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我很喜欢看电影,但是总有些把电影当《故事会》看的感觉,或笑或哭,或感动,或郁闷的跟着镜头进入别人的生活个把钟头后,关机,继续自己无聊的日子。并没有想过去写下那些电影带给我的思考。最近突然有了冲动,想细细的品味一下那些美丽的画面后留给自己的感动。不为什么,或许为了让自己重新尝试有大脑的生活。
《放牛班的春天》,法国电影,充满天籁童声,充满温情,让你静静流泪的电影。但是我却在眼泪落下后,变的羞愧,因为整部片子,其实都是一个自私孩子的美梦。
让我们来看一下影片中的那些人物。
马修老师:一个其貌不扬,内心善良,无足轻重的小人物。在多年颠沛流离仍然无法在音乐上取得成就后,来到“池底学校”当老师,面对一群无法无天的问题儿童,选择了用音乐来感化他们,在音乐的感召下,孩子们内心中阳光的一面慢慢呈现,但他最后却被无能而残暴的校长赶走。
其实马修老师就是一个臆想中的理想父亲形象,他对我们很好,允许我们犯错,从不用粗暴的手法来对待我们的胡闹,善于发现我们的优点与潜力,并且鼓励我们,指导我们。但是他却不是一个成功人士,只是芸芸众生中极平凡,极普通的那一个。这样的父亲,一方面会让我们的童年充满温情,另一方面却又不会带给我们压力,我们不用担心处于他的阴影之下,多年以后,已经功成名就的指挥皮埃尔回乡后初见同样两鬓斑白的佩皮诺时,已经忘记了那个谢顶老头的名字。这说明自私的我们把他的那些春风化雨都视做理所当然,无需报答,那些其实改变我们生活的重要时刻,在成功后已经被渐渐遗忘,我们记得有那个人,但是我们却已忘记他所做的一切,这样我们才能骄傲的告诉自己,我所取得的所有荣誉,都是靠我自己,我不欠任何人。这样我们就不再需要感恩。
校长:一个混在校长职位上只知道作威作福的混蛋。他其实就是黑杰克在《摇滚学校》中说的“当家”的化身。他时时刻刻都在将自己的权力运用到极致,在他的天地中,你只能选择服从,不允许任何人挑战他的权威。马修老师刚到学校时,见面几句话,就将他的性格暴露无遗,比如回话时候要加上校长大人。校工受伤时,他毫不动情,甚至怀疑流血的老头是在装可怜。在他的世界,无所谓善,无所谓美,只有利害关系,对我有利的,就是好的,对我有威胁的,那就是坏的,是绝对不允许的。他代表了我们对主流社会的恐惧和蔑视。我们小心翼翼的生活着,防备他的“犯错,处罚”原则,但是私下里我们用最恶毒的语言攻击他,偷他的钱,烧他的房,不屈的与其斗争。虽然这斗争是破坏,但是只要能让他焦头烂额,大发雷霆,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皮埃尔的妈妈:美丽优雅的单身母亲,让可怜的马修老师爱过痛过,最后尴尬的坐在街头的咖啡桌边目送她搭上那机械师的汽车远去。这也是我们潜意识中的母亲形象,美丽,并且永远美丽,无条件的爱我们,为我们含辛茹苦,我们认为母亲只是属于我们自己,所以,在片中,其貌不扬的老好人马修老师只能单相思。因为平凡普通的马修只能像父亲一样的对我们,但是不能真的成为我们的父亲,他的相貌,他的职业都不配真的成为我们的父亲。因为,他实在太平凡了,自命不凡的我们拒绝这样的人,但是我们不拒绝他像父亲一样的爱护我们。其实没有人可以做我们的父亲,最后母亲为了我,把自己喜欢的机械师也放弃了,一生孤独终老。捍卫了我们心目中圣母般的贞洁形象,可是我们呢?直到母亲去世才回到故里,这之前,我们真的还记得妈妈吗?我们是否体会到她为了我们放弃了太多的幸福,这样是否公平呢?
