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拉斯买家俱乐部

正片

主演:马修·麦康纳,詹妮弗·加纳,杰瑞德·莱托,斯蒂夫·扎恩,达拉斯·罗伯特斯,凯文·兰金,丹尼斯·欧哈拉,简·麦克尼尔,格里芬·邓恩,詹姆斯·杜蒙特,朱丽叶·里夫斯,斯蒂菲·格罗特,J·D·埃弗摩尔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年份:2013

 剧照

达拉斯买家俱乐部 剧照 NO.1达拉斯买家俱乐部 剧照 NO.2达拉斯买家俱乐部 剧照 NO.3达拉斯买家俱乐部 剧照 NO.4达拉斯买家俱乐部 剧照 NO.5达拉斯买家俱乐部 剧照 NO.6达拉斯买家俱乐部 剧照 NO.13达拉斯买家俱乐部 剧照 NO.14达拉斯买家俱乐部 剧照 NO.15达拉斯买家俱乐部 剧照 NO.16达拉斯买家俱乐部 剧照 NO.17达拉斯买家俱乐部 剧照 NO.18达拉斯买家俱乐部 剧照 NO.19达拉斯买家俱乐部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达拉斯买家俱乐部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1986年美国达拉斯市,恐同的德州电工罗恩·伍德鲁夫(马修·麦康纳 Matthew McConaughey 饰)发现自己患上“同志病”——艾滋,生命只剩30天。他使用的AZT(叠氮胸苷)是当时美国药管局唯一批准面市的抗艾药物,但毒性极大。为了活下去,罗恩开始研究各种抗艾 处方和替代疗法,甚至走私来自世界各地未经批准的药物。在医生萨克斯(詹妮弗·加纳 Jennifer Garner 饰)和异装癖同性恋雷蒙(杰瑞德·莱托 Jared Leto 饰)的帮助下,罗恩开始成立了一个叫做“达拉斯买家俱乐部”的地下组织,为艾滋病人提供更多“非常规疗法”,很多患病的男同性恋亦求助于他。他的举动自然受到了药管局和药商的阻挠和施压。罗恩最终在1992年9月去世,离他被告知只剩30天可活已经过去了2557天。在这近7年时间里,他坚持不懈的与病魔、与药管局及制药商进行艰苦的斗争,享受真正活过的人生......  本片根据真人真事改编,讲述一个绝症病人如何努力求生并拯救成千上万面临同样境遇的人的故事,提名金球奖剧情类最佳男主/男配以及获得大小29个奖项。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衍生玛约莉荒野的寿飞行队布朗神父第五季抓狂电台临时保姆转校生商战风云漂亮女人新万家灯火哥布林杀手 第二季布兰奇区第二季人间失格:太宰治和三个女人们两代情仇夏天的滋味顶级乐队九龙城寨之围城粤语应召女郎2012黎明妙女神探第三季旋风魔术师第一季温暖的弦六兄妹时空骑手血魂铁道游击队1956再创世纪粤语哭声倾奇者:倾奇初现

 长篇影评

 1 ) 原来活着,才是一时冲动

     一个烂牛仔,烂中之烂,他的正常生活本来是:起床、干活、扯淡、拿钱、看骑牛(边看边XO)、躲债、回家、喝高、招妹、嗑嗨(边嗑边XO),想想你要是过这样的生活,真不如死了算了,这样的人去对抗FDA,他可能这辈子都没想过干这种“无聊事”,他可能这辈子也不会与一个基佬握手,他可能这辈子只要有个妞愿意撅屁股他就愿意进去;
     而另一个骚基佬,骚中之骚,他的正常生活本来是:起床、穿丝袜、化浓妆、望蛋兴叹、弄钱去(当然要XX)、逛街、忍受蔑视、派对、嗑嗨(当然要XX),想想你要有这样儿子,你也不想认他,这样的人去对抗FDA,他也一辈子都没想过干这种“无聊事”,他可能这辈子也不会再穿上男人装,他可能这辈子都不会有正常人理解他。
      这样的两种人,生存还是死亡,他们未必没想过。
      病来如山倒,哈哈,没好好玩过的人,才发现自己从来都没有好好活过,生存还是死亡,也许死掉去了上帝那里,可以幸幸福福的,可是这么死了,特么的不就成全了那些烂人?所以我得成全自己,恶心别人!!
      对于美国越来越多只在乎辞藻与镜头的华而不实的,所谓救赎类电影,这部电影,反而更加用一种平易的方式给人们真正的正能量,其实他们并不在乎是否真的可以战胜命运,战胜大的可怕的机构,那就像《海贼王》里的千阳号,每个人都有梦想,但是重要的不是实现梦想,而是让梦想一直都在!命运,那只是我为了给看扁我的人好看,打官司,我是为了我的朋友,那个基佬朋友!谁都知道,命运,谁战胜得了?那种官司,连审理都不会审理!
      钱,这个字眼体现在了影片的标题上,买卖,对于每个人来说,钱都要有,才能吃得起饭,有得起面子,也许他一开始是为了钱,但是Ray的死,我觉得他已经不在乎钱了,他卖了自己的凯迪拉克,为了两个病人,要知道,他以前连差350块钱都要斤斤计较的!
      最后Eve和Ron坐在一起谈论的“有没有想过重新回到正常生活”
      “正常的生活?它从来都不存在!”
      “有时候我觉得自己是在为没可能活过的另一个人生去奋斗,我想让它存在点价值”
       “它存在的!”
      还记得那一幕,Ron摸摸手枪的扳机,最后还是放弃了,他是猜到后来有掌声在等他,而活下去的吗?
      也许,活着才是一时冲动,可是世界就是这样,我喜欢的骑牛,我母亲的画,我温柔的女人,我难得的朋友,我不是小丑!

