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井
更新:HD国语
导演:李杨
主演:王双宝 / 王宝强 / 李易祥 / 安静 / 赵军
类型:电影地区:中国大陆语言:国语年份:2003
简介:在私人小煤矿做工的农民唐朝阳(王双宝)和宋金明(李易祥)发家致富的招数是,先套近乎将打工无门的外地农民认作亲人带到煤矿做工,在井下工作时制造“安全事故”将“亲人”杀死,再找矿主私了。两人在火车站盯上16岁的懵懂农村少年元凤鸣(王宝强)后,故伎重操帮其办了假身份证,更名后元凤鸣“成为”宋金明的侄子。三人来到新一家小..详细 >
长篇影评
1 ) 盲井:王宝强的风月宝鉴
香港电影《放·逐》里刀口上讨营生的黄秋生和林雪曾经有个讨论:一顿黄金有多重?一顿爱又有多重?一顿梦想有多重?一条人命又有多重?
留学德国的导演李杨在《盲井》里给出了答案:3万块钱。为了这3万块钱,唐和宋欺骗举目无亲的打工者,在暗无天日的矿井底下把他们砸死,然后到好像青天白日的井上骗取抚恤金。影片的开头,他们砸死的人姓元。一百多年前,和李杨一样愤世嫉俗的留日青年周树人借一部小说的口说了“五千年的历史,到处都是吃人”,2002年,河南作家刘庆邦的《神木》将唐、宋、元的大业交到三个底层百姓的头上,看唐怎么杀元、宋怎么救元、元怎么舔了唐宋的人血馒头。
宋是文人最钦慕的朝代,影片中的宋虽然贪财,吞了唐的两千块钱,但他对家人还存有一丝温情,对孩子学业的关心表明文明礼仪,在宋的心中还是有很重要的地位;相比之下,唐的杀人越货纯粹是一种生存本能,懒惰的他似乎只有杀人讹钱一个选择,他杀人不像唐那么讲规矩,管他元是否绝后、管他是否享受到世间的快乐、管他是否吃到最后一顿酒饭、管他矿长是否凶悍,这是一个纯粹的人渣;第一个元电影一开场就被“点”死了,第二个元就是王宝强。
拍这戏的时候宝强跟电影中的元凤鸣一样,面对茫茫打工人潮无所适从,不同的是元凤鸣被唐骗去当“点子”,王宝强则遇到了李杨(《盲井》)、冯小刚(《天下无贼》)、韩杰(《树先生》)、陈凯歌(《道士下山》),十年间一跃成为一线明星,然而他不是黄渤,虽然演过农民工(《上车,走吧!》),但骨子里是城市摇滚明星,王宝强的人生轨迹和电影角色始终高度重合,即使他已经赚下一亿身价、即使他开始转型做老板,还是玩不过一个城市的废柴学生宋喆。
因为他在城市是没有根的,他身上所有具备被大众观赏的元素都基于农民的特质。他在婚姻中、在公众面前扮演的忠诚淳朴是一个虚幻和扭曲的形象,他不知道,这世界交给他的那些仁义礼智不过是挂在嘴边的,真正的游戏规则,不过是——吃人二字。
宝强终归没看透风月宝鉴的那一面。
没人告诉他“天下无贼”的真相,其实是“人人皆贼”。
元凤鸣似乎又是幸运的,宋的良心发现使他逃过了死在矿井下的命运还拿到了三万块的抚恤金,爱学习的他也许会通过读书走上光明的道路。这是大众对美好生活的想象。在邮局遇到给他享受的妓女,未必后来不会成为元再次丧生在光天化日的销骨佳人。
这世间的道理人人都懂,但都不说破,只有那旅日的作家和这位旅德的导演敢于表达。网络时代,新闻的发酵不过七日,再过七日,即使宝强流落街头又有谁会真正关心?
道士下山,需谨慎!
