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影评
1 ) 一生一世仅此一回
想看这部电影很久了。高中的时候在一本影评书上第一次看到这部电影的名字。之后在CCTV-6看到过对这部剧的鉴赏。然后是被其他各种事塞满行程,也阴错阳差地看了波顿的各种片子却一直没能看成这部剧。
前不久的翻译课上,老师要求大家找电影来配音表演。有一组人马选了这部剧,他们的选段很奇特,表演更是,以致我当下就想这本子是个喜剧片吗?
出于对同学诠释结果的不信任,也由于隐约记得之前看的CCTV-6的简介基调不是这样的,这一次我当机立断地去下载了这部影片,想要一睹究竟。
结果发现我同学的诠释是完全乱了套的。
光是开篇的音乐就让我感受到这绝对是一部有关孤独基调伤感的波顿系作品。
一直认为波顿的故事是充满了童话色彩的,无论动画还是真人电影。
剪刀手爱德华可以说是他亲手打造的又一个现代童话。
只是这个童话里的主角,不再是王子和公主,也没有“后来他们幸福地生活在一起”的格式化结局。
公主还是公主,而王子,换成了爱着公主的不起眼的小丑。
开篇是善良的公主妈妈带不谙世事的小丑回了家,小丑也是在那时第一次在照片上看到了公主的样子。
所谓的一见钟情,应该就是这个样子的吧。
他开始关注她的一切,想要对她好,尽全力为她做点什么。看到她有男朋友,还和他接吻时会止不住地伤心。
初次的见面是戏剧式的。
她在那里疯了一般地尖叫,而他也吓得手足无措,一双剪刀手无意识间将她的床割得七零八落。
然后还是尴尬生疏却仍是有模有样地互相打招呼。结果他因为刚喝完一杯柠檬水不适应而当场晕了过去。
结果他就这么开始了和公主一家的同一屋檐下。
尽管公主也是普通百姓,可在我们这个故事里,在爱德华的眼里,她就是那高贵美好的公主。
他那一双尽管行事不便干起活来却很灵巧的剪刀手为他赢得了周围人的喜爱。他的手艺之精还让他上了电视。
可一切来得快也去得快。
究其原因,也只有一个——他爱着她。
“因为你叫我去”。
她因惊讶而瞪大了眼睛。
一切就是从那里开始的吧。因为公主终于开始注意到了这个不起眼的还让她有些害怕的小丑。
没错,他爱着她,以及有关她的一切。所以,他在警局里被问到“有没有人指使你”时,即便Peg夫妇反复追问时,也只是一言不发地低下头。
因为,他想要保护她。只要自己不说,就可以保护她,和她周遭的一切。
为了她他愿意付出一切,哪怕是自己的清白,哪怕被错抓起来的那时被迫举起剪刀手的自己是那样的孤单和不安。
女孩。我爱着你却拥有一双触到你就会伤害你的剪刀手。
而她还是将他的双手环成一个最令人心碎的拥抱。
她可以听见他的心跳,伴着深深的哀鸣。
他从未如此强烈地想要一双普通人的手。
他在回忆里看到了自己热望的东西。
某一个遥远的圣诞节。
是啊,那时,他也许可以得到的。
而最后只是在欣喜过后望着突然倒下再也没有醒来的博士,再然后是看着那双人造手被自己的剪刀手洞穿。
它们断裂在地,化作一堆碎泥。而碎掉的,只是手吗。
而那时的他只是木然地看着一切离他而去。对于一切的归结也只是在Peg问起时回答着“他没有醒来”。
可是,他遇见了她。
一生一世仅此一回的爱情。
爱德华的回忆里,只有给机器安上心而后造出了他的博士。