 2 ) 活着,比什么都重要

《Dallas buyers club》让我对“电影是世界上最丰富的语言”这句话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记得大学时某次课间,和一个教农业经济学的教授闲聊,他说别看他会六国语言,还真不如一个会拍片儿的导演,电影语言能把你想表达的通通展现,也能帮你发现你心里最不易发现的柔软。我当时还心底对这个老教授一阵地狂笑:您再过几年也到了退休了年纪,怎么还和文艺青年毛孩子一样,把电影常挂嘴边?肯定是年轻泡妞时常被拒绝!

后来看了央视《华尔街》的纪录片,知道了世界最富盛名的富豪家族——罗斯柴尔德的家族之成功秘诀:

1. Always be humble.(永远保持谦逊的姿态)

2. It doesn’t matter who you are, it matters whom you are with. (你是谁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和谁在一起)

梦里就老惦念那位教农业经济学的老教授,真觉得自己年少无知,恨不得夜里抽自己几个嘴巴子。年轻的时候,恣意的挥霍别人的真诚,觉得生命真他妈的不是事儿,年岁大了,一定会后悔的。

昨晚看完这部《Dallas buyers club》,越发觉得要想“活着幸福”的道理明明就摆在眼前,人家富豪们并没有把自己成功的秘诀遮着、掩着,却还是有一屁股的人,比如我,折腾自己,觉得时间是大把大把的用不完,无聊挂嘴边,抱怨这个不公平,那个运气差。可是,如果有一天,你被告知,你的时间开始如定时炸弹一样进入倒数,我相信,没有人能够真切地联想那番情景,想不到的人们,就来看这部《Dallas buyers club》,它不是什么励志片,也不会说教般的告诉你——生活诚可贵,生命价更高,它仅仅用胶片重新追溯了一个人有多么渴望“活着”,他想要的就是活着:呼吸、吃饭、拉屎、睡觉、喝酒、泡妞、看电视,一点也没有我内心里的各种奢侈的渴望,去南美旅行、亲眼见一下吴彦祖、一夜醒来变九头身美少女战士……(其实我这不叫活着,叫折腾)

而另一方面,《Dallas buyers club》又讲了很多东西,比如对生命的重新审视,在精神和身体双重困难来袭时如何保持的顽强意志,比如如何学会包容,让自己的世界观能像阳光一样,尽量照耀自己从来不曾想过到达的地方。之前我一直给好电影的定义就是一个标准——看了不瞌睡,越看越流泪!这部影片绝对达到了我对好片的定义,并且让我思考了很多。

1 你讨厌的人必然有你值得钦佩的地方

我想看完这部电影的人,都应该和我一样,被异装同性恋Raymond和对汉子文化迷恋至深的老牛仔Ron woodroof之间的友谊所撼动。记得以前喜欢看NBA球赛的时候,就特别喜欢小牛队的老板库班,够爷们儿,对自己队伍的队员好的没话说,一命换一命,让那个时代的小牛队团结一致,一起向伟大的球队不断进发。我相信生在达拉斯的骚年们必定都有一颗爷们心,他们万万不能和“娘”联系在一起,这也是电影主人公Ron Woodroof的心声,他也是那个年代“恐同”的铁杆。

偏偏命运的捉弄,Ron和天生就向往变成美丽女人的小男生Raymond相识并成为了生意上的好伙伴。Ron实在是搞不明白,明明一个堂堂七尺男儿,每天却要在镜子前浓妆艳抹,对V领的深浅斤斤计较;Raymond也不喜欢Ron那套明明都要死了,还装腔作势装铁汉的架势。但是这并不妨碍两个人一唱一和,共同在治疗AIDS的道路上一起努力,大赚一笔。重要的是,他们彼此都从对方身上看到了自己从来不能发现的闪光点,也给了彼此继续活下去的勇气。

一直觉得自己很爷们很厉害的Ron其实心里一直都知道自己比Raymond要懦弱好多。至少Raymond敢于挑战偏见,每天打扮的漂漂亮亮走在大街上丝毫不在意这个社会存在的异样眼光;他也足够的善良,自己成为医药公司试验的一员,也愿意把药分给好友一半,希望更多的人可以一起活下去。Raymond更懂得回报和感恩,平时看他吊儿郎当,总是想从生意上小偷小摸一把去HIGH一下,可是关键时刻,他放弃了自己的人身保险,拿钱帮助Ron继续维持公司的运营。Ron Woodroof在Raymond的影响下,开始重新审视身边这群被自己天天鄙视叫做“faggot”的弱势群体,发现他们比所谓的正常人要更加真挚、更加善良,更加珍视爱与被爱。相对地,Raymond也从Ron这里获得了“尊重”,在生命最为脆弱的时光里,Woodroof用拳头去捍卫旁人对Raymond应有的尊重,他也一直叮嘱Ray不要吸毒、不要喝酒、不要糟蹋自己,我想,某种程度讲,Raymond从Ron这里获得的是一种“好好把我看做一个人”的最起码的敬意和安全感,这在我们所谓正常人眼里先得多么微不足道,对GAY GROUP而言却尤为珍贵,可见,社会重压下的恶意的恶毒程度足矣抹杀无数灵魂。

