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奶奶

HD

主演:樊其辉

类型:电影地区:大陆语言:国语年份:2010

 剧照

姑奶奶 剧照 NO.1姑奶奶 剧照 NO.2姑奶奶 剧照 NO.3姑奶奶 剧照 NO.4姑奶奶 剧照 NO.5姑奶奶 剧照 NO.6姑奶奶 剧照 NO.13姑奶奶 剧照 NO.14姑奶奶 剧照 NO.15姑奶奶 剧照 NO.16姑奶奶 剧照 NO.17姑奶奶 剧照 NO.18姑奶奶 剧照 NO.19姑奶奶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姑奶奶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一袭如画的长裙,扎着一朵白色玫瑰的巨大的发套,足足二十公分的高跟鞋……碧浪达夫人眼角挂着混和了厚厚睫毛膏的黑色眼泪在灯光昏暗的酒吧里低吟浅唱,纵声高歌——从白光(四十年代的歌后)到闫秋霞(白派京韵大鼓传人),从调侃仰慕者送来的不菲小费到对台下骄傲女人的尖酸与不屑,从渴望的沉浸在回忆中的温暖歌唱到绝望的跳大神式的嬉笑怒骂……嘈杂的环境中,舞台是她的——这个小小的舞台是属于这位华丽的、庄严的、刻薄的、胆怯的、恶毒的、势利的、羞涩的、不幸的、风情万种的、母仪天下的、冥顽不灵的碧浪达夫人的!  裁缝是个健谈的人,他经常会去同性恋的专门的据点——比如公园和浴室寻找故事——邂逅,调情,做爱,吃饭……裁缝说他天生就喜欢男人。  在裁缝眼里,他的父母是不幸的;他的童年一直缺乏安全感,也没有什么意思。  长大后的裁缝靠做衣服的微薄收入供自己去了广州,他想在那里实现自己的理想——做一名走红的“妓女”……确实,他遇见了一些让他刻骨铭心的男人——无论是在北京还是在广州——那时他还很年轻。  一次不慎染上梅毒的经历让裁缝开始吟诵《心经》……日复一日,当他反复吟诵从而慢慢忘却了经文甚至自然而然地对其进行了彻底颠覆的时候,他似乎有了一点安全感。  裁缝是个健谈的人,他生动地强调:金钱,色情。他依旧这样生动地活着:在渴望中,在绝望中。  健谈的裁缝就是台上的碧浪达夫人。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哪一天我们会飞儿子离家时染色最接近天堂的岛屿V星入侵第一季超模是我:革新第一季准备去死境界线上的地平线一个小忙如影随形2023唐卡迷踪美食家1985破军x档案隐身人海豹突击队铁窗喋血永不屈服上错花轿之三嫁奇缘渔王争霸二龙湖爱情故事郁川浮游凶煞吉时红色羊齿草的故乡鹰隼大队

 长篇影评

 1 ) 《姑奶奶》和东拉西扯

事实上,《姑奶奶》只看了一半,去到尤根的时候已经在放后半段。

定焦头切的是姑奶奶的胸膛以上部分,大部分时间是他在说话,滔滔不绝,另外的时间,是她在唱,每每情深处,两行墨泪浇灭眼里明焰,这时候的她才最像凡胎肉体的尘世之人。因为当她变成他的时候,他关于生活形态和社会形态字字句句的阐述,都太通透了,简直并不像人。

关于易装,樊其辉好像是说过那样一句话:易装的快感在于上妆的过程,越廉价的化妆品带来的快感越大。老实说,身为女人,前半句描述的快感很容易体会,而后半句,则大概是既往生活加载给他的了。鉴于此,我是怀着已知的偏见去看待裁缝和碧浪达身份切换这件事的。我主观地假设了生活中,碧浪达夫人才是真正的樊其辉,而健谈的裁缝,恰恰是碧浪达唱着的歌里那位女菩萨,或者,也没有那个女字,菩萨本就没有性别差异。碧浪达假扮了裁缝,来普度众生,却,只是在邱炯炯的那个定焦头里试图普度来观影的众生。

观影完毕,邱炯炯在门口抽烟,一对家住田子坊身世传奇的老两口在等待海报打印的时候和他交谈起来。

老阿姨:我觉得这个片子特别压抑,但是他很乐观,那么健谈。他是很缺钱吗?