皮埃尔:电影的中心人物(首先他引出整个故事,另外,请注意合影的时候他在照片中的位置,正中央),“天使面孔,毒蛇心肠”,那位离开的老师这个评语前半句真实,后半句就有些恶毒了。他只不过是个敏感,自尊,些许自闭的孩子,就如我们一样。既然得不到“当家”的赞扬,那就成为同类的偶像,将创造力化为破坏力,蔑视一切主流价值观,包括真的,善的,美的,为了反抗而反抗。固执的生活在自己的世界,他和我们一样,因为害怕被拒绝,不会主动的去要求什么,但是我们会为自己喜欢的事务偷偷努力,如果被人赞赏,则会更专心的去学习,因为从一开始我就知道,我有能力会做到最好。他和人的相处都是平等的,包括马修老师,并不会因为他是改变自己的伯乐而过多接触,他永远与他人保持一定的距离,一方面因为他的清高,一方面也是因为他的敏感多疑,他认为“他人即地狱”,甚至对自己的母亲也不是完全信任,影片中当坏孩子孟丹造谣侮辱他的母亲时,他毫不畏惧的迎上去和比他高大许多的孟丹厮打起来,但是,接着他就跑出了学校,在母亲工作的餐馆外冒雨凝视,为什么他不走进去呢?因为他想做一个观察者来偷偷确认他母亲没有做那些伤风败俗的事情,他做出这样的举动也是值得原谅的,毕竟他是一个私生子,在他的成长历程中,各种风言恶语,造谣中伤一定没有停止过,这是他一生都没有解开的结,甚至功成名就之后,因为对别人的不信任感,他选择了独身(参加母亲葬礼时孤单一人)。当他发现马修老师爱慕他的母亲时,他从楼下扔出了墨水瓶,警告马修老师不要再接近。是的,他不希望任何人接近他的母亲,这会伤害到他的自尊。影片结束时,马修孤单的走出校门,皮埃尔只是和其他孩子们一起扔下纸飞机,并没有更多的表示,因为他是皮埃尔,因为他是我们。
佩皮诺:他代表了我们的童年印象,傻乎乎的小孩子,但是还喜欢耍点小聪明,考试的时候,故作老套的跟邻桌套近乎,却得到一个5+3=53的答案。是啊,这就是我们的童年,被人欺负不知道如何解决,只有等待长辈的救助,自己认定的希望就会永远等待。在照片里,他位于第一排的正中间,正好在皮埃尔的下方,暗示着那是一个过去的皮埃尔。让过去的皮埃尔跟随马修老师离开学校,正好能满足我们亏欠马修老师的地方,毕竟有一个孩子跟你走了,把你当作父亲,同时,这也提醒我们,其实我们也需要一个父亲,但是我们不敢或者不愿承认,只有懵懵懂懂,不通世故时,我们才会安享最朴实无华也是最真的世间大爱。
体育老师:一个哥哥,虽然有时候会修理我们,但是关键时刻他会站出来保卫我们,比如面对孟丹,他会说:“不服气来找我!”。发现三个孩子和马修老师在厕所的时候也会严厉警告马修老师。没有柴火洗澡时,他帮我们偷校长的,当马修老师被赶出学校的时候,也是他去揭露校长的丑行。总之这是一个替我们出头的不爱说话的大哥。
校工:一个被我们欺负的老好人,可以让他出丑缓解我们的压力。
看完这些,你是否和我一样,发现整部影片都是一个自私孩子的梦呢?因为所有的情节,所有的人物设定都是以皮埃尔来设定的,只有他的幸福与自由,别人的生活全部都是他的陪衬,所以我得出这个结论,如果你们要说那句马修老师对体育老师的话:“你怎么只看到肮脏黑暗的一面?“我也要用体育老师的那句话说:“在这?是的!”
第一次看这个电影还是在课上,老师放给我们看,当时没觉得什么,就随便看看,没想到这个电影狠狠地震撼了我。
开篇其实很普通,一位新入职的音乐老师,来到了一个"差生"的班里,这些孩子自由,不服管,很多故事的标准开头。
后面,故事走向变得不一样了,音乐,就像一根绳索,牢牢的将整个电影串联起来,而马修一个小小的想法,改变了这个放牛班,也改变了这些孩子的一生。
韩国有个电影叫和声,其实我觉得和这个故事的大致想法是差不多的,都是靠音乐安慰这些受伤的人。放牛班的春天看前面你可能会觉得平淡,可能会觉得虽然有温暖却没有什么让人提起劲儿的地方,请你一定要耐心看完,最后一幕的最后一句话,我回味过来的时候已经泪流满面。(也可能是因为我之前没猜到?)