2 要知道自己的极限,也要敢于挑战自己的极限

记得看日本电影《入殓师》时印象十分深刻的一幕是男主人公准备放弃当大提琴手时,告诉妻子,人,一定要知道自己能力的极限。

我一直在想,知道极限能干嘛?是否能够在触线之前,扭转掉头,找到另一个可以呼吸的空间?知道自己的极限是否就不至于一头撞在南墙上头破血流?

《Dallas buyers club》也许给了我一个答案:知道自己能力的极限,更要敢于挑战自己的极限。挑战,并不意味着走在钢丝上一路不复返,而是在自己极限的线上思考更多延续的可能性。Ron一开始被告知只能活30天最后活了2500多天,如果他没有挑战自己极限的勇气,别说活30天了,估计从医院门口出来,就手枪一举,脑门中弹自杀了。

活着,比什么都重要。你现在是光棍、是穷光蛋、是坏人、是失败者、是瘾君子……活着不如死了算了,但是,真的死了,连这些起码证明你活着的tag都没有了。活下去,真的很难。因为我们要对抗的东西太多,要学会的太多,要忽略的太多,要挣脱的也太多,但是,活着,就能看到晴天、阴天、下雨、下雪、春暖、彩虹,这也是Ron Woodroof拼死也要活下去的原因吧,远走墨西哥、日本、以色列、中国,这些都是为了能够活着,活着,就能帮助更多的人活着,体会瞬息万变。

现在想想,好像活着也没什么好怕,好好活着,认真经营自己的人生。

最后以GOOGLE DOODLE今天的Moto作为结束——

"The practice of sport is a human right. Every individual must have the possibility of practicing sport, without discrimination of any kind and in the Olympic spirit, which requires mutual understanding with a spirit of friendship, solidarity and fair play." –Olympic Charter

"运动是与生俱来的人权。每个人都应有机会,不受任何形式的歧视,秉承相互理解、友谊、团结和公平竞争的奥林匹克精神参与运动。”

(因为俄罗斯有ANTI GAY LAWS, 这句话是献给所有没办法参加冬奥的同性恋运动员们的。)

 3 ) 内心那个脆弱的小孩,你有在保护她吗?

时间大概是这世间称得上最公平的存在,不管是达官贵人还是落魄流浪汉,每个人每天的时间总量都是一定的。

在我们年少的时候,对时间并没有准确的感知,自信地认为时间多的花不完。面对繁重的功课学业,大部分人总会觉得以后会有大把的时间读想看的书、去想去的地方、与命中注定的那个人相遇,甚至不会觉得“时间有限”是个问题。

我们的人生体验在这样的大前提下,显得局促狭隘。演员常被认为是可以经历多种人生的职业,那看电影的我们又何尝不是在体验迥异的人生呢?

我们沉浸在漆黑一片的电影院中,将自己的感官、经验、情绪完全忘记,不设防地进入另一个奇异的世界,像是一个丛林探险者,设身处地地体验一份看似完全不同于自己,却又与自己的内心世界息息相通的另一种生活。

在这种或虚构或真实的生活中,在这些人物及其冲突的深处,我们宣泄着自己的情感,跟着剧中的人物或悲或喜,去学习、去欣赏甚至开始反思自己的人生。

有时候优秀的影片甚至能让我们发现自己,像是重获新生一样,带着电影赋予的勇气和力量,重新走进自己千疮百孔的生活。

《达拉斯买家俱乐部》在我心中就是这样一部优秀的影视作品,这部电影根据罗恩·伍德鲁夫的真实经历改编而成。

影片的主角,罗恩·伍德鲁夫是一名电工,崇尚极致个人主义和自由精神。他吸毒、酗酒、赌钱,过着混乱的性生活,甚至会戏谑“人总有一死”,过着一种随心所欲醉生梦死的生活。

影片的开篇,罗恩的身体状况已经出现异样,电钻般的声响萦绕在脑中,挥之不去,他甚至经常莫名其妙地晕倒,即使如此,罗恩也没有去医院检查过身体。

偶然的一次机会,他因为工伤进了医院,却被告知感染了HIV病毒,只剩下三十天的生命。罗恩由开始的愤怒和拒绝接受,试着通过查阅资料了解艾滋病,到慢慢开始接受这一事实。

岁月静好风平浪静的时候,人很难看清真正的自己到底是什么样子。直到遭遇生命的重击,才会看清人性和真相。罗恩开始思考自己的人生,究竟什么是自己最想要的?