邱炯炯:不,他不缺钱,他是很好的服装设计师。

老阿姨:那他现在怎么样呢?

邱炯炯:他自杀了。2010年的时候。

老阿姨:他这样的人,怎么能自杀呢?!

邱炯炯:他自杀是因为抑郁症。他把什么都看得太透了,看太透了不好,有时候人可能糊涂点好些。

当局者迷总归比当局者清好点,还会有各种试错的期待,还不至绝望。像碧浪达唱的那句:偷人也偷不到,偷东西也偷不到,是真的绝望。偷不到的结果是既定的,是继续偷的行为和等待偷的机会,还是撒手不干了。也像裁缝说的那句:天上不掉馅饼,却掉下来两斤屎,早吃晚吃是都要吃的,2010年的10月,他终于索性撒口不吃了,把自己给度了。

东拉西扯:今晚无缘去看邱炯炯的现场交流,但昨晚他先画了一道界,只谈樊其辉的生活,不要谈片子。后来看了看邱炯炯的画,大部分是水墨,油画夹杂其间,油画也带着水墨的透感,而且光感出奇的好,每一幅都像大片大片极薄的云母层层叠砌。此前在吃饭的时候,有人问到他四川,他说他并不喜欢川蜀,没有人深问。可是,这很奇妙,因为同桌吃饭的张献民老师在艺术资本主义的讲座里也梦游到了他想说的因为现代生活的便捷而使得离乡变得太过容易,于是在艺术创作中乡情的遗失是值得否定的。我没有去过四川,但或许是杨老板娘80度的酒的作用,回家以后我梦里出现的峨眉山,是大片大片极薄的云母叠砌的,很薄很薄,阳光的斜照透过它散射开来,散射光铺满了整片大地。

 2 ) 每双注视着她的双眼无不是在注视着卑微的自己

每双注视着她的双眼无不是在注视着卑微的自己,注视着那沧桑的脸颊上污浊的泪痕。
黑白光影中浓妆艳抹的碧浪达夫人度过了短暂的一生,而她的生命却比浑浑噩噩的我们闪耀百倍。

“我从小对未来的想象,就是希望自己可以不劳而获”
“理想从来就不是用来兑现的,就是搁在那儿诱惑你的”
“我们在生活中就像被编上号码的淫具”
她的言语总是如此的不加伪饰,如同她丝毫不回避对父母的怨恨,以及对一切的世俗道德的不屑一顾,她把她的心境完全融入在歌声之中,融入在她所谓的排毒之中,她在歌声中唱尽人生的失意,而又以这种方式直面失意的人生。

台上的她是位风华绝代的歌者,台下的她却是个真诚而自省的智者,她谈到她的装扮,谈到她刻意制造的小意外,谈到她请人吃饭的小世故,谈到她各种有趣的艳遇,她的每一句言语都是对破败人生的嘲解和捉弄,就像她总是用“尸体”提及自己的身体,无时无刻面对着死亡,才能面对生的每一天,也许,她最终已看淡这些,然而她度过的每一天,都是她作为一个人活过的证据。

 3 ) 碎纸条

看了姑奶奶和廖一梅的剧本和小说,好多思绪来不及整理,先作碎纸条儿。

你说这样一个人,一直痛痛快快地冲着镜头讲真话。他会不让人爱吗,多少人的内心戏,他就这样活出来了。你爱他,因为你羡慕,为什么会有人活成了这样子。但生活稍微给一点甜头,人们马上就会站在道德的高点对他的生存状态表示不屑,甚至是嫌恶,人们会想,这多不体面啊。究竟什么是体面的事。难道他站在台上留下墨水般的眼泪,不美吗。他只是人们在悲惨的时候的一根稻草。就像他说的。有的人活在这世上就是为了看别人比他活的更差劲,以来得到欢愉。

他代入的每一个角色都是他自己。晴雯,天涯歌女,婉转,任性,心比天高。我也流了点鳄鱼泪。每一个人都是一种患者,同性恋患者,异性恋患者,盗窃患者,懒惰患者,笨手笨脚患者,成绩优异患者,每一件事情都有它的反面不是吗,为什么我们要以是否对人类整体发展有利来判断这件事情是否应该做,不应该做,它是否是病。实际上都是老话题了,人们明知道这些还喋喋不休,没意思。

