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是胆小,越是壮了胆子去看鬼影幢幢的东西。有没有想过,恐怖片很具备类型片所谓的套数,可为什么还是会害怕?因为我的心脏不够强壮么?不是单纯为了要惊吓,《鬼镜》里面糅合了许多东西,失手的警察,自我的憎恶,商业社会的交易与背叛,复仇,双胞胎姐妹的特殊情感,存在命题这样复杂的哲学问题。
看着看着也就不害怕了,忍不住地去想象镜中那个世界,我以为当我们面对镜子时,其实是真正那个自我对现在实体的存在方式的审视--就好像经常飞到空中去俯视地面上这个自己.
害怕么?面对自己的感觉不会美好,都说旁观者清,这自我就是旁观者了.
选电影时习惯于看看豆瓣评分,日韩电影除外。韩国电影《鬼镜》豆瓣三星电影,却是很和我胃口的惊悚电影。这部电影通过惊悚的剧情探讨人性、罪恶、救赎,剧情紧凑,悬念设置巧妙,更厉害的是镜子的意向微妙——既危险又魅惑,结尾尤其大赞——完全翻转的结局让人回味无穷,就在主人公信心满满以为自己被治愈后,他走入另一重时间……
一、充当审判者和执法者的镜子
镜子在电影里有多重作用:制造恐怖气氛的道具、杀人武器、开启另一个自我的大门,主谋利用镜子杀人,最后同样横死于镜子下。这里,故事用镜子的物理属性制造悬疑气氛、用镜子的反射影像和锋利刀刃做武器。
百货公司里,只要有镜子的地方就可能是一个杀人现场,而且这个现场里没有凶手。不断有人遇害,凶手就像幽灵一样游荡在百货公司,这几宗杀人案究竟有什么玄机?调查这桩凶杀案的警察与前警察又有什么内情?
电影充分利用镜子,故事里的人总是能在镜子里发现另一个自我。主人公在镜子里与自己对话,打碎镜中的另一个自己,结果却是他被困在镜子里。那对诡异的姐妹,其中一个房间里摆满镜子,两姐妹是对方的镜像,她们是破案的线索,一个切入点,是将男主人公带入镜中世界的关键人物。
故事利用镜子制造谋杀(抑或是自杀),制造种种暧昧的情节,因为镜中景象,让故事和人物变得复杂丰富,哪个是真实,哪个是影子?又或者两者都是真实的,只是一个在明一个在暗,镜子将人内心照亮,潜藏在身体里的记忆、欲望、恐惧,在镜子里呈现出另一个自我——厌弃眼前的自己,最好抹杀掉。
镜子充当了审判者和执法者,每个作恶的人都为自己的阴谋买了单,曾经参与阴谋的就像照镜子一样将自己抹杀,现世报来得如此之快,不但当事人来不及逃离,旁观者亦无法理解,然而,卷入镜像的人都无法回归“正常”,停尸房医生、精神病院的妹妹,主人公。
二、不能说再见的镜中世界
《鬼镜》中主人公因为一次意外开始自我怀疑,那个软弱的自我开始抬头,他意外杀死同伴,因为该死的镜子反射,从此他不得不辞职,开始接受治疗,他要战胜这个软弱的自己。男主勇敢的时候先射杀了同伴,后来又射杀了镜中的自己,虽然都是为了拯救生命,前一次让他无法面对镜中坚强的过往,后一次让他与某一段软弱的自我彻底告别。镜子将男主分裂成两段灵魂:一体两面,不停纠结战斗,同时要时刻反省,才能不被镜子吸走灵魂。
心理学家有时候跟跳大神的大仙差不多,都会说一些玄乎乎的东东,学弟的镜子理论是连环杀人案的关键,也是主人公最后悲剧的来源。所谓镜像理论是真有其事还是被暗示的结果?人心太过复杂,有些事情也许光靠人力无法解决,主人公一直试图医治心病,看心理医生、买醉、消沉、重新振作,结果看起来一切都过去了,他以为战胜自我就能治愈,谁知他病得更重了。
他战胜那个卑鄙懦弱的自我,结局是他的世界被颠倒,他丢失了另一半自我,变成单向度的人,也许只有神才能拯救软弱无助的灵魂,走出一种迷惑与恐惧,进入另一种迷惑与恐惧。日常的情形如叔本华所言:人在无聊与痛苦中左右摇摆,单纯的幸福快乐、勇敢无畏,在哪里?人心则更为幽微曲折,有些东西是我们能够明确感知的,有些则深藏与阴影,在特定时刻特定场合突然出来。看起来不动声色安排一切的冷静的姐姐,精神混乱的妹妹,事实上,做了疯狂的可怕的事情的是理智的姐姐,找到杀人凶手的却是精神病患妹妹。表面上能干精炼的警察,其实是为了升职草菅人命的官僚,贿赂警察的奸商其实最爱百货公司,镜子外+镜子里=完整的人格,那些软弱、卑微、龌蹉、恐惧,丑恶的一面是无法完全抹杀的。
豆瓣有人说最后一节使得电影成为神作,确实如此,如果没有最后那一幕,鬼镜不过是一部情节紧凑的警匪片,有了神一样的反转,一下子到了哲学宗教的高度,前面一个多小时的铺垫,都是为最后一幕准备,在大家都准备安心地离开电影院的时候,导演生生把镜子装在观众心里,照见我们内在的无法抛弃的另一面。