实际上,罗恩远没有自己想象的那么豁达,面对同伴们的嫌弃、鄙夷和嘲笑,药物的匮乏和紧缺,他开始明白人性的复杂和丑陋。

时间一天天无情地流逝,罗恩从未如此强烈地渴望活着,绝望至极的他决定冒险尝试实验性的毒性药物——AZT,甚至是铤而走险去往墨西哥寻求一线希望。

生命之钟一刻不停地前进,前往墨西哥的那一天,距离医生的诊断日刚好29天。罗恩望着手边的短枪,拿起又放下,终于,积攒了一个月的悲伤在这空无一人的马路上爆发了,罗恩这样一个纯爷们,嚎啕大哭起来。

他是美国典型的西部牛仔,果敢、善良、刚毅,怎么能轻易就这么放弃呢?影片多次出现了小丑这一幻象,第一次是罗恩在牛仔竞技赛场中,与牛仔对话之时,彼时的他是今朝有酒今朝醉的伪自由主义人士;

第二次是在空无一人的竞技场,那时的罗恩自以为AZT能够续命,殊不知AZT却连他的健康细胞也一起杀死了;

第三次是在遭受税务局、药管局等权利机构轮番调查以及深陷诉讼之时,俱乐部陷入了经营危机,罗恩为了能够继续帮助绝望的艾滋病患者,变卖掉自己的汽车,那一刻的他无奈却又充满力量。

纵使之前的人生如同一场闹剧,华丽唯美的幕布终将落下,徒留苦涩给自己,但这场生命浩劫却也带给罗恩新生的力量。

罗恩的扮演者马修·麦康纳,以其细腻的表演真实立体地演绎了一个绝症患者的生活,从愤怒、绝望到平静、无所畏惧。

人性的复杂也让剧中的罗恩有了性情的转变,他从原来的恐同,开始变得懂得尊重身边的人,哪怕他有异装癖,哪怕他有不同的性取向。马修因此片也获得了第71届金球奖剧情片最佳男主角。

另一个可圈可点的演员杰瑞德·莱托,饰演异装癖的Rayon,将女性的柔美和妩媚表演的入木三分,在知道自己命不久矣的那一幕,他端坐在镜子前化妆,声音沙哑:上帝,等我见你的时候,我要打扮得美美的,假如这是我生命的最后一件事情,我要做个美丽的天使。

不动声色中,却让人瞬间泪目。他并没有做错什么,也没有伤害过谁,他只不过是个想要做自己的孩子,跟大多数人有着不一样的兴趣,在这短暂的一生中却忍受着旁人的嘲笑、辱骂,被亲人放弃……

当然,罗恩也不是完美的英雄,拯救万千人于苦难中,他也有自己的缺点:有一点恐同,收着高昂的会员费,不会因为同情而随便接纳病人。

然而,这就是活生生的真实的人呀,他兼具善良与残酷,脆弱与坚强,正直与狡黠。

罗恩像是有一点光就要努力振翅高飞的飞蛾,在罹患艾滋病的7年里,克己自律,戒掉了毒品和酒精,过着健康的生活,与药管局、制药商等权力机构进行顽强的斗争,赢得了身边人的赞赏和尊重,绽放出璀璨的生命力,活出了生命的价值。

影片的结尾,与开篇的罗恩放荡自己在隐蔽的角落寻欢作乐形成了鲜明的反差,经历了生命浩劫的罗恩终于达成了自己的愿望:再骑一次公牛。虽然此时的他电钻般的刺耳声依然在脑海中回荡,但他心中无所畏惧。

也许看了这部电影之后,我们可以试着回答亚里士多德在《伦理学》中提出的那一古老的问题:一个人应该如何度过他的一生?

热爱生命,尊重自己,按自己的心愿,快乐地、用力地活着,因为你只有一次机会。

而活着本身就是最大的意义。

END


 4 ) 《达拉斯买家俱乐部》:叛逆者之歌

马修•麦康纳和杰瑞德•莱托的表演(和外型)显然成为《达拉斯买家俱乐部》里最直观的看点,这两位帅哥联袂奉献了可能是美国电影史上最纠结、最缠绵、最惺惺相惜又最深恶痛绝的一对男同性恋形象——别误会,我说“一对”并不是说他俩塑造的角色真的有什么性爱关系,而是,他们真的在电影中让人看到了某种触动人心的超友谊情愫,即使对大多数异性恋来说,这种情愫也是可遇而不可求的(这俩人实际上成了同一战壕里的战友,在为生命权而共同抗争)。

放在当下美国的语境里,尊重LGBT(女同性恋、男同性恋、双性恋、与跨性别)的权利已成“政治正确”的不二之选,即使你心里不愿意,在诸如电影之类的大众传媒里也得假模假式的容忍一番,不是吗?不过,当《达拉斯买家俱乐部》以一个恐同者做主角时,反而可以“政治正确”的大放一番厥词:马修•麦康纳用一口浓重的得州口音肆无忌惮的辱骂着莱托这个男同性恋——必须指出的是,对于不少同性恋人士而言,莱托的表演其实不无扭曲,事实上,在美国同性恋解放运动中,一直很注意不去刻意展现夸张的异装癖等形象,因为这类形象本身就包含着对同性恋的片面认知和歧视,也是一种妖魔化的理解。