是谁教会了他付出的真谛。是谁教会了他只想为了某个人的幸福而奔走。
谁都没有。连教会他所知晓的一切知识的博士也没有。
爱情。那说不定就是一种人类最原始也是最纯粹美好的迸发。
而自从他爱上了她,他也就没有他了。
他只是为了她而存在的,一份执着和根本不要求任何回报的奉献。
相比之下作为王子的Jim是卑劣的。为了一己之私可以嫁祸于人的恶棍。
这罪恶也许正是文明的印记。
人们眼里没有被打上文明印记的爱德华,这一刻显得是那样的纯粹。
公主终于看到了王子的丑恶,要离开王子了。
可邪恶的王子即使会放过公主,又怎么会放过抢走公主的小丑爱德华。
于是童话的结尾,他们没有“后来”,更没有“幸福地生活在一起”。
小丑爱上了公主,是不是只能用悲剧来收场。
故事的结尾一片美感的荒凉,跟着的是无奈忧伤的回忆。
还记得爱德华初次的登场吗。
惊恐的眼睛睁得大大的,双手直挺挺地垂下在身体两侧,神情是那样的无辜,又是一脸胆怯。
那样一个纯粹无暇又有些怯生生的孩子。
善良的Peg把他带回了家。可那时的我们即便隐隐约约猜到,又怎能知道一份悲剧的爱情童话才刚刚开了个头。
他是最无辜最善良的那个,他是最美好最纯洁的那个。
可他又是最不能为世人所接受的怪物,随意伤人的疯子,没有道德感的小偷。
所幸在他最爱的她眼里,他终究是纯白高洁的。
告别的时候到了。
小丑还是一如往常地深情注视着公主的眼睛。只是这一次,屏幕前的我们都心酸了。
因为他眼里凝着自诞生到这个世界后第一滴决绝哀愁的泪。因为他要她走。
再见。
应该是,永远都不要再见了。
公主哭了。即使他只是个小丑,那也是她深爱着的独一无二的小丑。
可还能说什么。既然她懂他,也了解这个所谓的文明社会。
我爱你这句话,唯独这一次这一刻,即便说出来,也无法就此开创出一段美好的未来。
可她还是说了。在飘忽迷离的星光下,在雾一样迷蒙的泪光里,坚定地说了——
我爱你。
直到我死去的那一刻都是。
他们俩的爱情,也许从来就不曾美好过。
唯一的那次拥抱里,他最后还是流下了哀伤无奈的泪水。
可是美好的爱情也许本来就只属于王子公主这一配对。又或许完美的爱情本就只属于童话世界。
蒂姆伯顿的故事是童话,可那也是个残酷的现代童话。
结局处公主穿着带血的礼服握着用来处理善后的剪刀手,小丑重回他那阴暗与世隔绝的城堡,日复一日重复着孤独的雕刻。
又也许,这样已是美好。
他终于知道,这个世界上他唯一爱过的人,也同样地爱着他。
尽管开口已是永诀。
她将永远像圣诞夜那次一样在他的回忆里起舞。以着他能够记住的最美的姿态。
而这份美好,将会和着自他下山后就开始飘起的雪花,随着他不停息的雕刻一起,被时光永远冰封,凝固成永恒。
2 ) 她没有再去找过爱德华。
现在说起爱德华,很少有人会想起他了吧?
大多想起的是那个暮光之下的吸血少年。
这是我第一次,全神贯注地写一个影评。
第一次看见这个海报的时候,
一定会害怕的吧?
会不会以为这是一部恐怖片呢?
不。不是这样的。
这个男子,是我心中想要的男子。
不,或许应该说是机器人更加合适一点。
是的。
不可否认,这部影片从一开始到中间,都在继续着一贯的搞笑风格。
在影片最开头的部分,
爱德华,一直是一个胆小害怕,不敢与人接触的风格。
直到...很庸俗的过程,他爱上了一个人类。
为了她,她开始撒谎、做坏事...