2 ) 地下作业,现实批判,故事有张力,结尾善良
画面黑暗,但故事很清晰明朗,平白老实的讲一个故事。昨晚刚看完时记下了几个关键词:地下作业;以死相讹;一条命3万;黑矿;流工;扭曲的人心;体制缺陷;某种宿命。
说说李易祥及其角色形象。看着眼熟,一搜终于知道就是前些日子比较感冒的《征服》里孙红雷的跟班杀手金宝,很有潜质的一个演员;属于放在人堆里谁也揪不出来的天生群众演员--傻根王宝强都比他长得有特点。故事里反映宋金明良心的光亮点的就是他一直惦记的家人,他引以为骄傲的学习好的儿子。正是这一点挂念,他跟鸡做的没那么尽兴投入,看到未成年的元凤鸣开始就想假戏真做的把这只羊推了,之后又一退再退动手的日子,看到元对性的朦胧渴望,又力主掏钱送他上床,时间越久,感情也越来越像真的叔侄(毕竟元太小,什么都不会),另外让他良心不安的是上一单被害者也是姓元,于是又借喝送行酒退后一两天。这样,谁也没说,但心照不宣的是,无论杀与不杀,他和老搭档朝阳算是走到头了,即使不反目(像他们做的事,一旦拆伙儿,很容易动杀机),也没法继续演戏和合作下去了
终于,朝阳作为反面的形象,先越过了边缘地带,动手当天先杀了看不顺眼的另一个矿工,下面的事情就很耐人寻味了。说好了让宋金明对元下手,而宋也离他最近,站在中间的宋有两个可能选择:杀了元或者护着元转身干掉朝阳,--有了前面的铺垫,宋短时间内作出决定并不容易。于是既然已经开了仞,又说出“谁拦我的财路我就杀谁”,朝阳放弃了可能含有对自己不利的等待,先下手为强的给了宋一镐,宋倒下,元傻了,楞在当场,朝阳一步步的走来…
如果导演让朝阳活着出来,可能震撼力更强,但这位留德的李扬同学似乎还对人性充满了希望,尤其可能他还想通过这一点微茫的希望让电审局的领导们通过审查,以至可以公演--sigh…又一部禁演的佳作,由此可以知道,中国电影的精品,都在禁演列表里
而隐约包含宿命感的是:片头的被害者是不是元凤鸣的爹呢?从一开始的同姓,中间凤鸣拿出照片让宋心中震动,后来有意无意的火葬宋和朝阳时进入镜头的皮鞋(不知别人如何,我一直惦记着开头受害者的鞋留在了两个凶手处,而这可能会成为后来凤鸣无意中发现从而逃脱厄运的重要线索),导演给敏感的观众开了个玩笑,或者说这似乎已经成了比较常见的高明的情节诱饵。作为观众注意到了这些可能的线索,但导演希望有个更出人意料的结局
btw:语言上过关了,偶非河南人,但都听得明白顺耳
3 ) 有感盲井
最近看了三部中国电影,一部巫山雨云,一部日日夜夜,再就是刚刚看的盲井。
没有比较,不懂好坏。巫山云雨和日日夜夜在盲井面前,就像中学生在博士生面前的感觉。现在动辄就谈第六代导演,我看过的几个导演,除了贾樟柯、王小帅的一些作品,拍的片子都可以用矫情形容。镜头虽然触及到底层,也多是边缘人物,可这些碎片化的,没有历史感的影像到底有什么意义,没有一般性的特殊,谈不上好艺术。对底层社会不了解的关怀,也谈不上是真关怀。就像巫山雨云和日日夜夜,所处的环境——三峡小镇和矿场——不过是个背景,是人物背后的一副画,不是人物的生活。
盲井则不同,也是讲小镇、矿场的故事,可导演安插的台词和细节逐一把个别人的命运上升至一般。故事里的行骗不是一般,可故事里人物内心的冲突实足可信。“我同情他,谁同情我呀”——都是底层生存的人,都是为了农村的家和孩子——在陌生人的城镇,谁又能同情谁呢?——这其中引发的内心挣扎和彷徨,心惊胆颤。
故事里两个骗子唐、宋靠在城市里寻觅陌生人、在盲井里打死他领取抚恤金为生。心黑手狠,拿了钱直接往家里寄,打电话叮嘱小孩好好学习,自己挥霍还觉得内疚(骗子宋的事情,唐孩子不好好学习,也寄钱,但看不到希望)。16岁打工的元鸣为了妹妹上学打工,发廊妓女也是往家里寄钱。还有镜头集市里无数的进城务工人员……他们出来不是为了自己。
这一切都发生在当代中国,导演的功力就在于讲述故事时粗线条的勾勒出社会的变迁和面貌。黑心矿主对死了人的假家属说:这事情就私了吧,公安局、市里都是我朋友。另一个矿主说干不干,不干就滚,中国社会什么都缺,就是不缺人。和舞女唱社会主义好,歌词变为:反动派,没打倒,资本主义夹着围巾回来了……
导演直面这些。盲井的主题可以概况为中国社会转型下农村流动人口的生存和道德、善与恶的冲突。电影排的如此之好——人物命运的交织、细节的把握、内心的冲突——让我觉得写什么都不如直接看这部电影。
不写电影本身了,说说电影和剧本的关系。电影是台湾的,这让导演有更为自由的资金渠道和独立空间,片子里也明显看出导演左派的立场和对现实的冷峻批判。一个生活在台湾的导演,怎么对中国有这方面的了解呢?原来,这个故事改编自河南当代作家刘庆邦的小说神木——2000年出版。当代有这样写实关怀的小说家,让人欣慰。另一方面,如果这部电影不是台湾拍摄,大陆可能难有资金投资制作。这样的结合,令这部电影更加的少见和珍贵。
即便是这样好的一部电影,也只能反应出现实中的一面。导演带着自己内心的困惑和批判,把这些拍个我们看,并没有提出解决的办法。导演最后留下的人性的亮点和温暖,多是出自艺术和内心的角度,而现实,走着自己的路。怎么办?这构成了关注当代中国的一切头脑的最高智力挑战。
4 ) 导演的话
在拍摄《盲井》的过程中剧组和我遇到了很多困难,有时差点没把命搭进去。现在电影拍完了,但对我来说困难并未结束。很多朋友问我,为什么要冒生命危险去拍这样一部电影?