真正的恐怖片是心灵层面的,从无常的客观世界到瞬息万变的心理层面,到捉摸不定的灵魂深处,影片层层递进:恐怖事件因某些原因一直不断发生,在这期间,每个人的欲望都不一样,有人想借此高升,有人想找回自我,真相大白,结果生活还要继续,我们不过从一种恐惧走入另一种恐惧。
这部片子的恐怖镜头非常含蓄,导演想让观众的心里发毛,而不仅仅是让观众胃里不舒服,这应该是日韩系恐怖片与美国恐怖片的根本差别。这部电影中让人不安的是镜子里的分裂的灵魂,那个不想要的部分,不能简简单单说再见的部分,那个不能和睦相处的牵绊,还要不知道什么时候会分家的人格。
每次看韩国电影,就想对那些连少半瓶都没有的家伙说:别嘲笑人家韩国棒子,天朝的电影水准还停留在把简单故事讲圆的低级阶段,人家韩国电影已经拍出n部文艺鬼片了,连美国人都来翻拍,这才是真正的文化输出。当然了,在俺们这个灵魂被碾碎埋入石岗岩下的环境里,有智商、有趣味、有美感,似乎有点奢侈
几年前看的
·
记得李英珍的角色在深夜下班,到了wc后 镜子里外的她不一致,她发觉有异后 镜中的她割喉而导致镜外的她也挂掉了……
某座百货大楼去年发生过火灾,昨夜又发生崔姓店员莫名其妙kill herself之事,员工们集体反对重新开张……
结尾,男主康复出院,签的字是倒过来的。
然后男主看景物全都是镜像的,所以 最后的男主是镜中的?
男主照镜子 也没有倒影
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现实中的男主最后进入了镜子的世界,因为他签名时用的是现实中的写法(镜子里也有个和现实的世界相反的世界,所以可以解释护士为什么会看到他,因为都是镜子中人,而护士们本来就是镜子中人才对男主的现实中正常签名感到奇怪),所以不是现实的死了,而应该是镜子里的死了(从那句医生的镜子里的人死了就照不到了看出,对于镜子里的人看镜子,我们认为是现实的人不就是镜子里的人看到的镜中人吗,因为男主已经不存在于现实世界,所以他最后在镜子世界里看不到镜子里的自己),至于为什么他会去镜子里,就不明白了,难道是代替?原本我也猜想过可能是男主在镜子里打伤另一个自己后,爬出来到了镜子世界,但是他后来打伤崔理事的手臂时,那个袖章并没有反过来....
有个疑问,男主对镜子中的绑匪开枪不是击中了镜子里的绑匪吗?为啥作为人质的拍档和那个绑匪都死了?
还有为啥男主在医院醒来后对于那张明显反过来的双胞胎照片没反应,但是到了外面能意识到字都反过来了?而且他不是知道那女的姐姐已经死了吗?为什么还问她姐姐呢?而且,姐姐应该是在现实中死了,而镜子里的还活着,如果她们那时在医院时已经是镜子的世界,那为什么她还要看镜子呢?男主还说是姐姐教会他怎么看照片?难道是翻译的问题?有点奇怪
补标
虎头蛇尾
悲催了吧,男仔
结果看睡着了
原来Mirrors是翻拍这个的~~~但是结尾匪夷所思和Mirrors不太相同,虽然都是在镜子里了!
“它只是一种幻觉,一种心象,在人们自体虚弱或精神虚弱的时候产生,同人们做梦、醉酒、吸毒以后发生的情况差不多。”马桥词典
3确实有点慢步调,还有,韩国人就是死的文雅啊
又故弄玄虚了一把。
一开始在镜子那里死掉人的时候 还蛮好看的
比美版翻拍好的说!!!!!!!!!1!
镜子果然是吓人的工具,不过如果秉持着善恶有报不是恶灵的情况下,剧情就较为简单;倒是心理医生和男主说的关于镜像一分为二的自我厌恶感,在最后才最让人惊讶,但也显出前面很多逻辑和漏洞上的说不通。
因为先看了翻拍的,这个看的想睡觉。原版人物的设定比较详细,就是讲这个人原来是干啥的,遇到过什么事,翻拍版是故事情节比较丰富所以还是翻拍版看起来比较爽,紧张刺激(翻拍的第二部可以忽略了,比较垃圾)不过因为原版先拍的,翻拍拾人牙慧,还是原版更高一筹吧
youxi
鲁索基因镜像相遇论: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镜象存在于这个世界。就是所谓的「鲁索基因镜象理论」。 鲁索的理论说每个人都有一个双胞胎存在这个世界的某一处。根据他的理论,从机率和自然定律推断,你永远也不会遇见这个人。这是法国数学家马赛鲁索1988年发表的,他同时用了几个数字来解释他的理论。
刚看完鬼影,再来看这个,感觉相对弱了不少,但因为在电影院看的,氛围还是不错。
有点意思
x
打碟也算看过吧
看了美版的 貌似韩版和美版剧情差不多 ..
很久没看韩国恐怖片了,翻个老片出来看看发现那时的恐怖片还是很不错的。摄影十分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