做了一切他不曾想过的事情。
其实,这一切早已注定,影片的结局。
爱德华,这样尴尬的身份,
终究被人类所恐惧,然后,驱赶。
在所有人希望他灭亡的时候,他所爱的少女终于被他所打动。
有谁能知道,在他说“再见”的时候,
这个机器人,是否已有了心脏。
“抱着我。”
“我不能。”
爱德华,是一个很容易满足的人。
我一直这样认为。
少女的这个吻,或许已经足够让他幸福一辈子。
我记得,影片最纯净的一个画面。
就是少女仰头看着雪花飘散,
仿佛那已是生命中最灿烂的时光。
那段祖孙间的对话,我想大多数的人都无法忘却吧。
她没有再去找过爱德华。
她只是站在窗前,远远的望着那阴森的古堡。
“我已经老了,我希望他永远记得我年轻时的样子。”
爱德华,终究是记得的,
少女年轻时的样子。
只是一个童话,
真的是一个童话。
3 ) 曾经你也是爱德华
这是一个悲伤的电影,从一开始就注定是一个悲剧。我并不常常喜欢用注定这个词,或者是be destined to.但是你看,自从Edward走出古堡,一切就只能以悲剧收场。一切都充满隐喻,直到我看到最后Edward用剪子剪碎身上的衣服,这多像一个完满的隐喻。
我不知道导演想要表达的是什么,但是我在里面看到的是满眼的苍凉,好像一整片荒漠一样的世界。容不下一个简单的纯粹的Edward。
Edward有一个热闹的到来,众人的目光,热切而灼人。Edward为别人修整庄园,为别人剪出可种不可思议的发型,他不收钱,他也从来都不为了什么,他只是单纯的喜欢,只是单纯的想要这样做而已,用他的剪刀手,好像这就应该是他生来的使命。
热闹的聚会,排队等候的人群,他以为自己就这样让所有的人开心,所有的人满意,让所有的人接受自己了。当他听着各种各样的恭维或讽刺,当他的剪刀手上穿着各种各样的蔬菜站在烧烤架旁边,当他在人群里勉强的装出很灿烂的微笑。阳光很灿烂,天空很蓝。他以为一切都很美好。
可是大家是不能理解的,在这个世界上生活得太久的我们只会以我们的自以为是去看他,把他当作一个天才或者一个怪胎,可是不是的,他什么名号也当不起,他只是一个最最纯净的灵魂而已。
他不懂得人世间的利害关系,也不懂得人世间的亲情友情爱情,他不知道该怎样爱该怎样关怀,当他举着自己明晃晃的剪刀手的时候,他的无助和慌乱,我也只能在屏幕前心疼得不知所措而已。
这就是他的爱,被划伤的Kevin,被划伤的Kim,伤痕累累的自己。
他不知道什么是爱。他只是知道Peggy如果有一个专柜的话一定会很开心,他只是知道轻轻地对Kim说Because you asked me to.眼神清澈。
这就是一切了,他还能怎样呢?他没有资本爱,没有未来,他能说的不是I love you, too.而只是,I can’t.只能是一句goodbye.
It’s reality.
现实就是这样了,有些东西是注定不能在这样的社会里生存下去的。Edward能怎样呢?他还不是只能怯畏的举起自己的剪刀手。他能见剪出漂亮的发型,剪出精美的园艺,剪掉自己身上的衣服,可是他却始终剪不掉,剪不掉别人对他的误解,剪不掉和这整个世界的格格不入,剪不出梦想的形状。
Edward在电视里接受采访的时候,有观众问if you had regular hands, you would be like anyone else. Peggy帮他回答说,No matter what, Edward will always be special.
但是我想也许不是的,Edward is special只是因为他有一双丢不掉的剪刀手,而我们在成长的过程中往往这样轻易的放弃,放弃自己曾经傻傻地执着的坚持的东西,放弃童年的梦想,丢掉自己的不被世人接受的剪刀手,然后再也剪不出那些神奇的形状。
所以没有剪刀手的Edward就不再是Edward 了。
我想Edward自己也是知道的,不然在听到这样的问题的时候,if you had regular hands, you would be like anyone else.这样被认定为尖锐的问题的时候,他不会只是淡淡地说一句Yes, I know.
我们每一个人,都曾经是一个小小的Edward,有一双大大的剪刀手,它不常常受我们的控制,它笨拙得不能握手,它有时会伤害别人,可是它也是一双神奇的剪刀手,它剪得出这世界上最美的形状,剪得出大雪纷飞。
后来呢?
后来我们在流言蜚语里成长,穿上衬衫,穿上裤子,穿上别人的期望。我们装模作样的成长,丢掉自己的剪刀手,为了生存,和大家变得一样。
我们有了一双真的手,我们用这双手和自己不喜欢的人握手拥抱,玩弄各种各样我们新学会的花样。不用顾忌,不用谦恭的小心翼翼,不用温顺的微笑。
成长真是一个疼痛的社会化过程。
可是你还记得自己曾经的那个Edward吗?他小小的脆弱的身子,他不小心划在自己身上的伤痕,他安静的眉眼,他的简单倔强,横冲直撞,他率性而为,他有时不小心伤害别人,他常常懵懂又无助。
你还记得吗?你心里还有一点点他的影子吗?
结局只能是这样,要不然就像我们一样,丢掉自己的剪刀手,丢掉那一部分不能被人接受的自我,要不然,就像Edward,用自己的剪刀手剪碎身上的衣服,扔掉所有的光环和伤害,剪掉这个世界强加给你的与自己格格不入的一切外壳,然后逃走。
你还记得自己心中的那个小小的Edward吗?阳光的背后,你的脚下Edward小小的怯懦的影子就这样一点一点被吞没了。
4 ) 童话如梦,至美无价
在反省了一个晚上加一个白天后,我再次投入到这部片子中,我很庆幸我终于入戏了。我知道,我失去的东西,只要我认为它是珍贵无比的,我一定会把它找回来。我想,我的眼泪,大概是我的一次对我丑陋的救赎。各位朋友~千万不要把它当恐怖片看!