《盲井》是一部真实地描绘当代中国底层煤矿工人的电影。它以纪录片式的风格将这些普通人的生活简单直接地呈现在观众面前,没有刻意的戏剧化效果,只是讲述了一个真实的故事。
改革开放后,中国出现了无数的私人煤矿。这本来是好事,但结果成了许多矿工的噩梦。这些煤矿的安全条件完全没有达到政府规定的标准。矿主不愿意花钱购买必要的安全设备,而是把钱用来行贿。在这一过程中,矿工的生命无人理会,有的只是利益追逐。矿工们在极端危险恶劣的条件下工作,挖矿用的是铁镐和铲,运煤用的是马车,没有任何现代设备,生命没有保障。
2001年,广西的一座煤矿发生意外倾塌,超过40名矿工死亡。但矿主秘密埋葬了尸体并逃避了所有责任。这一事件被两名勇敢的有良知的记者揭露,但这只是中国无数类似事件中的一例,根据统计,每年有超过7000名煤矿工人因工作意外死亡,这还仅仅是公开的数字,有更多的死亡事件被掩盖着。
为拍摄该片,我走访了几乎半个中国的许多煤矿。有一次我刚拍了几张照片,就被煤矿主和几个保安围住。当时我很紧张,因为他们都佩了枪,想把我带走。幸好我有一个朋友是在当地当官的,他对他们说我只是个游客,不是记者,我才得以脱身。回到北京后我听说当地立即召开了紧急会议,他们认为我是记者,怕我把他们的阴暗交易曝光,我的那个朋友也被牵连。
或许,正是因为我自己的生命都遭到了威胁,我才决定一定要拍完这部电影,把真实告诉大家。虽然这可能会使我面临更大的危险,但我的良心令我坚持了下来。
整个剧情很崩溃:两个矿工长期暗杀矿工,然后冒充矿工家属,向矿主索要赔偿。
直到某一天,一个青涩的男孩的出现,使得其中一位矿工产生了类似父爱的感情,在金钱与情感中挣扎徘徊,最终,那两位矿工死在了井下,而那个孩子,则得到了一笔赔偿金,三万块钱。
整部电影不遗余力的撕破我们覆盖在生活之上的面纱,在得知孩子只有16岁时,一个矿工说了句:“这孩子太小了,不行。”而另一个矿工则冷冷回应:“不然你儿子就要到这里来。”
或许,生活就是一场选择性的屠杀,以前追的一部日剧《黑暗中的孩子们》中,一对高知夫妻为了拯救患有心脏病的儿子不遗余力,却丝毫不顾泰国孩子的死活(贩卖器官)。
我们在面临选择时,一般只会为与自己有关联的人提供爱和保护,哪怕给予的一切,是建立在掠夺的基础之上。
世界就是这么小,这个来矿上的男孩,居然就是被他们杀害的矿工的孩子,于是男孩在不知情的情况下,与自己的杀父仇人生活在同一屋檐下,看到这一幕,我只想含着眼泪去笑。
在结尾,男孩面对矿主赔偿的三万元,还是坚持通知矿工的家属,也许只有孩子才能保持这最后的一点善良吧?在他心中,留存着的应该是那位矿工给予他如慈父般呵护的点点滴滴。旁边的小红——一个跟他有过交情,世故的妓女催促道:“你听姐姐的,签了,啊。”
一把钱摆在你面前,就好像是一双无形的手,残忍的撕下你所有的伪装,取名盲井,也许正是意味着,我们在世间的人,都是被各种欲望包裹着、覆盖着的盲人,没有勇气去打破,只能眼睁睁的看着自己沉沦。
眼睛盲了,尚可以根治。心盲了,再想要治好,或许,要花上一生一世。
这个残酷的社会你还能相信谁!生存是个何其现实的问题。(演员太本色了,王双宝和李易祥啊!