人的一生,多么有幸,才能遇到马修这样的老师,有想法,民主,全心全意地投入一件事情,并且能够把它做好。我知道,这个放牛班合唱队的"寿命"不长,却足以改变他们的一生,而他们的故事,也足以感动我们这么久这么久。
我的脑海里仿佛又回响起了那美妙的歌声。
先说说影片给我最深刻的一幕吧,影片最后的纸飞机和稚嫩的不停挥舞的小手。大概是在初中时第一次看《放牛班的春天》,当时是为了应付老师的作业看的,一直到最近,去接上幼儿园的小侄子放学,看到满窗明几净的教室里飞满了纸飞机充满着叫笑声,突然眼前就和记忆里的画面重合了,然后就有了最近的一次重温,感觉自己的灵魂被清澈的童声合唱洗涤了一般,并且深深体会到了一个良师对人生是多么重要。
一个人的力量会有多大呢,片中老师马修对这些在池塘之底生活着的孩子的影响无疑是巨大的,他将他们凝聚在一起,挖掘每个人的长处,用爱包容与理解,慢慢的磨掉他们的棱角,这正是一些失意之人渴望的,或许是安慰,又或许是关爱。
举个例子,初中时我的成绩还算不错,唯独英语脱了后腿,不是不努力,而是不喜欢,不喜欢这门课程,英语对于我来讲就是负担,至于原因,大抵来自英语老师,我的三观基本上和老师完全相反,他说往东我就想西,彼此看不惯对方,上英语课听到他用尴尬的口语授课就心里厌恶,长时间积累下来,造成了英语的脱节,但是如果有一个我喜欢的老师授课,那结果必然相反,也许未来也会有很大变数。这就是一个人的力量,潜移默化可以改变许多,世界上没有一人是一无是处的,但愿意挖掘,愿意包容的伯乐却寥寥无几,我想,马修老师的大爱不是每个人都有,但至少,我们可以多一点包容和理解,眼里多看到些他人的闪光点,有时,不经意间,命运的轨迹就发生了改变。
重温后的想法,以上。
看这部电影的时候是和大女儿一起看的,刚开始就觉得是一部非常一般的孩子和老师之间的琐事,没想到被他们的坚持和感情感动到了,再不起眼的人,只要坚持下去,就会有梦想成真的那一天!
感动到我的不只是一首好听的歌,还有人与人之间互相的信任与支持,收获满满,热泪盈眶的感觉,很久没有过了😄,希望看到更多很好的电影!
这是一次心灵的洗礼,没人生本向恶,只是无情的手把人推向了无尽的深渊。Morhange每一次天使般的独唱,总让我感动的浑身直起鸡皮疙瘩,特别是那纸飞机从窗口飞出,“感谢、再见”的小手一挥,那份感动,不言而喻。而最重要的,看这部电影不仅是好“看”,天籁的童声更是听觉的享受。★★★★☆
看到激动地直起鸡皮疙瘩,看来总有那么一种类型的东西能感动本人
莫翰奇每一次独唱我都热泪盈眶.
所以我一直坚信最好的教育人才应该放在学前教育和初等教育。小学老师对孩子的未来产生的影响远大于大学老师。可现状却是,大批自己都没学会怎么做人的人被随随便便扔到了小学、初中做老师,放纵霸凌,根据权势财势“因材施教”,惩罚性教育,把孩子逼上绝路就让天性不良背锅,呸。
结尾有泪点,教育可不简简单单是体罚那么简单,可见一个表面爱捣蛋的孩子都有心中解不开的结。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性格。永远不要说永远,凡事皆有可能。真是一部不错的电影,感人肺腑,里面的音乐也非常不错。要说遗憾就是那个有暴力倾向的孩子没有被带到正道上来,可怜了我的男中音。
不知为何描写师生情的电影总能赢得人们更多的赞誉,每当片中即将产生一些不可调和的矛盾时,总会有一个“坏人”忽然间良心发现,或者是出现一个意外事件,从而让矛盾很轻易就化解了。一切都来得太过戏剧性,很机缘巧合,却实在是很假很突兀,无法让人信服~~
问题孩子何其多,善良老师却难觅,但是还好有你。纸飞机送别那一段哭了。
一个孩子在启蒙时期,能够遇到一位好的老师,真的是一件非常幸运的事情。
星期六,贝贝抱着小熊跟马修老师回家了!QwQ
一位影评人:“不同于一般的运用悲情拼命煽情的悲情电影,或极尽夸张搞怪的爆笑喜剧,《放牛班的春天》是一部让人因为喜悦而泪流满面的电影。这也创造了法国电影新概念——阳光情感电影。这部没有美女、暴力;没有动作、凶杀和商业元素的好电影成为了本年度法国人的心灵鸡汤”
歌真好听,为什么我上学内会儿参加合唱队唱的都是《黄河大合唱》之类的
那一天刚好是星期六。他等到了他的爸爸
纸飞机+挥动的小手——那一刻,什么都值了
每一个孩子都是天使!
那漫天飘扬的纸飞机是我对你最诚挚的敬意。
马修先生好可爱。
我最喜欢的片段是老师问那个偷钱的孩子为什么要偷钱,那个孩子说想用来买热气球,竟然是这么淳朴的理由…世界上没有真正的坏孩子,需要的是理解他们的大人
不知道为什么,没多大感触。
体育和音乐是促进国家团结的要素。可是俺都不会哈哈。
我曾经想成为这样的老师。即使没有做到,克莱门特老师依然在我心里树立了一个真正的授业者的形象,不仅仅是功利的,他还教会你爱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