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影评
1 ) 金钱豹女人·葫芦果冻·吻
先看的Puig的小说,很棒。别人的推荐是,就是这本小说启发了《春光乍泄》。
小说开篇就是金钱豹女人和豹子的对峙,很抓人。
于是从金钱豹女人开始想象对话者Molina和Valentino的面貌:小麦色肌肤,紧实肌肉,大而深陷的眼,巴掌脸,黑发,翘臀,小而尖的鼻……
想象中,这两人一样的失落,一样的美貌,一样地穿着单薄的青灰色狱服。比《春光乍泄》的那两个人要安静,在监狱里谈着话打发时光。Molina比何宝荣要贤惠,Valentin比梁耀辉要包容。
然后看了电影,看到Molina披着粉色睡袍举着小镜子头上裹着干发巾似乎还擦了粉抹了口红,看到Valentin粗野衰老的面庞,很失望。
然后看剧情进展,看电影中的电影中Leni等人夸张又戏剧地忙碌着衬托牢房中的真实,看Molina的变装女皇朋友就着酒吧里滑稽的调子为他献上一曲Leni的Je me moque de l'amour(我嘲笑爱情),看Molina把所有存款嘱托给阿姨让其照顾妈妈而不是像小说里一样装进火漆封的信封,看Molina和Valentin在拌嘴中的表情变化语调暗指,看Gabriel的出现和他的不卑不亢,看狱监老头恋恋不舍品着Molina在他手上的告别之吻,看Molina和Valentin最后那一吻凝固时空却不扭曲也不缠绵,看Molina用因为热胀冷缩而变形了的不锈钢锅子煮茶,看Valentin的bourgeois女朋友微蜷的长发纤细的腰……
于是,满足了。电影实现了一些东西,延伸了一些东西,很用心。
遗憾肯定有,比如Valentin,比如缺失的葫芦果冻.
于是,我把电影扔进我起源于小说的幻想,搅拌个稀巴烂,黑白的幻想就有了色彩。
Molina说,我把这些电影润色,让你从我眼里看它们。
沉醉在电影叙述中的Molina ,温柔打理Valentin的Molina,紧盯着帅气侍者漫不经心点菜的Molina,安然被枪杀的Molina,暗爽着向狱监大开食单的Molina,躺在Valentin怀里狂吞葫芦果冻的Molina,拉着妈妈的手迫不及待奔向电影院的Molina,小心揣测着Gabriel心境的Molina,在Valentin的好意推让下无奈吃下大碗玉米糊糊顺利地闹了肚子的Molina,像哄孩子一样骗Valentin别吃玉米糊而吃烧鸡的Molina,沉默幻想着的Molina,认同着金钱豹女人伊雷娜认同着歌手Leni认同着一切电影女主角的Molina,颈上系好红丝巾表情开始淡定的Molina,哭着质问“我为什么不能为自己而活偏要等待偏要陪着已经有了完整生活的妈妈”的Molina,幸福地在自己脸上摸着不存在的伤疤的Molina ...
津津有味听着电影不忘火星打岔的Valentin,咽着口水大吼着“别谈食物和女人”的Valentin,板着脸大谈革命大谈马克思主义的Valentin,彬彬有礼的Valentin,悠然享受着锅子里煮出来的茶水的Valentin,温柔地纵容着Molina不求上进不思反抗的Valentin,做着不相干的噩梦满脸冷汗的Valentin,拂着身在敌营的富家千金微蜷长发恋恋不舍说“再见”的Valentin,大啃Molina骗来的烧鸡却心怀愧疚的Valentin,不甘索取因为害怕给予于是唯一一次咆哮着扔掉奶油蛋糕的Valentin,发火之后第二天就缩在床角向Molina道歉的Valentin,小心翼翼问着“我能摸摸你么,如果这不使你恶心的话?”的Valentin,在Molina肚痛时心疼陪伴的Valentin,被吗啡宠溺着逃向远方的Valentin,愿意相信Molina死时是快乐的Valentin ...