那么先说主题。这是一部童话,一部歌特风格的童话。剪刀手也是歌特风格电影的复兴主力军。深黑色的衣服,苍白如死人般的脸,正是歌特风格的强烈写照。Burton的脑袋里果然装满了无数奇妙的东西。从最主要的地方入手讲起,我还是认为眼泪是使观众介入的最好切入点。在这部片子里最显而易见的就是爱情。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如果泰坦尼克号里面,jack和rose没有最后那段撕心裂肺的分离,两个人顺顺利利的登上了救生船并且毫无悬念的获得了救济,然后回到了美国生了N个孩子组成了一个篮球队,平平淡淡的过了一生,那么切入这部片子就很难。眼泪是使你得以有足够的力量去铭记每一个画面,去深入思考电影主题的最有力的源泉,我不认为你平静又无聊的看完一部boring片子会有动力去写影评去评头论足去深思。那么在我最初的时候,正是由于这一个切入点被我自己给盖了过去,我才对此片感到不解和困惑。后来有幸得到很多人的引导,今天再次观看此片,我转变了我现实丑陋的审美观,用全新的角度去对待爱德华和他的爱情,一切都变了。Burdon导演在我第一次观影的时候让我认识到了我的丑陋并使我反省了一夜,我知道单单一个“谢”字是无法表达在我流泪的那个刹那我心里对burdon的感激之情的,我的眼泪不只是对童话故事带给我心灵上的震撼,还有对burdon导演的敬意,是你让我丑陋的心得到净化。
对于主题,我最想讲的就是美。纯粹的美在我们身边是很匮乏的,所以有太多的人看到的世界总是黑暗的、绝望的、冷漠的,即使是,他们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但是他们依然看不见光明。我承认世界上丑陋的东西太多,因为世界上的一切都与“现实”挂钩,而一谈到现实,所有美的东西都要凋零枯萎,这种死亡与艺术遇到政治以后的悲惨结果是一样的。所以,burdon电影是一种对于美的追求和探究。这部电影如果你用正常的现实审美观去看待,你会发现所有的逻辑都是不可理喻的,这是第一次观影时我的状态,带着丑陋的面具我怎么能发现ES(本片简称)里的美呢?这也是对观影人的一种另类的劝诱和救赎,我很庆幸我是其中一份子。电影是对美的一种宣泄和幻想。正因为这种纯粹的美无法在现实世界里实现,艺术家们必需通过艺术的形式,虚构、创造、幻想,来实现自己对美的愿望。比如在上学期,电影读解老师给我们看了杨德昌的《麻将》,里面很明显的支持了我的这个论点,电影的大部分都是黑暗的,但是在最后,导演还是给了我们一个美好的结局,这正是鲁迅为什么在《药》的结尾留下了白花的原因。
Burdon在ES里构建了很多美的东西。童话一般的爱情和人性是其中之一。Kim的长相确实就像一个公主,大大的眼睛,牛奶般的皮肤,真的让人疯狂。而爱德华非人类,非王子,可是burdon却不甘心,他将自己介入到爱德华这个形象中,通过自己的努力,让爱德华变成了人们心中的王子,所以,在日志留言里说爱德华不丑的女孩子们,你们是对的,你们和爱德华一样美。爱德华的美不在外面(不要认为他是depp就说那样惨白的脸也是帅),而在内心。我不知道你们是否注意到那个发明家拿起那个心型的饼干,放在尚未完成的爱德华的心口的那个桥段,那个地方正是发明家要赐给爱德华“心”的地方。一个纯色的饼干,就是爱德华的心。童话一般的心,简简单单的心,纯美的心。他的心在最初的时候是空白的,和我们小时候一样。老发明家给爱德华的心里刻上的,都是一切美的东西,这在另外一个桥段里有介绍,老发明家给爱德华读书,讲礼仪,读poetry,都灌输的是美的东西。