当然,电影是电影,并不是社会学调查报告,即使是改编自真实事件,也必须用宽容的心态来重审电影作品在艺术上的合理性。主人公伍德罗夫是一个罹患艾滋病的恐同者,这本身就包含着巨大的戏剧矛盾,而且他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底层“恶棍”,职业是得州油井的电工,酗酒、嗑药、嫖妓,生活中黄赌毒一样也没有少,甚至开赌局时还黑其他赌徒的钱,谈不上大奸大恶,但绝对跟“高尚”无关,为了更好的表现出这个形象对同性恋-艾滋病认知的心路历程,用一个他几乎在生理上就讨厌的异装癖同性恋与之搭档,当然最容易出戏(现实中伍德罗夫是否真有这么个好友我并未考证)。

从社会学意义上看,影片其实从道德、法律的冲突着手,为我们出示了一个法理困境:为了保护公民的健康,美国人制定了法律,必须使用经由FDA(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药品;但对艾滋病人而言,他们根本无法熬过漫长的药品临床实验期,于是他们展开了自救行动,组团走私药品而且私自用药。对伍德罗夫这么个得州“恶棍”而言,就算染上了艾滋病,他也不会坐以待毙,而且向来不太遵纪守法的他雷厉风行,在达拉斯成立了这么一个“买家俱乐部”,组织了一大帮艾滋病人购买未经FDA批准的药物,为此,伍德罗夫成了私药贩子,满世界走私艾滋病药物,而且涉嫌非法行医——但是,他确实延长了不少人的生命,包括他自己。

单就法律适用而言,伍德罗夫的行为当然是违法的,但最后反而是他把FDA告上了法庭。当然,法官对伍德罗夫的遭遇和抗争给予了充分的同情,但整个医疗卫生法律制度不能因此而崩溃,所以伍德罗夫败诉了,但获得了给自己用药的权利——当他回到办公室时,所有人列队为他鼓掌,对于一个努力抗争的艾滋病人来说,他当然值得这个荣誉。

《达拉斯买家俱乐部》遵循了好莱坞一贯的(片面)民粹主义姿态,大制药公司和一个道貌岸然的医生成了反派形象(他们也是真正的大奸大恶之徒,从而反衬出伍德罗夫的道德良善),片中并没有清晰的爱情线索,烂赌滥嫖的伍德罗夫甚至没来得及谈一场恋爱——那个由同情开始,最后加入他的“买家俱乐部”的年轻女医生便担负起片中“拯救天使”的角色。

撒迪厄斯•拉塞尔曾在《叛逆者:塑造美国自由制度的小人物们》一书中明确指出:美国历史向前的驱动力,也来源于受人敬重者与叛逆者之间的对决,亦即有德之人与无德之人的对决,“好”公民与“坏”公民的对决,“在美国历史上,这两种人之间的斗争,决定着个人自由的广度”,正是在叛逆者的推动下,不少过去属于非法的享乐和自由,现在变成了美国公民“在生活中所珍视或者希望拥有的享乐和自由”。诚哉斯言,《达拉斯买家俱乐部》正是一曲献给这类叛逆者的银幕赞歌,所谓民主,并不是高高在上、知书达理、优雅无私的,在本质上,正是因为承认普遍的自私自利和欲望驱动,所以才需要民主,需要法治,不是吗?法律,正是在讨价还价中被砥砺、打磨,在众多利益冲突中折冲捭阖出来的。伍德罗夫这样的叛逆者,正是促进美国法律体系更加符合“美国梦”的重要因子——虽然他的动机一开始谈不上高尚,手段也不无促狭。

直到最后一刻,我仍然觉得伍德罗夫有点恐同,而且他还是不喜欢异装癖。同时,FDA依然是世界上最权威的医疗审核机构。

(南方周末网专稿)

 5 ) 药企真正的攻击点,达拉斯比“药神”抓得更准确

这个暑假,徐峥的《我不是药神》大火,与之题材相似的达拉斯也就不可避免的被拉来一起讨论。

在两部电影的相关讨论中,药企都被刻画为反派人物,《药神》因为某种不能描述的原因,单纯又粗暴的将药企脸谱化为贪婪冷血的人民公敌。相比较而言,达拉斯的处理就更细腻一些。

药神只是简单粗暴的说,瑞士正版药贵,印度盗版药便宜,所以穷人不得不走私,甚至抗议药价。可是,药价为什么贵?贵在哪里?贵得有没有道理?这些关键点却含糊其辞。这也是后来引发观众争议的原因。

达拉斯在片头则明确的展示了药价和审核过程,并且,主治医生明确指出,你不能阻止药厂牟利。药厂也要生存。

那么,我们是不是就不能批判药厂了?病人就只能任人宰割么?

不是的。的确,如果药品经过了大量的研发投入,并且确实药效明显的话,药厂维护版权是行使自己的正当权利,如果放任印度盗版,版权法岂不是成为一纸空文?如果辛苦研发不能带来可观前景,的确会让药厂放弃研发新药。

但是,虽然你不能逼迫药企高风亮节,你却完全可以要求它不作恶。

再说一遍,虽然虽然你不能逼迫药企高风亮节,你却完全可以要求它不作恶。

打蛇要打七寸。

什么是作恶?