2 ) 拙见
孤独,真诚,悲伤,怜悯,恐惧,敏感,脆弱,莫利纳的眼神真切地诉说着同性恋者的内心独白。
冰冷的牢房将莫利纳和瓦伦丁禁锢到了一起,莫利纳似乎完全专注于自己,沉浸在个人的内心世界中,不厌其烦的讲述着一个涉及到纳粹政治的爱情故事,瓦伦丁作为一个失去自由的反纳粹革命者,冷漠的回避着这个姿态妖娆的粉黛男子,在他看来,一个男人的谈资不应该是这些淡漠无味的情事;一个法国人更不应该口无遮拦的谈及纳粹政治。可莫利纳对瓦伦丁的观点不以为然,在他看来,这只是一段美丽的罗曼史,故事的重点在于女主角的服装,说过的话,一颦一笑,男主角迷人的眼神以及两人至死不渝的爱情,这一切都让他深陷其中,至于故事牵涉到的政治问题他是不曾也不敢想的。莫利纳坚持讲诉着这段罗曼史,尽管断断续续,却总是热情饱满,这期间发生了很多事情,逼仄压抑的牢狱空间削弱了瓦伦丁的革命热情,却也同时在他体内酝酿着某种一触即发的可怕情绪,当透过狭隘的门缝窥视到自己的革命兄弟也惨遭迫害时,瓦伦丁心中的愤怒彻底被点燃了,此时的莫利纳如一只沉默的羔羊不安的立在一边,希望做点什么却又手足无措,这种怯弱在瓦伦丁看来是无法容忍的。
“你不知道纳粹都对人民做了什么?对犹太人!马克思主义者!天主教徒!同性恋者!”
“ 我当然知道,你拿我说什么,难道我还不够沉默?”
“该死的...你知道什么?你不明白现实,他们杀了我的一个兄弟,我在做什么?我在听你讲他妈的纳粹电影!”
“我为什么要在这样一个臭洞里思考现实,我为什么要更加沮丧?”
“别哭了!就像个女人!”
“我就是!”
电闪雷鸣的爆发过后留下的是久违的平静,这样的平静看似无力,却带来了新的变化,瓦伦丁心中的芥蒂减轻了,取而代之的是接纳与体谅,开始从莫利纳的立场来思考现实,面前的这个人虽然不可理喻,却从来都是轻声细语,细心体贴。对于他讲的故事也渐渐的有了共鸣,甚至开始主动询问故事的发展,平淡的欣赏一段美丽的爱情或许也是一种减轻痛苦的良药。以至于当故事结束时,两人释然的靠在墙角。
“结束了。你觉得怎样?”
“你讲得很好,下次讲个我喜欢的。”
“爱情故事是美丽的,把其余的都忘掉。”
一如既往,只是多了一份平静,少了一些聒噪。
万恶的狱方在对瓦伦丁严刑拷问无功而返后,将肮脏的触手伸向了莫利纳,威逼利诱他去套取情报,莫利纳只得迎合,但每当他与瓦伦丁独处一室时,这一切便又淡忘了,这样的时光是美好的,他又怎么忍心去伤害身边这个至真的男人呢?他深知自己是爱上他了,只是他是瓦伦丁所需要的吗?还是一个故事,只是这个故事的主角变成了蜘蛛女。
“从前,在一个遥远的热带岛屿,住着一个奇怪的女人,她穿着一袭黑色的闪亮长袍,让她看上去像个手套,可怜的是,她被一张巨大的蜘蛛网所笼罩,一张从她体内长出的蜘蛛网。一天,一个遭遇海难的男人,被冲上了海岸,她给他食物,为他疗伤,用爱滋养着他,救回了他的命,当他醒来时,凝视着蜘蛛女,看见...一滴完美的泪珠从她面具里滑下。”
“她为什么哭?”
“我不知道。”
“你为什么总是寻求解释?瓦伦丁,我太累了。”
“我厌倦了痛苦,你不是唯一一个被伤害的人,你不知道,我受到了太多伤害都在心里。”
“你哪疼?”
“我的脖子和肩膀,为什么悲伤总是堵在相同的地方?”
莫利纳的流露出满眼的哀伤却依旧故作坚强。
曲终人散时会有不舍,但总该放下,获得假释的莫利纳和瓦伦丁平静的告别,一心革命的瓦伦丁请求莫利纳帮忙在通过电话向其组织传达一条消息,莫利纳敏感的回绝了。瓦伦丁意识到莫利纳的难处,只得放弃。临行前,两人相互寒暄。
“瓦伦丁,我想让你做件事,我们从未做过的事。...接吻。”
“好的,但是先答应我一件事。”
“我说了,我帮不了你,很抱歉。”
“不是,不是...答应我,别让任何人羞辱你,你会让他们尊敬你的,别让任何人剥削你,没有人有权利这样做 。”
“我答应,谢谢。”
瓦伦丁认真的凝视着莫利纳,莫利纳点点头微笑着向他靠近。
“什么...吻吗 ?”