爱德华的美不只是体现在给人修剪花草不要钱上,他对kim小心翼翼又“刻骨铭心”的爱是一种美,他的心灵手巧也是一种美,他的那一句“I can’t”和“because you ask me to”是一种美,他的童趣和天真是一种美,他的眼神、孩子似的笑容、可爱的举动(如刚进入peg家把kim的水床弄漏了的那段,可爱)是一种美,bill那一道选择题,爱德华的答案也是一种童话式的美,”give it to my loved ones” 丝毫不参杂任何现实的丑陋。Kim也是美的,但是这有一个转变的过程,很遗憾我依然无法给出明确的转折点,不过,我觉得从丑陋转变到美好,这是人心灵的转变,是在内部默默的变化着的,我们无法给出定性的原因和足够的镜头去证实这一个转变。我想徐威说的非常对,kim正是喜欢爱德华童话一般的性格,喜欢爱德华善良的人性,喜欢爱德华傻傻的单纯(有的女孩子不是喜欢成熟的男性吗?你们永远无法理解这个片子)。Kim确实要感谢爱德华,因为是他让自己内心的美苏醒过来,并从一个恶魔(夸张)变成了天使,从普通人,变成了公主,这样的女主人公才配得上她美丽的面容,在爱德华那美妙绝伦的冰雕面前翩翩起舞,kim便更加美丽了。回到现实,现在人面兽心的女人多的是,长得像是天使,内心却丑陋的很。Peg一家,不必谈,他们可以收留爱德华,并且给予爱德华那么多关心和帮助,他们的内心自然是美的,不过他们依然有现实世界的影子,比如爱德华偷东西以后,bill对爱德华的教唆,那正是他们用现实的价值观去改变爱德华的童话价值观,还好,这没有成功。那个警察,其实也是美的,对于美丽的童话,导演让我们感到了更多的安慰——还有愿意保护“美”的人存在,这在警察对天空放5枪,说出“go on ,run”的时候显露无疑,我的心里更是感到无比的温暖。片子不但描写美,也描写了“丑”,最先出现的丑,便是那群邻居。她们充分的体现了小市民的无聊、各种势利的嘴脸和黑暗。我们可以看到,在peg把爱德华带回家后,街道里的那些小市民便露出了她们的空虚,似乎peg把布什带回家一样。
那个性欲膨胀的joyce,从刚出场就让人恶心,什么“家庭主妇也很寂寞”,恶心。所以,她不仅仅是利用爱德华给她修剪花草,美容自己的狗,给自己剪头,她还对爱德华产生了性欲,并借以希望自己的性欲得以在爱德华身上爆发。我承认这个逻辑显得很混乱,joyce是一个现实世界的人,她应该有一个现实世界的审美观啊,如果她以这样的审美观来看待爱德华,她绝对不会对一个僵尸做出脱衣露胸的举动的。但是考虑到童话,有时并不需要逻辑,说不准joyce的性欲真的到了连僵尸也也愿意fuck的程度了,呵,who knows~。其余的邻居则类似与跟风的墙头草,好的时候呢,觉得爱德华有利用价值,只是小小的对爱德华嘲笑一番,也有人献殷勤,什么美容啊,帮你找医生啊之类的话,但是到 了最后,那群人执意跑到爱德华的城堡去看看他到底死没死,所有人的虚伪面具全部被摘除,内心的丑恶像是黑水一样流了出来。
其中有一个酷似精神病的角色,peg甚至连推销都不敢去她家推销。这个女人刚出场就对爱德华横加职责,说什么it’s not heaven, it’s straight from hell, feel satan in him. 看起来像是那么回事其实是一派胡言。她一直说爱德华是魔鬼,是demon,但是在最后,爱德华给出了答案。他在这个神经病女人的窗前做了一次精彩的“园艺”:一个魔鬼形状的东西吓得那个女人丢了魂。她一直在说爱德华是魔鬼,其实她自己才是魔鬼。这个段子设计的简直是太棒了。
那么,kim的男友是另一种与邻居不同的丑。说实话他在某种程度上是可以理解的。我不相信谈恋爱的人敢拍自己的胸脯说自己从来没有吃过醋。如果你拍胸脯说了,那么恭喜你,你不是人,你的生理功能不健全。所以我们看到她男友的暴怒,对爱德华的处处不爽、刁难,这是吃醋的表现,也本是无可厚非的,是人就会吃醋,但是导演的目的很明显,这个小伙子是一个丑陋的人,所以我们看片的时候自然而然的讨厌这样的吃醋行为。从另一个角度理解,也许她的男友很早就预知到了kim会对爱德华产生好感,所以才疯狂的吃醋。不过这只是个人理解。最让他形象抹黑的是他的偷窃行为和拐骗行为,这件事简直是坏到家了,各种坏事都集中在了这一次行动之上。他首先动机不对,要偷;其次他还协同同伙并诱拐kim;他欺骗爱德华,利用爱德华对kim的感情;他在危难的时刻把爱德华推上了险境……各种错堆在了一起,他立即臭不可闻。人性的扭曲,造成了他的丑陋,而且,世界上,真实的存在这中人,自己女朋友被别人抢走了,去杀人的,报纸上常见。所以在最后他被爱德华杀死,我是一阵快慰。