记得最清楚,是他说自己儿时在上学路上自己给自己唱歌玩,觉得自己的声音落在烟囱上,跟着飘上了天空,他用自己的嗓子愉悦自己的耳朵,并不将愉悦寄托给任何人,即便是这样“懂事”的人,老天也要把他的快乐一件一件地拿走。老天说,我是来让你受难的,不是让你在这自娱自乐的。人不能轻轻松松地过完一生,要么把这坨屎匀到一生中的每一天,一点一点地吃。要么就大口大口地吃完这坨屎,吃完之后怎么样呢,我不知道会不会更加可怕,也许会面临无趣。

“人所具有的思考、记忆、预见的能力。是凝聚和贮藏他的欢悦和悲哀的机器。而动物没有这种能力;他无论何时处于痛苦之中,都好像是第一次经验这种痛苦。动物毫无概括此类感情的能力。因此它们漠然无虑,宁静沉着的性情是多么遭人嫉羡啊!”

他说自己一直沉湎于回忆和幻想之中。我曾经非常是,但我现在大部分时候不是。如果一个人常常反思,那么他会看得更清楚,更懂得规律,那么也就越绝望,越发具有预言的能力了。那么这个人便是痛苦的。甚至痛苦的事情还没有发生,他就开始痛苦。不要说正在发生,发生过后。何况痛苦不止一种,不止一时。

他唱歌的时候,眼泪掉下来,用一张红色的钞票擦眼泪。他说他的心里只有钱和色。他心里还有电熨斗和北冰洋。一个人用回忆和幻想填充他生活中形而上的部分,用钱和色堵满他生活中形而下的部分,也许这样他没有时间去思考其他的事情,一旦停下来,一切就空了。但我也疑惑,生活除了这些实在还有其他的东西么。

看那些摘录,总是看到生殖器,或是上帝之类的字眼。或许人们总是喜欢将这些原始冲动,欲望和恐惧拿来做最精致的喻体。樊其辉说自己最恶心童年时期,因为它的天然,它容易得到。那么这些东西是不是也是一种天然,一种没有技术含量的东西。我不知道这些举动是为了打破传统禁忌(虽然早就已经没有),还是单纯地感到兴奋。

有一段时间我觉得自己想不出来能写什么。即使是发生了翻天覆地我竟然也没有一句话想说。我不知道这是不是一种状态切换的不适感。我知道我自己从小就对所有环境和阶段的切换感觉到恐惧。我自以为自己有所成长了,能够应付变化。但实际上我的副作用只是从另一面展现出来了,甚至我更希望它从情绪上表现出来,而不是在创造力上。也许也有冬天的原因,我第一次明白我是这样的厌恶寒冷。我记得北欧的忧郁患者远远高于热带,热量确实让我恢复了思维和肢体上的活力。

这种以削弱创造力的副作用,让我明白我只是在逃避那些负面情绪。我知道我一有完美主义者的偏执我就一定过不好日子。我很清楚这世界是怎么运作的,我知道怎么跟上他,很明显。这很像我生活了十年却从来不花心思装修的老房间,我可以将一种临时的状态不合时宜地维持好几年,我有时候也惊叹于自己的情绪上的懒惰。我知道一切都是暂时的。所有我还没有完全确定归属感的地方就是我的暂居地,它不值得我用心花费太多。我知道我要走,或者我知道有人留不住,那么这道墙就筑起来了。

“我对你的爱就是对人类的恨,因为爱上了人类,就不能专心爱你了。”

“我不能一一列举我做过的蠢事,花了很多年我才意识到,实际上对我来说一句不得体的蠢话比背叛、残暴、欺骗这样的所谓罪恶,更加难以接受。罪恶里还时常蕴藏着某种激情和勇气,激情便与美感有关,而平庸与乏味则毫无美感。”

“确立某种生活准则,并有勇气去坚持这些准则是必要的。可惜大家通常既无勇气坚持善,也无勇气坚持恶,甚至没有勇气随波逐流。更加不幸的是,我对他人有一种与生俱来的领悟力,有了这份本可不必的理解,做起事来便难免拖泥带水,对一切都失去了明确的尺度。这对我的生活是个致命的错误。”