“不。电话号码。”
两人深情拥吻。
出狱的莫利纳回到了自己的生活圈,母亲,朋友,曾经的情人,但一切都无法淡却他对瓦伦丁的思念。一个人盯着窗外,手中的香烟无力的飘着青烟,徘徊,踟蹰,故作镇定,却丝毫掩饰不住内心的恐慌。终于,还是颤颤巍巍的拨通了那串原本不该触碰的号码,正如他所担心的那样,事情远没有那么简单。“为爱不顾一切的同性恋男子和他幻想中的同样奋不顾身的“蜘蛛女”最终都被虚伪而冷酷的现实所吞没了…”。
The dream is short ,but the dream is happy. And only he knows if he died happy or sad.
3 ) 电影《蜘蛛女之吻》观后感
电影《蜘蛛女之吻》似乎删减了一些小说原著的内容,但是采用了小说原著的主旨以及基本的叙事结构,由此保证了电影的深刻性。电影的主角是两个监狱中的犯人,一个是政治犯瓦伦丁,另一个则是个同性恋犯莫利纳。电影的主要内容同过二人的对话构成。瓦伦丁具有典型的革命者气质。视野宏观,时刻以国家和革命的利益为自己言行的依归,带有强烈的崇高性。他意志坚定,不畏监狱的酷刑和生活的艰苦,甘愿为革命的事业而牺牲自己。他又是充满智谋的,始终保持警觉,能够做出独立的判断。而作为同性恋,莫利纳,带有明显的女性气质。心思细腻,感情丰富,胆小,向往爱情,注重家庭的和个人的价值。瓦伦丁象征着革命意识形态,而莫利纳象征着小人物和女性的思维。他们的对话,则象征着两种意识之间的对话。这是很有意思的,引人思考。瓦伦丁的话语中充满了宏观成分,他讨论的更多的是国家的未来、专制政府的邪恶、革命事业的斗争。莫利纳则专注于讲述他的爱情,他心仪的对象以及他对母亲的爱。他们站在两个层次上对话。彼此间产生了某种交流障碍。对于莫利纳来说,他似乎对革命并不感兴趣,他觉得自身与革命相距甚远。对于瓦伦丁而言,莫利纳像是个胆小鬼,他对莫利纳说的那一套充满了不屑。可是,为什么不屑呢?因为革命意识形态不允许革命者过多地考虑儿女私情。如果他们过多地考虑儿女私情,那么他们就会被这些事情绑住手脚,就无法全心全意地为革命事业献身。所以,革命意识形态总是有意或无意地抬高革命的价值,而贬低个人利益的地位。瓦伦丁就是这样的典型。但是,他毕竟也是一个人。拥有属于常人的爱。只不过他用坚强的意志抑制自己的私心罢了。但是,在与多愁善感的莫利纳多次谈话后,瓦伦丁的心理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变化,他开始袒露自己对女友的爱,开始释放他个人的情感。在这里,莫利纳所代表的个人意识,对钢铁般的革命意识起到了软化作用。通过,莫利纳,电影探究到了革命者内心柔软的一面。揭示出,革命者不同以往的形象。跳脱以往英雄片对英雄单调的描述,丰富了英雄的形象。
对于莫利纳而言,他明显地缺乏政治立场。他像是个女人。崇拜力量,崇拜英雄般的男人。这可以从他所叙述的故事中知道,他描述了一个法国女人对德国纳粹分子的爱。故事中的女人崇拜纳粹分子的英武,却对纳粹的理论毫无评价。显然,政治立场之类的东西在莫利纳的心目中是无关紧要的。占据他的世界的是浪漫的爱情。这也是他受到瓦伦丁指责最多的地方。可是,也就是这样一个人,电影最后却也将他塑造英雄似的人物。莫利纳在狱中就对瓦伦丁暗生情愫。出狱后,莫利纳认为自己应该帮助瓦伦丁。他不畏个人安危,与瓦伦丁的同志联络。不料被政府特工跟踪,让瓦伦丁的同志产生误解,将他枪杀。从某种程度上说,莫利纳是一个另类英雄。他不顾个人安危,参与革命行动不是因为追随某种政治意识形态,而是因为他对瓦伦丁的爱。个人的、自私的爱竟能爆发出如此巨大的力量,电影显然从另一个角度重新诠释了小人物。很不落俗套。另一方面,当我们考虑到莫利纳的同性恋身份时,电影无疑表达了对同性恋的尊重,这是一种对同性恋歧视的间接反对。
综上所述,在我看来,《蜘蛛女之吻》因人思索的角度是独到而深刻的,他像我们揭示了现实中两种人不为人知的另一面,揭示出了新的可能:革命者是可以有个人情感的,而同性恋者也可以成为英雄。
4 ) 蜘蛛女之吻
幸好,幸好很多年以前错过了这么一部电影,否则在大部分经典电影已经被我搜寻过N个来回的今天,我基本上很难有机会享受在那样一个夜深人静的晚上欣赏那样一部优秀电影的快乐了。