通过种种的反衬,一种童话般的至美表达了出来。最后两个人在古堡顶的离别确实忧伤又动人。童话的爱情,同时又是凄美的爱情,是无法达成的爱情,这样的爱情美得醉人,可是又到哪里去寻呢?这只能是一个童话,只能是一个童话,美如烟火的爱情,其实从爱德华出现的时候,就是一场梦。 在离别的时候,全篇只说了169个单词的爱德华,深情的又轻轻的说了一句“goodbye”,kim表白之后的那个吻,是她在整个片子里表演最闪光的地方。她深情的吻了过去,可离别的痛苦让她无法继续吻下去,回忆就像一把匕首狠命的刺进了她的心脏,那绝对是不可承受的痛,这一次吻别,也就是永别了,她那神态伤心到了极处,也美到了极处。“I love you”,我看到了她的泪水,也尝到了我自己的泪水。
其实童话并未结束,这不是一个封闭的故事,导演在片头就给了一个爱德华的特写镜头,只不过那是侧脸,这地方需要观众看完片子去回味的东西,爱德华仍然守在那座歌特式的城堡里,他仍然活着,每年仍然会下雪,kim已经成了外婆,美丽的容颜衰老了,可是对爱德华,她这辈子估计是忘不掉了。导演给了我们希望,足够的希望。
单独讲depp的表演。先抒情一下,depp,你简直神了!!酷!无敌了!!机器人无面部表情,说话也极少,只有靠眼睛,可是depp这个眼睛实在是太NB了(抱歉,激动就说脏话%……),太传神了,从开始的胆怯,到后来的深情,depp的眼睛带给了观众大量的信息,印象最深的就是在最开始刺破kim的水床的时候,那个眼神,偷偷的,像是小孩子干了坏事,可爱极了。
镜头我只说其中的某些。首先最开始介绍的时候,做的十分吸引人。深蓝色的暗色调,从开篇就给我们展示了浓烈的歌特风格,而且还是主观展示镜头,展示了古堡的内部,楼梯,雕塑,机器。最后那些奇形怪状的饼干也能应和着音乐,让人耳目一新。然后接着就是一个精彩的蒙太奇转场。先是将镜头切到远景,给出古堡的全貌,然后将深蓝色的色调转成真实的色调,镜头再向后拉,就将画面转到了老年kim的家里,实在是great。第二,在27分钟左右的时候,有一个大全景镜头将所有色彩绚丽的房子尽收眼底,看起来倒是十分整齐,线条对称,动作一致,所有人一起出屋,上车,开车,上路,上班,真是妙趣横生。
奇幻风格的音乐,给本片增色不少,只能说十分有童话特色,但少有难懂的地方。
有关寓意,我觉得,片子里“手”是值得分析的地方。爱德华未完成,发明家在死之前给爱德华了一个礼物,一双手,可惜他死了,爱德华成了剪刀手。这个回忆正是在爱德华和kim拥抱的时候他想起的。他在想如果这双人类的手真的给了自己,他的结局会是什么样子?就像那个电视节目里观众的提问,你没了剪刀手,你就是普通人。导演似乎给出的答案是爱德华必需是有这一双剪刀手的,不然这个故事就无法成立了,但是我很难找到支撑我这个论点的证据,所以我不敢保证我自己的观点的可行性,甚至有一些疑惑不解。希望有人帮我找一下。谢谢了。
还有,在城堡的花园里,也有一个大手形状的园艺植物,我觉得这也是有寓意的,也许这是爱德华的心里永远的梦想。
经典永远是经典。希望有和我一样开始没看懂的那些朋友能够深刻的反省一下,救赎你自己的灵魂,再次观影,我相信你们会有不同的感受的。
5 ) 掌握自己的童话和梦想,也许只有这个时候他才希望拥有一双手。
在佩格在古堡中初遇爱德华时,冰冷的机械、面无表情没有吓到她,是因为她看到了爱德华的眼睛,善良,而又孤独的眼神。