1.药企是否为了追逐高利润对病人造成了毒理性隐瞒?

片中,AZT被医师和药剂师反复宣称为安全,然而罗恩和墨西哥医生研究发现,AZT会不加选择的杀死所有的细胞,攻击人体免疫系统,其毒副作用远大于疗效。

药企是否为了贪图利润,刻意忽视并对公众隐瞒了毒理和副作用情况?

2.药企是否为了追逐高利润,刻意选择了高成本的原材料?

罗恩在墨西哥是找到了更廉价,副作用更小的药物治疗方案的,也就是初代鸡尾酒疗法。其不被FDA 承认的原因是没有审批。

如果说印度药涉及知识产权和专利权问题,DDC(微毒),T肽素(无毒副作用)则和AZT没有版权冲突,甚至疗效更显著。那么为什么始终未获得FDA的授权?

为什么就非要用AZT呢?

打个比方,医院卖三块钱的开塞露,地下作坊抄袭药方,然后卖三毛,那医院肯定不是过错方。

但是如果病人明明能用开塞露解决的问题,你非让人家做个肠道手术,那医院就欺人太甚了。

3.预防药和治疗药的选择

药品如果分为早期的预防药和后期的治疗药。那么,药厂是否为了利润最大化,放弃“预防线”,只生产“治疗线”?

如果将药品分为一次性的治愈药和需要长年累月坚持服用的缓解药,药厂是否为了压榨患者的剩余价值,只生产缓解药,甚至刻意打压一次性治愈药,让患者只能续命而不能康复?

如果是,药厂就是在作恶。

虽然你不能要求它高风亮节以成本价甚至赔本出售专利,但是你完全可以控告他作恶。

药神为了过审,对于本应是全剧高潮的庭审环节拍得含糊其辞。最后又强行让医保亮相。

这是一个非常糟糕的舆论导向。如果爱哭的孩子有奶吃,如果走私,泼粪,示威游行的人才能得到医保,那其他绝症的患者要不要跟着一起闹?医保如果强行包揽全部的病患,那国库够不够用?目前,财政收入主要来自税收和卖地,所以一旦国库不够用,要不要加税?要不要把房价地价抬到更高?牵一发而动全身,综上所述,政府最有效的方式或许不是简单的纳入医保就完事。

1.当个体由于所在阶级过低或健康受到严重影响的情况下,政府能否转换立场,站在公民一方重新参与和药企间的定价博弈?(如达拉斯片中的法官)

2.药企为了利润肯定是倾向于缓解药的研发。那么,能否由政府加大对研究所的投入,催生国字号的一次性治愈药参与药企的市场竞争?既为患者多了一些希望和选择,也使得药企在竞争压力下,不至于把缓解药进行价格垄断。

3.药神和达拉斯都有一个类似镜头,即药企的职工在电视节目上进行宣传引导舆论。药企具有更大的财力,更靠近媒体,也更具有权威性,因此比起普通民众来,药企必然更容易获得话语权。那么,民众声音如何得到更好的表达?除了走私,泼粪,游行示威,地下集会等方式之外,国家有没有提供给民众更好的表达意见的渠道?