根据阿根廷作家曼努.艾尔普伊格的同名小说改编拍摄,巴西名导演赫克托.阿尔特里欧执导的这部《蜘蛛女之吻》,片名看上去像是一部惊悚片,实际上却仿佛像是一部在监狱里某间牢房发生的独幕舞台剧。对于一部电影来说,场景没有什么变化,就会很容易拍得沉闷无趣,但是这部电影扎实的剧本和小说原作给了电影一个很好的框架,导演在这部电影中充分利用演员的对白在狭小空间展开戏剧冲突,加之演员优秀的表演水平在框架上搭上丰满的戏肉,成就了一部奥斯卡级的优秀作品。
电影里面展开情节的主要场景是监狱某间牢房,而两名被关押的囚犯中的其中一位为了打发时间又幻想了一个电影的场景,在这部电影中也有一男一女两名主角,两名主角的关系以及剧情的发展暗示了两名囚犯之间的关系以及他们最后的结局,在那名囚犯对电影情节的缓缓描述中,两名囚犯的关系也慢慢由互相猜疑不信任,直到最后互生爱意。每次两名囚犯之间的关系有所转变都在那部幻想中的电影里有蛛丝马迹可寻,特别是两名囚犯在没有讲述电影情节时互相交流的精彩对白,更暗藏了许多不为对方所知的令人震惊的细节,在影片结束后慢慢回味他们在各个时段的对白,你会发现在看电影过程中心中的很多疑问其实早已有答案;其实剧本写得如此优秀,即使没有蕴藏这些暗示,很多对白也非常耐人寻味。
部分精彩对白摘录如下:
Luis Molina: The nicest thing about feeling happy is that you think you'll never be unhappy again.
路易斯•莫林纳:关于感觉幸福最美妙的事情是,你认为自己将再也不会不快乐。
--------------------------------------------------------------------------------
Valentin Arregui: Stop crying! You sound just like an old woman!
瓦伦丁•阿瑞奎:不要哭了!听起来你就像是一个老太婆!
Luis Molina: It's what I am! It's what I am!
路易斯•莫林纳:我就是那样!我就是那样!
Valentin Arregui: So what's this between your legs, eh? Tell me, *lady*!
瓦伦丁•阿瑞奎:那么在你双腿之间的是什么,啊?告诉我,女士!
Luis Molina: It's an accident. If I had the courage I'd cut it off.
路易斯•莫林纳:这是一个意外。如果我有足够的勇气,我就会把它割掉。
--------------------------------------------------------------------------------
Luis Molina: This girl's finished.
路易斯•莫林纳:那个女孩完蛋了。
Valentin Arregui: What girl?
瓦伦丁•阿瑞奎:什么女孩?
Luis Molina: Me, stupid!
路易斯•莫林纳:我,笨蛋!
--------------------------------------------------------------------------------
Valentin Arregui: I love you so much. That's the one thing I never said to you, because I was afraid of losing you forever.
瓦伦丁•阿瑞奎:我是那么爱你。我唯一没有告诉你的事情是,因为我很担心将永远失去你。
Marta: That can never happen now. This dream is short, but this dream is happy.
玛塔:那现在再也不会发生了。这个梦很短暂,但是梦中很幸福。
--------------------------------------------------------------------------------
Luis Molina: She's... well, she's something a little strange. That's what she noticed, that she's not a woman like all the others. She seems
all wrapped up in herself. Lost in a world she carries deep inside her.