更是他的眼神,就象你在路边到一个婴儿的企求>温暖的目光,让她做了这个看似很不合理地决定——把爱德华带回家。
来到佩格家后,不小心划伤了脸,不小心弄破了水床,不小心割坏了墙纸,怎么也夹不起来的东西,睡觉时永远向上伸着的双
手,迷茫的眼神、脆弱的眼神让我们也为之动容。
好事无聊的邻居由好奇、接触、他也小心翼翼地与他们来往,这时他的眼神是无助、孤独小心翼翼的,但因为他的剪刀手绝
技,他一度成为小镇上的明星。但他只能是小镇上人们无聊时消遣的对象,是给他们带来乐趣和刺激的对象,但是爱德华能带来的
也只有这些,而人的本性却是贪婪的,他们总是希望自己得到的更多,这些不纯也碰触到爱德华。他就像一面清澈的镜子,小镇上
人们的一幕幕、一种种人都投射到这面无暇的镜子上。让人们看到他们却不愿意承认。就把所有的罪责和愤怒都归结到了爱德华身
上,就象一个丑陋的人讨厌镜子把他照得那么样丑一样。他们要让这个反映他们真实的镜子的消失。于是爱德华非走不可了。这
时,他的无助和委屈都写在了他的眼神里。于是在金的'逃'的话中,他飞似地逃离了这个跟他格格不入的世界,城堡里固然荒
凉,但他在小镇上的孤独更甚。
他也有自信的眼神,那就是他在在做修剪工作时,他才会显露出能够透露出信心和>
勇气,曾经是累赘的笨拙的剪刀手好象换了
一双手一样。他也象换了一个人似的,灵活而又富有创造力。体现了他天才的创造力,这个时候的爱德华,掌握自己的童话和梦想,也许只有这个时候他才希望拥有一双手。
6 ) 文明与他者的隐喻
看大家都把此片看作爱情影片,我想没必要在此主题上再做文章——事实上我更愿意把此片讲述的故事看作一个隐喻,隐喻的是文明世界与他者的关系。我用如下的问答来阐述我的意思:
爱德华是谁?
——我看着有点莫名其妙,他似乎是个机器人。这不重要,重要的是他是一个“外来者”,即他者,他的外型、思维、技能都让他很特别——影片里有一句台词说事实上他在任何情况下都很special,这是关键所在。
爱德华为什么住在山上?这座山为什么看起来怪怪的?
——大家注意到,爱德华居住的那座山第一次出现在镜头中是通过雅芳女士的汽车反光镜,这似乎在告诉观众,这座山本来就是一个虚幻的所在,只存在于人们的观念之中。爱德华怎么会在这么个地方?这座山看起来离下面的村镇并不远,怎么人们以前都没有发现爱德华?总之有些不可思议,但是这同样不重要。重要的是,这座山不仅显得虚幻,而且从外面看它简直有点诡异——建筑看起来非常像教堂,但是你看不见十字架,这是否隐喻着这里不属于基督教世界?而不属于基督教世界,在西方即属于文明世界之外了。所以爱德华来自一个异教地区,来自文明之外。
雅芳女士为什么上山?
——因为商业的需要。我希望自己不是在臆测,这跟当年西方人开辟新航路是一个道理。雅芳女士是做美容品直销的,这天一无所获,于是想到山上碰碰运气。这很像近代西方人寻找东方——东方对西方就是他者——的动机。
雅芳女士为什么要带这个怪人下山?
——出于爱心和同情。本来她是为了做直销,但是她是个很有爱心的人,看到孤苦伶仃的爱德华,就决定带他回家。这样的爱心和慈悲也不是一般人能具备的,所以说这是童话。
村镇里的人怎么看爱德华?
——首先是好奇,然后是惊异于他的特殊才能,他给大家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一时间似乎他成了这个他原本陌生的世界最受欢迎的人。但是大家并不了解他,大家只是各取所需——多数人是为了满足好奇心;也有让他帮忙干活的;还有位特别的女士想从他这里得到特别的体验——这也叫做“猎艳”吧,小说里也常见,譬如《上海宝贝》之类。
他怎么会获得嘉莉的爱情?
——因为他没有这个文明世界里的人们所有的那种虚伪、怯懦,他单纯、真诚、善良。这很像浪漫主义文学作品中基督徒爱上吉普赛人,譬如《卡门》之类,《巴黎圣母院》好像也是吧?