“我等待着之置我于死地的爱情。”

 4 ) 冬颓。春燥。夏酷。秋靡。

9.0的高分有些过誉。我加一星,是为碧浪达,我斗胆猜测有不少人也是这样。

全片几乎只有两种镜头:卸了妆的裁缝在说话;浓妆艳抹的碧浪达身着华服,头披夸张假发,踩着20公分的高跟鞋在舞台上唱歌。当然两者是同一人。大概是我眼力浅薄,没看出来导演功底何在。几乎全是对主角的脸部特写,偶尔的镜头闪回也并无新意,只有唱歌与采访片段的穿插剪辑还算颇有用心。为时2个小时的电影大半靠主角的歌与话在撑场面,幸亏是个有意思的人,不然这电影连三流都够不上。不过貌似独立传记纪录片好像都这样。最成功之处就是找到了一个好人物,好人物有了,故事就带出来一半。

碧浪达肢体语言和表情语言都十分丰富,说话抑扬顿挫的,爱模仿别人,惟妙惟肖。也讲了许多有意思的话,比喻用得极多,很是生动,非常粗糙,几乎不过脑子,不装腔作势,天然带有一种市井气息的诙谐与美妙。

聊起自己的卖淫经历,相当直接,不加掩饰:“所以别人就算嫖我,也就嫖上妆和卸妆这段。”“我卖不掉的,没有人愿意嫖我。” 他还问记者:“你们没有卖过淫吗?诶哟,那你们比我还惨。”看到台下的观众把钱给了姑娘,没有给他,自嘲:“这就是真逼和假逼的区别。”台下哄堂大笑。说“操”、“逼”、“屁眼”、“肉乎乎的鸡巴”,脱口而出,自然而然。聊自己得梅毒的经历,像讲故事一样。还抛出悬念,说以为自己得的是痔疮,描述检查场景,模仿医生的话:“屁股再抬高点!”最后还揭开谜底——是梅毒。一副“你们没想到吧”的模样。

有时近乎恶毒。聊杳无音信的人,说“指不定得了艾滋死了”。烦别人在自己眼前晃来晃去,想拿个遥控器biu一下把他给关了,说完好像真的如愿了哈哈大笑。说:“人生就是两斤屎,有些人匀着慢慢吃,我大口大口想快点吃掉。”像是小孩子般的恶毒,所以恶毒得可爱。
有三段印象最深。

聊起跨性别者,他说:“他们也是同性恋,但是跟我们不一样。虽然有些女人的东西我喜欢,但我可不想变成女人,每个月哗啦哗啦流那么多血,不划算。”他笑,又补:“但是我理解他们。”

提到想过的生活,他说想要一种容易的生活。记者希望他详述,他不愿意,说就是一种容易的生活嘛。

我突然觉得,他是第一个如此大而化之地概括了我想要的生活的人。以前我在日记里写:独立,自由,有思想,有行动。现在看来,我想要独立吗?自由吗?但当为之要付出的艰辛、血泪、甚至只是一点小小的牺牲不由分说地降临我面前时,我也只会胆小到连摆出装腔作势的犹豫都不会吧。事实上我想要的只是不费吹灰之力便可得到的我以为的独立与自由。看似光鲜美好,充满着理想主义色彩,实则与乌合之众的庸常并无丝毫分别。说白了便是,确确实实是有一些自己想要的与别人不一样的东西,但又确确实实不愿意付出一些不一样的努力。也是可笑。

印象最深还是他回忆自己喜欢约翰逊那段,说当时的自己单纯,也没有更好的选择,一点点小东西便可以特别满足。送约翰逊走,想要他买个电熨斗给自己,扭扭捏捏地小心试探:“这个电熨斗好漂亮,才2、30块钱。”结果约翰逊花了几大百请小鸡小鸭们吃饭,没有给他买那个电熨斗。别人问他:“约翰逊嫖你一晚给了你多少钱?”那时的他装:“我喜欢他,我没跟他要钱。”而现在的他笑着总结:“一个妓女只会告诉你她现在标价多高,她不会告诉你,她当初是被白操的。”