路易斯•莫林纳:她是...很好,她有一些奇怪。那就是她注意的,她不像任何其他的女人那样。她看起来像是把自己包装得很好。她在内心深处藏得很深,迷失在世界里。
--------------------------------------------------------------------------------
Luis Molina: No matter how lonely she may be she keeps men at a distance.
路易斯•莫林纳:不管她有多孤单,她都和男人保持一定的距离。
Valentin Arregui: She's probably got bad breath or something.
瓦伦丁•阿瑞奎:她可能呼吸不顺畅或者是别的。
--------------------------------------------------------------------------------
影片开始是威廉•赫特扮演的囚犯路易斯•莫林纳在监狱中扭捏作态,语调轻柔、充满感情地描述着一部纳粹德国拍摄的宣传电影,他自己被电影中女主人公的命运深深打动,但旁听的另外一个囚犯瓦伦丁却很不以为然,这段开头最大的作用是为这两个囚犯的性格定性,娘娘腔莫林纳感情丰富、渴望浪漫、没有追求,而政治犯瓦伦丁性格刚毅、脾气暴躁、对女友永远冷淡,是个坚定的革命者;但在讲述这部纳粹电影的过程中,发生了一系列事情,我们可以从这些事情中看到,其实娘娘腔的莫林纳性格中也有很坚强的地方,他不嫌弃屎尿满身的室友、反抗监狱长、甚至明知食物中有毒却能面无表情地吃完,而表面上暴躁,性格刚毅的革命者瓦伦丁却在病痛中哀求莫林纳让他活下来,不但将自己有个与革命者身份格格不入的资产阶级女友的事情告诉莫林纳,还把严刑拷打没能吐露的重要消息和盘托出;在电影中段,两个人的性格几乎完全掉转过来,在莫林纳幻想的电影中,那位原来憎恨纳粹的女主角也开始喜欢上了他,甚至为他复出了生命,这也暗示了在全片的结尾这两名囚犯的结局。影片最后,娘娘腔莫林纳以一个坚强的革命者的身份壮烈地牺牲,而革命者瓦伦丁却幻想着自己自由地在监狱穿行,和女朋友浪漫地在海面泛舟。其实如果按照影片开始设定的性格,两个人的结局本应该完全相反的。纵观整个电影情节的发展,两个人性格的转变凸显同性恋情节设定的重要,其实这部电影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同性恋电影,同性恋情节只是为性格转变的落差而作的一个很巧妙的设定,否则,影片结尾的震撼程度将会大打折扣。
从影片的剪接手法上看,两个囚犯的情节和幻想出来的纳粹电影的情节是平行剪辑的,近年来与此类似的电影是《潘神的迷宫》,两者在情节编排方面也非常相似的,都是幻想中的故事跟现实中发生的事情互相纠缠、互相关联,而且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虽然幻想中的故事情节离奇、化妆浓艳、造型夸张,然而现实中发生的事情却更加峰回路转、更加残酷、结局也更出人意料。
扮演娘娘腔莫林纳的威廉•赫特,在电影里一举手一投足,似足同性恋,如果不是看过王家卫的电影,知道这个帅哥被王家卫电影里的老太太当作青春偶像的话,恐怕真的会认为他在生活中确是同性恋。演技如此了得,难怪当年的奥斯卡最佳男主角奖(为什么不是女主角?)会颁发给他,更神奇的是,有传说在监狱中与他同飙演技的革命者瓦伦丁的扮演者其实演同性恋还要出色许多,只是威廉•赫特有幸获得了这个更容易出彩的角色,否则获奖的情况也说不定会来个大逆转。
幸好很多年以前错过了这部电影,很多年以后,我也许会想起幸好在那个无聊的晚上我选择的是曾经错过的经典。
娱乐指数:★★☆
艺术指数:★★★★☆
推荐指数:★★★★
2008.9
5 ) 电影书中的《蜘蛛女之吻》
第十章 意识形态