人们为什么又会驱逐他?
——因为人们本来就不了解他,也不想了解他。人们喜欢他是因为可以从他那里得到所需。他在人们的心目中本来就很怪异,一旦人们发现他可能带来威胁,会义无反顾地驱逐他。尤其是,他可能会赢得这里的女士们的爱情,那更不得了了。
爱德华是否可以与村镇的人和平共处?
——可以,除非他们之间保持距离,彼此互不威胁对方。就像曾经的东西方,或者今天的美国和中国。
为什么嘉莉到老还会记住爱德华?
——这个……打个不恰当的比方,1949年中国解放,美国人喜欢问一个问题:是谁弄丢了中国?我想,美国人,包括西方人,确实有一些是爱中国的吧。我们中国人不是也有很多人爱美国的吗?
为什么嘉莉不能跟爱德华在一起?
——这就是文明与他者之间关系的隐喻。爱德华无意伤害村镇里的人,但是他确实打破了这里宁静,他威胁了这里人们的安全。文明之间和平共处的前提就是不能彼此威胁安全,否则就会陷入敌对状态。尤其是涉及到女人的时候,则可能会引发流血冲突。所以,即便爱德华和嘉莉彼此相爱,他们也不能无所顾忌的拥抱对方。最后他们只能选择回到各自的群体-文明中(当然本片中的爱德华生活在一个孤独的世界),把对方放进记忆中,乃至,放到童话故事中。
文明世界给人带来安全感,但又可能会给人带来压抑感,所以人们需要一个想象的出口,这就是文明世界之外的他者,这是浪漫主义的一个重要灵感来源。我们经常发现文一作品中描述跨文明爱情——譬如东方人与西方人;又譬如基督徒与吉普赛人,甚至地球人与外星人,等等,但是这些终归是一种想象罢了,跨越文明的爱情确实有,但是很少,毕竟,文明之间的界限是不可能完全消除的。
对于绝大多数人而言,文明之外的世界更多的时候都是存在于想象之中,就像我们感到自己对美国很熟悉,对西方很熟悉,但这只是一种想象而已,一旦我们被放入对方的群体,陌生感便会油然而生,很多从前的幻想都被打破。对彼此而言,我们始终都是他者,现在是,将来也不会改变。
JohnnyDepp最经典的一部片.很美丽的童话.那个孤独而美丽的爱德华让我至少哭了两遍!
CCTV6,爱上爱德华。从此不改变。
爱德华的眼睛让人心疼
有时候卑劣的人性才是剪刀。
就让我相信全世界的雪都是爱德华下的吧。
奇怪喜欢的人这么多。我竟然找不到共鸣处。
当年看的还是没有字幕版的。英文那时候还不是很会,看的真的就是表演了。很出色的片子!启蒙片
他来之前从不下雪。
美好的东西注定只能潜藏在角落
Adward脆弱的眼神永远忘不掉
佩格居住的小镇是画笔般彩色的,这里的人们好奇热情也多疑。爱德华获得明星般的关注,也在人类的世界遭遇讨伐。金对于他,永远只能是剪刀下冰雕的女神像,无法拥抱,无法守护。完美的悲剧童话,如同后来每年的雪。
忧伤的电影Johnny Depp
童话真美好 现实太聒噪
这片居然没有修复版!即使在TB的作品中,这都算得至纯真的一部。发明家死的时候Ed弄坏了原本是要送他作为圣诞礼物的人造手,他试图抚摸至亲的脸却只留下血痕<--姐的泪点在这里。想不到这次边上有人几乎同时开哭,而且哭得好大声。灯亮之后发现那是个清朗的白发大叔,好可爱
除了JohnnyDepp 还能有谁能有那样的眼神?
如果我没有刀,我就不能保护你。如果我有刀,我就不能拥抱你。 这个城市看不到雪,我为你降一场雪,每一片雪花落地那都是在说,我爱你。 我现在已经是个老妇人了。我只愿他记得我当初的样子。
孤独本是生命的常态
“Hold me”“I can't”悲剧的童话故事。德普的经典之作,爱德华最后的眼神好戳。
如果我用双手拥抱你就无法用刀保护你,当时看的很是感动,当时为爱德华感到无比的不公,为什么为什么这么好的人却无法得到属于自己的爱,但这就是现实,冰冷残酷又无情,总是无法和你心意,但又能怎么样呢,我们能做的只有坚强的活。
她惊醒了他的梦,他却连一个拥抱也无法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