大感动。他如此直白,说的是他,看客看到的是自己。

他敢于去面对自己的不一样,在台上,他直言不讳:“我是代表你们所有人站在这里。”同时也面对自己的软肋与人性幽暗。一方面极善自嘲,拿自己坎坷的卖淫经历开涮——不拔高自己;另一方面又笑称自己是最大的牌,敢对不屑于他的人报以更加恶毒的目光——不看轻自己。他爱笑,爱骂脏话,以一种举重若轻的方式解剖自己,嘲笑自己,你以为他会一直这么嬉笑怒骂下去,结果他掉转过头,其实是水到渠成地,安慰自己,为自己落泪唏嘘。没有丝毫柔情,却如此直抵人心。

他是独特的碧浪达,刻薄又温柔,洞见而天真,生机勃发又悲观主义,满怀渴望却与绝望相拥。他最感动我的地方在于,不造作,但又有所保留。该真实处毫不粉饰,真正只属于自己的东西,他又不会说出口以博同情,他知道理解难求。但归根结底,他是挣扎的,挣扎地活着。

他活得明白,大多数时候也知道要装糊涂。但是总会有些时候,台下喧闹依然,猎奇依然,他兀自唱着歌儿,长裙包裹着他相对魁梧的身躯,夸张假发下的脸覆着厚厚浓妆,他落下泪来,妆也花了,没有人看见。

 5 ) 。。。

其实我很难描述《姑奶奶》讲的是什么,如果我说这是一个同志鸭子的纪录片就太直白了。不过可以先这么说着。因为其实我想说的是别的事儿。

其实很多人都质疑主演樊其辉是不是再利用镜头表演,不过我觉得就算表演也不要紧,因为这个人本身是极致的;而且其实他长得有俩下子,我是指举手投足,有时候还挺骚叫人就记住了。既然如此,爱演就演。

当然我也确实觉得他有表演的可能性,因为他的现实生活太像行为艺术,让人觉得是名利想疯了。于是最后都有成为笑柄的痕迹。而这么一丁点儿痕迹说真的叫人觉得可悲。

但除此之外,无论他演的那些细节很多人觉得生理上多不舒服,我都不会出去想吐。因为大家不舒服都是因为用一个正常的概念然后测量出了你的不正常。正常与否根本不是什么天大的事儿。

另外,邱炯炯属于导演主观意识很强的一个人,所以难免作态。他最喜欢表现的现实仿佛只是后现代破碎消极的脏乱差的一面。其实还是以小丑的方式展现当代社会谱系。虽然他说自己在拍纪录片,不过其实我觉得纪录片作者的任务可能就是把现实中可能根本没有发生过的事件明确地记录下来。因为纪录片中的现实是不能证明的。这也是樊其辉本人某种程度上不承认邱炯炯拍的是他的一个原因,其实拍摄者和被拍摄者的这种关系是无可奈何。纪录片中的角色为单面人非常普遍,人是不可知的,无法还原因果关系。你觉得这个角色的因果是合理的,其实只是被合理。

另外,其实电影有几个地方我看的挺难过,掉了几滴鳄鱼泪。因为我是觉得我们才是边缘,就是生活在一种真实的边缘,樊其辉是在真实的中央,可能也有表演的成分,但最后就还是被那漩涡给卷进去了。他的生存哲学就是在这个世界上赤裸裸的卖,最后是唯有金钱忘不了。他得到的那一点儿是觉得只配得到那一点儿。该他知道的生活都会让他知道。没有波折他看不上,有波折又觉得命贱。他无非都是相混,想不劳而获,想有一个容易一点儿的生活。他不隐晦这一点。这已经很贴近真实了。

另外影片其实我也看不到什么感情的展示,我隐约能感觉到他有那么几年是想通过卖这个方式找到一个喜欢自己的人能被操灵魂那种。不过这个非常可笑。搞得最后竟剩被人白玩儿了。只是他自己最后也不可怜自己,就是觉得活该。