坎普趣味(Camp sensibility)尤其和男同性恋文化有关尽管并非该文化所独有。异恋女星如梅·蕙丝、女丑星卡露·柏奈( Carol Burnett)和贝蒂·米德勒( Bette Midler)都有这个层面。它也不是所有同性恋的特质,如爱森斯坦、茂瑙、让·维果( Jean Vigo)和乔治库克都是同性恋,但他们的电影可一点不“坎普”。(嗯,也许库克的《女人们》算吧!)阿莫多瓦则是个中翘楚,他的喜剧如《斗牛士》( Matador)、《精神濒临崩溃的女人》和《关于我母亲的一切》都富含“坎普”趣味。
坎普电影最喜欢用喜趣嘲讽常在片中放些古怪、大胆的角色,比如邪典(cult)影片《洛基恐怖秀》中的角色,坎普喜用过度艺术化、人工化的处理,媚俗、华丽——比如顶着大筐香蕉在《高朋满座》中跳舞的卡门·米兰达,她的舞也是坎大师柏士比·伯克利所编。
坎普也用了很多舞台隐喻:扮演角色、爱抢戏的表演和人生如戏的比喻,比如索妮亚·布拉格在《蜘蛛女之吻》中所的受折磨女主角。此外,华丽俗气的布景和服装(品味粗鄙的)也是坎普趣味,坎普高举某些女星为“小众迷“偶像,尤其是琼·克劳馥和拉特纳演的花哨女人电影,原本严肃的角色被她们弄得匠气十足,并且都是受苦的牺牲者角色吃尽苦头却又生存下来,重要的是她们除了吃苦,还都穿着设计师的华服住在奢华的大厦中。
6 ) 对他说
亲爱的莫利纳:
请允许我这样称呼你。在这一部长达两个小时的电影中,只有你值得我用半小时,甚至更短的时间,来提起我荒芜了近乎半年的笔。
莫利纳,我对那个大胡子瓦伦丁一直没有好感。而几乎是在一开始,你表演风华绝代的歌女,用毛巾裹住头发,昂首一步步往前走的时候,我就喜欢你了。
而整部电影中,我只看到了你的细心与付出,你对瓦伦丁无微不至的照顾,和他对你的粗暴,利用,以及有意无意的伤害。
他们都说眼泪是弱者的代名词。可是在我眼里,莫利纳,你比瓦伦丁要坚强得多。
我那么喜欢你编的故事,它们是那么绝望而美丽,一如你对瓦伦丁一往无前的爱情。
你说,为什么只有女人才可以敏感?男人就不允许脆弱,不允许神经质,不允许哭泣,不允许寻求安慰……你说你已经很累了,很多看不见的伤,它们一直溃烂在心里……莫利纳,谁说不是呢?
你花那么长久的时间等待一个不可能爱你的男人,花一个月的时间接近,与他搭话,成为他的朋友,在车站里分别,请他替你吻一下他那些可爱的孩子,然后再一个人顺着来路默默走回去……一天又一天,一月又一月……
可怕的不是无止尽的等待,而是没有期待的人生。
莫利纳,你说人可以不爱就好了。可以不那么贪心就好了。他何尝不是一个好人,一个好朋友,可是他永远给不了你想要的。他可以善待你,却无法回应你的感情。
然而在别人眼里,看到的是你的居心叵测,谄媚无耻。接近这样一个男人一定是别有居心。他们不相信你们其实什么也没有发生。无所求的爱情,在异性恋那里尚且屈指可数,何况是你们呢。
你早就知道这个世界不公了。你也早就习惯了别人,哪怕是你的朋友,在想侮辱你的时候,都不约而同地指摘你的性向。
是的,莫利纳,你始终是与他们不一样的。而这不一样,就是你的罪名。
莫利纳,你编织的那些电影与故事,为什么总是以悲伤收尾呢?
你明知道,就算你投入感情去说,也不会有人仔细去听?
瓦伦丁他是一个正派的人,有热血,有理想,却惟独没有耐心。好不容易有耐心一次,却让你丢了性命。当你在街角被他的同志用枪打中胸口的时候,你感觉到疼了吗?
还是在你为银行账号销户,为母亲准备好钱,给自己戴上围巾的那一刻就知道这是一条不归路?
不,是从瓦伦丁告诉你电话号码开始,就注定了你要为这一场无望的爱情付出代价。
亲爱的莫利纳,你为什么要爱上那个在沙滩上搁浅的人?
为什么爱上他之后,要流下莫名的眼泪?
是因为他是那样宽容而且慈悲,善待你却无法爱上你?
还是因为你知道他不是你的猎物,而你却是他的俘虏?
就像热带岛屿上的蜘蛛女一样,你的蛛丝只能网住自己,却留不住你的爱人……
William Hurt really knows how to performing like a crazy but cool homosexual! I also love the way he speaks!
