去森林深处的大峡谷宿营。房车制动失灵,肖恩的父母在车中摔下悬崖。此时帕特瑞克恰巧经过在山上目睹了这个惨剧,使用敲击木头方式吸引来了肖恩。因为帕特瑞克生命中所剩时间不多,而现在已经走了走了一段路程,所以不可能把小男孩送回到有人的地方。然后一老一少一同开始了向森林深处的旅程,老人在路上尽力教小男孩各种生存技巧,小男孩由懦弱变得坚强,而老人的的精神也到升华,不再固执。这也是两个人精神的旅程.
最后他们来到了密林深处的天堂,老人的出生地,这里有温泉,石头房子,开满野花的绿地,各种各样的小动物,老人和小孩在这里一同过完了自己最幸福的最后时光.安详的死去,肖恩用石头把帕特瑞克葬在了帕特瑞克的父母的旁边.然后小孩拿起老人留下的行囊和手杖开始了自己走出森林和峡谷的旅程.
电影非常值得一看,片源非常难搞到.
老人的扮演者是一代奥斯卡影帝的William Holden逝世于电影拍摄完成的第二年:1981。
小演员的扮演者Rick Schroder后来以Holden为自己的孩子取名来纪念William Holden.
小学时 在国际影院看的 偶一直记得那个满目流光的紫藤花架子
跟时光网上的一位网友一样的经历,以前在国际剧场看过的很受感动,一直忘了叫什么名字
这是小时候看的最好的一部外语片了,印象也特别深刻。里面的场景时不时也会想起。
除了纪录片模式的推远镜头,力量分配的很匀称。克制又不媚俗。肖恩在福利坟头堆石块的响声,始终在心间回荡。
食蚁兽,各种蛇,袋鼠,鹰,各种鸟,鱼……可以当动物世界看。
其实,这是我很小的时候看的片子了。当时真是深深抓住我的心啊.....现在想看却找不到了。为了童年的记忆,力荐。
Wonderful world are we living in.
小时候看过.非常想再看一遍!
更喜欢“天涯一孤雏”的译名,更悲凉和感伤。一老一少在山间跋涉,一个要回旧居狐死首丘,一个要走出山林寻找新生。看到孤儿掩埋老者的一幕真是好心酸,那么小的孩子,就一个人按照叮嘱坚强地走向远方。缺点在景色不美,视效一般,我下的版本更是模糊。另外奇怪我也从那个年代过来咋从没看过正大剧场。
当年在央视看的,给我留下了很深刻的映像。非常好看。若干年过去后,找到了种子又重看了一遍,现在的我觉得只能用3星来评价,但当年留下的震撼,却是无法抹去的。让我想起了另外一部日本片,讲一个青年人骑摩托车出车祸死了的片子,当时也觉得非常感人,现在如果再看,就不知道怎么样了。
生命尽头的老者走进丛林回归自然,横遭变故的男孩迷失荒野孤独求生,两段方向截然相反的生命在这生死交汇的十字路口有缘遭遇,孩子获得了成长教育,而老者完成了临终遗愿,在随时都有野外生物出没的密林深处,老者回到自己的出生地,也死在了自己父母身边,这种升华充满了某种对称的美感,和东方的禅意
独特的电影,让我想起walkabout。第1次是抓鱼,第2次抓了两只兔子,第3次抓了一只小袋鼠。
童年的正大剧场,儿时的记忆里仍然能梦到坠落悬崖的巴士,被野狗追逐的恐惧,小孩与老人的真挚情谊,世外桃源般的山谷。坦然面对死亡,路一直勇敢的走下去。
勉强及格。有意思,英国人罗伊格在澳洲拍了《小姐弟荒原历险》后,另一个英国人捣鼓出了这个可视为姐妹篇的电影。身患绝症要回山谷老家等死的老人,遇上了父母死于车祸的小男孩,这老人在精神上像是直接来自《小姐弟荒原历险》——对所谓现代文明有种偏执的恨意,编导还设计了个突然冒出来的土著人似乎在致意《小》,但总得来说这个剧本比较糟糕,这样一个偏执的角色,他的过往付之阙如,而开场他跟旧相识的两段对话也没写出内容,一路上他对待男孩的态度充满怨气,他的行为是没有动机做支撑的,直到最后一幕强调了这角色的象征性(其实整个山谷老家的布景都是虚假的世外桃源风),才在风格上有所弥补。两个角色之间吵闹而无效的对话跟写意派的摄影还构成了冲突,也不是好的处理方式。但这个摄影师把澳洲的蛮荒与诗意点染到位了,并且撑起了最后一幕
天涯一孤雏
纠结给几星,舍不得四星啊~!总之,赞赞赞!看过那么多一老一小成长片,这里的爷爷不温情煽情,而是严厉得更真实。天涯一孤雏,落叶归根老。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QSGfno8lD-c/
小时候看过的一部印象十分深刻的电影。
实在不是我的菜!!!分高的吓人啊!!!
哭的可惨了我那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