一部批判现实主义的杰作。首先它拥有一个极好的原作,并且被很好地改编成了剧本;其次它拥有着一个优秀的导演和一批地道的演员,这一切使得这部电影成为了国内独立电影的一个标志,无论何时都显得那样耀眼。影片用一个残酷而真实的故事揭露了巨变中的中国社会的冰山一角,与贾樟柯相比,李杨则狠多了。
别的演员都是演啥像啥,王宝强是像啥演啥!
没有音乐,在1小时15分钟左右,喝“送别酒”的时候,响了小段营造气氛的鼓。虽然已早知道结局,可是在到来的时候还是心惊,关于人性,我们永远无法说清。元凤鸣(王宝强)每次从井下上来,那抹阳光让他眩晕,也让我眩晕。
人咋那么复杂捏..颠覆了我对反映底层人民电影的印象。还有《天下无贼》里傻根的6万块就是这里的抚恤金么 哈哈
大二那年错过了高铁,在一次将近16个小时的硬座返乡途中,我看见自来熟的大哥搂着刚认识的小姑娘和周遭旅客大声调侃,我听着对面从业5年的同龄导游给我讲种种社会门道,我想着横在旁边的娘俩什么时候能把腿收一收让我出去上个厕所。下车的时候我由衷的相信只有坐一趟绿皮车才能真正了解中国。可中国很大,还有那么多绿皮车到不了的地方,住着那么多坐不上绿皮车的人。
想起电影被禁的原因之一并不是价值观不对;而是一旦公开,套路被人学了去,会有更多伤害。
纪实手法拍摄,不落俗套的结局。死一个给三万,凤鸣戏剧般地活了下来。当他抬起头来看见骨灰从高高的烟囱里飘向四方,这个社会依然在散扬着污浊。人性本善,只恨这个社会榨取的良知太多。
在产煤区长大的我表示这是真实的事实!
在市场找人的时候,金明打了凤鸣的脑袋,手重却有别样的柔软,那是一种难以言说的在乎,是丧尽天良的杀人犯,仅存的良知。在邮局汇钱的时候,妓女拍了矿工的肩膀,轻抚却有千钧的力道,那是一份心照不宣的问候,是没有尊严的异乡人,最后的尊严。这井下一片漆黑,人们不停的挖掘着,却挖到自己的骨灰。电影开篇一行人下井,镜头直勾勾的拍着那个越来越小的井口,紧接着出现两个血红的大字:盲井,这段意象特别好。盲是看不见,导演要拍的就是平日里看不见的故事,是在漆黑的深井中,仰望那仅存的微光。元凤鸣的成人礼来的太过残酷,性、暴力、死亡、背叛、金钱,仅仅一夜之间,这些原本在他眼中模糊的东西突然清晰起来,他很想逃,不断向矿长解释着,我不是这个意思。然而,冰冷的世界拒绝聆听,只是把烟囱指给他看:那里面,燃烧着你死去的天真与茫然。
钱钱钱钱钱钱钱钱钱钱钱钱钱钱钱钱钱钱钱钱钱钱钱钱钱钱钱钱钱钱钱钱钱钱钱钱钱钱钱钱钱钱钱钱钱钱钱钱钱钱钱钱钱钱钱钱钱钱钱钱钱钱钱钱钱钱钱钱钱钱钱钱钱钱钱钱钱钱钱钱钱钱钱钱钱钱钱钱钱钱钱钱钱钱钱钱钱钱钱钱钱钱钱钱钱钱钱钱钱钱钱钱钱钱钱钱钱钱钱钱钱钱钱钱钱钱钱钱钱钱钱钱钱钱钱钱钱钱钱钱
人性丑陋,一针见血;现实残酷,一览无余。
方言使用很不错,不过骗子的人性拉扯有些力度不足_我认为那些骗子是不会舍身取义的,有些矛盾.那句嫖妓完后的"我是坏人了"很狗血
还有比这情节更紧凑的电影么?
中国电影的良心在广电面前都是狗屎,这片每一个中国人都必须看的。看完后你一定会对自己理所当然乐而知足的生活感到羞愧。
改变了我对反映中国底层电影的印象
中国什么都缺,就是不缺人
这大概就是“许三多如果没有遇见史今”的展开吧?
早些年听爸说起过老家乡下矿上工人有杀人骗钱的事情,很震惊,没想到再早都有书和电影的。。这事情还真是全国都有。电影节奏相当紧凑,喜欢最后小孩在集市“走丢”那段,各个人物的心理啊。原来王宝强第一部片子是这个。
“中国什么都缺,就是不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