看完电影《紫色》,发现同届奥斯卡奖提名最佳影片的刚好有这部计划要看的《蜘蛛女之吻》,于是就顺便观影了。 -2021.07.06 → 08.04 ——1.威廉·赫特凭借片中饰演的同性恋角色Luis Molina获得奥斯卡与戛纳电影节的最佳男主角;2.据说王家卫拍摄《春光乍泄》有受本片原著小说的影响?3.-瓦伦丁,在我生命中 只爱两个人,我妈妈 还有你。-我会想你的,莫利纳。-至少想我的电影。-是,当我睡觉时,或许会想起你 和你那疯狂的电影。-每当我看见糖果时 会想起你。瓦伦丁,我想让你做一件事,我们从未做过的事,接个吻。-好的,但是先答应我一件事。-我说了,我帮不了你,很抱歉。-不是,答应我,别再让任何人羞辱你,你会让他们尊敬你的,别再让任何人剥削你,没有人有权利这样做。-我答应,谢谢你。
当二十一世纪的适婚男女们尚在待价而沽,为各种硬指标而大伤脑筋时,远在1980年代的这部电影却呈现出了一种抛弃了性别界限和一切世俗气的伤感又美好的爱情。
“爱情是一个间谍无法承受的奢侈品” 没多大吸引力的老片,个别段子有亮点,但剧情整体还是慢。
the dream is short ,but the dream is happy. And only he knows if he died happy or sad.
想要抓住男人的心 首先要抓住男人的胃...“Only he knows if he died happy or sad"william hurt的角色也算是个“英雄”了 至少在我眼中
“我终其一生等待着一个真正的男人。然而真正的男人只想要真正的女人。” 好故事,好剧本,好角色;政治犯和同性恋犯,各自的故事;纳粹电影和牢笼现实的纠缠;从莫利纳讲述的电影结尾的悲剧可预见他自己的命运;热带孤岛上的一个被困于自我囚网的蜘蛛女,遇见一个迷失于荒岛的男人
奥斯卡和戛纳双料影帝恩……NB
William Hurt...我景仰你.....男人都去搞基吧,把政治還給女人
革命所追求的「自由」与同性恋者追求的爱情与人生似乎有相同之处,魔幻的意义除了「戏中戏」以及「政治不正确」的隐喻故事,还有两者在现实世界中处于的尴尬而荒谬的位置。
“只有他(她)自己知道,他(她)是快乐还是悲伤地死去。”浪漫得要命, William Hurt太妩媚撩人了,夜晚监狱里就寝的哨声吹响,灯光熄灭,她的电影就开场了。
最讨厌全是闪回的电影,编剧偷懒、导演偷懒,剧情的衔接也省事儿了....
直男是怎样被掰弯的=。=
“只有他自己知道,他是快乐还是悲伤地死去。”“我爱你,希望你不要觉得恶心。”gay爱的只有real man直男,而真正的直男必定爱的是直女,当gay爱的那个男人也爱上了他,那个男人也就不再是直男,gay也就不会再真爱他。所以说gay永远都得不到真爱,只能接近真爱。这是gay的真正悲剧来源,每一个gay都是一位悲情的蜘蛛女,困在自己织缚的网上。这是我在高中就懂得的道理。
监狱,同性恋,讲故事
很好,舒缓有度,小空间与大想象,台词真棒,阿根廷这街景、夜晚、灯光、气氛,总有一种哀感顽艳的颓败之美,适合同志题材,怀疑王家卫是看了这个片子,才将《春光乍泄》外景放在阿根廷的。
看过一部分,很难入戏,都快忘了讲的嘛了。貌似很久之前看《十年》的时候主角高郁提到过这个小说。
同性恋与革命者的对话,宿命般的爱情与命运,那些华丽的措辞与每一个夜晚都浪漫的要命,而极致的浪漫将带来极致的悲剧。愿每一个人都能不再受到侮辱,谦卑而又有尊严的活着。
电影是好电影,可惜在看完这张碟之后,我的苹果硬盘就此挂了。
哪怕后期重新剪辑和配音折腾了十四个月,还是很难赶上小说的神韵。戏中戏比例太大,蜘蛛女的故事反而蜻蜓点水曼努埃尔 普伊格的原著手法纯熟,各种细节和信息都从对话交待了,剧本思维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