其实樊其辉本人在现实生活中已经自杀了,不久之前。抑郁症,其实就是想不开。我觉得这也不意外。因为影片中的樊其辉又敏感又聪明我觉得肯定会完蛋。聪明容易走入内心;敏感容易找到方法。但有些时候找到方法是不对的。得到的太容易就觉得没劲了。人就是一混沌最好,你如果凿一个眼儿的话肯定能开到极致,没问题,但是也就死了。所以最后一切基本无可挽回,需要去死,因为凸显所有事实和代价的最快方式就是死。。。于是他的生命过程反而倒成就了这个电影一个完整形式。

其实现实世界总有人在做梦,但有些人梦的不好这倒是真的。

反正影片我大约就是上面这么一个感受已经没办法再具体了。

另外,当时一块儿的一个朋友看完电影说——反正什么也别说了,千言万语呀最后就汇成俩字——我操。


 

 6 ) 裁缝,戏剧人生。


这个片子依然秉承了邱炯炯盎然饱满的个性,似乎他的片子都有着这样的相同气质,是一种未经雕琢的天然直觉。他戏谑的说过,黑白调就一他低俗的爱好。他的所有片子皆是黑白色,对比一些人为了故作个性而滥用黑白,而他却总是用的恰到好处。

  《姑奶奶》的影像蔓延出了黑的寂寞白的纯粹。裁缝和碧浪达,以及樊其辉这个载体纠缠成一盘格子纵横无路可解的棋局,他试图分裂着生存,却陷入更纠缠的思绪,身体中的每一颗棋子都不能孤立地与人性对抗,所以他既像个看透一切调侃生活的的男人又像个算计纠结诡离多变的女人。这也契合了他自己说的,他只是有很强的女人心态。
  这个女人心态的男人饱满的诠释了一个真切的人生。唱一曲婉转悲鸣的旧时歌曲,带着嘲笑和放浪,夜上浓妆的裁缝化作舞台的碧浪达,巨大的发套,惊愕的装扮,让人仰望的恨天高。眼神高傲的享受劣质化妆品伪饰的美。他说,我站在台上,是替你们站在台上。
  想必台下的看客不敢去回味这样的话,因为他在台上一面一览无余的展示自己的表演一面紧寸不离的遮掩阴郁的内心,这种对着大众的自我解剖过于残忍和痛楚,尽管裁缝略显淡然也偶尔流下粗硕的黑眼泪,但其实没有人能深刻的去爱他理解他。
  这也是他如此哀愁的原因吧,他不过只想过生活,工作挣钱下班之余买菜做饭晚上可以和爱人欢愉。但是沟壑万千的经历只是平添他的绝望,美好迟迟不来,往事浩淼游走,而今有的只是一晌贪欢。
  这是裁缝本性散发的悲凉,于爱情,他年轻时也自以为的爱过,纯洁的期望过,最后大梦初醒的看透。于亲情,对母亲的淡漠,对父亲偶尔记念的一点温情都显得憔悴无力,甚至逃避。
  他会有很强的倾诉欲望,直白的语言表达,让人感受到他猛烈的生命,时而高潮的让人想躲进厕所呕吐时而绝望的让人忍不住闭目垂泪。当他一袭黑衣的装束在台上暗自低语,是暗夜里最妖娆动人的花朵,那么的真诚和伤感。当他愤恨的骂出他妈的前加动词时又是如此的洒脱和不屑,他的气场无可匹敌。
怀旧的 放浪的 回忆过去的 胡说八道的 这就是碧浪达
  但这真是他吗。或者只是他希望的姿态吧,可以镇住这些自以为是的男女,从而内心获得快感,因为他寂寞。
  他也自卑,从骨子里的脆弱,希望在年少时被珍爱,在成年时得到温暖,但现实疮痍,他只能自己强大的满足自己的欲望,做个裁缝,拿了奖项,给光鲜的人们做华美的袍。甚至化个女人,伪装个气场强大的雅伶。别人永远只有艳羡和慨叹的份。这样独一无二的生活充实内心的不安和纠缠。
  但这是消遣生命的方式,也是抨击自我的过程。曲折而残酷,狡黠和美好,他讲起他遇见的人,并不隐晦,有时候甚至更像个孩子,任性的叛逆的不从属于这个世界的框框条例。
  