暂时就想到这里。

 6 ) 你是什么颜色

电影刚开始,在不甚清晰的晃动的画面中,罗恩边和一个姑娘做爱边透过栅栏的缝隙关注着场上伙伴骑牛的状况,伙伴最终在无法驾驭中掉了下来,罗恩骂了一句脏话,表情是真的狰狞、疼痛、关切。蓦地让人想起RUSH里,赛车手James在欢娱之后自白道:“女人愿意和赛车手上床,并不一定因为是她们喜欢我们,而是她们可怜我们,因为我们更加接近死亡”,罗恩的行为方式或者生活方式最初的放纵和不节制,也让我觉得是因为他的性格、生活让他更加容易倾向于激情、接近于死亡。
罗恩对他衷情的女医生萨克斯说:“为什么你总是白色的?”。Jennifer Garner 似乎完全素颜的脸以及总也不换的白色制服让她真的如同白纸一般,一个素净的、教养良好的、理科生姑娘。后来两个人在酒吧里约会,罗恩带了母亲画的野花给萨克斯当礼物,花朵图案倒不繁琐,但颜色却是五彩斑斓,有令人不安的艳丽和撞色。
“我的母亲是个画家,是个吉普赛式的女人”,这句自我陈述里有类似生命源头的意味,德州牛仔放荡不羁的生活,围绕在其周围浓艳的女人,她们像她们暴露衣着里巨大的乳房一样包围和压迫着他,然后他爱上(甚至不是爱可以涵盖的)一个“总是白色”的女人。
可这不是一个英俊的总也不能消停的西南部浪子感觉倦怠、想要停下来的爱情故事。Matthew McConaughey 把自己那张线条如雕塑般的脸折腾的让人恶心,瘦的跟大烟鬼一样不洁净,一点没有年青时金黄色牛仔游戏人生的意气风发,而更多是为年轻时那种无节制生活付出代价的模样。前段时间一个远房亲戚叔叔因为肿瘤住院检查,这个叔叔年青时是以能玩会玩而在自己圈子里著称的,可是怎么样呢,帮他办住院的表弟说,好像看着一个古龙笔下的人物塌陷了,老了,没钱了,玩不动了,还是得需要医疗保险,需要不漂亮年华已逝的笨老婆陪床。
事到如今,罗恩心里的黑洞已不是一个白色的女人可以填补和拯救的,那抹白色顶多像一个念想和安慰,让他想象一下自己如果选择另一种生活方式可能的结局,所以他对她是有节制的喜欢,是他对其他女人从未有过的节制,因为他的生命已经走到一个必须节制的境地:与他的骑牛伙伴可能遭遇的忽然受伤死亡不同,他是一个缓慢死亡的过程,这种缓慢不是跟谁做爱就能逃避的。
对这抹白色的念想却在生命最后阶段唤起了他对色彩的爱,包括白色在内的色彩,甚至连生命本身也不再是他曾经自以为是、但其实很单一的色彩。并非是浪子回头,他自己说他很想再骑一次牛,很想再试图回归那个激烈生活的自己,他之后的所作所为仍然保留着强烈的牛仔风格,有的时候仍然很混不吝。虽然后来也说了“想做些有意义的事”类似的话,但总觉他的愤怒更多来自于“为什么不能再像从前那样生活”,而不是后悔“为什么从前要像那样生活”(真的很不理解有些因为某些事情就一副看破了一切的样子感慨自己从前的生活都是虚无、都是无意义的人,感觉这样很轻狂,是看不起时间看不起生活的表现。王小波说:“任何一种负面的生活都能产生很多烂七八糟的细节,使它变得蛮有趣的;人就在这种有趣中沉沦下去,从根本上忘记了这种生活需要改进”,虽然觉得的确如此,但又隐隐觉得,单凭那些有趣的、乱七八糟的细节也不能完全认定那种生活是负面的),然而,生活也不再囿于此:他本质上还是一个牛仔,只是已经不再只是喝酒、滥交,对抗医疗机构的行政化、利益至上的侠士气也同时开始成为他的风格,他的牛仔作风成为一种革命气质,让他成为一个硬汉。
进入他生命的其中的一种色彩来自于Jared Leto 饰演的雷蒙,一种极其艳丽的色彩,一个花一样、认为自己最大的使命就是在见上帝时打扮的漂漂亮亮的同性恋。罗恩最初严重的恐同,但在反反复复的过程中与雷蒙变成生死之交(我觉得这样说不为过),除了死亡将至的震撼,我感觉不到有什么神启的东西改变罗恩的价值观让他对同性恋可以接受,一个群体和另一个群体的和睦相处,也许不光是什么三观问题的站着说话不嫌腰疼的讨论,更多的取决于相处,罗恩和雷蒙,是一种相处过程中的感念、恩情(我的两个泪点都是在这两只的对手戏里,第一次是超市那场,Jared Leto那个开心、可怜、隐含泪光的表情看的我心疼死了,第二次当然是那个拥抱,多说无益,雷蒙对自己的父亲说“他对我有恩”,在当时对待同性恋的大环境里,于他来说这真是恩情呀)。所以也许就像他对所谓“基佬”的态度转变一样,与其说他是民权斗士不如说这只是一个想活下去的人,然后帮助了一群想和他一样活下去的人,他没什么理论的对抗的高度,他的对抗来自于生之本能,来自于亲身经历,他觉得有些事情很操蛋,他不能容忍这些操蛋:他还不只是一个想要活下去的人,他是一个想要活下去的牛仔,用他的牛仔的甚至无赖的作风对抗完全与之相反的所谓高端精英的作风。
所以,接近片尾处那一屋子蝴蝶是真正的美丽的颜色,像落叶般金黄,又像德州炎热天气下尘土飞扬的无垠的金黄:土地、荒原,或者风中的、在极限运动之中的、牛仔的头发。

 短评

用最轻松的态度拍出了最沉重的题材,完全不加煽情的感染人心。男演员们演技都大发了,今年Jared Leto不拿最佳男配我特么就撕逼!!!!

9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力荐

杰瑞德莱托必须最佳男配!演技好到发指!好到让人挠墙发指!马修麦康纳演技也好到爆,尤其是去墨西哥之前趴在方向盘上干嚎那一段,跪求两人冲击奥斯卡。一个沉重题材的电影却毫不伤感,最具震撼力量的是人性的真实,很难讨人喜欢的角色却让人充满敬意。PS:影片中段叙事节奏欠功力,五星是私心

13分钟前
  • davekozg
  • 力荐

这种题材也可以这么励志,美国人真的够了!

14分钟前
  • 黄青蕉
  • 推荐

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纯剧情拍到这份上值了 男主男配的演技真心狂赞!

16分钟前
  • Fran
  • 推荐

很不错的艾滋题材电影,同时涉及大量LGBT话题,本以为马修·麦康纳瘦成柴骨的奥斯卡级演技才是重点,但却是杰瑞德·莱托妖娆迷人的易装表演抢走风头惊艳全场。

20分钟前
  • 陀螺凡达可
  • 推荐

Jared Leto的腿比女人还美!!!Jared Leto的腿比女人还美!!!Jared Leto的腿比女人还美!!!Jared Leto的腿比女人还美!!!【说正事,这热血抗艾片真是百年难遇地好啊,仔细想想,能把life outweighs money这种俗道理包在热血的外衣下讲得这么动情深刻。fuck yea cowboy!!!!