  影片大体依赖了这个惊艳般的人物,他的生活,行动,语言和故事每一样都充满了鲜明的气质。大多数观影者都会陷入关于人物的思索和谈论。其实值得观赏的也有影片本身的个性,黑白调显得冷寂漠然又暗涌绵长,配乐恰好,不喧宾夺主也不被隐匿,尤其是开场,节奏紧凑音响切合的刚好,仅看似轻巧的略带几笔就完全吸引了观众。而这种吸引不是靠传统意义上的剧情或者庞大的特效抑或煽情的对白,是一种不自觉的带着凝练和迷离气息的磁场。作者在现实访谈与舞台吟唱画面中切换的很自然,一个真实的人的两面相对客观的呈现了出来,没有过度的夸张,只是沉稳的记录。但剪辑的还是有轻微的不够流畅,在唱和说之间的时间安排偶缺合理,当三分之二都是以这样的形式的时候会略感拖沓,似乎结构安排应该再起伏一些。也许是服装的原因,在后期剪辑的时候肯定考虑内容多余偶然的衣着,所以每次切换后都仿若之前的衣服不停的交替流转,我想,碧浪达夫人一定希望他的美只是一次的惊艳的,而不是重复的装扮刺激视线,不过这并不重要,因为如果连衣服和化妆都要处处精细就是有预谋的剧情片了。
  邱炯炯的作品配乐是很有特点的,他出生川剧世家,对戏曲有很敏感的触觉,在之前的作品中都出现过戏曲的元素,用的别有味道。而《姑奶奶》蜻蜓点水的乐曲每次都能在被一段故事撩拨内心的时候起到不同的作用,有时候是缓和纠结的情绪,回到相对乐观的现实,有时候又暗暗的带领观众走进一个悲凉无边的世界。当裁缝唱起探晴雯的词句,萧瑟的景致,瞬间氤氲起一种无边无际的凉薄,那段吟唱用一种隐忍的力量触及了最灵魂的认同和体会。这是来自人性纯粹的本质,也许人们对生活中的裁缝有着五花八门的看法,有热爱的欣赏的赞叹的有嘲笑的鄙夷的淡漠的,但那一刻一定会存在着感动的东西。
  纪录片的一大魅力来源于人类的本能,对事物以性情来判断,剧情片可以迎合可以曲解,人们懂得剧情和生活的转换,但纪录片选择了记录的方式就要相对尊重这种真实的呈现,带着不可逆改的宿命,就像姑奶奶的人生一样充满了宿命主义,我们来来去去,没有人会如此刻骨的与他的喜悲呼应,甚至没有人为他千里跋涉去给予一点温暖,因为他似乎在经济上并不困窘,只是他的存在就像悲剧主义的谜,注定要以毁灭的方式来获得救赎。就像他说,也许明年我就不在这里了。而当他说起头套掉落的事情,偶尔掉下来他会惊喜的为观众化解,他亦觉得有趣,但当他真的刻意掉下几次就觉得不好玩了不喜欢了。是不是可以同理,在他扮演一个让人惊叹的女人的时候他获得了极大的快感,但演久了是不是也不好玩了。这就是孩子的性格。而有一段他回忆他父亲的谈话和作者配的画面也是十分的融合,带着电影留白的方式给人对于童年深深地思索,这种类似于自省的东西不是轻描淡写的回忆,是对于某些隐匿伤疤的掀起,逃避和面对都是各自生活的态度。从某种意义讲,樊其辉是如此光芒勇敢的爱恨着自己的命运。


  某一天他走了,无关影片,以他的方式。有点出乎意料,因为影片中那时候他的状态是活色生香的,在台上抽着爱喜,在台下吃着雪糕,会笑得特别的灿烂,会忧伤的流泪。不过也可以预料和理解吧。感谢这个片子,记下了这样一个特别的人,这样一个姑奶奶,裁缝,碧浪达夫人,一切都是烟云,留下的都不存在。









  


 短评

今天下午在方家胡同度过了多么文艺的一天,精神上得到了熏陶,胡同口的卤煮火烧很好吃,推荐

4分钟前
  • 袁牧
  • 推荐

愿姑奶奶在天堂依旧唱歌,愿天堂有丛林一样多的鸡鸡。

9分钟前
  • 魏晓波
  • 力荐

神情和妆容都酷似Janis Joplin,那么孤独脆弱,rather burn out than fade away;他毫不掩饰自己的性取向,他无所顾忌谈论心酸经历、猎艳奇事、人生哲学,句句犀利直指人心,真实的让伪君子们汗颜!“我就是自己的上帝,我就是最大的牌;理想从来都不是用来兑现的;爱情是臭狗屎!”