24分钟前
  • CharlesChou
  • 力荐

满眼都是演技的片子,编导的功力都放在了两位戏霸身上了,一个皮包骨,一个异装癖,不是剧本给了他们多少戏肉,剧本多么偏袒他们,真的是这俩戏霸在用生命来演戏。其实这个从非法走私药物逐步到为人权抗争的故事本就很精彩,如今在两位戏霸面前,能让人印象深刻的也就是他俩的神演技了。★★★★

28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推荐

《瘟疫求生指南》的剧情版延伸,配合那个纪录片,将会了解他们的更多困难。这种正邪分明的片子虽然简单,但看起来很过瘾,两位男演员的努力让这部片子更有魅力。有几处细节很棒。比如超市遭遇旧同事,一场戏就把男主的立场和两位演员的关系转变都带出来了。杰瑞德·莱托比很多女演员都有魅力

33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推荐

只看马修迈康纳的演技就已经值得了,更何况剧本也还算出色。一个人的斗争和一群人的斗争。片子积极向上。美国这类电影有一个本事,可以把一切道德高地转化为一个个合理的细节。为自己活着、为了赚更多的钱、然后客观上拯救了一群人。只为私欲却成为了公德。除了女医生那条线索有些煽情,其他都还好。

36分钟前
  • frozenmoon
  • 推荐

艾滋是那头无法驯服的野牛,骑上它掉下来只是时间的问题,很好的比喻。

39分钟前
  • 走马
  • 推荐

剧情很平淡,几位演员奉献了他们人生最精彩的表演,不知道马修是怎么样把自己那张帅脸变成电影里那副纵欲过度的屌丝样的,再让我感慨一下演员这个职业太不容易了…我家少爷今年不得奥斯卡最佳男配我就自宫!我就自!宫!我话放在这儿了学院不举的老头们你们看着办吧!【谁管你﹁_﹁

41分钟前
  • 小小鱼
  • 推荐

一流的表演,除口音尚可辨识,麦康纳已经完全成为了剧中人,Leto的表现也非常惊人,值得敬佩。平凡人在不平凡的状态下做出了超凡的选择,一个混混到民权斗士的转变之路,人终于超越了疾病。

42分钟前
  • 艾小柯
  • 推荐

马修麦康纳和杰瑞德·莱托,他们两不拿小金人真是没天理。现在打赌,2014金球奖和奥斯卡,最佳男主或最佳男配,他们至少一个,若没得奖我吃键盘,上图。立此为据!!8.6(PS:键盘君终于舒了一口气,2014-3-3。= =!)

44分钟前
  • 巴喆
  • 力荐

“药贩子的故事”只是个吸引人的题材,其实这部电影和去年的《瘟疫求生指南》一样,描绘了80年代的美国,多数治疗艾滋病的药品还未合法的时候,病人的生存状态,尤其是,LGBT群体的状态(还是用一个非常直的直男的故事来说的)。电影的开头非常好(后面再主次分明点就更好了),演员们非常勇敢。

48分钟前
  • 米粒
  • 推荐

本片最打动我的地方是杰瑞德·莱托的那一句:“I don't wanna die”那种在垂死边缘挣扎的痛苦蔓延了整个电影,原来再堕落的人也有求生的欲望,而且他们比我们更痛苦,因为他们用玩世不恭来伪装自己。马修·麦康纳和杰瑞德·莱托的表演让人潸然泪下,他们值得一尊奥斯卡,直接五星送上!

50分钟前
  • Ron Chan
  • 力荐

男主、男配演技都破表了。上次见马修.麦康纳还是<林肯律师>里那个拉轰的帅叔,又屌又骚包,这部就眼窝眍䁖、腮帮塌陷、瘦到脱形的战艾斗士了。最诗意,是万千黄蝶绕身飞舞那一幕,如幻似真。对有些人来说,活着就是紧紧攥住意志力的缰绳,制服那头蹦跶公牛,尽量不从牛背颠下,能待多久,就待多久。

54分钟前
  • 匡轶歌
  • 力荐

绝症不可怕,绝望才可怕。绝育不算难,绝欲才叫难。

58分钟前
  • 芦哲峰
  • 还行

jared太屌了 T.T

1小时前
  • April
  • 推荐

根据真人真事改编,生动再现了80年代艾滋病患者的生活状态和维权运动。从患者到药贩子本身就很励志,更何况他们对内不放弃生命、消除内部偏见;对外利大于弊的走私药与弊大于利的药监局之间相抗衡,温暖有力。两位演员真是用生命在演戏啊,用演技撑满全片!

1小时前
  • 大奇特(Grinch)
  • 推荐

没有特别的惊喜,但耐看啊。演员没得说,大卫·O·拉塞尔应该好好观摩。看到杰瑞德·莱托投向马修·麦康纳的蓝眼睛,才想起来就是《梦之安魂曲》海报上的那双眼睛。

1小时前
  • 木卫二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