12分钟前
  • 欢乐分裂
  • 推荐

你能想象一个异装癖的同性恋男妓 是清华的客座教授吗 《孽子》的花园 澡堂 是他混迹的地方 然后理所当然地上吊自杀 如果父亲因为文革被下放 母亲带着自杀的抑郁基因你该怎么办?她在舞台上放声歌唱,诉说自己的纯真爱情。

17分钟前
  • Buting-Pudding
  • 还行

独立电影,他是我姑奶奶。

19分钟前
  • Vini_Kazma
  • 推荐

“大部分人活着只是看到你活得不如他,他们就满意了。”

24分钟前
  • edwardyang
  • 还行

真心话碧浪达赢了,樊其辉大冒险输了

29分钟前
  • 力荐

听碧浪达唱歌,听裁缝讲话,流着一英寸宽、三英寸长的眼泪,在旱点和水点寂寞地踱步。广州的电烙铁,南池子大街的北冰洋,你没有忘记,但其实你在情感上和苏州婆一样落魄。是的,“真正的嫖是操灵魂”,于是你提前吃完了生命那两公斤的大粪。邱炯炯是真的懂爵士,所以我像是看了一场两小时的演出。这种演出的范儿太正了,因为他知道观众和听众在结束以后,都可以安然无恙地回到自己的生活里去。我们活得如此平庸。我们都太幸运了。“生命里面有什么东西是浓烈的呢?”我不知道。面对镜头,他是怎么一股脑说出那么多金句的?把人生看透了,也就能撒手了。拍摄对象的袒露,纪录片作者的建构,两相成全。

32分钟前
  • 晚不安
  • 力荐

人自虚伪我自在,真GAY真性情。他就是他,他就是不一样的烟火。他比我们大多数人都活得明白,他比我们大多数人都勇敢!然后,歌唱的不错,最后,走好。

33分钟前
  • 巴喆
  • 力荐

真正的嫖,是操灵魂。

38分钟前
  • Pirouette
  • 推荐

白光、龚秋霞、蔡琴…… 岁月熊熊烧尽青春,生命火种狂舞,月下独自留连

41分钟前
  • 木卫二
  • 推荐

我从未见过一个人在镜头前脱光衣服说了两个小时的真话。

44分钟前
  • 辛波卡
  • 力荐

我不是不正常,只是一不小心穿错了皮囊。。。白天我为这假皮囊说谎,晚上我为这真灵魂流泪。

48分钟前
  • 藏马
  • 力荐

腐烂的龌龊与淫荡的纯洁,樊其辉就是让热内,彷徨在道德边缘,吃大粪却散发花香。白天是为了生而打拼的裁缝,晚上是为了活而肆意绽放的碧浪达,每一首你唱的歌,每一滴你流的泪,每一个不耐烦的轻佻白眼,你走了之后,这世上再也没有一个人如你一样卑微又高尚,提前吃完了大粪的你笑看着小口细抿的我们

51分钟前
  • 鴍諌🌈
  • 力荐

3.24 哀埋。看完这部电影便想看《红楼梦》了。「你若是果然不舍我晴雯女,望天涯频频长唤我两三声」

56分钟前
  • arlmy
  • 力荐

自由属于妓女

60分钟前
  • zitsunari
  • 力荐

不知道它到底算不算是纪录片,充斥全片的访谈夹杂表演片段,没有当下生活,没有刺痛,没有突发事件,导演选择了一种远观甚至仰视的姿态想要打造一个绝世名伶。前后只用了二十个小时的拍摄时间,导演坦诚地承认它是一场秀,一切就像是事先酝酿好的,为他树碑立传。不可否认的是,导演做出了他想要的美感

1小时前
  • 生活还得继续
  • 推荐

一切神一樣的人物都離我們而去了。向樊奶奶致敬!

1小时前
  • 又又
  • 力荐

不停截图的人应该不止我一个吧。

1小时前
  • 迦摩子
  • 力荐

他的每一句话至少都是真诚的

1小时前
  • 8760
  • 力荐